㈠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並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
簡介
所謂的分層教學,比較集中地被強調了幾點: ①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 ②分層次 ③ 所有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提高。綜合各家觀點,分層教學在西方一些國家尤其是美國十分流行,一般在中學實行,有些學校在小學高年級實行。 分層教學的主要模式1.班內分層目標教學模式
編輯本段分層教學的主要模式
(又稱「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教學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學中,從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和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具體做法:①了解差異,分類建組。②針對差異,分類目標。③面向全體,因材施教。④階段考查,分類考核。⑤發展性評價,不斷提高。
分層走班模式
根據學校進行的主要文化課摸底結果,按照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三個或四個層次,組成新的教學集體(暫稱之為A、B、C、D教學班)。「走班」並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學習這些文化課的時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課。「走班」實際上是一種運動式的、大范圍的分層。它的特點是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織教學內容,確定與其基礎相適應又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從而降低了「學困生」的學習難度,又滿足了「學優生」擴大知識面的需求。
戶外分層教學
能力目標分層監測模式
能力目標分層監測模式
知識與能力的分層教學由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先選擇相應的學習層次,然後根據努力的情況及後續學習的現狀,再進行學期末的層次調整。這一形式參照了國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給學生以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學生在認識社會及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將自身的條件與階段目標科學地聯系在一起,更有利於學科知識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在教學上,此模式同時配合有「分層測試卡」(即分層目標練習冊),由於「分層測試卡」是在承認人的發展有差異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多層次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勞動成果給予應有的肯定。實施這一評價手段,對測試內容應當重在對當堂所學內容的檢測(只要認真聽就可達標),注意對學生新舊知識結構的有機結合的檢驗,較高層次的學生則側重於創造能力和檢測(要求動腦筋,有創新精神)。 分班教學
「個別化」學習的模式
「個別化」學習的模式
「個別化」學習實際上是一種廣義的分層。它基於網路的「個別化」教學,關鍵是設計適合各類學生,又方便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訓練材料及考評資料等素材。學生利用網路進行循序漸進的分層學習,每達到一個目標就自動進入下一個知識模塊。由於計算機資料庫儲存了大量的教學信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教學進度,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5.課堂教學的「分層互動」模式
「分層互動」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課堂教學的策略。這里的「分層」是一種隱性的分層,首先,教師要通過調查和觀察,掌握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特長愛好及社會環境,將學生按照心理特點分組,形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形式,充分發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激勵,為每個學生創造整體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學生間人際互動,利用了學生層次的差異性與合作意識,形成有利於每個成員協調發展的集體力量。
6.定向培養目標分層模式
這種模式多限於職業教育。指按照學生的畢業去向分層分班教學。具體做法是:入學時進行摸底調查,既了解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又了解學生對就業與升學的選擇,在尊重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同時,也反饋學生自身的學業情況,正確定位。然後,以學生的基礎和發展為依據,分成兩個層次,升學班與就業班。兩個班的主要文化課安排同樣的教材、同樣的進度,只是教學的目標和知識的難度有區別,升學班更注重應試能力的訓練,就業班則突出文化知識與職業實踐的結合。當二年級學生參加水平測試並合格後,學校又給學生提供第2次選擇,升學班進一步強化文化課與主要專業課,而就業班則以職業技能訓練為主。 分層依據:以美國部分州為例,主要依據智力測驗分數、學習成就、教師意見和家長意見決定分層。 分層范圍:通常在主要科目實行分層,如數學、英語、科學、社會。 分層管理:一般實行彈性機制,分層不是固定的,每學期或每學年要進行調整,層次變化的主要依據是學生的學習情況,如進步顯著就可以上調,學習吃力則可以下調。 因為是按照科目分組,實際上所有科目都在A組或所有科目都在D組的學生很少,多數學生是不同的科目在不同層次的組中學習。 分層教學的優點是,由於增加了智力測驗和成績作為依據,同一層次內學生的基礎和水平較一般班級授課制條件下更為整齊,因此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更加便利。由於不同科目各自分組,能夠比較好地適應學生的興趣和差異。 [1]分層教學的缺點是在管理上比較復雜
編輯本段國內外分層教學的研究概況
20世紀初分層教學被引入學校教學以來,將班級進行分層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主要特徵.從1916年開始,對分層教學的研究也大量展開.分層教學在教育理論研究上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它經歷了一個"馬鞍型"的發展過程. 分層教學最先出現於美國.20世紀初,美國面對著大量移民兒童的湧入,為了教育這些背景各異的新生,教育官員認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學習成績對他們進行分類(分層).到50年代,英國幾乎所有的中小學都在將學生根據能力分到不同的層,並且始終待在一個班級里學習所有的課程.但開始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批評,認為它加強了種族間的不平等,對不同層次學生採取不平等的區別對待的方法,造成了對"低能兒童"的歧視,使他們的身心受害,而對"高能兒童"則給予特殊照顧,助長了他們自高自大的驕傲習氣.同時,由於分層,使得學生之間的隔閡加深了,易造成社會矛盾,是一種不民主的教學組織形式.由此,分層教學陷入了低谷. 1957年,前蘇聯人造衛星上天,使得西方各國,特別是美國,對教育制度進行抨擊和反思,產生了要加速培養"尖端人才(精英)"的緊迫感,從而恢復了對分層教學的重視,並開展了再實驗,再研究,現評價,形成了對分層教學新的研究高潮.經過再研究,教育家們發展兒童之間智力和能力客觀上確實存在著很大差異,再加上在高度民主工業化國家高度社會分工需要各式各樣具有不同能力,資格和水平的人才.據調查發現,60年代中期,英國的小學存在96%的教師都在分層後的班級里教書.法國政府70年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級進行分層次,開設向職業教育分流的技術班.70年代~80年代中期,對分層教學的研究呈現出兩大對立的觀點:一種是持贊成的態度,認為教師對分層後的同質班級進行教學更容易,對學生也產生積極的效果.另一種是持反對態度,認為分層教學對差生不公平,認為對於學生的學業成績並沒有顯著的效果. 到了90年代,由於美國政府對精英人才和學術成就的重視,大部分學校重新回到分層教學的實踐當中.據美國1993年的一項調查中顯示,86%的公立中學仍在實施分層教學,只不過方法上有所調整.根據現有的研究,至今對於分層教學是好是壞的問題仍沒有一個比較統一的結論.不同教學目的價值觀使得人們對分層教學的評價有贊有貶. 美國的"分層教學"與"小班化"教學,"主體教育""賞識教育"相結合,更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國外,分層教學的形式多樣,有基礎班,提高班等,並形成走班的選修制.但是我國的學校多數是大班額超負荷教學,盲目地照搬國外的分層教學模式確實行不通.因此,在中國如何實施分層教學值得探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引進了分層教學的概念,國內各省市都有學校進行分層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例子.各地在實施英語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都總結出了不少值得推廣和借鑒的經驗和做法.像北京十一中英語學科分層教學的教育實驗取得顯著的效果,在當時造成很大的影響.90年代初上海率先提出實驗.1993年福州八中英語學科的教育實驗,平行分班,分層授課,大面積地提高了教學質量.東莞塘夏理工學校1999年實施以升學和就業進行分層的教學實踐,連續兩年都有170多名畢業生通過高職和普高高考.青島經濟職業學校2001年在英語,數學兩學科實施"走班制"的分層教學管理,效果顯著.(摘自《中國教育報》2004年5月13日13版) 山東威海第二職業中學在2001級學生數學,英語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實驗,將數學,英語都分為A,B兩個層次,變原來固定的班級授課制為固定班級授課制+流動的A,B兩個層次教學制.結果顯示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英語平均分差異不顯著,但優秀率明顯高於入學時;雖然A層(中差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許多,但是A層次教學壓力很大. 沈陽市8所職業學校自2000~2005年進行了英語分層次教學,對A,B,C層的學生分別進行探索性教學,提高性教學和補償性教學.實驗顯示成績越好的學生進步越快,各層次學生在適應自己的空間學習,從而促進了全體學生的最優發展.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在2002~2003年對四個B班(分A,B層)進行實驗,通過對課型,教材組合,課堂活動,課外學習要求,評估標准等進行個性化設計並實施,大大地提高B層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學習效率. 北京外貿學校在2003級的英語教學進行"走班制"分層教學實驗,結果顯示其弊大於利,C層學生自尊心受到影響,自信心降低,建議用班內分層制. 溫州教師教育學院附屬中學對2003級高一新生進行英語分層,探索利與弊,實驗結果顯示:分層有利於中高層次學生提高積極性和增強自信心,但對於成績處於低層次的學生沒有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可能適得其反. 90年代末以來,眾多中等職業學校紛紛開展分層教學的實踐和探索,有的針對所有課程實施分層教學,也有針對某一門學科的分層教學,特別是英語科.十幾年來,中職校內進行的分層教學試驗,經過不斷地實踐與改進,已提供了分層教學的可行性依據. 許多教育網頁中刊登有關"分層教學"方面的文章,如劉樹仁的《試論分層遞進教學模式》,蔣國平的《職業學校實施分層教學模式探析》,程桂勤的《關於分層英語教學的報告》,劉少娟等的《突出主體地位 嘗試分層推進——英語,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探索和實踐》等.雖然分層教學的研究並不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有很多專家曾經對此課題進行了比較深刻的研究,提出分層教學的概念,並對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提出了一定的方案.但在中國期刊網中關鍵詞"技工學校英語分層教學"的連接沒有,網路中搜尋也沒有,這說明分層教學在技工教育的實踐與研究極少.雖然分層教學應用於中等職業學校,而且以走班分層教學的形式居多,但這些方案具體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可操作性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還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措施.因此,從技工學校的角度進行分層教學的研究與探討是很有必要的.
㈡ 如何實行分層推進教學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並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
簡介
所謂的分層教學,比較集中地被強調了幾點: ①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 ②分層次 ③ 所有學生都得到應有的提高。綜合各家觀點,分層教學在西方一些國家尤其是美國十分流行,一般在中學實行,有些學校在小學高年級實行。 分層教學的主要模式1.班內分層目標教學模式
編輯本段分層教學的主要模式
(又稱「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教學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學中,從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和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具體做法:①了解差異,分類建組。②針對差異,分類目標。③面向全體,因材施教。④階段考查,分類考核。⑤發展性評價,不斷提高。
分層走班模式
根據學校進行的主要文化課摸底結果,按照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三個或四個層次,組成新的教學集體(暫稱之為A、B、C、D教學班)。「走班」並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學習這些文化課的時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課。「走班」實際上是一種運動式的、大范圍的分層。它的特點是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織教學內容,確定與其基礎相適應又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從而降低了「學困生」的學習難度,又滿足了「學優生」擴大知識面的需求。
戶外分層教學
能力目標分層監測模式
能力目標分層監測模式
知識與能力的分層教學由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先選擇相應的學習層次,然後根據努力的情況及後續學習的現狀,再進行學期末的層次調整。這一形式參照了國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給學生以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學生在認識社會及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將自身的條件與階段目標科學地聯系在一起,更有利於學科知識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在教學上,此模式同時配合有「分層測試卡」(即分層目標練習冊),由於「分層測試卡」是在承認人的發展有差異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多層次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勞動成果給予應有的肯定。實施這一評價手段,對測試內容應當重在對當堂所學內容的檢測(只要認真聽就可達標),注意對學生新舊知識結構的有機結合的檢驗,較高層次的學生則側重於創造能力和檢測(要求動腦筋,有創新精神)。 分班教學
「個別化」學習的模式
「個別化」學習的模式
「個別化」學習實際上是一種廣義的分層。它基於網路的「個別化」教學,關鍵是設計適合各類學生,又方便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訓練材料及考評資料等素材。學生利用網路進行循序漸進的分層學習,每達到一個目標就自動進入下一個知識模塊。由於計算機資料庫儲存了大量的教學信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教學進度,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5.課堂教學的「分層互動」模式
「分層互動」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課堂教學的策略。這里的「分層」是一種隱性的分層,首先,教師要通過調查和觀察,掌握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特長愛好及社會環境,將學生按照心理特點分組,形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形式,充分發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激勵,為每個學生創造整體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學生間人際互動,利用了學生層次的差異性與合作意識,形成有利於每個成員協調發展的集體力量。
6.定向培養目標分層模式
這種模式多限於職業教育。指按照學生的畢業去向分層分班教學。具體做法是:入學時進行摸底調查,既了解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又了解學生對就業與升學的選擇,在尊重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同時,也反饋學生自身的學業情況,正確定位。然後,以學生的基礎和發展為依據,分成兩個層次,升學班與就業班。兩個班的主要文化課安排同樣的教材、同樣的進度,只是教學的目標和知識的難度有區別,升學班更注重應試能力的訓練,就業班則突出文化知識與職業實踐的結合。當二年級學生參加水平測試並合格後,學校又給學生提供第2次選擇,升學班進一步強化文化課與主要專業課,而就業班則以職業技能訓練為主。 分層依據:以美國部分州為例,主要依據智力測驗分數、學習成就、教師意見和家長意見決定分層。 分層范圍:通常在主要科目實行分層,如數學、英語、科學、社會。 分層管理:一般實行彈性機制,分層不是固定的,每學期或每學年要進行調整,層次變化的主要依據是學生的學習情況,如進步顯著就可以上調,學習吃力則可以下調。 因為是按照科目分組,實際上所有科目都在A組或所有科目都在D組的學生很少,多數學生是不同的科目在不同層次的組中學習。 分層教學的優點是,由於增加了智力測驗和成績作為依據,同一層次內學生的基礎和水平較一般班級授課制條件下更為整齊,因此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更加便利。由於不同科目各自分組,能夠比較好地適應學生的興趣和差異。 [1]分層教學的缺點是在管理上比較復雜
編輯本段國內外分層教學的研究概況
20世紀初分層教學被引入學校教學以來,將班級進行分層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主要特徵.從1916年開始,對分層教學的研究也大量展開.分層教學在教育理論研究上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它經歷了一個"馬鞍型"的發展過程. 分層教學最先出現於美國.20世紀初,美國面對著大量移民兒童的湧入,為了教育這些背景各異的新生,教育官員認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學習成績對他們進行分類(分層).到50年代,英國幾乎所有的中小學都在將學生根據能力分到不同的層,並且始終待在一個班級里學習所有的課程.但開始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批評,認為它加強了種族間的不平等,對不同層次學生採取不平等的區別對待的方法,造成了對"低能兒童"的歧視,使他們的身心受害,而對"高能兒童"則給予特殊照顧,助長了他們自高自大的驕傲習氣.同時,由於分層,使得學生之間的隔閡加深了,易造成社會矛盾,是一種不民主的教學組織形式.由此,分層教學陷入了低谷. 1957年,前蘇聯人造衛星上天,使得西方各國,特別是美國,對教育制度進行抨擊和反思,產生了要加速培養"尖端人才(精英)"的緊迫感,從而恢復了對分層教學的重視,並開展了再實驗,再研究,現評價,形成了對分層教學新的研究高潮.經過再研究,教育家們發展兒童之間智力和能力客觀上確實存在著很大差異,再加上在高度民主工業化國家高度社會分工需要各式各樣具有不同能力,資格和水平的人才.據調查發現,60年代中期,英國的小學存在96%的教師都在分層後的班級里教書.法國政府70年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級進行分層次,開設向職業教育分流的技術班.70年代~80年代中期,對分層教學的研究呈現出兩大對立的觀點:一種是持贊成的態度,認為教師對分層後的同質班級進行教學更容易,對學生也產生積極的效果.另一種是持反對態度,認為分層教學對差生不公平,認為對於學生的學業成績並沒有顯著的效果. 到了90年代,由於美國政府對精英人才和學術成就的重視,大部分學校重新回到分層教學的實踐當中.據美國1993年的一項調查中顯示,86%的公立中學仍在實施分層教學,只不過方法上有所調整.根據現有的研究,至今對於分層教學是好是壞的問題仍沒有一個比較統一的結論.不同教學目的價值觀使得人們對分層教學的評價有贊有貶. 美國的"分層教學"與"小班化"教學,"主體教育""賞識教育"相結合,更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國外,分層教學的形式多樣,有基礎班,提高班等,並形成走班的選修制.但是我國的學校多數是大班額超負荷教學,盲目地照搬國外的分層教學模式確實行不通.因此,在中國如何實施分層教學值得探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引進了分層教學的概念,國內各省市都有學校進行分層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例子.各地在實施英語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都總結出了不少值得推廣和借鑒的經驗和做法.像北京十一中英語學科分層教學的教育實驗取得顯著的效果,在當時造成很大的影響.90年代初上海率先提出實驗.1993年福州八中英語學科的教育實驗,平行分班,分層授課,大面積地提高了教學質量.東莞塘夏理工學校1999年實施以升學和就業進行分層的教學實踐,連續兩年都有170多名畢業生通過高職和普高高考.青島經濟職業學校2001年在英語,數學兩學科實施"走班制"的分層教學管理,效果顯著.(摘自《中國教育報》2004年5月13日13版) 山東威海第二職業中學在2001級學生數學,英語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實驗,將數學,英語都分為A,B兩個層次,變原來固定的班級授課制為固定班級授課制+流動的A,B兩個層次教學制.結果顯示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英語平均分差異不顯著,但優秀率明顯高於入學時;雖然A層(中差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許多,但是A層次教學壓力很大. 沈陽市8所職業學校自2000~2005年進行了英語分層次教學,對A,B,C層的學生分別進行探索性教學,提高性教學和補償性教學.實驗顯示成績越好的學生進步越快,各層次學生在適應自己的空間學習,從而促進了全體學生的最優發展.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在2002~2003年對四個B班(分A,B層)進行實驗,通過對課型,教材組合,課堂活動,課外學習要求,評估標准等進行個性化設計並實施,大大地提高B層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學習效率. 北京外貿學校在2003級的英語教學進行"走班制"分層教學實驗,結果顯示其弊大於利,C層學生自尊心受到影響,自信心降低,建議用班內分層制. 溫州教師教育學院附屬中學對2003級高一新生進行英語分層,探索利與弊,實驗結果顯示:分層有利於中高層次學生提高積極性和增強自信心,但對於成績處於低層次的學生沒有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可能適得其反. 90年代末以來,眾多中等職業學校紛紛開展分層教學的實踐和探索,有的針對所有課程實施分層教學,也有針對某一門學科的分層教學,特別是英語科.十幾年來,中職校內進行的分層教學試驗,經過不斷地實踐與改進,已提供了分層教學的可行性依據. 許多教育網頁中刊登有關"分層教學"方面的文章,如劉樹仁的《試論分層遞進教學模式》,蔣國平的《職業學校實施分層教學模式探析》,程桂勤的《關於分層英語教學的報告》,劉少娟等的《突出主體地位 嘗試分層推進——英語,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探索和實踐》等.雖然分層教學的研究並不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有很多專家曾經對此課題進行了比較深刻的研究,提出分層教學的概念,並對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提出了一定的方案.但在中國期刊網中關鍵詞"技工學校英語分層教學"的連接沒有,網路中搜尋也沒有,這說明分層教學在技工教育的實踐與研究極少.雖然分層教學應用於中等職業學校,而且以走班分層教學的形式居多,但這些方案具體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可操作性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還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措施.因此,從技工學校的角度進行分層教學的研究與探討是很有必要的.
㈢ 分層教學的國內外分層教學的研究概況
20世紀初分層教學被引入學校教學以來,將班級進行分層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主要特徵.從1916年開始,對分層教學的研究也大量展開.分層教學在教育理論研究上是一個頗受爭議的話題,它經歷了一個"馬鞍型"的發展過程.
分層教學最先出現於美國.20世紀初,美國面對著大量移民兒童的湧入,為了教育這些背景各異的新生,教育官員認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學習成績對他們進行分類(分層).到50年代,英國幾乎所有的中小學都在將學生根據能力分到不同的層,並且始終待在一個班級里學習所有的課程.但開始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批評,認為它加強了種族間的不平等,對不同層次學生採取不平等的區別對待的方法,造成了對"低能兒童"的歧視,使他們的身心受害,而對"高能兒童"則給予特殊照顧,助長了他們自高自大的驕傲習氣.同時,由於分層,使得學生之間的隔閡加深了,易造成社會矛盾,是一種不民主的教學組織形式.由此,分層教學陷入了低谷.
1957年,前蘇聯人造衛星上天,使得西方各國,特別是美國,對教育制度進行抨擊和反思,產生了要加速培養"尖端人才(精英)"的緊迫感,從而恢復了對分層教學的重視,並開展了再實驗,再研究,現評價,形成了對分層教學新的研究高潮.經過再研究,教育家們發展兒童之間智力和能力客觀上確實存在著很大差異,再加上在高度民主工業化國家高度社會分工需要各式各樣具有不同能力,資格和水平的人才.據調查發現,60年代中期,英國的小學存在96%的教師都在分層後的班級里教書.法國政府70年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級進行分層次,開設向職業教育分流的技術班.70年代~80年代中期,對分層教學的研究呈現出兩大對立的觀點:一種是持贊成的態度,認為教師對分層後的同質班級進行教學更容易,對學生也產生積極的效果.另一種是持反對態度,認為分層教學對差生不公平,認為對於學生的學業成績並沒有顯著的效果.
到了90年代,由於美國政府對精英人才和學術成就的重視,大部分學校重新回到分層教學的實踐當中.據美國1993年的一項調查中顯示,86%的公立中學仍在實施分層教學,只不過方法上有所調整.根據現有的研究,至今對於分層教學是好是壞的問題仍沒有一個比較統一的結論.不同教學目的價值觀使得人們對分層教學的評價有贊有貶.
美國的"分層教學"與"小班化"教學,"主體教育""賞識教育"相結合,更能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國外,分層教學的形式多樣,有基礎班,提高班等,並形成走班的選修制.但是中國的學校多數是大班額超負荷教學,盲目地照搬國外的分層教學模式確實行不通.因此,在中國如何實施分層教學值得探究.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引進了分層教學的概念,國內各省市都有學校進行分層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例子.各地在實施英語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都總結出了不少值得推廣和借鑒的經驗和做法.像北京十一中英語學科分層教學的教育實驗取得顯著的效果,在當時造成很大的影響.90年代初上海率先提出實驗.1993年福州八中英語學科的教育實驗,平行分班,分層授課,大面積地提高了教學質量.東莞塘夏理工學校1999年實施以升學和就業進行分層的教學實踐,連續兩年都有170多名畢業生通過高職和普高高考.青島經濟職業學校2001年在英語,數學兩學科實施"走班制"的分層教學管理,效果顯著.(摘自《中國教育報》2004年5月13日13版)
山東威海第二職業中學在2001級學生數學,英語實施分層次教學的實驗,將數學,英語都分為A,B兩個層次,變原來固定的班級授課制為固定班級授課制+流動的A,B兩個層次教學制.結果顯示實驗班與對照班的英語平均分差異不顯著,但優秀率明顯高於入學時;雖然A層(中差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許多,但是A層次教學壓力很大.
沈陽市8所職業學校自2000~2005年進行了英語分層次教學,對A,B,C層的學生分別進行探索性教學,提高性教學和補償性教學.實驗顯示成績越好的學生進步越快,各層次學生在適應自己的空間學習,從而促進了全體學生的最優發展.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在2002~2003年對四個B班(分A,B層)進行實驗,通過對課型,教材組合,課堂活動,課外學習要求,評估標准等進行個性化設計並實施,大大地提高B層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學習效率.
北京外貿學校在2003級的英語教學進行"走班制"分層教學實驗,結果顯示其弊大於利,C層學生自尊心受到影響,自信心降低,建議用班內分層制.
溫州教師教育學院附屬中學對2003級高一新生進行英語分層,探索利與弊,實驗結果顯示:分層有利於中高層次學生提高積極性和增強自信心,但對於成績處於低層次的學生沒有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可能適得其反.
90年代末以來,眾多中等職業學校紛紛開展分層教學的實踐和探索,有的針對所有課程實施分層教學,也有針對某一門學科的分層教學,特別是英語科.十幾年來,中職校內進行的分層教學試驗,經過不斷地實踐與改進,已提供了分層教學的可行性依據.
許多教育網頁中刊登有關"分層教學"方面的文章,如劉樹仁的《試論分層遞進教學模式》,蔣國平的《職業學校實施分層教學模式探析》,程桂勤的《關於分層英語教學的報告》,劉少娟等的《突出主體地位 嘗試分層推進——英語,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探索和實踐》等.雖然分層教學的研究並不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有很多專家曾經對此課題進行了比較深刻的研究,提出分層教學的概念,並對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提出了一定的方案.但在中國期刊網中關鍵詞"技工學校英語分層教學"的連接沒有,網路中搜尋也沒有,這說明分層教學在技工教育的實踐與研究極少.雖然分層教學應用於中等職業學校,而且以走班分層教學的形式居多,但這些方案具體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可操作性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還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措施.因此,從技工學校的角度進行分層教學的研究與探討是很有必要的.
㈣ 分層教學做法的主要依據是學生身心發展具有
分層教學做法的主要依據是學生身心發展具有差異性,分層教學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教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層」而教,因此能使教學內容較好的適合每個學生的要求。
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分層教學可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對於優等生,可以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內在潛能;對於學習困難生。
可以從進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著手,激發學習熱情,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為他們「量身定做」適合他們理解和接受水平的知識內容,從而使他們對本學科學習產生興趣,達到逐步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根據學校進行的主要文化課摸底結果,按照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三個或四個層次,組成新的教學集體(暫稱之為A、B、C、D教學班)。「走班」並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學習這些文化課的時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課。
「走班」實際上是一種運動式的、大范圍的分層。它的特點是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織教學內容,確定與其基礎相適應又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從而降低了「學困生」的學習難度,又滿足了「學優生」擴大知識面的需求。
㈤ 分層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扎實工作,認真組織,周密實施,穩妥操作,搞好分層次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和環節入手: 根據「因材施教」的理論,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適合他們自己的教學目標。八十年代,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二十多年來該理論已經廣泛應用於歐美國家和亞洲許多國家的幼兒教育上,並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指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主要是由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八項組成,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能優勢組合。所以,對學生而言,某一方面的差距,不代表人的差距,某一時期的差別,更不代表終身的差別。我們要有耐心,要有「等待花開」的精神。
因此,在教學時,我們不能整齊劃一,一味強求同一標准。分層教學的應用,可以加強學生信心、提高學生能力。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日有所進。比如:探究特殊角的銳解三解函數值時,要求學困生能夠熟練地背誦和默寫數值,並能進行簡單的計算;要求中等生能夠進行簡單的綜合計算;要求優生能夠做一些有擴展性的綜合運用題。
在給學生分等定級之後,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能力、智力結構特點,合理地確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例如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的分層目標如下:對後進生,讓其掌握地球運動的兩種主要形式,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時間和現象;對中等生,在後進生目標的基礎上,能使教材中的「靜態」知識變為「動態」知識,讓「死」圖「活」起來,並能繪制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示意圖;對優等生,在前兩級的目標基礎上,能熟練運用本節知識來分析解決地理問題(如五帶的劃分、二分二至點的時間和太陽的直射點等。
實施這一環節應注意目標的制定一定要體現層次性。不同層次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基礎選擇目標,這樣既可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教學內容的易接受性,又能激發每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興趣,增強每位學生獲得成功的信心,使他們變「被動式接受」為「主動式探求」,使教學效果及學生參與達到最佳。 對作業分層布置,運用的是階梯原理,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重要步驟,只有分層布置作業才能進一步鞏固學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學習成果。分層輔導學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各層次學生可以利用教師輔導的機會及時解決問題。
由於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連貫性,如果前面的知識沒有理解,在學習新知識時就不會完全掌握,對於學困生的輔導,教師應主要強調新舊知識的連貫,幫助學困生鞏固以前的知識,理解並簡單運用新知識;對於中等生,應主要強調本節知識的鞏固掌握,採取練習的形式來加深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對於優生,除了幫助他們進一步鞏固新知識以外,主要強化他們對本節知識和其他已有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及與後續知識的聯系,簡而言之,教師對學生的分層輔導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夯實舊知識」「鞏固新知識」「新舊知識的綜合應用」以及「與後續知識的聯系」。分層輔導如果做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教學目標,在布置作業和課堂練習時,教師要精心設計,盡可能讓各層次學生都能對所學知識進行強化訓練,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對後進生,可布置一些較為簡單的基礎題,既能使他們稍加努力就能完成,又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樂;也可使其通過訓練,更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對中等生,要在大綱標准要求的基礎上,適當拔高;對優等生要廣泛調動其積極性,讓其能鑽、能拼,布置作業和練習當然要拔高標准,使其盡可能「吃得飽」。 以前的評價是「唯分數論」,究竟得6分的同學是不是就一無是處呢?魏書生老師曾經這樣評價一句語文考8分的同學「你考8分本身就是一種成績,我相信你可能還有很多可以得分卻沒有得分的地方,如果這些地方被你注意了,你肯定不只考8分,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改變這種狀況。」後來這位同學在魏老師的鼓勵下語文成績突飛猛進,走向了成功。
對於學困生,教師應該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正確看待自己取得的學習成績;對於中等生,也需要讓他們樹立自信,進行激勵,幫助他們審視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制定解決問題的計劃;對於優生,正確地肯定他們的成績,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幫助他們認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尋求解決辦法,然後引導他們做好下一階段學習的准備,調整心態,繼續努力,不同的評價會取得同樣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共同提高數學成績。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具有導向,激勵的功能。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不同起點為標準的相應評價,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利於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學習自信心,成為他們不斷進取的動力和催化劑。對後進生採取表揚評價,並對進步明顯的提高一個層次,尋找閃光點,肯定進步,使他們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品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對中等生,針對成績採取激勵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們不甘落後,積極向上;對優等生採取競爭評價,堅持高標准,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更加努力拚搏。在階段考查、評價的基礎上,對學生的等級進行必要的組別調整,建立動態的分等定級機制。對有退步的,一次可提醒、鼓勵,下次仍跟不上的則降低一個層次。這樣不但可幫助學生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而且有利於學生找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陷,繼續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 分層教學的實施有一定難度,主要的阻礙因素在於社會的不認同,傳統思想認為分層教育就像是把人分為了幾個等級,使得個人的自尊受到打擊,影響個人的人格發展。
㈥ 如何做好數學的分層教學
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掌握知識的水平和可發掘潛力的傾向性,把學生合理地分成符合自己水平的相應群體,再根據不同群體的特徵性進行相對應的個性化教學,這樣更加有利於培養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能力,也能較好地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一、分層教學的背景
現代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素質教育的以人為本,發展潛能的特點.《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反戰的決定》中明確指出:「繼續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尊重學生人格,遵循其身心發展規律,保證中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要加強教學管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新課程改革也確立了「為了每一名學生的發展」這樣一個改革理念,要求體現出教育的大眾化和平民化特徵.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如果一味地選擇「一刀切」的教學方法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整體現狀,從而導致大量學困生的出現.此時,分層教學就體現出其特有的優勢,可以很好地解決上述現象的出現.
二、分層教學的概念
所謂分層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並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分層教學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分層教學中比較集中地強調了幾點:① 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② 分層次;③ 所有學生都要得到應有的提高.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實際選擇教法、布置作業,還要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讓每名學生都能在自己實際水平上得到相對應的教學,取得相對應的發展,達到相對應的提高.
三、分層教學的主要模式
1. 分層走班模式
根據學校進行的主要文化課摸底結果,按照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三個或者四個層次,組成新的教學集體(暫稱為A,B,C,D教學班).「走班」是一種運動式的、大范圍的分層. 它的特點是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織教學內容,確定與其相適應的教學目標,從而降低「學困生」的學習難度.
2. 能力目標分層檢測模式
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先選擇相應的學習層次,然後根據努力的情況以及後續學習的現狀,再進行學期末的層次調整.這一形式參照了國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給學生以更多的主動選擇權,學生在認識社會和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將自身的條件和階段目標聯系在一起,更有利於學科知識和能力的「因材施教」.
四、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由於先天遺傳因素和後天生長環境的不同,學生之間必定存在著智力上的個別差異.宏觀上來講,人都是生活在傳統之中,生活在文化背景之中.人降生下來就有了特定的文化印記,被帶入了一個特定的生長環境.這些環境就給予了人認識事物的基礎和前提.那麼不同的環境就造就了不同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發展速度以及接受知識的能力.
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明確指出,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區別對待,因材施教.一方面要在教學知識的深度、廣度、進度上設計出適合不同學生能力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個體特點,尊重個體差異.只要選擇了適宜的教學手段,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可以獲得發展,取得成功.
五、課堂教學分層方法
1. 課型分層法
以學生層次為教學資源,創設一種合作學習的氛圍.利用高層學生的答問、小結、歸納、板演、輔導為低層次學生開拓思路、取長補短.教師再按照學生的分層而設置分層練習,使得各層次學生在各自的學習發展區有所發展.
2. 提問分層法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准備不同難度的問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讓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討論中去,並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 作業分層法
教師根據所學內容選擇一些基礎題、拓展題、綜合題等,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對應的作業要求,這樣既能杜絕以前教學中出現的高層次學生學不到,中層次學生學不牢,低層次學生學不好的情況,而且能避免抄襲作業的現象出現.
六、教師如何做好分層教學
(1)為學生創造一個愉快活潑的教學氛圍.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中,學生會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
(2)尊重不同層次的學生.互相尊重,彼此了解,和諧團結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效果最大化的重要前提.
(3)處理好學生學習主體與教師主導地位的關系,充分實施啟發誘導原則.
(4)以個體興趣愛好為導向,滿足學生的自我發展需要.
(5)教學要面向全體,整體提高.教學過程中讓優生優化,學困生轉化.
(6)選擇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發現不同層次學生的優點並針對其進行合理性,推動性評價,有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七、結 語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所發展,那麼要想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不同程度的才能發揮,實施分層教學目前來看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尊重了學生的不同個體特點,促進個性發展.當然,在進行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多變地選擇適合不同群體的分層方法,不可單一地套用理論模式.避免實際與理論的沖突現象的發生.
㈦ 分層教學的實質是教學過程中應該貫徹什麼原則
分層教學法是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法既能使所有學生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數學學習較好的學生得到進一步發展,使所有學生從知識、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層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種愉快的情緒,極大優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合作與交流的效率.
編輯本段理論依據
分層教學法的理論依據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等,在國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學者,如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他主張「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同時使他們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應該都可以掌握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應該採取分層教學的方法、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是選擇一種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方案並加以實施.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諧發展」思想,關鍵就是實現人的全面和諧不可分割;第二,多方面教育相互配合;第三,個性發展與社會需要適應;第四,讓學生有可以支配的時間;第五,尊重兒童、尊重自我教育.
編輯本段分層次教學法的好處
1.有利於所有學生的提高
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後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 增強了學習信心. 分層教學模式研討會
[1]2.有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師事先針對各層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於不同層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極大地優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做了充分的准備,使得實際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總之,通過這一教學法,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有利於教師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過有效地組織好對各層學生的教學,靈活地安排不同的層次策略,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分層教學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學生在分層教學中提出來的挑戰所都有利於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
編輯本段分層教學法的四個環節
1.學生編組
學生編組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為了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將學生分成A、B、C三個組,A組是按大綱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B組是按略高於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C組是按較高要求(能發揮學生數學特長)進行教學的學生.學生分組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學習情況及時調整.
2.分層備課
分層備課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提.教師要在透徹理解大綱和教材的基礎上,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學生應掌握的,哪些屬較高要求,是B、C組學生掌握的,然後,設計分層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要特別關注如何解決學習困難學生的困難和特長學生潛能的發展.
3.分層授課
分層授課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要根據學生層次的劃分把握好授課的起點,處理好知識的銜接過程,減少教學的坡度;教學過程要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宗旨,讓所有學生都能學習,都會學習,保證分層教學目標的落實.
4.分類指導
分類指導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方法進行有效的幫助和指導.要因人而異,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除此之外,還要進行作業批改、成立課外活動學習小組等必要的輔助手段,加強對各層次學生的指導,促進學生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的轉化,使學生整體優化,進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分層教學要遵循學生的心理認識規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新知識進行探索,但不同的學生自身基礎知識狀況、對知識的認識水平、智力水平、學習方法等都存在差異,他們接受知識的情況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師採取「一刀切」的方法,勢必會產生「優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學困生吃不了」的結果,優生將對老師失去信心,學得在課堂上學不到他們想要的知識,轉而自己去擴充知識,但缺乏合理的指導;中等生不願意與老師交流;而學困生則害怕「吃」,也「吃」不進去,這樣就會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編輯本段分層次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扎實工作,認真組織,周密實施,穩妥操作,搞好分層次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和環節入手:
(一)教學計劃的制定
要根據國家的指導性教學計劃,制定出科學的、切合實際的各專業的實施性教學計劃.教學計劃要一改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一刀切」、「一個模式」、「千面一孔」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實現培養目標的「多元化」.教學計劃的大目標是使所有的學生都成才,但成為什麼樣的人才決不能強耱劃一.培養目標的多元化與分層次教學是相互呼應、相輔相成的.因此,搞好分層次教學的首要環節和關鍵是制定和修訂教學計劃.
(二)教學大綱的編寫
要根據國家的指導性教學大綱,結合分層次教學的需要,組織有經驗的老師編寫實施性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組織教學的依據,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保證.因此,原則上是在分層教學中分幾個層次,每門課程就編寫出幾套教學大綱.好的教學大綱是有效初稿分層次教學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教材的選用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紀中等職業學校規劃教材》,是結合中等職業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能力本位要求,組織全國中職校優秀老師和實際工作者編寫的,現在已經陸續出版發行,還有與之相匹配的教學大綱.這批教材不僅突出了應用性、技能性、適應性、實用性與可操作性,而且深淺適度,層次分明,很適用於目前中專學校的分層次教學.現在教育部門正在組織使用前的培訓式作,各學校應加以重視,各級安排教師參加培訓.
(四)教師的配備
教學過程是一個「雙邊」和「多邊」過程,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亦應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分層次教學中的每一個教學層次都應配備精通業務、富有經驗、勇於探索、甘於奉獻的教師.特別是對於所謂的「慢班」,我們更應配備在教學上強的教師,因為此群體屬於重點提高的部分.教師隊伍的配備是分層次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五)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
分層次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必須全面加強教學管理,大膽地進行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首先是動態管理.根據不同階段學生成績的升降情況相應地進行教學層次的調整使之與實際情況相符,實現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其次是體制創新.要大膽地進行學分制、彈性學制和多證制等改革嘗試;最後是搞好常規管理.安排好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驗實習,合理調度教室,安排好教學進程等.
(六)成績考核辦法的改革
要改革學生成績考核方法,實現成績考核的經常化、標准化.特別是要探討不同層次學生成績的橫向比較問題,為學生在校期間的評優、證明先和畢業時的推薦就業提供理論依據.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等教學原則的具體運用,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保證人人能成才,個個都提高,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決不能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
(七)激勵機制的建立
實施分層次教學,既要通過輿論宣傳,提高教師的認識,以形成共識,產生合力;又要合理地進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勵機制,調動老師積極性,以產生動力.對擔任不同層次教學任務的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工作數量和質量,確定合理的課時酬金分配辦法,保證及時,足額兌現.貫「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建立起校內利益分配和激勵機制.
㈧ 分層次教學法的含義
分層教學法是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
分層教學法既能使所有學生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數學學習較好的學生得到進一步發展,使所有學生從知識、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層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種愉快的情緒,極大優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合作與交流的效率。
編輯本段理論依據
分層教學法的理論依據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等,在國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學者,如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他主張「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同時使他們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應該都可以掌握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應該採取分層教學的方法、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是選擇一種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方案並加以實施。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諧發展」思想,關鍵就是實現人的全面和諧不可分割;第二,多方面教育相互配合;第三,個性發展與社會需要適應;第四,讓學生有可以支配的時間;第五,尊重兒童、尊重自我教育。
編輯本段分層次教學法的好處
1.有利於所有學生的提高
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後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 增強了學習信心。 分層教學模式研討會
[1]2.有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師事先針對各層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於不同層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極大地優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做了充分的准備,使得實際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總之,通過這一教學法,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3.有利於教師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過有效地組織好對各層學生的教學,靈活地安排不同的層次策略,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分層教學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學生在分層教學中提出來的挑戰所都有利於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
編輯本段分層教學法的四個環節
1.學生編組
學生編組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為了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將學生分成A、B、C三個組,A組是按大綱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B組是按略高於基本要求進行教學的學生;C組是按較高要求(能發揮學生數學特長)進行教學的學生。學生分組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學習情況及時調整。
2.分層備課
分層備課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提。教師要在透徹理解大綱和教材的基礎上,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學生應掌握的,哪些屬較高要求,是B、C組學生掌握的,然後,設計分層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要特別關注如何解決學習困難學生的困難和特長學生潛能的發展。
3.分層授課
分層授課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要根據學生層次的劃分把握好授課的起點,處理好知識的銜接過程,減少教學的坡度;教學過程要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宗旨,讓所有學生都能學習,都會學習,保證分層教學目標的落實。
4.分類指導
分類指導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取不同方法進行有效的幫助和指導。要因人而異,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除此之外,還要進行作業批改、成立課外活動學習小組等必要的輔助手段,加強對各層次學生的指導,促進學生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的轉化,使學生整體優化,進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分層教學要遵循學生的心理認識規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新知識進行探索,但不同的學生自身基礎知識狀況、對知識的認識水平、智力水平、學習方法等都存在差異,他們接受知識的情況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師採取「一刀切」的方法,勢必會產生「優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學困生吃不了」的結果,優生將對老師失去信心,學得在課堂上學不到他們想要的知識,轉而自己去擴充知識,但缺乏合理的指導;中等生不願意與老師交流;而學困生則害怕「吃」,也「吃」不進去,這樣就會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編輯本段分層次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扎實工作,認真組織,周密實施,穩妥操作,搞好分層次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和環節入手:
(一)教學計劃的制定
要根據國家的指導性教學計劃,制定出科學的、切合實際的各專業的實施性教學計劃。教學計劃要一改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一刀切」、「一個模式」、「千面一孔」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實現培養目標的「多元化」。教學計劃的大目標是使所有的學生都成才,但成為什麼樣的人才決不能強耱劃一。培養目標的多元化與分層次教學是相互呼應、相輔相成的。因此,搞好分層次教學的首要環節和關鍵是制定和修訂教學計劃。
(二)教學大綱的編寫
要根據國家的指導性教學大綱,結合分層次教學的需要,組織有經驗的老師編寫實施性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組織教學的依據,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保證。因此,原則上是在分層教學中分幾個層次,每門課程就編寫出幾套教學大綱。好的教學大綱是有效初稿分層次教學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教材的選用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紀中等職業學校規劃教材》,是結合中等職業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能力本位要求,組織全國中職校優秀老師和實際工作者編寫的,現在已經陸續出版發行,還有與之相匹配的教學大綱。這批教材不僅突出了應用性、技能性、適應性、實用性與可操作性,而且深淺適度,層次分明,很適用於目前中專學校的分層次教學。現在教育部門正在組織使用前的培訓式作,各學校應加以重視,各級安排教師參加培訓。
(四)教師的配備
教學過程是一個「雙邊」和「多邊」過程,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亦應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分層次教學中的每一個教學層次都應配備精通業務、富有經驗、勇於探索、甘於奉獻的教師。特別是對於所謂的「慢班」,我們更應配備在教學上強的教師,因為此群體屬於重點提高的部分。教師隊伍的配備是分層次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五)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
分層次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必須全面加強教學管理,大膽地進行教學管理體制的改革。首先是動態管理。根據不同階段學生成績的升降情況相應地進行教學層次的調整使之與實際情況相符,實現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其次是體制創新。要大膽地進行學分制、彈性學制和多證制等改革嘗試;最後是搞好常規管理。安排好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驗實習,合理調度教室,安排好教學進程等。
(六)成績考核辦法的改革
要改革學生成績考核方法,實現成績考核的經常化、標准化。特別是要探討不同層次學生成績的橫向比較問題,為學生在校期間的評優、證明先和畢業時的推薦就業提供理論依據。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等教學原則的具體運用,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保證人人能成才,個個都提高,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決不能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
(七)激勵機制的建立
實施分層次教學,既要通過輿論宣傳,提高教師的認識,以形成共識,產生合力;又要合理地進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勵機制,調動老師積極性,以產生動力。對擔任不同層次教學任務的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工作數量和質量,確定合理的課時酬金分配辦法,保證及時,足額兌現。貫「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建立起校內利益分配和激勵機制。
㈨ 請簡述分層教學法的理論依據有哪幾種
分層教學法的理論依據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體裁衣」等,在內國外也有一些代容表性的學者,如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他主張「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同時使他們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他們自己的刻苦努力,應該都可以掌握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保持不同的注意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應該採取分層教學的方法。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學最優化理論」的說明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是選擇一種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花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方案並加以實施。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諧發展」思想,關鍵就是實現人的全面和諧不可分割。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多方面教育相互配合;
第二、個性發展與社會需要適應;
第三、讓學生有可以支配的時間;
第四、尊重兒童、尊重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