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冰心詩四首教案
《冰心詩四首》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
2、學習這四首詩中豐富的想像、奇巧的構思、凝練的語言;
3、體味人間至愛親情,激發學生規劃自己的未來,設計自己的人生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品味詩歌。
教學難點 體味人間至愛親情,領悟詩歌中蘊涵的人生哲理。
總 課 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紙船》《母親》)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一篇篇美輪美奐的詩象一串串璀璨奪目的珍珠。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現代著名女詩人冰心的四首小詩。(板書課題)
二. 了解冰心生平。
冰心:原名謝婉瑩,生於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福建長樂人,現代著名女作家,詩人,散文家,兒童文學家。五四運動爆發後,在革命潮流影響下,為了探索人生道路,暴露社會的黑暗,開始以社會、家庭、婦女等人生問題為主題的小說創作。1921年,參加了茅盾、鄭振鐸等發起的文學研究會。1923年燕京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把在旅途和異國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冰心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往事》、小說集《超人》,,,其作品體裁以歌頌母愛、童年和自然為主,筆調柔和細膩,微帶憂愁色彩,手法含蓄委婉,語言清新明麗,共鳴面大。
《繁星》、《春水》是冰心五四時期的詩歌結集。《繁星》寫於1921年,共164首;《春水》寫於1922年,共182首。這些小詩是受印度詩人泰戈爾詩作的影響所作。詩人敏銳地捕捉生活中一剎那的感受,通過對這種感受的抒寫,表現蘊涵的情感或某一哲理,她的詩被稱為「冰心體」,在她的影響和帶動下,人們競相仿效,抒寫自己的三言兩語的小雜感,以至於形成了新詩史上的『小詩流行的時代』。
三、整體感知:
⒈自由朗讀。提問:你對哪首詩印象最深刻?為什麼?
依據學生的體會,把學生分成幾組(相同詩分為一組),讓每小組同學討論,為什麼這首詩對你印象最深,並讓學生人人做好發言的准備。
⒉依據1、2、3、4首詩的順序回答討論結果。 力爭讓每位同學都有發言機會。
四,品讀課文:
1、 學習《母親》
(1)集體朗誦《母親》,說說:母親的懷抱有什麼特點?(溫暖、寬廣、安全……),你有過親身體驗嗎?請說出來。
(2) 自由朗讀冰心的小詩《母親》。朗讀要求:要感悟親情,注意節奏和重音。
(3)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①詩中兩個「風雨」的含義相同嗎?在詩中有何不同?(第一個「風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實的風雨;後一個「風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順、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說成是「心中的風雨」。)
②詩中的「躲」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詩人巧妙地用第一個「躲字」引出第二個「躲」字,如同鳥兒躲到鳥巢避風雨一樣,兒女的心靈(精神和感受)受到打擊,總要找母親傾訴,總會在母愛中得到慰藉。這種自然的聯想與巧妙的類比,表現了詩人尋求母愛保護的心態,同時也謳歌了母愛的溫暖,偉大)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請說出是在怎樣的環境下發生的?
2、學習《紙船》
(1)導入設問:海浪滔滔,海風吹卷。詩人正坐在一艘顛簸在太平洋的郵輪上,遠離親人,遠離祖國,駛向陌生的國度(美國),不知何時才能回到祖國,何時回到母親的身邊。母愛是永恆的,母愛又是博大的,作為兒女,我們又該如何表達對母親的愛呢?作者揮筆寫下了這首《紙船——寄母親》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大聲朗讀《紙船》,請說出作者表達了對母親怎樣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強烈地思念故土、思念親人孤獨、惆悵的情感)。
(2)指導學生朗讀,要求讀出節奏,讀出感情(這首詩感情基調是思念母親,孤獨憂傷,語調是深情、低沉、緩慢)
(3)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從不肯」、「總是」有什麼深意?(對母親思念很深,由來已久,詩人要用紙疊成紙船,用來寄託對母親的思念)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詩人要紙船到 什麼地方去?(到日夜思念的母親的心田中)
紙船不會飄向母親身邊,我為什麼還是不灰心得「疊著疊著」?(願望能否實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詩人寄託思念、排解孤獨、憂傷的唯一方式),請你模擬一下作者當時的情態。
第三節是詩人的想像,在詩中有什麼作用?(新奇瑰麗、大膽奇異的想像,充分表明詩人對母親強烈的思念之情)
詩人為什麼「含著淚」疊?(詩人在漫長的旅途中,面對茫茫的大海,她孤獨,是思念的淚)
全詩的點睛之筆是哪一句?(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詩人採用「卒章而顯其志」的方法,把實的物象和虛的物象,把眼前的實的意境與想像的母親夢中的情境巧妙地融合起來,是全詩的高潮!
4、 《母親》《紙船》是冰心寫母愛的代表作,仔細品味和辨析兩首詩所表達的情感有什麼區別?造成這種區別的原因是什麼?:
前一首主要寫的是童稚期尋求母愛保護的心態,而後一首則是寫步入青年以後對母親的懷念和依戀。在情感交流的方式上,童稚期的尋求母愛的 保護,表現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而青年期的對母親的懷念和依戀,則體現和表達了對母愛的感恩和回報。母子或母女之間的感情,是一個隨著雙方年齡不斷變化而互相轉移的過程。前者側重於母愛的付出,後者著力於表達對母親的感恩和回報,恰恰表現了不同年齡階段對母愛的認同和理解,其中感情體驗值得珍惜,內涵豐富而美好。
五、拓展延伸:
在這首詩歌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志,賦予了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徵著作者的孤獨無依,象徵著作者思念母親,眷戀祖國的一顆赤子之心。假如明天是母親節,你將用什麼方式表達你對母親的愛呢?
六、布置作業:
1、背誦《母親》《紙船》
2、這兩首詩都藉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假如明天是你母親的生日,請你親手製作一張賀卡或疊一隻紙船,並寫一句祝福的話在上面,送給母親。
例::《寫給母親》 《想起母親》
我是一片遠去的帆 想起母親
卻永遠也駛不出 晚霞里就升起了
您目光所圍成的河岸 一縷灰白的炊煙
它模仿母親綿長的愛
朝著我離家的方向傾斜
3、預習兩首詩。
附:教師范讀。要讀得低沉而富有深情。節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泊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涼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第二課時(《成功的花》《嫩綠的芽兒》)
復習檢查:《母親》《紙船》的背誦的情況。
一. 導入新課:
21歲——生意失敗;
22歲——角逐議員落選;
23歲——生意再度失敗;
26歲——愛侶去世;
27歲——精神崩潰;
34歲——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
36歲——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
47歲——提名副總統落選;
49歲——角逐聯邦眾議員三度落選;
這是一個美國人的人生片斷,請同學們推測這個人會不會成功?老師揭示謎底:這個歷經無數挫折的人就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請大家告訴我,你得知謎底後的真實感想。
老師歸納:許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麗的光環,卻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後隱藏的艱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沒有使林肯泄氣,反而激發起他向自己挑戰的信心和勇氣,激發起他實現自己抱負的信心和勇氣,終於他在52歲那年,登上了總統的寶座。
光榮的桂冠,從來都是用荊棘編成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每一個成功者都要付出艱辛和努力,當一個成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時,你很羨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榮譽嗎?正當青春年華的年輕人,在投入社會的大海時,如何把握人生的航向?青年人該怎樣寫好自己的生活史?今天就讓冰心來告訴我們這些人生的哲理吧。
二.整體感知《成功的花》:
⑴反復誦讀這首詩,注意吐字清晰、有節奏、重音、語氣、語調。
⑵引導學生品位語言,找出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並說明好在哪裡?重點體會「明艷」、「浸透」、「灑遍」詞的作用
(明艷比喻人們事業的成功,榮譽的奪目。浸透寫出了眼淚之多,突出奮斗的艱辛。灑遍指明了血雨灑的范圍之廣)。
(3)問題解惑
1、「人 們 只 驚 羨她 現 時 的 明 艷 !」一句中「驚 羨」什麼意思?能不能換成「羨慕」,為什麼?
「驚羨」,有驚嘆羨慕的意思, 「驚羨」比 「羨慕」多一層驚嘆的意味,也更能襯托成功之花的明艷。
2、這是一首哲理小詩,但作者並未空洞的說教,而是大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說理,給人鮮明的印象,請問「花」「芽兒」「淚泉」「血雨」分別比作什麼?
「花」比作人生事業的成功;「芽兒」比作成就事業的起步階段;「淚泉」比作為培養花付出的辛勞;「血雨」比作為滋潤花而作出的犧牲。
(4)引導學生感悟人生哲理,合作探究:一個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很羨慕他,因為成功而獲得的榮譽嗎?花的成功歷程給了你什麼樣的啟示,請談談自己的感想。可結合奧運冠軍獲得者的奮斗歷程來談(幾個名句:⒈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自磨礪出 ⒉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⒊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5)小結這首詩:人不應該只看到別人榮譽,而應該知道這成功背後蘊涵的艱辛,他是血和淚浸潤的結晶,是奮斗和犧牲孕育的蓓蕾。不經過奮斗和犧牲,哪來成功的榮耀。
(6)齊背這首詩。
三,賞析《嫩綠的芽兒》
導入: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新社會,都想不辜負美好的青春年華,但在社會的汪洋大海中航行,如何把握正確的方向呢?冰心這首《嫩綠的芽兒》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這首詩
品位語言,「芽兒」、「花兒」、「果兒」說的話能互換嗎?(不能。這樣的順序排列暗指果樹從抽芽、開花到結果的生長過程。他們說的話與各自特徵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同時,他們的成長過程象徵著青年人的成長過程)
讓學生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詞並分析體現了芽花果的什麼特徵?(嫩綠顯示了芽兒的健壯、旺盛和朝氣。淡白蘊涵著樸素簡潔,不追求外表華麗的特點。果兒的深紅象徵著豐碩、甜蜜和美麗)
詩中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展示了一個純潔的心靈和現實的世界。同時,也謳歌了美好的青春,積極的人生。(擬人和反復,比喻)
引導學生感悟人生哲理,請學生思考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有意義?(⒈要刻苦學習,充實自己,提高本領⒉樹立為祖國強盛,民族富強,社會進步而貢獻自己青春熱血的遠大理想⒊甘於奉獻,犧牲自己為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
小結這首詩:詩人以植物的生長,比喻青年的生長,勸勉青年人奮發努力,不斷充實發展自己,甘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學生齊背這首詩
四。布置作業
①討論思考練習2、3,4
②結合《嫩綠的芽兒》,寫100字左右的文字,構想一下自己的人生三步曲
試以「人生奮斗」為話題,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時 文 閱 讀
熒 火 蟲
泰戈爾
小小熒火蟲,在樹林里,在黑沉沉的暮色里。
你多麼快樂地展開你的翅膀!
你在歡樂中傾注了你的心,你不是太陽,你不是月亮,難道你的樂趣就少了幾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點亮了你自己的燈;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你對誰也不負債蒙恩;
你僅僅服從了,
你內在的力量,
你沖破了黑暗的束縛,
你微小,然而你並不渺小,
因為宇宙間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親人。
題目設計:
1、談談個人對螢火蟲的感受。
2、這首小詩表達的主題是什麼?(贊美了自由、歡樂、微小但不渺小的精神)
3、運用了第幾人稱?有何作用?(用第二人稱,傾情稱頌,親切感人)
Ⅱ 小班語言小瓢蟲大冒險教案反思
提起桂林,人們脫口而出的總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個「甲」字,足見桂林的美早在已在人們心中紮下了深根。而灕江,又是桂林風光的精華,早已聞名遐邇了。
那天陽光很好,整條灕江在陽光下,顯得十分柔和,美麗。江水清澈見底,清得發綠,江面波瀾不驚,柔和得像一位少女,靜侯遠方來客。頗有詩情畫意。
在磨盤山的前一個碼頭出發,十幾條船蓄勢待發。旅船向前行進,流下道道水痕,打破了江面的平靜。第一站就是磨盤山,整座山外形酷似一個磨盤,山路盤旋至頂。
不久,就到了蝙蝠山,陡壁上隱約顯出幾只飛舞的蝙蝠,像是給人以「翩翩」祝福。
這時傳來導游的聲音:「相信大家都知道,灕江最著名的是『九馬畫山』。一座屏風樣的山,紅、黃、清、白、黑五色交輝,勾勒出九匹駿馬。」我們紛紛議論道:「這也許就是正副之分吧!大家今天盡情數馬,誰數出九匹來就是狀元!~」船上馬上轟動。
「瞧,那像什麼!」大家望過去:吖,水面高出不到十米處,乳石倒掛,似群龍戲水——靠水處突出,被綠草所覆蓋,宛如龍頭;龍頭兩側,由於風化,又凹下去兩個洞,恰似龍眼;懸空的地方正是它灰白的身子。最妙的是它的身子不是一條呆板的石柱,而是蜿蜒舞動,直插水中。說是戲水,再合適不過了。傳說這還是玉帝派來吸桂花香精的神龍呢。我們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妙手佳作。
灕江,雖然沒有長江那波濤洶涌,也沒有黃河那母親般的情懷,但她詩情畫意,婉約可人,是江河中的小家碧玉。多少年來,正是這獨特地氣質,吸引了眾多的遊人在此駐足。灕江風景如畫,灕江人間仙境,灕江風水寶地,灕江多人嚮往灕江的水真靜啊,平的像一面鏡子:灕江的水真綠啊,綠的像一塊無暇的翡翠:灕江的水真清啊,清的能看見水中游動的小魚。一個字形容美,兩個字形容很美,三個字形容相當美。曾今想過,在夢里見過,在電視上目睹過它的風采。可直到今天,我才可以站在灕江上賞著美景,吃著烤魚,慢慢地來享受了。走到灕江時,正是正午時分。太陽當頭照,午後到了。植物已經被曬得打蔫了。灕江上面靜靜的,靜得沒有一絲漣漪。偶爾有一條小魚游過來,但馬上又游遠了。
我刻意把手伸進江中,竟然感覺一絲絲涼氣。好不容易上船了,我坐定,開始觀賞風景。郵輪周圍的群山環抱著灕江。抬眼向上看,兩座山之間,瀧瀧的綠色之間,隱藏著一塊潔白的白雲,好像這兩座山是它的搖籃一樣,接下來看得山更奇了。有的山這邊看是一塊光禿禿的岩石,上面全是石頭,而換個角度看卻是彎彎月牙型的鬱郁蔥蔥的山脈。這邊看是一輪彎彎的月牙兒,那邊看,又是一隻威風的獅子。豎看成月橫成獅,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驪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江中。一塊黑板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塊岩石。他好像受過打磨一樣,變得光滑而又細膩。
灕江乃人間仙境也!
Ⅲ 課文《金色花》的教案
金色花
一、整體把握
這一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麼一種親昵,那麼一種親熱。為什麼孩子那麼快樂,那麼天真,那麼活潑,那麼可愛?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是交流的。小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麼回報母愛?他想到變成一朵金色花,讓媽媽嗅到花香,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從孩子對母親的愛,可以想到母親對孩子的愛。
二、問題研究
1.作者為什麼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聖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徵孩子回報母愛的心願。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2.孩子為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看孩子為媽媽做了什麼,就可以理解他的心願。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誇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著媽媽。
3.為什麼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上文說,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可以想見,不見了孩子,媽媽多麼著急,這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紙船寄母親
一、整體感知
這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親愛的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
海浪濤濤,天風吹卷,郵輪在顛簸中駛向陌生的國度。此去遠涉重洋,相去萬里,要隔多久才能回到母親懷中?盡管船外是美麗壯觀浩翰的太平洋,但孤獨、惆悵的詩人,無心欣賞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熱淚,在專心、執著地疊著一隻只紙船,然後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盡管風高浪急,紙船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疊著,希望總會有一隻能飄流到日夜想念的母親身邊。
古今中外表達母愛的詩作很多,這首詩卻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詩人以孩子般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游戲世界中找到了一個可以寄託對母親無限戀念的中介物——紙船,並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詩歌第一、二節便寫疊紙船、拋紙船:「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表明詩人並非這一次的出門遠行才有此舉動,而是對母親的思念與深情由來已久;「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表明所疊紙船的數量之多,也表明對母親的思念之深;詩人把紙船「從舟上拋下在海里」後,「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寫出了精心疊成的紙船拋入大海後瞬間令人心碎的結果,它暗示讀者,紙船漂過大海到母親身邊實際上不可能,給人一種悲觀絕望的情緒;但詩人仍「不灰心的每天疊著,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這要到的地方便是母親那兒!俗話說「精誠所致,金石為開」,詩人的願望能夠實現嗎?其實,這一問題已經並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這是詩人寄託思念的惟一方式,只有這樣,詩人才能排解心頭的憂傷,只有這樣,才能最充分地表達那種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第三節詩,詩人思念至極,展開想像:「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不要驚訝它的無端入夢。」紙船漂不到母親的身邊,就進入母親的夢中吧!「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點明題旨,感情達到最強烈的狀態,令人悵然不已。這是全詩最為精彩的一筆。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徵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徵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徵詩人純潔、美好的心願。
二、問題研究
1.為什麼含淚,為什麼悲哀?
一個人如果有初次離開母親遠走他鄉的感情體驗,就能深切地理解這首小詩的感情。一直在母親身邊,習以為常,感受鈍化了。一旦遠走,與母親遠隔萬水千山,想念媽媽的滋味,最是難受。有這樣的體驗,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淚。
2.借紙船來抒情有什麼好處?
詩歌抒情總要藉助某種形象,作者在太平洋舟中,無法與母親通音信,惟有幻想紙船能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紙船又富有童稚氣,適合表達子女的心態。
練習說明
一 熟讀這兩首詩,直到能背誦下來。然後進行朗誦比賽,評出優勝者。
朗讀要反復細致地加以指導,例如「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我不告訴你,媽媽」,這樣的對話要朗讀得好並不容易,需要一遍一遍地教,像教唱歌曲一樣的教。
二 體會下列詩句蘊含的思想感情。
1.「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2.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
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本題就兩首詩中比較含蓄的詩句要求學生體會思想感情。指導解題,應該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形象與意境、情感與意義。
1.媽媽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著急擔憂,一見孩子,又驚又喜,嗔怪孩子不說一聲就走了,叫媽媽急死了。
「我」呢,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才好呢。
2.這幾句詩表達女兒對母親深情的愛,表達女兒思念母親的痛苦和悲哀,在太平洋舟中呼喚母親,但願母親想到女兒離家後的心情。
三△這兩首詩都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現對父母的愛。
要讓學生明確此次練筆的要求,必須藉助形象來抒情。藉助什麼形象才好呢?這要注意揣摩兩首詩中的想像。泰戈爾想像「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冰心想像紙船飄洋過海送深情,都想像通過一種辦法來表達對母親的愛。我們也可以想像另一種辦法來表達對父母的愛。
四課外閱讀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誦其中表現母愛的詩篇。
可以先看「文學名著導讀」,再找書來看。
教學建議
一、引導學生自讀《金色花》,抓住孩子小小的心願
啟發思考的問題可以設計為:
——為什麼「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嗎?為了跟媽媽捉迷藏嗎?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願,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嗎?
——「看著你工作」「你會嗅到這花香」「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都是為了什麼?
二、引導學生自讀《金色花》,著重研討篇末含蓄的詩句
可以討論:媽媽為什麼反而責怪孩子?還罵「你這壞孩子」?是什麼口吻?孩子為什麼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三、引導學生自讀《紙船》,著重探究「淚」與「悲哀」
母親至愛女兒,女兒至愛母親,容易理解,「淚」與「悲哀」則是難點,探究明白了,可以理解思念之情,思念之苦。由此可以悟到,詩人為什麼異想天開,要放紙船在太平洋,「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四、教學設計
(一)識字與寫字
匿(nì)隱藏:不讓人知道。
禱(dǎo)禱告,向神祈求保佑。
衍(yǎn)
(二)《金色花》
1.朗讀。
2.談整體感受。
3.內容研討。
(1)作者為什麼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為什麼想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什麼向媽媽保密?
(3)媽媽見到孩子,為什麼說「你這壞孩子」?這是什麼口吻?
4.再朗讀。
(三)《紙船》
1.朗讀。
2.談整體感受。
3.內容研討。
(1)疊紙船為什麼含著淚?為什麼除了愛還有悲哀?
(2)為什麼借紙船來抒情?
(四)朗誦比賽
(五)作業
「研討與練習」(二)、(三)選做。
有關資料
一、作者介紹
泰戈爾(1861—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生於地主家庭。曾留學英國。1921年在桑蒂尼蓋登創辦國際大學。用孟加拉文寫作,一生創作豐富。早期作品有詩集《暮歌》《晨歌》和劇本《修道士》《國王和王後》等。1903年起陸續發表長篇小說《小沙子》《沉船》《戈拉》,劇本《摩吉多塔拉》《郵局》《紅夾竹桃》,詩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和許多中、短篇小說。對英國殖民統治下的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婦女的痛苦處境表示同情,譴責封建主義和種姓制度,描寫帝國主義者和官僚的專橫,同時也反映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與正統的印度教的抵觸。詩歌格調清新,具有民族風格,但帶有神秘色彩和感傷情調。還擅長作曲和繪畫。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他的創作對印度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選自《辭海》,1999年修訂版)
二、1923年前的冰心(李存光)
冰心(1900—1999),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原籍福建長樂,1900年10月5日生於福州。
冰心的父親是一個思想開明的海軍軍官。童年,她在山東煙台度過了七八年山陬海隅的生活。大海給冰心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早期作品,常常親切地寫到大海。幼年的冰心廣泛閱讀了中國古典小說和漢譯外國作品,七八歲時還動手試寫過白話和文言小說。1911年,全家南歸福州;次年,考入福州女子師范預科。1913年,隨家到北京,翌年秋進入教會學校貝滿女子中學。在這里學到了一些新知識,「同時因著基督教義的影響,潛隱地形成了我自己的『愛』的哲學」(《〈冰心全集〉自序》)。1918年,冰心抱著學醫的目的考入協和女子大學(次年該校並入燕京大學)預科;後來改變初衷,轉學文學,1923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
冰心屬於五四新文學運動中涌現出的第一批現代作家,是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為文學研究會的重要成員。
五四運動的浪潮,把冰心卷出了狹小的家庭和教會學校的門檻,她參加罷課、遊行、開會和街頭宣傳等活動,熱心閱讀《新青年》《新潮》等雜志,並發表了一些宣傳性的文章。在新思潮的激盪下,1919年9月以「冰心」的筆名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小說用對比手法描繪兩個家庭的不同生活方式,提示了為著事業改良家庭生活的必要。此後,她又發表了《斯人獨憔悴》《去國》《庄鴻的姊姊》等揭示社會、家庭、婦女等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這些小說,表現了冰心對封建勢力和社會現狀的不滿,但作品的主人公大多顯得軟弱、憔悴。眼前的問題寫完了,冰心又抓住活躍在回憶中的事物,寫出了《魚兒》《一個不重要的兵丁》等描寫下級官兵生活的小說。五四高潮以後,冰心「退縮逃避到狹仄的家庭圈子裡,去描寫歌頌那些在階級社會里不可能實行的『人類之愛』」(《〈冰心小說散文選集〉自序》)。《超人》《悟》等,便是以「愛」的哲學認識生活的作品。
與此同時,她寫作散文。1921年發表的《笑》,委婉地抒寫了洋溢在心中的對於生活的愛,被認為是新文學運動初期一篇具有典範意義的「美文」。1922年,發表《往事》。這組散文敘寫了童年時代留下的一些深刻而清晰的印象。從1919年冬天起,她受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將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時用三言兩語記錄下來。後來在《晨報》的「新文藝」欄發表,並結集為《繁星》和《春水》於1923年先後出版。這300餘首無標題的格言式自由體小詩,以自然和諧的音調,抒寫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頌母愛、人類之愛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筆清麗,意蘊雋永,顯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意識,在五四新詩壇上別具一格,很有影響。1923年秋,冰心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學習英國文學。
(李存光文,《中國大網路全書·中國文學》,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6年版)
三、《金色花》的兩重解讀(劉真福)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蘊豐贍,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生發想像—— 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構成一幅耐人尋味的畫面,表現家庭之愛,表現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這樣一幅畫面,可以從各種角度進行觀照,揣摩各種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我」—— 一個機靈可愛的孩子。「我」突發奇想,變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第一次嬉戲,是在母親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第二次嬉戲,是在母親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第三次嬉戲,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我」「失蹤」一天,卻始終與母親在一起。「我」天真稚氣,卻藏著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親不知道,最後母親問「到哪裡去了」,他說「我不告訴你」,這是得意而善意的「說謊」。細味之,「我」的奇特行為深藏著對母親的依戀:散發出香氣是對母親暗中表示依戀;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是替母親遮陽,也是暗中對母親表示依戀。總之,「我」是在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
作品雖短,但是有完整的情節,情節發展有波瀾。人物在情節的發展中各顯現其性格:「我」是天真活潑、機靈「詭譎」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親是沉靜的、虔誠的,也是善良的、慈愛的。善良、善意,是母子兩人性格表現的主旋律,而「我」的「詭譎」與母親的「受騙」則與主旋律「不和諧」,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創造出濃濃的意趣。
品讀至此,我們已經領略了該詩的豐富、有趣的詩味。然而,泰戈爾創設詩意若僅限於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爾了;泰戈爾高於普通詩人之處,正在於他能在普通詩人的感覺和思路止步的地方還向前、向深處更進一步,進入妙悟的境地,進入「入神」的境界。「詩而入神,至矣,盡矣,蔑以加矣」(嚴羽《滄浪詩話》)。如果我們對《金色花》往更深更遠處探究,我們會有更驚奇的發現。
在我們面前展現的,原來又是一幅神靈顯形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仍是「我」—— 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這個小精靈有著無所不能的神性。它一動意念,就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聖樹上開著的,詩人吟詠此花,本來就含有對神的虔敬,創造了一種宗教氛圍。(另外,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徒,保持著一種沉靜、安詳的性格,也給詩作帶來了些許宗教氛圍)。小精靈可以忽上忽下,隨意搖擺,隨意跳舞,隨意開花,隨意散發芬芳。最後一動意念,又變成人了。它的所作所為有無限的自由,絕非人間肉身凡胎可以比擬。當然它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與愛。這種善與愛既然出自小神靈——是來自高風絕塵的天國世界的小神靈,也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從這個角度來解讀,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詩作的主題,以及詩人的思想感情,這就是頌神。原來詩人宣揚的是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宗教感情提升了詩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詩作的主題。
這後一幅畫面的意味更值得重視。一般人只能實實在在地寫兒童對母親的嬉鬧和親熱;只有泰戈爾才能寫出人格化的神靈的行跡與心理,而且寫得如同行雲流水一般地輕靈、巧妙、自然。他寫出了東方詩、東方文化的神秘與蘊藉。在這點上,他的詩也與西方詩大不一樣。西方詩壇盡管在歷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響,但在進入現代社會以後,這種思想感情已經逐漸淡化、疏遠了,還沒有見到哪位著名詩人像泰戈爾這種痴迷地信神,並以頌神作為詩歌創作的一個主題的。因為泰戈爾生活在一個佛教為國教的國度中,他是東方文化培養出來的詩人。遍觀泰戈爾散文詩,可以處處感覺到濃厚的、神秘的宗教氣氛。詩中經常出現神靈的「一鱗半爪」,雖然不點明神靈的名字,但「你」「他」「她」等指示代詞通常明示或暗示著被敬頌的神靈。因此可以說,頌神是泰戈爾詩歌創作的基本母題,也是《金色花》的深層主題。
我們當然可以僅從凡間、凡俗的主題來解讀這首詩,但那樣畢竟流於淺俗,而且與泰戈爾詩作原有的意義期待不甚切合;如果我們藉助對宗教情感、宗教思想的體認來解讀(盡管我們不是藉此宣傳宗教),作品的意義將變得深宏,庶幾能把捉詩人的情感與理念。
(選自《中小學教材教學》2001年第9期)
四、冰心《紙船——寄母親》創作背景(范伯群、曾華鵬)
冰心在1923年初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燕京大學,獲得了金鑰匙——「斐托斐」名譽學位的獎賞。並接受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學校——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准備赴美留學。這位茹苦勤勉的學子、探索人生的作家,現在又站在一段生命新航程的起點上了。她說:「為著人生,我曾自願不住的揮著別淚,作此『弱游』!……我要從此走上遠大的生命的道途!……所以不須傷感,我至愛的母親!憑著血與淚,我已推開了生命神秘的宮門。因著巨大的代價,我從此要領受人生,享樂人生。」冰心這次長途跋涉,背井離鄉,去國「弱游」的目的是想以手執的金鑰匙去更深地探掘文學的寶庫,開啟人生奧秘的宮門。但是,對這位女作家說來,她為這次游學所支付的代價也是巨大的:那就是在她的女性的纖柔敏銳的神經上要負荷不堪沉沉的重擔——忍受著使她的靈魂為之顫栗的離別之苦。因此,在當時的冰心的散文和詩歌作品中抒寫的離情別緒,為我們留下了描繪別離之苦的最細致真切、凄美情深的篇章。這個融樂和美的家庭,在這段時間里,父母姊弟之間,當面都作出「最自然」的強顏歡笑,個個都這般「自欺自慰,相欺相慰,無數的忍淚吞聲……」只在偶然間聽到弟弟和小朋友的悄悄對話:「我姊姊走了,我們家裡,如同丟了一顆明珠一般!」父親背後的嘆息,母親強忍的淚光,自己又借話別為名,與友人在外挨延時間,因為入門就感凄切,姊弟之間不敢默坐廝守,有時竟環著大蓮花缸奔跑,彼此潑水為戲,以這種與年齡並不相稱的狂歡,掩蔽內心的痛苦。總之,離別使這個家庭一切反常。「幾個月來,我們原是彼此心下雪亮,只是手軟心酸,不敢揭破這一層紙。」但臨到離別時,竟反常地裝作無事人似的:「我竟微笑了!我說:『走了!』向空中發言似的,這語聲又似是從空中來,入耳使我驚懾,我不看著任一個人,便掀開簾子出去。」「只這般昏昏的匆匆的一別,既不纏綿,又不悲壯,白擔了這許多日子的心了!」冰心就是在久久過著這種「言不由衷」的日子境況下離別了家庭。那是1923年8月3日,她乘京浦車南下。直到火車慢慢開行,在車上翻閱《國語文學史》時,看見書頁的空白處寫著幾個大字:「別忘了小小」,是她最小的弟弟冰季的筆跡,這才揭破了那一層薄紙,使她沉沉如死的心感到十分酸楚。
冰心於8月5日抵達上海,略事小憩,於8月17日乘約克遜號郵船赴美。她在《寄小讀者·通訊七》中這樣告訴親愛的小朋友:
8月17日的下午,約克遜號郵船無數的窗眼裡,飛出五色飄揚的紙帶,遠遠的拋到岸上,任憑送別的人牽住的時候,我的心是如何的飛揚而凄惻!
痴絕的無數的送別者,在最遠的江岸,僅僅牽著這終於斷絕的紙條兒,放這龐然大物,載著最重的離愁,飄然而去!
8月19日抵日本神戶,8月21日游覽了橫濱。這短暫而又漫長的舟上生活使冰心日夜泛遊在海的女神的懷抱中,她常常佇立欄旁,縱目眺覽:「藍極綠極,凝成一片。斜陽的金光,長蛇般的自天邊直接到欄旁人立處。上自穹蒼,下至船前的水,自淺紅至於深翠,幻成幾十色,一層層,一片片的漾開了來。——小朋友,恨我不能畫,文字竟是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寫不出這空靈的妙景!」這粼粼的海波喚起了冰心童年的回憶,海潮聲中,珍愛的童心和昔日的遊伴都活躍在她的腦中心中。所以在船上冰心「竟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套圈子,拋沙袋,樂此不疲……」這「愛的哲學」中的三根支柱——母愛、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與「自然」巍然屹立於眼前,離鄉背井的生活中獨獨將這三根支柱中的「母愛」給抽去了。缺少了這根重要的支柱,冰心感到整個靈魂發生了不能自製的傾側,為了解脫這種苦惱的境界,哪怕是減輕萬分之一的負荷也好,她在舟中寫下了《惆悵》《紙船》等詩篇。冒雨游覽橫濱,再加上靈魂的無法平衡的傾斜,竟使她小病於舟中。她在《惆悵》中寫道:
夢里的母親
來安慰病中的我,
絮絮地溫人的愛語——
幾次醒來,
葯杯兒自不在手裡。
海風壓衾,
明燈依然,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悵——無著!
《惆悵》是根據一個夢境鋪敘寫成:「那夜夢見母親來,摸我的前額,說,『熱得很,——吃幾口葯罷。』她手裡端著葯杯叫我喝。我看那葯是黃色的水,一口氣喝完了,夢中覺得是橘汁的味兒。醒來只聽得圓窗外海風如吼,翻身又睡著了。第二天熱便退盡。」這種思念母親成病,又因夢見母親得愈的境況凝成了詩篇,這些情切意綿的詩篇壘砌成一個臨時的支架,替代這被抽去的樑柱,以保持這靈魂的平衡。《紙船——寄母親》也是在太平洋舟中寫成。詩的構思是將懷念母親的至情寄託於童心復歸的天真行為之中:她疊成許多小小的紙船,拋到海里,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但她還是樂此不疲地折疊丟拋: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冰心在去國的三年中由於遠離母親,常常沉浸在母愛的懷念中,所以她這三年中為母愛放歌,佔了她這一時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為世界文學中抒寫母愛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當然,冰心不僅以凄惻纖美的文字歌頌母愛,她也以一個航海家的愛女的身份,寫她與海中的風浪搏戰,並以勝利者的驕傲自豪地說:「海已證明了我確是父親的女兒。」在這些文字中也閃露出一名技擊者「磨劍赴敵」的豪邁氣概。在去國前,她父親曾對她說:「這番橫渡太平洋,你若暈船,不配作我的女兒!」因此,當她聽到風浪即將降臨時,使她產生出一種「無名的喜悅」,像一位初出茅廬的自信的武士,跳上擂台,躍躍欲試其身手一般。當她看到同伴們在搖晃的海舟中反側欹斜;掩口蹙然,面色無主,紛紛散去時,她的心神飛越,像一仗劍下龍宮赴宴一樣,登上了船的最高層甲板,冰心說:「如同准備著去赴海的女神召請去對酌的一個夜宴;又如同磨劍赴敵,對手是一個聞名的健者,而自己卻有幾分勝利的把握。」這樣的文字在她去國所寫的篇章中雖不多見,卻也別具一格,在女性的嫵媚中透出一派英氣,與抒寫母愛的文采略有差異而風格協和。
(選自《冰心評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
五、《紙船——寄母親》賞析(潘頌德)
1923年初夏,冰心畢業於燕京大學。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約克遜號郵船赴美國留學。8月19日抵日本神戶,21日游覽了橫濱。從寫作時間來看,這首詩是詩人於游覽橫濱之後的第六天,在繼續向大洋彼岸進發的海輪上創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復甦了詩人愛海的童心;碧綠的海水,飛翔的海鷗,使詩人又與自然親近。從吳淞口出發後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觀「愛」的哲學中的三根支柱——母愛、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時得以復活和重現,而「母愛」則因遠離母親而無法親近。因而詩人格外懷念母親,甚至因思念母親而得病,又因在夢中得見母親而病癒。這首詩就抒寫了詩人思念母親的深情。
詩的第一節從自己充滿天真童心的行為——折紙作船寫起,說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棄一張紙,留著它折疊成船,從船上拋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詩,為感情的噴發作了鋪墊。第二節寫從船上拋出的紙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粘在船頭上。」這種種去向,都不符合詩人誠摯的心願。她「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可見她這種願望的強烈、誠摯。至於希望那紙船流到什麼地方去,詩人在這一節中沒有明白說出,從而造成懸念,耐人尋味。詩人自然明白紙船是不可能流到母親身邊的,於是詩的第三節翻出新意。詩人遙想母親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如果說這一想像還屬一般的話,「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就顯示了詩人設想的奇特。那麼,為什麼要讓母親不要驚訝小船的入夢呢?詩人採用「卒章顯其志」的方法,在詩的結尾點明想像中進入母親夢中的紙船是她含著淚疊的,她祈求紙船載著她對母親的愛和因遠離母親而產生的悲哀情懷流到母親的身邊。這一結尾,是全詩的高潮所在。
懷念母親的感情,比較抽象,寫作時易流於空洞浮泛。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採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發就顯得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沉。此外,這首詩的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調。
(選自《新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版)
Ⅳ 山中雜記
山中雜記冰心最喜愛的文學形式是散文,她的散文常給讀者一種近似抒情詩版和風景畫的美感。權母愛和童真的內冰心《山中雜記》容占重要地位,她的散文文筆清倩靈活,清新雋麗。《山中雜記》就是用孩子般的天真、固執、極端的語氣,談「海」與「山」的比較,從顏色,從動靜,從視野,從透視力,力爭「海比山強得多」,甚至詛咒發誓:「假如我犯了天條,賜我自殺,我也願投海,不願墜崖」!而對於諸如顏色的感受與思索卻又是成熟的,在顏色的議論里包含了豐富的、哲學的、歷史的,甚至心理學的內容, 文中描寫「海」的文字,最能顯示冰心的散文藝術個性
Ⅳ 天津海河觀光游輪在哪坐呀..坐一次多少錢..
目前海河游輪已因進入冬季停航了
Ⅵ 小發明就在你身邊教案反思
自從讀了《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後,我對什麼事也產生濃厚的興趣。一天,我在家洗澡,我把洗手盆中的湯放得滿滿的,頗像一個人工湖一樣。這時,一個塑料的香皂盒掉進了洗手盆中。起初,洗手盆中的湯一漾一漾的,而香皂盒也有節奏地一漾一漾地晃動著。過了一會兒,湯平靜下來了,香皂盒也靜止地浮在洗手盆里,我注意地看著,忽然香皂盒又動起來了。它動得現象好像沒什麼規律,忽左忽右,忽前忽後,好象一個機器人在水面使勁地掙扎著。是什麼力量使香皂盒有如此神奇的變化呢?
我的眼睛盯著香皂盒,結果偶爾從香皂盒底下冒出一個個小水泡來,小水泡先是向下噴出的,然後向湯面浮上來。莫非是這些小水泡的作用?我注意地觀察著,我發現那一個小水泡向一個方向射出,香皂盒就向另一個方向而動了一點兒,有時,好向個小水泡向一個方向噴出,香皂盒就會自然而然地向另一個方向前進了一點兒。啊!香皂盒不規則地晃動,是這些小泡發揮的作用!我興奮不已。我又進一步地試驗,我用食指和中指當船槳,在香皂盒兩邊劃來劃去,樣子真是可愛。我想:要是能在香皂盒底下裝上葉片,在香皂盒中裝上馬達,香皂盒不就像一艘快艇了嗎?於是我從自己小製作的工具箱中找來一些製作小電風扇的線圈、干電池、葉片,和一些其它的工具。開始發行起香皂盒來。經過多次嘗試後,實驗成功了。我用電燙器將電風扇的葉片烙在香皂盒底面,將馬達、干電池用木頭固定在香皂盒裡面,上面鋪上三合板當甲板,這樣一艘豪華的游輪誕生了。我找來了媽媽洗衣服的大塑料盆,在裡面積滿了水,然後小心翼翼地將「游輪」放在水中,開啟開關,「游輪」前進了,塑料盆里翻渡著,白求恩色的浪花,真像大海里的一樣。
「游輪」前進了,但方向不能固定。於是我去請教在溫州造船場工作的陳伯伯。他看了我的傑作後,大為贊賞。並將我的製作作了修改,並送了我一些材料。我按照陳伯伯的方法來製作,一艘現代化的游輪做好了!
我想:小製作就在我們身邊,只要肯動腦筋,發揮想像,積極動手,敢於嘗試,就一不定期會有更多的小發明出現!
Ⅶ 幼兒園生活與健康《我能做什麼呢》教案
提起桂林,人們脫口而出的總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個「甲」字,足見桂林的美早在已在人們心中紮下了深根。而灕江,又是桂林風光的精華,早已聞名遐邇了。 那天陽光很好,整條灕江在陽光下,顯得十分柔和,美麗。江水清澈見底,清得發綠,江面波瀾不驚,柔和得像一位少女,靜侯遠方來客。頗有詩情畫意。 在磨盤山的前一個碼頭出發,十幾條船蓄勢待發。旅船向前行進,流下道道水痕,打破了江面的平靜。第一站就是磨盤山,整座山外形酷似一個磨盤,山路盤旋至頂。 不久,就到了蝙蝠山,陡壁上隱約顯出幾只飛舞的蝙蝠,像是給人以「翩翩」祝福。 這時傳來導游的聲音:「相信大家都知道,灕江最著名的是『九馬畫山』。一座屏風樣的山,紅、黃、清、白、黑五色交輝,勾勒出九匹駿馬。」我們紛紛議論道:「這也許就是正副之分吧!大家今天盡情數馬,誰數出九匹來就是狀元!~」船上馬上轟動。 「瞧,那像什麼!」大家望過去:吖,水面高出不到十米處,乳石倒掛,似群龍戲水——靠水處突出,被綠草所覆蓋,宛如龍頭;龍頭兩側,由於風化,又凹下去兩個洞,恰似龍眼;懸空的地方正是它灰白的身子。最妙的是它的身子不是一條呆板的石柱,而是蜿蜒舞動,直插水中。說是戲水,再合適不過了。傳說這還是玉帝派來吸桂花香精的神龍呢。我們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妙手佳作。 灕江,雖然沒有長江那波濤洶涌,也沒有黃河那母親般的情懷,但她詩情畫意,婉約可人,是江河中的小家碧玉。多少年來,正是這獨特地氣質,吸引了眾多的遊人在此駐足。灕江風景如畫,灕江人間仙境,灕江風水寶地,灕江多人嚮往灕江的水真靜啊,平的像一面鏡子:灕江的水真綠啊,綠的像一塊無暇的翡翠:灕江的水真清啊,清的能看見水中游動的小魚。一個字形容美,兩個字形容很美,三個字形容相當美。曾今想過,在夢里見過,在電視上目睹過它的風采。可直到今天,我才可以站在灕江上賞著美景,吃著烤魚,慢慢地來享受了。走到灕江時,正是正午時分。太陽當頭照,午後到了。植物已經被曬得打蔫了。灕江上面靜靜的,靜得沒有一絲漣漪。偶爾有一條小魚游過來,但馬上又游遠了。 我刻意把手伸進江中,竟然感覺一絲絲涼氣。好不容易上船了,我坐定,開始觀賞風景。郵輪周圍的群山環抱著灕江。抬眼向上看,兩座山之間,瀧瀧的綠色之間,隱藏著一塊潔白的白雲,好像這兩座山是它的搖籃一樣,接下來看得山更奇了。有的山這邊看是一塊光禿禿的岩石,上面全是石頭,而換個角度看卻是彎彎月牙型的鬱郁蔥蔥的山脈。這邊看是一輪彎彎的月牙兒,那邊看,又是一隻威風的獅子。豎看成月橫成獅,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驪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江中。一塊黑板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塊岩石。他好像受過打磨一樣,變得光滑而又細膩。 灕江乃人間仙境也!
Ⅷ 荷葉 母親和冰心的教案和介紹
[編輯本段]正文
荷葉 母親① 冰心
父親的朋友送給我們兩缸蓮花,一缸是紅的,一缸是白的,都擺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里,卻有許多;不但有並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
九年前的一個月夜,祖父和我在園里乘涼。祖父笑著和我說:「我們園里最初開三蒂蓮的時候,正好我們大家庭里添了你們三個姊妹。大家都歡喜,說是應了花瑞。」
半夜裡聽見繁雜的雨聲,早起是濃陰的天,我覺得有些煩悶。從窗內往外看時,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兒小船般散飄在水裡。梗上只留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夜還是菡萏②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子,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敧斜③。在無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對屋裡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的傾側了下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並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的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編輯本段]賞析
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贊母的散文。文章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重點寫雨中的蓮花,在雨中作者發現荷葉掩蓋起蓮花,觸動了自己,於是產生了聯想,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愛護兒女的情景,於是藉此景抒發自己對母親保護兒女成長的感情。這樣寫荷花是為了寫「我」,寫荷葉是為了寫母親,達到「我」是雨打風擺的荷花,而母親則是替荷花抵擋風雨的荷葉的境界。是啊,連荷葉都會自覺地保護荷花,何況母親愛護自己的子女。於是在結尾處寫道:「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簡單幾筆點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自己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
[編輯本段]課文簡析以及難點
《荷葉 母親》這首散文詩用觸景生情的方法,引出對家庭往事的回憶。文章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重點寫雨中的蓮花,在雨中作者發現荷葉掩蓋起蓮花,觸動了自己,於是產生了聯想,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愛護女兒的情景,於是借景抒發了自己對母親保護兒女成長的感激。這樣寫荷花是為了寫「我」,寫荷葉是為了寫母親,達到「我」是雨打風擺的荷花,而母親則是替荷花遮擋風雨的荷葉的境界。是啊!連荷葉都會自覺地保護荷花,何況母親愛護自己的子女。於是,文章結尾處寫道:「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簡單幾筆點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抒發了自己對母親的感激和愛戀。
全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父親的朋友送我們兩缸蓮花,引起我對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描繪雨中荷葉護紅蓮的動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點明主旨,表達作者對母親由衷的感激與愛戀。
寫作特點及借鑒:
主要特點:借景寫人,抒發對母親的深情。作者以飽蘸深情的筆觸,描繪了一副雨打紅蓮,荷花護蓮的雨荷圖,作者由此聯想到女兒對母親的依戀,母親對女兒的呵護。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並以蓮自比,謳歌偉大的母愛,自然貼切,新穎獨特。
借鑒:「托物言志」是抒情散文常用的方法,即把作者的感情寄託在某物上,讓此物本身代表自己表達。自然萬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當,物的功能或象徵性能負載人的感情,否則是不能感染讀者的。
難點1、「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的園院里,卻有很多;不但有並蒂的,還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紅蓮。」文章寫蓮,先平淡地敘述,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紅蓮是全文著力用墨的重點。作者先平平淡淡地鋪敘,接著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認識,花瑞入祥,三蒂蓮的開放展示出吉祥的徵兆,把花與人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筆。
2、「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對這句話,你如何理解?
這句話卒章顯志,自然界的雨點是可見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點」涉及的面很廣,內容紛繁,誰來蔭蔽?只能是母親。這樣就把母愛推向了高潮。
3、課文寫作者的情緒變化有何作用?
課文中作者的情緒變化從「煩悶」到「不適意」,從「不適意」到「不適意的心緒散盡」,這樣寫表露了作者關注花的命運的感情。
4、聯系時代背景,分析一下本文中比喻、象徵手法的運用。
作者以飽蘸深情的筆觸,描繪了夜雨後兩缸蓮花的情狀。白蓮在繁雜的雨點的摧殘下凋零了,潔白的花瓣飄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蓮蓬和淡黃色的花須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隨風搖曳,顯得那樣凄清、冷落,這里明顯地表現了作者憐惜的情感,用以作為紅蓮的對比。那朵初開的、亭亭玉立的紅蓮,是高雅、清芬、瑰麗的形象,可以說是美的象徵。在大雷雨中,在毫無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敧斜。這自然界的雷聲雨點,無疑也是黑暗、動盪時代的風雨,它摧殘著嬌嫩的花朵,侵襲著美好、純潔的心靈。在風雨飄搖之中,一個大荷葉,傾側下來,覆蓋著開滿的紅蓮。盡管雨勢並不減退,而左右敧斜的紅蓮又穩穩地玉立著,狂暴的雨點,只能在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這里的「傾側」、「覆蓋」,透露出一種崇高的、感人的美。荷葉勇敢地抗擊自然界的風雨,無私地保護著紅蓮,寄託著作者對黑暗社會的不滿,對堅強的力量,英勇無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好事物的行動的贊頌。文章的主題自然地得到了升華。
[編輯本段]注釋
①荷葉 母親:選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題作《往事(一)》之七,題目是編者加的;
②菡萏(hàn dàn):含苞待放的荷花;
③攲斜:傾斜、歪斜。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蔭蔽:樹木遮蔽。
[編輯本段]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現代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代表作為《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讀者》等。福建長樂人,因一生剛好度過了一個世紀,所以被稱為「世紀老人」,深受人民的喜愛。1900年10月5日出生於福州一個具有愛國、維新思想的海軍軍官家庭,她父親謝葆璋參加了甲午海戰,抗擊過日本侵略軍,後在煙台創辦海軍學校並出任校長。冰心出生後7個月,便隨全家遷至上海,4歲時遷往山東煙台,此後很長時間便生活在煙台的大海邊。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開闊了她的心胸;而父親的愛國之心和強國之志也深深影響著她幼小的心靈。在煙台,冰心開始讀書,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等。辛亥革命後,冰心隨父親回到福州,住在南後街楊橋巷口萬興桶石店後一座大院里。在這里,冰心於 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師范學校預科,成為謝家第一個正式進學堂讀書的女孩子。 1913年父親謝葆璋去北京國民政府出任海軍部軍學司長,冰心隨父遷居北京,住在鐵獅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貝滿女中,1918年升入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嚮往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五四」運動的爆發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振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時代潮流,被推選為大學學生會文書,並因此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的工作。在愛國學生運動的激盪之下,她於1919年8月的《晨報》上,發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後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這個筆名。由於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會問題,很快發生影響。冰心說,是五四運動的一聲驚雷,將她「震」上了寫作的道路。之後所寫的《斯人獨憔悴》《去國》《秋風秋雨愁煞人》等「問題小說」,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對人性的摧殘、面對新世界兩代人的激烈沖突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苦痛。其時,協和女子大學並入燕京大學,冰心以一個青年學生的身份加入了當時著名的文學研究會。她的創作在「為人生」的旗幟下源源流出,發表了引起評論界重視的小說《超人》,引起社會文壇反響的小詩《繁星》《春水》,並由此推動了新詩初期「小詩」寫作的潮流。 1923年,冰心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20歲出頭的冰心,已經名滿中國文壇。在去美國的傑克遜總統號郵輪上,冰心與吳文藻相識。冰心在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攻讀文學學位,吳文藻在達特默思學院攻讀社會學,他們從相互的通信中,逐漸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吳文藻不約而同到康耐爾大學補習法語,美麗的校園,幽靜的環境,他們相愛了。 1926年冰心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吳文藻則繼續留在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社會學的博士學位。冰心回國後,先後在燕京大學、北平女於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1929年6月15日,冰心與學成歸國的吳文藻在燕京大學臨湖軒舉行婚禮,司徒雷登主持了他們的婚禮。 成家後的冰心,仍然創作不輟,作品盡情地贊美母愛、童心、大自然,同時還反映了對社會不平等現象和不同階層生活的細致觀察,純情、雋永的筆致也透露著微諷。小說的代表性作品有 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兒姑娘》,散文優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歸――獻給母親的在天之靈》等。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說、散文、詩歌各一卷),由北新書局出版,這是中國現代文學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1936年,冰心隨丈夫吳文藻到歐美游學一年,他們先後在日本、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蘇聯等地進行了廣泛的訪問,在英國,冰心與意識流現代派小說創作的先鋒作家吳爾夫進行了交談,他們一邊喝著下午茶,一邊談論著文學與中國的話題。 1938年吳文藻、冰心夫婦攜子女於抗戰烽火中離開北平,經上海、香港輾轉至大後方雲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貢簡易師范學校義務授課,與全民族共同經歷了戰爭帶來的困苦和艱難,1940年移居重慶,出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不久參加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熱心從事文化救亡活動,還寫了《關於女人》《再寄小讀者》等有影響的散文篇章。抗戰勝利後,1946年11月她隨丈夫、社會學家吳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東方學會和東京大學文學部講演,後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在日本期間,冰心和吳文藻在復雜的條件下團結和影響海外的知識分子,積極從事愛國和平進步活動。冰心作為一位忠誠的愛國知識分子,繼承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追求光明,永不止息。在抗日戰爭時期,她與周恩來就有過接觸,應約在進步刊物上發表文章,周恩來曾邀請她訪問延安,雖然未能成行,但他們的心是相通的。解放戰爭時期,冰心拒絕參加「國大」代表競選,支持親屬投奔解放區。新中國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國,堅決支持吳文藻毅然擺脫國民黨集團的正義之舉。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新形勢鼓舞下,吳文藻、冰心夫婦冒著生命危險,沖破重重阻難,於 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國。從此定居北京。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了吳文藻、冰心夫婦,並對他們的愛國行動表示肯定和慰勉。冰心感受到新中國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國的各項文化事業和國際交流活動中去。期間,她先後出訪過印度、緬甸、瑞士、日本、埃及、羅馬、英國、蘇聯等國家,在世界各國人民中間傳播友誼。同時她發表大量作品,歌頌祖國,歌頌人民的新生活。她說:「我們這里沒有冬天」,「我們把春天吵醒了」。她勤於翻譯,出版了多種譯作。她所創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說,結集為《小桔燈》《櫻花贊》《拾穗小扎》等,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冰心受到沖擊,家被抄了,進了「牛棚」,在烈日之下,接受造反派的批鬥。1970年初,年屆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寧的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直到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即將訪華,冰心與吳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黨和政府交給的有關翻譯任務。這時,她與吳文藻、費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界史綱》《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譯。在這段國家經濟建設和政治生活極不正常的情況下,冰心也和她的人民一樣,陷入困頓和思索之中。在十年「文革」 的動亂中,盡管受到不公正對待,她坦然鎮靜地面對一切,堅信真理一定勝利。她時時密切關注社會主義祖國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她曾在《世紀印象》一文中寫到:「九十年來……我的一顆愛祖國,愛人民的心,永遠是堅如金石的」。實踐證明,冰心是長期與黨患難與共的親密朋友。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祖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冰心迎來了奇跡般的生平第二次創作高潮。她不知老之將至,始終保持不斷思索,永遠進取,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1980年6月,冰心先患腦血栓,後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筆。她說「生命從八十歲開始」。她當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空巢》,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接著又創作了《萬般皆上品……》《遠來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讀者》外,連續創作了四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於男人》《伏櫪雜記》。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創作風格之獨特,都使得她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出現了一個壯麗的晚年景觀。年近九旬時發表的《我請求》、《我感謝》、《給一個讀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誠、熱切的拳拳之心,說出真實的話語,顯示了她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她身體力行,先後為家鄉的小學、全國的希望工程、中國農村婦女教育與發展基金和安徽等災區人民捐出稿費十餘萬元。她熱烈響應巴金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倡議,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書籍、手稿、字畫,帶頭成立了「冰心文庫」。
Ⅸ 冰心詩四首 教案和初一數學負數教案
《冰心詩四首》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
2、學習這四首詩中豐富的想像、奇巧的構思、凝練的語言;
3、體味人間至愛親情,激發學生規劃自己的未來,設計自己的人生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品味詩歌。
教學難點 體味人間至愛親情,領悟詩歌中蘊涵的人生哲理。
總 課 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紙船》《母親》)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一篇篇美輪美奐的詩象一串串璀璨奪目的珍珠。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現代著名女詩人冰心的四首小詩。(板書課題)
二. 了解冰心生平。
冰心:原名謝婉瑩,生於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福建長樂人,現代著名女作家,詩人,散文家,兒童文學家。五四運動爆發後,在革命潮流影響下,為了探索人生道路,暴露社會的黑暗,開始以社會、家庭、婦女等人生問題為主題的小說創作。1921年,參加了茅盾、鄭振鐸等發起的文學研究會。1923年燕京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把在旅途和異國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冰心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往事》、小說集《超人》,,,其作品體裁以歌頌母愛、童年和自然為主,筆調柔和細膩,微帶憂愁色彩,手法含蓄委婉,語言清新明麗,共鳴面大。
《繁星》、《春水》是冰心五四時期的詩歌結集。《繁星》寫於1921年,共164首;《春水》寫於1922年,共182首。這些小詩是受印度詩人泰戈爾詩作的影響所作。詩人敏銳地捕捉生活中一剎那的感受,通過對這種感受的抒寫,表現蘊涵的情感或某一哲理,她的詩被稱為「冰心體」,在她的影響和帶動下,人們競相仿效,抒寫自己的三言兩語的小雜感,以至於形成了新詩史上的『小詩流行的時代』。
三、整體感知:
⒈自由朗讀。提問:你對哪首詩印象最深刻?為什麼?
依據學生的體會,把學生分成幾組(相同詩分為一組),讓每小組同學討論,為什麼這首詩對你印象最深,並讓學生人人做好發言的准備。
⒉依據1、2、3、4首詩的順序回答討論結果。 力爭讓每位同學都有發言機會。
四,品讀課文:
1、 學習《母親》
(1)集體朗誦《母親》,說說:母親的懷抱有什麼特點?(溫暖、寬廣、安全……),你有過親身體驗嗎?請說出來。
(2) 自由朗讀冰心的小詩《母親》。朗讀要求:要感悟親情,注意節奏和重音。
(3)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①詩中兩個「風雨」的含義相同嗎?在詩中有何不同?(第一個「風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實的風雨;後一個「風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順、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說成是「心中的風雨」。)
②詩中的「躲」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詩人巧妙地用第一個「躲字」引出第二個「躲」字,如同鳥兒躲到鳥巢避風雨一樣,兒女的心靈(精神和感受)受到打擊,總要找母親傾訴,總會在母愛中得到慰藉。這種自然的聯想與巧妙的類比,表現了詩人尋求母愛保護的心態,同時也謳歌了母愛的溫暖,偉大)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請說出是在怎樣的環境下發生的?
2、學習《紙船》
(1)導入設問:海浪滔滔,海風吹卷。詩人正坐在一艘顛簸在太平洋的郵輪上,遠離親人,遠離祖國,駛向陌生的國度(美國),不知何時才能回到祖國,何時回到母親的身邊。母愛是永恆的,母愛又是博大的,作為兒女,我們又該如何表達對母親的愛呢?作者揮筆寫下了這首《紙船——寄母親》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大聲朗讀《紙船》,請說出作者表達了對母親怎樣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強烈地思念故土、思念親人孤獨、惆悵的情感)。
(2)指導學生朗讀,要求讀出節奏,讀出感情(這首詩感情基調是思念母親,孤獨憂傷,語調是深情、低沉、緩慢)
(3)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從不肯」、「總是」有什麼深意?(對母親思念很深,由來已久,詩人要用紙疊成紙船,用來寄託對母親的思念)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詩人要紙船到 什麼地方去?(到日夜思念的母親的心田中)
紙船不會飄向母親身邊,我為什麼還是不灰心得「疊著疊著」?(願望能否實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詩人寄託思念、排解孤獨、憂傷的唯一方式),請你模擬一下作者當時的情態。
第三節是詩人的想像,在詩中有什麼作用?(新奇瑰麗、大膽奇異的想像,充分表明詩人對母親強烈的思念之情)
詩人為什麼「含著淚」疊?(詩人在漫長的旅途中,面對茫茫的大海,她孤獨,是思念的淚)
全詩的點睛之筆是哪一句?(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詩人採用「卒章而顯其志」的方法,把實的物象和虛的物象,把眼前的實的意境與想像的母親夢中的情境巧妙地融合起來,是全詩的高潮!
4、 《母親》《紙船》是冰心寫母愛的代表作,仔細品味和辨析兩首詩所表達的情感有什麼區別?造成這種區別的原因是什麼?:
前一首主要寫的是童稚期尋求母愛保護的心態,而後一首則是寫步入青年以後對母親的懷念和依戀。在情感交流的方式上,童稚期的尋求母愛的 保護,表現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而青年期的對母親的懷念和依戀,則體現和表達了對母愛的感恩和回報。母子或母女之間的感情,是一個隨著雙方年齡不斷變化而互相轉移的過程。前者側重於母愛的付出,後者著力於表達對母親的感恩和回報,恰恰表現了不同年齡階段對母愛的認同和理解,其中感情體驗值得珍惜,內涵豐富而美好。
五、拓展延伸:
在這首詩歌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志,賦予了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徵著作者的孤獨無依,象徵著作者思念母親,眷戀祖國的一顆赤子之心。假如明天是母親節,你將用什麼方式表達你對母親的愛呢?
六、布置作業:
1、背誦《母親》《紙船》
2、這兩首詩都藉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假如明天是你母親的生日,請你親手製作一張賀卡或疊一隻紙船,並寫一句祝福的話在上面,送給母親。
例::《寫給母親》 《想起母親》
我是一片遠去的帆 想起母親
卻永遠也駛不出 晚霞里就升起了
您目光所圍成的河岸 一縷灰白的炊煙
它模仿母親綿長的愛
朝著我離家的方向傾斜
3、預習兩首詩。
附:教師范讀。要讀得低沉而富有深情。節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泊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涼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第二課時(《成功的花》《嫩綠的芽兒》)
復習檢查:《母親》《紙船》的背誦的情況。
一. 導入新課:
21歲——生意失敗;
22歲——角逐議員落選;
23歲——生意再度失敗;
26歲——愛侶去世;
27歲——精神崩潰;
34歲——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
36歲——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
47歲——提名副總統落選;
49歲——角逐聯邦眾議員三度落選;
這是一個美國人的人生片斷,請同學們推測這個人會不會成功?老師揭示謎底:這個歷經無數挫折的人就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請大家告訴我,你得知謎底後的真實感想。
老師歸納:許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麗的光環,卻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後隱藏的艱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沒有使林肯泄氣,反而激發起他向自己挑戰的信心和勇氣,激發起他實現自己抱負的信心和勇氣,終於他在52歲那年,登上了總統的寶座。
光榮的桂冠,從來都是用荊棘編成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每一個成功者都要付出艱辛和努力,當一個成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時,你很羨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榮譽嗎?正當青春年華的年輕人,在投入社會的大海時,如何把握人生的航向?青年人該怎樣寫好自己的生活史?今天就讓冰心來告訴我們這些人生的哲理吧。
二.整體感知《成功的花》:
⑴反復誦讀這首詩,注意吐字清晰、有節奏、重音、語氣、語調。
⑵引導學生品位語言,找出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並說明好在哪裡?重點體會「明艷」、「浸透」、「灑遍」詞的作用
(明艷比喻人們事業的成功,榮譽的奪目。浸透寫出了眼淚之多,突出奮斗的艱辛。灑遍指明了血雨灑的范圍之廣)。
(3)問題解惑
1、「人 們 只 驚 羨 她 現 時 的 明 艷 !」一句中「驚 羨」什麼意思?能不能換成「羨慕」,為什麼?
「驚羨」,有驚嘆羨慕的意思, 「驚羨」比 「羨慕」多一層驚嘆的意味,也更能襯托成功之花的明艷。
2、這是一首哲理小詩,但作者並未空洞的說教,而是大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說理,給人鮮明的印象,請問「花」「芽兒」「淚泉」「血雨」分別比作什麼?
「花」比作人生事業的成功;「芽兒」比作成就事業的起步階段;「淚泉」比作為培養花付出的辛勞;「血雨」比作為滋潤花而作出的犧牲。
(4)引導學生感悟人生哲理,合作探究:一個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很羨慕他,因為成功而獲得的榮譽嗎?花的成功歷程給了你什麼樣的啟示,請談談自己的感想。可結合奧運冠軍獲得者的奮斗歷程來談(幾個名句:⒈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自磨礪出 ⒉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⒊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5)小結這首詩:人不應該只看到別人榮譽,而應該知道這成功背後蘊涵的艱辛,他是血和淚浸潤的結晶,是奮斗和犧牲孕育的蓓蕾。不經過奮斗和犧牲,哪來成功的榮耀。
(6)齊背這首詩。
三,賞析《嫩綠的芽兒》
導入: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新社會,都想不辜負美好的青春年華,但在社會的汪洋大海中航行,如何把握正確的方向呢?冰心這首《嫩綠的芽兒》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這首詩
品位語言,「芽兒」、「花兒」、「果兒」說的話能互換嗎?(不能。這樣的順序排列暗指果樹從抽芽、開花到結果的生長過程。他們說的話與各自特徵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同時,他們的成長過程象徵著青年人的成長過程)
讓學生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詞並分析體現了芽花果的什麼特徵?(嫩綠顯示了芽兒的健壯、旺盛和朝氣。淡白蘊涵著樸素簡潔,不追求外表華麗的特點。果兒的深紅象徵著豐碩、甜蜜和美麗)
詩中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展示了一個純潔的心靈和現實的世界。同時,也謳歌了美好的青春,積極的人生。(擬人和反復,比喻)
引導學生感悟人生哲理,請學生思考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有意義?(⒈要刻苦學習,充實自己,提高本領⒉樹立為祖國強盛,民族富強,社會進步而貢獻自己青春熱血的遠大理想⒊甘於奉獻,犧牲自己為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
小結這首詩:詩人以植物的生長,比喻青年的生長,勸勉青年人奮發努力,不斷充實發展自己,甘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學生齊背這首詩
四。布置作業
①討論思考練習2、3,4
②結合《嫩綠的芽兒》,寫100字左右的文字,構想一下自己的人生三步曲
試以「人生奮斗」為話題,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時 文 閱 讀
熒 火 蟲
泰戈爾
小小熒火蟲,在樹林里,在黑沉沉的暮色里。
你多麼快樂地展開你的翅膀!
你在歡樂中傾注了你的心,你不是太陽,你不是月亮,難道你的樂趣就少了幾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點亮了你自己的燈;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你對誰也不負債蒙恩;
你僅僅服從了,
你內在的力量,
你沖破了黑暗的束縛,
你微小,然而你並不渺小,
因為宇宙間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親人。
題目設計:
1、談談個人對螢火蟲的感受。
2、這首小詩表達的主題是什麼?(贊美了自由、歡樂、微小但不渺小的精神)
3、運用了第幾人稱?有何作用?(用第二人稱,傾情稱頌,親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