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滹沱河和我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本文是一篇含義頗深的敘事散文。課文敘述了幼年時對家鄉河——滹沱河產生的一段不解的情結,抒發了作者熱愛家鄉的摯熱情感。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寫幼小時候,祖母她們都說「我」像滹沱河,於是我產生了想見見她的念頭。
文中的「罵」、「贊美」、「告誡」的含義,只是在「我」淘氣得出奇時,他們給與的一種帶有疼愛的警告和勸誡。
開始時,「我」對祖母她們的話的認識,只是覺得自己性情有點野,很多時候都不受大人們的管束。大概是這個緣故,才把我與滹沱河相比。所以「我」當時認為滹沱河多半也是一個人,比我長的強大,能夠管住我。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寫過了不久,「我」第一次見到了滹沱河,滹沱河卻成了「我」失落的夢。
因為「我」心目中的滹沱河應當是橫沖直撞的大水,應當有磅礴的氣勢。然而眼前的滹沱河竟是一條一點水都看不見的滹沱河,「除去砂土之外,盡是大大小小的石頭」,使我異常悲傷。滹沱河成了我失落的夢。
這一部分,作者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描寫方法。首先虛寫心目中的滹沱河,其次實寫見到的沒有水的滹沱河,然後再虛寫自己想像中的滹沱河,從而突出了滹沱河在我心靈中的重要位置。
第三部分(第10~17自然段),寫「我」終於見到了氣勢宏偉、狂吼飛奔的滹沱河,了卻了心願。
這部分先寫大水來時的宏偉氣勢。
當大河發水時,我終於見到了朝思暮想的滹沱河。
「一骨碌」、「衣服也不穿,拔腿朝門外跑」、「一邊跑、一邊喊」,這些動作,表達了我想見滹沱河的急迫的心情。
寫狗的情態,寫河水的聲音,寫人們的呼喊聲,都烘託了滹沱河發大水時的氣勢。
寫祖母攔阻我,姐姐尋找我,既寫出了滹沱河發大水時,人們惶恐不安的心態;同時,突出了我的脾性「說來就來,誰也說不清楚,怕自己也說不清楚」,確實像滹沱河一樣,攔阻不住。
接著寫滹沱河狂吼飛奔的氣勢。寫「我」伸手想去摸滹沱河河水,是流露出自己對滹沱河的親切感情。
之後又寫了「我」見到滹沱河的感受。
最後寫幾天後大水消退,「我」又一次去看望這與自己已經難舍難分的滹沱河。
第四部分(第18段)抒發自己與滹沱河難舍難分的依戀的感情。
雖然滹沱河那麼偉大,我那麼渺小,但是「我」覺得自己與有滹沱河相似的性格而感到自豪
提問者評價
xx
❷ 七年級第七課《滹沱河和我》點擊答案
辟——僻
皇——惶
戒——誡
脫——蛻
明——名
一張一合的動
比喻堅定回不可動搖
像蚯蚓爬行那樣答動
不真切,不清楚
造句略
3.C
4.噴,有力度有速度,更能表現出滹沱河漲水時不可阻擋的氣勢
5.她不能阻攔我,我就是個小滹沱河啊!
任性、倔強
6 通過描寫狗的異常表現,側面寫出滹沱河發水時聲響巨大,氣勢宏大
7 「我」的母親河滋養我長大,它桀驁不馴的性格正是我的性格,它是我感情的寄託,是我的精神樂園
8 通過姐姐的描述以及我的害怕恐懼的反應,為後文著力描寫滹沱河漲水的宏大氣勢蓄勢鋪墊
9 要點:滹沱河漲水時氣勢雄渾,它的吼聲能夠促人警醒;大自然的磅礴氣勢深深震撼了我
10 要點:與滹沱河一樣在逆境中堅強不屈,令人震撼。
❸ 滹沱河和我教案
點評
本文是一篇含義頗深的敘事散文。課文敘述了幼年時對家鄉的河——滹沱河產生的一段不解的情結,抒發了作者熱愛家鄉的深摯情感。 題目說明了我和滹沱河的關系:我的母親河滋養我長大,它桀驁不馴的性格也是我的性格。它是我感情的牽托,是我精神的樂園。
編輯本段結構分成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
(第1~2節),寫幼小時候,祖母她們都說「我」像滹沱河,於是「我」產生了想見見它的念頭,同時通過「我」的疑惑,引出「我」去看河的事,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也照應標題。 開篇寫祖母說:「你這脾氣,真是個小滹沱河。」這句話不僅引出下文對滹沱河的描寫,而且把「我」和滹沱河緊緊聯系在一起,具有點題作用。 開始時,「我」對祖母她們的話的認識,只是覺得自己性情有點野,很多時候都不受大人們的管束。大概是這個緣故,才把我與滹沱河相比。所以「我」當時認為滹沱河多半也是一個人,比我長的強大,能夠管住我。 用過「我」的想像,寫出滹沱河的特點,「我」的期待之情,也有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的作用。
第二部分
(第3~9節),寫過了不久,「我」第一次見到了滹沱河,滹沱河卻成了「我」失落的夢。 因為「我」心目中的滹沱河應當是橫沖直撞的大水,應當有磅礴的氣勢。然而眼前的滹沱河竟是一條一點水都看不見的滹沱河,「除去砂土之外,盡是大大小小的石頭」,使我異常悲傷。滹沱河成了我失落的夢。 從全文來看,上述對滹沱河的描寫都是鋪墊,真正的滹沱河在這些鋪墊中呼之欲出。 這一部分,作者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描寫方法。首先虛寫心目中的滹沱河,其次實寫見到的沒有水的滹沱河,然後再虛寫自己想像中的滹沱河,從而突出了滹沱河在我心靈中的重要位置。
第三部分
(第10~17節),寫「我」終於見到了氣勢宏偉、狂吼飛奔的滹沱河,了卻了心願。 這部分先寫大水來時的宏偉氣勢。當大河發水時,我終於見到了朝思暮想的滹沱河。 「一骨碌」、「衣服也不穿,拔腿朝門外跑」、「一邊跑、一邊喊」,這些動作,表達了我想見滹沱河的急迫的心情。 寫狗的情態,寫河水的聲音,寫人們的呼喊聲,都烘託了滹沱河發大水時的氣勢。 寫祖母攔阻我,姐姐尋找我,既寫出了滹沱河發大水時,人們惶恐不安的心態;同時,突出了我的脾性「說來就來,誰也說不清楚,怕自己也說不清楚」,確實像滹沱河一樣,攔阻不住。 接著寫滹沱河狂吼飛奔的氣勢。寫「我」伸手想去摸滹沱河河水,是流露出自己對滹沱河的親切感情。 之後又寫了「我」見到滹沱河的感受。 最後寫幾天後大水消退,「我」又一次去看望這與自己已經難舍難分的滹沱河。
第四部分
(第18節),概括自己與滹沱河難舍難分的依戀的感情。 作者對大自然的崇敬,對滹沱河的喜愛、依戀、自豪、牽掛,對故鄉的熱愛。 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說明了:雖然滹沱河那麼偉大,我那麼渺小,但是「我」覺得自己與有滹沱河相似的性格而感到自豪。 【 第2部分和第3部分能合並在一起。然後把它們分為兩層。】
牛漢,現當代著名詩人,原名史承漢,後改為史成漢(因為有一次牛漢考試時,寫「承」字少寫了一筆,因此沒有得100分,所以改名,在他的作品《我的第一本書》中有提到。),曾用筆名谷風。遠祖系蒙古族。1923年10月生於山西定襄縣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14歲之前一直在鄉村,放牛、拾柴火、唱秧歌、練拳、摔跤、捏泥塑、吹笙、打群架,是村裡最頑皮的孩子,渾身帶著傷疤,一生未褪盡。上了兩年小學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對,總把「承」字寫錯。父親是個具有藝術氣質和民主自由思想的中學教員,大革命時期在北京大學旁聽過,舊詩寫得頗有功力。他十歲以後就入迷地翻看父親所藏的那些似懂非懂的書刊。母親教他誦讀唐詩。母親生性憨直倔強,他的性格上繼承了她的某些感情素質。抗日戰爭爆發後,隨父親流亡到陝西,在西安叫賣過報紙,學過幾個月繪畫,徒步攀越隴山到達天水,進入一個專收戰區流亡學生的中學讀書。入迷地畫畫寫詩,幾次想去陝北魯藝學習未成。1940年開始發表詩,1941年在成都發表詩劇《智慧的悲哀》,1942年發表在桂林《詩創作》上的《鄂爾多斯草原》,引起詩歌界的注視。同時,他被《詩墾地》一群年輕詩人鄒荻帆、阿壠、曾卓、冀汸、綠原等清新的詩作強烈吸引。1943年考入設在陝西城固的西北大學俄文專業。1945年初在西安主編文藝期刊《流火》。1948年夏出版詩集《彩色的生活》,1948年8月進入華北解放區。建國初期,在大學、部隊工作過。1955年5月因胡風案被拘捕審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70年代在湖北咸寧幹校勞動期間,詩從悲憤的心靈里突然升起。1979年以來,創作了約二三百首詩。曾寫過《滹沱河和我》,描寫了小時候與滹沱河的往事經歷。 牛漢是40年代成長起來的詩人,《經過了長期的悼念一棵楓樹》獲1981年-1982年文學創作獎,《溫泉》獲全國優秀新詩集獎。 坎坷磨難之後,在中國文學的新時期,他又恢復了詩的活力。他的詩集《溫泉》榮獲中國作家協會優秀詩集獎。牛漢的詩,兼有歷史的深度和心靈的深度,兼有對於社會現實的體驗和生命的體驗,兼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牛漢自述說,他三四十年來,喜歡並追求一種情境與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詩。這種詩,對於現實、歷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經過長期的沉澱、凝聚或瞬間的升華和爆發,具有物象和可觸性。詩不是再現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經過拚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誠的探索思考,不斷地發現和開創生活中沒有的情境,牛漢說他每寫一首詩,總覺得是第一次寫詩,它與過去任何一首詩都無關系,懷著近乎初學寫詩時的虔誠和神秘感。在人生和詩歌領域,不停地抗爭、探索、超越、發現,沒有發現新的情境,決不寫任何一行詩。評論家當然可以從他幾十年的詩作之中看出來可尋的軌跡,而事實上他一生的創作,是奔突飛馳的,不是有岸的河流。他寧願在創作中一生不成熟、不老練、走不到盡頭,生命永遠帶著令人可嘆的新的創傷。詩集《溫泉》里的詩,可以說都是情境詩,這里的詩多數都寫於」文化革命」中的「五七幹校」。如果把這些詩從生活情境剝離開來,把它們看作是一般性的自然詩,就難以理解這些詩意象的暗示性與針對性,很難理解產生這些情緒的生活境遇。在「五七幹校」,他默默地寫的這些詩有著同一的感情動向與構思的脈絡,幾乎成了條件反射,許多平凡小事當時常常會突然點燃他隱藏在深心的某些情緒。那時,對他來說,只有詩才能使靈魂在窒悶中得到舒暢的呼吸。因此這些他心裡一直覺得很沉重的詩,都不可避免地帶著悲凄的理想主義的基調。《鷹的誕生》讓人想起一句西方格言:「鷹有時比雞飛得低,但雞永遠也飛不到鷹那麼高。」這首詩寫詩人對於鷹的嚮往,「五七幹校」這艱險危難的地理政治環境,是可以比喻成誕生鷹的窠的。《毛竹的根》表現了詩人非常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那屬於詩的東西。乾涸發燙的土地里,斫斷的毛竹根沁出了一絲清水。這本是很平常的詩,但它激起了詩人的想像和體驗,毛竹的生命力啟發了詩人的生命力。《蛇蛋》富於藝術刻畫,而且通篇是藝術刻畫,詩人藉此抒發了對於生命的復雜而奇異的感受。《悼念一棵楓樹》是一首發掘很深的詩。砍樹是很尋常的事,砍樹也確是可以象徵什麼,然而,在這首詩里,詩人有獨到的發現,和深入的開掘,這就不尋常了:「但它的生命內部/卻貯蓄了這么多的芬芳」,而且,「芬芳/使人悲傷」。這些刻畫與描寫,使我們想起有一種偉人,當他倒下之後,人們才感覺到他的價值。人們愈認識這價值,就愈悲傷。《巨大的根塊》的構思也是奇異的:頑強的生命總是深深地埋在地底下,最耐燃燒的東西里都有長久凝聚的熱力。《華南虎》是一首名詩,藝術刻畫給人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這樣說,自從里爾克那首《豹》問世以來,任何詠動物的詩都要在它的面前經受考驗,因為《豹》實在太好了。比之於《豹》,牛漢有自己獨特的觀察角度和深刻的屬於自己的感受。在這里,除了正面描寫虎的血淚、悲憤之外,詩人從觀眾與老虎的關系觀察,用觀眾的膽怯、絕望、可憐、可笑來襯托虎的安詳而卧。華南虎是一切受迫害的偉人的象徵,而那些觀眾則象徵著一切偉大壯麗的東西被毀滅時以可悲看客身份出現的支持者;這些人是渺小的,然而他們卻有在籠外張望老虎的權利。《蘭花》很有詩趣,意味深長:找不到蘭花不是因為蘭花不存在,而是因為辨別不清蘭草和野草。《麂子》很感人,如果詩人沒有博大的愛心,是無論如何也寫不成最後兩行詩的。《傷疤》的創作過程是:因為詩人有傷疤,他才能發現樹的傷疤;只因詩人體驗深切,他才能說出「所有的傷疤下面/都有深深的根啊」這樣充滿氣魄的話。
重點文字
「這一片呻吟般的狗吠聲,村裡人遠遠近近的呼喚聲,平常誰的聲音我都能聽出來,此刻全分辨不出來了。還有充滿整個空間的動盪不安的氣氛……」這就是滹沱河來了的氣勢。 點評:這一段文字並沒有直接對滹沱河來時氣勢洶洶的樣子作出描寫,但通過「分辨不出平時的聲音」以及「充滿整個空間的動盪不安氣氛」,從側面更好地讓讀者感觸到了當時驚心動魄的場景。聽不到「呻吟般的犬吠,村裡人遠遠近近的呼喊聲」,說明了滹沱河來時壓倒一切震耳欲聾的響聲。「動盪不安的氣氛充滿胸部」。這本是種誇張的寫作手法,這里恰到好處的再現了當時令人窒息的場景,省略號更是說明這不僅僅是滹沱河令人驚心動魄的原因的全部。這就是作者眼中滹沱河到來時的氣勢。幾十年來,每當瀕於絕望時,我常常被它的呼吼聲驚醒過來。
❹ 在《滹沱河和我》,這篇文章中除先寫河水聲,還寫到狗吠聲和村裡人的呼喚聲,這樣寫有何作用
聽不到「呻吟般的犬吠,村裡人遠遠近近的呼喊聲」,運用對比襯託了滹沱河來時壓倒一切震耳欲聾的響聲,表現了作者眼中人類的渺小和滹沱河到來時的氣勢。
❺ 滹沱河和我
1.噴字從抄聲音寫出了滹沱河的力量大,爆發力強。
2.全文以「為什麼祖母與姐姐說『我』是小滹沱河」這一問題貫穿始終,引出了滹沱河的特點,也就是「我」的特點。滹沱河養育了我,家鄉養育了我,滹沱河就是家鄉,表達了作者深深的思想情義。
3.與後文中滹沱河發大水時作對比,寫出了滹沱河平靜時是毫無生氣的,而到了發大水時,變得令人恐懼,令人敬畏。
❻ 關於《滹沱河和我》的答案和聯系
本文是一篇含義頗深的敘事散文。課文敘述了幼年時對家鄉河——滹沱河產生的一段不解的情結,抒發了作者熱愛家鄉的摯熱情感。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寫幼小時候,祖母她們都說「我」像滹沱河,於是我產生了想見見她的念頭。
文中的「罵」、「贊美」、「告誡」的含義,只是在「我」淘氣得出奇時,他們給與的一種帶有疼愛的警告和勸誡。
開始時,「我」對祖母她們的話的認識,只是覺得自己性情有點野,很多時候都不受大人們的管束。大概是這個緣故,才把我與滹沱河相比。所以「我」當時認為滹沱河多半也是一個人,比我長的強大,能夠管住我。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寫過了不久,「我」第一次見到了滹沱河,滹沱河卻成了「我」失落的夢。
因為「我」心目中的滹沱河應當是橫沖直撞的大水,應當有磅礴的氣勢。然而眼前的滹沱河竟是一條一點水都看不見的滹沱河,「除去砂土之外,盡是大大小小的石頭」,使我異常悲傷。滹沱河成了我失落的夢。
這一部分,作者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描寫方法。首先虛寫心目中的滹沱河,其次實寫見到的沒有水的滹沱河,然後再虛寫自己想像中的滹沱河,從而突出了滹沱河在我心靈中的重要位置。
第三部分(第10~17自然段),寫「我」終於見到了氣勢宏偉、狂吼飛奔的滹沱河,了卻了心願。
這部分先寫大水來時的宏偉氣勢。
當大河發水時,我終於見到了朝思暮想的滹沱河。
「一骨碌」、「衣服也不穿,拔腿朝門外跑」、「一邊跑、一邊喊」,這些動作,表達了我想見滹沱河的急迫的心情。
寫狗的情態,寫河水的聲音,寫人們的呼喊聲,都烘託了滹沱河發大水時的氣勢。
寫祖母攔阻我,姐姐尋找我,既寫出了滹沱河發大水時,人們惶恐不安的心態;同時,突出了我的脾性「說來就來,誰也說不清楚,怕自己也說不清楚」,確實像滹沱河一樣,攔阻不住。
接著寫滹沱河狂吼飛奔的氣勢。寫「我」伸手想去摸滹沱河河水,是流露出自己對滹沱河的親切感情。
之後又寫了「我」見到滹沱河的感受。
最後寫幾天後大水消退,「我」又一次去看望這與自己已經難舍難分的滹沱河。
第四部分(第18段)抒發自己與滹沱河難舍難分的依戀的感情。
雖然滹沱河那麼偉大,我那麼渺小,但是「我」覺得自己與有滹沱河相似的性格而感到自豪
❼ 《滹沱河和我》的理解
本文是一篇含義頗深的敘事散文。課文敘述了幼年時對家鄉河——滹沱河產生的一段不解的情結,抒發了作者熱愛家鄉的摯熱情感。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寫幼小時候,祖母她們都說「我」像滹沱河,於是我產生了想見見她的念頭。
文中的「罵」、「贊美」、「告誡」的含義,只是在「我」淘氣得出奇時,他們給與的一種帶有疼愛的警告和勸誡。
開始時,「我」對祖母她們的話的認識,只是覺得自己性情有點野,很多時候都不受大人們的管束。大概是這個緣故,才把我與滹沱河相比。所以「我」當時認為滹沱河多半也是一個人,比我長的強大,能夠管住我。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寫過了不久,「我」第一次見到了滹沱河,滹沱河卻成了「我」失落的夢。
因為「我」心目中的滹沱河應當是橫沖直撞的大水,應當有磅礴的氣勢。然而眼前的滹沱河竟是一條一點水都看不見的滹沱河,「除去砂土之外,盡是大大小小的石頭」,使我異常悲傷。滹沱河成了我失落的夢。
這一部分,作者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描寫方法。首先虛寫心目中的滹沱河,其次實寫見到的沒有水的滹沱河,然後再虛寫自己想像中的滹沱河,從而突出了滹沱河在我心靈中的重要位置。
第三部分(第10~17自然段),寫「我」終於見到了氣勢宏偉、狂吼飛奔的滹沱河,了卻了心願。
這部分先寫大水來時的宏偉氣勢。
當大河發水時,我終於見到了朝思暮想的滹沱河。
「一骨碌」、「衣服也不穿,拔腿朝門外跑」、「一邊跑、一邊喊」,這些動作,表達了我想見滹沱河的急迫的心情。
寫狗的情態,寫河水的聲音,寫人們的呼喊聲,都烘託了滹沱河發大水時的氣勢。
寫祖母攔阻我,姐姐尋找我,既寫出了滹沱河發大水時,人們惶恐不安的心態;同時,突出了我的脾性「說來就來,誰也說不清楚,怕自己也說不清楚」,確實像滹沱河一樣,攔阻不住。
接著寫滹沱河狂吼飛奔的氣勢。寫「我」伸手想去摸滹沱河河水,是流露出自己對滹沱河的親切感情。
之後又寫了「我」見到滹沱河的感受。
最後寫幾天後大水消退,「我」又一次去看望這與自己已經難舍難分的滹沱河。
第四部分(第18段)抒發自己與滹沱河難舍難分的依戀的感情。
雖然滹沱河那麼偉大,我那麼渺小,但是「我」覺得自己與有滹沱河相似的性格而感到自豪
❽ 滬教版 《滹沱河和我》課後的學習建議怎樣做
一、帶著課程理念進課堂
新課改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以新課改理念為指針,切實把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學實踐。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中,對問題設計、師生關系、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生活與體驗、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諸方面做精心的思考與設計,從學生需求出發,以求充分體現師生平等的關系,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尤其是散文教學,必須注重如下兩點:
第一點,散文中的「讀」尤為重要。這兩篇文章,均為敘事散文。前者是當代散文家莫懷戚用飽蘸親情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的一幅祖孫三代人散步的美妙畫卷。在作者筆下,一次普通的散步凝聚著家的和諧溫馨,承載著中年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作者的深思和期盼。後者則是牛漢回憶了小時侯和滹沱河親密相關的往事,深切表達了作者對滹沱河的喜愛、依戀、牽掛以及對故鄉的熱愛之情。
怎樣才能體會作者的感情?讀懂文本,是了解全文的基礎。這個讀可以採取多種方式:一人讀、接龍式讀、自由讀、齊讀均可,但讀出聲音、讀出感情是必須的。在學習《散步》一文時,沈老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並提出這樣的朗讀建議:「試著用中速,深情地朗讀課文,好像作者完成文章後欣賞自己的作品一樣。」盡管這個環節的讀仍需深化,但教師這種讀的意識是完全符合新課程理念。而年輕的季璐老師則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更為注重,在挖掘主旨,體會作者將滹沱河喻為「本命河」時,更為淋漓盡致,取得良好的效果。盡管讀得層次性仍需理順,並逐步加深。
讀包括整篇課文的讀,也包括細品重點段或語句時的讀。四十分鍾是短暫的,兩篇文章的讀均需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否則,就感覺讀得針對性不強,或者讀得層次性和清晰度不夠。我覺得,如果讓學生邊讀邊體會邊分享感受,效果會更好。另外,這個讀既可以在析之前讀,亦可在品之後再讀,讀是必須的,尤其是在散文的學習中。
第二點,聯系生活體驗,才會品出滋味。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就是學生的認識與體驗過程,是從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過程。散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積極引導學生拾取自己的經歷與感受,並讓學生將自身體驗與所學知識運用於文本的理解中,幫助學生准確地理解文本,培養他們的感悟能力,進而使他們感受到文本中所蘊涵的哲理及飽含的情感。因此,我們說「知識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聯系生活體驗才會真正走進文本、融入文本中。
例如,導入新課,進入情境體驗。不論是學習《散步》,還是《滹沱河和我》,
兩位老師均直接入題:前者聽孫悅斌朗讀錄音,後者直接銜接上節課,進入新課。我個人認為,以導語勾起學生的切身體驗會更好。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下文品讀體會奠定基礎。
談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俄國大作家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應該幫助學生調整學習心態和學習情緒,這是激發學習興趣的前提和基礎。當然,激趣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自然起著一個引導者的關鍵作用,同時,更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不懈努力。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要培養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設計精彩的導語,運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都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堂課的開始,導語的精彩與否,直接關繫到這節課的質量與效果。因此,講課伊始,教師可以根據講課內容講一段歷史典故或是讀一段精美散文,也可以將這段時間交給同學們去主持,開展「課前三分鍾」小活動、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進行課前演講等,效果都很好。這樣引入新課,自然會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以昂揚的狀態投入課堂的學習中來。
二、帶著課文思路進課堂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思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學生而言,往往是一種啟迪性的指導。在課堂互動中,教師主要起著激勵、組織、點撥、引導的作用。用葉聖陶先生的話來說,就是「幫著學生學習」。此時,教師的教學思路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教師的思路點撥和指導,不僅能使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思維,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擬定適合課型特點的教學思路,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並適時給予學生們一定的暗示,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
這兩節課,思路均比較明晰,第一節課,重在運用「主問題探索式」,由學生質疑的三個問題串起整節課;第二節課,則以「理順情感線索」為順序,緊扣文本,在語句賞析、品讀中,較好地體會了作者和滹沱河相依的關系,人與河之間的相似品格。不僅如此,在《散步》中,沈老師試著「自我超越」,將「和諧溫馨」的主題深化為「責任和使命」;在《滹沱河和我》中,季老師深情投入,緊緊圍繞滹沱河的特點,品讀語言,將河與人的關系,層層鋪墊,這都體現了教師明確的引導思路,值得學習。
三、帶著教師積淀進課堂
一堂課的內涵和厚實度,往往和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思想方法儲備相關。
為了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散步》寫作的初衷,沈潔老師補充了「作者寫作契機」的資料,讓學生讀懂了「尊老愛幼」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的思想,為下文結合詞句體會情感奠定了基礎;在《滹沱河和我》一文中,季璐老師也提到作者牛漢生活的「顛沛流離」,如果出示一個故事,或者一則背景資料,或者他的一首詩歌,來推進課程解讀,應該會取得更好效果。
在暑期剛剛結束的省特級教師考察時,我抽到的說課課題是《口技》,在拓展環節,我現場生發了兩個項目:一是以導學案的方式推薦閱讀《荊州民歌》,增強學生保護傳統文化的責任意識,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二是藉助電子白板,以《王小玉說書》片段,指導學生將聲音化為語言文字,例如,「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當一名教師口述這段文字精要之處,表達其教學思路和目標時,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所以,積淀不僅在於知識,更是思想和方法。
四、帶著教學個性進課堂
教師職業是專業化發展的一個過程,具有創造性。教師不是傳授知識的代言人,而應該是創造性整合文本、鏈接生活、促進學生成長的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共同體。長期實踐中,有經驗、有思想的研究型教師,往往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具體表現在:
1.靈活機變很重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夥伴,學習的內容不應該由教師預先全部安排好,教師應以課堂機智協調課的內容及順序,這樣才會充分尊重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精神。
例如,在討論探究《散步》的第二個質疑問題「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不是很好嗎?為什麼我終不願意」時,一個男生表達自己的觀點:「為了安全,還有講策略。」這樣好的可生成性的資源,教師卻沒有很好地把握,從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將散步的中心挖掘出來。這也是我們課堂應該注意的!
2.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盡信書,不如無書」。現在,不少學生缺乏一種好問精神,沒有將語文與「懷疑」和「批判」這些詞放在一起考慮。當然,這未必是他們的錯。傳統的應試教育下,語文教學照本宣科,將語文教學標准化、公式化,機械地教學;學生學習語文只能是死記硬背,學習靈性都被扼殺。現在,雖然新課標下的教學已向實施素質教育轉軌。但是,在目前語文教學中,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依舊存在著:不少教師只是知識的「 信息源 」、「 真理 」 的傳播者,而不少學生則是「 知識的容器」、「 被填的鴨子 」,沒有充分獨立思考、學習的機會,這樣的教學阻礙了學生能力的發展,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審辨能力也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葉聖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因此,深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懂得: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要著重在知識傳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際能力。只有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獨特見解,他們才會在課堂上勇於、敢於也樂於和同學們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如此一來,課堂氣氛自然活躍,學生思辨能力得以培養,課堂效率也會成倍增高。這兩節課,教師注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收到顯著成效,但仍需注重細節,增加課堂機智。
❾ 滹沱河和我答案
1、結合語境解釋下列黑體詞語的含義。
滹沱河離我們村莊只有一里路的光景,當時我還沒有見到滹沱河。
用在時間或數量詞後面,表示同這個數值相差不遠,相當於「左右」。
2、文中寫了幾個「滹沱河」?
文中分別寫了「我」心目中的滹沱河,沒有一點兒水的滹沱河,想像中的滹沱河,洪水滔天時的滹沱河,洪水消退後的滹沱河。
3、文章是以思鄉為主題的,作者為什麼要以「滹沱河和我」為題目?
滹沱河不僅僅是滹沱河,它代表的是「我」的故鄉,「我」在滹沱河邊長大,是滹沱河養育了「我」。作者借滹沱河實際上要表達的是對故鄉的思念。
4、祖母和姐姐為什麼說我是「小滹沱河」?
滹沱河的特點是使人捉摸不定,下河床的人要時時提防著它;「我」小時候很任性,與滹沱河的脾氣相似,兩者的相同點是脾氣暴躁,不易接近。
5、文中寫了「我」幾次見到滹沱河?每次的感受是怎樣的?
文中三次寫我見到滹沱河的經歷。第一次,滹沱河是「灰灰的沙灘,無知無覺地躺在那裡」「一點兒水都見不到」,讓「我」非常失望。
第二次,滹沱河有一種「在到似乎聽不見的聲音」,那聲音「像是……」「像是……」「彷彿……」,「我」第一次感到自己那麼渺小。
第三次,洪水消退後,「我」感覺它隨時會回來。
6、閱讀「1929年的秋天……稱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文段,回答問題。
(1)這段文字主要從哪方面寫了滹沱河的什麼特點?
滹沱河到來的聲音的「大」,「大到似乎聽不見」,突出水勢已兇猛。
(2)本段在對滹沱河特點的描述中,進行了側面描寫,請找出幾句。
「這一片呻吟……此刻全分辨不出來了」「來到滹沱河跟前……整個凝固不動的空間」
(3)文中寫道「下面是凝重的不的大地,上面是飛奔的密密匝匝一色的野獸,它們彷彿空懸地飛奔在不的大地上。」請說說「野獸」的本體是什麼,這樣比喻突出了滹沱河的什麼特點。
本體是滹沱河的水,這樣比喻突出了滹沱河的水勢兇猛,流速極快,突出了一種自然而野性的美。
(4)找出本段中證明「我」是個「小滹沱河」的句子。
「我」不聽別人的勸阻,「鑽過了赤裸裸的……直到河的跟前」「想摸摸滹沱河」。
(5 )如何理解「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
滹沱河到來時氣勢雄渾,聲勢浩大,它的吼聲能夠促人警醒,激人奮進,所以在它的面前,「我」感到自己力量的薄弱,能力的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