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教學是否需要模式有效教學模式有什麼特點求解
答:教學需要模式,是「先學後教」模式。 有效教學模式的特點是: 一、是以閱讀好探究為主要特徵的個體自主學習。 二、是以交流和互助為主要特徵的小組合作學習。 三、是以展示和分享為主要特徵的班級互動學習。 四、是以深化和提升為主要特徵的教師啟發和引導。 五、是以及時反饋和糾正為主要特徵的當堂達標練習。 2、談談你對以學定教的理解? 答:教學是一種復雜的活動,教師無疑應當認真地做好教學預設,以保證課堂運作的有效進行。但是,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更多地考慮自己怎樣上這節課,怎樣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暢,而很少有人把自己當成學生來進行換位思考,怎樣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有滋有味。在教學時,這些教師也主要是沿著自己的思路去引領學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學願望將學生巧妙地帶入自己設計的「陷阱」,很少有人考慮到學生的情緒和感受。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善於根據學生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思維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什麼是教師要教的和可以教的」,「什麼是學生要學和應該學好的」,「什麼是可以增加的教學內容」,「什麼是可以減少的教學內容」,這些都涉及到一個教學理念,就是「以學定教」,它體現了新課程條件下師生角色觀的轉變,強調在整個的課程活動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 要做到「以學定教」,它的起點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學情,所謂「學情」,就是指來自於學習者自身的影響其學習效果的一切因素的總和。它包括學生的知識經驗、心理特點、成長規律、行為方式、思維方法、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困難疑惑、情感渴盼、心路歷程等諸多方面。在教學中,我們怎樣把握「學情」,活用「學情」,調整教學策略,做到以學定教?就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一、以學定教,深入研究學情是有效改進教學的前提 我們的教育首先要了解我們的工作對象——學生。這里所說的「了解」,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了解,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上對學生外貌長相、衣著打扮、學習成績的了解,而是指對學情的深入洞悉。只有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教學,才是目的明確的教學,才是有可能邁向成功的課堂教學。另外,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學得怎麼樣才是課程關注的中心。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只有深入地研究學情,准確地了解學情,才會使我們的教學方向更正確、方法更靈活、效果更理想,才會使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在學生學有餘力的情況下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前提對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補充,使學生在聽說讀寫各方面有所提高。 二、以學定教, 找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是提高教學有效的關鍵 有這樣一句歌詞:「其實你不懂我的心」。作為老師,我們懂得每一個孩子的心嗎?這里的「心」,簡單地說就是「學情」。有一位心理學家指出:兒童的發展有兩種水平,第一種稱為現有發展水平,表現為兒童運用已有知識經驗獨立完成任務;第二種稱為最近發展區,是一種准備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自行完成任務,需要老師的幫助,但是經過啟發也許明天會獨立完成任務。教學就是要把最近發展區水平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隨著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知識的進一步深化,又產生新的最近發展區,這樣循環往復,在兩種發展水平的矛盾運動中,不斷地推動著兒童向新的更高的發展水平發展。作為教師就應該關注學情,了解兒童的「最近發展區」,懂得學生的心,順學而導,才能在教學中提高效率。 在教學實踐中,如能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展水平大體相當的學生進行歸類分層,並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相協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1、精選課堂游戲活動,在小學英語課堂上什麼樣的游戲活動更能增強有效性呢?比如:在教授「meet my family」這個單元時,很多老師會找一些family photos 來引入教學,但若能從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的角度出發,引用學生感興趣的動畫人物來學習,可能更能吸引學生,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增強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再比如:在英語教學的單詞拼背中,通過填字母、刪字母、加字母、變字母換字母順序等方法來加強學生能力,更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2、利用多媒體 多媒體的運用和體態語的示範,進行的幾個熱身活動: a. 課前扭扭腰:在課前做,動感的音樂、滑稽又*真的動作無不吸引著學生們,讓學生們一起來扭扭腰,能很快地激發學生的快樂神經,引入最近發展區。孩子們做*的同時還能用拼湊法產生很多新單詞和短語,如「bend your knees」, 「raise your arms」,「shake your body」, 「 touch your hands」等等,這一切為教學的新授做好了鋪墊,增強了有效性。
⑵ 教學模式的發展的特點有哪些
教學模式的發展特點:
一、由單一到多樣
1.單一教學模式佔主導地位的時期
2.兩大主要教學模式相互對峙和沖突的時期
3.教學模式類型朝多樣化方向發展的時期到了20世紀50年代,新技術革命對教育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二、由歸納到演繹,再到兩者並重
這一特點主要是就教學模式形成的途徑而言的。
教學模式形成的途徑主要有兩個,即演繹式和歸納式
三、由單維構建到整體構建
這主要是就教學模式構建的重心而言的。
每種具體的教學模式都有自己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也就是講,有什麼樣的教學理論,就會有什麼樣的教學模式。
四、由刻板到靈活
這主要是就教學模式執行的程序和階段而言的。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具有典型意義而又相對比較穩定的教學結構。它是人們可遵循、可仿效的標准樣式和標準的結構。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比較嚴格的操作程序,這是教學模式的一個顯著特點。
五、由被動到主動
這主要是就教學模式理論基礎的價值取向而言的,而且主要是從學生這一要素來講的。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以知識的傳授和接受為基本形式的教學結構。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是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強調教學的科學性、系統性、鞏固性和直觀性等,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比較迅速地掌握人類長期以來積累的大量的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有利於系統科學文化知識的傳遞和學習。
⑶ 大學新教學模式有哪些特點
教師指導、幫助、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主動參與、探索者、認知主體
多維、綜合能力
教學原則:知識與生產實踐和科學技術結合
⑷ 教育學:什麼是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什麼謝謝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的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圍繞某一主題形成的比較穩定且簡明的教學結構理論框架及其具體可操作的教學活動方式通常是兩種以上方法策略的組合運用。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梁既是教學理論的應用對教學實踐起直接指導作用又是教學實踐的理論化、簡約化概括可以豐富和發展教學理論。
1、操作性 教學模式是一種具體化、操作性較強的教學思想或理論它把某種教學理論或活動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簡化的形式反映出來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比抽象的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行為框架教學模式比較清晰地呈現了教學程序具體地規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方便教師理解、把握和運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章可循便於教師理解、把握和運用這是教學模式區別於一般教學理論的重要特點。
2、簡約性 教學模式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簡約化了的教學結構理論框架及活動模式大都以精練的語言、象徵性的圖式或明確的符號表達出來。一般說來會用教學不同階段的關鍵詞進行總結或者用流程圖、框圖來表達教學步驟間的邏輯關系和教學流程等。這些都能使復雜多樣的教學實踐經驗理論化又有利於形成比抽象的理論更具體、簡明的操作框架從而便於教師理解、運用也易於交流、傳播。
3、指向性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是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而且每種模式的有效運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不存在適用於所有教學過程的萬能模式也談不上哪一種教學模式是最佳教學模式只存在一定情況下能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教學模式。因此使用教學模式需要有鑒別不同類型的教學目標的能力以便選用與特殊的目標相適應的特定模式。例如發現式教學模式較適用於數理科教學卻不適用於文科教學操練式教學模式利於知識技能訓練而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卻並不合適。因此需要特別注意教學模式的指向性。
4、 整體性 教學模式是教學現實和教學理論構想的統一任何教學模式都是由各個要素有機構成的整體本身都有一套比較完整的結構和機制體現著理論上的自圓其說和過程上的有始有終。理論上的忽視或教學過程的缺失都只能降低教學效果而不能發揮教學模式的應有功能。因此在運用時必須整體把握既透徹了解其理論原理又切實掌握其方式方法。那種無視教學模式的整體性放棄理論學習而簡單套用其程序步驟的做法對提高教學水平有害無益。
5、更新性 雖然教學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結構便保持相對穩定但這並不意味著該教學模式就從此不變了。教學模式總是隨著教學實踐、觀念和理論的不斷發展變化而不斷地得到豐富、創新和發展而日臻完善的。教學模式是一個動態開放的系統有一個產生、發展、完善的過程它的不斷變革與改革正是其得以具有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⑸ 淺談常用幾種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優缺點和功能
(一)講授式
1.講授式是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的講解、演示、范讀為主。 2.講授式的結構特點是: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性、記憶性的知識;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主體是教師,學生是聽眾;教學程序大體是宣布本課教學目的並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復習、布置作業等四個階段。 3.講授式教學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控制整個課堂、掌握教學進度;發揮正面教育和教學的作用,對學生直接傳授知識和進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納大量的聽眾。其缺點是:學生活動少;易受教師教學經驗與教材難易及趣味性的影響。講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運用時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又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極易形成注入式教學。 4.講授法的運用要注意以下幾點:講授內容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觀點與教材的統一;照應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抓住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語言要准確、清晰、簡練、生動、通俗易懂。並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水平;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並合理使用電化教育手段。
(二)啟發式
1.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體規律,以談話、問答、揭示等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形式。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憤不啟,不排不發」。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孔子之後,《學記》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進一步闡發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主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但不要硬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學生,但不施加壓力;指明學習的路徑,但不代替他們達成結論。 2.啟發式教學的結構特點是:其目的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對教材內容的真正理解,並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講授、談話為主,但增加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由講清教材變為引導學生自己弄懂教材,在關鍵之處啟發學生思考,促使其領悟;其程序是:比較多樣、復雜,視教材的難度及學生的理解程度的變化,一般可按「自學—發疑—提問—釋疑」或「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步驟進行。3.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強調學生智力的充分發展,實現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智力的充分發展相結合;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學生動力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聯系,實現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啟發式教學的實質在於正確處理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它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啟發的優點是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缺點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師在運用時常常流於簡單的一問一答之中。
(三)討論式
1.討論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2.討論式教學模式的結構特點是:目的上,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從中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退居輔助地位,採用分組或全班討論形式,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程序上,基本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第二步,學生解決問題,通過思考、辯論、總結,求得真正的答案。3.課堂討論有三種基本類型:一種是用於擴大和加深有關學科理論知識而組織的系統的專題討論;第二種是就某學科中個別主要問題或疑難問題而組織的課堂討論;第三種是日常教學中採用的帶有研究性的課堂討論。課堂討論的優點是,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缺點在於難以組織、發動學生,而學生一旦被發動起來又不易控制課堂秩序,而且討論問題一般費時較多。4.進行課堂討論一般要求是:討論前,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確定討論的題目並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材料,認真准備意見和寫出發言提綱。討論進行時,充分啟發學生的獨立思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並就分岐的意見進行辯論,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結束時,教師作出總結,也可提出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教學模式的功能
(一)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定的操作框架,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已經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徵性的符號、圖式和關系的解釋,來反映它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便於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並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二)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於採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或關系;或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學模式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根據教學的規律原則而歸納提煉出的包括教學形式和方法在內的具有典型性、穩定性、易學性的教學樣式。簡潔地說就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以簡化形式表示的關於教學活動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學模式包含著一定的教學思想以及在此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課程設計、教學原則、師生活動結構、方式、手段等。在一種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種教學方法。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既穩定有發展變化的程序框架。
⑹ 什麼是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
一 教學模式的概念
「模式」一詞是英文model的漢譯名詞。model還譯為「模型」「範式」「典型」等。一般指被研究對象在理論上的邏輯框架,是經驗與理論之間的一種可操作性的知識系統,是再現現實的一種理論性的簡化結構。將模式一詞最先引入到教學領域,並加以系統研究的人,當推美國的喬伊斯和韋爾。
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範式或計劃。」實際教學模式並不是一種計劃,因為計劃往往顯得太具體,太具操作性,從而失去了理論色彩。將「模式」一詞引入教學理論中,是想以此來說明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表現教學過程的程序性的策略體系。
因此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知道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二 教學模式的結構
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五個因素,這五個因素之間有規律的聯系著就是教學模式的結構。
1.理論依據
教學模式是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范。不同的教育觀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學模式。比如,概念獲得模式和先行組織模式的理論依據是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論依據則是人的有意識心理活動與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理智與情感活動在認知中的統一。
2.教學目標
任何教學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模式的結構中教學目標處於核心地位,並對構成教學模式的其他因素起著制約作用,它決定著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組合關系,也是教學評價的標准和尺度。正是由於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的這種極強的內在統一性,決定了不同教學模式的個性。不同教學模式是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
3.操作程序
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邏輯步驟和操作程序,它規定了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各步驟應當完成的任務。
4.實現條件
是指能使教學模式發揮效力的各種條件因素,如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環境、教學時間等等。
5.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各種教學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評價方法和標准等。由於不同教學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和達到的教學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條件不同,當然其評價的方法和標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了一套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標准外,有不少教學模式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評價方法和標准。
三 教學模式的特點與功能
(一)教學模式的特點
1.指向性
由於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而且每種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不存在對任何教學過程都適用的普適性的模式,也談不上哪一種教學模式是最好的。評價最好教學模式的標準是在一定的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在選擇教學模式時必須注意不同教學模式的特點和性能,注意教學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學模式是一種具體化、操作化的教學思想或理論,它把某種教學理論或活動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簡化的形式反映出來,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比較抽象的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行為框架,具體地規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有章可循,便於教師理解、把握和運用。
3.完整性
教學模式是教學現實和教學理論構想的統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結構和一系列的運行要求,體現著理論上的自圓其說和過程上的有始有終。
4.穩定性
教學模式是大量教學時間活動的理論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活動帶有的普遍性規律。一般情況下,教學模式並不涉及具體的學科內容,所提供的程序對教學起著普遍的參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是教學模式是依據一定的理論或教學思想提出來的,而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又是一定社會的產物,因此教學模式總是與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教育的水平聯系,受到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制約。因此這種穩定性又是相對的。
5.靈活性
作為並非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體現某種理論或思想,又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操作的教學模式,在運用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科的特點、教學的內容、現有的教學條件和師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細微的方法上的調整,以體現對學科特點的主動適應。
(二)教學模式的功能
1.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定的操作框架,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已經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
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徵性的符號、圖式和關系的解釋,來反映它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便於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並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2.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
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於採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或關系;或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 教學模式的歷史與發展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每個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只不過這里有一個你採取的存在一個是否科學合理的問題。了解教學模式的歷史發展有助於人們借鑒傳統和對當代各種新教學模式的理解,有助於人們把握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一)教學模式的演變
系統完整的教學模式是從近代教育學形成獨立體系開始的,「教學模式」這一概念與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出現。不過在中外教學實踐和教學思想中,很早就有了教學模式的雛形。
古代教學的典型模式就是傳授式,其結構是「講—聽—讀—記—練」。其特點是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書中文字與教師的講解幾乎完全一致,學生對答與書本或教師的講解一致,學生是靠機械的重復進行學習。
到了17世紀,隨著學校教學中自然科學內容和直觀教學法的引入,班級授課制度的實施,誇美紐斯提出應當把講解、質疑、問答、練習統一於課堂教學中,並把觀察等直觀活動納入教學活動體系之中,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記憶—理解—判斷」為程序結構的教學模式。
19世紀是一個科學實驗興旺繁榮的時期。赫爾巴特的理論在相當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科學發展的趨勢。他從統覺論出發,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當新經驗已經構成心理的統覺團中概念發生聯系時,才能真正掌握知識。所以教師的任務就是選擇正確的材料,以適當的程序提示學生,形成他們的學習背景或稱統覺團。從這一理論出發,他提出了「明了—聯合—系統—方法」的四階段教學模式。以後他的學生萊因又將其改造為「預備—提示—聯合—總結—應用」的五階段教學模式。
以上這些教學模式都有一個共性,它們都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片面強調灌輸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壓抑和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在19世紀20年代,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強調個性發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與流行,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挑戰,應運而生的杜威的實用主義的教育理論得到了社會的推崇,同時也促進了教學模式向前推進了一步。
杜威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做中學」為基礎的實用主義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創設情境—確定問題—佔有資料—提出假設—檢驗假設」。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學模式單一化的傾向,彌補了赫爾巴特教學模式的不足,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活動教學,促進學生發現探索的技能,獲得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辟了現代教學模式的新路。
當然,實用主義教學模式也有其缺陷。它把教學過程和科學研究過程等同起來,貶低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作用,片面強調直接經驗的重要性,忽視知識系統性的學習,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受到了社會的強烈批評。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面臨著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戰,促進人們利用新的理論和技術去研究學校教育和教學問題。現代心理學和思維科學對人腦活動機制的揭示,發生認識論對個體認識過程的概括,認知心理學對人腦接受和選擇信息活動是研究,特別是系統論、控制論、信息加工理論等的產生,對教學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給教學模式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因此這一階段在教育領域出現了許多的教學思想和理論,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1.從單一教學模式向多樣化教學模式發展
自從赫爾巴特提出「四段論」教學模式以來,經過其學生的實踐和發展逐漸以「傳統教學模式」的名稱成為20世紀教學模式的主導。以後杜威打著反傳統的旗號,提出了實用主義教學模式,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直在「傳統」與「反傳統」之間來回擺動。50年代以後,由於新的教學思想層出不窮,再加上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使教學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模式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據喬伊斯和韋爾1980年的統計,現在教學模式有23種之多,其中我國提出的教學模式就有10多種。
2.由歸納型向演繹型教學模式發展
歸納型教學模式重視從經驗中總結、歸納,它的起點是經驗,形成思維的過程是歸納。演繹型教學模式指的是從一種科學理論假設出發,推演出一種教學模式,然後用嚴密的實驗來驗證其效用。它的起點是理論假設,形成思維的過程是演繹。歸納型教學模式來自於教學實踐的總結,不免有些不確定性,有些地方還不能自圓其說。而演繹型教學模式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能夠自圓其說,有自己完備的體系。
3.由以「教」為主向重「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發展
傳統教學模式都是從教師如何去教這個角度來進行闡述,忽視了學生如何學這個問題。杜威的「反傳統」教學模式,使人們認識到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由此開始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的研究。現代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是重視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對教學的參與,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設計「教」與「學」的活動。
4.教學模式的日益現代化
在當代教學模式的研究中,越來越重視引進現代科學技術的心理論、新成果。有些教學模式已經開始注意利用電腦等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成果,教學條件的科學含量越來越高,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學條件設計教學模式。
五 各種教學模式綜述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是教學實踐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統,具有多樣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師對教學模式的選擇和運用是有一定的要求,教學模式必須要與教學目標相契合,要考慮實際的教學條件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來選擇教學模式,當然首先還是要了解有哪些教學模式,它們的特點是什麼。
⑺ 理想的教學模式有哪些基本特徵
理想的教學模式有指向性和操作性。
指向性
由於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而且每種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不存在對任何教學過程都適用的普適性的模式,也談不上哪一種教學模式是最好的。評價最好教學模式的標準是在一定的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在選擇教學模式時必須注意不同教學模式的特點和性能,注意教學模式的指向性。
操作性
教學模式是一種具體化、操作化的教學思想或理論,它把某種教學理論或活動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簡化的形式反映出來,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比較抽象的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行為框架,具體地規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有章可循,便於教師理解、把握和運用。
⑻ 大學新教學模式的特點有哪些
自由
⑼ 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有什麼區別其分別有什麼特點
從理論向實踐轉化的階段或順序看,是從教學理論到教學模式,再到教學策略,再回到教學方法,答再到教學實踐,教學策略是對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具體化,教學模式包含教學策略。教學模式規定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屬於較高層次。教學策略比教學模式更詳細、更具體,受教學模式的制約。教學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而教學策略則較靈活,具有一定的變性,可隨著教學進程的變化及時調整、變動。二者是不同層次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