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教育教學理論包括什麼

教育教學理論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2021-02-25 23:25:53

❶ 教育教學理論包括哪些內容

教育教學理論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其中,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非常重要,是資格考試必考的科目內容。

❷ 考編中教育教學理論包括什麼

(1)課程計劃、課程標准

課程計劃, 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 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 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課程標准, 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 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 有關學科教 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方法】在考察概念選擇題時,我們往往通過概念的落腳點來進行辨析,但對於課程計劃、 課程標准這對概念的備課, 這種方法則不適用, 各位考生需要通過兩個概念的定語部分來進 行區分, 課程計劃是一個總的指導性文件, 而課程標準是每門學科的指導性文件, 各位考生 若在考試時,看到是針對每門學科的,那考察的這個概念是課程標准,反之則是課程計劃。
(2)直線式教科書結構、螺旋式教科書結構

直線式教科書結構, 就是指把一門學科的課程內容或其中一個課題的內容按照知識本身的邏 輯結構來展開呈現在教科書中,使各種知識在內容上均不重復的編排形式。

螺旋式教科書結構, 就是把同一課題內容按深度、 廣度的不同層次安排在教科書的不同階段 重復出現,使得每一次重復都將原有的知識、方法、經驗進一步加深拓廣,逐級深化。
【方法】 直線式教科書結構與螺旋式教科書結構最根本的區別是, 前面內容在後面的學習過 程中有沒有重復出現, 若重復出現了則是螺旋式教科書結構, 若沒有重復出現則是直線式教 科書結構。

(3)形式教育、實質教育

形式教育的主要任務在於發展學生的智力,至於學科內容的實用意義則是無關緊要的。 實質教育的主要任務在於傳授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知識, 至於學生的智力則無需進行特別的 培養和訓練。

【方法】形式教育重能力,輕知識 ; 而實質教育重知識,而輕能力。

(4)班級、班集體

班級是學校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 將年齡和只是程度相近的學生編班分級而形成的, 有固 定人數的基本教育單位。

班集體是按照班級授課制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規范組織起來的, 以共同學習活動和直接性人際 交往為特徵的社會心理共同體。

【方法】 對於班級和班集體這兩個概念的掌握, 各位考生可以通過概念的落腳點來進行辨析, 班級是一個基本的教育單位,而班集體是一個社會心理共同體。

❸ 教育教學理論是什麼

教育教學理論包括:教育學和心理學。《教育理論》這本書的內容包含量很大,不妨看看。對你的招聘有幫助

❹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包括什麼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教育學基礎知識、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和教育法規三個部分。

教育學基礎知識
考試內容主要有:教育學概論、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學校以及教師與學生。
1.教育學概論包括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教育的起源、發展、本質和基本規律,教育勞動的特點及教育思想的歷史演進。
2.教育與人的發展包括人的發展的理論構建基礎、人的身心發展及其規律、人的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3.教育與社會發展包括現代教育的功能、教育優先發展、教育現代化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與教育等。
4.教育目的包括我國和國外的教育目的。
5.教育內容包括我國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內容的科學規范。
6.教育途徑包括教學過程、教學環境、綜合實踐活動等八方面內容。
7.學校包括學校的教育制度。
8.教師與學生包括教師的職業、角色、特點、心理品質、威信、基本素質,教師職業專業化,教師教育,學生和班主任。
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學概論、學習心理、品德心理、教學心理和差異心理的基本知識。
1.心理學概論包括心理學與教育的結合、教育心理學的任務與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學發展簡況。
2.學習心理包括學習概論、學習動機、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等八方面內容。
3.品德心理包括品德形成的心理學理論、品德形成過程的心理成分、學生品德培養的心理分析、優秀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育、品德不良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矯正五方面內容。
4.教學心理包括課堂教學概述、課堂教學的人際交往。
5.差異心理包括智力差異、人格差異。
教育法規
主要包括:教育法概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教育法概論包括教育法及教育法的基本涵義、教育法的體系和教育法律的規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❺ 教育教學理論有哪些

高中生物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的特點及其理念
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以下稱新大綱)已於2000年3月頒布。新大綱於2000年秋季在山西、江西、天津、遼寧等十省市擴大試驗,以後逐步在全國推廣,並最終取代1991年版的現行高中生物教學大綱。新大綱的頒布是我國生物教育發展中的一件大事,將對我國生物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本文將對新大綱的特點和基本理念作一些分析和介紹。

一、基本情況

20世紀80年代以後,我國的高中生物教學大綱有過多種版本,如1981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1年版和1996年版(供試驗用)。2000年版新大綱是在1996年版大綱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1999年5月教育部組織成立了大綱修訂工作小組,同年6月小組開始工作,至2000年1月完成大綱送審稿。在6個月的時間里,小組召開了三次工作會議,先後兩次將修訂稿送交審查委員和部分教師徵求意見,又根據這些意見對修訂稿進行了反復的修改,最後經教育部的專家組和領導審查通過後頒布。新大綱的問世是許多生物學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

此次高中生物教學大綱修訂工作是我國「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的規劃和「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要求,我國中學生物學課程在今後10年中將有兩次大的變化。一是在2000年完成對現行初中教學大綱和高中的教學大綱(供試驗用)的修訂,並將修訂後的大綱付諸實施;二是在2000年啟動21世紀國家生物學課程標準的制訂工作,並陸續進行初中和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的試驗、修訂和實施。21世紀的國家課程標准從理念到內容都會有更大的變革。此次修訂而成的新大綱將成為由現行大綱向21世紀國家課程標准過渡的一個重要階梯。

二、大綱修訂的依據、原則和指導思想

(-)修訂大綱的依據

1.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基本精神,《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以及國家有關文件的規定和要求。

2.江西省、山西省和天津市試用1996年版普通高中生物教學大綱的經驗和反饋意見。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對於這次大綱修訂工作提出的任務和要求。

4.國內外有關科學教育和生物學教育的研究成果。

(二)指導思想和原則

1.落實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使新大綱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尤其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

2.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活動的安排上,要綜合考慮學科體系、個人發展和社會需求三者之間的關系,不能過於強調學科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3.適當減少教學內容,降低難度,以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安排一些探究和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態度觀念。

4.思路要新,步子要穩。此次修訂既要反映時代的特點、生物科學的進展和當今生物學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又要充分考慮學校教學條件、師資水平和學生基礎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以及不同學校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多樣性。

三、新大綱的主要變化

1996年版普通高中生物教學大綱只在江西、山西、天津兩省一市進行了試驗,其他省市的教師對該大綱可能不夠熟悉。因此,本文將對照1991年版大綱來說明新大綱的主要變化。

要說明的是對這門課程的希望和要求,因此改用課程目的更加貼切。

課程目標是對課程目的的具體說明。課程目的只是概括地、抽象地表述了課程的方向和意圖,課程目標則是根據課程目的而提出的明確而便於操作的要求。

這兩項內容的表述方式也有明顯的變化。以往的大綱習慣用「要求學生掌握……」,「使學生受到……教育」等語句,體現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師「教」的課程理念。新大綱則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從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角度提出了課程目的和課程目標,即指出了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應當獲得的學習成果,如「學生通過高中生物課的學習,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獲得……知識」「學會……方法」「養成……態度」「樹立……觀點」等。不難看出,這樣的表述方式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發展,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不僅反映了新的課程理念,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大綱中的課程目的和課程目標包括知識、態度觀念、能力三個領域。

1.知識領域。課程目的對知識領域的要求概括地說明了兩層意思,一是要求學生獲得生物學基礎知識,二是要求學生了解並關注這些知識的應用。強調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應用是近年來許多國家生物學教育發展的共同特點,新大綱也力圖使我國的高中生物課程在這一方面得到加強。

課程目標對知識領域的要求作了更加具體的闡述,概括地說就是生物學基礎知識、自我保健知識、生物學知識的應用和現代生物科學技術成就等四個方面。其中生物學基礎知識和自我保健知識是經典要求,新大綱未作較大變化;對於生物學知識應用的要求有所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應給予充分的重視;現代生物科學技術成就則是新增加的內容要求,這一點在選修課中有更加突出的體現,特別是生物技術的內容大量選入中學生物課程,在我國生物課程的發展中是一個明顯的變化。

2.態度觀念領域。在態度觀念領域,新大綱在原有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學生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科學的世界觀等方面的要求。新增加的這些要求是構成學生科學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生物課作為自然科學課程應該完成的重要任務。

態度和觀念領域的目標同以往的大綱要求相比變化很大。首先是標題的變化。以往我們將這一方面的要求稱為德育或思想教育目標,這一次改稱為態度觀念目標,意在強調從學生發展的角度提出要求,它所涵蓋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其次是要求的內容明顯增加。新大綱由1991年版大綱的兩個方面的要求增加為4個方面的要求:(l)使學生形成生物學的一些基本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逐步建立科學的世界觀;(2)增強愛國主義思想情感,這里還特別要求學生正確認識我國的生物資源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3)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可持續發展的觀念;(4)養成科學態度、初步具有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新大綱增加態度觀念領域的要求實際上是提高了這一領域在課程中的地位,使之符合素質教育的需要。最後是這些目標更加具體、明確,層次分明,能更好地結合生物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特點和自然科學課程的屬性,便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例如,態度觀念方面課程目標的第一條,首先對生物學基本觀點作了具體闡述,這些基本觀點是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礎,後者又是建立科學的世界觀的基礎,而這些觀念的確立,都離不開生物學知識的學習。因此,這一條目標表述為「通過生物學知識的學習,初步形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觀點、生物進化觀點和生態學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逐步建立科學的世界觀」。
3.能力領域。在能力領域,課程目的和課程目標包括五個方面:即操作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與科學觀察相關的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實驗能力)、科學思維的能力和習慣。其中,操作能力和與科學觀察相關的能力是多年來一貫的要求,而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思維的能力和習慣是新大綱增加的內容。

能力目標的第二條「具有利用課本以外的圖文資料和其他信息資源進一步收集和處理生新大綱包括七個部分和附錄。這七個部分是:課程目的、課程目標、課程安排、教學內容、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教學評價和教學設備。附錄是關於教學要求層次的說明。同1991年版大綱相比,刪去了「選材原則」一項,增加了「課程目標、教學評價、教學設備」三項內容,對課程意圖和要求的闡述更加明確、具體。

❻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包含什麼內容

《教育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教育學基礎知識、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和教育法規專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學基屬礎知識。考試內容主要有:教育學概論、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學校以及教師與學生。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學概論、學習心理、品德心理、教學心理和差異心理的基本知識。

第三部分:教育法規。主要包括:教育法概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❼ 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有哪些

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現代教學觀:
教學觀支配著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決定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取的態度和方法。由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化是現代教學觀。現代教學觀要求使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著眼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即著眼於培養學生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
一、教學以及教學觀的含義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實踐活動。
教學觀就是教師對教學的認識或對教學的主張,具體地說,就是教師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對象等基本問題的認識。教師從這一認識出發,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程,並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對教育對象所採取的態度。因此,有什麼樣的教學觀就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不同的教學行為必然導致不同的教學效果。
二、現代教學觀基本主張
1、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教學的基本價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務都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全面育人。
在教學過程中以誘發學生的「主動性」為出發點,滲透「教育性」,著眼「創造性」,貫穿「實踐性」。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在學習中受到教育,發展能力等教學的根本目的。

2、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
(1)在教育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應正確認識:1.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2.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3.學生是具有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
(2)創建全新的教學方法。
從四方面轉變:1.從注重學生的外在變化轉向注重學生的內外變化。2.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強調學習的過程。3.從單純的教師教轉向師生共同活動。4從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轉向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
3、從「教學生學」轉向「教學生自己學」。
現代教師觀
教師觀是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教師對教師職業的特點、責任,教師的角色以及科學履行教師職責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等方面的認識。
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知覺、判斷,進而影響其教學行為。
一、關於教師
教師定義廣義:凡是增進他人的知識技能,影響他人思想品德形成的人,都可以稱作老師。
狹義:指學校教育活到中的教師。
1、教師的作用
(1)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傳遞和傳播人類的文化科學技術知識,對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起著橋梁作用。2.培養人良好的思想、塑造人高尚的品德。
(2)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這是因為:第一,教師是代表社會要求的施教者。第二,教師是專門的教育工作者。第三,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性的發揮相輔相成。教育的過程的客觀規律是:教師主導作用的正確的、完全的實現。其結果必然是學生主動性的充分發揮。
2、教師在社會中的地位
教師既然在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們的社會地位自然應該是崇高的。在我國,一直存在著尊師的優良傳統。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教師必將成為讓人羨慕和受人尊敬的職業。
二、現代教師觀念的基本內容
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形成的對相關教育現象、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所教學生的主體性認識,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知覺、判斷,進而影響其教學行為。
1、現代教師的使命
(1)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2)擔起「重塑中國人」的重擔,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民族素質。
(3)勇於創新,並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教學風格。
2、現代教師的勞動特點:
復雜性、示範性、創造性、長期性、前瞻性
3、現代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1)正確的教育觀念
(2)良好的職業形象
(3)多元的知識結構
(4)多向的教育交往
(5)完善的能力結構
(6)健康的心理素質
4、現代教師應具有的專業精神
(1)敬業樂業精神
(2)勤學進取精神
(3)開拓創新精神
(4)無私奉獻精神
(5)負責、參考精神
現在學生觀
學生觀即人們對學生的基本認識和根本態度,是直接影響教育活動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學生是發展的人
1、學生是具有生命意義的人
2、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
(1)學生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
(2)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3)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
(4)學生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

❽ 教育教學基本理論是什麼

不同的人對此作出了不盡相同的回答。概括起來主要有兩種觀點:內第一種觀點把教學理論界定容為一種知識體系或認知體系。如有學者從理論的表現形態人手,將教學理論界定為對教學活動系統化了的理論認識,是人們藉助一系列概念、判斷、推理表達出來的知識體系。有學者指出:教育理論(自然包括教學理論),作為一個名詞,它泛指人們有關教育(教學)的理論性認識。所謂理論性認識是指一種認識的結果,它是理性思考的產物,以概括、抽象判斷(程度可以不同)為其共同特徵,而概括、抽象的層次與類型的差異則構成其內部的層次和類型。也有學者認為,教學理論就是對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理性思考的產物,是對教學現象及其矛盾運動能動反映所形成的具有層次性和復雜性的可以指導教學實踐的認知體系四。第二種觀點把教學理論看作教學論,界定為教育學的一門分支學科,認為教學理論是研究教學情景中教師引導、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行為,構建一種具有普遍性的解釋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規定或處方,以指導課堂實踐的一門學科。

閱讀全文

與教育教學理論包括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