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論語五則教案

論語五則教案

發布時間:2021-03-01 05:58:54

⑴ 論語五則

【原文】曾子抄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傳授的學業是否不曾復習?」 【原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原文】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譯文】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做事要勤快。」

⑵ 《論語》五則體現了孔子哪些思想,試結合這些思想談談自己的學習生活

《論語》五則體現了孔子仁義,因材施教思想

⑶ 論語十則教案(人教版)

《論語》十則

學習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③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學習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准備
①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 查閱工具書,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巨著,它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熠生輝。現在就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來研讀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交流探究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聖」。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三個方面。
學生交流後,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態度、個人修養以及儒家核心思想三個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後五則著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8、10兩則主要闡述了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內容。
合作探究
課文前五則
①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後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並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准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根據對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並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http://hi..com/%d4%b4%cd%b7%ba%a3%cb%aefang/blog/item/0bd0021c367e9a8f87d6b6ed.html

------------------------------------

10 《論語》十則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③積累成語、格言、警句,能對照反省自己。
二、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三、課前准備
①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 藉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②朗讀、背誦課文。
③研讀前五段內容。
教學設計

一、激起興趣,導入學習
1、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特別是《論語》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板書課題。
2、介紹孔子及其《論語》: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聖」。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二、誦讀感知
①范讀:教師朗讀示範。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②自讀:學生自讀課文,
③感知: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後,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後五則著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三、合作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1、學生放聲自由朗讀前五則。
2、齊讀。
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提示:a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准字音。 b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3、小組合作解決語句並翻譯。
4、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並加以提煉、補充。
5、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學生自主閱讀)
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麼?
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麼?
學生交流後,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上強調獨立思考和復習。
學生再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並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四、拓展體驗:
1、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麼?
2、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後有何打算?
五、課外延伸
1、(必做題)從問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並說出理由。
2、(選做題)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註明出處、含義,並製作讀書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③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設計

一、課文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二、合作探究學習後五則
1、誦讀: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
2、感知: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④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
學生討論交流:松柏有什麼樣的品性?這句話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於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麼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麼人、什麼事。
5、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死而後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三、體驗反思
1、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2、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3、「溫故而知新」對於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麼重要意義?
4、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四、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後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積累拓展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搜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3、背誦課文

⑷ 論語十則教案

http://wenku..com/view/fa1c731cfad6195f312ba6ef.html

⑸ 《論語十則》教案

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

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習方

法,也有學習態度。

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

趣。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這是講個人修養問題。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於說:「子路,教給你正確認識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這段說的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5、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刁,並

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這里借回答於貢的問話,

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

這一則是孔子的自述,講的是學習態度和方法。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裡,不

斷積累知識。「學而不厭」,講的是好學精神,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誨人不倦」,講

的是教學態度,要熱情地教導學生。孔於一生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他說:「對我來說,有

什麼呀?」表現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

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這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孔子說:「(對待任何事業和學問)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

為樂的人。」這段主要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之為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邊嘆道:「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講的是珍惜寶貴

的時光。

1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孔於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問題, (但並)沒有益處,還不如去學習。」

這一段講躬身實踐的重要性。

⑹ 《論語》五則

《論語》五則:

第一則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地復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第二則

原文: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學而》)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出謀劃策盡心竭力了嗎?跟朋友交往真誠相待了嗎? 老師傳授的知識復習了嗎? "

第三則

原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yǐ) 。」(《為政》)

翻譯: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借這點做別人的老師了。」

第四則

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翻譯: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光是思考但不學習,就是有害的。」

第五則

原文:子曰:「由,誨女(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翻譯:孔子說:「仲由啊,讓我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人才是聰明的。」

(6)論語五則教案擴展閱讀:

論語十則原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課,選自《論語譯注》。《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文集,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一則,就是《論語》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則見於《學而》篇,第三、四、五則見於《為政》篇,第六則見於《里仁》篇,第七則見於《述而》篇,第八則見於《泰伯》,第九則見於《子罕》,第十則為《衛靈公》。

其內容都與學習和為人處事有關,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其中一共有20卷。

⑺ 《論語》五則的意思

論語是儒家思想的經典,分為二十篇,每篇又由很多段組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們的對話。類似話劇的劇本,一幕一幕的。《論語》五則,我猜就是其中的五段。

⑻ 《論語》五則的內容分別是什麼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里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陽貨》)

這五句,基本上在在我們的教育上,生活中,為人處世上都是能夠用的到原則和真理,而且是很富有哲理性的。

⑼ 從論語五則中你了解到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和修身之道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傳授的學業是否不曾復習?」

【原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原文】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譯文】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做事要勤快.」

《<論語>五則》是有關修養和學習方面的論述,通過「君子」和「小人」在學習和修養上的對比區別,突出地闡述了儒家聖人孔子關於修養和學習上的觀點,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啟示和警示。

閱讀全文

與論語五則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