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什麼是「階梯教育」
美國教育的階梯 (即出) 小女加入了童子軍 不久前我看到一篇...美國高中生的方案,則從一些也許我們都想不到的社會生活細節,如教育、就業、 食物、飲用水、艾滋病、避孕等實際問題
Ⅱ 何謂階梯式教學 為什麼這種形式更適合注會培訓
階梯式教學即在認可考生們客觀存在的差異的基礎上,針對考生起步點不同、學習進度不同,學習時間分配不同等的情況,採用分層次、階梯式培訓的教育形式施教。考生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不同階段的課程學習。
Ⅲ 激勵式階梯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
自新課程改革試驗以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新教材在適應學生差異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理論要求有所降低,刪去了繁瑣的計算題及多步推理的論證題,使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達到基要求;同時拓廣了知識面,選入了能開闊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思維,緊密現代生產、生活的足夠數量的習題,並分基礎、拓展與提高的層次編排,使學有餘力的學生的數學才能得以充分發展。如何在教學中發揮教材特點,適應學生的差異,使教法改革與教材改革完美統一呢?怎樣才能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及轉化他們?使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達到基本要求;同時拓廣了知識面,選入了能開闊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思維,緊密現代生產、生活的足夠數量的習題,並分A、B層次編排,使學有餘力的學生的數學才能得以充分發展。如何在教學中發揮教材特點,適應學生的差異,使教法改革與教材改革完美統一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經過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激勵式階梯教學法」的理論與教學模式。下面簡介該教法的一些原理與做法。
一、定好起跑線,先向學生宣傳激勵式階梯教學法的目的。使每個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劃分梯級的目的是為了劃定每個學生現有的最近發展區,因材施教,最終縮小差異,達到班級整體優化。之後,公布學生雙基考查成績,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申報A、B、C三個學習小組。教師宣布備組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的不同標准和要求:C組學生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完成學習,達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練習題以及A組習題;B組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達到教材基本要求,獨立完成練習題、A組習題及部分B組習題;A組學生獨立達到基本要求,主動學習「讀一讀」、「想一想」、「做一」等知識拓廣性內容,在完成A、B組習題中總結歸納解題思想和方法,同時幫助B、C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共同進步。
二、分階梯授課。備課時,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抓住問題的本質,了解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設置合理的認知階梯:形象記憶性內容設為第一梯級,保證C組學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內容為第二個階梯,使B組學生「吃得好」;知識擴展性內容為第三個梯級,滿足A組學生「吃得飽」。例如,初二「同類二次根式定義」教學的三個梯級為:(1)實例引入同類二次根式定義,舉正反例反復理解;(2)定義應用,充分理解「化簡後,被開方數相同的二次根式」,並舉幾組不是最簡二次根式的例子進行理解;(3)定義的拓廣,從同類二次根式定義中發現一般同類根式的定義(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講課沿階梯。激勵式階梯教學法在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般講課規律的基礎上,在知識和時間的安排上做了較大的改進。就新授課而言,三個階梯既獨立成段,又前後連貫,以便三個梯級的學生都明白己在該梯級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時間的安排上,第一、二個階梯的授課時間要得到充分保證,一般25至30分鍾。這樣能保證B、C組學生聽懂吃透。第三個階梯只需點到為止,一般5分鍾左右,使A組學生學有餘味,即下有界(使每個學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內容),上無窮(定向啟發,課外發展)。
另外,課堂練習能異於常規教學。各個學習小組的練習內容和標准應有所不同。既要明確不同梯級學生回答相應梯級的問題,又要激勵低組學生回答高組問題,完成高組的任務。教師還可將重點內容設置幾個有梯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以求自己獲取知識。
三、分梯級評估。成功感是人們順利
完成一項工作的重要因素。學習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級授課的基礎上,學生順利完成了本梯級的學習任務,而且經常超級答問和超級完成作業,這時,教師應進一步培養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讓學生得到滿意的分數。於是,我們採取如下考查方法:
(1)同一套試卷分兩部分命題。雙基題80分,拓深題40分,其計分方法是:A組學生實得分=100分一扣分,B組學生實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組學生實得分=120分-扣分。(此種方法常用於綜合考查)。
(2)題同評分標准不同。基礎題對低組學生基分高,對高組學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識拓廣題補足A、B組學生的基分滿100分;允許C組學生做拓廣題,作為升級的參考因素。(此種方法常用於單元考查)。考查成績90分以上者為該組優秀學生。連同平時的聽課、作業以及智力因素等,作為學生升級的量化依據。
四、激勵跨梯。學生分級達標後,能力得到了發展和提高,基礎得到了鞏固,部分學生跨梯條件日趨成熟;老師應在授課中有意識地創造跨梯條件(如超級提問,超級作業),引導他們向上一級台階過渡。同時,鼓勵學生自覺申報跨梯。對部分不能升級,以及個別由於驕傲而退步須降級的學生,教師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後,採取保級和降級措施。這種定期升級教育活動,一期一般進行兩次,對個別超速發展的學生,可隨時升級。調級後,老師訂出新的目標(如各組的最低分數),使學生有新的奮斗目標。激勵式階梯教學法實驗五年來,取得了豐碩成果。兩屆實驗班實驗前均為同年級較差的班級,同時,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其他學科成績的提高思想品德的養成,畢業總合格率均高於對比班,在實驗階段無一人違紀。現在,該教學法已遷移到了其他學科教學班和班級管理工作中,越來越顯示出它融教材、學生、教法於一體的特點。
Ⅳ 如何構建特殊教育學校階梯式教學模式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特殊教育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使殘疾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權利得到了進一步保障。但它的發展與社會的實際需要還有一定的距離,在特殊教育的過程中還仍需要完善。本文首先對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對於怎樣提升中中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探討,僅供同行參考。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經過特別設計的課程、教材、教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設備,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進行旨在達到一般和特殊培養目標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要求和特殊兒童的教育需要,發展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一、我國特殊教育的發展現狀
1、殘疾兒童學前教育積極發展。進行特殊教育就是為了開發我國殘疾幼兒的智力,在進行特殊教育的過程中培養殘疾幼兒的認知能力、自製力和意志力等,我們還可以在特殊教育學校開設學前班,主要是針對年齡較小,或者是因為某種原因很難適應集體生活,對於暫時不能班級學習的殘疾兒童需要開展特殊教育。在經過針對性的教育措施,使這些殘疾幼兒(適齡兒童)能夠適應群體生活,逐漸提高自理能力,逐漸接受課堂教學模式,為正式編入班級接受文化教育的殘疾幼兒做好前期准備。通過對殘疾幼兒進行特殊教育後,一半以上的殘疾幼兒在短時間內的認知行為、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都有了明顯的變化,家長看到這些變化後也對自己的子女有了信心,也會更加配合學校的各項工作,從而形成了良心循環,營造了積極的社會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剛入學教育和管理的壓力,讓學校扭轉了被動的局面。
2、特殊教育課程改革強力推進。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應該貫穿落實國家義務教育課程的設置實驗方案,從開全學科、開足課時等方面進行設置。各特殊教育學校還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特殊需求,在學生的潛能開發和缺陷補償方面進行中試,還應該對殘疾兒童的教育與康復手段進行有機整合,這樣才能提高殘疾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融入社會、勞動和就業的能力。特殊教育學校還應該實施個別化教學,讓不同程度和類別的殘疾學生得到發展,為殘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讓聾生擁有自信,感受不一樣的美好
1、與他們成為好朋友,給予他們對自身不足和優勢的分析。讓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全面認識自己。在交朋友的過程中,教師也會了解到有些學生從小就喜歡拆裝玩具,因而他的動手能力很強,有些學生喜歡用沙子堆砌小房子,那他的思維方式是獨特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因為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感受到自己的獨特,從而樹立了信心,自尊心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也更增強了他們對學習數學的信心。
2、用長久的眼光去看學生的成長。經常鼓勵那些平時被冷落的學生,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希望,享受到點點滴滴的成功,並更加努力!
3、對學生要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在他們心裡總會有低落的情緒,他們做事缺乏勇氣,總會在困難面前退縮,教師應該在學生心裡種下自信的種子,對待學生心裡的波動應該用寬容的心來善待他們。
三、更新教學方法,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
教師應該更新觀念,摒棄傳統思想,改變陳舊的觀念。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數學,改變原來被動的學習狀態。讓學生掌握更多學習數學的方法,還可以用舉一反三的方法,讓學生創新思維,改進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做起:
1、在預習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學生逐步適應,掌握預習的重點,學會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再迷茫,帶著問題去思考、來上課,從而學習更有針對性!
2、聽課更有思路,傳統方法學生只是一味地聽,被動地學習,無法進行互動和交流。在新課程標准下,對教學有了很高的要求,它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了雙向互動,讓學生不會產生課堂枯燥的感覺,同時還給學生促進思維的發散,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例如,在解幾何應用題時,學生可以通過多個概念相結合考慮,從而得到不同的解題思路和答案,漸漸地就能熟練地運用知識和概念了。當然對圖形的理解和分析在數學學習中也很重要,教師應該動態地把圖形進行分開、移動和合並,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解決這類問題。讓學生的想像力更為豐富,思維方式更為多樣,更能喜愛數學這一學 科!
3、對學生作業情況多加指導。在平時,教師總是習慣了給學生布置作業,然後學生獨立完成後再進行批改,省去了與學生交流的環節。而「特殊教育」就要求教師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來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合作、交流,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可以通過查缺補漏的方式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對於一些較難的題,學生可以先自主探究,確定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後,可以與同學進行交流,來感受另一種想法的獨特魅力。從而讓學生對完成作業不再是一種應付的心態,更能認真對待,積極完成。
4、對錯誤進行耐心指導。對於聾啞學生,在糾錯過程中更應該充分考慮到他們的自尊心,對於作業錯誤,要面對面進行交流修正,要讓學生感受到對的方面和錯的方面,全面認識自己在做題過程中的好與壞,並加以指導和分析,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讓教師對於作業情況有很好的反饋。
四、多進行心理指導,讓學生思維更廣闊
中小學數學教學中,啟迪學生的思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學生處於打基礎的階段,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和輔助,讓學生看到前方的路並不是迷茫的,更有信心走下去,讓學生不再猶豫,不再害怕,敢於嘗試,敢於不斷挑戰自己,教師為學生開啟了一扇窗,讓學生擁有更陽光的童年。教師在讀題過程中,應該注意對重點的突出朗讀,給學生心理暗示,讓學生從中學會在題目中抓重點,更會審題、讀題,這對學生解決問題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讓學生能更好地自主做題。
五、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視野更開闊
通過 PPT,Flash 等多媒體的應用,讓數學融入生活,走進我們身邊,而不再只是書本上捉摸不到的、硬生生的知識點。多媒體讓學生有興趣學數學,拉近了數學和學生的距離,通過動畫、聲音讓數學世界多姿多彩,豐富無比!同時,也讓特殊教育中中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得到大大地提高,更加強了視聽效果。
總之,特殊教育中要充分考慮到聾啞學生的特點,不斷更新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讓課堂更為活躍,讓學生更為積極。讓陽光射入聾生的心靈,告別自卑,迎接燦爛的人生!
Ⅳ 什麼是任務型教學中的階梯型原則
任務型教學中的階梯型原則是指所設計的任務應該由簡到繁,由回易到難,前後相連,層層深入答,形成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到初級任務的循環,並由數個微型任務構成「任務鏈」。在語言技能方面,應該先輸入後輸出,使教學呈階梯式層層推進。使不同類型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都能有機會自主地選擇,決定學習的最有利時機。
Ⅵ 什麼是小學語文教學階梯性原則
就是循序剪輯的意思呀,什麼事都是階梯的嘛,一點一點像台階一樣,慢慢來提高
Ⅶ 關於階梯教學的
首先你要說明白階梯教學是什麼意思,然後我們才好幫助你呀。
Ⅷ 有誰知道階梯式教學法
不知道,你用網路搜索一下吧!
Ⅸ 階梯型課程與登山行課程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階梯型課程與登山行課程的本質區別:「階梯型」的課程強調的是重結論的教學,而「登山型」的課程不僅重視結論,而且強調過程。
「階梯型」課程以「目標—成就—評價」為單位組織單元,而「登山型」課程則以「主題—經驗—表達」為單位組織單元。在「階梯型」課程中,目標的達成被視為價值。在「登山型」課程中,達到頂峰是目標,但其價值在於登山本身的體驗及其快樂。在「登山型」課程中,能夠選擇自己的道路,以自己的方法、自己的速度登山,隨著一步步的攀登,視野開闊,其趣無窮。即便不能攀登頂峰,也可以享受攀登過程中有意義的體驗。而且,只要不選擇危險的道路,就不至於像「階梯型」那樣敗下陣來。
構成課程的第一樣式是「階梯型」課程,是追求效率性與生產性的樣式。其教育內容與學習活動是瞄準最終目標,劃分好小步子,然後引導學習者朝最終目標步步攀升來加以組織的。從現行學校教育的面貌來看,「階梯型」的特徵是容易理解的。這種特徵在於,步步攀升的過程是單向地、線性式地規定了的,一旦在某一級踏空了,就會導致「掉隊」。
可以說,以往大半的課程研究屬於「階梯型」的范疇。「泰勒原理」(1949)提示的課程編制四階段——「設定教育目的」、「選擇學習經驗」、「組織學習經驗」、「評價學習經驗」,就是一個典型。以「泰勒原理」為主導運用行為科學開發課程的人們,把學習過程視為生產工程,或是視為步步攀升的行為,追求教師設定的教學過程與學生達成的學習結果的合理整合。可以說,無論斯金納的「程序學習」中的「小步子原理」,還是布盧姆的「形成性評價」(成就度評價)與「掌握學習」理論,都是以「階梯型」作為規范性模型來構築的課程的典型理論。
構成課程的另一種樣式的「登山型」。「登山型」課程的特徵在於,以大的主題(山)為中心,准備好若干學習的途徑(登山路線)。登山型課程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多途徑通達目的地,改變單一路徑達到教學目標的做法。師生之間的關系是登山夥伴關系。夥伴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一起活動的。教師作為其中年長的、有經驗的一員,在登山過程中起到導引、幫助同伴的作用。作為學生的同伴同樣會幫助他一起進步。
Ⅹ 語文閱讀教學能力的階梯型提高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一、階梯閱讀的實質——閱讀元認知。
階梯閱讀是對閱讀訓練分步操作方式的一種形象比喻的說法。它把閱讀研究的對象定位在閱讀學習而非閱讀教學上,標志著閱讀理論研究範式的轉換。按照階梯閱讀的思路,閱讀學習要分為四個步驟來進行:汲取、解讀、評判、創新。
階梯閱讀的研究設定在針對閱讀者的閱讀行為。我們曾經把大量的語文教學時間用於閱讀卻未能幫助閱讀者建立起閱讀思維智能。閱讀教學一直沒有一個完整的可以傳授的提高閱讀能力的具體操作系統,故而把閱讀變成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情,不得不認為閱讀是一個大量積累語感的過程。任何一種客體,都有其內在規律和關於該規律的學說,閱讀也是如此。但是我們專門從事語文閱讀教學的老師心中有這個學問嗎?如果沒有,那麼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又是怎樣進行的呢?毋庸諱言,正是因為我們習慣於根據教學參考給學生的閱讀安裝「主題思想和藝術技巧」,所以無法指望在教師和學生的認知領域有閱讀技術的發展。閱讀技術層面研究的缺失,導致閱讀教學沒有系統的閱讀技術指導,當然也就不會形成閱讀主體閱讀能力的自我生成機制。
階梯閱讀是閱讀理論研究範式轉換的成果,包括對閱讀現象和文學現象的研究。閱讀規律與創作規律是完全不同但又是互相關聯的兩套規律系統。階梯閱讀是以閱讀規律為經線,以創作規律為緯線的綜合認知過程。所以階梯閱讀是一種立體的、多元智能的閱讀。
階梯閱讀的性質是閱讀工具,屬於閱讀元認知。按照思維元認知理論,元認知是元語言體系的認知系統。而元語言是用來分析和描寫被觀察語言或目的語的語言或一套符號,是一種「工具語言」或「人為語言」,是一套有利於問題解決的、無具體信息的規則性語言。而階梯閱讀就是一套用來分析和描述閱讀過程的「工具語言」或「人為語言」:為學生提供策略資源,供閱讀選擇。其閱讀策略包括對閱讀材料信息的獲取、整合的策略和技能,組織研究性閱讀環境,產生和維護閱讀動機、激發閱讀積極情感等方面的知識和策略,是閱讀元語言體系的認知系統。元認知的突出特點是對對象的認知策略的認知。階梯閱讀的突出特點就是學生可以自己運用閱讀策略進行閱讀。所以說階梯閱讀就是一種元認知閱讀,是對閱讀的理論自覺,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思維有一種思維的監控與管理。
二、階梯閱讀四層級——閱讀操作系統。
階梯閱讀是元認知的思維方法運用到閱讀領域的研究成果。閱讀教學的「階梯」——汲取、解讀、評判、創新,就是一個執行、監控閱讀過程的元語言操作系統。每一個階段的實施都涉及相關的策略知識。為了保證閱讀任務的順利完成,學生在閱讀中要選擇適合閱讀任務的技能和策略,並對這些技能和策略的使用進行調控。自己產生計劃、調節、注意問題特徵等思維活動,自我提出問題,解釋理由。
(一)第一階梯中的元語言——「汲取」。
1.做好汲取的准備。運用元認知的閱讀是有準備的閱讀。三分鍾內激發頭腦風暴:看一眼窗外,把閱讀前的一切思緒切斷,問自己「我准備了什麼讀這篇文章?」「我准備從這篇文章中讀出什麼?」當「問題」呈現出來的時候,大腦立刻就產生了馬上可以吸收文本信息的能力。
2.「汲取」的目標是做出信息關系圖。閱讀者要對自己提出完成第一階梯汲取的要求。閱讀學習的四個環節具有升級性。汲取是最初步的。其操作要求是:把文章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句子篩選出來,使文章的骨骼框架顯示出來,看清整個文章內在流動方式和走向的目的。為第二個階梯的解讀做准備。
如一篇關於能源問題的文章,教師引導學習者順藤摸瓜,汲取出「水力、石油、太陽能、核能、95無鉛汽油、93無鉛汽油、高級汽油、再生性能源、非再生性能源」這些關鍵詞語,按照主幹枝葉關系,做出關系圖。按照邏輯順序選擇性閱讀,而非文字順序線性閱讀的結果。對於一般科技說明文而言,運用選擇汲取概念的閱讀方法,能夠迅速而准確掌握文章要領。目前學生運用得較好的就是初級階梯「汲取」。
長期以來我們的思維習慣於「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歷時性閱讀方式,其弊端就是讀者的思維總是跟在敘述後邊,思維容易陷在現象里。而階梯閱讀的「汲取」,其元認知策略是運用選擇法,把認識對象的自然層級過程轉化為邏輯順序過程,不作歷時性追究,而作共時性選擇,閱讀者繞過現象,抽象出事實內部的因果關系、主從關系,達到閱讀一步到位的目的。
現代思維研究區分出兩種思維向度:「選擇軸」——聯想、共時性向度與「組合軸」——句段、歷時性向度。思維科學表明,大腦最佳的理解和記憶方式是抓住材料的主題和關系,而不是堆積在一起的事實。階梯閱讀的「汲取」就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採用選擇軸的思維向度,尋找主題和連接相互關系,以使閱讀活動與思維的理解與記憶特點相一致。
(二)第二階梯中的元語言——「解讀」。
階梯閱讀的解讀是以文章內在邏輯為依據的解讀,採取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統一的方式。「解讀」的目的是揭示主題的發展,解釋原因、價值、意義等;展示主題的發展過程;歸納主題。因此掌握主題的呈現方式是關鍵。
1.主題發展的兩種過程:相似承接和相異轉換。主題的存在方式是有規律的。從思維角度講,人類建構意義的思維模式有相同方向的承接延伸和相反方向的轉折發展。這兩種思維模式就構成了文章主題的兩種發展方式。
(1)相似承接類主題的解讀方式:找出表現主旨的標志句,跟蹤表述觀點的句子,辨識相同的本質內涵,隨時給相同觀點的不同表述句畫等號,就會發現主題句或濃縮主題的一個片段,在文章中不斷再現。一篇文章閱讀完畢,主題的紅線也自始至終貫穿下來。這種解讀的目的是要提取主題。一個主題句就是一個意義單元的核心句,解釋核心句依據的是語境。語境分為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內部語境是文本內部的相互關系,外部語境是文本內外的相互關系。外部語境往往涉及另一個閱讀元語言——互文閱讀。當解讀某些蘊含豐富的關鍵詞時,往往要建立在與其他文本相互參照、相互指涉的閱讀基礎上。語境既是正確解讀主題詞和主題句的需要,亦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需要,使線性的文字變成幾個相互關聯的意義單元,便於發現主題和提高閱讀效率,一篇文章盡收眼底。
(2)相異轉折類主題的解讀方式:文章的內在邏輯發生了有與無、是與非、實與虛、進與出的轉換,其主題的生成方式就是相異轉折。閱讀時要抓住轉折的切分點,在新的高度和視角下對人類思維習慣和經驗的突破。其特點是文章在主流敘述中瞬間發生意義逆向陡轉,就如同樂章發生突變的節律一樣,思維和認識被導向新的方向。比如反諷,當人類對自己曾經的觀念、態度看出其局限性的時候,在創作上就構成了反諷。反諷是對人類局限的深層觀照,對人類曾經建構的自我神話的解構。它的特質是拆穿那些曾經披著神聖外衣的事物的荒謬性和,達到閱讀一步到位的目的。
現代思維研究區分出兩種思維向度:「選擇軸」——聯想、共時性向度與「組合軸」——句段、歷時性向度。思維科學表明,大腦最佳的理解和記憶方式是抓住材料的主題和關系,而不是堆積在一起的事實。階梯閱讀的「汲取」就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採用選擇軸的思維向度,尋找主題和連接相互關系,以使閱讀活動與思維的理解與記憶特點相一致。
(二)第二階梯中的元語言——「解讀」。
階梯閱讀的解讀是以文章內在邏輯為依據的解讀,採取合目的性和合規律性統一的方式。「解讀」的目的是揭示主題的發展,解釋原因、價值、意義等;展示主題的發展過程;歸納主題。因此掌握主題的呈現方式是關鍵。
1.主題發展的兩種過程:相似承接和相異轉換。主題的存在方式是有規律的。從思維角度講,人類建構意義的思維模式有相同方向的承接延伸和相反方向的轉折發展。這兩種思維模式就構成了文章主題的兩種發展方式。
(1)相似承接類主題的解讀方式:找出表現主旨的標志句,跟蹤表述觀點的句子,辨識相同的本質內涵,隨時給相同觀點的不同表述句畫等號,就會發現主題句或濃縮主題的一個片段,在文章中不斷再現。一篇文章閱讀完畢,主題的紅線也自始至終貫穿下來。這種解讀的目的是要提取主題。一個主題句就是一個意義單元的核心句,解釋核心句依據的是語境。語境分為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內部語境是文本內部的相互關系,外部語境是文本內外的相互關系。外部語境往往涉及另一個閱讀元語言——互文閱讀。當解讀某些蘊含豐富的關鍵詞時,往往要建立在與其他文本相互參照、相互指涉的閱讀基礎上。語境既是正確解讀主題詞和主題句的需要,亦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需要,使線性的文字變成幾個相互關聯的意義單元,便於發現主題和提高閱讀效率,一篇文章盡收眼底。
(2)相異轉折類主題的解讀方式:文章的內在邏輯發生了有與無、是與非、實與虛、進與出的轉換,其主題的生成方式就是相異轉折。閱讀時要抓住轉折的切分點,在新的高度和視角下對人類思維習慣和經驗的突破。其特點是文章在主流敘述中瞬間發生意義逆向陡轉,就如同樂章發生突變的節律一樣,思維和認識被導向新的方向。比如反諷,當人類對自己曾經的觀念、態度看出其局限性的時候,在創作上就構成了反諷。反諷是對人類局限的深層觀照,對人類曾經建構的自我神話的解構。它的特質是拆穿那些曾經披著神聖外衣的事物的荒謬性和空洞性。反諷的轉折性或者發生在文本之內,或者發生在文本和現實之間。蘇軾的《定風波》就是一個運用反諷的傑作。這首詞一上來就以橫空劈世的「穿林打葉」之音,顯示自然的聲勢。但接著集中了人的三組形象來與之相對:「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在與風雨的一番較量之後,詩人豁然發現一個新的境界:「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一切歸於無差別的境界。無差別的境界消解了前邊的英雄豪情。可見,相異轉折類主題,往往是智慧的升華,是人生的徹悟,是對人類固有偏執的一種提醒,對狹小凝滯的心胸的一次開拓。
2.主題表現的兩種手段:隱喻和轉喻兩種話語方式。話語方式是對文本的擺脫了具體性後的抽象。隱喻和轉喻是文學的兩種話語方式。一般而言,藉助寫作法則建構的文學類作品屬於隱喻性質,其與外部世界構成「相似性」的「隱喻」關系;而以紀實方式組合而成的作品,是轉喻性質的,其與現實世界構成「毗鄰性」的「轉喻」關系。隱喻的注意力集中在符號本身,強調其象徵意義,與本體是一種遠距離、異質的關系;而轉喻的目標集中於所指物,強調其現實意義,與本體是一種近距離、類質的關系。詩歌和散文作為一種敘事話語方式,它與外部世界構成「毗連性」的「轉喻」關系;而小說作為話語重構的世界,與外部世界構成「相似性」的「隱喻」關系。所以揭示小說類文學作品的主題要善於運用象徵性隱喻的思維方式,而揭示散文詩歌類作品的主題要善於運用聯想類轉喻的思維方式。
(1)尋找異質關系,解讀隱喻的話語方式。
在同為「小說」的作品中,有些屬於隱喻類文章,如《老人與海》和《邊城》;有些則屬於轉喻類文章,如《祝福》。同理,在同為「散文」的作品中,大量的散文基本都屬於轉喻類,但有些是屬於隱喻類的,如《桃花源記》。其區別就是,如果編故事的方式是對一種抽象存在的物化,即為隱喻;是對現實形態的模仿,則是轉喻。
隱喻類作品的解讀方式:要進行一次認識的轉換,把文本對象當作一個與某種意義相聯系的符號,揭示其符號意義。
(2)尋找類質關系,解讀轉喻的話語方式。《祝福》是一篇接近散文的小說,它所反映的是浙東一代禮教與人性的矛盾,是鄰近真實的藝術寫照,對現實是一種類質的反映,所以是轉喻性的。這種對原生態的生活加以剪輯成文的寫法,其主題往往是對現實問題的直接褒貶。此類文章明顯是不能用解讀《老人與海》的方式來解讀的。同為魯迅的作品,《祝福》是轉喻,而《狂人日記》和《葯》都是隱喻。
轉喻類作品的解讀方式:直接與現實人生問題相聯系,採取相同的倫理道德批判思維。
(三)第三階梯中的元語言——「評判」。
評判是要運用文學批評標准,對文本進行分析和評價,評判出其意義、作用和創新點。評判涉及認知水平,認知到文章的特色和存在的問題,是進行評判的基礎。根據審美判斷和社會洞察力,敏銳、精當地做出評判。
評判首先是與作品和作者溝通的過程,發現共同的目標和願望,達成共同的意向,產生共鳴;其次是一個依據已知的主題進行嚴謹論證的過程,要運用分析和推理,進行評論和審驗,找出肯定或否定的根據和理由;評判還是理解和辨識不同的看法,確定爭議所在的過程。
評判主要可以分為邏輯評判和修辭評判。邏輯評判是訴諸理性的邏輯論證,修辭評判是訴諸情感的形式論證,包括對藝術形式運用和對語言技巧的評判。此外就是可能存在的分歧評判,是對已有的尚未有定論的問題的理解和尋找解決辦法的思考。
進行閱讀評判,需要先掌握一系列與理解、分析和評判論證相關的技術策略,這些策略是通過有步驟的訓練程序來完成的。
評判策略:
1.社會功利標准。評判作品表現現實是否具有深度和廣度,是否能表現心靈,滲透個性。
2.藝術美感標准。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徵、虛實相生的結構特徵、含蓄蘊藉的語言特徵,都是衡量藝術美感的標准。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都是寫景,但我們在欣賞這一詩情畫意的時候,深切地感受到的是李孟之間的惜別之情;北朝民歌《敕勒川》中的「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王夫之評之:「寓目成吟,不知悲涼之何以生。」穆旦的《贊美》沒有表白愛國的豪言壯語,沒有痛斥黑暗現實的憤慨之詞,但我們讀來卻感到深邃、深沉、深刻,引發人的歷史思考、現實追問。顯然它是具有大量的藝術審美特質的,這些正是等待評判來開掘及顯露的。
要使自己有健全的審美感覺和高格調的審美趣味,成為具有審美水準的藝術知音,就得從閱讀中學會評判,對作品進行評判,實際是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見解能力,具有人格培植價值。
(四)第四階梯中的元語言——「創新」。
階梯閱讀中的創新指的是學生對文本的接受性閱讀,是對文本的再創造。創新閱讀突出能動性的主體參與,鼓勵大膽質疑,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尊重閱讀主體的興趣、選擇、體驗、理解與感悟,啟發學生基於自己原有的閱讀知識和生活經驗,產生「期待視野」,對文本的圖式化框架進行個性化體驗、想像性填充和創造性建構,產生探究體驗的獨特性理解與意義建構的多元化。
創新閱讀對應於文本的「召喚性結構」。作品形象體系僅僅構成一個圖式框架,中間有或許正常意義的失落。在文學作品中,思想感情隱匿在最深層,藉助語言,通過建立朦朧而豐富的審美意象、審美意境得以顯露。把作品與經驗及對世界的想像聯系起來的參與作品意義構成的過程,就是創新閱讀。
創造性閱讀強調建構的差異性和創造性,卻非隨意性、臆斷性。文本的內控性對閱讀具有導向性的暗示,召喚、啟發學生進行想像、聯想、填充、確定的同時,又具有一定的規范、制約作用,使「創造」不至游離或相悖於本文結構暗示的意義生成范疇。
鼓勵創意閱讀,又要強調問題的探究價值和對學生探究精神與創造能力培養的潛在意義。研究接受美學中讀者地位、讀者作用以及接受過程的理論,明確學生閱讀角色的定位,研究學生閱讀中創造潛質的培養。
創新基於評判,評判基於解讀,解讀基於汲取。所以只有前一步的訓練到位,才有下一步的實施。
三、存在的問題。
在「汲取——解讀——評判——創新」四個層級的階梯閱讀教學中,「汲取」運用得最好,「解讀」其次,「評判」和「創新」還不太會用,困難就是教師本身不熟悉這兩個方面的元語言。尤其是「創新」,不知道何謂創新,何謂走入誤區。要做好「評判」和「創新」,需要大的教學環境的改變,目前單一的課堂授課制條件下,很難實施。
總之,關繫到學生的閱讀水平和思維水平,階梯閱讀要繼續研究下去,認真實踐,認真總結,善莫大焉。如果我們建立起一套元認知的思維方式,那麼無論解決什麼問題——學術的、生活的,都會產生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