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教學模塊設計

教學模塊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15 12:21:27

教學案例、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模塊這四個概念有什麼區別

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內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容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課程標准、教材和課程等等。當下正值新課程改革,基於生成性教學思維理念,人們對於教學內容有了新的認識。「教學內容,系指教學過程中同師生發生交互作用、服務於教學目的達成的動態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學校給學生傳授的知識和技能,灌輸的思想和觀點,培養的習慣和行為等的總和,也叫課程。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模塊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兩種流派比較具有代表性。我國對模塊化教學的研究和實踐早於「項目化」教學,大概從上世紀90年代已經開始進行探索。

Ⅱ 如何設置教學模塊

(一)、核心概念界定
1、教學整合:是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學科知識、課程資源等諸多相關的教學因素進行巧妙、有機的融合,使教學諸多因素相互滲透,縱橫貫通,從而能達到整體聯動、一舉多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它是一種教育思想,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實現教學科學化的理想境界,也是一種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教學策略。
2、模塊:《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對「模塊」的表述是:「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塊組成。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反映學科內容的邏輯關系。每個模塊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並圍繞某一特定內容,整合學生經驗和相關內容,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每一個模塊都對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提出要求與建議。」它把「模塊」視為教學內容的集合和教學時間的集合,還視為學習目標的集合、教學資源的集合和教與學的方式、方法的集合。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實驗)》在「課程設計思路」中對「模塊」的描述是:「每個系列包括若干模塊,每個模塊由某一運動項目(如籃球、有氧操、短距離跑、中長跑、太極拳等)中相對完整的若干內容組成,一般為18學時,以便學生對所選模塊進行較系統的學習。」它把「模塊」視為教學內容的集合和教學時間的集合。
《人民教育》05年第15、16期上的闡述是:所謂「模塊」,是一種整體的教學視野,即主題單元。把具有較強內在聯系的、具有共同主題的內容所構成的一個整體。就其內容而言,整體內容的各個組成部分所要達到的預期學習結果都至力於共同說明一方面的問題;就學生而言,在學完一個單元後,應對單元的共同目標有清晰而全面(而非分散、孤立的)整體把握。之所以叫「模塊」,是為與一般意義上以「課」為單位組織的內容進行區別。
本課題研究中的「模塊」界定為:就是在綜上所述的背景下,基於明確的教育目標,圍繞某一特定主題,通過整合、重組和拓展性開發的某些運動技能和運動形式,使每個主題學習單元方案都有達成新課標相關學習領域的水平發展目標,為完成某一學習目標中的一個或幾個子目標,而形成的相對完整獨立的學習單元。這種活動是以學生活動為中心,以學習目標為背景來進行的。
3、教學模塊:是把水平目標引領的教學內容分為大小不同的若干模塊,即把性質相同或有內在聯系的教學內容組成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題教學內容,並對這個主題教學內容作教學時數上的相對規定。從原理上說每一個教師都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和風格,以及學生個體的不同形成自己獨特的模塊庫(按一定的規律將模塊進行組織和分類)。
4、模塊教學:是以一個教學模塊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單位,教學中必須從模塊這個整體出發,統籌安排制定教學方案,即在一個相對規定的課時內,對某個主題教學內容進行系統學習過程。它是由主題教學內容為基礎設計的模塊教學目標,為達成教學目標而採用的多種教學方法,選用多種課型,合理安排教學步驟等環節構成。它應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
教學模塊與模塊教學的區別聯系:教學模塊強調的是一種教學內容的集合,模塊教學強調的是教學方法層面上,在規定的課時內對一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兩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
5、模塊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亦稱教學系統設計,它是運用傳播學、現代學習與教學心理學、教學媒體論、系統論等相關學科的觀點和方法,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教師自己的教學觀念、經驗、風格以及現實可能條件來分析教學中的問題,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合理組合和安排各種教學要素,為優化教學效果而制訂、實施、評價與修訂方案的系統的過程。模塊教學設計就是指教師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提取自己模塊庫中的模塊,根據教材特點、教學資源情況、學生實際等因素進行的系統規劃、安排、決策,再將一個或幾個模塊有機組合成課堂教學活動方案的教學設計過程。
6、有效策略:有效策略主要涉及下列二個詞:
●「有效」是指受教育者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受教育者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育者有沒有完成任務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受教育者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受教育者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育者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的教學活動。
●「策略」是指教育者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本課題研究中的有效策略不是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它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教育者產生自己的有效策略。
(二)、支撐理論闡述
1、理論基礎:教學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多種要素構成的。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用系統的方法對這些要素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計劃,這就是教學設計。模塊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的一種,是將教學的諸要素聯結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以改善教學質量。其理論基礎源於教學設計理論,其中不同或改進之處有:
①、強調以學生活動為中心,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在設計過程中,繼承了系統論的觀點,但突出學習主體的合作、學生主體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利用各種活動使學生的學習符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的理念,為完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的課程目標服務。
②、設計的重點從設計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習活動設計上。傳統的教學設計主要是設計教師的「教」的各個環節,就是利用教學系統的各個要素進行「教」的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而模塊教學設計主要是利用系統論的觀點進行學生「學」的活動設計,從活動中達到教和學的目的,實現課程目標。
③、建立主題單元的觀點,使教學設計的主題落到實處。在傳統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主要是按系統的觀點進行教學設計,是從運動項目技術的層面進行,可操作性不太強。模塊(主題單元)教學設計倡導每一個教師形成獨特的「模塊庫」。教學設計時教師可將自己的模塊為模塊庫進行調用,及時完成一節課的設計。
④強調教師在組織學生活動後,對教學的反思和對自己的「模塊庫」的優化和調整,進而形成自己組織教學活動的風格。
2、設計原則:在進行模塊教學設計中,為達到設計中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指導思想,體現新的教學設計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應遵循的教學原則:
①、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原則。在設計中必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教學原則,體現學習者也是教學的參與者這一設計思想,這是模塊教學設計方法的關鍵。
②、堅持以主題活動方式進行課程計劃設計的原則。教學設計中是以一個一個主題來開展教與學的過程的,這些主題來源於每個教師自己的「模塊庫」中的一個個「模塊」。而這些主題大多數是經過檢驗的,有的是經過了多次優化後的。
③、堅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足夠的教學資源原則。教師在學生活動中是合作者、參與者、服務者和資源提供者,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盡最大努力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提供足夠的資源,設計中要想辦法(甚至使用有創造性的代用品)來滿足學生進行學習所需的資源。
④、堅持目標與目標體系合理原則。每節課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組成每節課的主題有自己的目標,這樣一個目標體系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可能性,使學生在一定的努力下能完成相關目標,達到學習效果。
3、方案評價:模塊教學設計在設計方法上,強調要按系統的觀點,對整個主題活動進行系統分析,同時分析自己的模塊庫的情況,從中選出合適的主題活動的模塊,並組成合理的主題單元系列。因此,對模塊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主要根據教學設計的理論中評價理論和本課題研究中特殊的觀點和設計原則來進行評價。評價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教學對學習結果產生的影響因素。教學方案在培養或促進學生的多元目標的發展上產生了哪些積極的影響,對這些結果變數進行測量或觀測可對方案進行有效性評價。
②、活動的過程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因素。教學結果不但要注意最終的結果,還要對活動過程中對學生發揮的作用進行觀測和評估。
③、活動中資源利用促使學生發展的因素。這種設計方案對現有教學資源利用是否達到可能的最大值,也是對方案進行評價的重要方面。一個好的方案能整合盡可能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活動服務。
④、師生能力傾向優化因素:教學設計是否能對特定教師和學生的能力傾向發揮最優的效果。
⑤、教學思想貫徹因素:模塊元教學設計的中心在於以學生活動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整個設計是否體現這一因素也是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

Ⅲ 美術開展設計模塊教學有哪些困惑、思路、設想或問題

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為新課程理念、藝術學習規律、建構廣義學習理論、創新教育理論、多元教育理論等現代教育理論。

本階段研究是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證性研究;是研究組成員做自己的研究,研究自己,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是教師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做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在理性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進行的探索性研究。注重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相結合,注重經驗的提煉與升華。

一、 潛心研究教材,創造性使用內容;課題研究以湘版教材為主線,其內容為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建築環境設計三大塊;本學期共上了第一個內容,即視覺傳達設計,分為8個課時,每一課以激趣----優秀作品評析----歸納他人創作經驗-----學生作業布置為課堂結構,內容的設置為貼近學生生活為教學宗旨。盡管有些思考還不夠慎密,甚至還需要推敲,但相信經過多次實踐論證,想法會更加成熟,更適合學生的未來發展需要。

二、 研究專家思想,尋找適合《設計》實施的教學形式;課題不能閉門造車,更不是大腦的意象思維。學習前人的經驗,進行知識的積累,是做好課題的關鍵。好多的已經在實踐的教學形式,大都來源於前人的經驗;當然,由於具體的教學實施內容不同,目標達成也不一樣,因此,具體教學形式應服從教學內容。一般來說,高中美術教學活動可以借用一般教學模式。例如,經驗學習模式、探究學習模式、問題解決學習模式等,高中《設計》教學形式以問題解決學習模式為主,以經驗學習模式與探究學習模式為補充。

三、 課題組主題探討,多方論證。主題來源於課堂問題的出現,教學實施無法目標達成。課題組制定計劃,以每月一次的主題講座討論推進課題研究的深入。由於《設計》模塊教學在普高屬於新開設課程,加上我們中學教育階段學生的設計意識較弱,一些教學設施不齊備,以往的經驗一片空白。所有的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因此,課題組只能藉助於其它有關聯的學科經驗,根據學生的學習知覺心理,制定教學計劃,制定出較有特色的教學形式。

四、 教學形式研究離不開課程理念;新課程認為,學生不僅要了解設計藝術的基礎理論知識,初步掌握平面設計、立體設計以及各種實用設計類別的一般規律和技能,學習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實施和應用。在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和選擇,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關注他們周圍的環境和物品,養成以藝術思維的方式和設計者的眼光看待這些環境和物品的習慣,逐步培養他們的設計意識。

因此,教學形式的研究關鍵詞為生活化、合作學習、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貼近學生生活,並在優秀作品探討中設置音樂背景,以公益廣告為主題內容開拓他們的思維。

五、搭建展示平台,營造校園文化;教學的成果不僅體現學生的體驗性學習,對學生的作業更要做出充分肯定、客觀評價。雖然對學生作業都要做出認同性批閱,如教師批閱、學生課堂展示討論等,更為重要的形式是搭建平台。課堂涉入概念性知識的傳達與實踐演示,取得了較好的滿意效果,受到學校領導、師生的好評。

六、 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

a) 借鑒經驗不夠,學校不夠重視;由於新課程推進時間較短,積累的經驗不多,成功教學案例較少,怎麼樣才是適合學生課堂開展的,如同「過河摸石」。所有的資料更多的指向大中專職校實施的教學目標。他們的教學目標專業性較強,學校重視,配合《設計》開展的條件設施齊備,如設計教室,教具,資料等。為此,在下一個課題目標研究中,教師因地制宜,尋找可利用資源,如廢棄的紙盒、易拉罐、可樂瓶等,這些都是教學寶貴的學習製作材料。至於設計教室,是學生合作學習的不可少活動場所。在下一學期主要是建築模型立體製作,耗材較多,有這樣一個活動場所,對於課題研究的順利推進,起到關鍵性作用。

b) 出去學習的機會較少;本學期主要是學習平面設計;由於課題組成員都是專業美術院校畢業的教師,對教材內容較為熟悉,自身素質也較好。並且能相互補充雙方的教學心得,課題開展也較為順利。然而,教學形式的探討研究決不是「井底之蛙」、「閉門造車」就可以的。出去學習,開闊眼界,接觸他人的成功教學經驗,是我們課題組所渴求的。有時,藉助於網路教案、視頻課例,不失是我們探索的一個窗口。

c) 不能很好地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性層面。課題組都是實踐教學的教師,每一節課都應有很多的體會、心得。但由於種種原因,好多問題沒有及時總結,歸納,失去了研究的機會。下一階段,爭取做到每一節課必備詳案,課題組成員盡量同課異構,及時寫出教學體會。在學生作業情況方面,及時反饋,以便於改進教學存在的不足。對於先進的教學形式要推廣,並形成書面報告形式。

d)學習形式不夠豐富;把課題研究停留在教學設計這個層面上,對學生潛移默化的隱性教學做得不夠,如提供豐富的圖片資料閱讀,建立設計網頁,出去寫生,培養觀察力,提升審美能力,為學生搭建實踐的平台。

七、下一階段目標

a)繼續實施《設計》第二模塊知識----立體設計;主要講述建築專業知識,草圖的訓練,審美等。在動手方面,要求每個學生完成兩張設計草圖,兩個立體模型,制定計劃,分析教材,滲透鄉土文化,尋找適合開展實施的教學形式。

b)提升學生內在素質;本學期著重以設計鑒賞為構建內容,能讓學生用適合的專業術語描述建築圖片。並在適當時機開展「你評我評,大家評」的公眾鑒賞活動。開展外出寫生,感受自然,體驗新氣象。

c)進行一次優秀模型展示;展示的目標是作業能得到公眾的認可,以便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更主要是一次作業總結,一種成果的匯報。作業展示入選面盡量擴大,並以提高「質」為宗旨,以「點」帶「面」,為營造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學生設計意識,具有當下的現實意義。

Ⅳ 如何解決體育模塊教學設計中幾個問題呢

1、要明確講解的目的:體育教學中教師的講解必須根據教學目標、教回學內容、學生特點、具體選擇答講解內容、講解方式、講解的速度、講解的語氣、抓住重點與難點,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講解。2、講解內容要正確,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講解內容要符合技術原理,做到准確無誤。另外,講解的廣度和方式要符合學生的體育基礎和已有的知識經驗,能為學生所接受。3、講解要生動形象,精簡扼要:運動技術具有鮮明的動作性,教師要善於藉助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過的事物或已經學過的運動技術,與所學運動技術產生聯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動作。另外,在運動技能教學中,要抓住重點,簡潔明了地講解所學內容。4、講解要具有啟發性:教師的講解要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注意採用對比,提問的方式促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使學生將看、聽、想、練有機結合起來。5、注意講解的時機與效果:體育教學中,講解在學生面對教師並注意教師講解時進行;學生練習過程中,或學生背對教師時一般不宜講解。

Ⅳ 如何提高模塊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備課問題,一直是老師們談論最多的話題,也是教學管理的一個突出問題。作為一名老師,我知道備課的現狀,備課的效果,我總是想做些努力,作些探索,也因為這是一個特別敏感的事情,我的個人的能力不所及。好在我們的領導有心進行這項工作,備課必許改革。 用大話說,就是為扎實開展教學效益年活動,落實中心小學模塊教案活動,增強教師備課實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創新模塊教案機制,放大模塊教案效應。 我理解的「三位一體」模塊教案機制。建立中心小學、學校、個人三級培訓、三級研討、三級備課機制,使培訓、研討、備課融為一體。中心級備課,每月一次,以培訓為主,教聯片組織實施;校級備課,每周一次,每次活動不少於兩節課,以研為主,由學校管理,教研組、備課組組織實施;個人備課,以教師個人獨立鑽研為主,實現自我培訓,自我提高,寫出課堂教學執行案。為了保證備課質量,在暑假期間,中心小學組織全體幾十名教師,進行縣級模塊教案,反復研討,形成課堂教學建議案。 我理解的教案文本形式申報制度。為了保證備課效果,要求各學校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教師三備教案的文本呈現形式。特別規定,選擇使用模塊教案教學建議案進行二次、三次備課,教師個人在教學建議案上進行個性化設計,最終形成課堂教學執行案的學校,要向教研室提出書面申請,得到教研室同意方可實行。這樣做,無非就是為了保證備課的效果,第一次活動,總的效果很好,但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10個人聽課,其中5個人趴在桌上,怎麼說呢? 我眼中的備課常規管理措施。備課是否有效果,教師是否認真鑽研,規范管理是關鍵。首先教師在參加模塊教案培訓前,要認真鑽研本次模塊教案的教材內容,研究教學建議案(電子稿),做好個人初備工作。否則,聽人家講,還不是聽說書一般,能有啥效果。其次,教師要積極參加教研組(備課組)二次備課活動,要圍繞知識建構、能力發展、教法學法等進行深入研討,充分發表見解,形成模塊教案教學案。再次,個人三備必須體現實效性。著重抓好以下環節:選用選擇建議案進行二次、三次備課第二種方式備課的,教師在個人備課時,可在建議案右邊的空白處進行個性化教學設計,重點圍繞下列內容:①准確定位教學目標。要根據本班級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目標要體現好中差三個層次要求,做到三維目標有機融合,辯證處理好階段性目標和總體目標的關系。②分析把握學情。針對本班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③整合教學內容。基於教學目標,合理組織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④優化教學方法。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靈活恰當的選擇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⑤設計教學過程。緊扣教學目標設置教學環節,有利於自主學習,體現開放性、參與性和過程性,重視預設與生成的關系。⑥預設檢測作業。合理有序的配置有層次、有梯度的當堂達標檢測題。課後作業要有層次性和選擇性,適當布置拓展型和開放性習題。(可以採用如批註、修改建議案、調整與補充、教科書圈畫、資料剪貼等多種方式進行個性設計。) 我以為,真寫教後記,是有大效果的。教後記可以圍繞下列內容:如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結構的安排、教學時間的調控、教與學、預設與生成等內容,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進行深刻反思,做得好的,有哪些經驗和體會,做得不好的,是什麼原因,應該怎樣處理等,不斷改進教學,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我希望,能把這件好事做好。做好這件好事,靠所有的老師。為事業,為工作,也為自己。

Ⅵ 什麼叫教學形態「六模塊建構式課堂教學形態的研究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所謂教學形態,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各種教學要素組合在一起所呈現出來的動態特徵,因此,也可以稱之為「教學態勢」。
課題「『六模塊』建構式課堂」短期課題選題參考
一、理性思考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的教學思想研究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與「**」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中建構的內涵研究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中學生從自主學習到自我發展、自我管理的研究
從關注45分鍾到關注學習全過程的課堂內涵變化研究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中教師作用研究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教學形態的研究。
二、操作策略
自學質疑模塊的教學策略研究 交流展示模塊的教學策略研究
互動探究模塊的教學策略研究 精講點撥模塊的教學策略研究
矯正反饋模塊的教學策略研究 遷移運用模塊的教學策略研究
模塊選擇的策略研究 模塊優化的策略研究
小組與班級交流展示的策略研究 學案的設計策略研究
學案的有效使用研究 學案內容的選擇優化研究
學案的特點和作用研究 學案問題的分層設計研究
教學設計的針對性研究 教案的實用性研究
學生課堂生成問題的分類與處理策略研究 實踐性作業的行動研究
研究性作業的嘗試研究 鞏固案的精編與有效使用研究。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中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研究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中學生學習行為觀察研究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中教師行為的反思研究
不同模塊中教師角色定位與應對機制的研究。
三、組織策略
基於「『六模塊』建構式課堂」的學科教研室(組)的建設研究
基於「『六模塊』建構式課堂」的學科組、備課組活動研究
基於「『六模塊』建構式課堂」的校本教研的形式與有效性研究
基於「『六模塊』建構式課堂」的學校特色發展研究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的實施指導研究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的區域推進研究等。
四、課例案例
某學科「『六模塊』建構式課堂」的課例研究
某學科「『六模塊』建構式課堂」的學案案例研究
某學科「『六模塊』建構式課堂」的教學設計優化研究等。
五、其他研究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中學習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中學生的發展研究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中教師的成長研究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的校本化實施研究
「『六模塊』建構式課堂」的實施評價研究等。

Ⅶ 涉及語音模塊的傳統教學方法

模塊化設計的數字語音教學系統,其包括數字語音控制設備,所述內數字語音控制設備內容包括有基本功能模塊、視頻處理模塊及數據收發模塊,該基本功能模塊與視頻處理模塊通過並聯方式在數字語音控制設備內與數據收發模塊雙向通信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模塊化設計的數字語音教學系統,其模塊化系統組件的設計,可以實現所有教學數據的雙向溝通,系統穩定性較高,維護較為簡單快捷。

Ⅷ 如何根據模塊課程的特點而進行整體教學設計

「課程與教學論」是「教育學」領域的一個概念,屬於是「教育學」的二級學科版。「教育學」權包括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3個一級學科。其中一級學科「教育學(0401)」又包含「教育學原理」(040101),「課程與教學論(040102)」、「教育史(040103)」、「比較教育學(040104)」、「學前教育學(040105)」、「高等教育學(040106)」、「成人教育學(040107)」、「職業技術教育學(040108)」、「特殊教育學(040109)」,「教育技術學(040110)」等十個下位學科。因而,「課程與教學論」屬於是「教育學」的二級學科。

Ⅸ 求「模塊式教學」的定義

模塊化教學法(MES),是20世紀70年代初由國際勞工組織研究開發出來的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它一出台就在許多國家,特別在發展中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由「計劃」轉向「市場」,我國的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該教學模式以其靈活性、針對性、現實性、經濟性的特點,越來越受教育理論工作者及各類職業技術學校的關注。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的應用和推廣,必然涉及教材、師資、教學設備等配套設施的建設。模塊化教學的具體方式

(1)劃分小組。小組人數以3~6人為宜,推選組長。組與組之間大體上要平衡,控制小組成員的變數很多,如學習者的學習成績、知識結構、認知能力、認知方式等。教師必須對學生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如學生的思想表現、各科的入學成績:家庭背景、性格愛好、乃至交朋結友等都應心中有數.一般採用互補方式,如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相搭配,既有利於差生的轉化,又有利於促進優等生的靈活變通,即所謂「教學相長」;不同知識結構的學生相搭配,可以取長補短,相互借鑒;不同認知方式的學生相搭配,在各自發揮其優勢的情況下,相互學習,使認知風格「相互強化」。

(2)確定內容。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需要通過完成一項或幾項具體的任務融合到教學過程中,從任務中引出教學目標,使學生產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一項好的任務是完成教學目的的關鍵,要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融入任務中,使任務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要認真研究「新課標」,分析教材,確定教學的目標、內容、重點、難點、疑點,找准教學的切入點,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興趣愛好,以便確定相應的任務。

(3)布置任務。確定要完成的任務後,教師要向學生具體詳細地講清任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認清了自己要完成的任務後,如果覺得對此力所能及,便自然願意去完成。

(4)學生實施。向學生講明要做什麼後,教師不能採取「放鴨式」不管。教學組織者、實施者是教師,教學的指揮、調度仍掌握在教師手中,還要讓學生知道怎麼做,指導學生想辦法、找出路,特別是對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必要的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完成任務。這一階段,教師是「指導者」學習夥伴「導航者」身份較為明顯,學生在親切友好、和諧平等的氣氛中進行知識、技能的意義構建。

(5)評價結果。學生完成任務之後,教師要展示其作品,進行討論、總結、評比,使教材內容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各小組學生代表要依次對完成的任務發表見解,其他小組提問或發表自己的看法,由老師或小組負責人進行總結,最後由老師評價.評價包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運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等,注意多褒獎,少貶低,以激發學生進行下一輪學習的興趣。

Ⅹ 什麼是體育模塊教學

體育模塊教學一般指體育課程教學模塊設計。

《體育課程教學模塊設計》是專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屬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可紅。

本書從理論的視角對模塊設計的概念、研究現狀、設計原理、模塊評價等作深入的研究分析,從而對模塊設計理論層面的相關問題作出較為系統、全面的闡述,幫助全面理解模塊設計的相關問題,提出模塊設計的理論構想。

(10)教學模塊設計擴展閱讀:

主要內容:

《體育課程教學模塊設計》是模塊設計理論與實際操作的有機結合。同時輔以實際操作的範例,從設計思路、內容選擇、教材學情分析、模塊目標、模塊評價等構建模塊設計的書寫框架,為實際操作提供參考。

《體育課程教學模塊設計》著重介紹了「模塊」設計的相關概念及相關理論。並對目前模塊設計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模塊設計進行了探索。

同時,對一線教師感到特別難,且必須要面對的學習評價問題進行專題討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給出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不同模塊學習成績評價的設計。

閱讀全文

與教學模塊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