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學方法設計的特性
教學設計的基本特點有:
1、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
2、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
3、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
4、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1)設計教學法的優點在於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程序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諸子系統的排列組合具有程序性特點,即諸子系統有序地成等級結構排列,且前一子系統制約、影響著後一子系統,而後一子系統依存並制約著前一子系統。
3、可行性原則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基礎和師資水平;客觀條件應考慮教學設備、地區差異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學設計應能指導具體的實踐。
4、反饋性原則
教學成效考評只能以教學過程前後的變化以及對學生作業的科學測量為依據。測評教學效果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反饋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學設計。
㈡ 教學設計的特點與基本要求是什麼
教學設計是教育實踐工作者以各種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理念、風格,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的規劃、安排與決策。教學設計特點——學習與創造。教學設計的特點 1. 問題情境體現文化底蘊通過聯系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實例,體現各學科在實踐中的巨大作用;通過深層次的歷史文化背景的展示,體現各學科學習對自然、歷史文化及人類自身的關注和熱愛;通過各學科故事或各學科史的講述,培養學生對各學科學習的興趣;通過對科學研究,特別是各學科研究工作中的偉大人物介紹,幫助學生形成堅強的個性。; 2. 教學設計體現現代教育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是帶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為其他教育規律的基礎規律和基本觀點.在反映各學科教學觀念的案例中,執教者抓住其中能說明問題的「亮點」展開,並加以分析,進行教學設計. 3. 學習過程的設計體現自主精神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機會和自主發展的空間,使學生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精神的充分發揮,改變傳統教學過程的「講———學———練」模式,強化通過問題解決來學習的「學———講———練」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事實上,學生的自主精神是通過課堂上的交流活動來體現的,可採用實驗、嘗試、猜測、討論等方式進行. 4. 知識建構體現漸進過程 建構主義的知識觀認為:知識只不過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假設或假說,它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它必將隨著人們的認識程度的深入,不斷地變革、升華和改寫,出現新的解釋和假設.知識並不能絕對准確無誤地概括世界的法則,提供對任何活動或問題解決都適用的方法. 5. 課件製作體現動態交互 在新理念下,計算機課件製作除了要求使用新的技術,體現真實、美觀、動感外,特別強調它的交互性,所用數據可以修改,使課堂成為實驗室;學生可上機設計並操作,還留有課後進一步實驗、探索、研究的餘地.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集中體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1. 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注意體現各學科的文化價值和人文精神,關注具體各學科內容的特點 一方面,在職業高中各學科教學內容的設計和編寫中,應將各學科的文化價值滲透在各部分內容之中,並採取多種形式,如與具體各學科內容相結合或單獨設置欄目作專題介紹;列出課外閱讀的參考書目及相關資料來源,以便學生自己查閱、收集整理. 另一方面,要注意新理念、新內容在職業高中各學科教學素材編寫上的特殊處理.例如,演算法是職業高中各學科課程中的新內容之一.在設計教學素材時,要注意突出演算法的思想,提供實例,使學生經歷模仿、探索、程序框圖設計、操作等過程,從而體會演算法思想的本質,而不應將演算法內容單純處理成程序語言的學習和程序設計.同時,教學素材的設計還要注意在能夠與演算法結合的課程內容中,融入用演算法解決問題的練習,不斷加深學生對演算法的認識. 此外,應把「各學科探究」、「各學科建模」和「各學科文化」等新的學習活動恰當地穿插安排在有關的教學內容中,並注意提供相關的推薦課題、背景材料和示範案例,幫助學生設計自己的學習活動,完成課題作業或專題總結報告. 2. 教學內容的選取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發展能力 在教學設計時,既要關注學生在各學科情感態度和科學價值觀方面的發展,也要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各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1)強調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2)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熟練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對學好各學科非常重要.(3)與時俱進地審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和各學科研究的不斷深化,職業高中各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在發生變化,教學要與時俱進地審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 教學素材的選取應注意體現各學科的本質,關注與實際的聯系,關注學生的現實,注意適度的彈性。 教學設計中的素材選取,首先要有助於反映相應各學科內容的本質,有助於學生對各學科的認識和理解,激發他們學習各學科的興趣,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素材應具有基礎性、時代性、典型性、多樣性和可接受性.此外,在教學素材的編寫時,內容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彈性. 4. 進行教學內容組織的設計,要關注相關各學科內容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全面地理解和認識各學科 各學科各部分內容之間的知識是相互聯系的,學生的各學科學習是循序漸進、逐步發展的.教學素材編寫時,應充分注意這些問題,不要因為職業高中各學科課程內容劃分成了若干模塊,而忽視相關內容的聯系. 新的職業高中各學科教學內容是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分不同的系列和層次展開的.對此,必須引起教學設計的足夠關注.同時,處理這些內容時,還要注意明確相關內容在不同模塊中的要求及其前後聯系,注意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螺旋上升、逐步提高. 5. 教學內容的呈現應關注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索 在高中各學科教學設計中,呈現教學內容應注意反映各學科發展的規律,以及人們的認識規律,體現從具體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則. 在教學設計中,應注意創設恰當的情境,從具體實例出發,展現各學科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使學生能夠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歷各學科的發現和創造過程,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 教學素材的呈現應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較充分的空間,有利於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等過程;還可以通過設置具有啟發性、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並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對各學科較為全面的體驗和理解. 6. 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的整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各學科課程內容、各學科教學、各學科學習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如何使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的各學科學習提供更多的幫助,是教學設計值得關注的問題.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原則是有利於對各學科本質的理解.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策略和原則是什麼?教學設計的基本策略是: 教學策略是教學活動過程結構和教學方法的靈魂 ,教學策略劃分為三種基本的策略:替代性教學策略與生成性教學策略,指導性教學策略。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是: ①工學結合、職業活動導向; ②突出能力目標; ③項目載體; ④能力實訓; ⑤學生主體; ⑥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教學。
㈢ 什麼是講授教學法它的優缺點是什麼
新課程標准實施後,探究式教學一路高歌猛進,講授——演示教學法這個過版去課堂上的霸主也變得羞羞權答答的。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完美無缺的,教學方法也是這樣,每一種方法都有它的優缺點,關鍵是我們找到它的優勢,並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才能去落實新課改的四大理念。講授——演示法的優勢是:
一、適用學生范圍廣。這種方法對學生的基本要求較低,可以照顧到絕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體現課堂的公平性。
二、有利用學生系統高效的掌握知識。新課改後我們面臨著任務重,課時少的壓力,使學生在有效時間內掌握大量系統化的知識。
不過講授——演示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容易出現誤區:如把講述簡單處理為滿堂灌,或把演示單純理解為教師演示,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教師在運用這種方法時應該注意避免。
㈣ "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有幾個優點
"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有幾個優點
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主要是基於行為主義理論和認知學習理論,設計的焦點在教學上,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
優點:有利於教師主導地位的發揮;
有利於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監控;
有利於系統科學知識的傳授;
有利於教師教學目標的完成;
於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
缺點:1、重教輕學,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容易造成學對教師、對教材、對權威的迷信;
2、使學生缺乏發散思維、批判性思維的創建。
3、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以教為主」的局限系統設計理論和方法經過幾十年眾多專家的深入研究與發展 已形成一套比較完整 嚴密的理論體系 既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以教為主」教學系統設計模式的理論基礎包括四個組成部分 即系統論 學習理論 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其代表模型有「肯普模型」和「史密斯——雷根模型」 「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中媒體選擇比較簡單 只需根據教學目標學習者特徵以及各種媒體的教學特徵就可以對媒體形式做出正確的選擇 教學順序的確定則稍微復雜一些 加涅提出了直線式教學順序布魯納提出了螺旋式教學順序 奧蘇貝爾則為確定教學順序提出漸進分化和綜合貫通的原則 瑞奇魯斯等人提出了確定教學順序的精細加工理論其過程分析包括學習者特徵分析 學習需要分析 教學目標的分析與表達 選擇與組織教學內容 教學策略設計 教學媒體的選擇和運用教學設計成果的評價
「以學為主」的教學系統設計重視「情境」 「協作」在教學中的重要運用 強調發揮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建構性 有利於創造型人才的培養其基本原則是:(1)以問題為核心來驅動學習 問題可以是項目 案例或實際生活中的矛盾 (2)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各種教學因素只是作為一種廣義的學習環境 來支撐學習者的自主學習 (3)強調情境創設 教學內容必須在真實的情境中展開(4)強調協作學習的重要性 要求學習環境能夠支持協作學習 (5)強調非量化的整體評價 反對過分細化的標准參照評價(6)要求提供能保證學習任務展開的學習環境——特別是要提供學習資源 認知工具等內容 (7)要重視運用自主學習策略以誘導學習者更好的發揮意義建構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以學為主」的教學系統設計模式有學習任務設計 學習情境設計 學習資源設計 提供認知工具自主學習策略設計 管理與幫助設計 總結與強化練習 教學評價
兩者的優缺點分別為:「以教為主」教學設計模式的優點是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便於教師組織 監控整個教學活動過程 便於師生之間的交流 因而有利於科學知識的傳授 並能充分考慮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弊病是: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 忽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不利於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的成長 「以學為主」的教學系統設計模式由於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 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並要求較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認知探索工具的支持 因而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 自主發現 既有利於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這是其突出的優點 但是 由於這種教學設計模式只強調學生的學 往往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 忽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 由於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 當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度過大時 還容易偏離教學目標的要求
可見 這兩種教學設計模式都有其優點與不足 如果將兩者結合起來 互相取長補短 優勢互補 將可相得益彰
㈤ 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特點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內適的教學方案的設容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㈥ 教學設計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教學設計的基本特點有:
1、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
2、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
3、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
4、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6)設計教學法的優點在於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程序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諸子系統的排列組合具有程序性特點,即諸子系統有序地成等級結構排列,且前一子系統制約、影響著後一子系統,而後一子系統依存並制約著前一子系統。
3、可行性原則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基礎和師資水平;客觀條件應考慮教學設備、地區差異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學設計應能指導具體的實踐。
4、反饋性原則
教學成效考評只能以教學過程前後的變化以及對學生作業的科學測量為依據。測評教學效果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反饋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學設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學設計
㈦ 教學設計的意義是什麼
教學設計的意義: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7)設計教學法的優點在於擴展閱讀:
教案設計格式:
一、教學內容,要有章節序號及內容,明示本節課在教材中的位置。
二、教學目標
①目標的設置要包含有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通常有3個左右即可。
②要具體、可操作,只能用於本節課,而不能用於其它課,應具有唯一性。
三、活動主題,用一個片語、短語,或一句話,來表述要做的一件具體事情。
四、活動指導思想,參見《課標》的理念部分,結合本節課的實際內容。
五、教學重點 要准確、清晰。有時常與節的名稱相同。
六、教學難點 應為(這些)學生在本節課中的難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
七、教學方法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可以寫出本節課中,使用的幾種主要教學方法。
八、教學用具如:計算機、網路、投影機。操作系統、應用軟體。
教學設計優點與不足:
一、優點: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按教學目標的要求來組織教學。這種理論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領域中有很大的影響.是教學設計的主流。
二、不足:這種理論設計的教學系統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五成份目標陳述理論等,對新課程實施中教學目標的製成和如何備課有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
㈧ 淺談常用幾種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優缺點和功能
(一)講授式
1.講授式是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的講解、演示、范讀為主。 2.講授式的結構特點是: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性、記憶性的知識;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主體是教師,學生是聽眾;教學程序大體是宣布本課教學目的並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復習、布置作業等四個階段。 3.講授式教學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控制整個課堂、掌握教學進度;發揮正面教育和教學的作用,對學生直接傳授知識和進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納大量的聽眾。其缺點是:學生活動少;易受教師教學經驗與教材難易及趣味性的影響。講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運用時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又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極易形成注入式教學。 4.講授法的運用要注意以下幾點:講授內容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觀點與教材的統一;照應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抓住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語言要准確、清晰、簡練、生動、通俗易懂。並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水平;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並合理使用電化教育手段。
(二)啟發式
1.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體規律,以談話、問答、揭示等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形式。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憤不啟,不排不發」。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孔子之後,《學記》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進一步闡發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主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但不要硬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學生,但不施加壓力;指明學習的路徑,但不代替他們達成結論。 2.啟發式教學的結構特點是:其目的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對教材內容的真正理解,並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講授、談話為主,但增加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由講清教材變為引導學生自己弄懂教材,在關鍵之處啟發學生思考,促使其領悟;其程序是:比較多樣、復雜,視教材的難度及學生的理解程度的變化,一般可按「自學—發疑—提問—釋疑」或「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步驟進行。3.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強調學生智力的充分發展,實現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智力的充分發展相結合;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學生動力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聯系,實現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啟發式教學的實質在於正確處理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它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啟發的優點是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缺點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師在運用時常常流於簡單的一問一答之中。
(三)討論式
1.討論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2.討論式教學模式的結構特點是:目的上,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從中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退居輔助地位,採用分組或全班討論形式,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程序上,基本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第二步,學生解決問題,通過思考、辯論、總結,求得真正的答案。3.課堂討論有三種基本類型:一種是用於擴大和加深有關學科理論知識而組織的系統的專題討論;第二種是就某學科中個別主要問題或疑難問題而組織的課堂討論;第三種是日常教學中採用的帶有研究性的課堂討論。課堂討論的優點是,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缺點在於難以組織、發動學生,而學生一旦被發動起來又不易控制課堂秩序,而且討論問題一般費時較多。4.進行課堂討論一般要求是:討論前,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確定討論的題目並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材料,認真准備意見和寫出發言提綱。討論進行時,充分啟發學生的獨立思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並就分岐的意見進行辯論,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結束時,教師作出總結,也可提出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教學模式的功能
(一)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定的操作框架,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已經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徵性的符號、圖式和關系的解釋,來反映它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便於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並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二)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於採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或關系;或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學模式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根據教學的規律原則而歸納提煉出的包括教學形式和方法在內的具有典型性、穩定性、易學性的教學樣式。簡潔地說就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以簡化形式表示的關於教學活動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學模式包含著一定的教學思想以及在此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課程設計、教學原則、師生活動結構、方式、手段等。在一種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種教學方法。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既穩定有發展變化的程序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