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登樂游原教案

登樂游原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02 05:41:09

『壹』 古詩典故寫一寫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是唐人杜牧《泊秦淮》里的絕句
煙籠寒版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權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註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蘇省溧水縣,貫穿南京市。
2、商女:賣唱的歌女。
3、後庭花:歌曲名,南朝後主所作《玉樹後庭花》,後人亡國之音。
【韻譯】:
煙霧彌漫秋水,月光籠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邊酒家。
歌女為人作樂,那知亡國之恨?
她們在岸那邊,還唱著《後庭花》。
【評析】:

『貳』 幼兒教案古詩《樂游原》步驟怎麼寫

校本課程研討:《樂游原》教案;樂游原;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並;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探究理解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感悟古詩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二、教學重難點:;1 校本課程研討:《樂游原》教案 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並背誦古詩。 ②積累一些相關的詩句。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想像和朗讀,並通過合作探究了解古詩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探究理解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感悟古詩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理解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感悟古詩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學具准備:課件。 四、 教學課時安排:1課時。 五、 板書設計: 樂游原 不適 → 登古原 觸景生情 夕陽美好 只近黃昏 六、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學生觀看古詩朗讀錄象,引入課題《樂游原》。 2、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李商隱的《樂游原》。 (二)初讀感知: 1、 齊讀古詩。 2、 四人小組交流預習時對古詩字詞句的理解,教師巡視指導。 3、 指名交流字詞理解,教師相機點撥引導: ① 解題:《樂游原》又作《登樂游原》。 樂游原:地名,在長安城南,為京城士女登高游樂勝地。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樂游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 ② 向:接近。向晚:傍晚。 ③ 意:心情。不適:不悅,不舒暢。 ④ 驅車:駕車。 ⑤ 古原:即樂游原。 4、 指名交流詩句理解,教師相機點撥。 傍晚,我覺得心情不太舒暢。於是, 駕車登上樂游原。遠處的夕陽多麼美啊!只是此時已將近黃昏,再美的夕陽也要落下了。(只要言之合理就可以,不必強求一致。) 5、齊讀古詩。 (三)深入探究: 1、 過渡: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學習《第一次抱母親》時老師送給大家的讀書名言嗎?——(引導學生回憶)歌德曾說,會讀書的人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後。剛才我們用第一隻眼睛讀了李商隱的《樂游原》,現在我們一起嘗試用另一隻眼睛再深入品讀《樂游原》。 2、 自讀古詩,想想自己對古詩還有哪些疑問。 3、 出示參考質疑: ① 詩人李商隱為什麼感到「不適」? (提示:你平時會在什麼情況下感到「不適」呢?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②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中的「夕陽」只是指眼前的夕陽嗎?還可以有其它哪些理解呢? 4、 小組交流探究:將自己的質疑與小組同學交流,匯總,再嘗試探究問題的答案。 教師巡視指導。 5、 播放音樂,小組代表談談探究的結果,教師可從以下方面相機給予指導: ① 李商隱簡介:李商隱(812—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 他幼時隨父到浙江。 9歲父親死去,奉喪侍母歸鄭州。25歲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當時政治上牛、李黨爭劇烈,他被捲入旋渦,在政治上受到排擠,一生困頓失意。在詩歌成就上,他與杜牧齊名,是晚唐的重要詩人之一,又稱「小李杜」。 ② 寫作背景:李商隱二十五歲時由令狐楚的兒子令狐陶推舉得中進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涇源節度使王茂之的器重,王茂之將女兒嫁給了他。當時牛李黨爭正在尖銳時期,令狐楚是牛黨,王茂元則是與李黨有關。宣宗即位以後,牛黨當權,令狐楚兒子當了宰相,打擊一切與李黨有關的人,從此李商隱一直被壓抑而抬不起頭,在官場中異常失意。這首《樂游原》正是在他失意時寫下的。 ③ 前人對「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的看法:有人認為夕陽是窮途末路、悲觀的感嘆;也有人認為正因夕陽短暫美好,因此詩人要熱愛生命、執著人間、珍惜美好的時光,是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因為當時是唐代後期,還有人認為詩中「夕陽」指的是唐朝,那是詩人對盛唐的追憶和對晚唐逝去的惋惜。(學生對「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的理解,只要言之合理就可以,不必強求一致) 6、 播放古詩朗讀,學生閉目體會詩境。 7、 有感情朗讀:指名讀,再齊讀。 8、 融會背誦。 (四)總結拓展: 1、過渡:《樂游原》是一首觸景生情的哲理詩。李商隱驅車登上樂游原,慨嘆「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歷史上,也有許多充滿哲理的古詩。 2、拓展:出示一些哲理詩,齊讀——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題都城南庄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在,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金縷衣 杜秋娘/唐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3、拓展二:李商隱的其他詩歌,齊讀——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 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五)作業: 1、 將你對《樂游原》中「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的理解畫成一幅畫。 2、 上完《樂游原》,我的收獲是: 3、 積累並背誦你喜歡的李商隱的詩歌。

『叄』 人教版小學語文所有古詩教案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北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塞下曲
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教材簡析 《牧童》、《舟過安仁》兩首詩以輕松、詼諧的筆調描繪出悠然自得、無憂無慮的牧童和兩個張傘使風的頑皮兒童,凝練的詩句中充滿了童真、童趣。
《清平樂•村居》以輕快、流暢的語言,徐徐鋪開一幅恬淡、愜意的農家生活圖,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設計理念 吟誦,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應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韻律、節奏和情感。在破解文義的設計中,重點抓住描寫動作的關鍵字眼,勾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多種感官體驗,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韻味,輕松地理解詩意。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3.想像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並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短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准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像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岩」,是唐代人。呂岩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並質疑。(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學生的質疑)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卧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麼?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像畫面,體會情
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像。
2.學生反饋,把所想像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麼,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嚮往寧靜淡泊,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像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像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准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准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准,最流利。 3.自讀理解,藉助課後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老師巡迴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使風:藉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隻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藉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像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像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像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匯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並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像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蘆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註解,邊讀邊想像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點難點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方法以讀為主,理解成誦
教學用具課文插圖,洞庭湖圖片,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劉禹錫》、視頻《白居易簡介》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導入
1、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聖、詩仙)
2、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結合課文插圖及媒體資源《獨坐敬亭山:李白》,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讀題,看注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注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閑」是悠閑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閑地飄去」。「厭」的注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像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松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第二課時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示有關洞庭湖圖片。設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看詩人劉禹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結合動畫課件《望洞庭:劉禹錫》完成下列教學步驟:
1、學生邊讀邊參閱注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及動畫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像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三課時
憶江南
一、復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搜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課文插圖及動畫課件《憶江南》,理解意思。指名讀,讀准生字,結合注釋理解意思。
指名看圖說出意思。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
利用視頻資源《白居易簡介》,介紹白居易情況:
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曾:曾經。諳:熟悉。勝:超過,勝過。
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肆』 泊秦淮與春望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過零丁洋主旨有什麼不同

泊秦淮① 作者:杜牧(唐代詩人)
煙籠寒水月籠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③。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生平簡介】
杜牧(803~852年)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出身高門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學家。文宗大和時中進士後,曾為黃、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過司勛員外郎、中書聖人等官。
杜牧早年即以經邦濟世的才略自負。慷慨激昂,好談軍事。立朝剛直不阿,敢於論列大事,指陳時弊。政治上不失為有識見、有膽量的進步人士。但一生仕途並不得意,始終未能施展抱負。
他的詩、賦和古文都極負盛名,而以詩的成就最高,後人稱為「小杜」,以別於杜甫。又和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在藝術上,杜牧自稱追求「高絕」,不學「奇麗」,不滿「習俗」,所謂「不今不古」,正是力圖在晚唐浮淺輕靡的詩風之外自具面目,但他的風格不像李賀的奇特,也不似元稹、白居易的平易,和李商隱比也能各樹一幟。著有《樊川文集》。
編輯本段題材簡介
杜牧的詩作就其內容題材而言,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關心世事,愛國憂民之作。如《郡齋獨酌》、《河蝗》、《早雁》、《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感懷詩》等。第二類,品評歷史,借古諷今之詩。如《過勤政樓》、《過華清宮三絕句》《赤壁》、《題烏江亭》、《題商山四皓廟》、《春申君》等。第三類,以女性為題材的詩。如《題桃花夫人廟》和《月》《金谷園》《宮人家》《杜秋娘詩》和《張好好詩》等。第四類,酬贈抒懷之作。如《寄揚州韓綽判官》等。 【主要作品】 《遣懷》 《泊秦淮》 《秋夕》 《過華清宮》 《旅宿》 《山行》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 《赤壁》 《寄揚州韓綽判官》 《贈別兩首其一》 《贈別兩首其二》 《金谷園》 《清明》 《中秋》
編輯本段詩詞注釋
①.選自《樊川詩集注》。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蘇溧水縣東北,流經南京地區,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
②.籠:籠罩。這句運用的是「互文見義」的寫法:煙霧、月色籠罩著水和沙。
③.商女:一說商女即歌女,在酒樓或船舫中以賣唱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說唐詩》雲:"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後庭花》曲,唱而已矣,哪知陳後主以此亡國,有恨於內哉?杜牧之隔江聽去,有無限興亡之感,故作是詩?,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雲:"牧之此詩所謂隔江者,指金陵與揚州二地而言。此商女當即揚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夫金陵,陳之國都也。《玉樹後庭花》,陳後主亡國之音也。此來自江北揚州之歌女,不解陳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遺音。牧之聞其歌聲,因為詩以詠之耳。"今人鍾振振雲:"商女當釋作商婦"(《中國古典詩詞的理解與誤解》,載《文學遺產》1998年第二期)。一說即商人婦,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婦。二說皆可通。《後庭花》:即樂曲《玉樹後庭花》,以此曲填歌詞者,今存數種,而以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所作最為有名。因陳後主是亡國之君,所以後人又把他所喜愛的《玉樹後庭花》曲、詞當作亡國之音的代名詞。如《舊唐書·音樂志》引杜淹對唐太宗語:"前代興亡,實由於樂。陳將亡也,為《玉樹後庭花》;齊將亡也,而為《伴侶曲》。行路聞之,莫不悲泣,所謂亡國之音也。"許渾《金陵懷古》詩雲:"《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編輯本段譯文
像煙霧一樣,朦朦朧朧的水汽籠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著江邊的沙岸。
寧靜的夜裡把船停在岸邊,靠在船家。
歌女不知道亡國的遺恨,在秦淮河對岸的酒店還唱著亡國的《玉樹後庭花》。
編輯本段詩詞鑒賞
建康是六朝的都城,秦淮河穿過城中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游宴的場所。唐王朝的都城雖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兩岸的景象卻一如既往。
有人說作詩「發句好尤難得」(嚴羽《滄浪詩話》)。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響的,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它是那麼柔和幽靜,而又隱含著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迷濛冷寂的氣氛又是那麼濃。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關聯的,所以讀完第一句,再讀「夜泊秦淮近酒家」,就顯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詩人的活動來講,該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見到「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景色,不過要真的掉過來一讀,反而會覺得平板無味了。現在這種寫法的好處是:首先它創造出一個很具有特色的環境氣氛,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造成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這是很符合藝術表現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這么處理,就很象一幅畫的畫面和題字的關系。平常人們欣賞一幅畫,往往是先注目於那精彩的畫面(這就猶如「煙籠寒水月籠沙」),然後再去看那邊角的題字(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詩人這樣寫也是頗合人們藝術欣賞的習慣。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卻很值得玩味。這句詩內里的邏輯關系是很強的。由於「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個字又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使之更具有個性,更具有典型意義,同時也照應了詩題;後三個字又為下文打開了道路,由於「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後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因此,從詩的發展和情感的抒發來看,這「近酒家」三個字,就象啟動了閘門,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絕。這七個字承上啟下,網路全篇,詩人構思的細密、精巧,於此可見。
歷史背景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據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後主所制的樂曲,這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寢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怎能不使詩人產生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後主依然沉湎聲色。「猶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歷史、現實和想像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於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堪稱「絕唱」。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
「後庭花」是指陳後主曾做一首《玉樹後庭花》
南朝陳後主的貴妃張麗華本是歌妓出身,她發長七尺,光可鑒人,陳後主對她一見鍾情,據說朝堂之上,還常將其放在膝上共商國事。當時楊堅正積蓄兵力,有奪取天下之心,而陳後主並不在意,還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陳後主在光照殿前,又建「臨春」、「結綺」、「望仙」三閣,自居臨春閣,張麗華住結綺閣,龔孔二貴妃同住望仙閣,整日只作飲酒賦詩之事。這首詩是即景感懷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華一時。目睹如今的唐朝國勢日
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轍,無限感傷。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
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敘事,點明夜泊地點;三、四句感懷,由「近酒家」引出商女
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灑脫;由歌曲之靡靡,牽出「不知亡國恨」,抨擊豪紳權
貴沉溺於聲色,含蓄深沉;由「亡國恨」推出「後庭花」的曲調,借陳後主之屍,鞭
笞權貴的荒淫,深刻犀利。
編輯本段補充內容
陳後主曾做一首《玉樹後庭花》: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這首詩被認為是亡國之音、不祥之兆。
《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里行間蘊涵的情味。 3、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點難點] 1、重點:背誦默寫詩歌。 2、難點: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數]一教時 [教學過程] 在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老師朗讀一首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詩是誰寫呀?(杜牧 山行) 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是什麼朝代的詩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呀?最著名的兩位詩人是誰呀?(李白、杜甫)……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好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當他來到當時還是一片繁華的秦淮河上,聽到酒家歌女演唱《後庭花》曲,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詩中說,金陵歌女「不知亡國恨」,還唱著那《後庭花》曲。其實,這是作者借陳後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晚唐那班醉生夢死的統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
編輯本段古詩說明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游秦淮,在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後庭花》,綺艷輕盪,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當年陳後主長期沉迷於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為兒戲,終於丟了江山。陳朝雖亡,這種靡靡的音樂卻留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詩說: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其實這是借題發揮,他譏諷的實際是晚唐政治:群臣們又沉湎於酒色,快步陳後主的後塵了。秦淮一隅,寄託如此深沉的興亡感,足見金陵在當時全國政治中心已經移向長安的情況下,影響仍然很大。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是寫金陵春色的,基調開朗得多:「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讀罷這二十八字,閉目就能想見唐朝的金陵春色:黃鶯於紅花綠柳,酒旗飄在水村山郭,風景是極動人的則是許許多多的寺廟,它的縷台在煙雨中放光,這些寺廟是南朝留給金陵的宗教藝術財富。
編輯本段名句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伍』 落日的幻覺主要內容

《落日的幻覺》教案集賢里中學 劉洋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理解積累「綺麗、殷紅、氣息奄奄」等詞語。2、閱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提煉信息語句。3、掌握有關說明文的學習方法過程與方法:1、了解掌握說明文學習方法2、課文准確、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能正確對待文學欣賞與科學理論,讓學生明白自然界的奧秘是無窮無盡的,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探究身邊自然現象的能力。重點難點: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提煉信息語句2、掌握說明文學習方法3、品味課文准確、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4、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一、導入讓學生觀察「筷子變折」的現象,提問「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筷子變折是一種光學現象形成的,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這種有趣的現象也很多。老師很喜歡唐代詩人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兩句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朴,意境博大深遠,但落日真的是圓的么?(出示幻燈片)——落日怎麼會是扁的?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夢幻的夕陽,走進《落日的幻覺》。二、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出示幻燈片)綺(qǐ)麗:顏色美麗,多用來形容風景。殷(yān)紅:帶黑的紅色。日薄(bó)西山,氣息奄奄(yǎn):出自晉李 密《陳情表》,意思是太陽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將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薄:迫近,靠近。氣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出自唐李商隱《登樂游原》,意思是雖然夕陽無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黃昏時刻。三、細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1、提問:學習一篇說明文,應注意什麼?——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結構,說明方法,說明文語言(板書)提問:那麼這篇課文屬於事理說明文還是事物說明文?它的說明對象是什麼?2、這篇文章怎麼安排結構?——開頭引用詩句(問:引用的作用?)——描述落日景象——過渡段——闡釋原因明確:結構清晰,為我們將來寫作說明文提供了很好的範例。3、文章的重點放在對落日產生幻覺的原因的闡釋上,我們就來閱讀這個自然段。(出示幻燈片)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的折射原理太陽好像變大了 未說明原因(其實沒變大) 以表格的形式提問文章內容,鍛煉口語表達:作者說明了落日產生( )的幻覺,是由於()形成的四、說明文的語言一般比較平實,但可以適當採用描寫成分。例如第二段,可以使文章生動形象。(出示幻燈片)日落前——太陽變大,顏色深黃殷紅日落時——接近地平線時,縮身變扁日落後——周圍伴有燦爛的晚霞,背後空中出現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鑲有明顯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會出現紫光五、寫作意圖(出示幻燈片)原來這么美麗的夕陽和斑斕的蝴蝶的翅膀也都是我們眼睛的一廂情願的幻覺而已。生活中這種現象會很多。當你面對這些現象時,是不是應該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是不是應該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探尋其中的科學道理呢?希望大家養成質疑的習慣,多思考,多探究,找出事物本身的真理。六、拓展訓練1、課堂練筆——描寫一段日出時的美景(出示幻燈片)教師讀範文,學生寫後進行點評2、詩詞積累——描寫日出的優美詩句1、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 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2、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3、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 崔顥 《黃鶴樓》 4、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唐 李商隱《登樂游原》5、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唐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6、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唐 劉禹錫 《烏衣巷》7、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明朝 楊慎《臨江仙》
8、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宋 王禹偁《村行》
9、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sè)半江紅。 —唐 白居易 《暮江吟》10、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宋 李覯《鄉思》七、作業作業:文中提到落日看到起來好像並沒有變大,但是作者並沒有給出原因。你能否根據自己的課外知識,解釋其中原因呢? 板書設計: 現象:深黃,殷紅 暗弧,亮弧 紫光 變扁 變大 (幻覺)日落本質:光線散射 光線散射 人眼的疊合效應 光線折射 未說明 (原因) 波光長短 大氣層密度不同

『陸』 大班樂游原古詩教案怎麼寫

大班古詩《登樂游原》
活動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能想像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活動准備
圖片、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
二、欣賞古詩《登樂游原》,理解古詩大意
1.播放音樂,教師有感情誦讀古詩
師:小朋友,老師念的這首古詩好聽嗎?我再來念一遍,說說你最喜歡的那一句,好嗎?
2.教師再次朗誦
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詩句
3.教師解釋古詩大意
這首古詩寫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讓我來告訴你!
傍晚時侯,詩人覺得心裡不太舒服,於是她想了一個辦法,駕著馬車車去登樂游原。等她登上樂游原的時候,他看到了夕陽,夕陽多麼美麗啊,只是黃昏將近了,太陽馬上就要落下了。
三、品讀感悟,分段理解詩意
1.品讀詩人心,理解前兩句古詩。
詩人何時駕著馬車去登古原?心情怎樣?
你心情不好時會怎麼做呢?
詩人心情不適時是怎麼做的?
我們一起來讀讀前面兩句古詩吧。
出示圖片,師幼共讀。
2.感詩景美,理解古詩第三句。
介紹樂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風光、景色都能看到,可美了。
等詩人登上樂游原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她看到了美麗的太陽
教師創設情境,請幼兒閉上眼睛想像夕陽美景
我們一起讀一讀第三句古詩。
出示圖片,師幼共讀
3.悟詩人愁,理解古詩第四句。
面對美景,詩人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會有這種美麗的景色短暫的感受呢?夕陽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點了沒?您還有什麼不高興的地方呢?
師小結:原來因為黃昏將近了,太陽馬上就要落下了,美麗的景色馬上就看不到了。
我們一起讀一讀第四句古詩。
出示圖片,師幼共讀
四、讀詩韻。
深入朗讀。教師示範朗讀,幼兒模仿朗讀。
附:
登樂游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閱讀全文

與登樂游原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