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設計一個完整的幼兒園主題式集體教學活動
——駱 靜 怎樣設計教學活動: 一、設計意圖 教材分析 幼兒年齡特點分析 教學目標設置 主要環節說明 說明重點、難點如何突破 二、教材分析 主題類 故事兒歌歌曲類 特定的題目 幼兒的年齡特點 3——4歲:神經細胞脆弱,容易疲勞,會搬弄和建構簡單造型,進入塗鴉期,對鮮明的色綵線條、音樂節奏、律動有濃厚興趣,是音樂感受力和聽覺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掌握各種法肌肉動作,精細動作有待發展。感知覺初步完善,對生動形象、色彩鮮艷、新奇的事物和現象容易認識,但觀察的隨意性比較大。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能理解具體的事物,以無意注意和無意想像為主,已掌握一定的口語,喜歡聽故事、兒歌。行為具有強烈的情緒性,自製力差,易沖動,以自我為中心。具有初步的規則意識和行為規范,喜歡與人交往,但會出現一些交往障礙或行為問題,開始有初步的自我評價。 4——5歲:動作更靈活,小肌肉不斷發展,會用不同材料建構較復雜造型,能積極運用各種感官,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開始探究和發現事物之間的關系並且進行分類比較,嘗試解決具體問題。理解力增強,會判斷事物,喜歡探究事物,愛提問題,掌握詞彙量迅速增加,語言較連貫,喜歡參與並享受多種形式的表演、表現活動,能夠用社會行為規范初步評價自己的行為,自製力開始形成,有初步的責任感、道德感。 5——6歲:好奇,不再滿足於了解事物的表面現象,而要追根問底,大肌肉發達,小肌肉發展迅速,有一定的的自我保護意識、合作意識,腦發育顯著加速,抑制過程加強,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減少沖動。思維榮是具體的,但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開始萌芽。在認知方面能根據概念分類:按類別記憶:掌握了部分與整體的包含關系;能夠掌握「左右」等抽象概念;對因果關系有所了解;能條理比較清楚地獨立講述看到或聽到的事情和故事,語言的連貫性有所加強;個性開始養成,逐步建立起社會規則與自己行為的聯系,能用積極友好的方式與人交往,並重視成人、同伴對自己的評價。 三、目標的制定 問題一:目標表述過於寬泛,活動的落腳點不明確。 問題二:以「寫過程」代替「寫目標」,目標缺乏價值定位。 問題三:目標陳述混亂,缺乏整體思考 四、目標的價值定位 (1)目標關注能力,淡化知識技能 (2)關注過程,淡化結果 五、活動過程設計的要點與架構 環節架構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環節架構層次分明、思路清晰 環節銜接自然流暢、過渡無痕。 教學方法適宜,關注細節 教學活動《首先有一個蘋果》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閱讀活動,在看看、猜猜、說說的過程中,挖掘出故事中所蘊含的數量關系和事物間的聯系。 2、體驗猜測、想像、講述的樂趣,積累合理想像故事情節的經驗。 活動准備: 《首先有一個蘋果》大繪本,活動圖片,小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引出課題 今天王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故事,題目叫《首先有一個蘋果》,誰知道「首先」是什麼意思?(第一,最先) 二、師幼共讀繪本《首先有一個蘋果》 1.我們打開書看看,首先有什麼? 2.兩條蟲在干什麼? 3.來了誰?有幾只?三隻鳥來干什麼? 4.四個獵人會干什麼? 5. 接著來了誰?為什麼來的是狗?狗來干什麼呢?獵人和狗的心情怎麼樣?你從哪看出來的? 6.接下來得是誰?他們來了故事又會發生什麼變化?獵人和狗這時的心情怎麼樣?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7.河邊有什麼?幾條船?船可以干什麼? 8.來了幾只烏龜?烏龜又會做些什麼呢? 9.這次來的是誰?游來了幾條魚?它們是來了故事又會發生什麼變化?獵人和狗這時的心情又變得怎麼樣?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10.這是蜂窩,有幾個?獵人用蜂窩干什麼? 11.現在變得怎麼樣了? 1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三、師幼共同回憶故事 1.結合活動圖片,師幼共同回憶故事。 2.這是一個有趣的的故事,你覺得這個故事有趣在哪裡? 3.引導幼兒發現故事中各事物間數量遞增的關系:原來故事裡後面出現的事物總是比前面的多一個。 4.引導幼兒發現故事中各事物間淺顯的邏輯關系:故事裡後面的出現的事物總是和前面的是有關系的。 四、分組根據聯系排圖復述故事 1.幼兒分組進行排圖復述。 2.集體交流復述情況。
② 如何利用圖畫書與教學活動有機結合
我們常說幼兒園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游戲是符合這個階段幼兒回的年齡特點的答活動。
在幼兒一日生活中,除了生活環節所需的時間外,大部分是幼兒的游戲時間。游戲是對幼兒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活動,它可以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能給幼兒帶來愉悅。
運用游戲方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特點,應盡量寓教於樂,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促進幼兒各種感官和大腦的積極活動。
③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的設計教學活動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簡單關系
您的回答會被數十乃至數萬的網友學習和參考,所以請一定對自己的回答負責,盡可能保障您的回答准確、詳細和有效 一、數學活動案例反思:認識梯形案例背景: 這個活動之前孩子們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等 的本質特徵,為本和活動的教學作好了一定的知識、技能准備。 指出:這一段的教學,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形體和 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換;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孩子空間觀念,使孩子從 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由於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 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較的抽象,因為陳老師通過各種有效、操作活動,讓幼兒反復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徵,從而實現將教育游戲化、生活化的原則。 老師將這個活動的目標制定為: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徵,能不受梯形擺放位置的影響,在各種圖形中正確找出梯形。 2、初步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分析、判斷能力。 案例描述: (一)幼兒自選圖形,激發 。 (1)寶寶們,看到桌子上有很多圖形了嗎?等一下選一個圖形然後坐到座位上。 (2)讓幼兒自選一個圖形,說說你選的是什麼圖形。 分析:孩子進入教室之前,陳老師就把很多的圖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和梯形)隨意地放在了桌子上,讓幼兒不受約束地去拿一個,然後她又請幼兒手裡都是一樣的圖形拿上來貼在了黑板上,一直從三角形、長方形到正方形,這一步起到了鞏固復習的作用。最後發現一個小朋友的手裡是梯形,由此引出今天的主角,過渡得十分自然。 (二)初步認識梯形,了解梯形特徵。 (1)這是什麼圖形?請幼兒說說梯形的特徵。 (2)初步認識直角、 ,了解梯形的特徵。 分析:這里陳老師又分了兩大塊。第一塊是重點引導幼兒掌握梯形的特點,她是這樣引導的「梯形有幾條邊?一起數一數。看看上、下兩條邊事怎樣的?總結出一共有四條邊,上下兩條邊一條長一條短,並且是平行的另外兩條邊是不平行的。這里教師還用手勢做了平行的樣子。 第二塊在第一塊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認識等腰和 ,在認識 的時候她將梯形對折後引導幼兒發現兩條邊可以完全重疊起來,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得出這個梯形叫 。在認識 的時候,我認為陳老師也是很有創意的,她先出示 ,然後讓幼兒說說它是什麼圖形,這里她引導幼兒用梯形的概念來套,是兩條邊平行的,有四條邊,得出是梯形。然後再直接拿一個正方形方在直角梯形的直角上,引導幼兒發現一個角是直角,得出這是直角梯形。 (三)集體尋找梯形,加深了解梯形特徵。 師:梯形還會翻跟頭,他們翻呀翻,變呀變,都藏到機器人身上了,我們一起來把機器人身上的梯形都找出來,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梯形從機器人身上拿下來。如果找到了,就可以吧梯形從機器人身上拿下來。 (1)幼兒找梯形,集體進行檢查分析。 (2)請幼兒對找到的梯形進行分析,並判斷它屬於哪一種梯形。 分析:這一個環節的設計也是陳老師這個活動的一個亮點,因為游戲本身就是幼兒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綱要也要求我們將幼兒的活動組織得游戲化,這樣才能激起幼兒的興趣。機器人也是幼兒相對比較感興趣的,陳老師將機器人畫成由很多圖形組成的,這樣給我們眼前一亮的感覺。孩子就好像在游戲一樣,活動興趣非常地濃厚。不過陳老師這個活動的第二個步驟就認識了直角和等腰梯形,我認為在這步環節里當幼兒找出直角和等腰梯形時教師應該做一下點明,事幼兒能夠加深對直角和等腰梯形的認識。 (四)獨立尋找梯形,鞏固了解梯形特徵。 梯形又翻呀翻,變呀變,現在藏到這里了,我們按找梯形的方法,將找到的圖形給他們用線圈住。 分析:先前機器人的這一步是集體操作,而這一環節就是個別操作了,給每一個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這也是數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從孩子們作業的情況來看,孩子們都能掌握對梯形的認識,作業情況較好。 案例反思: (1)運用游戲教學,激發幼兒的 。 游戲是幼兒 的一種娛樂形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與教學有關的游戲活動,是激發幼兒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的途徑。 這也是陳老師這個數學活動的一個亮點,從一開始活動的氣氛就很輕松,沒有一板一眼的上課形式,而是將游戲真正融入到了活動中,一下子就幾分了幼兒的 ,讓幼兒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認識了梯形。 (2)環節設計,層層遞進。 幼兒接受知識的能力是由易到難的,因此我們教師在活動環節的設計也應該遵循這個原則,陳老師在設計的時候就是遵循了這一原則,從認識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然後再是各種圖形的混合體,最後是每一個孩子的獨立思考,作業,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由淺入深。 (3)創設一定的難度,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遇到困難,都是大人及時解決,幼兒很難得到鍛煉,也不會主動克服困難,要是讓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後,就會有種從沒有過的快感,從心底里得到滿足。為此,陳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設置一定難度,讓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後才能跨越過去,從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認識梯形的活動中她運用機器人來讓幼兒尋找梯形,其實這一步是比較難的,因為奇跡人身上有那麼多的梯形,幼兒容易混淆。還有一點在機器人頭部這個梯形上缺了一點點的線沒有連接起來,就是要讓幼兒發現沒有圍起來的不是梯形。她還請幼兒上來給它變變,使這個圖形變成梯形。這一環節的設計就比較有難度,對於幼兒來說是一個大的挑戰。 二、幼兒園中班數學反思 數量調查案例反思 幼兒的思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師的引導語言必須有助於幼兒拓展思維,活動中幼兒的注意力轉移到了人的身體上,回答的情況單一。教師提問:「除了人的身體上的某些器官可以用數量2來表示,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數量2來表示。 在活動中,出現教師 的情況時,應採取認真地正面應對的方式,而不應該是迴避的態度。孩子對於自己的想法總有獨特的見解,教師給予他們表達的空間,讓孩子在輕松的氣氛中獲取知識、經驗,在活動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因此,我認為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應培養孩子學數學的興趣、學數學的方法及創新的意識。在本次活動中,組織幼兒對生活中事物數量的觀察和討論來提高他們的興趣;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尋找符合要求的物體的數量來掌握學習的方法;創新則是啟發和肯定幼兒的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三、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如何與幼兒進行互動 答:工作流程學習任務知識點技能點知識預備觀摩討論韻律活動案例 1.熟悉學前兒童歌唱活動的內容 2.基本環節 3. 等 1.在日常的幼兒園教學和活動中,如何與幼兒展開良好的互動,使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請各位幫忙支招。 常規問題 答:這是案例的主題,對問題的解決過程應細致描述。反思和分析(案例反思) 1、對行為的反思 2、對理論的提升(六)怎樣才能寫好案例 要寫出事件發生的背景,即寫出特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如教師、學生的基本情況、教學條件、教學環境等,要寫出解決一個 幼兒園課程模式的利與弊 答:同樣,在園本課程的規范下,通過反思我們習慣了每日活動之後的反饋, 的「生成與預設」,教育 與教師成長反思筆記的撰寫讓我們看到了幼兒行為,教師行為背後的原因,懂得怎樣來運用 調整我們的教學行為。教師預設與幼兒生成活動更應相互交融。
④ 大班數學教學活動設計教案《拼成了什麼》
大班數學教學活動設計教案
(新鄭市城關鄉周庄幼兒園劉曉東)一.
活動目標:1.
通過操作體驗幾何圖形可以拼成各種物體,
感受圖形美.2.
能不收大小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判斷圖形,
並進行分類記數.3.
發展空間知覺和觀察、分析、判斷能力。二.
活動重難點:
能不收大小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判斷圖形,
並進行分類記數.三.
活動准備:1.
大小、顏色不同的各種幾何圖形若干。2.
拼圖兩張。3.
錄音機、磁帶。4.
課件。四.
活動過程:(一)做律動導入新課
師:昨天,圖形寶寶給老師打了一個電話,想請小朋友們一起去它們家玩兒,大家想不想去?(想!)好,下面我們一起去吧!(跟音樂做律動,來到圖形寶寶的家)
師:大家看,我們來到了哪兒?(圖形寶寶的家)都有誰在家呢?依次出示圓形寶寶、正方形寶寶、長方形寶寶、梯形寶寶。
(二)講授新課1.
分析圖形師:剛才,圖形寶寶藏的位置小朋友們都找到了,真聰明。下面,圖形寶寶說它們再藏一次,讓小朋友們找一找,好,把眼睛閉上。一、二、三,看這次老師又變化出了什麼?(小豬、機器人)(1)出示小豬圖:找找小豬的頭是由哪些幾何圖形拼成的,各有幾個?啟發幼兒注意到重疊圖形。(5個三角形,6個圓形)(2)出示機器人圖:找找機器人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各有多少個?(10個圓形、6個正方形、5個梯形)3.
(三)到戶外找圖形,結束活動
圖形寶寶和小朋友在教室里玩了把捉迷藏的游戲,下面,圖形寶寶要到室外和小朋友們做游戲,我們一起出去吧!自我評價:本節活動首先採用游戲的方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能融入到數學課堂中,寓教於樂。
其次,利用多種教學方式來攻破重難點。先觀看課件,老師演示,讓幼兒尋求發現各種圖形,初步接觸本節活動內容;再分析圖形,進一步讓幼兒知能不收大小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判斷圖形,
並進行分類記數;接著讓幼兒動手操作,感受圖形美。充分發揮幼兒的發展空間知覺和觀察、分析、判斷能力。(劉曉東同志在新鄭市做幼教公開課,此為該節公開課的教學設計)
⑤ 有關教學組織的三種結構圖,懇請各位教育家的指點。
一、教學組織形式的概念教學組織形式: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教學組織形式主要研究:如何把學生組織起來進行教學活動、如何分配教學時間、如何利用教學空間。二、教學組織形式的歷史發展影響和制約因素:(1)生產和社會生活的需要,(2)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3)課程的結構及其復雜程度,(4)科技發展而出現的教學手段和設備提供的可能性(一)古代學校的教學組織形式個別教授形式。官學、私學,教會學校、宮廷學校,手把手,一對一,師徒相授。(二)近現代學校的教學組織形式1、班級授課制(1)歷程16世紀編班上課17世紀誇美紐斯《大教學論》班級授課制赫爾巴特提出教學過程的形式階段理論:明了、聯想、系統、方法,使班級授課制完善定型蘇聯凱洛夫提出課的類型和結構理論,使班級授課制形成了一個完整體系我國清同治元年1862京師同文館採用班級授課制(2)缺點:壓抑個性培養,阻礙學生整體發展。(3)改革類型:A、以班級教學為基礎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化B、徹底打破班級、年級界限,尋求全新的教學組織形式C、既不失集體,又有個人獨立探索的教學組織形式2、貝爾——蘭喀斯特製(導生制)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由工場手工業向大機器工業過渡時期教師以教年齡大的學生為主,而後由他們中的佼佼者「導生」去教年幼的或學習差的學生。仍然以班級為基礎,教師並不直接面向全班學生,而是面向「導生」。背景:英國教育雙軌制,勞動者子女只能在設備簡陋,師資缺乏的初等學校學習,師資缺乏和教學要求不高,所以採用。教學質量低,很難滿足大工業生產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要求。3、道爾頓制1920年美國柏克赫斯特 道爾頓中學教師不再上課向學生系統地講授教材,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學生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任務後,向教師匯報學習情況和接受考查。由於每個學生的能力和志趣不同,他們各自的學習任務和內容不同,學習任務按月布置,完成後再接受新的學習任務。重視學生的自學和獨立作業,在良好的條件下,利於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習能力和創造才能。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脫離教師指導和組織的這種教學組織形式不利於教學效果的提高。4、文納特卡制美國 華虛朋 1919 芝加哥文納特卡中學課程分為兩部分:一按照學科進行,由學生自學,另一部分通過音樂、藝術、運動、集會、開商店、組織自治會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社會意識,前者個別教學,後者團體活動。特點:(1)有具體的學習目標和內容(2)應用各種診斷法檢測學習情況。在測驗前,先進行練習測驗,學生自測,自改。(3)通過自學及診斷測驗後,方可學習下一單元內容。(4)教師經常深入學生中間,因人、因時、因事而個別指導。(三)當代國外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1、分組教學19世紀20年代,二戰後歐美各國「英才教育」的需要重新重視,克服班級授課條件下難以做到適應個別差異的情況。按照學生學習的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為若干水平不同的小組進行教學。是對班級授課制的改革和完善,分組的依據不再是年齡,而是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1)內部分組:在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或學習成績的發展變化情況進行分組教學。(2)外部分組:徹底打破傳統的年齡編組,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或學習成績的差別進行分組教學。優點:比班級授課更切合學生個人的水平和特點,便於因材施教,有利於人才培養。面臨問題:(1)很難科學地鑒別學生的能力和水平(2)對待分組教學上,學生、家長、教師的意願常常與學校的要求相矛盾(3)分組後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學生容易產生驕傲,使普通班、慢班學生的積極性普遍降低。(不同層次學校的教學是廣義的分組教學,環境變化可以淡化以上提及的矛盾,利用學校的不同校區進行分組教學會減少分組教學的副作用,各校區可以採用先進後進搭配的方式進行組合。分組教學中,後進班組家長學生與學校的矛盾大,分組的副作用大,其主要原因在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班級的學習氛圍差,加強管理力度,增強師資力量(以各班骨幹教師:特師、名師、青優、帶頭人的比例數據為證)是解決的途徑之一,另外,將先進班組和後進班組之間的人數以遞減的方式組織可以加強管理,提高效率,以贏得家長和學生支持。ABCD層次倒置與亂置,如初一A層次表示學習能力低的層次,D層次表示學習成績好的層次,初二則以相反的順序編班,心理考慮。學習A層次,學習B層次,潛力A層次,潛力B層次,小范圍的滾動機制,消化機制,如前面班級留出空間,准備消化最後一個班級,跨年級的跳級的鼓勵機制,分層次保送激勵機制)學校分組教學的意義、矛盾及實施辦法研究(新形勢下年級分組教學的實施途徑探索)(投《上海教育》)2、特朗普制20世紀50年代 美國,「靈活的課程表」試圖把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個人獨立研究結合起來,並採用靈活的時間單位代替固定劃一的上課時間。以20分鍾為計算課時的單位。大班上課佔40%,小班討論佔20%,個人獨立研究佔40%。3、小隊教學「協同教學」是對教師的組織結構進行改革的一項嘗試,旨在發掘教師個人的特殊才能,提高他們的教學效果。採取兩名或兩名以上的教師合作施教,根據他們的能力和特長組成互補性的結構,通過分工協作,在教學工作中分別承擔不同的角色和任務。共同負責一個班或幾個平行班的教學工作。特徵:(1)教學組可以分為大組和小組(2)「小組組長」和「高級教師」主持教學組的工作並負責上大課,其他教師則負責小班或小組教學、討論及個別輔導(3)在教學組中,教師按課業需要和個人專長輪流進行教學。優點:合理有效利用教師人才資源的優化組合方式,可以使教師的興趣和特長得到有效發揮,有利於教師相互學習、交流與提高。西方國家將小隊教學與分組教學、特朗普制相結合,從而在教師結構和學生結構兩方面組成了新的教學活動組織形式。4、合作學習20世紀80年代以來 社會學、團體動力學的合作原理應用於中小學教學實踐在班級教學中,學生群體的組織形式有三種:合作、競爭、不相干群體合作分組結構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主要特徵,只有這種結構才能起到學生群體間積極相互作用的效果,從而改善教學工作的整體效益。特徵:(1)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互助,組間競爭。(2)任務分割,結果整合。(3)個人計算成績,小組合計總分。(4)公平競爭,合理比較。優生組第一名與差生組第一名贏得相同的積分點數。(5)分配角色,分享領導。三、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班級教學班級教學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一)班級教學的基本特徵班級教學:根據年齡或學習程度,把學生編成有固定人數的班級,由教師按照教學計劃統一規定的內容和時數並按課程表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1、以班為人員單位2、以課時為單位3、以課為單位(二)班級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1、優點(1)面向全體學生(2)保證學習活動循序漸進,並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3)保證教師發揮主導作用(4)固定的班級人數和統一的時間單位,有利於合理安排各科教學的內容和進度,加強管理(5)在班集體中學習,師生間和學生間可以交流,增加信息來源和教育影響源(6)實現教學任務方面較全面,有利於學生多方面發展2、局限性(1)主體性和獨立性受到限制(2)實踐性不強,學生動手機會少(3)接受現成的知識成果,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不夠(4)面向全班學生,強調統一齊步走,難以照顧個別差異,不利於因材施教(5)內容、時間、進程程序化、固定化,難以在教學活動中容納更多內容(6)「課」受時間限制,完整的內容被分割。(7)缺乏真正的集體性。(三)班級教學中課的類型和結構1、課的類型(1)根據教學任務:傳授新知識課、鞏固知識課、培養技能技巧課、檢查知識課(2)根據教學方法:講授課、演示課、練習課、實驗課、復習課2、課的結構(1)組織教學(2)檢查復習(3)學習新教材(4)鞏固新教材(5)布置課外作業(四)上課的基本程序和步驟1、備課(1)鑽研教材(2)了解學生(3)考慮教法2、上課(1)目的明確(2)內容正確(3)方法恰當(4)組織得好(5)積極性高3、課堂教學效果測評(1)測評學生的學習效果(2)分析教師的課堂行為(3)根據教學效果測評調整課外作業的布置4、布置課外作業(1)代表性,難度適度(2)與教科書內容有邏輯聯系(3)有助於啟發思維(4)盡量與現代生產和社會生活中的實際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5)分別給優生和差生布置分量、難度各異的作業
⑥ 急需一份教案,內容自選,教案的一般結構如下,1教學活動的課程名稱,設計意圖 2教學活動目標
去網路文庫找找
⑦ 教學流程圖及其作用
你好!「教學流程圖」顧名思義是:關於教學過程的流程圖,它是教師實施教內學活動的藍圖,其作用在於:容
1.它可以直觀地顯示整個課堂活動中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比重; 2.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部分也可以簡潔地呈現出來;
3.它也可以較好地反映出教師教學過程設計的邏輯性、層次性等。 教學過程流程圖是濃縮了的教學過程,它層次清楚、簡明扼要、使讀者一目瞭然。
⑧ 有哪些工具或軟體可以輔助教師繪制教學活動 流程圖
可以試試用億圖圖示,是圖形繪制工具,裡面有相關的案例模板和符號,可以更方便快捷的繪制各種流程圖
⑨ 如何設計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示意圖
設計幼兒園戶外體育游戲活動,需要考慮下面幾個依據:
1,各年級內階段目標是制訂該年容級階段幼兒體育教學活動目標的主要依據。
2,體育活動的具體內容和形式是制訂活動目標的直接依據。
3,上次教學活動的反饋信息是制訂下次活動日標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