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教學隨筆怎麼寫

教學隨筆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1-03-01 23:59:41

教學隨筆怎麼寫

要想復實用的話,最好寫自製己的感觸。。那樣的話,如果後期再寫論文、課題什麼的,都能做為資料用得上。。教學隨筆,就是教學感悟之類的東西。。不要太鄭重其事了。。但做為一種教學素材的積累,多記一些,對後期還是有幫助的。。

② 什麼是教學隨筆

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各中問題的思考。比如今天教學遇到什麼情況,你從中得到什麼收獲啊。

③ 如何寫教學隨筆

目前教育教學研究面臨的困境之一,就是理論越來越抽象,與教育實踐的聯系越來越少。教育隨筆(或者叫教育敘事、教育故事等等)就是一種旨在還原教師教育科研的本來面目,倡導教師立足實踐、及時整理和記錄自身的實踐感悟的教育敘事研究方式。
教學隨筆體現教師們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和內心體驗,也有在經驗基礎上的理論提升與情感升華。正因為教育隨筆彰顯著一種求真務實的教育情懷,因而它正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的厚愛與青睞。
教學隨筆的作用
有利於教者積累教學經驗和改進教學措施。教學具有自身的發展規律,雖然可以吸取他人優秀的教學經驗,獲得一些啟發,但這不等同於自己探索的結果。你及時拿起筆來通過總結,把這些教學中的成功和失敗記錄下來,克服缺點,改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有利於對課堂教學進行理論研究和推進課堂教學的發展。任何事物如果缺乏研究、探討,那麼它發展緩慢,停滯不前。好老師,不僅表現在認真備課、上課,還表現在對每一堂課有所研究,分析得失。通過研究,把教學中不斷積累的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再用以指導自己教學的實際工作。如果每一節課,每一單元都能如此,堅持不懈地研究,那末在以後的教學中就會設計出不同的教案,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進行課堂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隨筆的作用顯著。一方面,能讓教師時刻關注自己的教學。一個教師只有關注教學情況,注意思考教學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細節,他才能總結出高明、正確的教學規律,盡快形成自己的經驗,為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做好積淀、打好基礎。另一方面,能讓教師形成一種學習、研究的意識。科學研究意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形成一種學習、研究的意識,是教師成為研究型、學者型人才的基礎。教學隨筆就有這樣的一個作用,能不斷地培養教師的研究意識。再一個方面,教學隨筆能促進教師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教學隨筆的特點
教育隨筆其特色就在一個「隨」字——隨便、隨手、隨心等。
隨便:「隨便」是說隨筆沒有什麼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麼論點論據,文字也可長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說的話說清楚了,也不一定要湊到1000字。如果您沒想好這件事說明了什麼,但是這件事卻讓您有所觸動,不說不快,您也不必硬憋著,也不必要找什麼理論做依託,您可以把事情寫出來,讓讀者自己去理解。「隨便」不是讓你記流水賬,如果一天下來沒有什麼可寫就可以不寫,如果說某一天靈感不斷,寫它個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發是隨筆的主要特徵,而發出的感想是否精華,則與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結構、理論素養、語言表達能力直接相關。
隨手:隨筆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時發生的事件和稍縱即逝的想法,所以需要及時捕捉、記錄下來。因為扔了一段時間之後,您對事件的記憶可能就不那麼清晰了,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見了。所以要養成隨手寫的習慣。如果能堅持記教育日記,那麼您會發現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經不太記得的事,但是在當時它是如何地讓您受到震動。
隨心:這里講的隨心有兩層意思,一是隨心所欲,率性而為,無八股之限,形式靈活多樣,不必循規蹈矩;無三段之分,篇幅短小精悍,不必鴻篇巨制。二是筆要隨腦,也即教師要用心於教育、鍾情於教育,要讓思考伴隨教育的整個過程之中。不因感悟少小而棄之,不因記錄麻煩而廢之,有感即錄,積少成多,並在實踐中不斷地得以檢驗和修正之。原來零星的、淺層的思想可能就變成系統的、深邃的了,就會產生「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皆無」的專利。
教學隨筆的內容捕捉題材對於一線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做個有心人,隨筆的素材就有很多。
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麼請及時把它寫下來。
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的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在聽課過程中,作為教師,聽課的機會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聽到的多數是優質課。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我們還可以從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隨筆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1、注重積累相關理論。理論積累並無任何捷徑,只有平常扎扎實實地研讀並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處理起素材來自然會得心應手。
教學隨筆的原則
1、要有一雙慧眼。
隨筆要想寫好,必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或是切入事件的角度不同於以往,或是自己的觀點不同於常俗。這一切首先需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有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觀察。每個學生都是一本待讀的書,和學生的每一次傾心交談,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
2、要勤於思考和善於思考。
思想從何而來?總結課堂得失,反思教學成敗,清理工作思路,多思愛思才能善思深思。文章切忌平平淡淡、重復別人,要讓別人讀你的文章時,能欣賞到你真感情的抒發中凸顯出來的獨特個性,能觸摸到你真見識的議論中激盪著的深刻的思想脈律,這樣的文章才好看、耐看、經看!如果我們能時時留意教育教學中的每個細節與現象而不是熟視無睹,如果我們不管萬籟俱寂無論更深露重,也總不忘想想為什麼會這樣,它的背後還隱藏著什麼教育規律?我和別人有什麼不同的看法?自己的觀點有沒有輕易被人家左右?時間一長,你就會在無意中驚異地發現,一向熟視無睹的事物中隱藏著真知,一向平淡無奇的現象卻也包含著深意!
3、要堅持勤寫隨筆,有感而發。
要想寫好隨筆,關健還在於動筆,動筆寫了,才能有好的隨筆。隨筆長短不限,如果是你深思熟慮後的五句話也是好隨筆。比如:「今天的導入不夠理想,因為沒有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選擇的素材太陳舊了,時間也用的太多了,今後我得改變。」這是五句話的教學隨筆,雖然只是五句話,但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並提醒自己要改變。這樣的隨筆對工作忙的教師來說,更符合實際。所以隨筆的長短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時間則長無時間則短。文章也是由短到長的,長的隨筆往往是在短隨筆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
4、要注意創新。
「勸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教育隨筆要從別人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挖掘出新意來,要跳出僵化、死板的格局看教育,要避免平庸無奇、拾人牙慧。「文章最忌隨人後,自成一家始逼真。」如果離開了自己的思想,離開了新意,一味地模仿甚至「復制」別人的東西,那麼再好的教育隨筆也是一張失血的臉,蒼白無力;再高深的文章也如一副無血無肉的骨架,味同嚼蠟!創新才能點燃教育的激情,創新才能使教育隨筆充盈著靈性!「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然有了奇妙的想法也要及時記下,因為它是稍縱即逝的,一不小心就會飄然遠去,難覓蹤影!
5、讓書香滋養底氣和靈氣。
寫作是一個人內在素養的外化過程,要使外化質量提高則必須有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因此,學習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觀點、知識、方法內化為自己的觀點、知識、方法,方能不斷地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隨筆。「腹有詩書氣自華」,工作之餘讀一點書,比如含義深邃的哲理小品、文筆犀利的雜文短論,以及教育類的書刊雜志,以及眾多教育大家的教育專著,你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你的見解和視野也才因此而更加開闊。讀書滋養了你的底氣和靈氣,撰寫教育隨筆時也能得心應手、水到渠成!
我們常常感嘆學者們的著作等身、學富五車,我們每每欽羨名師們的妙語連珠、智若泉涌,其實,我們所看到的往往是鮮花的嬌艷,卻常常忽略了孕育過程的漫長與艱辛。誠如法國啟蒙思想家愛爾維修說:「表示驚訝只需一分鍾,要做出驚人的事業卻要許多年」。教育亦然。

④ 教育隨筆怎麼寫

怎樣寫教育隨筆
一,什麼是教育隨筆
隨筆是文學體裁中散文的一種.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短小活潑.
教育隨筆顧名思義,就是談教育思想觀點的隨筆.教學隨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主要是寫教學中某一點體會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於收集,整理和使用.
隨筆在寫作樣式上沒有什麼固定的限制,常見的有借事說理,夾敘夾議等形式.借事說理: 作者要著力描寫一個事件,不用太多的語言去發議論,做點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文章的結尾有個簡單的點題就可以了.讀者通過讀作者敘述的這件事,就能受到觸動,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於故事之中.夾敘夾議 :作者在敘述一個事件的同時,發表自己的見解,一邊敘述一邊評論.也可以是把事件先敘述完,再做評論.
隨筆是最適合教師創作使用的一種形式.
二,寫教育隨筆有什麼好處
1,能真實地記錄身邊世界.如果你要問我:你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麼,留下些什麼 我也不知怎樣回答.寫教育隨筆,就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讓我們的老師只留下模糊的記憶,我們不能讓過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隨著年齡的繼續增長淡出這個美麗的世界.
2,用教育隨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因為要寫,所以要閱讀;因為要寫,所以要去做;因為要寫,所以要思考.寫作,是一種拉動自己讀,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為教師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師行為研究的最好依託.
3,通過教育隨筆,讓每個教師成為新課程的成功實踐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這么多的,實質性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邊做邊思,邊思邊寫,邊寫邊做,螺旋前進,每個老師肯定會把新課程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本領.
耕耘於教學一線的教師,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學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之餘,及時把心得記錄下來,不僅對自己日後工作有促進作用;如果發表,對廣大同仁也具有借鑒意義.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言:"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育,教學對象,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實施因材施教.回顧和總結教育教學過程的心得和方法,不僅積淀了個人在教育,教學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豐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學資源.
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教師,其功赫赫.回首整個從教生涯,或許因疏於及時記載心得體會,屆時找到一條清晰的軌跡不免顯得有些困難,然昨日難以再現,徒留一縷憾意.
誠然,如今的教師負擔很重.有來自業務上的,更多的或許還是來自心理方面無形的壓力.面對高職低聘,轉崗,待崗等現實問題,使得教師們對分數不得不計較.一貫被稱之為"良心活兒"的隱性工作,教師自己對"良心"兩字欲說還休.在這樣的背景下,"分數是硬道理"的論調就不難理解.也因此會有不少教師奉行"一心只教手中書,莫管教改與科研."這種現狀,結果使得教師自己只擁有一桶"死水",限制了教師自身的發展,對學生的培養也是無益的.適時撰寫論文是解決上述矛盾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因為其操作性強,收效也顯著.
教師的論文,大致可分為純理論的學術研究文章和涉及具體問題的教學小論文.考慮到實際情況,筆者更贊同廣大中小學教師側重寫一些教學小論文.通過及時整理教學思路,記錄教學心得,只會對教學起促進作用.就教學中的某一具體問題,通過縝密的思考,或查閱相關的資料,最後形成文字.這是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這也是一個質疑,析疑的過程.寫作過程使得教師對處理問題的方法更趨條理化,更符合科學性,能直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另一方面,根據筆者自己的經驗,勤於筆耕教學小論文,有助於培養執筆教師的教研意識.尤其是此類小論文被報刊錄用或獲獎時,更能促成該教師在教學上乘勢而上,提升境界.
現代的教學形勢,要求教師有傳統的"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化.名副其實的"學者型教師"必須會進行學術研究,教學小論文為載體的教研是鋪就學術研究大道的"基石".作為教師,不進行教研,而直接從事抽象的理論研究是缺乏立身之本的,也可以這么說,沒有教研就沒有科研.
在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踩著一個個的腳印,隨時記錄著這一軌跡,向教育更深處漫溯,教而時研之,不亦樂乎
三,教育隨筆寫什麼
對於一線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做個有心人,隨筆的素材就有很多.我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踐:如讀書筆記,如教育案例,如教學反思,如學生檔案記錄,如心靈感悟…… .寫教育隨筆實際上是個思考與積累的過程.由於我們身在教育的第一線,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自覺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育心路,這對今後的教育教學無疑是有幫助的.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也離不開平時的點滴積累.教育隨筆,因其篇幅的短小,也無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論層面,因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那麼,教育隨筆寫些什麼呢
(一)記教學得失.每位教師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試驗田",試驗成功與否,肯定會有所"悟",總結得失,在下次教學中自然能揚長避短.比如說,有位老師在教學"吃"字時,考慮到學生先學"氣"字,後學"吃"字,容易把"吃"寫成"氣",因而在教學中特別強調"吃"的右半部分千萬不能寫成"氣"字.誰料,哪壺不開提哪壺,還是有很多學生錯了.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會了,過了一段時間學生又錯了,怎麼幫助學生正確記住這個字呢 她想了一個辦法.一次講評時,她對同學們講,"今天中午,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大餓了,竟然把筷子都吃下去了."同學們都感到莫名其妙,紛紛說"不可能!""誰會把筷子吃下去呢 "見大家都在參與議論這事,她感到時機已經成熟,就請一位同學上黑板,讓他寫一句話"我吃了一碗飯".不出所料,學生把"吃"寫成了"氣",有同學馬上站起來更正,"錯了!錯了!吃的中間沒有一橫!"她笑笑,指著這位同學寫的"氣"說:"你們看,他的筷子是不是給卡在喉嚨里了."同學們都會意地笑了起來."你們能幫他把筷子夾出來嗎 "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舉起了手.打那以後,學生再也沒有出錯,看來"筷子卡在喉嚨里"給大家的印象還是相當深的.
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實踐.成功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會取得成功 主要收獲在哪裡 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深入地想,好題材就這樣誕生了.
教學中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誤我們應該冷靜地想一想:為什麼會失誤 主要症結在哪裡 用什麼方法彌補 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好題材又誕生了.
(二)錄教學機智.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學生情況隨機應變,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師在講評作文時,本來先想表揚部分寫得好的,再批評那些寫得差的,看到學生那一雙雙充滿期望的眼神時,他臨時改變主意,選擇學生作文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揚,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學生們都認真地對作文作了精心的修改.第二天,許多傳神的字詞,優美的句子和巧妙的構思,已悄然出現在不同的本子上.還有家長高興地打來電話,說她的孩子回來之後,高興得不得了.沒用家裡人催著做作業,自己認真地將作文改了又改,再認真地譽寫好.而這個孩子原本就是老師准備批評的對象之—.表揚的力量可見一斑.
(三)寫教育偶得.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麼請及時把它寫下來.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的話,你會發現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有位老師看到他校一位老師在評判學生分數時,把作業的最低線定為甲下.好一點的就毫不猶豫地給甲,再好一些的甲上.寫得整潔美觀的,再加上一個蘋果;寫得特別用心或者解題有新意的,加上兩個蘋果.當然,所謂的"蘋果",只不過是一個刻成蘋果狀的小印戳而已.但這種看似"畫餅充飢"式的評分方法,使原本丙丁的學生帶回去的作業簿中也有了甲的佳績,這樣一來,孩子歡天喜地,家長也開心得不得了.所有的孩子的臉上都堆滿了開朗的笑容,孩子們常擠在一起翻開作業本在比誰得的蘋果多,並為了能得更多的蘋果而在暗地裡較勁.反觀自己身邊的老師,給學生留的作業很多,而對學生的評價卻很低,使得家長誤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很差而常常訓斥孩子,而學生老是看到自己本上是鮮紅的"╳",自我感覺也越來越差,對學習日漸失去了信心,變得畏畏縮縮的,自然少了那份應有的天真,由此感到我們的教育應以正面教育為主,要少一些"正經",多一點歡顏;少一點"刻薄",多一些變通與關愛,這樣才會取得如同這給"蘋果"一樣的效果.
(四)記學習所悟.平時,我們在閱讀書報時,常有所感,有所悟.記得有位老師看了《誰動了我的乳酪》想到了老師的"金飯碗"光芒不再,感到隨著對教師要求的不斷提高和生源的日漸減少,"末位下崗"已是不爭的事實.惟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方能使"乳酪"永遠屬於自己,由此寫了篇文章《誰動了老師的乳酪》,發表在《教師之友》2002年的7—8合期上,還有位老師看了《美國教師教"蚯蚓"》後在自己的自然教學中也作了類似的嘗試,寫了篇題為《"動"起來教(捉螞蟻)》的文章,收獲還是相當大的.課前她安排學生捉螞蟻,並讓學生把螞蟻裝在能透氣的小瓶子里,這樣學生對螞蟻的生活習性就有了深刻的認識;課上她安排學生畫螞蟻,驅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觀察小螞蟻,然後讓學生說螞蟻的身體構造,這樣一來,課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具體了,生動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因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當高漲.教學效果自然是那種灌輸式教學所難以比肩的.我由此感悟到,創設融洽和諧的師生活動情境,可以使學生毫無拘束地全身心地參與到活動當中,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要遠比那種為維護師道尊嚴而人為地拉開師生間距離的做法高明得多.因為師生關系的不民主,最終導致的是師生關系的對立;學生會因"厭惡和尚"而"恨及袈裟",因"惡其師"而"厭其教""輕其理".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的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在聽課過程中,作為教師,聽課的機會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聽到的多數是優質課.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 我們還可以從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隨筆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在寫教育隨筆時,我們可以結合案例,作這兩方面的思考:
1,由點及面作發散性思考.李鎮西老師由學校強迫女兒剪去秀發,想到學校的專制,進而聯想到教育上的種種不民主現象,並就這種現象進行剖析.
2, 由表及裡進行深層挖掘.比如說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經常碰到學生"頂撞老師"的現象,學生為什麼會頂撞教師 導致這一現象的病源在哪 我們又如何去療救 對這類情況是冷處理還是熱處理 處理的結果如何 通過這件事的處理你得到什麼啟發 如果我們真正思考了,並付諸於行動了,肯定會有收獲的.
四,教育隨筆怎樣寫
很簡單,只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把身邊真實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筆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間,移到自己的硬碟中即可,不必過分強調邏緝,不必十分講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靈的私語,智慧的沉澱.有些教師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寫東西,抑或是想起寫文章就頭痛,認為這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其實不然.在我們和教師接觸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教師講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這些故事寫下來,從口頭的變成書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隨筆.
教育隨筆其特色就在一個"隨"字――隨便,隨時,隨手,隨心等.
隨手: 隨筆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時發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當時產生的想法,那種想法也有點火花閃動似的,所以需要及時捕捉,記錄下來.因為扔了一段時間之後,您對事件的記憶可能就不那麼清晰了,故事就很難說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見了.所以要養成隨手寫的習慣.如果能堅持記教育日記,那麼您會發現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經不太記得的事,但是在當時它是如何地讓您受到震動.
隨便 :隨筆沒有什麼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麼論點論據,文字也可長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說的話說清楚了,也不一定要湊到1000字.如果您沒想好這件事說明了什麼,但是這件事卻讓您有所觸動,不說不快,您也不必硬憋著,要找什麼理論做依託,您可以把事情寫出來,讓讀者自己去理解.
隨心 :這里講的隨心有兩層意思,一是隨心所欲,沒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筆要隨腦.文章是筆寫出來的,但卻是大腦想出來的,所以隨筆是筆要隨腦.
隨筆要想寫好,必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或是切入一個事件的角度不同於以往,或是自己的觀點不同於常俗.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有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觀察.教師生活於學生之中,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這就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每個孩子都是一本待讀的書,和孩子的每一次傾心的談話,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工作之餘要讀一點書,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處及與教育現實的結合點在哪裡,所謂有正確的理念,才會有正確的眼光;有正確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發現.
最重要一點是,要想寫好隨筆,關健還在於動筆,動筆寫了,才能有好的隨筆.
很多人說,要我反思一下教學沒問題,但要寫成一篇反思隨筆,則有了壓力 這是因為,通常我們認為反思5分鍾也行,50分鍾也可.可寫文章則不同,5句話總認為算不上文章吧.就是這一觀念影響了大家寫隨筆的積極性.為了使自己改變被動的局面,為什麼不改一改這一舊觀念呢 其實也沒有人規定過教學隨筆不可以只寫五句話.如果是你深思熟慮後的五句話也是好隨筆.
比如:今天的導入不夠理想,因為沒有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選擇的素材太陳舊了,時間也用的太多了,今後我得改變.
這是五句話的教學隨筆,我覺得就是一篇好隨筆,可能它不適合發表,但教師寫教學隨筆主要不是用於發表的,而是對自己教學的改變,是為了自己的提高.這隨筆雖然是五句話,但發現了教學存在的問題,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並提醒自己要改變.而且這樣的隨筆對工作忙的教師來說,更符合實際.當然,我並不是說寫隨筆只用五句話,而是說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時間寫則長無時間寫則短.
常寫短隨筆可以克服寫隨筆的危難情緒,可養成勤寫隨筆的習慣,這樣堅持下去,偶爾寫幾篇較長的教學隨筆,可以發表的隨筆並不是難事.文章也是有短到長的,長的隨筆往往是在短隨筆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教師工作最忙,畢竟也有大快的休息時間,在休息時間里沒有教學工作,正是修改隨筆,完善隨筆的好時機.就拿上面那五句話的隨筆來說吧.可以補充一下這樣的內容.如何導入才能引發學生的注意力 什麼樣的素材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第二堂課的導入是如何做的 這樣是問題深入化,再加上正反的兩個導入實例,就形成了一篇好文章,發表也是沒有問題的.
寫隨筆從字數,語言方面比較自由,但也不可以隨便寫,它不是流水賬,也不是教學實錄,它是反思後的結晶,是教學經驗的總結,隨筆也不是日記,如果說一天下來沒有什麼可寫就可以不寫,如果說某一天靈感不斷,寫它個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發是隨筆的主要特徵.而發出的感想是否精華,則與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結構,理論素養,語言表達能力直接相關.有的人只追求隨筆的數量,不關注隨筆的質量,幾十篇下來,風格一個樣,語言一個樣,甚至連描述的教學情節也差不多,每天堅持寫這樣雷同的教學隨筆價值是不大的.寫是一個人內在素養的外化過程,要使外化質量的提高必須有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因此,學習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觀點,知識,方法內化為自己的觀點,知識,方法,才能不斷地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隨筆.
有了題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質量的隨筆 你可能通常會覺得有話說不出說不好,這是因為尚缺乏理論積累,還不能從理論高度對手中的素材進行加工,整合,形成並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視角.而這個至關重要的錘煉過程要求我們:
1,注重積累相關理論.理論積累並無任何捷徑,只有平常扎扎實實地研讀並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處理起素材來自然會得心應手.
2,認真解讀他人隨筆成果.一般報刊雜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貼近我們工作實際的教學隨筆,可以細細地分析一下它們是如何總結提煉得出自己觀點的,久而久之,我們也會受到很大啟發,感覺豁然開朗.
五,寫教學隨筆的注意點.
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寫的教學心得體會,不僅自己覺得有新意,而且讓別人看後也覺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復別人的觀點.
2,列舉實例要具體生動.在舉例時一定要把事實講明白,使讀者看後既懂,又能學會用.
3,要做到小中見大.從個別具體的事例出發,能體現出一般規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點上來,反映較深刻的問題和道理.使讀者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個性看共性.
4,文章結構可多樣化.教學隨筆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簡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寫此文的目的,再列舉實例說清楚事實及過程,最後歸納小結教學的心得體會.
願大家從現在起,將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想凝聚成文字,"我手寫我心",每天,每周擠時間寫一點,堅持不懈,日積月累,必將在教育征途中留下自己成長的軌跡!

⑤ 隨筆怎麼寫

編輯詞條隨筆
「隨筆」「隨筆」,有文就錄,有感就發,有事就記,有理就說,率性而為,不必拘泥!
隨筆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它們往往旁徵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謹嚴,因此,富有「理趣」是它們的突出特色。
閱讀這類文章,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風格,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品位妙語佳句,還要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寫隨筆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松,沒有任何的負擔,沒有華麗的辭藻,嚴密的結構。隨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也可以對同類事進行綜合議論。隨筆也不受字數的限制,短的幾十字,長的幾百字,篇幅長短皆由內容而定。
寫隨筆最重要的是要表達出寫作的意圖:或者是一種快樂的心情,或者是一點小感悟,或者是一個新觀點……總之,如同鄰家大嬸般親切與平易近人。
生活隨筆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觀點、新發現……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寬廣,時時處處事事都可以寫成文章。
「五四」新文學時代,現代隨筆的創作繁榮一時,但「隨筆」的命名與內涵尚未及統一,隨筆這一文體便被左翼文學排斥至文學邊緣。這給當代隨筆的文體研究帶來了一定困難。從現代隨筆的濫觴、朱自清的「散文觀」、周作人和魯迅的「隨筆觀」等角度入手,在現代散文眾多的命名中尋找隨筆的源頭,以期為當代隨筆的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依據。
隨筆內容方面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

1、人的生命形態主要由許許多多細小的瑣事組成,驚險奇特,英烈悲壯,可遇而不可求,是生活的非常態。平平凡凡,尋尋常常,隨處皆是,是生活的常態。只有那些注目尋常瑣事,並在其中能感發出無盡趣味來的人,他的心境必不至枯澀,他的心泉必不至乾涸,而一旦弄筆寫作便自然容易找到感覺,墜入境界,放任自由。對瑣事不大放在心上的人,在平常生活中發現不了詩意的人,其人必定乾枯無趣,其心必定頑劣粗糙,自然極難與筆墨有緣。
2、於今世界紅塵滾滾,物慾洶洶,人心越來越浮躁,時尚越來越火爆,而寫作恰恰需要細膩的心靈,素材偏偏多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處。所以,身處現代,你選擇寫作,其實寫作也在選擇你。只有當你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時候,你才能從平常的生活中感發出具有共鳴效應的整體情感,生發出啟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也便有可能與寫作結下一份良緣。應該說,綺語清詞,嘉言華章是天地間早就有了的,它在隨筆式的自由寫作中最易被呈現出來,只是它需要凝神遐思,用心體味方能妙手偶得。
3、人總說永恆,期盼永恆,其實哪會有什麼真正的永恆。人易朽,文字也易朽。如前所述,寫作和其它種類的藝術一樣,只是人的一種生命享受與精神自救。寫作之初就心存「文章千古事」的覺悟與抱負的人,十有八九成不了寫作的好手。用一顆善良之心,真誠之心去貼近平常的生活,從中感悟人生的真諦,觸摸時代的脈搏,尋覓真善美的所在,並忠實地將其訴諸筆端,這才是我們生活隨筆寫作的正途。
隨筆的分類
常見的現代隨筆有記敘性隨筆、議論性隨筆、說明性隨筆、繪景性隨筆、狀物性隨筆等等。
1、記敘性隨筆
記敘性隨筆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的片斷或作者的偶然經歷,基本內容是敘事寫人。隨筆的主旨是寫情見性,它的抒寫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觀感受,有時直截了當說出,有時是隱藏在文字背後;它描寫的往往是人人類似經歷的平凡小事,但經過你仔細體味後,會使你察覺世俗風情、感悟人生道理。
2、議論性隨筆

這類隨筆又叫「隨感」或「雜感」。所謂「隨」,有隨手記下而非刻意為文之義;所謂「雜」,是指內容廣泛,包羅萬象,大至社會問題、人生哲理,小至身邊瑣事,風花雪月,鳥蟲寵物,校園風情,學習心得,書籍品評,親人友人,無可不寫。但隨筆的重點還是個「感『字,作者要有感而發,哪怕是一點思考、一點感受、一點閃光的意念都可帶到文章中去,不擺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種隨意漫談的風格。
3、說明性隨筆
黎先耀寫人和自然關系的隨筆《天之驕子》,著筆於形態各異的自然景觀,表達自己熱愛大自然的情趣,著力加強人們的生態意識。因此,說明性隨筆不同於純粹的說明文,它看重的是事物中的意趣,帶有鑒賞的性質,有時則借物抒懷,另有寄託。模山范水,往往以片斷的文字,把大自然的千姿百態准確形象地描繪出來。練習這類隨筆,要以精細而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事物特色的生命,筆調輕靈,不刻意為文。正如王國維所說的那樣:「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怎樣寫教育隨筆
一,什麼是教育隨筆
隨筆是文學體裁中散文的一種.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短小活潑.
教育隨筆顧名思義,就是談教育思想觀點的隨筆.教學隨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主要是寫教學中某一點體會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於收集,整理和使用.
隨筆在寫作樣式上沒有什麼固定的限制,常見的有借事說理,夾敘夾議等形式.借事說理: 作者要著力描寫一個事件,不用太多的語言去發議論,做點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文章的結尾有個簡單的點題就可以了.讀者通過讀作者敘述的這件事,就能受到觸動,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於故事之中.夾敘夾議 :作者在敘述一個事件的同時,發表自己的見解,一邊敘述一邊評論.也可以是把事件先敘述完,再做評論.
隨筆是最適合教師創作使用的一種形式.
二,寫教育隨筆有什麼好處
1,能真實地記錄身邊世界.如果你要問我:你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麼,留下些什麼 我也不知怎樣回答.寫教育隨筆,就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讓我們的老師只留下模糊的記憶,我們不能讓過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隨著年齡的繼續增長淡出這個美麗的世界.
2,用教育隨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因為要寫,所以要閱讀;因為要寫,所以要去做;因為要寫,所以要思考.寫作,是一種拉動自己讀,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為教師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師行為研究的最好依託.
3,通過教育隨筆,讓每個教師成為新課程的成功實踐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這么多的,實質性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邊做邊思,邊思邊寫,邊寫邊做,螺旋前進,每個老師肯定會把新課程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本領.
耕耘於教學一線的教師,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學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之餘,及時把心得記錄下來,不僅對自己日後工作有促進作用;如果發表,對廣大同仁也具有借鑒意義.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言:"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育,教學對象,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實施因材施教.回顧和總結教育教學過程的心得和方法,不僅積淀了個人在教育,教學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豐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學資源.
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教師,其功赫赫.回首整個從教生涯,或許因疏於及時記載心得體會,屆時找到一條清晰的軌跡不免顯得有些困難,然昨日難以再現,徒留一縷憾意.
誠然,如今的教師負擔很重.有來自業務上的,更多的或許還是來自心理方面無形的壓力.面對高職低聘,轉崗,待崗等現實問題,使得教師們對分數不得不計較.一貫被稱之為"良心活兒"的隱性工作,教師自己對"良心"兩字欲說還休.在這樣的背景下,"分數是硬道理"的論調就不難理解.也因此會有不少教師奉行"一心只教手中書,莫管教改與科研."這種現狀,結果使得教師自己只擁有一桶"死水",限制了教師自身的發展,對學生的培養也是無益的.適時撰寫論文是解決上述矛盾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因為其操作性強,收效也顯著.
教師的論文,大致可分為純理論的學術研究文章和涉及具體問題的教學小論文.考慮到實際情況,筆者更贊同廣大中小學教師側重寫一些教學小論文.通過及時整理教學思路,記錄教學心得,只會對教學起促進作用.就教學中的某一具體問題,通過縝密的思考,或查閱相關的資料,最後形成文字.這是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這也是一個質疑,析疑的過程.寫作過程使得教師對處理問題的方法更趨條理化,更符合科學性,能直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另一方面,根據筆者自己的經驗,勤於筆耕教學小論文,有助於培養執筆教師的教研意識.尤其是此類小論文被報刊錄用或獲獎時,更能促成該教師在教學上乘勢而上,提升境界.
現代的教學形勢,要求教師有傳統的"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化.名副其實的"學者型教師"必須會進行學術研究,教學小論文為載體的教研是鋪就學術研究大道的"基石".作為教師,不進行教研,而直接從事抽象的理論研究是缺乏立身之本的,也可以這么說,沒有教研就沒有科研.
在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踩著一個個的腳印,隨時記錄著這一軌跡,向教育更深處漫溯,教而時研之,不亦樂乎
三,教育隨筆寫什麼
對於一線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做個有心人,隨筆的素材就有很多.我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踐:如讀書筆記,如教育案例,如教學反思,如學生檔案記錄,如心靈感悟…… .寫教育隨筆實際上是個思考與積累的過程.由於我們身在教育的第一線,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自覺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育心路,這對今後的教育教學無疑是有幫助的.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也離不開平時的點滴積累.教育隨筆,因其篇幅的短小,也無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論層面,因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那麼,教育隨筆寫些什麼呢
(一)記教學得失.每位教師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試驗田",試驗成功與否,肯定會有所"悟",總結得失,在下次教學中自然能揚長避短.比如說,有位老師在教學"吃"字時,考慮到學生先學"氣"字,後學"吃"字,容易把"吃"寫成"氣",因而在教學中特別強調"吃"的右半部分千萬不能寫成"氣"字.誰料,哪壺不開提哪壺,還是有很多學生錯了.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會了,過了一段時間學生又錯了,怎麼幫助學生正確記住這個字呢 她想了一個辦法.一次講評時,她對同學們講,"今天中午,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大餓了,竟然把筷子都吃下去了."同學們都感到莫名其妙,紛紛說"不可能!""誰會把筷子吃下去呢 "見大家都在參與議論這事,她感到時機已經成熟,就請一位同學上黑板,讓他寫一句話"我吃了一碗飯".不出所料,學生把"吃"寫成了"氣",有同學馬上站起來更正,"錯了!錯了!吃的中間沒有一橫!"她笑笑,指著這位同學寫的"氣"說:"你們看,他的筷子是不是給卡在喉嚨里了."同學們都會意地笑了起來."你們能幫他把筷子夾出來嗎 "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舉起了手.打那以後,學生再也沒有出錯,看來"筷子卡在喉嚨里"給大家的印象還是相當深的.
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實踐.成功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會取得成功 主要收獲在哪裡 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深入地想,好題材就這樣誕生了.
教學中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誤我們應該冷靜地想一想:為什麼會失誤 主要症結在哪裡 用什麼方法彌補 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好題材又誕生了.
(二)錄教學機智.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學生情況隨機應變,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師在講評作文時,本來先想表揚部分寫得好的,再批評那些寫得差的,看到學生那一雙雙充滿期望的眼神時,他臨時改變主意,選擇學生作文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揚,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學生們都認真地對作文作了精心的修改.第二天,許多傳神的字詞,優美的句子和巧妙的構思,已悄然出現在不同的本子上.還有家長高興地打來電話,說她的孩子回來之後,高興得不得了.沒用家裡人催著做作業,自己認真地將作文改了又改,再認真地譽寫好.而這個孩子原本就是老師准備批評的對象之—.表揚的力量可見一斑.
(三)寫教育偶得.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麼請及時把它寫下來.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的話,你會發現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有位老師看到他校一位老師在評判學生分數時,把作業的最低線定為甲下.好一點的就毫不猶豫地給甲,再好一些的甲上.寫得整潔美觀的,再加上一個蘋果;寫得特別用心或者解題有新意的,加上兩個蘋果.當然,所謂的"蘋果",只不過是一個刻成蘋果狀的小印戳而已.但這種看似"畫餅充飢"式的評分方法,使原本丙丁的學生帶回去的作業簿中也有了甲的佳績,這樣一來,孩子歡天喜地,家長也開心得不得了.所有的孩子的臉上都堆滿了開朗的笑容,孩子們常擠在一起翻開作業本在比誰得的蘋果多,並為了能得更多的蘋果而在暗地裡較勁.反觀自己身邊的老師,給學生留的作業很多,而對學生的評價卻很低,使得家長誤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很差而常常訓斥孩子,而學生老是看到自己本上是鮮紅的"╳",自我感覺也越來越差,對學習日漸失去了信心,變得畏畏縮縮的,自然少了那份應有的天真,由此感到我們的教育應以正面教育為主,要少一些"正經",多一點歡顏;少一點"刻薄",多一些變通與關愛,這樣才會取得如同這給"蘋果"一樣的效果.
(四)記學習所悟.平時,我們在閱讀書報時,常有所感,有所悟.記得有位老師看了《誰動了我的乳酪》想到了老師的"金飯碗"光芒不再,感到隨著對教師要求的不斷提高和生源的日漸減少,"末位下崗"已是不爭的事實.惟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方能使"乳酪"永遠屬於自己,由此寫了篇文章《誰動了老師的乳酪》,發表在《教師之友》2002年的7—8合期上,還有位老師看了《美國教師教"蚯蚓"》後在自己的自然教學中也作了類似的嘗試,寫了篇題為《"動"起來教(捉螞蟻)》的文章,收獲還是相當大的.課前她安排學生捉螞蟻,並讓學生把螞蟻裝在能透氣的小瓶子里,這樣學生對螞蟻的生活習性就有了深刻的認識;課上她安排學生畫螞蟻,驅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觀察小螞蟻,然後讓學生說螞蟻的身體構造,這樣一來,課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具體了,生動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因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當高漲.教學效果自然是那種灌輸式教學所難以比肩的.我由此感悟到,創設融洽和諧的師生活動情境,可以使學生毫無拘束地全身心地參與到活動當中,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要遠比那種為維護師道尊嚴而人為地拉開師生間距離的做法高明得多.因為師生關系的不民主,最終導致的是師生關系的對立;學生會因"厭惡和尚"而"恨及袈裟",因"惡其師"而"厭其教""輕其理".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的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在聽課過程中,作為教師,聽課的機會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聽到的多數是優質課.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 我們還可以從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隨筆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在寫教育隨筆時,我們可以結合案例,作這兩方面的思考:
1,由點及面作發散性思考.李鎮西老師由學校強迫女兒剪去秀發,想到學校的專制,進而聯想到教育上的種種不民主現象,並就這種現象進行剖析.
2, 由表及裡進行深層挖掘.比如說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經常碰到學生"頂撞老師"的現象,學生為什麼會頂撞教師 導致這一現象的病源在哪 我們又如何去療救 對這類情況是冷處理還是熱處理 處理的結果如何 通過這件事的處理你得到什麼啟發 如果我們真正思考了,並付諸於行動了,肯定會有收獲的.
四,教育隨筆怎樣寫
很簡單,只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把身邊真實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筆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間,移到自己的硬碟中即可,不必過分強調邏緝,不必十分講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靈的私語,智慧的沉澱.有些教師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寫東西,抑或是想起寫文章就頭痛,認為這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其實不然.在我們和教師接觸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教師講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這些故事寫下來,從口頭的變成書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隨筆.
教育隨筆其特色就在一個"隨"字――隨便,隨時,隨手,隨心等.
隨手: 隨筆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時發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當時產生的想法,那種想法也有點火花閃動似的,所以需要及時捕捉,記錄下來.因為扔了一段時間之後,您對事件的記憶可能就不那麼清晰了,故事就很難說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見了.所以要養成隨手寫的習慣.如果能堅持記教育日記,那麼您會發現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經不太記得的事,但是在當時它是如何地讓您受到震動.
隨便 :隨筆沒有什麼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麼論點論據,文字也可長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說的話說清楚了,也不一定要湊到1000字.如果您沒想好這件事說明了什麼,但是這件事卻讓您有所觸動,不說不快,您也不必硬憋著,要找什麼理論做依託,您可以把事情寫出來,讓讀者自己去理解.
隨心 :這里講的隨心有兩層意思,一是隨心所欲,沒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筆要隨腦.文章是筆寫出來的,但卻是大腦想出來的,所以隨筆是筆要隨腦.
隨筆要想寫好,必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或是切入一個事件的角度不同於以往,或是自己的觀點不同於常俗.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有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觀察.教師生活於學生之中,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這就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每個孩子都是一本待讀的書,和孩子的每一次傾心的談話,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工作之餘要讀一點書,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處及與教育現實的結合點在哪裡,所謂有正確的理念,才會有正確的眼光;有正確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發現.
最重要一點是,要想寫好隨筆,關健還在於動筆,動筆寫了,才能有好的隨筆.
很多人說,要我反思一下教學沒問題,但要寫成一篇反思隨筆,則有了壓力 這是因為,通常我們認為反思5分鍾也行,50分鍾也可.可寫文章則不同,5句話總認為算不上文章吧.就是這一觀念影響了大家寫隨筆的積極性.為了使自己改變被動的局面,為什麼不改一改這一舊觀念呢 其實也沒有人規定過教學隨筆不可以只寫五句話.如果是你深思熟慮後的五句話也是好隨筆.
比如:今天的導入不夠理想,因為沒有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選擇的素材太陳舊了,時間也用的太多了,今後我得改變.
這是五句話的教學隨筆,我覺得就是一篇好隨筆,可能它不適合發表,但教師寫教學隨筆主要不是用於發表的,而是對自己教學的改變,是為了自己的提高.這隨筆雖然是五句話,但發現了教學存在的問題,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並提醒自己要改變.而且這樣的隨筆對工作忙的教師來說,更符合實際.當然,我並不是說寫隨筆只用五句話,而是說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時間寫則長無時間寫則短.
常寫短隨筆可以克服寫隨筆的危難情緒,可養成勤寫隨筆的習慣,這樣堅持下去,偶爾寫幾篇較長的教學隨筆,可以發表的隨筆並不是難事.文章也是有短到長的,長的隨筆往往是在短隨筆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教師工作最忙,畢竟也有大快的休息時間,在休息時間里沒有教學工作,正是修改隨筆,完善隨筆的好時機.就拿上面那五句話的隨筆來說吧.可以補充一下這樣的內容.如何導入才能引發學生的注意力 什麼樣的素材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第二堂課的導入是如何做的 這樣是問題深入化,再加上正反的兩個導入實例,就形成了一篇好文章,發表也是沒有問題的.
寫隨筆從字數,語言方面比較自由,但也不可以隨便寫,它不是流水賬,也不是教學實錄,它是反思後的結晶,是教學經驗的總結,隨筆也不是日記,如果說一天下來沒有什麼可寫就可以不寫,如果說某一天靈感不斷,寫它個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發是隨筆的主要特徵.而發出的感想是否精華,則與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結構,理論素養,語言表達能力直接相關.有的人只追求隨筆的數量,不關注隨筆的質量,幾十篇下來,風格一個樣,語言一個樣,甚至連描述的教學情節也差不多,每天堅持寫這樣雷同的教學隨筆價值是不大的.寫是一個人內在素養的外化過程,要使外化質量的提高必須有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因此,學習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觀點,知識,方法內化為自己的觀點,知識,方法,才能不斷地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隨筆.
有了題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質量的隨筆 你可能通常會覺得有話說不出說不好,這是因為尚缺乏理論積累,還不能從理論高度對手中的素材進行加工,整合,形成並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視角.而這個至關重要的錘煉過程要求我們:
1,注重積累相關理論.理論積累並無任何捷徑,只有平常扎扎實實地研讀並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處理起素材來自然會得心應手.
2,認真解讀他人隨筆成果.一般報刊雜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貼近我們工作實際的教學隨筆,可以細細地分析一下它們是如何總結提煉得出自己觀點的,久而久之,我們也會受到很大啟發,感覺豁然開朗.
五,寫教學隨筆的注意點.
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寫的教學心得體會,不僅自己覺得有新意,而且讓別人看後也覺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復別人的觀點.
2,列舉實例要具體生動.在舉例時一定要把事實講明白,使讀者看後既懂,又能學會用.
3,要做到小中見大.從個別具體的事例出發,能體現出一般規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點上來,反映較深刻的問題和道理.使讀者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個性看共性.
4,文章結構可多樣化.教學隨筆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簡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寫此文的目的,再列舉實例說清楚事實及過程,最後歸納小結教學的心得體會.
願大家從現在起,將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想凝聚成文字,"我手寫我心",每天,每周擠時間寫一點,堅持不懈,日積月累,必將在教育征途中留下自己成長的軌跡!

======================
例文

路在何方

每天都在發愁,其實有的時候自己都不知道在想的是什麼東西,只是很累,但卻總是停不下來。大學上了一年多了,卻始終在荒廢著青春,青春是自己的,卻還搭上了父母的身體,每天除了一點上課的時間就是坐在電腦前,其實也沒有什麼事,網游對我沒有興趣,聊天,陌生人我從來不說話,即便是主動搭腔的漂亮MM也只是說「我們似乎不認識」而敷衍過去,51和Q空間也是多天的邂逅,只是傳一張自己的照片,視頻認證的時候用的,就是獃獃的看著顯示器,看看新聞什麼的,簡單的讓人不敢相信。父親病了,是在我剛要完生活費的時候犯的病,妹打電話是我後悔不已,我給他們太多的壓力了,哥也知道了,批了我一頓,「說沒有錢了,不要老問家裡要」我沒有吭聲。平生第一次那麼的平靜。我心裡擁有的只是痛與悔,我的血液就這樣繼續著,我不知道我的生活費該到那裡弄,該問誰要,家裡我已經不敢再要了如果母親也病了,我.......暑假幫一個學校招生,忙了一個暑假也沒有掙到幾個錢,當父親問起時 我實話給他說後,他說「我就知道你們整不出個什麼名堂"當時我比受打擊,只是=把那份男人的委屈埋在心裡。一共4年,現在度過了還不到1年半還有那麼長那麼長的時間要我艱度,這路上,我自己走著......今年的學費到現在還沒有交,學校找我了好幾次,每次學校要網家裡打電話的時候,我都給妹發簡訊讓他去拔電話線,因為電話打通的話,要麼家人為錢而好無辦法,要麼我現在就退學。兩樣都不是我想要的,至少是現在吧。專業書,沒有一本,上課時看的是同桌,平時話很少,很少,少到不讓任何人聽到我的氣息

⑥ 如何寫好教學隨筆,教學案例,教學故事

1.敘述事例引出想法
教育隨筆往往是由一個具體事例作為由頭。對這個事例的要求是:真實、生動、有新意。真實,就是事例必須是生活當中確實存在的,是自己所見所聞甚至是經歷過的,而不是隨意捏造的,或者道聽途說的;生動,是指事例有一定的故事性,而且比較有趣,或者有經典細節的,可讀性較強,不是那種平淡無奇的老生常談;有新意,指的是事例能折射出某種新的動向、新的意識,或者是一種新的現象的端倪。例如下面這個事例:
這是一次區級優秀小學語文教師語文教學課堂展示活動。第三位上場執教的是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她執教的課文是《董存瑞捨身炸暗堡》。因為是借班上課,上課伊始,老師為了調動情緒,活躍氣氛,她問學生「:你們最崇拜的是誰?」學生紛紛舉起了手,有的說崇拜球星羅納爾多,有的說崇拜影星趙薇,有的說崇拜棋王聶衛平……待學生講了一些崇拜對象後,老師反問:「你們猜,我最崇拜誰?」話音剛落,學生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老師崇拜董存瑞。」一聽這么整齊的回答,坐有近百位聽課教師的多媒體教室里頓時爆發一陣鬨笑。老師們為什麼笑?笑學生回答得巧妙?笑學生回答得整齊?恐怕都不是。本來,老師也許是要說崇拜董存瑞的,可是,這一陣鬨笑,使老師尷尬了,語塞了,她承認不行,不承認也不行。
這個事例無疑是新穎而有新意的。事例的敘述應該簡潔而不粗略,具體而不煩瑣,不要用籠統的概括,也不要用細膩的描繪。事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隨筆的價值。因此,精心選擇事例是寫好隨筆的第一步。引出事例後,可以說說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旁徵博引深入分析
事例的內涵總是多元的,往往可以從多方面來思考,產生不同的想法,但在教學論文寫作時, 不能想到什麼寫什麼,不能方方面面都寫,而是要抓住感受最深的、有新意的、最有現實意義的一點來展開。在這一層寫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A.不要就事論事,只作簡單的判斷,說這個現象好或不好,簡單的判斷是容易的,但這是沒有說服力的。
B.要透過現象看實質,作深層次分析,挖掘出潛伏在現象背後的根源。例如有一篇《教學的尊嚴在於思想》的隨筆,在舉出事例後分析:「有些教師太聽話,他們規規矩矩照著課本教,他們不折不扣地按照參考書上說的辦,他們把課本和教參作為絕對正確的聖旨,不敢越雷池一步。為什麼會這樣謹小慎微、唯唯諾諾呢?分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他們以為這樣教就不會錯,保險,因為課本和教參就是這樣,如果說錯了,那也不是我的責任;二是他們以為這樣教,就能有效應對考試,考試的內容總是課內為主,課外是沒底的,課內是抓得牢的;三是這樣做省力,課本和教參里現成的,拿來就可用,不用動任何腦筋,而且誰也不會說」。這個分析,實事求是,很有說服力。

⑦ 如何撰寫教育隨筆

教學隨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主要是寫教學中某一點體會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於收集、整理和使用。
一、捕捉題材。

對於一線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做個有心人,隨筆的素材就有很多。
1、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實踐。成功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會取得成功?主要收獲在哪裡?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深入地想,好題材就這樣誕生了。
2、失敗的教訓。教學中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誤我們應該冷靜地想一想:為什麼會失誤?主要症結在哪裡?用什麼方法彌補?應該吸取什麼教訓?……好題材又誕生了。
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麼請及時把它寫下來。
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的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在聽課過程中,作為教師,聽課的機會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聽到的多數是優質課。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 我們還可以從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隨筆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二、錘煉題材。

有了題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質量的隨筆?你可能通常會覺得有話說不出說不好,這是因為尚缺乏理論積累,還不能從理論高度對手中的素材進行加工、整合,形成並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視角。而這個至關重要的錘煉過程要求我們:
1、注重積累相關理論。理論積累並無任何捷徑,只有平常扎扎實實地研讀並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處理起素材來自然會得心應手。
2、認真解讀他人隨筆成果。一般報刊雜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貼近我們工作實際的教學隨筆,可以細細地分析一下它們是如何總結提煉得出自己觀點的,久而久之,我們也會受到很大啟發,感覺豁然開朗。
三、寫教學隨筆的注意點。

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寫的教學心得體會,不僅自己覺得有新意,而且讓別人看後也覺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復別人的觀點。
2、列舉實例要具體生動。在舉例時一定要把事實講明白,使讀者看後既懂,又能學會用。
3、要做到小中見大。從個別具體的事例出發,能體現出一般規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點上來,反映較深刻的問題和道理。使讀者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個性看共性。
4、文章結構可多樣化。教學隨筆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簡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寫此文的目的,再列舉實例說清楚事實及過程,最後歸納小結教學的心得體會。

⑧ 如何撰寫教學隨筆,教學故事及教學案例

如何撰寫來教學隨筆呢?源
(一)題目宜小,內容忌散。 不必考慮面面俱到,只求一事一得,內容集中,旨意明確。
(二)材料集中,記事忌雜。 題目確定之後,應對原始材料進行分析提煉,在此基礎上篩選出合適的材料,切忌主次不分,紛繁蕪雜。
(三)要有一定的理性因素。 教學隨筆雖不像論文需要嚴密地論證,但也應努力於細微處悟出真諦,給人啟發。一味就事記事,價值不大。
(四)語言要簡潔流暢。 教學隨筆應體現一個「隨」字,寫得輕松自如,簡潔流暢。如能注意文采,則可收到情、理、文並茂的效果。
教師朋友,願您和教學隨筆結成親密的伴侶,它將伴您取得事業的成功。當您從教數年、數十年後,回顧教師生涯,您將不會為往事成了過眼煙雲而感到空虛,那一篇篇教學隨筆將勾起您甜美的回憶,成為您人生的慰籍。

⑨ 語文教學隨筆怎麼寫

語文教學隨筆應該依據自己對於教學的成敗而寫 。也許是自己那一點點的忽疏,或者是學生沒有與自己很好地配合 ;也許是對問題的設置太深或太淺 ,形成了兩個極端化的問題也會導致自己的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也許是板書太多影響了學生的情緒 、、、、、、所有在教學之中出現的失誤或者出現了你認為很成功的兩點,值得讓你興奮的哪怕是一個引導有方的例句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 ,激發起學生的積極學習的情緒高漲,這就是你的成功 。就趁著教學時刻的激情書寫 你的教學感悟 ,那就你最好的教學記錄了 ,也稱作教學隨筆 。只要長期堅持寫好你的教學隨筆,不要十年你自己就可以成為教育專家了。
教學隨筆不要計較寫多少 ,而是要計較自己寫出了自己的實際教學得失成敗 ,點點滴滴都是自己的總結和感悟 ,那就是你的成功 ,你的積累 。俗話說得好 :成功在於積累 。只有不斷積累 ,才能夠有所發現 ,只有不斷發現,才能夠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學風格 ——只屬於你自己的教學風格 。這個時候你離專家不遠了 。

閱讀全文

與教學隨筆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