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論述美學和數學的相通之處,請根據美學導論上的原理
科學美來源於自然美,但它不是指大自然的美的景色,而是指潛藏在感性美之後的理性美,並為理智所能領悟的自然界內在結構所顯示的和諧、秩序、簡單、統一的美,是審美者通過理解、想像、邏輯思維所體驗到的美。科學美是中小學生審美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科學美又稱科學理論美,包括科學實驗美。自然科學是研究自然界的客觀規律的,科學理論是客觀物質運動規律的反映和總結。
科學美在各門自然科學中是廣泛存在著的。作為科學研究的對象的自然界,它既繁紛復雜、氣象萬千,又和諧統一。
數學。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存在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數學是一個「美的王國」,數學中的美,不僅表現在數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還表現在它的精確美、抽象美、邏輯美、簡單美、符號美、和諧美、對稱美、秩序美、統一美上。正如英國數理學家羅素所說:「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它,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縱觀數學領域的一切公理、公式和定理,無不是對客觀世界存在的秩序、對稱、和諧、統一的美的反映。數學家正是由於對這種真理和美的追求才促進了數學自身的發展,從計數到總結運演算法則;從加法、乘法的逆運算到減法、除法;從具體數字到建立代數方程;數的概念也從正數發展到負數,從正有理數發展到負有理數,從實數發展到復數和虛數等,無一不是對數的王國的秩序、對稱與和諧的追求。
數學中各種公式、定理、定律,無不以簡潔、優美的形式,顯示已知和未知、定量和變數、數量和質量、空間與時間之間的邏輯關系,使人感到一種邏輯的力量。數學研究的成功,使得各門自然科學,能用數學的方法和語言建立起自己的理論,成為精確的科學。數學中存在的美不僅為數學家所傾心,也越來越被其他門類的科學家所推崇,它被譽為是科學美中的皇後。
② 請問考生根據自身特點和招生院校要求自主選考數學,綜合和外語語種.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呀
要從抄認識上感知數學美。要完成任何一番事業,首先要熱愛它,只有這樣,才會滿腔激情,全身心地投入,聰明才智、靈感悟性才會一齊湧上心頭。如果拚命去學的動力,是發現了數學的美,為數學美本身的魅力所吸引,則將如美味佳餚,憑它的色香味,使人油然長起強烈的嚮往,這才是學好數學的滄桑之道。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存在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有其特有的數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還表現在它的精確美、抽象美、邏輯美、簡單美、符號美、和諧美、對稱美、秩序美,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能使學生品嘗到數學知識結構的美妙。使學生在受到數學美的熏陶,不知不覺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興趣的指向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興趣還需要我們去培養。在學習數學時要克服只為高考而學數學的功利思想,從數學的功效和作用、數學對人的發展和生活需要的高度來認識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家不妨從自己感興趣的章節入手。比如喜歡幾何,可以多做這方面的題目,在解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體會數學中蘊含的美,體會數學學習的快樂,來帶動其他章節的學習,從而培養對數學的興趣。
③ 如何進行幼兒園數學教學
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方法進行數學教育活動
生活中的數學教育。在組織數學教育活動時,可以充分考慮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將活動延伸到幼兒的生活中,使幼兒能形象直觀地實踐相關內容。例如:小組長在分餐具的時候,問他「你們組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有幾個小朋友已經分到了,還有幾個沒有分到?」,分碗、分湯匙、分蛋糕、分水果等,開發了幼兒一一對應的概念。「幫老師搬來4個小椅子」「拿來2個皮球」等,不僅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有關數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滿足幼兒的成就感,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為集體服務的習慣。
運動中的數學教育活動。有人說,幼兒是在摸、爬、滾、打中認識周圍世界的。由於年齡原因,小班幼兒更喜歡運動,順應這一年齡特點,讓幼兒在運動游戲中學數學。如:「拍皮球」。我結合「1」和「許多」的教學以及3以內的點數,「拍許多下」「拍三下」等改編後的體育活動更切合教學實際,也更有利於幼兒掌握數學知識。
通過游戲活動提高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幼兒天性好動、好玩,游戲的性質符合幼兒的天性,利用游戲形式進行抽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思維的積極性。
二、數學在各領域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教育
新《綱要》明確要求:「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於生活中、游戲中。」例如,在繪畫、泥工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知識。幼兒在收放玩具時可引導他們學習排序;分點心和擺椅子時,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以及與小朋友的一一對應關系;幼兒在幼兒園過生日分蛋糕時,引導幼兒學習等分。通過教師引導,可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比較能力。
三、加強教學多元化設計
要想提高數學教學水平,首先要融入創新意識,摒棄傳統保守的落後思想,不斷突破教學障礙,進而滿足不同形式的教學需求。例如:在《敲鈴》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聽音記數能力;可以藉助《小貓釣魚》游戲訓練幼兒的點數能力及觀察力。
總之,教學設計應充分結合幼兒自身條件因材施教。只要我們選擇適當的材料,利用游戲形式進行教學,激發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就能感受到幼兒數學帶給我們的無窮魅力。
④ 什麼是科學美
科學美來源於自然美,但它不是指大自然的美的景色,而是指潛藏在感性美之後的理性美,並為理智所能領悟的自然界內在結構所顯示的和諧、秩序、簡單、統一的美,是審美者通過理解、想像、邏輯思維所體驗到的美。科學美是中小學生審美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1.科學美的意義
科學美感是指具有科學美的事物作用於審美者。在其內心世界激起歡樂和愉悅等特殊心理感受。
在科學認識和探討中能喚起科學美感,這對科學家來說,是不言而喻的。法國數學家彭加勒說:「科學家研究自然,並非因為這樣做有用處。他所以研究它,是因為他從中能得到樂趣。他所以能得到樂趣,那是因為它美。」愛因斯坦在分析自己科學感受時說:「照亮我的道路,並不斷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是美和真。」
科學美的客觀存在是毋庸置疑的,科學家大都有科學美的審美感受。因此,科學學習就不但是一種科學認知活動,也是一種審美感知過程。如果在科學學習中,能把求知和審美結合起來,以美求知就會激發學習興趣,減輕學習負擔,增長才幹,獲得提高學習效率的效果。
2.科學美的內涵
科學美又稱科學理論美,包括科學實驗美。自然科學是研究自然界的客觀規律的,科學理論是客觀物質運動規律的反映和總結。因此,了解科學美還要從科學與美的聯系和人在科學認識活動中產生美感兩個方面去理解。
科學理論是科學家的頭腦對自然界內容美的反映。科學理論的發現過程,就是科學家對自然界的內容美的審美感受過程。科學美是客觀存在的,正如現代物理學家揚振寧教授所說:「科學中存在美,所有科學家都有這種感受。」科學家一旦創造性地發現了自然界的內在規律,理解了自然界內在結構的驚人的秩序性、統一性與和諧性,這種有機統一的自然圖景同審美者對自然對科學的熱愛之情達到情景交融時,就會產生科學美感。正如科學家巴斯德所說:「當你終於確實明白了某件事物時,你所感到的快樂是人類所能感到的一種最大的快樂。」這種快樂就是指科學美感。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學生經過刻苦地學習實踐,從而掌握科學知識和規律,增強了學習興趣,這其中就體現了科學美。
科學美在各門自然科學中是廣泛存在著的。作為科學研究的對象的自然界,它既繁紛復雜、氣象萬千,又和諧統一。千百年來,各門自然科學正是從不同側面去揭示大自然的內在秩序和奧秘,形成各自學科的科學理論。這里既告訴人們真理,也展示美的光輝。以下僅就中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美內容,作些簡要舉例說明:
①數學。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存在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數學是一個「美的王國」,數學中的美,不僅表現在數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還表現在它的精確美、抽象美、邏輯美、簡單美、符號美、和諧美、對稱美、秩序美、統一美上。正如英國數理學家羅素所說:「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它,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縱觀數學領域的一切公理、公式和定理,無不是對客觀世界存在的秩序、對稱、和諧、統一的美的反映。數學家正是由於對這種真理和美的追求才促進了數學自身的發展,從計數到總結運演算法則;從加法、乘法的逆運算到減法、除法;從具體數字到建立代數方程;數的概念也從正數發展到負數,從正有理數發展到負有理數,從實數發展到復數和虛數等,無一不是對數的王國的秩序、對稱與和諧的追求。
數學中各種公式、定理、定律,無不以簡潔、優美的形式,顯示已知和未知、定量和變數、數量和質量、空間與時間之間的邏輯關系,使人感到一種邏輯的力量。數學研究的成功,使得各門自然科學,能用數學的方法和語言建立起自己的理論,成為精確的科學。數學中存在的美不僅為數學家所傾心,也越來越被其他門類的科學家所推崇,它被譽為是科學美中的皇後。
②物理學。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基本的形式,如機械運動、分子運動、電磁運動、原子和原子核等一般規律的科學。就中學而言,我們可以接觸到力、熱、聲、光、電、磁、原子核各個分科的物理內容。正是物理學的研究成果轉化為一代科技,使今天的世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把古人嫦娥奔月的夢想變成阿波羅登月的現實。對聲、光、電、磁的規律的認識,才創造了現代化的生產,豐富了現代化的生活。
物理學中的美,有物理現象的美,如陽光在棱鏡下分解成不同色光的美,更重要的是物理規律所顯示的美。科學規律是美的。科學規律的發展或認識必然引起人們的喜悅。這種喜悅,與單純的知識不同,它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它是需寓變化於整齊,在雜多中見出一致,定理只有一條,包含的事例可以無窮,人們在研究自然界,對某些重大的原理或者普遍的規律的認識就具有這種美。例如,伽里略發現慣性定律把勻速直線運動和靜止狀態統一起來;牛頓力學更被後人稱為科學美的典範,他從4條法則、8個原始定義、3條定律出發,運用演繹法極其明晰地得出其完美的力學體系,把天上和地上的機械運動完美地統一起來。學習牛頓力學,能感受到理論美、公式美、數學美、邏輯美和實驗美。電磁學中,法拉第從對稱美出發,認識到電能生磁、磁也能生電的觀念,開始他的精美實驗,終於證實了他的美的猜想,發現了電磁統一的法拉第定律。麥克斯韋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著名麥克斯韋方程,這個方程揭示了電磁波的存在,並認定光是一種電磁波,完成了電、磁、光3種物理現象的統一。方程預言,後被赫茲實驗證實,方程簡潔、對稱,給人以和諧、秩序、統一和新奇的美。理論預言准確使人感到理論的力量。愛因斯坦說:「在我學生時代,最使我著迷的課題是麥克斯韋理論。」
③化學。化學是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學習化學不僅能使人們了解物質的化合與分解等變化規律,同時也能幫助人們掌握化學實驗的技能。化學變化主要涉及分子、原子層次。分子、原子構成自然界六七百萬種物質形態。化學中的美,既包括在高倍顯微鏡下物質結構顯現的因素美,也表現在化學實驗美,更表現在化學理論所反映的和諧與統一美。
自17世紀波義耳提出了科學的化學元素的概念,從而把化學確立為獨立學科後,18世紀拉瓦錫的氧化學說把燃燒現象統一起來,19世紀道爾頓的原子論和後來的分子論,統一地對已知的化學經驗定律作出完美的解釋。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則進一步把自然界一切化學元素,按照內在規律性的聯系統一起來。在周期表中,不僅使人看到科學的真,而且也使人看到驚人的美。這里有秩序、和諧,量變、質變,有節奏、有周期、有循環,充滿著音樂的韻律感。不但加深了人們對元素的本質認識,並給當時未發現的元素留下了空白,預測其性質,從而推動了對缺環元素的化學研究,呈現其創造性的美。周期表成為大家公認的化學美的精彩例子。
自德國化學家維勒從無機物中製成尿素等有機物後,證實了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和諧統一。1965年,我國人工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胰島素,就進一步證實了非生命物質和生命物質的和諧統一。化學家正是醉心於對化學世界的美妙和諧和對稱統一的追求,促進了化學本身的發展,創造著人類幸福的未來。
④生物學。生物學是研究生命運動規律的科學。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最主要的特徵是自我完成的新陳代謝和自我繁殖。在地球上,現存的生物已知的大約有200多萬種,可分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3大類。生物世界絢麗多彩,生機勃勃,生物本身就是美的,但生物學上的美,更離不開生物科學理論美。
⑤細胞學。細胞學說的出現,為生物界找到了美的統一基礎。無論是植物的花紅柳綠,或是動物的鶯歌燕舞,都是以細胞為單位分化發展的結果。達爾文建立的科學進化論為生物界美的發展,找到了一條美的途徑,生物大千世界豐富多彩的美妙適應,都可用自然選擇來說明,再不用到不存在的上帝那裡去找原因了。「一母生二女,連娘三個樣」,是遺傳問題,復雜遺傳現象背後的遺傳規律公式,是十分簡潔和優美的。基因載體DNA分子的揭示,使生物界統一美找到更深層次的物質基礎。DNA的雙螺旋結構美,令人陶醉;鹼基互補原則,給人以互補對稱美感,遺傳密碼就記錄在這鹼基排列的順序上。生物的生存發展,遺傳變異。全由這張「生命藍圖」控制著,一旦人們揭開它的全部秘密,就可「按圖索驥」改變生物的基因來改變生物了。多麼美好的憧憬!正是這種美的理想,引導著人們在生物科學道路上,不倦地上下求索。生物形態美,而生物理論更美。
3.科學美的特徵
前面我們已經對各學科的科學美內容及現代科學家對科學美的體驗和論述,可以把科學美的基本特徵歸納為以和諧、簡單、對稱和新奇為標志的4個方面。
①科學美的和諧方面。美學家大都主張美是和諧。科學理論美是自然中存在的和諧在人們意識中的反映。它指的是理論內在和諧結構和外在和諧功能兩個方面的有機統一。前者是說理論的「邏輯結構合理勻稱」,使概念清晰明白,簡潔優美;後者表現為能正確反映客觀世界,符合觀察實驗事實及其他正確理論的檢驗。如物質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等,這些理論本身是協調一致的,同時與各個學科都有廣泛的聯系。凡是一種理論,它的普遍適應性越廣,它的審美坐標就越高。
自然界的長期進化過程表明,它本質上是最優化的,最和諧、均衡、統一的。凡是能表達自然這種內在特徵的理論都具有和諧美。例如,解析幾何的美學價值在於它把代數、幾何和邏輯學有機地統一起來;牛頓力學的美學價值在於它把宏觀運動統一起來;元素周期律把物質世界的元素井然有序地統一起來;生物進化論則把幾百萬種的生物起源統一起來。
和諧是指事物的各部分配合得當,協調一致,均衡舒暢,多樣性統一。科學理論能否反映自然這種和諧,是其美學價值重要標准之一。
②科學美的簡單方面。愛因斯坦認為,評價一個理論美不美,標準是原理上的簡單性。這里的簡單性是指科學理論、定理、公式的簡單形式與其深廣內涵的統一。這兩個方面必須聯系起來去理解,就是說,要從盡可能少的假設或公理出發,通過邏輯演繹概括盡可能多的經驗事實。因為,「理論的前提簡單性越大,它所涉及的事物種類就越多,它的應用范圍就越廣,給人們的美感就越深」。要注意的是,這里的簡單性不是指學習這種理論時產生的困難最少,而是指理論賴以建立的獨立的假設或公式最少。例如,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式E=mc2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微觀、宏觀、宇觀無數質能變化的規律,但形式卻十分簡潔,具有很烈的審美價值。我國出版紀念愛因斯坦的郵票上,印上了這個簡潔的公式,它代表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對人類貢獻的精華。
③科學美的對稱方面。科學理論的對稱性來源於自然界物質形態及其運動圖景所具有的廣泛對稱性。凱庫勒的苯分子結構理論之所以美,不僅因為它與實驗事實相符合,也因為它採取雙軸對稱的幾何圖形,給人以美的魅力。自然界的原子、分子以及生物結構都具有這種對稱美。這種均衡、穩定給人以美感。因此,凡能反映自然這一特徵的理論也是美的,如平衡理論、對稱理論、對偶理論、穩定理論都有較高的審美價值。科學理論中,對稱性的美學意境,引起很多科學家心馳神往。如空間對稱、時間對稱、性狀對稱、守恆對稱(各種守恆定律)等,一旦被發現,常令科學家因窺到自然奇異美麗的內部而興奮不已。生物學上的遺傳與變異,同化與異化;化學上的合成與分解,氧化與還原;物理上的電場與磁場,波粒二相性,負電子與正電子等都是因有很美的對稱形式而受到欣賞。數學上,一個完美命題的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就是這一命題的對稱美。為了數學的發展,許多數學家為追求命題的對稱美而耗盡畢業生的精力。
④科學美的新奇方面。培根說:「沒有一個極美的東西不是在勻稱中有關某種奇異。」科學理論美的新奇特徵來源於科學思想的獨創性和科學方法的新穎。富有獨創性,是科學理論生命力的所在,也是審美價值的所在。新奇與和諧是對立統一的,新奇的內容必須具備和諧性才能顯示出科學理論的新奇美。
科學理論在原則上是向人們提供關於自然界的新知識。如果科學理論闡明了人類知識背景所沒有的知識,提出了人們意料之外的科學假說,並能在前人可靠的科學成果基礎上獲得新穎的成就,這種重大的新奇理論將導致科學的革命,將推動科學向更高一級發展,這種理論的審美價值就更大。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規律就是這種新奇美的典型。
新奇之所以被看作是科學美的重要特徵,因為它體現了科學理論發現中的藝術因素。新奇的科學思想可以在觀察或實驗中啟發和萌發,但在本質上是創造思維的結晶,單純的觀察實驗無論積累多少資料,都無法直接地、必然地導出獨創性的思想來。如生物學史上,18世紀的生物學家林奈,用畢生精力從事生物考察和分類工作,積累了大量有關生物性狀的材料,卻得到一個物種不變的結論。而19世紀的達爾文在考察了不同生物性狀和環境的關系,產生了科學的生物進化論的思想。在化學史上,同樣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實驗研究,對英國化學家普里斯特來說,是反觀察的結果用來修補陳舊的燃素說;而法國拉瓦錫從實驗中卻悟出了氧化學說的新理論。
總之,科學美是以和諧、簡單、對稱和新奇為其主要特徵的,而和諧簡單是科學美的最基本的因素。
多年來,我們通過大量的研究與實踐,在培養科學美感方面總結出以下3點:
第一,加強對科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前面分析說過,科學美是客觀存在的,為什麼有的同學看到的僅是符號和公式,而感受不到美呢?原因在於科學美是以事物的內在結構的和諧和秩序而具有的理性美,就其抽象程度而言,它是比自然美、藝術美更深層次的美,接觸它,感知它,需要高度的理解力和想像力。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美感是人的創造力和理解力結晶的產物。古人說:「所知者深,所見者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理解是指通過揭露事物間的內在聯系而認識新事物的過程,它能使人透過事物的外部現象去把握事物的內在本質。理解是科學審美過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因素。對科學美感的形式起著重要的作用。科學審美活動中的理解,一般可分兩種類型,一是前提性的理解,一是感受性的理解。
例如,化學元素周期律被公認是美的,但學習中要獲得美感,首先對它產生的時代背景,以及有關原子結構理論等,應有必要的理解,這就是前提性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感受到:周期表中元素排列呈現量變到質變的美,由非金屬性到金屬性的變化的美,它們化合物的氧化與還原變化的美,同族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美及其化合酸鹼性質變化規律的美等;同時又可把新學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識納入到元素周期系中,也可根據元素所在位置推斷它可能的化學性質。應用起來准確、方便、靈活,克服化學學習中知識多、雜、難記和容易混淆的困難,從中體驗周期律中的秩序、和諧與統一美,進入審美感受理解的境地。這是那些對科學知識不求甚解,走馬觀花、淺薄涉獵的人所感受不到的。
第二,培養學生強烈的科學好奇心。科學美感總是同科學家在科學活動中「好奇心的滿足」密切聯系著。著名科學家阿西莫夫說;「科學始於好奇。」科學好奇心,通常表現為探索他所注意到的,但尚無令人滿意的解釋事物或相互關系的認識。所謂解釋,就是要尋求其間無明顯聯系的自然現象背後隱含的原理。這種強烈的願望升華為科學好奇心,激勵人們進行科學探索。
例如,在哥白尼的時代,人們大多相信太空的日月星辰是繞地球運動的。然而,當時的天文觀察發現,有些星星似乎有自己的運行軌道。如金星,有時在日落後出現,有時在日出之前出現;木星以12年為周期,火星則為2年,而土星要30年才能完成這個旅程。怎樣來解釋這些天體運行和日食、月食現象,哥白尼的好奇心驅使他花了整整30年去研究天文,終於建立了「日心說」,揭開近代科學的序幕。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讀了哥白尼的理論後贊嘆說:「我是從靈魂的最深處證明它是真實的,我以難於相信的歡樂心情去欣賞它的美。」
科學的認識始於問號和懸念,正是問題的存在,激勵人們去進行科學探討。問號和懸念的解決必然帶來一種科學性的滿足,正如居里夫人說過的,科學工作中能達到「至美」往往是具有強烈科學好奇心的人,並在自己的學習實踐中不斷提出和解決問題,領悟自然界的內在秩序與和諧圖景,享受這「至美」的樂趣,形成科學美感。
第三,培養學生的科學審美意識。所謂審美意識,是指客觀外界的審美對象反映到人腦中所形成的一種意識。這種反映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一種充滿著人的主觀能動性,它反映著人的一種審美需要的關系。它是人在長期審美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而形成的。我們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也要採取一種審美態度,不斷積累對科學理論欣賞的審美經驗,逐漸養成審美習慣,久而久之,這種審美習慣就可以發展成為審美意識,形成對於科學理論的美學敏感,提高科學審美能力。
⑤ 簡述幼兒園教師激動勵的方式有哪些
幼兒園教學方法(一)
對於幼兒園的幼兒來說,數學是一種抽象的知識。兒童只有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來學習和運用,才能真正的理解數學的概念。讓幼兒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知數學的有用和有趣,能夠激發和保持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喜歡數學,願意學習數學,並且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在戶外活動中學數學。拍球游戲時,我們班進行了比賽活動。誰拍球多誰獲勝,在拍球的過程中其他幼兒數數,然後做好記錄,決出勝負,孩子們在活動中都非常認真。這個活動既鍛煉了幼兒拍球技能,也鍛煉了幼兒數數能力。在發放餅乾的時候,我讓幼兒數一數餅幹上的花紋有幾個,然後再吃掉它。孩子們數完後進行了交流,然後開心地把餅干吃掉,這也鍛煉了孩子數數的能力。
2、在區域活動中學數學。我創設了小快餐,例如餐桌上來了兩位客人,他們要5串烤肉,客人們就會分著吃。怎樣分就會用到5可以分成幾和幾。孩子們在區域角色轉換的過程中,也練習了幼兒的分成能力。
3、在班裡開展了活動學數學。在分享活動中,讓幼兒把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帶來,分給他們的好朋友。幼兒在體驗分享快樂的同時也掌握了了平分的物體的能力。
在幼兒數學學習中,我們存在很大的誤區,一個誤區是幼兒可以通過語言的模仿和記憶數量之間的關系,另一個誤區就是會加減運算。其實在幼兒的生活學習中,數學無處不在,我們應抓住每一個學習的機會,讓幼兒不斷的積累數學知識,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教學方法(二)
1、啟發探索法
啟發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兒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其去探索並獲得新的知識,這是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啟發探索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啟發探索法要貫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以及教師指導下幼兒進行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過程;(2)啟發探索法應與操作法結合進行;(3)教師的提問要能起到引導幼兒思路、引導探索方向的作用;(4)在教師的啟發下,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問題,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5)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予以開導、鼓勵,並給予幫助。
2、游戲法
游戲法的目的是通過游戲引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游戲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思維發展的有效手段。主要的游戲方法有:(1)有情節的游戲,如看電影按票號坐座位;(2)運用感官進行的游戲,如聽鼓聲說數;(3)口頭游戲,如數數歌;(4)競賽游戲,如倒數比賽等。
3、歸納演繹法
歸納法是藉助已掌握的知識,概括出簡單本質特徵和規律,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演繹法是運用帶有規律性的知識進行推理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通過這兩種方法幼兒可以獲得初步的推理能力,並能運用之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如幼兒在認識了三角形之後,知道凡是有三角三邊的圖形都是三角形;在學過1、2,3,4,5的排列規律後可以推理出6-10的排列形式。
其他方法(欣賞法、觀察法、談話法、歸納法、演繹法、情景法)
4、比較法
比較法的目的是通過兩組或兩組以上物體的比較,找出相同和不同之處。按照比較的形式來分,可分為對應比較(如重疊等)和非對應比較(如單雙排的不對應等)。比較法的運用過程中必須注意:(1)比較過程中要引導幼兒進行認真觀察比較;(2)教師要以啟發性的提問(問題要圍繞重點要求進行),指導幼兒進行比較;(3)觀察的過程中要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努力發現,並學會總結和歸納。
幼兒園教學方法(三)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學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已成為每個人必須具備的文化素養之一。作為學校教育預備階段的幼兒園,應注重數學教育的啟蒙性和生活化,讓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從而為孩子進入小學後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數學學習應紮根於兒童的生活經驗
兒童對數量關系的認識,是以對具體事物的認識為基礎的。所以我們要通過創設真實的問題情景,促使孩子們產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能運用數學來解決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我們要善於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引導幼兒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懂得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例如:孩子們的抽屜上有自己的學號,這樣幼兒不但能記住自己的學號,也能記住同伴的學號,孩子們看著抽屜上的數字還可以進行順數、倒數的練習,同時進行了單雙數的區分。
在我們的活動室里還有著各種學習數學的機會。如:椅子的面是什麼形狀的?桌子的面又是什麼形狀的?我們的活動室里有幾張桌子,幾把椅子?他們的大小一樣嗎?給幼兒點名的時候,我們又可以讓幼兒說一說今天有幾個小朋友沒有來?我們班一共有幾個小朋友?今天來了幾個小朋友。
教師還可以利用幼兒園周圍的生活環境,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隨時注意觀察事物的數量變化,幫助幼兒積累數學經驗,運用已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使之輕松、自然、愉快地獲得數學知識和經驗,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數學學習應有趣味性
數學對於孩子們來說比較抽象、孩子覺得學習數學很難。如果我們教學方法不得當的話,會使孩子們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活潑的游戲緊密結合起來,可以使幼兒自發地應用數學,獲得有益的經驗。例如:數學活動6的組成。以情境導入:秋天到了,果園里的蘋果熟了,我們一起去摘蘋果吧!這樣很好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來到果園,果園里的叔叔請我們幫助來分蘋果,要求把6個蘋果分成兩份,一共有幾種方法,邊分邊進行記錄。孩子們在分的過程中學習了6的分成,同時學會了正確的記錄方法。老師在總結的時候,讓孩子們自己來探索怎樣記錄又准確又快。共同尋找有規律的記錄方法。最後,大家開心地摘蘋果。但有一個小小的要求,每個小朋友只能摘兩個蘋果,而且兩個蘋果上的數字相加是6。孩子們的興趣非常地高,開開心心地摘著蘋果,摘對的小朋友還可以把蘋果帶回家。整節課幼兒在輕松的氣氛中學習6的組成,效果非常好。
三、各領域中滲透數學教育
在各領域的教學中,我們應有意識地滲透有關數學的教育。例如:語言活動《豬媽媽生寶寶》豬媽媽生了幾只寶寶?幾只白豬寶寶?幾只花豬寶寶?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感受時間的變化。在繪畫、泥工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意識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經驗。在科學教育中,幼兒可以自然地運用測量、數數等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提高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藝術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孩子欣賞自然界中蘊含著數學美的物體,如花朵、蝴蝶、樹木等,使幼兒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和諧美,感受數學魅力。
幼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源於生活、趣味化的數學活動,使我們的孩子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幼兒真正地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⑥ 你怎麼理解秩序美是所有美之最這句話
「秩序美是所來有美之最源。」世間萬事都要講求規則和秩序,收入分配亦是如此。當前,分配領域的同工不同酬、濫發獎金福利、部分行業收入畸高、灰色收入大量存在等問題,都是分配秩序不規范的表現。
從2011年起,國家適當提高了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2002—2011年,中央企業上繳稅金從2926億元增加到1.7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
由於秩序不規范產生的這些問題,無疑加劇了收入差距。必須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強化政府監管,加大執法力度,加快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限制壟斷行業收入。「銀行加證保(證券、保險),兩電(電力、電信)加一草(煙草),石油加石化,看門也拿不少。」這種說法雖不盡准確,但反映出人們對壟斷行業高收入的不滿。解決這一問題,根本要靠深化改革,打破壟斷,引入競爭。而對必須由國家壟斷的行業和領域,應進一步調整國家和企業的分配關系,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提高上交比例,更好地實現國有資本收益全民共享。特別是要對高管人員實行限薪,並嚴格控制其職務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