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葉脈書簽教案

葉脈書簽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27 02:24:42

A. 急~~ 幼兒園小班的美術公開課教案怎麼寫!麻煩有經驗的教師指教下。

http://www.cnfirst.net/youeryuanjiaoan/2008-11-06/8950.html

幼兒園小班美術公開課教案:戰勝大灰專狼屬 。。。

B. 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改變學生對生物學習激情不高,課堂學習氣氛不濃的局面,是生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思考並在實踐中上必須解決的問題。而這首先要解決的是: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因為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它的有效性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保持,知識、能力的提升。可見尋求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我們生物教師教學活動中的根本目標,而有效課堂教學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健。初中生物新課標的實施在中山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從事生物課堂教學五年來,我虛心學習先進經驗,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生物新課程標准,我摸索出了一些提高生物課堂有效性的方法,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 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
古語雲親其師而信其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喜歡一個老師就會認真聽他的課,對某一學科有了興趣就會有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發展成為最有效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水平。現在很多學生沒有明確的目的,學習生物的興趣不濃,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更有不少的學生認為生物學是次科而毫不加以重視。初中生物是初一才開始開設的學科,要引導學生重視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熱愛學習、樂於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生物實驗,在實驗目的、操作程序、實驗現象、結果分析等環節上多下功夫,設置懸念,讓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獲得體驗,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如:初一開學的第一節生物課我並不急於上新課,而是帶學生到生物實驗室,參觀裡面的各種生物標本和以前的學生自製的葉脈書簽等。通過觀察這些他們以前沒有看到過的,從而達到激發他們對生物學感興趣的目的,興趣一旦形成,將會轉化為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動力。
二、 精心准備教學設計
精心准備教學設計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集體備課是精心准備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重要途徑,通常按以下四個階段進行集體備課:一)、集中備課。(1)引領:由備課中心發言人在教研活動會上以說課的形成發言。說教材、課標要求、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課件准備、習題精選、教學理論等。(2)合作:討論發言人的內容。(3)交流:由個人代表或小組代表發言交流。(4)整合:由備課組長整合大家意見,小結備課情況。二)、實施教學方案。統一時間組織本備課組教師聽課,觀察。讓研究課真正回歸到**常教學中來。三)、教學反思。執教教師執教後對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表現以及教學的成功與不足進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四)、形成新教案。由於生物教師一般都是任多個班的教學,因此同一教案多層次,多次上課。多次教學反思,反復討論。結合不同班級的實情,最終討論定稿。把上次研究積累的經驗作為下一次實踐的起點。長期以往,實現螺旋式上升。
三、 面向全體,分層教學
如何正確處理好個別差異與最佳發展之間的關系呢?教師應努力因材施教,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課堂教學方法。首先,降低知識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把新知識通過降低難度,使新知識變成似曾相識的東西,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或者是找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找出共同點與區別,順利的完成生物知識的正遷移,通過類似的探索解決新問題,使學生感到知識易學、會學、從而樂學。其次,確定分層教學目標。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特徵,本著非同步達標的原則,制定出具有整體性、差異性、層次性的目標。如在生態系統教學時,後進生能掌握最基本的生態系統的成分就可以了;中等生能了解生態因素及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之間的關系,了解生態系統的成分和認識食物鏈、食物網;優等生能夠理解生態系統的成分和營養結構以及生態系統的功能是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這樣設計目標,保證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等生吃得飽。再次,設計多層次練習。練習是學生創造性的勞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基本途徑。根據知識結構特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多層次練習,做到由淺入深、異要求、步步高、使之呈階梯形,讓學生順梯而練,達到各自的高度。通過成功練習使學生樹立信心,激勵他們積極向上,爭取躋身於優秀生的行列,讓學生在分層次練習活動中得到和諧發展,同步提高。
四、 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深度,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應切實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學生跳一跳,摘果子。首先,摸清班情。教師要了解全班學生對學習生物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接受能力,還要掌握個別學生的興趣、愛好、理解能力、知識水平等,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心中有數。其次,要胸中有課標、腹中有教材。教師對新課標的教學目標舊知識的遷移程度、新內容的重點、難點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識在各單元、章節乃至整冊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將整體知識化解成一個個知識點,並將其分散到各課時中統籌規劃,合理安排,使每節課有的放矢。與此同時分析眾多知識其內在聯系的規律性,以一定的方式結合成知識鏈,易於學生理解、掌握。使學生學有所獲,體驗成功的喜悅。再次,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教師在通盤了解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安排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有深度、有新度的教學內容,以擴大生物的知識面以滿足優等生的需求。
以上是我五年多以來在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點滴體會。當然,還有很多需要改進和學習的地方,這些都有待於我不斷去摸索和學習探究。今後,我一定要強化有效教學的理念,不斷思考課堂教學效益,改進與探求有效教學策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C. 如何上好新課標下的初中生物課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改變學生對生物學習激情不高,課堂學習氣氛不濃的局面,是生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思考並在實踐中上必須解決的問題。而這首先要解決的是: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因為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它的有效性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保持,知識、能力的提升。可見尋求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我們生物教師教學活動中的根本目標,而有效課堂教學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健。初中生物新課標的實施在中山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從事生物課堂教學五年來,我虛心學習先進經驗,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生物新課程標准,我摸索出了一些提高生物課堂有效性的方法,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一、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古語雲親其師而信其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喜歡一個老師就會認真聽他的課,對某一學科有了興趣就會有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發展成為最有效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水平。現在很多學生沒有明確的目的,學習生物的興趣不濃,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更有不少的學生認為生物學是次科而毫不加以重視。初中生物是初一才開始開設的學科,要引導學生重視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熱愛學習、樂於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生物實驗,在實驗目的、操作程序、實驗現象、結果分析等環節上多下功夫,設置懸念,讓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獲得體驗,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如:初一開學的第一節生物課我並不急於上新課,而是帶學生到生物實驗室,參觀裡面的各種生物標本和以前的學生自製的葉脈書簽等。通過觀察這些他們以前沒有看到過的,從而達到激發他們對生物學感興趣的目的,興趣一旦形成,將會轉化為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動力。二、精心准備教學設計精心准備教學設計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集體備課是精心准備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重要途徑,通常按以下四個階段進行集體備課:一)、集中備課。(1)引領:由備課中心發言人在教研活動會上以說課的形成發言。說教材、課標要求、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課件准備、習題精選、教學理論等。(2)合作:討論發言人的內容。(3)交流:由個人代表或小組代表發言交流。(4)整合:由備課組長整合大家意見,小結備課情況。二)、實施教學方案。統一時間組織本備課組教師聽課,觀察。讓研究課真正回歸到**常教學中來。三)、教學反思。執教教師執教後對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表現以及教學的成功與不足進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四)、形成新教案。由於生物教師一般都是任多個班的教學,因此同一教案多層次,多次上課。多次教學反思,反復討論。結合不同班級的實情,最終討論定稿。把上次研究積累的經驗作為下一次實踐的起點。長期以往,實現螺旋式上升。

D.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方法

1
注重兒童感受,尊重幼兒年齡特徵

在我們的課堂上,不論學生年齡大小,教師都很注重自身地位,強調教師與學生的身份關系。我稱此類教師為「控制型教師」,他們不論是在講授課程還是隨堂個別輔導時,都在把控學生,比如常出現這類語匯:「你能這么(畫)」、「不能讓(顏色塗太滿)」等等控制性較強的指導詞彙。

還有一類教師,我將他們稱為「朋友型教師」,教學以朋友形式與孩子交流、互動。學前兒童處在一個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階段,對待繪畫本就是熱情滿滿,所以此時,如果教師尊重其年齡特徵,注重幼兒的感受,蹲下來與其對話,以朋友形式進行交流,恐怕幼兒對美術課堂的體驗會更加不一樣。

在上課時,教師都會用教鞭來指畫,或是敲打教鞭提醒學生注意看黑板,但美國幼兒園用的卻是一片顏色鮮艷,質地輕柔的羽毛。想像教師在引導孩子們看畫時,舉著的是一片彩色的羽毛,讓孩子們體會到的是柔和與美感,而不是木棍的冰冷僵硬。從這些細節也可以體會到教師是以「朋友」的角色在引導兒童,而不是以「控制」的形式去教授。

▲ 《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書影

2
注重家教合作的落實,讓家長當學生

我們經常說到家教合作,但美國課堂的家教合作也使我眼前一亮。入學前,家長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擔任哪門課程的助教,之後每學期會安排一次為其兩周的培訓,共十天。時間安排在晚上六點半至九點。你的小孩在哪個年級,你就參加這個年級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就是本學期要給孩子們上課的內容,家長們先提前上一遍,同時也包括一些上課時的小技巧,比如名畫欣賞時怎麼掛畫、用羽毛指點作品、調色如何師范、多與兒童交流、提問後讓孩子們多發表意見等等,最後一次培訓課,會讓家長們練習畫一幅素描,說是練習素描基本功。

但我覺得這個環節的培訓,如果家長不經常聯系,單靠一次課程可能也解決不了基本功的問題,所以猜想此環節的安排可能是校方想掌握家長中專業美術能力如何。

這種家教合作的形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們經常說家教合作,但合作的最普遍形式是兒童在家時家長教育,在學校時交由老師教育,這種家長先進入學校培訓,再與兒童一起參與教學的形式鮮少。

▲ 家長與孩子共同進行藝術創作

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同時顧菁女士也提到,通過她本人的觀察,越是熱心參與學校活動的家長,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就比其他孩子優秀許多。確實,家長參與到學校活動中來,不僅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觀念,這樣在家庭教育中才能更好地與孩子交流溝通,幫助其健康成長。

3
在綜合課程中,體現美術的獨特性

我國藝術課程標准中提出了藝術教育綜合化的問題,強調既要保持藝術各學科的特點,又要防止生硬、盲目地結合。確實,藝術綜合有利於促進學生整體藝術審美修養的提升和多種能力的發展。

本書中也給我們舉出了實例——繪畫與音樂的綜合,稱為「音樂畫」。我們所常見的音樂繪畫綜合課程基本形式一般是聽音樂並用抽象形式畫出感受。另一種是在小朋友畫畫或做手工時,老師播放背景音樂來襯托氛圍。讓孩子們在愉悅的環境下,體驗繪畫的樂趣,讓課堂輕松而充滿活力,也打破了課堂的單一沉悶。

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式課堂特別注重美術專業詞彙的使用,突出美術的特有性。我注意到在他們的課堂中,從四歲左右開始,教師會告訴孩子們一些專業的繪畫詞彙,如空間(近景、中景、背景、重疊、透視)、節奏(線條、色彩、質地、重復)等等。但教授這些詞彙時教師會注重年齡變化來強化詞彙和元素的了解,從無意識到潛意識再到有意識地教授。

▲ 《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書摘

4
審美培養從欣賞開始

美式課堂由於時間較為充沛,每次課為兩小時,前半部分多數是用來欣賞名家名畫。據本人統計,二十節課中有十三節課有名畫欣賞環節。而且在欣賞時老師撇開深奧難懂的哲學思想,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巧妙地帶領孩子了解美術作品的題材、主題、形式、風格與流派,知道一些重要的美術家和作品,同時也讓其了解美術與生活、歷史、文化的關系。

一開始我充滿疑惑,認為幼兒年齡較小,要了解這么多知識性內容恐怕有難度,但通過之後越來越多的課例發現美式課堂對於欣賞名畫作品有幾個特點:

1
對於畫作的選擇會根據年齡的不同加深欣賞范圍。3歲至5歲左右,選擇的名畫一般都是主題突出,造型簡潔、幾何形的點線面符號,這樣便於引起幼兒的聯想。6歲到7歲左右兒童的欣賞范圍會逐步擴大,增加不同類型的欣賞內容。

2
對於作品的選擇,只會選擇有代表性的、經典的、已經得到美術史認可的。對於當代藝術作品教師一般不會選擇,認為只有經過歷史沉澱後的作品才值得學習和鑒賞。

3
教師一般會選擇四至五幅名畫,所選畫作都會超越孩子的理解水平,且都是會與本節美術課主題相適應的世界名畫。教師引導時以提問為主,以此來激發兒童的興趣,教師的每一句話、每個動作都有教育意圖在其中。

孩子的創造力是從模仿開始的,孩子的模仿能力越強,將來創造性的潛力就越大。欣賞不同主題,不同表現形式的名畫作品,讓兒童從小接觸經典,培養審美水平,我想這應該是審美能力的第一步。

5
注重兒童體驗的過程,享受兒童分享的樂趣

由於本人在校外美術機構教學,不論是培訓機構還是家長,對孩子的美術課最看重的是其最後的作品效果,因為家長沒有辦法從其他途徑去了解課堂,了解孩子,就算隨堂陪學,恐怕也體會不了兒童內心的感受與收獲。那教師在課堂注重兒童體驗的快感與收獲時,如何讓家長也滿意,並能了解課程內容呢?

我認為兩全其美的方式是課後請家長進入課堂聽孩子分享畫面故事。首先,在兒童年幼時,將自己的畫面故事與他人分享是一個重要過程,同時通過孩子的分享也能讓家長更好的了解課堂內容。當然這個過程也離不開教師與家長的積極溝通,嘗試向家長講解課程理念讓其改變原有錯誤的觀念。在美式課堂中很注重幼兒體驗過程,同時還強調其愉悅性,例如在《小小抽象畫大師》一課中,講解馬蒂斯圖形時,教師給每人發了一個不一樣圖案的白色剪紙,要求小朋友們在畫冊上找出和自己剪紙一樣的圖形。小朋友們找得很認真,用游戲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對抽象圖形有了感覺認識和視覺敏感度。

6
注重文化多元與材料、表現技巧的多元

對於課程內容的選擇,美式課堂涉及的面很廣泛,以學習西方經典名畫為主,同時又涉及到了東方的水墨、非洲的粗麻布編織、埃及的小雕塑、印第安的圖騰等等;在藝術形式上抽象、立體、古典等風格都各有接觸;材料的選擇上,除常見的蠟筆、水彩外,泥土、糖紙、玉米衣等各種生活周邊材料都利用到藝術創作中來。對於材料的多樣性學習不僅能使作品更加豐富,同時兒童在觀看和體驗材料中也能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

▲ 《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書摘

王振宇教授在本書《序》部分提到幼兒美術不是一個「該不該教」的問題,而是一個「為什麼教」和「怎麼教」的問題。部分教師認為,學前兒童不必要學習技能技巧。其實,技能技巧就如同「使用說明書」,先了解了使用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去創作,對於幼兒也是同理。

艾斯納曾在《兒童的視覺與知覺的發展》一書中提到「藝術表現所需要的技巧並不能因個人年齡的提高而自然獲得,藝術的發展也並非和生理成長的進度成正比。相反,任何人(包括美術教師和藝術家)所有的所謂創作技巧,均是由當時比較有學識、經驗的人所傳授。而且許多創新技巧,更加需要各種系統性的學習過程才能獲得」,「我們沒有理由假設兒童不需要知道任何技巧就可以表達出各種藝術內容」。因此,學前兒童藝術創作過程中的技能技巧學習值得教師教授。

美式課堂注重教學過程,但作品卻有些「差強人意」。雖然說過程的愉悅性能讓兒童有快樂的體驗很重要,但作品效果的不佳,恐怕隨著兒童的審美能力提升,也會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不自信感。良好的作品成果呈現也會對提升審美能力有所幫助。作品效果好壞,不在於教師動手幫助兒童完成所謂的良好作品,而在於教師課前的准備以及課程的語言引導:

E. 大班教案落葉語言葉子為什麼會落下來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落葉

[活動目標]
1、通過落葉,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徵。
2、體驗詩歌《落葉》的優美意境。
[活動准備]
掛圖《落葉》。
[活動過程]
一、看落葉,做樹葉飄落的動作。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教師出示落葉,讓幼兒觀察落葉的顏色。
教師:樹葉是怎樣從樹上落下來的?
讓幼兒運用肢體學做樹葉飄落的動作。
二、看圖聽詩歌《落葉》
1、教師出示掛圖《落葉》,朗誦詩歌《落葉》。
2、逐一看圖,理解詩歌的內容。
3、教師:詩歌中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分別將樹葉當作什麼?
三、試編詩歌《落葉》
要求幼兒根據原詩歌的線索和自己的經驗,新編詩歌《落葉》,例如:樹葉落在山上,長頸鹿看見了,放在嘴裡,把它當作餅干;樹葉落在地上,小朋友撿起來,放到書里,把它當成書簽。
活動延伸:
外出撿樹葉,比較各種樹葉的相同與不同。
附錄
詩歌《落葉》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了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站在上面,它把樹葉當作小屋。
樹葉落在溝里,小螞蟻爬過來,站在上面,它把樹葉當作小船。
樹葉落在水裡,小魚游過來,躲在下面,它把樹葉當作雨傘。
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了。」

F. 如何運用ppt進行 植物的葉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 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徵。
2、 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3、 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後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過程與方法:
1、統計撿到的樹葉的數量和樹葉的種數;
2、根據一定的判斷依據,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的樹葉。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學生研究樹葉的興趣,培養愛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開展觀察葉生命現象的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
難點:是否是同一種樹葉的判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自然界里到處是綠色的世界,今天我把這一片綠色帶到了課堂上。瞧,美嗎?(課件)美在哪裡呢?樹的美是誰裝點出來的?(主要是植物的葉)大家觀察的真仔細。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葉子的秘密,也就是植物的葉。
板書課題:5植物的葉
(二)體驗探究:
今天,同學們拿來這么多的葉子,你們是怎樣收集到的呢?
預設1:我是在林子里撿到的。
預設2:我是在校園里摘的。
師:同學們評一評,哪一位同學的行為是對的?
結果同學們判斷:採摘花草的行為是錯誤的。
一、分一分,擺一擺 :
老師知道大家都很喜歡樹葉,現在把撿到的樹葉放在桌上,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好嗎?我們來 比一比誰反應速度最快,小手最快。聽好要求擺一擺,出示問題:
1師:我撿了幾片落葉?
生活動:數一數,擺一擺,匯報數量。
師:你們的速度都很快,都是好孩子,按要求准備了這么多樹葉,老師真高興。
(設計意圖:通過數一數,使學生對自己手中的樹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喜愛,像玩玩具一樣。同時此活動,也是一個小的熱身准備。為後面的活動打基礎。)
師:現在老師想看看,誰的觀察力最強,誰是細心的孩子。
2師:按自己的方式分一分,這裡面有幾種樹葉?
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獨立動手分樹葉。
生活動:匯報
師相機板書:形狀、大小、顏色
師:同學們都認真地思考了,但是分得的結果是不同的,這是因為我們分類的依據不同。
師用實物投影分別展示三種分類方法。
師:下面我們驗證一下,哪種方法分出的是同一種葉。
生活動:發現以形狀為標准,形狀是否相同就決定了這些葉是不是同一種樹葉。
師小結:給葉子分類的方法很多,但是要得到同一種葉,就一定要根據葉的形狀來分類。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科學探究小活動,學生手腦並用,要分類就得先觀察手中葉的特徵,並在發現葉有大小、形狀、顏色不同的基礎上,總結出只有形狀相同的葉才是同一種葉。在這個活動過程中,培養了學生重視證據,大膽質疑的良好科學態度。)
3師: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 (課件出示活動要求「溫馨提示」)
生活動:先是茫然,然後有的同學開始自由組成小組,再合作分樹葉。
師:組織、幫助學生尋找夥伴,合作學習。
生活動:匯報分類結果。
師小結:孩子們,你們表現很出色,匯報的很完整。你們喜歡與同學合作學習嗎?
(設計意圖:在自己分樹葉的基礎上,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分一分小組內共有幾種樹葉,擺的過程中,學生對樹葉的認識進一步增強。這既是對分類方法的鞏固與練習,又培養了學生樂於與人合作的意識。)
二、比一比:
實物投影出示一些大小不同,顏色不同,有殘缺,有完整的樹葉,(同一種樹葉)讓孩子判斷是不是同一種葉。
1、 質疑: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生活動:觀察
2、討論:
(1) 觀察到了什麼,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
(2)觀察到了什麼,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
師: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預設:形狀是否相同。
師:同學們爭論的交點中這片有殘缺的樹葉。你猜一猜,這片葉變殘缺之前的樣子。請一名同學來為這片葉補畫缺少的部分。
生活動:觀察得出結論,觀察到了形狀相同,才說它們是同一種樹葉。而殘缺的葉我們可以根據其它部分補畫出其本來的樣子,再進行判斷。
(3)同一種葉的主要特徵有哪些呢?
生活動:觀察發現同一種葉除了形狀相同以外,還有許多相同特徵。
生活動:看,聽,聞,嘗。
預設:葉片上有一根根的細絲;葉邊緣有鋸齒……
(設計意圖:觀察是一種最基本的科學技能,讓孩子把目光放在細微之處,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獲得對葉的全新認識。在觀察中獲取知識,獲得學習的樂趣,學會學習,學會傾聽,學會與人分享,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如果發現不多也沒關系,可以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節,發現葉的結構組成。)
3比較:對比觀察不同種類的葉,發現葉有什麼相同的結構?
師適時解惑:伸出你的一隻小手,把你的小手臂當作葉柄,學生自然會說出,手掌就是葉片,手掌上的紋路就相當於葉子的葉脈。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學生馬上明白了,葉脈不是葉的一個單獨的部分,而是長在葉片上的一部分。這樣設計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認識葉的結構,充滿童趣。)
三、觀察葉的生長變化:
1、觀察:比較新鮮的葉與落葉,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的新鮮葉與落葉的最大的不同表現在哪裡?是呀,新鮮的葉是活的,而落葉是死的。
2、描述:觀察一種植物的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的生長變化過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同的生長階段的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的葉、老葉、將枯的葉等)能從幾張葉的不同生長階段去推測一片葉的生長過程嗎?
3、總結:葉也是有生命的,它從葉芽長成小小的嫩葉,又慢慢地長大,變老。許多植物的葉從春天長出來,到秋天枯黃死去,完成了葉的一生。有些樹木雖然秋天不落葉,但它們的葉同樣也有生長和衰老的完整過程
(三)、拓展:
師:你喜歡樹葉嗎?那麼不要把撿來的樹葉浪費。展開想像的翅膀,用你靈巧的小手,發揮你的聰明才智,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葉的喜愛之情吧。
生活動:可以做樹葉拓印畫、樹葉貼畫、樹葉書簽等。

G. 誰能傳一個初一生物類綜合實踐活動過程展示資料給我十分感謝!

一、綜合實踐活動與初中生物教學的聯系: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和初中生物的新課程改革對初中生物教學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它們之間的聯系是緊密的。例如:綜合實踐的指導思想與新生物大綱的指導思想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教育部規定,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等。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號)。所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生物教學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傳統初中生物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初中生物課是學生喜歡學習的課程之一。原因是由於這門課程講到的內容有很多與學生自身有關,與生活實際聯系得很緊密,而且是學生最早接觸到實驗的課程。但是我們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來講的話,學生會很快失去了興趣。為什麼呢?1、由於初一的學生中有些還沒有從小學的學習習慣中轉變過來,因而當學習量突然加大時,不適應。再加上生物知識需要理解,死記硬背的同學考試成績肯定會較差。當第一次或第二次的成績不理想時,學生會有畏難的情緒。這就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教師上課時照本宣科的話,學生如果提前看了課本的內容,則課堂上容易走神。3、上實驗課時,如果教師提前演示實驗的過程,學生去重復,要得到與教師的一致的結論的話,學生的許多行為必然受到限制,因而有趣的實驗課也會變得味同嚼蠟了。4、學生在學習時具有間接性,通過教師來掌握人類長期積累起來的科學文化知識。雖然有教師在引導,但與學生獨立完成的效果還是不可相比的。學生走的是一條認識的捷徑, 他們主要是掌握而不是發現,缺乏了體驗。因而,生物課程的改革是必然要進行的。

新課改與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改善目前教學現狀的好辦法:

新課改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初中生物是非中考科目,在有的人的眼裡這是一件壞事,因為這會直接導致學校領導和學生對生物教學的輕視。但在落實新課改的精神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方面則具有優勢。因為,一方面,我們生物教師在進行研究時如果失敗了則壓力沒有那麼大。另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就是時間的不可控制性。對於中考科目來說,在目前的現狀下,中考成績可以說是一個學校或一個教師的命脈,所以時間不可控制性是一個大問題,但初中生物老師則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生物教師在這方面多作嘗試,還可為其它學科的教學探明道路。

二、生物學科中有較多的內容適於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生物課中可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十分豐富,它包括教材中生物學所輻射的絕大多數范圍,例如:

1、動植物標本製作:大型標本製作方面:植物的標本可以製作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動物標本則主要選擇節肢動物門中的動物,例如用魚、蛙、龜、蛇等脊椎動物做透明骨骼標本;微觀標本製作方面:植物的可以考慮「洋蔥根尖的縱切面結構」、 「蠶豆葉的橫切面結構」等永久切片,既教會了學生一定的製作技術,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又可以通過觀察更進一步掌握根、莖、葉的結構知識。動物的可以考慮草履蟲、神經纖維、血液塗片等。這些小製作只要告訴學生基本原理後,學生就可以自主探索。相信學生,往往會取得好的成果。例如,我在2003年組織的興趣班中,有學生交上來了玻璃製作的標本,還有琥珀標本、蠟制標本等,這些製作在老師的估計范圍之外。

2、植物栽培:在我校的植物生態園中,可在不同的季節栽種不同的植物,既美化了校園,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另外,還可以將嫁接、扦插、壓條等技術讓學生掌握。無土栽培技術還可以用來裝扮教室或家庭的書房。至於組織培養則要看學校的條件,如果消毒的水平過關的話,也是可以作一下嘗試。

3、探究性實驗:生物課本中的探究式實驗非常多,由於上課時間限制,書本上一些無法完成的探究性實驗就可以放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來安排、落實和完成。只要遵從探究活動的規律,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先進行一些有趣的小實驗。在完成一些小實驗的基礎上,也會得出深刻的生物學規律。例如:七年級上冊的《探究種子的發芽率》、八年級上冊的《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等。

4、調查研究: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手段。現在的學生所必備的素質不僅僅是能夠學習,還需要有和社會交流、融入社會的能力。所以在實踐活動中,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到課堂外去,到大自然和社會環境里,通過訪問(個別談話法)、座談、問卷、測驗(如智力、能力、個性等測試,書面資料分析)等手段收集各種資料,並對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得出規律性的認識。例如,我在2003年9-11月間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江門市垃圾處理情況調查活動》,在我校取得了良好的示範性效果。我將我指導的這次活動教案附於後面,以供參考。

5.舉辦展覽:利用生物攝影,把各種各樣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行為方式展示出來。作品題材包括動物、植物、細菌、真菌和病毒。可用普通相機、顯微鏡、掃描電鏡等根據實物拍攝的生物題材用來展覽:大到生物景觀、生態系統,小到一隻昆蟲、一片蝴蝶的翅、一朵花、一片花瓣、甚至於細胞組織的超微結構等都可以。此外還可將學生的小製作用來展覽,如 「葉脈書簽拼畫」展、「插花藝術展」等小展示。還有,我組織了學生對青春痘、近視眼等調查,將這些調查的圖片、成果等在校園的櫥窗中展示出來。這樣把科學性、知識性、技術性和藝術性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對其他同學參加綜合實踐活動也是一個促進和示範的作用。

三、生物教師開展綜合實踐的意義:

1、綜合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內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才能產生質的變化。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因此,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是由學生主動報名參加的,積極性能得到保證。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就能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老師提供綜合實踐活動的平台,相當於外因,促使學生獲取知識,從而發生質變。學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學習生物和其它學科自然容易一些。學生能否持續發展是我們當教師的必須時時刻刻關注的問題,如果透支了學生的興趣和活力,活動開展還不如不開展。

2、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 :在生活的任何方面,每個人對待事物的態度、認識、理解都是不盡相同的。在對江門市垃圾處理情況的調查活動中,通過學生設計、選擇活動的形式,體驗活動的過程,檢驗活動的效果,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充分體現。通過參與活動,使學生在相互溝通和碰撞中,增強自信心。由於我對垃圾的處理也不是很清楚,一切問題的答案要學生們自己去調查和探索,這讓初一和初二的學生有一個機會去充分了解自我、展示自我和發展自我的機會。

3、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認知

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心學生是否獲得知識,而且要關心學生是否獲得體驗,增長了智慧。過程比結果重要,智慧比知識重要。建構主義認為:應建立在富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從而獲得知識。我們的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體驗生活、感受經歷、獲取知識。活動本身的結果不一定重要,起碼它讓學生在過程中經歷了成功與失敗,感受到了愉快與沮喪,在過程中習得了課堂中沒有的知識,並在過程中將一些理論知識應用並鞏固。

4、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我們的學生中有些人的依懶性強、任性、嬌氣、缺乏合作精神。而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參與度較少,只是給學生提供一個活動的平台和有限的資源。因而學生要搞清楚他所研究的問題,必然要與同學和老師及社會上的人士交流和合作。要適應這樣一個小環境,他們就必須克服不良的性格,讓學生學會相處、謙讓、容忍,逐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5、綜合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踐是創新的源泉。只有在生活中、在活動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才會想辦法去解決。我們每個普通人都是需要些壓力才會去思考和改變,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例如,不到垃圾場就不知道垃圾集中在一起的味道是如何的臭,學生們也就不會想到用什麼植物或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四、生物教師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評價

活動過程的設計是否合理,其實際效果如何?它的功能是否得到發揮?評價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但關繫到這次活動的成敗,還關繫到下一次活動是否能順利地開展。評價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起著對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諸方面發展變化的評估作用。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在評價活動中教師更要優先思考的是評價是否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是否與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並行,是否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它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關注每一學習個體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個體的差異。激發個體的主體精神,以促使每一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其自身價值。對學生的評價可以採用如下方法:

對學生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方式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主體是多元的,學生、教師、家長都可以作為評價者,評價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在實踐中,我們將主要採用自我評價、檔案袋評價、他人評價這三種主要的形式。

(1)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以學生自身作為評價主體的一種評價方式,據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學生可以設計了一張自我評價表。對於自身獲得的學習結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變化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促進自身向好的方向發展。

例如:我在學生參加垃圾調查活動時參考其他人士成功案例後設計的量規:

A
B
C
自評
互評
綜合評

參與態度
能主動組織和參與垃圾調查活動,表現積極
能參與調查活動,但主動性不強。
有時參與活動,有時不參加。

合作程度
小組成員友好配合,互相幫助。
在合作活動中,做好自己的一份。
沒有交流,甚至與他人產生矛盾。

智力表現
頭腦靈活,點子多,調查活動中有創意。
主要聽或看別人的,以模仿為主。
完全依賴老師,獨立活動能力差。

活動成果
有作品或小論文展示,質量高。
基本完成活動過程,論文、作品一般。
沒有完成或完成的質量非常差。

(2)檔案袋評價

它搜集了學生設計的活動方案、搜集的原始信息、活動後的體驗報告、照片、教師、家長的評價,以及各類榮譽證書。要求學生在完成某一項課題研究或活動過程後,將反映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與挫折,放入檔案袋中。學生將成為自己成果和進步的積極評定者。通過展示和評比,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和正確認識自己的機會,既看到自己的不足,更看到自己的優點,找到一個新的努力方向。檔案袋的建立,促進學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和進步的喜悅。

(3)他人評價

評價表式的評價、檔案袋的評價都是以學生的角度出發,體現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法和過程,而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同學、教師、家長的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得好,既能將學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又能促進生物學科的教學。由於學生的能力提高了,學習其它的學科也會有進步,這樣生物教師在學校的地位和受重視的程度也會明顯的改善。

2005年2月

參考資料:1、《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預設和生成》劉榮貴

2、《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楊中軍、葉仁雲

3、《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總則》教育部

附本人進行的綜合實踐課案例:

江門市垃圾處理調查活動匯報

吳輝主持 李峴風指導

一、活動背景:

廣東省從本學期開始在全省中小學開展綜合實踐課程。本人代表學校在暑假期間參加了廣東省和江門市組織的有關學習,對綜合實踐課略有了解。因而,學校要求我在2003年9月至11月之間,進行一次綜合實踐課方面的嘗試,為11月中旬在全校開展綜合實踐課作一個示範。

本人有一個教研專題是《初中生物環保教育規范化的探討》,為了配合這一教研活動,我通過認真的考慮,覺得組織學生參加一個「江門市垃圾處理的調查」活動,不但與上兩個要求相符合,又方便操作,更關鍵的是能很好地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去「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體現了綜合實踐課的各項要求。所以,我將這個調查活動付諸於實踐。

二、活動主題具體目標的設計:

我希望學生參加本次調查活動,讓他們能親自開展調查和考察,體驗探究問題的過程、方法和樂趣。引起學生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能從經濟、衛生、健康、倫理等多種角度認識、分析與探討垃圾處理的方法和環境問題,認識垃圾與生活環境的關系,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養成環境保護的行為習慣。

三、教師在這次調查活動中的作用:

我在這次調查活動中,扮演了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作為組織者,我提出了本次調查活動的主題,並組織了初一級、初二級的學生自主報名。當學生需要工具、材料和實踐場地時,我盡量地為他們提供。作為指導者,由於學生們都是第一次參加社會調查活動,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而我得告訴他們什麼是社會調查,如何進行社會調查,怎麼樣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們再次參加調查活動,指導者的帽子就會摘掉了。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是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在活動過程中,沒有給學生們提出非常具體的目標,一切問題都由他們自己去發現、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並由他們自己將方案通過實踐去完善,從而真正地依靠自己去發現和解決問題。

四、本次匯報課使用課件:

本次匯報課由初二A(4)班的洪承業和初二A(1)班的駱嘉琪同學製作網頁

五、匯報課的過程簡介:

(一)、教師簡要地介紹本次調查活動的背景和目的。

(二)、初二A(2)班吳輝同學負責主持學生們的調查江門市垃圾處理活動的過程。

1、吳輝同學介紹江門市垃圾處理調查組的前期准備情況。

2、各個小組選派代表介紹本次調查活動中產生的各種問題。

3、吳輝同學介紹參觀江門市垃圾處理場管理所和參觀華園垃圾中轉站的情況。

4、調查活動中的趣事:初二B(3)班的三個同學表演其采訪社區環衛工人的片段,同學們簡短

討論;介紹初二A(4)班蘭天同學在垃圾處理場中發生的事情,提示大家在陌生的環境中不要以

身犯險。

5、各個小組的同學們選派代表總結在這次調查活動中的收獲。

(三)、教師對本次調查活動進行簡單的評價。

六、調查報告:

江門市垃圾處理調查報告

江門教育學院附屬中學

初二A(2)班吳輝 初二A(1)班駱嘉琪 撰寫

李峴風老師指導、修改

江門教育學院附屬中學初二級和初一級的部份同學自主報名後,在李峴風和黃曉鶯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了一項江門市垃圾處理方面的調查活動。本次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我們的環保意識,了解垃圾的來源、種類和處理的方法,為校園、社區環境的美化、綠化和凈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本次調查活動中,同學們的配合和組織都很好,收獲很大,調查活動取得了成功。我們的調查活動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准備。

時間:2003年10月10日至10月25日。方法:通過上網和去圖書館、購書中心等地方搜集有關垃圾的成份、分類以及各地處理垃圾的方法等資料,並請老師和家長給予相關的指導。目的:認識什麼是社會調查,社會調查是怎麼樣進行的,有什麼意義;什麼是垃圾,垃圾有哪些種類,目前常規的垃圾處理有哪些方法,先進的方法有哪些等。收獲:1、明確了社會調查活動的意義和方法,即:社會調查活動是為了走出教室,直接參與並親歷各種社會生活,體驗性地進行學習,發展實踐能力和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合作精神和為社區服務的精神。2、垃圾的種類有很多,主要有:食品垃圾、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工業垃圾、醫療垃圾、清掃垃圾等。對不同種類的垃圾應採用相應的處理方法才行。3、處理垃圾的主流方法有三種:衛生填埋(成本低,佔地面積大,易造成土壤污染。)、焚燒(成本高,可以用來發電,易造成二次污染。)和堆肥(佔地面積大,污染也大,在經濟方面不很劃算。)。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產生了很多的問題:1、江門市的垃圾主要有哪些種類呢?是不是先分類才進行處理的呢?2、我市主要採用什麼方法處理它們的呢?3、處理的工藝是否完善呢?達到了什麼樣的標准?4、處理垃圾時對周邊環境有沒有影響?帶著以上問題,我們展開了下一階段的活動。

第二階段:實地調查。

一、參觀江門市垃圾處理場管理所。

時間:2003年10月25日。方法:實地參觀和請管理所的專家們現場講解。目的:解決第一階段產生的疑惑。過程:我們到了垃圾處理場管理所。在李主任和楊工程師的介紹下,我們了解到江門市垃圾處理場耗資2800萬。日處理垃圾的能力達到350噸。主要處理的是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由施工單位自行處理;江門市工廠數量相對較少,工業垃圾也是自行處理;比較危險的醫療垃圾由衛生局專門回收處理。江門市垃圾處理場對生活類垃圾的處理方法採用的是衛生填埋法。填埋生活垃圾的過程中產生的污水由專門的污水處理系統解決:前期工藝包括:壩內集水井——調節池——吹脫投配池——生化降解池——氧化塘——排放等過程。後期工藝包括:壩內集水井——調節池——反應攪拌池——沉澱池——吹脫投配池——吹脫塔——生化池——氧化塘——排放等工藝,由於工藝比較先進,所以對地下水和土壤資源基本上不構成污染。江門市生活類垃圾還沒有進行分類收集和分類處理。對有回收價值的垃圾採用原始的方法:人手分揀。即通過撿垃圾的人和環衛工人自發地回收。講解後,李主任,楊工程師帶領我們實地考察和講解,同學們在參觀過程中,積極提問,認識了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法的工藝流程。在參觀學習完成後,同學們還採集了生活污水的樣本。返回學校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在江門市垃圾處理廠管理所的參觀過程中,同學們收獲極大:1、理解了衛生填埋的原理;2、提高了環保意識;3、在生活中減少製造垃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參觀和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又產生了很多新的疑問:1、如何減少垃圾廠的異味對周圍民居的干擾?2、污水能否採用生物法降解?採用什麼種類的微生物效果好?3、江門市的垃圾是如何收集?4、廢舊電池怎樣才能專門處理?5、如何減少白色污染?6、垃圾處理所為何要進行企業化┄┄帶著以上的問題,我們又開始了下一階段的調查。

二、參觀華園垃圾中轉站:

時間:11月3日。方法:講解,現場參觀。目的:了解生活垃圾的收集程序。過程:我們到了華園垃圾中轉站,環衛局的馮科長對我們介紹:蓬江區的上門收集垃圾的工人有341人,負責了48457戶的垃圾,馬路清掃人數有371人,清掃馬路面積約為280萬平方米。每天清掃的垃圾合計有230噸,約90車。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非常大,而工資都很低,低的每月才400元,多的也只約1200元左右。收獲:這次活動,讓我們體會到了環衛工人的辛苦,我們只有減少垃圾的產生,不隨地丟垃圾,才是對「城市美容師」辛勤工作的支持和幫助。產生的問題:1、在現有的人力物力的條件下,如何才能夠成功地將垃圾分類的工作做好?2、怎麼樣才可以降低環衛工人的工作強度和提高他們的待遇?

第三階段:總結交流。

時間:2003年11月4日到15日。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和查閱資料的方法解決疑問;舉行匯報會議。目的:通過總結交流活動,在理論上對前期的調查工作進一步提高認識;為將來繼續關注垃圾處理和環境保護打下基礎。主要收獲:1、垃圾處理場的異味經常引起周圍的居民投訴,第一小組的同學們提出了五種解決方案:方案一,種植散發芳香的植物。優點:簡單、成本低。樹種的選擇:玉蘭樹,香味濃,開花的時間與異味不易散發的時間相吻合。另外,還可供選擇的樹種有:米蘭、桂花、瑞香、梔子、茉莉花、夜來香等。方案二:採用微生物降解。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出超級的細菌和真菌,將垃圾中的有機物轉化成為它們生存的能量。國外有一間垃圾場每天撒上170公斤的生物發酵菌,4小時後,350噸的垃圾異味便會全部消失。方案三:引進日本用基因工程改造出來的蚯蚓,可以迅速地將生活垃圾處理掉,異味自然會減弱很多。方案四:給所有的污水處理池加上蓋子,可以防止異味的散發。方案五:將垃圾處理場遷移到人煙稀少處,或者採用焚燒法,可以減少異味對周圍居民的干擾;2、江門市的垃圾處理主要採用的是衛生填埋法,第二小組的同學們將全國和世界的先進方法與我市的方法對比,為將來我市垃圾處理提供了很好的建議。他們還為本次活動製作了網頁,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3、垃圾分類在我市基本沒有實施,第三小組的同學們在市民中進行調查,在實踐中得出的結論是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和素養,才能像發達國家那樣做好垃圾的分類工作。第三小組的同學們還用Flash軟體製作了一個環境保護方面的宣傳廣告,很有創意。他們還發現,廢舊電池中的鎘對環境污染較大,又沒有什麼回收的價值,因而它們與普通的生活垃圾一起處理,很不環保。江門市的電池產量在廣東省是處在第一位的。他們想了一個方法,即在國內銷售每個電池中加收一定的費用,通過廢品收購站,自然能將廢舊電池收集起來統一處理,從而減少對土壤的污染。

閱讀全文

與葉脈書簽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