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年級思品課《游戲怎麼玩》教學設計(T
選擇公道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教材的編寫意圖回、完成答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一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只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確定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了。其次是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生易於接受理解的知識,內容可多選一些;對於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把握的知識,由於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內容要適當少選一些。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一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為准。
㈡ 怎樣進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就是對你將要上的那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設計.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即在上品德與社會課之前,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的活動規律,強調研究教對學的指導,重視教學活動整體功能而形成的課堂教學方案.它有別於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必須是課前的. 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這里的「發展」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的社會性發展;其次是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份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第二部分是學情分析,第三部分是教學目標制定,最後部分是教學過程及說明.四個環節解決兩大問題:一,發展什麼,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這是教學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二,怎樣發展,通過教學過程及說明來解決. 下面我以一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一課的教學設計來具體體現以下三點. 《去同學家玩》教材分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里」.我在品德與生活教學中認識到,沒有情感作為人行動的動力機制,缺乏情感在人的行為系統中的調控作用,忽略情感在建立道德信念過程中的本源性基礎,個體的道德人格大廈將無從矗立.《品德與生活課程標准》指出:「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真實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其本質就是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一個情感的體驗過程,使外部的文化結構、社會需求、道德意識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發其內在需要,從而內化為良好的品格.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去同學家玩》這一活動主題,它強調了小學生在家裡要行為文明,注意安全,玩有意義的游戲.然而現代家庭的孩子在父母長輩的關愛下,養成了「小皇帝」
㈢ 政治課教學設計的三個篇章怎麼設計
應該符合發展性教學和新課改提出的要求,應該把評價學生是否具有創新精神與回實踐能力和促答進學生的未來發展放在首位,使所培養出來的學生能運用所學書本知識解決現實社會的實際問題,以促進每個個體最大限度的發展,特別高水平學生的全面而充分的發展。與此同時,還要考評教師的創新素質與教學的有效性。
㈣ 如何有效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
思想品德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思想品德課要「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開展思想品德的活動課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思想品德活動課有利於教師教學的方式的轉變 在思想品德活動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第二、思想品德活動課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 《思想品德課程標准》指出:思想品德課程改革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思想品德活動課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與綜合能力的提高 思想品德活動課從課的內容到組織形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活動課中體現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重視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需要。那麼,怎樣進行中學思想品德活動課的教學設計呢?本文僅從活動課的備課和教學結構設計兩個方面進行論述。一、思想品德活動課的備課設計 備課既是教學設計的前提又是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備好課,教學設計就能夠順利進行,就有針對性性,就能完成教學目標。思想品德活動課備課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呢? 1、備課要體現預設與生成的統一 在備課時,教師要把握預設與生成的內在聯系。所謂預設,就是根據教育目標和學的興趣、學習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所謂「生成」是指師生依據學生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環境交互作用中進行有效的動態性調整,以引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進行新知識的探究活動。在生成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和物質環境,關注、支持、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索和交往的慾望,滿足他們自主活動、自發學習的需要。 2、備課要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轉變的理念 我們強調學法指導中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反對以教案為本位,其實質是要以開放代替封閉,讓每一節課都成為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教案要從顯性教案為主轉向以隱蔽性教案為主,要從以教為設計中心轉向以學為設計中心。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言之,要構建旨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思考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3、備課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差異性的理念 備課中只有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它當作一種資源去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潛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探究活動,各盡其長,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這才是真正落實新課標理念,實施了素質教育。因而在目標定位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所體現的特點也可以有所不同。教師只有密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才有針對性,才會更有效。備課時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首先,教師的頭腦中要始終有學生的個體差異意識,這樣在備課時才會構思;其次,教師要設立分層教學教案,把學生的差異性發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學時教師必須真正讓學生各得其所;第四,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體現學生的自身價值,從而產生良性循環。 4、備課要體現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 課程資源的整合與拓展,既要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對學生的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有效地進行資源重組,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整合課程資源,能夠較好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進行課程資源的整合要做到三個整合:首先,目標整合,以學生發展為指導思想,著眼於學生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其次,內容整合,一是凸顯經驗性,以直接經驗和自主操作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為主;二是以學生的自身興趣、經驗和需要為出發點創設有教育潛力的情境,讓學生參加者各類活動;第三,形式整合,凸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課程設計要在現實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進行整合;第四,各種資源的整合。課程資源的整合必須實現各種資源的優化組合,從而實現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二、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1、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要以「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惟一準則新課程標准把「學生發展」作為基本的課程理念,「學生的發展」既指全體學生的發展,也指全面和諧的發展、終身持續的發展、活潑主動的發展和個性特長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應體現這一思想,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進行更富教育意義的設計,為每位學生的發展創造合適的「學習的條件」。要尊重學生的獨特差異,在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中,要保留一定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捕捉、表達自己的感受、體會,為不同學力的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時間和支持。在設計教學過程中,不但要針對不同學習內容設計不同的學習方式、活動方式,還要在同一學習任務中考慮到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嘗試機會。當然,在現實條件下,每個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空間是有限的,但是,在設計教學時,還是應該關注這一問題,因為這是求得教學實效並節約學生精力、激發學生興趣的必然要求。2、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要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供空間 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主要是「聽中學」和「看中學」,學生聽、教師講,,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錄像,在聽或看的過程中思考記憶。新課程的實施,特別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確立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建立自主、探索、發現、研究以及合作學習的機制。而要真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引導、扶持。所以課堂教學結構設計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機會,使課堂教學不僅成為學生學會知識的過程,還成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學習方式的訓練基地。教學結構設計中應當創設一定的情境,提供相應的教學條件,通過教材呈現方式的變革、活動任務的「交付」、教學方式與師生互動方式的變化,最大限度地組織學生親歷探究過程,在動手、動口、動腦和「做中學」、「用中學」的協作參與中,發展他們的個性和能力。 3、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要以實現「三維目標」為導向 我國傳統的課程過於注重知識的授受,學生成了「信息庫」,空有著大容量的靜態的「知識」,遇到實際問題,缺乏解決問題的創造能力。新課程把「過程與方法」也作為課程目標之一。在具體的教學結構設計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在操作實驗或深人實際生活的過程中學習,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或者從他人的經驗(例如對某些事實或現象的介紹資料)中通過再發現來學習。另外,在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中,還要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使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完成知識授受的過程,還成為一個蘊含著豐富情感、人生哲理的教育性的動態過程,使學生在學得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津的一代新人。 4、思想品德活動課課堂教學結構設計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在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中,把教學過程考慮得細一點,把可能出現的問題估計得充分一點,尤其是涉及多種教育資源的整合時,多一些事前的准備,應該說都是必要的。但是,教學結構方案不是施工的圖紙,它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要圍繞學生、學情做必要的情境化的調整。一些教師常苦惱於是否完成了教案或是否走完了預定的教學程序,這其實是沒有必要的。作為事先的計劃或構想,一成不變地得以實現是少有的,大多要做一點調整,更何況在今天大家都強調學生主體性、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大背景下,就要圍繞「學生的發展」這一核心進行各種教學設計。在學生的發展需要面前,方案、計劃可以調整,它們可以因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而改變。從這個角度說,教師不但要在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上下功夫,還應該著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應變能力,以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自如地處理各種「意外事件」。 思想品德活動課是新課程改革後出現在思想品德教科書中的一種新的課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活動課?首先應理解中學思想品德活動課的價值,接著要知道如何去備課、完成教學設計,最後及時實施教學評價。
㈤ 如何進行小學思品課堂教學設計分析
一、什麼是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 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就是對你將要上的那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設計.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即在上品德與社會課之前,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的活動規律,強調研究教對學的指導,重視教學活動整體功能而形成的課堂教學方案.它有別於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和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必須是課前的.
二、為什麼要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 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這里的「發展」是指以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的社會性發展;其次是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三、怎樣進行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
一份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設計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第二部分是學情分析,第三部分是教學目標制定,最後部分是教學過程及說明.四個環節解決兩大問題:一,發展什麼,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這是教學設計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二,怎樣發展,通過教學過程及說明來解決.下面我以六(下)《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的教學設計來具體體現以下三點.只有一個地球 教材分析: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是人口增長、環境惡化、資源匱乏,他們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存質量.因此,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讓小學生從小就了解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處的重要性,保護好共同生活的空間——地球.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通過搜集和調查,讓學生了解資源污染給生產生活帶來的嚴重危害,了解森林的重要性,懂得節約資源,保護資源.初步培養學生的生態環境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教學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了解水污染和森林資源驟減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嚴重危害,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2.關心生活中的環境問題,能為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獻計獻策.3.增強生態環境意識,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節約資源的生活小事.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水污染和森林資源驟減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嚴重危害,樹立節約資源的環保觀念.難點:培增強生態環境意識,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節約資源的生活小事.教學過程預設:活動一:感受地球是我們美麗的家園1.引出地球2.了解地球:你都了解了地球媽媽的哪些呀?3.感受美麗:(1)學生說(2)看課件:美麗的地球、美麗的家園(3)說感受4.小結活動二:了解生活中存在的環境污染,資源的浪費現象1.師:是啊,正如同學們所說的,我們的地球是如此的生機勃勃,多姿多彩,可是並非所有的人都能讓我們的地球媽媽感到欣慰,她也有暗暗傷心、難過的時候……(出示哭泣的地球)2.是什麼讓我們的地球媽媽落淚了呢?3.學生說(環境污染,資源驟減等情況),教師著重引導讓學生了解森林的重要性4.師小結:活動三、了解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危害1、師:課前老師請同學們做了一回小調查員,用你自己的方式去發現由於破壞環境,浪費資源帶來的種種危害,下面把你了解到的情況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好嗎?好了同學們,咱們先交流到這兒,好嗎?誰願意先來匯報一下你的發現?(學生匯報自己的調查)2、教師著重引導學生明白水資源的有限,人類的生活離不開這些有限的資源.3、小結:活動四:設計節能宣傳語 環保好辦法1.節能措施,環保好辦法2.設計宣傳語,宣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4.總結:教學設計說明:1.巧用媒體,激發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小學生對知識產生渴求的起點,萌發創新慾望的基礎.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能激發孩子無盡的想像力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因此,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課件,優美的如詩如畫的課件讓學生折服於地球的美,吸引學生的眼球,同時又為這么美的地球正遭受著破壞埋下伏筆.2.注重調查,拉近生活距離《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作用來實現的.因此,我們要努力讓學生與真實的社會生活接觸,在生活中學習道德.而品德課前的調查,能為品德課的教學提供第一手素材,同時也拉近了品德教育與社會生活的距離.因而,課前,我先讓學生圍繞課程內容,走進社會中去做實實在在的調查,去體驗地球資源的有限.3.注重活動體驗,形成道德習慣「活動,體驗」是《品德與社會》課重要的教學策略.在課中,我盡量通過創設情境,開展活動,引導學生體驗、感悟地球資源的有限,現在還正遭受著破壞.由此,引發了學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行動.「資源真的緊缺嗎?浪費資源真的那麼可怕嗎?」也許孩子會有這樣的疑問.因為我們孩子的生活很幸福.於是,讓學生通過搜集一些數據,圖片,實例,旨在讓孩子感受到在生活中,確實有人,有城市已經因破壞環境,浪費資源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從而產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和行動.
㈥ 請問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你可以在思想品德新課標中找到
㈦ 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應怎樣堅持開放性原則
一)從一堂成功的案例看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案例:學生喜歡這樣上政治課。選自教學月刊社出版的 2004 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案例》「我就是這個小男孩……」(節選)
在講授「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有利於成長」時,學生 5分鍾快速閱讀後就找到了中心問題,那就是「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有哪些作用」?問題簡單,接下來我就花了較多時間讓學生舉例說明其作用。有好幾個組的代表說了張海迪、霍金、華羅庚等人的故事,講得都很好。
輪到安丹這組了。學生們豎起了耳朵,因為平時安丹就很會講故事,他的發言同學們都很喜歡。只見他把眼鏡一推,說:「今天我給大家講個故事:有這樣一個小男孩,有著一雙烏黑的大眼睛,人見人愛。可是和小夥伴的一次玩耍中,小夥伴在無意中用木棍戳傷了他的眼睛……」。此時,教室里安靜極了,我也被他的講述感染了,很想知道下面的內容。安丹頓了頓,接著說:「小男孩原來有雙明亮的大眼睛,可現在他的視力只有 0.2 了,並且眼球還有點偏,看上去還有點『逗雞眼',他的媽媽為此很傷心,可是這個小男孩卻安慰他的媽媽:『媽媽,事已至此,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我要好好配合醫生的治療,盡早恢復。我決定,今後我不能獨自一人關在房間里了,我仍然要做過去(受傷前)的我。活潑、開朗、樂觀,那才是真正的我呀!'小男孩的視力恢復得很快,2
個月後,已經達到 1.1 了,並且他仍然愛說愛笑。醫生告訴他,再過幾個月就能痊癒了。」說到這,安丹朝大家做了個鬼臉,並且笑眯眯地問,「你們知道這個小男孩是誰嗎?」大家都感到很好奇。
「我就是這個小男孩,你們的 iq 也太低了,到現在也沒看出我的眼睛有點點問題嗎?」「啊……,原來是你……」大家都聽呆了。
安丹接著說:「正是我的樂觀、自信和堅強,所以醫生說我的確了不起,能如此快地恢復。」
下面馬上有同學舉手示問,只聽他問:「安丹,那你是用什麼好方法來戰勝困難的?」
安丹說:「當時我最愛聽歌,我是用歌聲來鼓勵自己的。」
「那你就給我們唱首你最喜歡的歌。」於是我示意安丹,他開始唱了,「如果大海能夠喚回……」唱得很好,同學們給了他熱烈的掌聲。
盡管下課鈴聲已經響了,但還有什麼比學生的自我教育更感染學生的呢?課後我思考了很久,學生調動起來了,沒有哪節課是上不好的,只要充分挖掘學生的素材,讓學生說,讓學生評,思想品德課的價值就能真正地體現出來。事實上,這節課的教育目的已經完全達到了。
課程資源之於思想品德課教學,猶如炊米之於巧婦之炊。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課,不僅要看教師嚴謹的教學設計、嚴密的邏輯分析、深入淺出的演講口才等等,還要看教師圍繞課標充分地開發和合理地利用課程資源。很多教師都在抱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缺乏!看完這個案例後,我們就沒有理由、也不應該認為我們的課程資源是貧瘠的!要注意到作為教師自己才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主力。顯然,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能否具備充分地利用和合理的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及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只要我們教師都具備一雙慧眼,課程資源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