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學作文我眼中的微觀世界
在初中化學中,許多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建立在非常抽象的微觀微粒層次上。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微觀教學時,只能靠一些實驗的表像和講解進行知識傳授,這對中學生來說難以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那麼在化學微觀教學過程中,如何化微觀為宏觀,變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進而提高學習能力呢?教育心理學認為,初中學生的思維方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變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接受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從圖、像、音、影、文字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微觀教學。運用多媒體進行化學微觀教學,它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促進化學概念、原理的理解運用多媒體來模擬化學反應原理使抽象的內容形象直觀,對於初中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科學,化學概念及原理大多較為抽象。物質的微觀結構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且化學變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礎上重新組合的結果。因此單靠語言和文字描述,學生較難理解。通過多媒體進行動畫模擬,能形象生動地表現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的運動特徵,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微觀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理解化學原理。如學習復分解反應條件時,學生對此條件的成因難以理解,而且教師的敘述必須依託學生動態抽象思維,採用flash製作溶液中離子的運動狀態和離子結合成不易電離的生成物而使平衡發生移動----即反應發生的必要條件,學生們從而理解復分解反應的實質,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再如動畫模擬氧化汞分解,氧化汞分子分成氧原子、汞原子,每兩個氧原子重新組合為氧分子,氧分子的聚集形成氧氣,汞原子的堆積形成金屬汞的過程,這一過程多媒體的使用對初中學生在早期建立化學概念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多媒體輔助教學,來直觀了解化學知識,既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物質的結構,理解化學變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由此可見,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合理科學地選擇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原理,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多媒體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關系,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發現式、參與式的學習環境,使其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中的影視播放系統,在講解分子、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水的性質、質量守恆定律等方面內容時,適時調用相關的畫面與片段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活躍課堂氣氛;在講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製取時,讓學生選擇正確的儀器拼裝置圖,使平時學習到的知識,在微機上形象地再現出來,學生在這一學習環境中輕松愉快地操作,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做一些演示實驗時,利用多媒體連續映像系統,把實驗中發生的一切,通過顯示器清晰地呈現在全體學生面前,不再使部分學生觀察不清,通過學生親手操作,實現畫面的移動和色彩的填充,鞏固了實驗知識。多媒體的反饋系統,及時地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變單向信息傳遞為雙向活動,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所以,多媒體教學能讓學生通過看、說、做、想在課堂中「動」起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枯燥的微觀知識也能輕松接受。3、多媒體教學,使課堂教學內容直觀化、趣味化以往的化學教學有很大局限性,自然知識生動有趣的特點難以充分體現,學生好奇心理感受難以激發,成功感難以得到滿足,因而學習缺乏主動性。多媒體技術能提供形象有趣的直觀教材,創設新奇的知識環境,有聲、有色、有形、有動,突破時空限制,增加信息容量,激發了學習興趣,集中了學生注意力、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水的組成》內容時,首先放映自然界有關水變化的錄像,將學生「帶到」千變萬化的宏觀世界。然後及時啟發誘導設疑,進行宏觀實驗,提出問題,再利用多媒體進行微觀分析、動畫模擬演示水分子的組成及水分子在電流的作用下發生的一系列分離、移動、重新組成氫氣及氧氣分子及聚成氣體的過程。使學生從本質上真正理解了水的組成和變化,並能生動形象地把這些變化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長時間對各種變化及動畫的演示強化了記憶,鞏固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復雜、難懂的微觀知識,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扎實。4.多媒體教學,有利於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學習障礙」、「知識難點」是教學難點存在的主要原因。多媒體可以動態地、對比地演示一些化學現象,可以有效地控制變化的速度,調節快慢,從而便於學習者觀察和思維。有些化學反應瞬間完成,對其過程很難分步觀察與判斷,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模擬控制反應變化的速度,調整教與學的進度。重點和難點是知識傳遞的關鍵所在,一節課中學生對重點知識不能掌握,難點不得突破,無疑是一節失敗的課。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應將重難點的突破作為一個重要的環節來考慮,確保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當堂解決。如在進行「分子、原子」教學時,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通過生動形象的計算機動畫模擬微觀粒微的運動變化,可以清楚地看出分子運動、間隔、分裂和重新組合,學生一目瞭然,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師與多媒體的共同啟發下, 微觀化學教學難點也可以順利突破。5、多媒體教學,變微觀為宏觀採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例如初中化學中的分子運動: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這些內容用肉眼觀察不到,以往教師是按教科書的實驗,如在演示氨分子擴散的實驗時,讓學生看一看NH3氣體在無色酚酞中的擴散及結果來幫助學生理解氣體分子的運動,主要還是以教師講為主,演示為輔。而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後,把NH3分子和無色酚酞兩種分子模擬成兩種不同顏色的球體,用多媒體控制使兩種分子做無規則的運動,運動的結果看到分子彼此進人對方。展示後讓學生說明擴散產生的原因,且描述分子運動的特點,再結合演示實驗中觀察到的試管中的氣體顏色,增加實驗的說服力。另外象原子結構、離了的運動等,這些微觀的化學現象,無法直觀具體的展示給學生們,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模擬實驗之後,變微觀為宏觀,使這些實驗以新的方法展示給學生,不但便於觀察,而且生動有趣,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又如在初三化學中講解氯化鈉的形成等有關知識時,可製作一個課件,使微觀世界的鈉離了和氯離了在滑鼠的控制下,通過旋轉、平移、重疊、閃爍等系列動畫模擬過程,形象生動描述氯化鈉的形成過程,便於學生切實理解。
2.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26、水 詳細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狀況;
水與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水污染的後果及防止水體污染;
了解水的組成及物理性質。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及查閱媒體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樹立節水觀念,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
教學建議
本節內容大致可以分為:水對人類的影響,水的物理性質及水的組成,在處理這一節教材時,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例作為研究的線索。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前布置研究課題,給學生一周的時間查找相關資料,特別是突出媒體信息量大的優勢,通過互聯網輸入關鍵字詞搜索相關信息,並要求學生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每2-3個學生為一個小組,通過課前准備發表自己的見解,可以製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過這種組織形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特別是展示成果,無論對哪類學生來說,只要付出勞動,都會有收獲,真正體現初中義務教育的全員性和教育的全過程性。特別對初中學生來說,強烈的表現慾望成為其學習過程的根本動力。水資源的有限,人類對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業化進程對水體的污染,對學生來說,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學生會一無所知,教師課堂上簡單的介紹對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親身去體驗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生活中,水資源的浪費、水質的日益惡化等,使學生有一種危機感,自覺地從我做起是環保事業大眾化的具體體現。
水的組成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點內容,它應包含兩方面內容:
1. 水的宏觀組成,即:定性水的元素組成。
2.水的微觀構成,即:定量。每個水分子所含原子的數目,從而得到水的分子式。這兩個過程應有意識地加以區分,這樣有助於學生了解化學學科研究物質組成的一般方法,為今後學生進行學習打好基礎。電解水的實驗是完成上述兩個任務的經典實驗,可以結合有關物理知識介紹實驗裝置,特別是電極的極性,兩極產生氣體的體積,兩極產生氣體的性質,然後結合有關數據幫助同學進行推導,從而得出結論。在這些過程中,應注意嚴謹性。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水
重點:水對人類的影響及水的組成
教學設計過程
本節課按一課時安排。但應在上課前一周給學生布置任務,由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瀏覽相關網站,在充分准備的基礎上進行展示活動,可以由學生採用自由組合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1.課前任務布置:
(1)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①從外層空間看地球,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區被水覆蓋著,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水球,水資源如此豐富,為什麼還要加以規劃和保護?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有浪費水的現象嗎?結合自己的實際,我們生活中克服哪些不良行為,可以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③在我們周圍,水資源保護的狀況好嗎?你認為哪些行為會使水質受到不良影響?
④從目前來看,淡水缺乏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特別是有些地區,乾旱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而地球上海水是豐富的,你有什麼好設想,使海水得以充分利用?(必須是自己的設想,不一定正確,不必追求科學性,但需從可行性和經濟角度出發)。
⑤你認為日常生活中改變人的哪些生活習慣可以做到節省淡水?舉具體措施或歸納一些節水的小竅門。
(2)查閱相關網站,從網上獲取相關信息,結合自己的觀點,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或措施是可實施的。
(3)2-3人一組(自由組合),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製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製作成小展板,供課堂交流用。
2.課前准備工作:
教師課前可以將學生收集到的各種素材瀏覽,對觀點(或措施)相近的小組的方案加以整理,有助於討論進行得全面。對有創意、有價值的的設想,不考慮其可行性或嚴謹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使教學過程變得活潑。
3.課堂教學:
分為兩個階段。
(1)教師將課題引入後,由學生將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釋疑,此過程大約用時25分鍾。教師可將已收集的資料片當堂播放,加深學生對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認識。
(2)由教師以實驗為突破口,演示電解水的實驗,根據電解過程中兩極產生氣體的性質檢驗,得出水的元素組成,再根據氣體的體積、,兩種氣體的密度,推導水的組成。
(完成電解水的實驗最好使用霍夫曼水電解器,若沒有,可根據教學參考書P89的裝置自行製作,所用試管選用帶刻度的,以便於尋找電解產物量的關系。為增強水的導電能力,實驗前應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但這一點一定事先向學生做交待。避免與初中物理可的有關知識矛盾。)
4.課後小結:
對本節知識內容進行小結,簡要介紹建國以來興建的水利工程,將搜集到的圖片、視頻資料做展示,加強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最後將製作精美的展板放於牆報展覽。
探究活動
1.洗衣間內自製節水裝置。
2.用簡單的易得的材料改造衛生間抽水馬桶,使之節約用水。
3.廚房內自製凈水裝置。
4.展開你豐富的想像,撰寫一篇題為《假如地球上沒有水,世界將……》
要求文體不限,語言流暢,想像豐富,字數為800-1200字。
課後討論:
中國的「西部大開發」已經啟動,為了避免「先污染後治理」的彎路,環保觀念和措施應貫徹於西部開發的始終。請你根據課本知識談談:在西部開發過程中,為避免水被污染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3. 課文《水》的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狀況;
水與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水污染的後果及防止水體污染;
了解水的組成及物理性質。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及查閱媒體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樹立節水觀念,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意識。
教學建議
本節內容大致可以分為:水對人類的影響,水的物理性質及水的組成,在處理這一節教材時,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例作為研究的線索。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前布置研究課題,給學生一周的時間查找相關資料,特別是突出媒體信息量大的優勢,通過互聯網輸入關鍵字詞搜索相關信息,並要求學生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每2-3個學生為一個小組,通過課前准備發表自己的見解,可以製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過這種組織形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特別是展示成果,無論對哪類學生來說,只要付出勞動,都會有收獲,真正體現初中義務教育的全員性和教育的全過程性。特別對初中學生來說,強烈的表現慾望成為其學習過程的根本動力。水資源的有限,人類對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業化進程對水體的污染,對學生來說,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學生會一無所知,教師課堂上簡單的介紹對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親身去體驗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生活中,水資源的浪費、水質的日益惡化等,使學生有一種危機感,自覺地從我做起是環保事業大眾化的具體體現。
水的組成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點內容,它應包含兩方面內容:
1. 水的宏觀組成,即:定性水的元素組成。
2.水的微觀構成,即:定量。每個水分子所含原子的數目,從而得到水的分子式。這兩個過程應有意識地加以區分,這樣有助於學生了解化學學科研究物質組成的一般方法,為今後學生進行學習打好基礎。電解水的實驗是完成上述兩個任務的經典實驗,可以結合有關物理知識介紹實驗裝置,特別是電極的極性,兩極產生氣體的體積,兩極產生氣體的性質,然後結合有關數據幫助同學進行推導,從而得出結論。在這些過程中,應注意嚴謹性。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水
重點:水對人類的影響及水的組成
教學設計過程
本節課按一課時安排。但應在上課前一周給學生布置任務,由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瀏覽相關網站,在充分准備的基礎上進行展示活動,可以由學生採用自由組合的形式分成若干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1.課前任務布置:
(1)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①從外層空間看地球,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區被水覆蓋著,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水球,水資源如此豐富,為什麼還要加以規劃和保護?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有浪費水的現象嗎?結合自己的實際,我們生活中克服哪些不良行為,可以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③在我們周圍,水資源保護的狀況好嗎?你認為哪些行為會使水質受到不良影響?
④從目前來看,淡水缺乏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特別是有些地區,乾旱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而地球上海水是豐富的,你有什麼好設想,使海水得以充分利用?(必須是自己的設想,不一定正確,不必追求科學性,但需從可行性和經濟角度出發)。
⑤你認為日常生活中改變人的哪些生活習慣可以做到節省淡水?舉具體措施或歸納一些節水的小竅門。
(2)查閱相關網站,從網上獲取相關信息,結合自己的觀點,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或措施是可實施的。
(3)2-3人一組(自由組合),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製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製作成小展板,供課堂交流用。
2.課前准備工作:
教師課前可以將學生收集到的各種素材瀏覽,對觀點(或措施)相近的小組的方案加以整理,有助於討論進行得全面。對有創意、有價值的的設想,不考慮其可行性或嚴謹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使教學過程變得活潑。
3.課堂教學:
分為兩個階段。
(1)教師將課題引入後,由學生將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釋疑,此過程大約用時25分鍾。教師可將已收集的資料片當堂播放,加深學生對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的認識。
(2)由教師以實驗為突破口,演示電解水的實驗,根據電解過程中兩極產生氣體的性質檢驗,得出水的元素組成,再根據氣體的體積、,兩種氣體的密度,推導水的組成。
(完成電解水的實驗最好使用霍夫曼水電解器,若沒有,可根據教學參考書P89的裝置自行製作,所用試管選用帶刻度的,以便於尋找電解產物量的關系。為增強水的導電能力,實驗前應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但這一點一定事先向學生做交待。避免與初中物理可的有關知識矛盾。)
4.課後小結:
對本節知識內容進行小結,簡要介紹建國以來興建的水利工程,將搜集到的圖片、視頻資料做展示,加強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最後將製作精美的展板放於牆報展覽。
探究活動
1.洗衣間內自製節水裝置。
2.用簡單的易得的材料改造衛生間抽水馬桶,使之節約用水。
3.廚房內自製凈水裝置。
4.展開你豐富的想像,撰寫一篇題為《假如地球上沒有水,世界將……》
要求文體不限,語言流暢,想像豐富,字數為800-1200字。
課後討論:
中國的「西部大開發」已經啟動,為了避免「先污染後治理」的彎路,環保觀念和措施應貫徹於西部開發的始終。請你根據課本知識談談:在西部開發過程中,為避免水被污染應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4. 水的組成
水是由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組成。
化學式:H₂O
結構式:H—O—H(兩氫氧鍵間夾角104.5°)。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水是一種單質,因為用一般的加熱方法很難把它分解。
直到18世紀末,才由科學家用實驗證明了水是一種化合物,人們經過大量的實驗測定和科學分析,證實了1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4)水的組成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水的取用方法
1、地下取水
尋找地下水源的首選之地就是地表早已乾枯的溪流與河流的河床地區,雖然這些地方的地表早已無水,但是在它們的地表下往往能找到豐富的地下水。
2、日光蒸餾水
日光蒸餾取水法特別適用於沙漠地區,在地面挖一個長寬約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水壺,在坑上放一塊塑料薄膜,用石頭或沙土將薄膜的四周固定在坑沿,然後在塑料膜的中央部分吊一石塊確保塑料膜呈弧形,以便水滴能順利滑至中央底部並落入收集器中。
太陽的照射使坑內潮濕土壤和空氣的溫度升高,蒸發產生水汽,水汽逐漸飽和,與塑料膜接觸遇冷凝結成水珠,下滑至水壺中,這種方法在一天之內能收集大約半升水。
3、植物中取水
通過凝結植物的水汽來收集水分。
在一段健壯枝葉濃密的樹木嫩枝上套一個塑料袋,放袋子的時候要注意使袋口朝上,袋的一角向下,這樣便於接收葉面蒸騰作用產生的凝結水。
因為蒸騰作用產生的水汽上升與薄膜接觸時遇冷後就會凝結成水滴,應讓凝結的水珠沿著薄膜內壁流入底部收集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