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互動性教學

互動性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27 03:48:27

『壹』 互動教學的教學方式

互動式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也各有特點,教員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特點靈活運用。
一是精選案例式互動
運用多媒體等手法呈現精選個案,請學員利用已有知識嘗試提出解決方案,勘校正誤,設置懸念,然後抓住重點、熱點作深入分析,最後上升為理論知識。一般程序為案例解說——嘗試解決——設置懸念——理論學習——剖析方案。這種方法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環環相扣,對錯分明,印象深刻,氣氛活躍。缺點是理論性學習不夠系統深刻,典型個案選擇難度較大,課堂知識容量較小。
二是主題探討式互動
主題是互動教學的「導火線」,圍繞主題展開教學雙方互動,有利於達成教學目的。其方法一般為拋出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思考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歸納總結。這種方法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但缺點是組織難度大,學員所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會影響教學進程。
三是多維思辨式互動
把現有定論和解決問題的經驗方法提供給學員,讓學員指出優劣加以完善,還可以有意設置正反兩方,在爭論中尋找最優答案。一般方法為解說原理——分析優劣——發展理論。這種方法課堂氣氛熱烈,分析問題深刻,自由度較大,但要求教員必須充分掌握學員基礎知識和理論水平,並對新情況、新問題、新思路具有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
四是歸納問題式互動
就是課前針對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問題,歸納互動問題。教學開始,教員一一向學員拋出,學員廣泛思辨、爭論,最後達到了解熟悉所學內容的目的,同時開闊思路。這種方法,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但要求教員必須充分備課

『貳』 怎樣促進教學過程的互動性

互動,是主體間的相互聯系與能動反映,是活動中的師生相互交流、影響,不斷作用的狀態。教學交往觀告訴我們:教學活動中,師與生、教與學是互構互生、良性互動的,是二者間的雙向討論、交流與溝通,這是一個提問應答、互為因果的負反饋活動系統。認識與把握教學過程的互動性是改造傳統課堂教學的龍眼,至少要做到以下兩點:
1)、互動是教學中師生交往的互動
交往當然不是形式上熱熱鬧鬧的你來我往,而是人類社會生命本性的存在狀態,是主體間相互理解與交往的主體間性的打造。這種狀態與打造是在無內外壓力與制約情況下的真誠敞開、交互共生,在強調充分發揮主體性的同時,這一點顯得成為重要。相對於這一認識的觀念和行為分別是:教育活動交往的本體論意義與有效辯解往的理據。前者,是說教育實踐的本質是交往活動,是師與生及師生與材料間的雙向理解、問題解決以及應答討論,形成共識的共創共生活動。從這一理念出發,教師絕不能再獨霸課堂,消化學生,應當特別強調課堂教學時空共有,內容共創,意義共生,成功共享。對於有效交往的理據,有的學者提出了三個有效宣稱,即尊重客觀事實的真實性,與社會規范一致的正當性以及捧得一顆心來的真誠性。教學中的有效交往,當然也必須服從於這一規律,師生間的尊重、理解和關愛比什麼都重要。
2)、互動的多元性與教育性
教學中的互動是多元的,是多情境、多內容、多維度、多形式的互動體。比如情境,不只是直觀生動的教學情景,還有融洽和諧的人文環境,發人深思的問題背景;內容也不只是課本知識的學習,還有生活經驗的積淀,生命意義的領悟,道德規范的認同,情感情操的陶冶;互動的角色也不只是師生間,還有學生間、小組間、個體與群體間,師生與教材間的溝通、對話與意義創生。特別應當強調的是這種人際關系在教學情景中的教育性原則:其一是互動基本因素的把握,即個體明確的自我意識,對對方的知覺與期待以良好的教育環境與氛圍;其二是良好互動方式的運作,即以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基礎,以親密合作的人際關系為前提,師與生的角色是可變的,師與生的作用是互補的。

『叄』 教學互動的常用形式有哪些

有效互動不是任由教師控制、單向影響的活動。從師生互動的信息傳遞方式來看,有效的教學互動有以下三種形式:     

1.雙向型      

在這種互動方式中,師生之間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饋。在課堂上主要表現為師問生答或生問師答等的師生對話形式。     

2.多向型      

這種互動形式與雙向型互動不同的是,互動過程中除了師生之間有相互作用之外,學生之間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雙向流通。它強調信息的多向傳遞反饋。在課堂上的常見形式是:同桌討論、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競賽等。     

3.網狀型      

在這種互動中,學生和教師構成一張緊密聯結的網,每位學生、每個老師都是這張網的一個結點。能夠牽一點而動全網,互動的輻射范圍非常廣。這種互動強調師生平等參與學習活動,信息全面開放,教師不再是唯一的學習源。這種互動的載體往往是大型的數學游戲或藉助現代信息技術的網上互動活動。

(3)互動性教學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是用來解決問題的,這個問題就是預期目標,有了預期目標,師生互動就不會只流於形式,它能使互動過程有序化。在此基礎上的師生互動,才能產生效果。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師生能超越預期目標,產生新的問題,對問題的理解就更加深入、全面,更能體現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總之,有效的師生互動能使師生在互相學習中相互尊重,共同發展。教師美好的師德是這種關系建立的基礎。

因為學生的心扉總是向那些他們認為值得敬重,品德高尚的教師敞開。所以,我們既為人師,就應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居高臨下俯視學生,這樣,我們才能通過師生互動這座橋梁,進入素質教育的新境界。

第一、師生互教互學,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師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探討、豐富課程的過程。在互動中,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和創造能力。

第二、師生間的交流信息面十分廣泛,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到充分的交流,通過這些交流,師生間能夠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教學過程也就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第三、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能夠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師生形成合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提高課堂效率,達成教學的最優化。

『肆』 如何進行有效的互動式教學

師生互動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是客觀存在的,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根據其產生效果的不同,可以把師生互動分為正互動和負互動。正互動就是指能取得積極效果的互動方式,即有效的師生互動;負互動是指不能取得積極效果,甚至是負面效果的互動方式,即無效或影響教學效果的師生互動。課堂教學中有效的交往互動,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基礎,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條件。那麼,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又該如何追求正互動,避免負互動,使師生在多層次互動的共同作用下,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呢?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思考。
一、找准「契入點」,借機互動
尋找「興趣點」,以趣引動。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助推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符合學生身心特徵的「興趣點」,以學生喜愛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激起學生參與互動的慾望,達到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目的。如在學習《鏡子改變了什麼》一課時,我就以激趣的方式導入新課。上課之前請八位同學玩一個游戲。游戲規則:兩位同學一組,其中一位扮演照鏡子的人,另一位扮演他的像,表演的動作自編,看哪兩個同學的表演最精彩,合作最默契。學生對四組同學的表演,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根據學生的猜測,靈活地引出鏡面對稱,從而揭示課題。上述片段就抓住了學生的年齡特徵,由生動活潑的表演著手,喚起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達到了課堂設計的初衷。
尋找「探究點」,以研引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產生探究的慾望。教師需要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在知識的「結合點」上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產生新問題、新困惑,並以此為探究點,引導學生探究思考。這種時機的把握能充分提升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在講解物體正對鏡面時像的特點,我組織了如下活動。
師:每位同學對著鏡子,舉起你的左手,鏡子中的像舉起的是哪一隻手?
生1:左手(鬨堂大笑)。生2:右手。
此時我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學生開始尋求證明自己答案的途徑和方法。這里,教師正是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利用了學生對知識的「一知半解」,設置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由已知探求未知,實現了師生之間的正互動,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創造「思維點」,以思引動。數學思維的訓練始終是數學教學的核心任務。然而,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教學內容的區別,有些知識中的思維過程比較難以把握。此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參與學生的討論,幫助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方法思考問題,把握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點」。在學習《截一個幾何體》時,我先作教師談話。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正方體,所得的截面可能是什麼形狀?然後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從「可能性」出發,猜測所截得截面的不同形狀。再讓學生利用小刀對所帶正方體進行切截,並與自己的猜想的結果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大膽猜想,讓學生懂得探索數學問題是從猜想開始的。但又不能停留在猜想上,還需對猜想進行證實。猜想與證實結果的比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創設好路徑,鋪路互動
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互動包括行為互動、情感互動和認知互動。行為互動是基本的互動形態,指師生在課堂中的行為表現,雙方是否積極或者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情感互動是指師生在課堂中的情感投入,雙方學習中是否伴隨著積極的情感。認知互動是指師生在課堂中所採用的策略,雙方思維的活躍程度是通過一些策略來體現的,認知互動能夠使學生獲取和整合新知識。由此著手,我們也就把握了達成師生有效互動的三條基本路徑。
實踐——重探究過程的師生互動。《數學課程標准》指出,過程與方法同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現代教學觀也認為,學習是一個以知識學習過程為載體的,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而提高自己適應能力的一種活動。因此,有效的師生互動應該實踐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以「實踐」為特徵的師生互動過程更多的是以外顯的行為來體現的。

『伍』 如何開展互動式教學

師生互動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是客觀存在的,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根據其產生效果的不同,可以把師生互動分為正互動和負互動。正互動就是指能取得積極效果的互動方式,即有效的師生互動;負互動是指不能取得積極效果,甚至是負面效果的互動方式,即無效或影響教學效果的師生互動。課堂教學中有效的交往互動,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基礎,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條件。那麼,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又該如何追求正互動,避免負互動,使師生在多層次互動的共同作用下,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呢?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思考。
一、找准「契入點」,借機互動
尋找「興趣點」,以趣引動。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助推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符合學生身心特徵的「興趣點」,以學生喜愛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激起學生參與互動的慾望,達到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目的。如在學習《鏡子改變了什麼》一課時,我就以激趣的方式導入新課。上課之前請八位同學玩一個游戲。游戲規則:兩位同學一組,其中一位扮演照鏡子的人,另一位扮演他的像,表演的動作自編,看哪兩個同學的表演最精彩,合作最默契。學生對四組同學的表演,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根據學生的猜測,靈活地引出鏡面對稱,從而揭示課題。上述片段就抓住了學生的年齡特徵,由生動活潑的表演著手,喚起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達到了課堂設計的初衷。
尋找「探究點」,以研引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產生探究的慾望。教師需要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在知識的「結合點」上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產生新問題、新困惑,並以此為探究點,引導學生探究思考。這種時機的把握能充分提升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二、創設好路徑,鋪路互動
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互動包括行為互動、情感互動和認知互動。行為互動是基本的互動形態,指師生在課堂中的行為表現,雙方是否積極或者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情感互動是指師生在課堂中的情感投入,雙方學習中是否伴隨著積極的情感。認知互動是指師生在課堂中所採用的策略,雙方思維的活躍程度是通過一些策略來體現的,認知互動能夠使學生獲取和整合新知識。由此著手,我們也就把握了達成師生有效互動的三條基本路徑。
實踐——重探究過程的師生互動。《數學課程標准》指出,過程與方法同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現代教學觀也認為,學習是一個以知識學習過程為載體的,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而提高自己適應能力的一種活動。因此,有效的師生互動應該實踐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以「實踐」為特徵的師生互動過程更多的是以外顯的行為來體現的。

『陸』 如何提高教育教學的互動性

新課程強調,數學課應是活動課,且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和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要提高數學課堂的互動性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你不可能指望一個厭惡你的人或害怕你,對你唯唯喏喏有恐懼感的人來與你友好合作,愉快地交流。」 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人際交往互動、情感交流、思維碰撞、信息溝通、資源共享的過程。而交往是這個過程的支持系統。 要提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人際交往關系,需要教師公平、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在學生有困難時,教師要主動地傾力相助,細心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異常言行,及時與學生談心。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敵意與戒備心理,化解同學間的小矛盾。要理解學生,寬容學生。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崇高的人格魅力、班集體的溫暖,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 二、創設好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更有意義。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等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為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要指導學生善問。為此,應在課堂上給學生適當地點撥、示範,指導學生提問的方向和思考問題的途徑。教給學生正確的質疑方法。在教學設計上,應多給學生一此探索、猜測的空間,逐步養成學生的問題意識。由於創新源於問題,問題生於情境,要使學生能提出好的問題,就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來啟發學生思考。 三、多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數學課應是活動課,通過多開展數學活動,豐富教學形式的多樣性,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學習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樹立參與意識、合作意識。數學課應盡量為學生創設交流與合作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能交流地學習數學和學習數學地交流。其中後者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學生在這一系列過程中,要內化數學語言,並學慣用其反映自己的思考,將語言與思考邏輯地連接於數學世界,從而促進思維的發展。因此,數學課應盡量創設獨立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促進學生積極地學習。 四、 完善評價和激勵機制,使學生樂學、勤學。 在數學課堂中,巧妙地運用激勵性語言,撩撥學生上進心和創新的慾望。盡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對書本的質疑,敢於指出老師的錯誤。要相信任何一個學生都可變得更好,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激勵每一位學生,使其進步。切記「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要激勵學生,還要讓學生消除自卑心理,幫助其樹立理想,增強信心;要指導學生正確對待失敗,消除挫折感;讓學生學會「避已之短,揚已之長」。塑造好學生健康的人格,才有助於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更好地互動。

『柒』 如何實現互動教學

古語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直以來,教師都被賦予傳播知識的使命。用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在三尺講台上完成教學任務。然而時代在進步,改革的春風又一次吹進了教育的殿堂。新課程改革所帶來的震撼確實大,耳邊常聽到同事的慨嘆:「新課標難上,都不知講些什麼,老是搞活動,反倒像活動課了……」的確,新課標改革特別是思想品德的改革,帶來了全新的面貌。它改變了以往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更加註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而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是充當「導演」的角色。因此,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讓思品課堂煥發出生命力和活力,師生交往互動是其中的奧秘所在。那麼,思品課堂上如何實現互動式教學呢?
實現互動式教學,離不開學生之間的互動
以往的思品課都是教師講,學生聽、記,絕大部分時間都由教師講授課程內容,學生只是被動地舉手發言,很少討論的機會。新課改下的思想品德課讓我們意識到學生之間互相合作的重要性,也告訴我們應注重讓學生課前收集信息、課堂展示、交流信息,課後注重實踐和同學間的評價,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並結合游戲、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的課堂活動真正成為教和學的中介,而學生的合作互動則貫穿整個課堂教學。
例如在上初一思想品德《我上中學了》這課之前,我要求學生調查好新學校的情況。上課時以6個同學為一組進行討論,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同學們都急著把自己調查到的情況與其他同學分享。在討論中學生既了解到新學校的具體情況,又跟其他同學加深了交流,為下一節《認識新夥伴》的學習做好了准備,一舉兩得。實踐證明,讓學生分組學習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討論和多種形式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而小組間存在的競爭,能讓學生產生責任感和榮譽感,能夠幫助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思維能力,有利於促進學生間的思想交流,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動態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實現互動式教學,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互動
新課改下的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化身和教學過程的主宰,而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是學生的朋友、夥伴,學生才是真正的課堂主人。教學過程不再是滿堂灌,而是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互動的過程,是教師調動學生在活動中與教材對話、與老師對話、與夥伴對話的互動過程。這一過程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老師越是「放手」,學生的思維就越活躍,課堂上學習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
情感交互。學習心理學指出:民主、和諧、寬松、安全的環境氛圍有利於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師生良好的情感互動關系,有助於雙方的心靈溝通及和諧、真誠和溫馨心理氛圍的構建。教學中,師生之間愉快的情感溝通能促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熱情的贊語、和藹的態度、親切的笑容以及生動有趣的講述,能創造出一種寬松和諧、相互尊重的教學氛圍。真情對待學生,以教師的人格魅力來獲得學生的愛戴,使課堂充滿師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相融,實現師生之間情感的互動。
平等對話。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以對話、交流、合作為基礎的知識構建過程。新課改要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實現對話。思品教學中的對話則是師生以教材內容為話題,共同對所學知識達成共識,共同分享對方的經驗和體驗的互動過程。師生間的平等對話,要求教師摒棄那種「我是老師,我的話就是權威」的舊觀念,樹立「學生與教師是平等的」新觀念。師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新型關系,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更樂於、敢於提出意見、發表見解,學生發展了,教師也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得到了發展。
例如,在探究《認識新夥伴》的活動中,我要求學生動手製作名片,然後與同學互相交換,彼此交流。活動過程中,我走下講台,走近學生,跟他們一起動手製作名片,把自己當成他們的一份子,以平等的身份和他們一起交流,一起學習,一起歡笑,讓學生認識了我,我也認識了學生。真正體會到「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也感受到一種「與學生共創共享教育的幸福」。只有教師轉換角色,更新方式,師生間做到平等對話,學會相互傾聽,彼此欣賞,零距離接觸,無障礙溝通,師生雙方在表達與傾聽中共同分享對方的經驗和體驗,才能真正實現共同發展。
場外溝通交流。已經進入學習型社會的今天,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已經不再局限於傳統的課堂教學。初中思想品德課每周兩課時,實際與學生接觸的時間不多,要真正實現互動式教學,還應注意與學生課堂外的溝通交流,這種溝通交流具有時空不限、內容不限、學科不限、目標不限、方法不限等優點,教師在課堂外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不僅可以改善、融洽師生關系促進教學,而且可以了解到學生學習體驗的信息,為課堂貼近學生、因材施教儲備素材。
成功的思品課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關系,用教師的真誠和熱情去喚起學生們的興趣和激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思維火花,培養學生探究和創新思維能力,增添思品課堂的魅力,真正實現互動式教學,使思品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充滿生命力和活力。

『捌』 互動式教學法的互動教學類型

主題是互動教學的「導火線」,圍繞主題展開教學雙方互動,有利於達成教回學目的。其方法一般答為拋出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思考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歸納總結。
這種方法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能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但缺點是組織難度大,學員所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會影響教學進程。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開展,不僅僅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口頭的交流,要達到預期效果還需藉助必要的教學手段。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多媒體設備進入課堂教學,它使傳統教學方法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令人耳目一新。多媒體設備的聲、光、電一體化優勢,不僅減少了教師課堂書寫工作量,更重要的是由於課堂環境的變化,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且也使課堂討論或者案例分析便於進行。有了多媒體設備並不等於教師可以跟放電影一樣,不需要課堂講解了。我認為先進的設備僅僅是輔助教學的手段,教師的主導地位絕對不能動搖。過分依賴多媒體設備,會淡化教師的主導地位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玖』 互動教學的如何實現互動教學

互動性共享型教學,以互動做為教學設計的中心切入點,依據現代多媒體教學、數字版化教學等理論基礎與權多種互動教學工具,如互動式的攜帶型顯微鏡WM461PCTV、WM461WIFI,兼具顯微鏡和數碼照相機的雙重功能,它可以利用2.4G或者WIFI和顯示屏、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相連,可拍照、錄像,教師與學生可針對一個或者多個實時顯微現象,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觀察交流、教學分享,由於學生可以親自動手觀察、獲取顯微圖像,將大大增加學生的興趣和體驗性,增強其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

『拾』 怎麼進行互動式教學

課堂來學習任務要具體,讓學生明源確任務後開始學習,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問題,讓學生們先在同學中解決,實在有難度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通過其他途徑解決,第二天反饋,如果實在無法解決的,教師可以引導解決問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一直參與其中,真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

閱讀全文

與互動性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