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關於作文教學的論文

關於作文教學的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27 08:43:33

⑴ 求一篇關於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在現代教育中,盡管學科門類越來越多,但邊緣學科以及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卻越來越豐富了。在小學語文中,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大語文觀念,要學生能從生活中時時處處去感受,去運用所學的知識。語文和其它學科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了,我們不能再單獨地去教學生認幾個字,寫幾段文章了。語文已與人的觀念思想、知識內容以及實踐能力等聯系在了一起。小語新課標中提出「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配合」,說明了在語文課堂中綜合其它學科的知識內容的可行性。小學語文的特點也決定了小學語文中可以而且必須滲透其他學科的內容。小學生對世界對事物的認知還處在非常膚淺的階段,各門學科之間有區別又有聯系,如小學一二年級的思想品德就和語文是同一本教材,甚至現在有些地方還將語數合起來上的也有。小學老師也往往具備一專多能的特點,有不少老師就有兼任三四門課的現象。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易於擴散和聯系,往往由此及彼地推理,有時甚至是「想入非非」。有人說,現在的書難教,難教在哪裡?難在我們需要有廣博的知識來應對學生的種種疑慮。作為老師,我們很清楚文學與美學、社會常識以及各類文化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那麼,我們在教學的同時就不能只是告訴他們單方面的知識了。這樣,掌握多學科、多種類的知識變得非常必要。特別是母語課堂上,多學科的滲透更變得十分必要,在這里,語言應該是一種工具,學到更多知識的工具,通過母語的學習,來引發學生對其它學科的愛好更是一種重要的舉措。我們現在太多強調語文的重要性,它的主要地位等,反而失去了它本身的重要作用,它還應該是傳授知識的橋梁。語文教學需要有更大的胸懷來容納其它知識的碰撞。如何來明確小語教學中的學科綜合的特點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理解。首先,學科綜合不等於語文活動課或實踐課,它是基於語文的其它學科知識的拓展,從而進一步夯實語文。平常我們搞的活動課或實踐課都是以一定的游戲或活動帶著一定的情節來展開,它的目的是構思一定的環境來運用語言,而學科綜合要解決的是與文章有關的相關學科知識的鏈接。課堂上,我們往往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只對一些難的字詞和語句作些講解,很少涉及相關知識的拓展與延伸,也限制了學生想像思維的發展。而像我們在課外搞的一些與文章有關的小課題研究(類似於語文實踐活動課),費時費力不說,學生學到的東西還很少。如果我們能在課堂上花不多的時間,讓學生用其它學科的知識來解決語文課上的問題豈不是一舉兩得?語文課堂中引入學科綜合的概念就是要讓學生在語文課中能學到與教材相關的其它學科的知識,並進一步鞏固和深入體會文學的內涵。其次,學科綜合也不等於語文知識的綜合性學習或綜合運用。語文教師往往在一堂課里將聽說讀寫都一以貫之,字詞句篇也都能訓練到,但學生學到的始終是剝離了生活的語文,他們吃的是經過加工過的「精米」,卻少雜糧的營養。學生把語言技巧玩弄得神乎其神,說話說得頭頭是道,但到頭來卻連小麥和韭菜怎麼區別都不知道的也大有人在,這時的語文教學真讓人尷尬了。浙教版小學語文義務教材中有一篇《我盼春天的薺菜》,可在上過這篇課文的那麼多學生中,真正在野外見到薺菜能叫得出名的可能就沒有幾個人了。有很多學生也只是覺得學語文就是一味地閱讀、寫作,兩耳不聞窗外事,將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人為地隔開來。語文教學中的學科綜合就是要將語文學習的趣味性還給學生,將其他學科的本來乏味的知識很有機地結合在課堂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學科綜合不等於媒體運用。現在很多教師都善長多媒體製作,比如通過圖像、聲音、錄像、展示等讓學生來獲得更多的感性認識,從而達到深刻理解和記憶的目的。其中也會出現一些相關知識的提示,但它們往往是曇花一現,學生還沒看清是怎麼回事就不見了,或者只是過過場,作一下課件秀而已,更不用說讓人有深刻的理解了。在語文教學中綜合其它學科知識的運用,並不是用課件展示一下就能做到的,有時課件或媒體反倒會扼殺學生的想像力。那麼,小語教學中如何運用學科綜合呢?下面就不同學科知識的運用作些說明。數學:計算可作為工具,讓學生親自算出文學中的數學。在小語課文中有些介紹面積、時間、空間、長度、數量等的內容,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計算比較並感受它們的特點。如課文中有一光年的概念時,教師就可將光年的計算引入,告訴其公式,讓他們來算算,看看到底有多少距離。數學中的邏輯思維可謂嚴密,語文中同樣如此。有些副詞的使用與否會直接影響文章意思的表達,如「約」「整」「不足」「差不多」等等。有些量詞的使用也是很講究的,趁此機會就讓學生練習一下數學的單位換算,既理解了正確使用量詞的重要性,也鞏固了數學知識。數學中的統計、排列、平面圖形、立體幾何等幾乎都會在語文課堂中出現,如學生在國民生產總值和平均值的對比中,告訴他們總數大的不一定平均數就大,而我國正是一個總數大而平均數小的國家,讓學生的內心產生震撼;如我們談到紅軍如何要那樣行走時,告訴他們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時間就是勝利;如我們學到趙州橋為什麼設計成拱形時,告訴他們拱形面受力最大;……常識:告訴學生基礎的認知,讓學生明白自然和世界的發展變化。現在有些語文教學中,老師喜歡讓學生在課外搜集有關的資料,課前作為預慣用,課後作為復慣用,還會讓學生作一些延伸性閱讀,即看看相關的書籍文獻等。這對於有這方面能力和條件的孩子來說,自然是培養了他搜集整理的能力,但大部分孩子卻是像沒頭的蒼蠅亂撞亂抓,客觀上也沒有這個條件,只能望洋興嘆,在課堂上便聽那些找來資料的同學大讀一通。這時,如果老師能在課堂上增加一些常識性的知識,既可以減少學生花費苦苦求索的時間,又可以在課堂上增加趣味,加深學生的理解。如與文章有關的動植物的介紹,有關的背景、歷史知識,相關的人物、作品等等,而且最好能有感性的認識。不是有人說中國學生課外知識貧乏嗎?如果老師在課內沒「引趣」,學生在課外自然也「失趣」了。除了「死」的知識,在滲入常識時更要有「活」的知識。如在學說明文一類的文章時,要學生學會鑒別與比較,比如課本上呈現了一種現象或事物,老師可以再呈現差不多的現象或事物,要他們進行評價。像說明書之類的不僅要讓他們學會取捨,做到因人制宜,也要能區別現實生活中的說明書哪些宣傳是屬實的,哪些是虛假的或非法的,具有甑別的能力。英語:現在的小語課文中有不少反映外國兒童的題材,或涉及世界文化的內容,這時,如能將英語引入課堂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凡卡》、《小珊迪》、《窮人》等文章中出現的人物姓名都用英語叫出來,那效果就不一樣了,不僅親切,符合原文,而且易讀易記易上口,又讓學生理解了外國人名與中國人名在翻譯時的區別,不至於到時看到同名中英文時一臉茫然對不上號,還培養了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會覺得英語就在我們身邊。同樣,國外的地名甚至國名我們也可以用英文來讀寫,這不僅是兩種語言融會貫通的需要,更是培養新世紀人才的需要。另外,有時在文中出現美元、英鎊、盧布等貨幣名稱時,我們也可以直接用相應的符號表示出來並直接讀出英語發音,學生的興趣便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音樂:欣賞和感受是音樂的魅力所在,通過音樂不但能調節課堂氣氛,活躍身心,更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如在教《南泥灣開荒》這篇課文時,不仿以音樂導入再在音樂中結束,其間一起來學唱一下這首簡單易學的歌曲,只要唱一遍學生基本上都會跟唱了。音樂,之所以能打動人,因為它有內容,歌詞往往簡練地傳達了作者的心聲,它又有旋律,曲子的高低起伏為學生抒發感情起了支撐作用。一唱《南泥灣》這首歌,359旅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陝北江南的美景也呈現在學生面前了。體育:以活動為載體,以鍛煉為目的,加強體驗性感受的培養。吳運鐸的《勞動的開端》寫出了勞動的艱辛,但學生沒有體會,根本想不到怎樣的艱難。我們就可以利用食堂里的扁擔,體育室里的實心球讓學生來一次「親密接觸」,弄兩個籮筐,分別放上一定分量的實心球,讓學生自己試著挑一下,也可以來一次挑「煤」接力,當學生累得邁不開步時,或剛跨兩步就摔倒時,他們對文章作者兒時勞動的艱辛會有更深刻的理解,比任何語言都要難忘。同樣的道具,還可以出現在馮冀才的《挑山工》里,但這回是上樓梯或台階,還要求穩當。這樣,既鍛煉了身體,也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艱辛,或許他們會更珍惜別人的勞動。美術:以它為框架,來建構心中的事物。在課堂里,它以繪畫為主,一般有兩種情況下運用。一是教師讓學生進行想像產生的,要求根據文中的描述,經過自己的加工,製造出具有個性的美,或者用想像來填補文中描述的空白。這類情況主要是要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另一種是根據課文中的描述真實再現,如《詹天佑》中用兩種方法開鑿隧道及「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圖解,這種繪畫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建立形象概念。事實上,我們很多的教育工作者也都在實踐著這一理念。信息:以網路教育為平台,實現語文教學新跨越。應該說互聯網的應用對教學是一個極大的幫助,如我們能合理正確地使用它,則會取得很好的效果。有些頗費理解的語文課放到計算機房去上,通過教學基本的網路搜索,學生都能找到想要解決的問題答案。當然,網路的最大特點還在於互動性,我們的作文教學就可以放到網路上去。學生寫作文都要自己輸入,然後再放到網上去,不僅教師可在網上進行修改評價,而且網路上的所有人都可以對這篇文章進行品評。學生在不斷地寫與評的過程中,逐漸熟練電腦操作,喜歡上了電子作文,因為在那裡他有與全國各地的同學交流的平台,大家都以「文」會友,提高了興趣。像我的網上作文班目前就有近二百名學生,近1500篇作文。學生在這里更是課堂的延伸,他們在這里學習完全沒有上課的感覺了,他們就把老師當朋友,有問題請教,語文課堂和信息學科已完全融合了。概言之,小語教學中的學科綜合不僅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了發展,使相關學科得到了貫通,也使語文教學得以深入學生心中,使學生產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激發他們學好各門功課的信心。 以上是我在實踐和研究中的一丘之見。我覺得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運用是綜合性的,不是哪門學科的獨立運用,也不宜過濫,不一定每節課都用,起滲透、點睛的作用,而且必須明確知識為學習服務,另一方面,可以說學科綜合性的語文教學是對語文教師綜合素質能力的極大挑戰,亟待一大批的能人匠士去實踐它。詳細作文: http://zuowen.chazidian.com/zuowen253773

⑵ 寫作文教學的論文應該參考哪些文獻

我是個普來通的啄木鳥,源跟森林裡所有的啄木鳥一樣,每天替生了蟲的樹木看玻這可是個很重要的工作,如果蟲子蛀了樹,樹會枯死,樹都枯死了,就沒了森林,沒了森林,就沒了我的家,也就沒了猴子和兔子的家,所有生活在這里的動物,沒了家。。。
今天也像往常一樣,我在林子里低低的飛著,「轟鹵這是什麼聲音?突然發現有一棵樹倒了下去!奇怪,明明沒有打雷!我趕緊飛過去。-這里可以寫看到了人在砍樹的情景,我想思路已經提供了,還是讓孩子自己練練筆。。。這一段就寫砍樹。

⑶ 關於作文教學論文範文參考文獻,與如何給學生的作文下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也是小學生最不願意完成的功課。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進入作文教學.其實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就開始重視作文教學了

⑷ 作文教學論文 知道的說下

如果覺得搬太多書本不方便,可以手機上網登錄591隨身學,裡面有很詳細的課後題詳解和公式原理。希望對你有幫助。邀請碼:59106"

⑸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研究,論文7千字

碼7千字回答你一個問題,你有報酬呢

⑹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小學作文教學論文淺談小學作文教學
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小學作文教學論文。聽說是基礎,讀寫是目標,是根本。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寫作樂趣,提高寫作能力。下面談一談我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做法:
一、
巧引妙滲
《語文教學大綱》中說:「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自覺動腦、動手能力差,還不知道有意識地去看、去聽、去想,這就需要老師去引導,去滲透。引導學生積極地去觀察、分析周圍的人、事、物。結合實際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反饋的情況,及時地適當地滲透一些新知識。比如:我在二年級教學以樹的名稱歸類識字這一課時,滲透了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知識。學完課中的字詞,我提出下列問題:「咱們這兒都有哪些樹?」「哪些樹最常見?」「那些常見的樹各是什麼樣?(干、枝、花、果等怎樣?)「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怎樣?(什麼時間發芽、開花、結果……)」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看、去想、去問、去聽,然後回到課堂上再說。沒想到,學生們說出了許多生動的句子,比如:「楊樹長著許多隻大眼睛,每天都在看著我們呢?」「楊花像一條條毛毛蟲,一撮一撮地掛在樹上。」「楊葉像五指並攏的手掌,片片向上。」……就這樣學生一一回答了上列問題。我聽後非常高興,又興奮地引導他們把這些問題連起來說一說。「剛才咱們說的話是介紹什麼的?」學生齊聲回答:「是介紹有關樹的知識。」抓住機會,興致勃勃地進行了小結:「同學們,你們真棒!你們已經會作文章了。剛才你們說的話就是一篇介紹樹的知識的好文章。回答前兩個問題的話是一個自然段,回答後兩個問題中每種樹的樣子、生長特點的話分別是一個自然段,把這些話連起來,就是一篇文章。這就是說,把幾個意思相關的句子按順序連起來就是一段話;把幾個意思相關的段按順序連起來就是一篇文章。你們寫作文時可不要忘記呀。」同學們個個點頭。
二、
有話可寫
有些學生非常怕寫作文,作文課時拿著筆冥思苦想一節課也寫不出幾個字。何故?生曰:「無話可寫。」針對這一情況,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去捕捉寫作的素材,作文指導《小學作文教學論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則是寫好文章的重要一環。要引導學生去細致地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分析生活,學會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如:
(1)班會課是捕捉材料的一個窗口。老師批評了誰,表揚了誰,這些內容都可以以日記的形式寫成不同性質的文章。(2)每周一升旗時校長總結一周情況時所講的話要應注意聽講,講話的內容是小練筆的好素材。(3)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變化,如生活條件、人與人的關系發生變化等。(4)和周圍人交往時,對這些人的看法或從這些人口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寫作的素材。(5)學了一篇文章後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對主人公說的話等等。
學生積累了大量寫作的材料之後,自然會有感而發,再加上適當的指導,學生就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而不是空洞、無病呻吟的文章了。
三、
起好題目
一篇文章的題目起得好,會給文章大增光彩,就如一部電影劇名起得好,就能吸引觀眾,就能喧傳觀眾,就能給這出劇目以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命題是一門藝術。就拿2000年高考的命題來說吧,作文給出的題材是「誠信」,許多考生就乾脆都以「誠信」作為了文章的題目,千篇一律,怎能引起考官興趣?而有些同學就在命題上下了功夫,如:「《7-1=0》、《誠信·人生》……」一看題目便讓人耳目一新。
根據小學生理解能力差,想像力豐富的特點,作文時不僅要要求明確,還要留給學生充分發揮的餘地,讓學生自己為自己的文章起名字,有意識地去鍛煉學生的命題能力。即在每節非命題作文時,抽出一定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在班裡進行命題比賽。
「萬事開頭難」,設想一個拿著筆不知道寫什麼題目的學生,他怎麼會寫出好的文章來呢?事實證明,只有名字起好了,學生才能由此而產生聯想,從而進入構思,寫出內容豐富,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毛澤東說過「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通過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學生的內因發生變化。訓練學生獲得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扎實實的訓練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作文教學論文〕【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⑺ 淺談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論文

學生怕作文,尤其農村學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學生與農村小學生在習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爭辯的事實。農村學生相較於城裡學生而言,他們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鮮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無法與城裡孩子相比;他們眼界狹小,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對於這些困境和現狀,相信每一個在農村從事過教育工作的人都會有更多的體會。筆者在農村小學擔任語文教師已有六七年的時間,在作文教學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謂煞費苦心而收效平平。從前每次在學生作文前,從選題到開頭結尾,從遣詞造句到謀篇布局,每個環節都指導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後換來的還是學生乾巴巴、令人沮喪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無可適從中我開始反思我所運用的指導方法是否最適合我指導的對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訓練方法,運用在農村學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麼如何做到,既能夠立足現有作文教學理論和成功方法的同時,又能夠在這些理論和方法中尋求突破,走出一條更有助於提高農村學生作文水平的訓練方法,這就是筆者多年來一直努力探詢的作文教學中的「循規」與「尋變」,在此將本人的思路和經驗提出與大家交流。

一、長篇短章,詞彙先行

「詞彙積累——作文訓練的基石。」 引導學生積累詞彙,讓學生在習作時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這點對於無論是城裡還是鄉下的語文教師,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做法。但同樣的「積累詞彙」,其實施過程城裡鄉下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對於城區的小學生,老師要想讓學生積累詞彙,可能只要簡單的布置和適時的檢查這么簡單,然而在農村,那可要費些心思和體力的。

首先,學生從哪兒獲得詞彙的積累?農村孩子手中可供閱讀的書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學校,初步調查發現每個學生手上平均沒有一本象樣的課外讀物,在這種狀況下讓學生去閱讀,去積累詞彙,不是紙上談兵是什麼?為此,我在班級中增設了「班級圖書角」,把學校閑置的舊書架拿來放在班級教室的一角,讓學生盡可能地把個人的藏書拿到這里來,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將給學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業,那就是讓家長給自己買一兩本有意的課外書籍,甚至還推薦性地開出書目,從而使家長們由沒有習慣為孩子買書變成一種自覺的習慣。通過幾個學期的堅持,圖書角里的圖書已經相當可觀了,極大地克服了農村孩子可供閱讀的書籍少的不足。

其次,對於積累的詞彙的理解、分類、優化和運用能力,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於城市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較高,他們在這項工作中充當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農村孩子在積累詞彙的過程中幾乎失去家長的作用,如果老師在這當中又缺少科學合理的指導和監督力度,那麼詞彙積累只能變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幾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第一,專門開設閱讀課,臨場指導閱讀;第二,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每星期、每月評出「閱讀之星」、「詞彙大王」等,同時注意遏制學生積累中的片面貪多求次情況;第三,積累的詞語佳句要讓學生盡量理解,平時通過多和學生溝通,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義,用自己的感情朗讀詞彙等做法,強化了學生對詞彙的理解,培養了語感。

二、題材拓展,農村娃也可寫城市事,國家事

筆者在網上曾研讀過一篇題為《農村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題材出路就是:寫農村景色、寫農村語言、寫農村生活、寫農村變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錯的點子,可仔細想來,難道農村學生的作文只要把農村的一切寫好就大功告成了嗎?現階段在整個教材普遍帶有城市化傾向的形勢下,必然要求農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寫、會寫除農村以外的事物。可農村孩子生活中接觸的新鮮事物少,眼界狹小的的客觀事實,成為阻礙學生作文題材豐富性,多樣性的最大頸瓶。怎麼辦?思來想去,農村孩子最熱衷的事情莫過於就是看電視,電視成為他們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聞的價值也許正是我所尋求的拓寬學生作文題材的最好出路,並且筆者也的的確確為這個所謂的「新聞引路」構思摸索了近四年時間。

首先,培養學生關注新聞的熱情。經常利用班會,自習課等時間,開展「會聲會色說新聞」、「新聞小博士」等活動,而到了高年級後期,還增加了帶有評議性質的「今日新聞之我見」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密切了新聞和學生間的聯系,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視野。

其次,老師參與其中,事半功倍。學生對於新聞的搜集不免有著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搜集渠道單一;新聞素材有些大而不著邊際,有些小而索然無味。要克服這些不足,這時教師就有必要參與其中。我經常從報刊、電視、網路中搜捕一些生活氣息強的新人新事,然後與學生交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以新聞的方式拓展題材的做法,已經小有碩果,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在筆下寫出新鮮事物,這讓筆者尤感欣慰。

三、模仿入門,例文作文教學法

有人提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本人對此非常贊同。那麼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呢,這就要發揮例文的強大作用。在長期的工作中,筆者總結了一套尤其適合農村小學生的例文作文教學法,現用一具體實例來談談。有個「××人二三事」的作文習作,在指導前我在網上一下找了23個各具特色的同類型的例文,然後運用「農遠」的多媒體資源,在電腦中將它們逐一出示,對每篇例文條分縷析,層層駁繭,重點放在講解例文特點,分析作者如何圍繞人物選事,最後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類結構類型。由以上例文的講解指導,從而生成建設性的指導方案:

這種例文作文教學方法看似老套而又缺少創造性,而它在小學作文訓練的初、中期卻非常有效,它可以運用在每次作文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上手,但這種方法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智慧。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它有著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作為一名鄉村小學教師,在作文教學這方面我很慶幸自己在「循規」中不忘「尋變」,從而找出一種適合自己教育對象的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往往視作文為畏途,怕作文、恨作文、不愛寫、不會寫。提到作文,許多學生唉聲嘆氣。作文難,難在哪裡呢?難在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那麼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消除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願意寫作、樂於寫作呢?
一、注重積累,通過多種渠道豐富作文內容
(一)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日記的內容很廣,自己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都可通過日記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可以給學生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比如:結合農村小學生的實際,可讓他們動手植樹、養花、種菜,也可以飼養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然後把栽種或飼養的過程以日記的形式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既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又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寫起作文來有話可說、有情可抒。這樣長期訓練,學生的寫作興趣會逐漸被激發起來,寫作素材也會逐漸豐富起來。
(二)通過平時的課內外閱讀來積累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閱讀為寫作服務的思想,把閱讀教學始終貫穿於作文教學之中。無論是低年級的用詞說話、看圖說話,還是中高年級的讀段、寫段和寫一篇完整的作文,這一系列的作文訓練,都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把閱讀中的作文知識有效、合理地切入,通過導讀、課例、讀寫例話、基礎訓練這一個個訓練環節,來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
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為妙手,就得有得有廣泛的閱讀。農村的小學生所處條件有限,腦海中的詞彙單一,往往表達非所想。為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詞彙的積累,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採取以下的做法:鼓勵學生積極借閱圖書室的圖書進行閱讀,另外利用每周的課外活動時間安排全班學生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為了避免學生讀書的盲目性,使課外閱讀能真正落到實處,每次讓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興趣愛好讓學生選好書,然後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讓他們運用所學的讀書方法進行有目的地廣泛閱讀。同時,讓學生每人准備一個「采蜜本」,鼓勵學生把課外讀物中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摘抄下來,也可把對文中主人公的評價及自己讀完後的感受寫出來,隨時翻閱欣賞、細細品味。最後每月開展一次「讀書成果匯報」活動,在活動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來相互交流、欣賞,激發了學生讀書興趣,樹立了讀書信心,享受到了讀書帶來的成就與快樂。這樣長期堅持,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寫起文章來,那些優美詞句就如泉水般湧出,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二、堅持以「說」促「寫」,穩步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則是口頭語言的發展先於書面語言的發展。抓住這一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要充分發揮學生說這一優勢,讓學生先說多說,說全說細,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寫。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為孩子創造演講的機會。教師利用每天10分鍾的早自習時間,讓學生輪流上台「自由講話」,內容不限,所見、所聞、所感都可以。但說話時間由短到長,說話要求也是由易到難,分時間段逐步深入。通過這個活動的堅持開展,筆者發現班上原本內向的幾個女生到後來上台時臉不再紅了,聲音也洪亮了,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把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作文直接掛鉤,由觀察到說話、由說到寫,讀寫結合、以說促寫,不斷協調說與寫的關系,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自然會得到穩步提高。
三、重視作文的評改,讓學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寫作文難,批改作文更難」。詳細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簡單批改,又怕達不到效果。那麼如何讓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興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筆者認為師生不應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應把它作為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種閱讀的交流、一種心靈的溝通。讓學生參與到作文批改中,讓作文批改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的場地。
在評改學生作文時,可以採取兩種方式:自主評改、交互評改。學生自改,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人。當然老師在讓學生自改作文前應進行指導,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照題目,看自己的內容是否切題;其次,讓學生檢查文章的條理、詳略的處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實具體;再次,檢查是否有病句或錯別字;最後,看看採用修辭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學生自改後,小組同學參與互改,筆者發現小組同學在互改交流中,無拘無束、樂於交流,敢於闡述自己的見解,哪怕是一個小問題他們也會爭得面紅耳赤。他人評價時,無疑能讓自己大受啟發,以廣闊的視野對習作進一步修改;評價他人時,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鑒,吸取他人的閃光點。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既利於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又使學生在自改作文中嘗到了「自改成果」,教師也能從精批細改的主體地位中脫離出來,成為作文批改的組織者和參與者,交給批改的方法,給學生以指導。既促進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小學作文教學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努力讓學生對作文由「厭」寫變「樂」寫,由被動變主動,由低效變高效,使學生能快樂作文,快樂成長。

⑻ 我要寫一篇初中語文論文:關於作文教學內容方面的論文。請幫我想個好題目和論文的幾個要點

可以寫作文教學方面的,

閱讀全文

與關於作文教學的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