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有什麼區別
三襲者之間的關系
從理論向實踐轉化的階段或順序看,是從教學理論到教學模式,再到教學策略,再到教學方法,再到教學實踐,教學策略是對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具體化,教學模式包含教學策略。教學模式規定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屬於較高層次。教學策略比教學模式更詳細、更具體,受教學模式的制約。教學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而教學策略則較靈活,具有一定的變性,可隨著教學進程的變化及時調整、變動。二者是不同層次上的概念。
教學方法是更為詳細具體的方式、手段和途徑,它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介於教學策略與教學實踐之間,教學方法要受制於教學策略,教學展開過程中選擇和採用什麼方法,受到教學策略支配。教學策略從層次上高於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具體的操作性的東西,教學策略則包含有監控、反饋內容,在外延上要廣於教學方法。
⑵ 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的區別
常用的幾種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規定了教學活動的總體風格和特徵。教學策略連續統一體的兩個端點分別是『發現策略』和『接受策略』,中間有不同的混合、過渡的情況。教學策略作為教學方案的總的抽象描述,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方案。
1.訓練與練習策略
這是一種比較機械的接受學習策略。由於學習的最終結果是記憶感知材料,因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需進行復雜的思維活動。教學中教師只須示範做什麼並提供練習,而學生只需記憶學習內容,並不需要進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維活動,因此基本上是屬於機械記憶的策略。
訓練與練習策略的模式如下:提供示範→鞏固練習→反饋遷移
訓練與練習策略盡管不利於發展學生思維,容易導致死背硬記,但是作為一種在教學中比較常用的策略,對於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2.演繹策略
演繹策略也是基於接受學習而設計的策略,但這種接受學習是奧蘇伯爾所提倡的意義接受學習而非機械學習。由於演繹推理是從一般(某種形式的抽象觀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結論),因此,運用演繹策略設計課堂教學,須考慮學生是否已掌握了成為推理過程起點的物理概念,及他們能否通過觀察將現象與概念聯系起來。
演繹策略的模式如下:提出物理概念(原理) →進行演繹推理→實驗(例)驗證→概括得出結論
演繹策略是一種教學效率較高的教學策略,由於省略了學生用來探究、發現的時間,因此在單位時間內可以容納較多的信息。但與此同時,正是由於這種策略設計的教學強調概念之間的關系,教學基本上是講解式的,因而學生的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從這一點看,演繹策略對於發展學生的遠遷移能力不利,而有助於近遷移能力的發展。
3.歸納策略
歸納策略是由教師展示定律和定理的發現過程,因此,歸納策略既具有發現策略對過程學習的特點,又具有接受學習的講解特點,故也稱為「思考性講解」。較演繹策略而言,運用歸納策略學生能夠從教師那裡獲取概念或定理的發現過程——由於歸納推理是從特殊(個別的事物)到一般(概念和原理),因而教師必須向學生呈現形成概念和定理的過程——故有利於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歸納策略的模式如下:演示(或列舉)個別實例→進行歸納推理→實驗(例)驗證→概括得出結論
歸納策略是一種能夠達到多種教學目標的教學策略。首先,歸納策略是概念教學的有效手段,學生通過對物理事實的觀察和思考,對概念形成的來龍去脈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必然會從本質上理解和把握它;其次,歸納策略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一種有效方式,由於課堂上大多數教學活動是採用實物演示或實例說明,而多樣化的活動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同時,與演繹策略相比,歸納策略的課堂教學學生參與的程度更高。相對於演繹策略而言,歸納策略是比較費時的。
4.啟發式教學策略
孔子的啟發式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處於主動地位,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去探索,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只是從旁邊加以點撥,起指導和促進作用。孔子的啟發式有更深刻的認知心理學基礎,更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首創精神,更有利於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啟發式教學策略的基本思想是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提倡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獲取知識,是以辯證唯物論的方法論為理論基礎的,是唯物辯證法在教學上有具體應用。
啟發式教學模式是:准備→誘發→釋疑→轉化→應用
5.探究策略
探究策略是基於這樣一種理念,即在研究客觀世界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他們的探索能力,獲得理解客觀世界的基礎——科學概念,進而以此為武器,培養學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
在探究學習中,教師將以探究的方式將科學知識呈現給學生。學生通過探究活動掌握科學概念,獲得科學探究的能力和技巧;通過探究中的各種親身經歷,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探究策略的模式如下:提出問題→形成假說→制訂方案→實施方案→分析論證→評價→交流與合作
運用探究策略設計的課堂教學,由於是學生參與式的學習活動,學生通過動手、動腦,通過自主的探究活動學習物理規律和概念,了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並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因此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勇於創新的意識。與此同時,初中物理課的大多數探究都是分組進行的,個人之間、組與組之間的交流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探究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而探究過程的評估環節則對學生養成善於對工作進行評估的良好習慣非常有益。
由於探究學習重視對過程的學習,因此費時較多,教師在選用該策略時,應注意對課題的選擇,提高探究活動的效率。
⑶ 如何選擇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五)
以學為主的教學策略主要有三種:支架式教學策略、拋錨式教學策略和隨機進入式教學策略。
關於這三種教學策略教科書上已有很多介紹,這里就不再詳談,我只說點自己的理解。
所謂支架式教學策略俗稱「搭腳手架」,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框架、線索、路徑、信息和資源,引導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引去開展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這些學習「支架」不一定需要一次性提供,而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依次提供,就像建房子時搭腳手架一樣,要根據房屋建築的高度來逐漸升高。
所謂拋錨式教學策略是指教師應該提出一個真實的問題或案例,讓學生們圍繞著這個問題或案例開展自學、協作與探究。這個問題或案例就如同一個「錨」,起到固定學習活動(船)的中心和范圍的作用,讓所有的學習活動都圍繞著這個「錨」來逐漸展開。支架式教學策略和拋錨式教學策略可以結合起來使用,例如可以先利用拋錨式教學策略啟動一項學習活動,再通過支架式教學策略引導學習活動深入開展。
隨機進入式教學策略是指要從不同時間、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或以不同方式「隨機」地進入同一個學習主題,從而加深對學習主題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化的理解。
上述三種教學策略只是提供了一種粗略的指導學習的思路,具體如何開展需要結合學習內容由教師創造性地發揮。開展教師指導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和研究(探究)性學習較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要復雜得多,條件要求要高得多,效果也較難確定。當然,如果開展得好,學生的收獲也較聽課要大得多。所以我說這種活動式教學法是教學法中的「尖端技術」,只宜用於一些合適的課程、合適的內容。如果普遍推廣,不僅成本極高,效果也未見得佳。
何克抗教授針對以教為主和以學為主兩種教學策略各自的優缺點,提出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模式」,這一思想是很好的。但在教學中到底如何理解「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拿捏起來比較困難。根據何教授提出的過程模式,我的理解是:雙主模式實際上是在確定教學主題與教學目標、並對學習者進行分析後,加了一個選擇的「樞紐」,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學內容的性質,教師應該決定下面的教學是選擇以教為主還是以學為主。有些情況下應該選擇以教為主,有些情況下應該選擇以學為主。這個思路我也是比較贊成的。
一般來說,在大班教學、時間緊內容多、教學內容屬於結構嚴謹的學科、教學資源不夠豐富、教學條件不太充足、學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不強、評價體系以考試等傳統方式為主等情況下,宜選擇以教為主;反之,在小班教學、目標比較靈活時間比較充裕、教學內容屬於結構鬆散開放的學科、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條件優良、學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較強、評價以作品和論文等多元評價方式為主等情況下,宜選擇以學為主。
至於有些人還提出一種啟發式教學策略,我以為無論是以教為主,還是以學為主,都應該也可以以啟發式教學為主,沒必要專門討論。
⑷ 什麼是教學策略如何認識教學策略與教學理念 教學方法的區別
教學策略是來對完成特定自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教學活動程序、方法、形式和媒體等因素的總體考慮.它離不開特定的教學目標.這是區別「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兩個概念的標志.怎樣操作才能使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這是教學策略所追求的目標.新課程實施離不開對教學策略的研究
⑸ 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有什麼區別
三者之間的關來系
從理論向實踐轉自化的階段或順序看,是從教學理論到教學模式,再到教學策略,再到教學方法,再到教學實踐,教學策略是對教學模式的進一步具體化,教學模式包含教學策略。教學模式規定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屬於較高層次。教學策略比教學模式更詳細、更具體,受教學模式的制約。教學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而教學策略則較靈活,具有一定的變性,可隨著教學進程的變化及時調整、變動。二者是不同層次上的概念。
教學方法是更為詳細具體的方式、手段和途徑,它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介於教學策略與教學實踐之間,教學方法要受制於教學策略,教學展開過程中選擇和採用什麼方法,受到教學策略支配。教學策略從層次上高於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具體的操作性的東西,教學策略則包含有監控、反饋內容,在外延上要廣於教學方法。
⑹ 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的區別與聯系是什麼
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所採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的方法,是教法與學法的統一」。一般的教學方法應該有以下的幾種: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訓練和實踐法、合作學習法、示範模仿法、強化法、實驗法、練習法等。
教學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採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 。如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掌握學習教學策略、情境-陶冶教學策略、示範-模仿教學策略;再如建構主義中的自主學習策略包括:支架式教學策略、拋錨式教學策略、隨機進入教學策略、啟發式教學策略、自我反饋式教學策略、基於Internet的探索學習策略;還有協作式教學策略包括:課堂討論、角色扮演、競爭、協同和夥伴等。還有探究型教學策略等等。
(1)策略是比較宏觀的,而方法是較為微觀的
比如選擇一門課的教學內容和組織安排知識內容體系,這就屬於宏觀的教學策略。根據這一教學策略我們可以選擇較為細致。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怎樣講解某個概念,怎樣介紹某篇課文的作計等。
(2)它們共同的一點是:
都與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關系密切。了解和掌握適用於不同學科、不同學習者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效果是很有幫助的。
(3)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情況下,教學策略體現於教案和教師在課堂上的發揮。在設計自動化教學系統時,則要把這些總體的考慮體現在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任務的安排和教學的交互活動設計中,並且軟體來實現。
⑺ 教學策略,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專的方式與手段的總屬稱。
教學模式是「在教學實踐中基於教學形式和方法的系統結合而產生的一種綜合性的形式」。
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既有聯系,也有區別。教學模式是一個大概念,教學模式應該反映其理論依據、指導思想、步驟程序、方式方法等;相對應於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是一個小概念,它包含在教學模式之中。
⑻ 教學策略與方法
第一章 教學策略的涵義解析 一從「教學」的概念說起 二 教學策略的基本含義 三回 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答、教學方法 第二章 課程目標與教學策略 一 怎樣理解課程與教學目標 二 新課程教學目標有什麼特點 三 怎樣根據課程與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策略 第三章 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 一 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有什麼關系 二 新課程介導怎樣的課程理念 三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怎樣貫徹和滲透於教學策略中 第二編 課程內容和策略性加工 第四章 課程內容的認知性加工 一 課程內容的預熱化 二 課程內容的生活化 三 課程內容的問題化 四 課程內容的操作化 五 課程內容的結構化 第五章 課程內容的情境性設計 一 富集課程資源 二 獲取替代經驗 三 促使感同身受 四 提供學習誘因 五 運用模擬情境 第六章 課程內容的情感性處理 一 展示情感 二 發掘情感 三 誘導情感 四 賦予情感 五 調節情感 第七章 課程內容的活動性展開 一 開放課堂 二 在參與中學 三 綜合學習 四 探索研究 五 課程整合
⑼ 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來策略與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自師生互動的方式和措施,最為具體,最具可操作性,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但是教學方法是在教學原則的指導下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其形成和運用受到教學策略的影響.
教學策略不僅表現為教學的程序,而且包含對教學過程的元認知自我監控和自我調整,在外延上大於教學方法.
⑽ 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區別和聯系
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區別和聯系是: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的概念有所不同。教學方法更加具體、操作性更強,且是為教育者熟知的一些教與學的方式,任一種可取的教學方法都可從中體現出某些教學原則的滲透。而教學策略是在教學規律的指導下,教師根據特定的教育、教學情境對教學原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變通使用,它的穩定性相對來說不足,而更具有靈活性。正因為教學策略在具體使用時「靈活多變」,教師在運用它時就更需要一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