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學者怎麼學習音樂
樂理知識總是要知道一些的,最好與視唱練耳同步學習才好,再者最好選一種樂器學習
⑵ 音樂初學者該怎麼學
只是唱歌嗎?學習音樂是指樂理和樂器,如果只是唱歌,你可以報流行唱法班,在網上或者很多書有教唱歌時怎麼發聲,還有一些呼吸、演唱技巧。書店有很多。
⑶ 要學習音樂應該從什麼開始學起
你最好先弄清楚你想學的是音樂還是聲樂
藝術裡麵包括:1音樂 2美術 3舞蹈 4攝影 ...
而音樂里包括:1聲樂 2器樂
而聲樂里包括:1美聲 2民歌 3通俗
聲樂是音樂的一種表現方法,一種形式
一般都是通過學習聲樂或者器樂來學習音樂的
但是要想全面學習音樂就要學習一件和聲樂器比如鋼琴吉他等
你學習聲樂最好找個專業老師
即使你學的是通俗也要找老師,
因為演唱的方法,呼吸,咬字都是要經過系統學習才能練好
找個老師,沒有老師你自己也不知道唱得好不好
有問題就來我吧找我或留言給我吧,最下面有我吧的地址
要唱高音只有一個方法,就是用丹田。為什麼有些人用了丹田還是唱不到?
1,每個人音域不同,我曾聽過,頸項較短較肥的人,多是男女高音,頸項較長較瘦的人,多是男女低音。這是因為喉結的關系,而有些是唱男女低音的人為何可以唱高音?後天的練習也是可以訓練的。家族遺傳好像也是有關系,你爸媽是男女高音,你註定是唱高音的,這是我去聽講座聽來的。所以你可以研究一下。
2,不夠氣,不夠力度。不是叫你全身用力,而是輕松運用丹田及身上的音腔,有四個,胸腔,鼻腔,喉腔及頭腔。太緊綳會造成唱不到高音,因為你已鎖緊喉嚨。
真假音變換是需要長時間練習的。為什麼有些人假音很小聲,因為你的聲音還沒開,需要長時間的努力聲音才會開的,而且丹田力度也有管。低
低音的人能用真音唱到很高的音,但卻不能用假音調更高的音。反而高音的人不能用真音唱很高的音,卻能用假音調更高的音。
我的音樂老師說過,除了美聲唱發,運用丹田唱流行歌,久後聲音一定沙啞,張惠妹就是一個例子。唱歌最重要是運用丹田,而不是用喉嚨亂喊亂叫,只有用丹田唱歌才是保護喉嚨最佳方法。找了些資料讓你參考,不過還沒有跟准節拍不要用先,我不會害你的。
丹田唱歌其實是發聲和"氣"的運用
當你用丹田提勁發出的聲音會叫"厚"叫"飽"!!這是因為發聲源較深的因素
丹田就好像是引擎一樣!你得藉由它把氣力經由聲帶送到共鳴點....
所以唱歌時有點像是用"腹肌"唱歌!但並不是用真的肚子用力就好了!
是肚子的"深處"----即所謂丹田
但是去感覺那種使力的方式去熟悉它運用它!唱唱高音的東西就可以聽
得出來是否有用到丹田!有用到的話聲音會很扎實......
1、 共鳴原理及分類
...
美好的歌唱共鳴是歌唱者所共同追求的。要想獲得它,就需要全面了解人體共鳴的相
互關系和作用,並付出艱辛的努力,通過刻苦的訓練才能得到它。
<一> 共鳴的原理
共鳴——某物體因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這種聲音又傳播到其它物體上,引起其它物體
的共振的現象叫共鳴。
聲音產生需要有振動體、媒介<空氣及其它>和聽聲音耳膜。當物體被打擊而產生振動
時,促使媒介產生了波紋,叫音波。這種音波由媒介傳入人的耳膜成為聲音。一個發音
體在振動發音時,它除了能發出一基音外,還能同時發出一些微小的泛音。例如:a弦振
動率是400,當它的微波傳到某一個每秒振動440次的物體時,這一物體受到振動的影響
,才會引起共振,產生共鳴。
人體共鳴形成的過程是,從歌唱發聲到利用人體內很多可以產生共鳴的空間,使氣息沖
擊聲帶而出現了基音。這個基音雖然很微弱,但是它一進入人體固有的共鳴空間之後,
就產生了不同形式的聲波共振,於是出現優美、悅耳的歌聲來。共鳴的使用能夠擴大音
響效果,同時還可以美化聲音。我們應充分利用人體構造的共鳴腔,努力控制歌唱發聲
,逐步訓練形成空間立體感的音響。歌唱發聲的共鳴效果對於歌唱是十分重要的。
<二> 共鳴的分類
共鳴的分類:通常有三種分類的方法:從生理構造上進行分類;從共鳴結構能否調節上
進行分類;從共鳴運用性質上進行分類。
從生理構造上,可分為頭腔共鳴、鼻腔共鳴及口腔共鳴。
頭腔共鳴產生的生理結構位置是在鼻腔上方。竇部各空間有額竇、篩竇等。它們屬於固
定空間,聲波共振是無氣息的共鳴。體積小,位置高,這種共鳴色彩明亮,集中而柔和
。演唱時要注意打開頜關節,減輕下頜重量,感覺骨室有輕微振動感,眉心處也有微振
感,這樣歌聲就集中明亮了。
頭腔共鳴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與軟齶,控制進入鼻腔的聲音方向,使聲音進入頭腔,
形成共鳴。這種控制要細心體會,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還要注意的是,當運用民族唱法唱抒情高音的曲目時,聲波只在鼻樑上端的鼻骨處振動
即可;如果運用美聲唱法演唱大音量的戲劇性的歌曲時,聲波需要在鼻樑及周圍較大面
積的骨面上振動。有經驗的歌唱家們為獲得頭腔共鳴的感受,常常善於把聲音送到頭腔
中去,認為——是真正的美好的歌唱,而且這種唱法,聲音不會疲勞,永遠年輕。如果
失去了頭腔共鳴的支持作用,歌唱的壽命不但會縮短,而且聲音是十分不悅耳的。
<2> 鼻腔共鳴及作用
鼻腔共鳴不是鼻音。是聲波進入鼻腔後經過控制產生的共鳴效果。從生理結構上看,鼻
咽腔的上部是顱骨,下部是軟齶,由鼻腔和鼻咽腔組成共鳴空間,體積大,共鳴振動在
鼻腔內而產生,是由無氣息的固定空間形成共振的。
要獲得良好的鼻腔共鳴 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軟齶的運用:軟齶即平時稱為的小舌頭。軟齶是鼻咽腔的底,形成了穹形,有利於用咽
壁對聲音推送。通過軟齶的運用,促使鼻咽腔形狀的變化及音色的變化。用哼唱練習,
便於使軟齶中部產生振動,擴大鼻咽腔,同時還能使鼻咽腔下部也打開。
打開並控制頜關節:上下頜關節活動應張開小半寸,對於取得共鳴有好處。下頜輕輕下
移,感覺好像沒有重量,聲音就輕松自如了。還要記住,鼻咽腔既可以使聲波進入鼻腔
共鳴的較大空間里去,又能不讓氣息進入這個空間中來。它起著聲氣離析的作用,能夠
促使共鳴的色彩變化。
<3> 口腔共鳴及作用
口腔共鳴是可變共鳴腔。又是高音和低音的中間銜接區,是咬字清楚的部位。它的共鳴
區包括口腔、喉腔。通俗唱法多採用口腔共鳴。
根據共鳴結構可調節與否,共鳴也可劃分為固定不變共鳴和可變共鳴
固定不變共鳴腔:它包括鼻腔和額竇、喋竇、篩竇、及窩音等。鼻包括外鼻和鼻腔。鼻
腔的容積比外鼻大,它的上壁是篩骨,下壁是硬齶,後面同鼻咽腔相通,鼻腔通向周圍
的骨頂空腔有篩竇、頟竇、蝶竇。
這些共鳴腔具有穩定的固定空間,其體積和形狀是無法進行調節的。
可變共鳴腔:它包括口腔、喉咽腔、鼻咽腔和口咽腔、喉腔、胸腔等。口腔的上前部是
硬齶,後部接到舌根和會厭咽腔。喉咽腔上部通口是咽部,下連食管,上部是舌根和會
厭<喉頭肌可以主動調節>,與共鳴腔下部接喉口,通喉前延部位<聲帶位於喉室>。
鼻咽腔,它的前壁同鼻腔相通。下方以軟齶為界,通向口咽。
口咽腔,上與鼻咽為界,同口腔相通。下通喉咽。
聲道,在聲帶以上,同口、鼻、喉、咽腔相連,形成類似管狀的口咽喇叭管。它的出口
在鼻腔、口腔。喇叭嘴是喉室。聲帶、聲道是主要的共鳴腔體之一。
人體的固定共鳴腔、可變共鳴腔,經訓練都會引起美好的共鳴反應。咽腔和口腔、胸腔
相連,它是重要的共鳴腔。胸腔在共鳴中也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除了人體歌唱發聲系
統的全部空腔為歌唱共鳴發揮作用之外,共鳴在人體的骨骼中也會發生作用。人的聲音
共鳴主要是腔體共鳴。人的上咽管的大小和容量是可以變化的。經過共鳴的作用可以增
大音量,變化音色。使聲音發出泛音,得到美化,從而發出動聽的聲音來。
由於運用性質的不同,頭部前方共鳴分為:上部共鳴和下部共鳴。一般稱齶以上為「上
部共鳴」,齶以下稱「下部共鳴」。
上部共鳴:包括鼻腔、鼻竇、上頷竇、額竇、蝶竇、和篩竇。
下部共鳴:包括口腔、咽腔、喉上部等處。
前面說過,凡是充滿空氣的地方都可以發生共鳴。然而頭腔並不是充滿空氣的腔體,為
什麼可以引起聲音的共鳴呢?原來,它不是利用有空氣的腔體作為傳聲的共鳴腔,而是
利用固體的骨組織的傳導作用而加強聲音的強度。聲音的強度是構成聲音響度的重要因
素之一,骨傳導作用與高音相結合,聲音自然增加響度,因此利用上部共鳴有助於聲音
的擴大。
利用上部共鳴的道理,就是利用喉、咽、口的共振,經過頭骨的傳導,引起幾個竇體的
共振,來加強聲音的共鳴,我們稱它為「骨傳導」<不是氣傳導>。上部共鳴主要是借
助「骨傳導」作用來實現的。在生活語言中,雖然意識不到它的共鳴作用,但在高聲說
話或發某些音時,「骨傳導」的共鳴作用也在參與擴大音響的行列。歌唱家所以強調要
把上部共鳴利用上,是因為它的共振作用較強,如果和下部共鳴聯合起來,對於高低音
的音響以及歌唱中的情感配合,都有著積極作用。
應用上部共鳴,必須先造成下部共鳴強有力的聲波。聲波達到硬齶,利用硬齶的振動引
起鼻腔和頭腔各竇的共振,這就是骨傳導的作用。這樣既增加音量,又可增加聲音的力
度。按理說,氣流到達口腔時,不能使氣流通過鼻腔匯出國,必須使鼻腔中的氣流折回
口腔,再從口腔噴出去,這樣才能真正得到上部共鳴的音響。然而,咽腔是個三岔口,
當氣流到達咽腔時,必然有一部分沖向鼻腔,一部分沖向口腔,要想把鼻腔中的氣流折
回口腔是不容易的。這樣,使用上部共鳴,便會形成全部的半鼻音。這種情況,在一些
歌唱演員中是常有的。當他們希望得到上部共鳴的幫助時,便把舌根降低,軟齶放鬆,
有時還把鼻孔張大,這樣,把氣流引進鼻腔時,也就從鼻腔中泄出大部分。
使用上部共鳴,似乎半鼻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民族唱法中,顯然比美聲唱法的鼻音
是要少些。 這是由於兩種發音的口腔開度和肌肉鬆緊不同而引起的。`歌唱的發聲,每
個韻母幾乎都披上了鼻音的色彩,尤其遇到窄韻母i.u.yu時,這種現象就更顯著。然而
聽者要是不細分辨,就聽不出鼻音的色彩,反而覺得聲音飽滿。
由於韻母發音有高低性質的不同,它對「骨傳導」所起的強弱作用也不一樣。一般說,
窄韻母i/u/yu顯然比寬韻母a/o/e強,這點從實驗上可以得到充分證明。為什麼會有這樣
的現象呢?這是因為發窄韻母時口腔比較窄<聲位高>。當聲波達到口腔時,不是很暢
快地流到口外,它要比發寬韻母的氣流送得緩慢,這時齶部被鼓動的力量也就強些,因
而可使顱骨受到強烈的震動。不過我們應該注意,這類韻母最容易把聲波引向鼻腔,也
誻最容易產生鼻音,而且發音時的口腔肌肉比較緊張。為了使它不帶鼻音或少帶鼻音,
發這類音時更應該注意口腔適當擴大。寬韻母a/o/e的口腔開度都比窄韻母i/u/yu為大,
從喉部發出的聲波到達口腔時,沒有窄韻母那麼大的強度,而且很容易從口腔內部輻射
出動,所以震動顱骨的力量也就減弱了。因此對於頭部共鳴來說,窄韻母比寬韻母更為
顯著。這種情況告訴我們,能否引起上部共鳴,和氣流壓力的強弱很有關系。
從聲音的高低來說,高音容易引起頭部共鳴低音則容易引起胸部共鳴。
這是因為發高音時聲帶閉合較緊,氣流的沖擊力較強;發低音時聲帶閉合較緊,氣流的沖擊力較弱。低音歌唱家常是利用胸部共鳴,高音歌唱家則必須兼用頭部共鳴。在這里我們應該注意,唱低音只能說是以下部共鳴為主,並不是說完全拋棄上部共鳴。當唱高
音的時候,如果得到上部共鳴的協作,發出的聲音將是純厚而清亮的。相反的,唱高音只能說上部共鳴起主要作用,要是缺少上部共鳴,聲音的高度將會受到影響;然而下部共鳴也不應該完全不去利用,如果缺少下部共鳴,要得到高音的寬度是有困難的。我們對於歌唱的聲音<不管是高音還是低音>,總是要求圓動聽的。常聽到一些女高音,雖然能唱到C4,的聲音聽起來卻感到乾燥刺耳,缺乏圓滿的色彩,這就是上部共鳴和下部共鳴沒有配合起來的結果。所以,共鳴的利用在唱高音或低音時應該分別主次,高音要以上部共鳴為主,下部共鳴為輔;低音要以下部共鳴為主,上部共鳴為輔。兩者必須配合適當,才能發出寬厚而有力度的聲音。我們聽到一些歌聲很美的高音歌唱家,當他歌唱時,如果用手撫摸頭頂,可以感覺到劇烈的震動,同時用手撫摸胸廓,也會感到胸廓的骨骼發生震動。這說明高音不僅使用上部共鳴,下部共鳴也在起作用。有人強調上部共鳴的作用,而忽略了下部共鳴的協作關系因而得不到理想的高音。從廣義上說,胸腔和頭腔和骨組織都有傳導聲音的作用,但是它們的作用是不相等的。
胸腔的骨組織再加胸壁本身的震動,所引起的共鳴是很明顯的;頭腔的骨組織由於區域
不同,引起共振的強弱和清晰的程度不同。一般說,額竇部位的共鳴最強最清楚,這是
因為這個共鳴區受到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全部聲波直接振盪的結果。我們要求歌者
要把聲音提到頭部上來,也就是希望提到額竇位置上來,使這部分的骨骼產生共鳴作用
。其次,頭部共鳴作用比較大的部位還有枕骨。它是構成顱腔底部和後部的骨頭,在頭
部後面正下方。因為它的位置也是聲波直沖的地方,所以這部分的共鳴腔的發聲,除了
利用額部共鳴以外,當唱高音的時候,還兼用枕骨的共鳴作用,這就是我國戲曲界所講
的所謂「腦後摘筋兒」。那麼,怎樣才能把這部分的共鳴使用上呢?有一種理論認為枕
骨的下面接連頸椎骨,當強有力的聲波沖到喉腔之後,它會引起頸椎骨的振動,再由頸
椎骨往上傳導,枕骨便發生振動。另外,聲波到達口咽腔時, 引起很大的傳導力量,
它從的後部直接影響枕骨的振動,而且這部分離「蝶竇」很近,因而它的共振作用也就
更加強了。在利用枕骨共鳴時,有一點應該注意,發聲時必須頸部挺直<但不要僵硬>
。這樣的姿態可使喉、咽腔擴大,氣流暢通,造成強有力的氣流柱,上升直達軟齶的後
部,引起枕骨的振動,造成聲音的力度。當我們把聲音提上來的時候,會感到腦後發生
振動,這時上部和下部的共鳴則已經連在一起。
實驗證明,光是喉腔的共鳴作用是不大的,聲音不是很響的,音色的變化也不是很清楚
的。這是因為喉腔基本是軟組織組成,在軟的共鳴體中發聲,聲音首先被吸收一部分;
因為喉腔較小,共鳴作用不強;再因為喉腔沒有顯著的變化,音色變化不大。
以上各種情況說明,上部共鳴和下部共鳴的運用,有賴於強有力的氣流,然後在良好的
喉,咽、口、鼻腔共鳴的基礎上才能產生。所以我們要得到全部共鳴協作,要特別鍛煉
呼氣和擋氣的作用。
怎樣獲得共鳴 (2)
2、共鳴與聲區
依據音的高低變化和共鳴部位的不同運用,形成了三個聲區:高聲區、中聲區和低聲區
。
高聲區<頭聲區>
發聲偏重於頭腔共鳴,有利於發揮高聲區的技巧。在歌唱發聲時感到前額和臉兩顴部分
有振動的感覺。發出的聲音有假聲的特色。同時要注意在高聲區演唱時,鼻咽腔和軟齶
等處和肌肉的運動不可收縮過分,使音波沒有流動的餘地,影響了泛音音響效果。
中聲區<混聲區>
發聲偏重於均勻的諧和共鳴,有利於發揮中聲區技巧和特色。中聲區是低聲區和高聲區
銜接的地方,既要把高聲區音量同低聲區音量調節控制均勻,又要保持聲音的通暢和統
一。這個聲區在聲樂訓練中佔主要地位。中聲區音樂柔和、鬆弛而又明亮。要提出注意
的是,喉、舌等肌肉在演唱時,如果收縮過分,也會產生聲流堵塞,這時既隔開頭腔共
鳴,又失去了胸腔共鳴的支持,就會出現錯誤的聲音。
1低聲區<胸聲區>
發聲偏重於胸腔共鳴,有利於發揮低音 區的歌唱技巧。在歌唱發聲時明顯感到胸腔有振
動感,聲音自如,深厚並有深沉的感覺。必須提出注意的是,唱低音時,頸部肌肉、舌
肌如果收縮過分,就會失去中聲和高聲區的共鳴,出現沉悶和暗啞之聲,對演唱效果影
響較大。
3、 換聲區和解決換聲的方法
我認為換聲區每個人都存在。有人說,只要把聲音唱到高位置上去,換聲就不存在了,
這種說法的根據是不足的。要承認換聲現象是客觀存在的,從心理上對換聲的現象不要
產生懼怕感,要想各種方法去解決它,並要創造性去研究它。
<一> 什麼是換聲區?在歌唱發聲時,由低音向高音唱,或是從高音向低唱,突然出現
一種控制不住的「破裂卡殼」的聲音,頓時感覺上下聲音不統一,這種不愉快的聲音便
是「換聲」。
產生「換聲」的原因是多種睥,其中主要原因應從生理方面來分析。由於兩片聲帶在發
聲運用時不均衡,其中一片聲帶不綳緊,杓狀軟骨的平衡作用失去了,就產生了破音。
或者,發「真聲」時聲帶靠攏,由於喉肌用力聲帶「拉緊」。發「假聲」時聲帶不靠攏
,喉肌不太用力,聲帶較為放鬆。在發聲歌唱時這兩種聲音力量需要銜接得很好,才能
使聲音統一起來。如果銜接不好,一剎間沒有及時的把「共鳴量」調節好,立即就會出
現一種虛弱撕裂或是中斷的聲音。破音一般容易產生在高音極限音符上和臨近音色變化
的音符上。高音一般產生在E2、F2、#F2。而「換聲區」一般是包括三個半音的音程,
其中變化最大的音稱為「換聲點」。
因為每人嗓音的生理條件不一樣,所以換聲點的位置有所移動。
女高音:有一部分女高音換聲不明確,但戲劇女高音換聲困難。換聲在#F上下;
女中音:這聲部較復雜,音域廣,音色變化大。一般有兩個換聲區。一個在F2上下。第
二從#C直到F2的范圍之內。戲劇性和低女中音在E2、G2,抒情性的在降E上下;
男高音:大多數的換聲區在#F、F2包括一部分在G2、降A2。
男中音:高的男中音換聲在降E、E2、F2,低的男中音換聲在D2、#C2。
<二> 解決換聲的方法
<1> 採用「關閉唱法」解決換聲
義大利「美聲唱法」對解決換聲的生理現象,是採用了母音變異的手法<即關閉唱法>
。在變異處加「o」、「OU」。例如:「媽」字是<a母音>,在正常的中聲區唱a音,在
換聲區加O音變<mao>,過了換聲區再加<ou>音,就變成<mou>的母音。經過這樣的
變化後,由換聲所帶來的虛音,逐漸出現了明亮的聲音。在解決換聲時,一定要掌握提
前做換聲的准備工作。當從一個聲區馬上要轉換到下一個聲區時,立即需要利用共鳴在
不同聲區變化的混合共鳴的方法,避免出現聲區不統一,造成喉音和鼻音等不良現象。
例如:女高音從中聲區向高聲區轉換時,一般情況下換聲點在F2音高上。這時要向前一
個二度降E2音上<其它類推>移動,在降E音上穩定喉頭,調正聲帶的變化。並利用母音
變異的手法,用弱音控制唱,以頭腔共鳴為主來調節去歌唱,唱到F2時聲音自然會突破
換聲點,逐漸出現明亮的聲音進入高聲區,促使整個聲區統一了<其它聲部類推>。
關閉唱法是中聲區用較亮的a,再進一步帶入o使聲音圓潤,到換聲區開始用y。男高音中
的聲區a要多用,可以使聲音明亮、圓潤。男中低音o要多用,使聲音渾厚,低沉。用a,
o,I母音訓練,是統一聲區的主要辦法。
<2> 用「中東轍」字音解決換聲的新方法
民族唱法採用「中東轍」的字韻來做歌唱發聲練習,是解決換聲和擴大音域, 見效最快
的手段之一。
\'衡量聲樂教學的水準,一方面要求教學質量好,同時又要求學生的演唱水平提高的快。
在聲樂教學中是存在許多矛盾的,我認為最難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擴大音域,達到聲區統
一。這其中存在一個障礙,即如何解決人的「換聲」阻力。「換聲」是人的生理變化極
其復雜的表現,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喉頭內部肌肉活動失調的現象。多年來,「美聲唱
法」對「換聲」的生理現象一直採用母音變異的手法來解決。通過這種變化,雖然在一
些聲樂學生嗓音換聲上起了作用,但是仍有部分學生解決得不徹底,音域擴展的慢。
我贊成咬字換聲。我們漢字非常多,要從字的發音含義、性質去分析選用。那麼,選用
什麼樣的字來解決換聲最合適呢?採用鼻音類的字來解決「換聲」,對擴大音域最有益
處。鼻音類包括四道轍<人辰轍、言前轍、江陽轍和中東轍>。這四道轍包括的字相當
多,集中採用「中東轍」的字來做練習,能得到最佳效果。在「中東轍」的字中,又是
重點選用「空、通、松、濃」四個字為主要訓練用。這幾個字屬於鼻音類,此類字本身
就帶有自然的鼻腔共鳴的因素,例如:「通」字,它是由「t和ong」拼成的,當唱「通
」字時,一開始由咬「t」很快進入「ong」音並有延長得到頭空的感覺,聲音自然進入
頭腔共鳴中去。因為「ong」音本身帶有頭腔的自然共鳴因素,這樣,在頭腔里,ong產
生眲共鳴振響,給人以寬的感覺<指在音色上>。
「中東轍」的字,從生理上去分析,喉位自然下移,舌根不抬起,使口腔、咽腔的空間
增大,聲音可以自由流通,不受阻礙,換聲自然也容易解決。因而,「中東轍」的特點
是:中東舌居中,喉嚨感覺松,出字半閉口,收字鼻出聲。
<一> 共鳴同音高的關系
音高,指音的高度。物體由於振動發出了聲音,振動越密則音越高,振動越疏音則越低
。這種疏密程度的變化稱為音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然音域,歌唱的聲音必須有高低
之分。從生理上去看,聲音的高低是在歌唱發聲時,聲帶振動頻率所產生的快慢區別。
振動得快,聲帶開合的次數多,頻率越高,則聲音越高,反之就低。這種音的高低在歌
唱發聲共鳴的運用中,要有所控制。
有時在音樂會結束後,你經常會聽到各種演唱者的議論。評論最多的是"這位演員唱的音
真高","他的聲音才真叫亮呢"等等。這便是人們對演唱最起碼的評論。說明在演唱中人
們對音的高度是有要求的。但這,並不等於那種尖刺的聲音就是正確的。在練習高音時
,有的人誤認為用一股勁在那"喊"唱,就能把聲音唱高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唱高音
必須要求正確地運用頭腔共鳴。在氣息的作用下,聲帶藉助彈性力量很快開合,產生高
頻率振動,但產生了高音。
從生理上分析,唱低音時聲帶拉長,邊緣厚,彈性張力鬆弛,開合緩慢。我們有時去欣
賞大合唱演出,它總能給人以力量和向上感覺。如果缺少了低聲部,整體合唱效果感覺
就沒有分量了。只有高聲部的[演唱,聲音就顯得單薄了。如果低聲部能發揮作用,合唱
演唱效果立即就變了樣,那種豐滿深厚、富有魅力的聲音立刻吸引人們去遐想。這種聲
音來自於胸腔的振動。胸腔是低音的共鳴區,聲音向下唱,喉頭自然就要下降,靠近氣管,聲波在胸腔內產生了振動,運用這種共鳴就會出現了松、通、厚、濃的聲音。因為音的高低是與共鳴起直接作用的。
<二> 共鳴同音量的關系
音量的強弱變化是歌唱的表現手法之一。音的強弱是由發音體振動時的振幅大小而決定
的。振幅大音就強,振幅小音就弱。<有人誤認為強的聲音是高音,弱的聲音是低音,
其實是不同的>,還有的人在追求一種"響"的聲音,誤認為用這種強而響的聲音去歌唱
效果好,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強弱是相對的,二者是因為對比而來的。因此在歌唱中,
要根據歌曲內容和處理的需要,做到既能強又可弱,這樣的變化就比較自然。
在音樂的旋律中,常用強弱記號來表現音量的變化。如P、PP、PPP、f、ff、fff等。希
望演唱者對曲目要細心地研究作曲者標記的強弱對比及感情的表達記號。千萬不要過分
追求大音量,這樣會造成不好的效果。總之,這些共鳴音響效果的變化,需要我們運用
靈活多變自如的共鳴技巧,並採用統一的混合共鳴,使各共鳴空間振動音響起最大的諧
和作用,才能給人以豐滿圓潤的感覺。在強弱的聲音技巧運用過程中,聲音用的越輕巧
,保持歌唱的位置就越高。
<三> 共鳴同音色的關系
音色是聲音的一種特性,是由於發音體的聲音不同而產生的。音色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
的。從生理上看,每個人的聲帶構造不同,歌唱的聲音也不一樣。聲帶長厚,音色就厚
一些。聲帶短而薄,音色就明亮一些。
各種共鳴腔內的共鳴效果各有特色,可以唱出各種不同音色的歌聲來,所以說,音色是
表現歌曲思想感情的主要技巧。掌握各種音色變化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在歌唱發聲中,
要巧妙的運用各種共鳴的比例,並要按照各聲區的要求進行調整,才能唱出動聽的音色
。由於共鳴腔的范圍很小,只要輕微一動,發出的音色立即就
回答者:蘋果魚_ - 魔法師 四級
有問題請來蘋果魚_吧
⑷ 初學音樂應該最先學什麼
學樂器還是唱歌呢!沒有先後之分,邊練邊學!樂理先學音名音階和調,了解十二平均律。樂器先了解樂器,如何選購,如何調弦及方法!唱歌先學發聲原理,唱音,開始到最後總是要練!
⑸ 初學者怎麼學音樂
我是學聲樂的。
LZ是想學通俗.?
如果你想專業點學的話,去圖書館找一本叫內《基本樂理》的書。
藍皮的容 主編是我老師的老師謝珊。
裡面寫很全,很細噢。
很著名的一本書,幾乎專業點的學生都知道。
如何圖書館都會有吧。
樂理越學越有趣,剛剛會找不到門路。
但是尼姑你有恆心,就會很簡單的。
如果有不明白的就問我吧。
⑹ 初學音樂的人應該買什麼教學書好呢
李重光的樂理書都可以。簡譜五線譜都有。
⑺ 剛開始學音樂,從什麼開始學
一、學習聲樂的條件
要學好聲樂,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即具有良好的音樂素質、掌握相應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有良好的嗓音條件。
1、音樂素質
音樂素質就是人在音樂方面 敏銳聽覺、鮮明的節奏感和良好的音樂感覺,就是我們常說的音準、節奏、樂感。一個人的音樂素質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培養,而後天的因素是主要的。在音準、節奏和樂感方面有敏銳感覺的人,就具備了學習音樂的素質條件。
2、音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具有音樂素質的人要進一步學習音樂就必須學習音樂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識,音樂基本技能包括:視唱練耳、樂理知識、鍵盤樂器基礎。
視唱練耳是學習音樂的基礎,要准確的聽辨和視唱出音階、音程、節奏、旋律必須學習視唱練耳。
樂理也是學音樂的基礎,學好相應的樂理知識,才能唱准、唱好歌曲。
鍵盤樂器基礎:鍵盤樂器和樂理知識的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有了一定的鍵盤基礎才能進行聽覺訓練和視唱練習。而發聲練習等都離不開鍵盤樂器。
3、嗓音條件:
一般人認為,學習歌唱必須要具有天然的好嗓子,這說法既有正確的一面,又有它的片面性、天然優美動聽的嗓子是學習歌唱的有利條件,但有好嗓子不一定就能學好聲樂,而許多成功的歌唱家在訓練前並未顯示天然優美的聲音。
歌唱同說話的生理條件是完全相同的,但若完全用說話的狀態來進行歌唱就不能體現歌唱的藝術特徵。因為語音發音是下意識的「自然」發音,而歌唱發聲是有意識的「非自然」發聲,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有意識的鍛煉發聲器官,是可以從下意識地說話達到有意識的控制自如的歌唱發聲狀態的。因此,凡會說話的人,只要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素質,就可以學習歌唱。
二、如何學習聲樂
學習應該包含兩方面的內容:歌唱技能技巧的學習和聲樂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
1、聲樂基礎理論的學習
要具備一定的演唱能力,首先要懂得發聲的生理機制,如了解歌唱器官的構造,歌唱發聲的簡單原理,聲音的共鳴原理、共鳴腔的劃分、共鳴腔的運用和聲區的關系,運用共鳴的方法等。
另外,在進行歌唱技能技巧的訓練時,必須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呼吸的運用、了解呼吸的支點,常用的呼吸練習方法。學習識別聲音的性質、聲部的劃分,了解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特點及嗓音的保健等。
學習了解聲樂理論基礎,可使自己練習時不盲目,目標明確。另外,再看看別人的聲樂論著、聲樂方面的錄像、電視、錄音等,都會給自己帶來極大啟發,對歌唱練習時大有好處,使自己少走彎路。
2、跟聲樂教師學習
歌唱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僅憑聲樂理論和教學方面的文字資料去進行歌唱發聲方面的學習和訓練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文字很難准確表達歌唱技能技巧的內涵,加之個人生理條件、理解和領悟能力的差異,更增加了憑文字資料學習的困難。按書上說的方法練習發聲、歌唱,練習者本人無法判斷方法的准確性和聲音效果正確與否,這樣的練習不僅沒有效果,而且很可能導致錯誤的歌唱發音。因此,學習歌唱時,特別是初學階段,必須找經驗豐富的聲樂老師指導,按照老師的方法練習,並把自己練習中的體會、困難、收獲、感覺等如實地告訴老師,以便於老師根據你的個人特點,教給學生准確度高、收效快的練習方法。學習時應注意多用腦子,少用嗓子。
三、歌唱訓練內容
聲樂訓練有完整、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法。它包括:
1、呼吸的訓練
歌唱呼吸是發聲的動力,是歌唱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呼吸方法來控制和運用氣息,就不可有優美悅耳的歌聲。一切聲音表演技巧都與呼吸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克拉克在《論呼吸》中主張:歌唱者第一件事就是學習適當的呼吸。普利斯曼在他的《喉頭生理學》中認為:呼吸是聲音的生命力。我國傳統聲樂論著中說:「氣者,音之師也。氣弱則音薄,氣濁則音滯,氣散則音竭。」也說明了中外古今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視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學習呼吸,首先要了解呼吸的方法。呼吸的方法有三種:
(1)上胸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吸氣量少而淺,僅及肺上部,易造成喉頭與頸部周圍肌肉的緊張,發出逼緊、干癟、缺乏彈性的直聲。這類現象在初學者特別是業余歌唱者身上較為多見。這是一種需要糾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依靠軟肋擴張、小腹鼓起和收縮的呼吸方法。它吸氣比上胸式要深,但也有其局限性。由於吸氣過深,氣息往往不流暢,影響發聲的部位,中、低聲區音色沉悶,聲音缺乏靈活性,並出現音偏低的現象。
(3)胸腹式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運用胸腔、橫膈膜與兩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法。這種呼吸法是近代中外聲樂界公認而普遍採用的科學的、合乎生理機制規律的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有許多優點。它控制氣息的能力強,呼氣均勻、有節制,能儲存較多的氣,有明顯的呼吸支點,使音域擴大,並使高、中、低三個聲區協調統一。
懂得了呼吸方法還不行,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練習才能達到歌唱時運用自如。現在常用的有兩種練習方法。
快吸慢呼:這種呼吸法,是歌唱時最常用的一種。應該經常練習。具體作法是:急速吸氣,略停頓後,緩緩呼出。可以這樣體會:想像一位久別的很要好的朋友,突然出現在你面前,你驚奇地倒抽一口氣,幾乎喊叫出來,就停止在這種狀態上。幾秒後,彷彿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將小腹向後推壓,感到小腹在與這股外來力量的對抗中,氣息緩緩呼出。這時橫膈膜有力地起著支持作用。
慢吸慢呼:緩緩將氣吸入,略停頓後再緩緩呼出。可以這樣體會:當你收到一束你喜愛的鮮花,你高興地在聞花的芳香,這時你會發覺你的胸廓自然地而不是人為地向前、向上抬起,而肋肌、包括腰部,同時向四周擴張,保持這樣狀態,僅將腹部橫膈膜以下的肌肉群放鬆、送氣。送氣時想到吹蠟燭,將燃著的燭光吹倒,但不吹滅,就這樣,保持燭光不升起來也不滅掉,保持時間長一點,然後再換氣。要達到這個要求,吸氣一定要聞花時一樣自然、平靜、柔和。呼氣時一定要均勻,有節制。同樣,如果要練慢吸快呼,那你就緩緩吸一口氣後,一下子把蠟燭吹滅。
2、發聲練習
發聲練習是用於訓練聲樂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簡單的練習。實際上是把構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簡單的動機或樂句提練出來配以單純的母音或音節,在適當的音域內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動反復練唱。進行發聲練習的方法和步驟各式各樣,派別頗多。但是,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步驟,都是達到以下目的:
(1)有意識地運用氣息發聲,逐步做到橫膈膜控制呼吸。
(2)形成正確的喉頭位置,解放喉頭,穩定喉部器官,使聲帶運動與呼吸密切配合,調整適度,在唱高、中、低、強弱不同的音符時,都有較為理想的聲音效果。
(3)訓練調節共鳴腔體的方法,適當擴張可調節形狀的共鳴器官--咽腔、口腔、喉腔。運用不能調整形狀的共鳴器官--頭腔和胸腔,通過共鳴腔體的調節與運用,增大音量,美化音色。
(4)呼吸、喉頭(聲帶)、共鳴器官密切配合,協調運動地發聲,做到聲區統一,富於力度和音色變化。
另外,發聲練習時應選擇適當的母音。開始進行發聲練習時在a e i o u u六個母音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全部均衡的唱好,這就要在老師的幫助下從發音最自然、動聽的母音開始練習,這樣,就較容易調整母音著力部位和協調音波在共鳴器中的作用。練好最方便自然的母音後,逐步調整,帶動其它母音,發聲練習的進展就會快得多。
發聲練習最初以自然聲區為基礎,逐步拓寬到中聲區的音域。在練好中聲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音域,達到聲部應有的聲音特色和音域。
3、歌唱語言
歌唱語言是聲樂訓練中的重要部分。
歌唱,就是將音樂化的人聲與語言相結合,進一步表情達意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歌唱語言能直接揭示歌曲的文學內容和思想內容,能突出作品風格,能直接按展示歌曲圖像和意境。
歌唱語言總的要求是:聲母准確又靈巧,韻母形態保持好,自然適時來歸韻,陰陽上去要記牢。輕重緩急須分清,語氣語勢處理好。
字頭必須咬准,但又不能咬死。當字頭咬住後,應當自然及時地過渡到字腹。字腹吐清後,應當適時地收聲歸韻,一定要注意三者銜接,過渡自然、順暢,成為一個整體。另外,拼音要唱准,如「l」和「n」,「平舌」和「翹舌」,「f」和「h」,「前鼻韻」和「後鼻韻」要區別開,聲調准確。
歌唱語言必須同歌唱的呼吸、發聲、共鳴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歌唱語言必須同靈活多變的呼吸、通暢的聲音貫通的共鳴協調起來,才能收到聲情並茂、感人至深的效果。
四、勤學、苦練、多動腦是學好聲樂的關鍵
學習聲樂時要在老師面授時認真學習、思考、體會,並作好筆記。聲樂學習筆記是反映學習聲樂進程的一面鏡子,應記敘每個階段採用的發聲練習、歌曲教材、教師要求、練習效果、主要問題及糾正方法等。回家後,要堅持每天按老師的要求練習,這是能否學好聲樂的關鍵。成功是不會親睞懶蟲的,只靠在面授時練習一下的人是不會有長進。
⑻ 初學者如何學習音樂
多欣賞
認認譜子、簡朴跟五線譜。能自己看著譜子哼簡單的曲子。
學樣樂器、可以幫助你更快的熟悉譜子
⑼ 請教一下音樂高手,初學者怎麼學唱歌
最開始的時候要先練發聲,試著早上跑步的時候喊一喊,但要慢慢的,不要一下子喊太高專
之後就屬是控制氣息,先仔細聽歌,看這首歌在那個地方斷氣
不要直接用技巧類唱法,仔細認真的,吐字清晰,先跟上調子是重要的,唱歌的聲音和讀歌詞的聲音一樣,最開始要先達到這種標准
之後試試在唱不上去的高音用海豚假聲,這樣不費嗓子,也不會因為太假而破音
至於海豚假聲並不是很難唱,把手放在嗓子附近,練習在發聲是減少聲帶抖動,當然,這都是難些的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