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變沒變教案

變沒變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25 22:20:04

㈠ 幼兒畫冊小班下學期數學變一變教案

活動目標: 在看看說說中,初步感知圖形組合的有趣畫面,發展想像力。 活動准備:ppt,三種圖形若干,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說圖形 師:今天,有幾個客人來看我們小4班的寶寶,我們來看是誰啊? 小結:哦!有三個尖尖角的是三角形寶寶,四條邊一樣長的是正方形寶寶,還有圓圓的,沒有角的是圓形寶寶。 二、變圖形 (一)三角形 1、師:它們三個是很好的好朋友,它們有很大的本領,它們會變魔術,想不想看看它們變出了什麼。 2、師:我們看看哪個圖形寶寶先來給我們的小朋友變魔術了?咦!是誰啊?(三角形) 3、師:三角形寶寶會給我們變什麼魔術呢? 小結:小朋友的想法真棒!想不想看看三角形寶寶到底變出了什麼? 4、師:變魔術之前,它們都會說一句很好聽的咒語,三角形,三角形,變,變,變。三角形寶寶變出了什麼啊? 5、師:我們來看看三角形寶寶到底變出了什麼好看的魔術? 小結:三角形寶寶本領真大,變成了一條小魚。三角形,三角形,變變變,變條小魚,游啊游。 (二)正方形 1、師:咦!看到三角形寶寶變出了一條漂亮的小魚,正方形寶寶和圓形寶寶不服氣了,它們說,我們的本領也很大的,看我們變的魔術吧! 2、師:正方形寶寶變成什麼啊?(幼兒自由說) 3、師:你們的想法真特別,我們一起來念咒語,正方形,正方形,變變變。 小結:正方形寶寶變成了一輛大卡車。正方形,正方形,變變變,變成卡車,嘀嘀嘀,大卡車開到馬路上去了。 (三)圓形 1、師:我們看看圓形寶寶給我們變出什麼了呀?圓形,圓形,變變變。 小結:圓形寶寶變出了一對可愛的小眼睛,圓形,圓形,變變變,變成眼睛, 眨呀眨。 小結:三角形寶寶變出了一條小魚,正方形寶寶變出了一輛大卡車,圓形寶寶變出了一對小眼睛。它們變得魔術好不好看呀,別急,我們還有更大的本領,我們能一起變魔術。 (四)兩種圖形的組合 1、師:你看到了什麼圖形寶寶啊? 2、師:三角形寶寶和圓形寶寶會給我們的小朋友變什麼魔術呢?(幼兒自由說)三角形,圓形,變變變。變成了什麼啊?(小雞) 小結:變成了一隻小雞,小雞有圓圓的身體,尖尖的小嘴巴。小雞在草地上吃著小蟲子。 (五)三種圖形組合 1、師:咦!呀!看看,有什麼小動物飛過來了?(是一隻漂亮的小蝴蝶) 2、師:你在小蝴蝶身上,你看到了哪幾些圖形寶寶? 小結:哦!你的小眼睛真亮,你在小蝴蝶身上找到了三角形寶寶,正方形寶寶,圓形寶寶,原來啊小蝴蝶是由三個好朋友一起變魔術變出來的。 師:圖形,圖形,變變變,變成蝴蝶飛啊飛,小蝴蝶在花園里自由自在得飛。 三、拼圖形 1、師:看到圖形寶寶有那麼大的本領,變出這么好看的魔術,奚老師也想來試一試,我也變了個魔術,想不想看看奚老師變出什麼魔術啊? 2、師:看看奚老師變出了什麼呀? 小結:奚老師變出了一小娃娃,圓圓的腦袋,圓圓的身體。 3、師:你們想不想也來變魔術啊?奚老師,幫你們准備了許多圖形寶寶,我們也去自己變一變,你可以用一種圖形寶寶變魔術,也可以用兩種三種圖形寶寶一起變魔術。 四、幼兒作品交流 師: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變了什麼魔術,用到了哪些圖形寶寶? 小結:你們變得魔術真漂亮,我把小朋友變得魔術做成了一個很漂亮的圖片展,給爸爸媽媽看,你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媽媽說說你變了什麼。

㈡ 幼兒園大班美術《線條變不變》的教案

為你奉上,請你參考: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想像構思,隨意畫出線條,添畫幾筆形象地表現畫面。 2、充分利用繪畫活動來豐富幼兒的想像力,培養其創新意識。 3、使幼兒在參與線條畫活動中感受和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准備: 人手一張彩色紙、一隻黑色水彩筆,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各色卡紙,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面前的畫紙和平時的有什麼不一樣? 二、運用開飛機的形式,引導幼兒隨意畫出線條。 1、師:這么多好看的紙就好象五彩的天空,現在我們來做個游戲,我把畫筆當成小飛機,你們看我的小飛機起飛啦,從起點出發一會高一會低,飛機不能在空中停下,它在天空中飛的路線留下了彎彎曲曲、高高低低的痕跡。 你們想開著飛機到天空中自由飛翔嗎?好讓你的小飛機起飛吧! 2、幼兒自由想像畫線條,教師巡迴指導。 三、啟發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引導幼兒想像。 (1) 師:飛機在天空飛過的路線把天空變成了不同的形狀,有的大有的小,好象藏著什麼呢?添上什麼就更像什麼? (2) 啟發幼兒轉動畫紙,從不同角度去想像。 師:那麼我們轉動畫紙來看一看,還有什麼新的發現? (幼兒根據畫面圖形進行自由想像,請個別幼兒添畫。) 四、幼兒想像添畫,老師巡迴指導 1、引導幼兒添畫,鼓勵幼兒大膽想像。 2、啟發幼兒轉動畫紙,從不同角度去想像。 3、太小的地方,想不出畫什麼,就塗成黑色。 五、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畫面創編故事。 師:五彩的天空里藏著這么多的東西,你們能不能把它編成一個好聽的故事呢? 六、展示幼兒作品,相互欣賞畫面交流故事。 七、鼓勵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故事與客人老師進行交流。

㈢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變與不變"的思想方法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變與不變」的思想方法


蘇軾在《赤壁賦》中寫道「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他從哲學的角度感慨人生中變與不變的道理。從數學的角度來看,世界上的事物也是千變萬化的,而變化中又蘊含著變與不變的因素。其中,如何從「不變中抓變」 「變中抓不變」是我們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也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
小學數學教材中蘊含著許多變與不變的素材,教師鑽研教材時應深入挖掘,並在教學之中無形滲透,有助於培養學生求同又求異的思維品質,幫助學生解決繁瑣復雜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教學中如何滲透「變與不變」的數學思想方法。
一、在「變與不變」中辨析概念
數學概念是構成數學知識的基礎,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的核心,所以正確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知識的前提,但數學概念的抽象性使得數學概念的教學相對棘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捉住「變與不變」的關系,引導學生去比較辨析,從而更清晰地理解概念的本質特徵。
例如,教學「面積」一課時,不少教師把周長和面積割裂開來進行教學,從而導致學生容易把面積與周長兩個重要概念混淆。在分別教學周長與面積的概念後,我們可以設計一系列相關聯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觀察圍成圖形的線的變化是如何引起周長和面積的變化,從中體會到周長與面積之間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本質的區別。
片斷1:
師(出示下圖):觀察這兩個圖,什麼沒變,什麼變了?
生1:周長不變,面積變了。
生2:圖形的周長相等,面積不一定相等。
師:面是線圍成的,圍成圖形的線的變化,既會引起圖形周長的變化,又會引起圖形面積的變化。那麼,你認為周長的變化會引起面積怎樣的變化呢?
生3(猜測):周長越長,面積越大。
片斷2:
師(出示下圖):圖形的周長有變化嗎?是怎樣變化的?面積呢?
生4(歸納):周長變長,面積變大。
師:是否真的周長變長,面積都會變大呢?
片斷3:
師(出示下圖):圖形的周長有變化嗎?是怎樣變化的?面積呢?
生5:周長變長,面積反而變小。
師:那是不是周長不變,面積就不會變呢?
(學生討論並提出各種猜測,大多數學生認為周長不變,面積也不變)
片斷4:
(多媒體出示一個能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框架,演示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再變成夾角更小的平行四邊形的過程,如下圖)
師:在這個過程中,周長的長短有變化嗎?
生6:周長不變。
師:面積有什麼變化呢?
生7:周長不變,但是面積變了,可能會變大,也可能會變小。
師:想一想,我們剛才的猜測「周長不變,面積也可能不變」對嗎?
……
通過一系列猜測、驗證、比較、發現的過程,學生不僅清晰地理解了面積與周長兩個不同的概念,而且學會了全面思考問題和辨析事物的方法。
二、在「變與不變」中探究規律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不同版本的數學實驗教科書都對探索規律的內容進行了合理選擇和精心設計。數學教材中的一些規律、性質或公式,幾乎都可以通過「變與不變」思想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發現。
例如,教學「商不變的性質」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在觀察一系列的算式後思考:「被除數和除數變了,但商不變,這裡面隱藏著什麼規律呢?」在學生發現規律和歸納出性質以後,教師可以適當指導學生用「什麼變了,什麼不變,變化的量是按照怎樣的規律變化」的模式來進行歸納總結。以此類推,在後面的學習中,學生就會有意識地按照「變與不變」的思想方法來觀察和總結,一樣能夠推導出分數的基本性質、比的基本性質。
同樣,在「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教學中,教師常用到轉化這一數學方法,但在轉化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尋找「變與不變」的關系,從而發現規律。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通過割補、剪拼等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引導學生抓住「什麼變了」和「什麼不變」來探究。學生通過認真觀察、仔細對比後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與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與轉化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面積相等。而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因此學生通過遷移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就這樣,在「變與不變」思想方法的指導下,學生通過操作就能獨立地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計算公式。同樣,在推導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以及圓柱體積計算方法時,學生會自覺地運用「變與不變」的思想方法去發現、去探究。
三、在「變與不變」中解決問題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變化、發展著的,而變化中又蘊含著聯系和不變的因素,從錯綜復雜的變化中發現這種聯系和不變,往往是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如「盈虧問題」「年齡問題」「立體圖形中等積變化問題」「牛吃草問題」以及其他較復雜的計算問題等,都是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問題,但如果學生學會了在變化中尋找不變的規律,問題就變得相對簡單了。
例如:「科技書和文藝書共有630本,其中科技書佔20%,後來又買來一些科技書,這時科技書佔30%,又買來科技書多少本?」這里,變化的是科技書的本數與總本數,不變的是文藝書的本數。解決問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緊扣住不變的量——文藝書的本數,最後得出:文藝書的本數為630×(1-20%)=504(本),變化後的總本數為504÷(1-30%)=720(本),增加的科技書為720-630=90(本)。這樣,在紛繁復雜的變化中,以不變的量為突破口,使問題迎刃而解。

總之,「變與不變」是數學學習與日常生活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的思想方法。教師要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從整體、本質上理解教材,注重挖掘教材中蘊含的這一教學資源,科學、靈活地設計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數學素養。

㈣ 幼兒園主題活動課程《怎樣變》教案

《變大變小》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可變性,體驗「變大」或「變小」帶來的快樂。 2.體驗想像的樂趣,大膽表達自己「變小」或「變大」的願望。 活動准備: 沒吹氣的氣球(與幼兒人數相等)、氣球、木耳、雨傘、胖大海、扇子,課件 活動過程: 導入: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好玩的玩具了?(出示沒吹的氣球) 第一部分:讓孩子體驗氣球變化帶來的快樂。 1.你們想玩嗎?你能讓氣球變大嗎?(每人一個氣球試一試) 2.小朋友使勁往氣球里吹氣,氣球會變大。有的小朋友力氣太小,沒能讓氣球變大,怎麼辦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誰還能想個別的辦法讓氣球變大?(往氣球裡面充水、用打氣筒往裡面打氣等) 3.小朋友能讓氣球變大,你能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嗎?用什麼方法讓大大的氣球變小?幼:把手鬆開氣球就變小了 第二部分:經驗提升:什麼東西會變大或變小? 4.除了氣球能夠變大變小,你還知道哪些東西能夠變大變小?下面我們一起來變個魔術吧! 出示:木耳、茶葉、胖大海(加入水)——變大; 雨傘、被子、紙(折疊)——變小。 教師小結:原來在我們周圍有這么多的東西會變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都是會變化的。 第三部分:利用故事激發幼兒的想像,大膽表達自己「變大」或「變小」的願望。 5.你們相變嗎?當你變成很小很小的小人的時候,你會做些什麼事情呢?幼兒發揮想像,自由發表意見。 6.有一個小朋友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個很小的小人,咱們看一看他的想法和你們一樣嗎?(播放課件) 剛才咱們想像成小人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如果我們變成大巨人你會做些什麼事情呢?咱們回到活動室把自己的想法講給你的好朋友聽好嗎?

㈤ 把有顏色的畫變沒有了教案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清水,知道清水的特徵。

2.能大膽地內表述容自己的發現並記錄下來。

3.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

活動准備:

1.四杯不同的水:清水、糖水、白醋、牛奶。

2.貼有紅、黃、藍顏色標記的杯子。

3.彩色橡皮泥、勺子若干。每組三個裝有清水、糖水、白醋的透明杯子。

4.紅、黃、藍記錄單,哭臉、笑臉標記。

㈥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變與不變」的思想方法

世界上的事物是千變萬化的,而變化中又蘊含著變與不變的因素。數學教材中也蘊含著許多變與不變的素材,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在教學中滲透"變與不變"的思想方法,科學、靈活地設計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數學素養。

㈦ 小班自製圖書《變一變》教案:這是什麼

活動意圖 怎樣培養小班的幼兒自製圖書呢,我覺得應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抓住孩子們的喜好和好奇心,選擇孩子喜歡的形式,讓他們在一個寬松、具有情景的氛圍里進行自製。這段時間,孩子們對用各種圖形拼東西很感興趣,於是我結合讀本《這是什麼》的第三階段拓展環節,利用請幼兒當魔術師用圖形變魔術的游戲,設計了自製圖書《變一變》活動。 目的:1、幫助幼兒掌握製作圖書的基本步驟,共同合作製作一本圖書。 3、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准備:色卡紙、膠水、訂書機,各種大小顏色不同的圖形卡片。教師做好書的封面、封底,內頁(寫好了頁碼,沒有內容)。 二、引起幼兒自製圖書的慾望。 1、教師示範用圖形變出太陽貼在寫有頁碼1的作業紙上。 教師總結:「圓形、長方形,變出了紅紅的太陽。」 2、師:「你們想不想當魔術師也來用這些圖形變一變?」 「今天,我們一起來合做一本書,書的名字叫《變一變》,就是一本介紹用圖形變出許多東西的書。」 三、教師出示的自製的圖書(畫好封面、封底,內頁編有頁碼但中間空白),請幼兒欣賞,示範並講解自製圖書的方法。 1、師生共同閱讀自製書的名字《變一變》。 2、教師講解製作圖書的方法。 3、教師提出製作過程中材料和工具使用的要求。 四、幼兒自製圖書,教師一旁指導。 五、幼兒自製圖書展示。 1、教師示範介紹第一頁(活動開始教師示範自製的太陽)「圓形、長方形,變出紅紅的太陽。」 幼兒:「圓形、三角形、長方形,變出高高興興的人。」 幼兒:「圓形、三角形、長方形,變出漂亮的花。」 幼兒:「三角形、長方形,變出一棵好看的聖誕樹。」 幼兒:「圓形、三角形、長方形,變出可愛的小雞。」 幼兒:「三角形、長方形、圓形,變出了高房子和樹,還有小人。」 幼兒:「圓形、長方形,變成會跑的小汽車。」 幼兒全部介紹完後,教師與幼兒共同檢查一遍書的順序,確認書的完整性後,把書用訂書機合訂起來。 2、師生完整的讀一遍自製的圖書後,把自製書放入閱讀區,請幼兒介紹給別的組的幼兒看。 反思:整個活動,層次清楚,教師教態親切,教師與幼兒在共同製作、在互動中,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1、活動中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採用了游戲情境,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開始,教師當魔術師用圖形變魔術時,幼兒聚精會神的看著,充滿了好奇心。當變出太陽時,他們開心的叫著「太陽,老師你變出了太陽。」幼兒紛紛說:「我也要當魔術師」「我也想變。」幼兒自發的想當魔術師用圖形變魔術,很感興趣,很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而不是老師強加給幼兒的願望,做到了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的體現了自主性。 2、玩中學、做中學。在製作中幼兒邊拼邊小聲的和同伴交談著自己,充分自由的發揮著想像力。有的用圖形拼出了花,有的拼出了汽車,有的拼出了房子和小人,有的拼出了聖誕樹,有的拼出了小雞。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師為孩子提供了材料,孩子可以自由選擇進行拼貼,自由的交流,更大程度地激發了孩子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得到進一步強化,願意自由選擇、自由操作。同時在自製圖書的過程中,幼兒進一步的了解到書的結構及自製圖書的步驟。 3、語言得到了發展。圖書做好後幼兒能按頁碼逐一上來用「××形、××形、變出什麼」的句式介紹自己做的那頁,有的幼兒說「圓形、三角形、長方形,變出可愛的小雞」,有的說「圓形、長方形、三角形,變出漂亮的花」、有的說「圓形、長方形,變出會跑的小汽車」等,幼兒都能根據自己自製圖書畫面的內容使用句式來敘述,而且還合理的運用形容詞、量詞等,語言獲得了發展。最後大家一起欣賞自製的圖書時,小朋友們很開心,燕博達說:「我要把書帶回去」,唐昊恬說:「哇,好漂亮的大書!」幼兒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感。 在製作圖書的過程中,幼兒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分享,並在與同伴的互動交流中獲得自信和快樂,同時語言能力和動手能力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鍛煉,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自主圖書的興趣與願望,提升自主閱讀能力。

㈧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變與不變是指什麼

指的是一種量

㈨ 2016年幼兒園中班下學期什麼變了教案

「變了變了」是省編教材小班主題活動《大大小小》中的一個科學活動內容。活動設計時我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發現獲得有關的經驗。同時我考慮到對小班幼兒來說趣味性尤其重要,我就以游戲的形式來貫穿始終,用各種游戲活動和趣味性的語言,持續引發幼兒內在的探究動機和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願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2、在活動探索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精神。 【活動准備】 透明玻璃杯兩個,小碗幼兒人手一個;盛有溫水的大盆四個,小碟四個,盤子四個;木耳、菊花茶葉若干;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師:小朋友,您們看這是什麼? 幼:手。 師:對,老師的手會變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2、教師用手指游戲《變變變》,導入活動,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變變變,變成毛毛蟲。……) 過渡:老師還有一個本領,我會把兩個一樣的東西變得不一樣,你們信不信?」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開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圍繞「變」的小環節,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教師動手實驗。 師:知道老師手裡拿的什麼? 幼:木耳。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 幼:一樣。 師:待會兒老師要把它放在這兩個杯子里,在一個杯子里倒上水,另一個被子里不放水,一會兒它們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小朋友猜猜木耳會變成什麼樣? 4、幼兒進行猜想,並說說為什麼? ①木耳變大了; ②木耳變小了; ③木耳大小沒變化; (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因為它喝水就會長大了;向我們一樣吃吃就長大了;水把空空的裡面填滿了……盡管孩子們的想法很誇張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像和表述,因為那是孩子們智慧想像的火花。) 5、幼兒驗證猜想結果,並觀察比較干濕木耳的區別。 6、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發木耳。 師:小朋友,老師有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們能幫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嗎? (以尋求幫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產生積極的行為動機。) 7、幼兒動手泡發木耳,進一步感知驗證。 (幼兒在等待驗證結果時,啟發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想:你還知道那些食物泡發後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8、師幼共同游戲:變呀變 請幼兒變成會泡發的食物原地不動准備,教師隨音樂講述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幼兒隨音樂變化動作,讓自己越變越大,變到最大。教師用道具隨音樂「攪拌翻炒食品」,幼兒則翩翩起舞。 (科學與音樂活動融合,引導孩子發揮想像,用肢體語言表現食品變大,動靜結合,並能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9、幼兒動手沖泡菊花茶,品嘗茶水。感受欣賞菊花在杯中開放,引起幼兒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對孩子探索的獎勵,另一方面是加深他們對泡發食物變大的感知理解。) 【活動延伸】 老師和孩子一起將泡發後的木耳送到食堂,請食堂阿姨炒菜用。 【活動反思】 自我參加了省實驗課題《操作材料對幼兒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支持》的課題研究以來,面對進行的科學活動,我更加註重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實施教學活動。「變了變了」的主題活動的目標如果按教材上進行也會上的很順,對幼兒來說掌握起來比較容易,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但我認為教材只是提供給教師的可參考的活動內容和素材,是提示而不是最適用的。什麼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呢?除了考慮到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外,還要通過游戲、圖片、音樂、肢體語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導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科學的奧秘。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發言積極踴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變大了後,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變大了!變大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和以下因素有關。一是活動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物體(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願望。三是活動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的。

㈩ 小班冰塊變變變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冰的特性,並通過操作活動,了解冰和水之間的不同點和關系。
2、引導幼兒對事物的特徵進行大膽的描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水變化的興趣。
活動准備
1、課件-觀察冰塊
2、每人1小塊冰,半碗水
3、幾盆熱水,抹布。
活動過程
一、觀察冰塊,感知冰的特性
1、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冰森林的小動物們來這里做客,它們都住在一個特別的小房子里。
請你來看一看,猜猜這個特別的小房子是用什麼做的?它是什麼樣的?
你還可以摸一摸,有什麼感覺?你覺得它像什麼?
2、啟發幼兒說出冷冷的、冷冰冰的、光滑的、硬硬的、沒有顏色、透明的等等。
二、發現冰和水的關系,並比較它們之間的不同。
1、教師:我們的手上有什麼呀?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2、教師:桌子上還有半碗水,請你來摸摸冰、摸摸水,抓抓冰、抓抓水,比一比,它們一樣嗎?
哪裡不一樣呢?
比的時候請你注意:不要把碗里的www.qinzibuy.com水灑到外面,如果手弄濕了,你可以在抹布上把手擦乾。
3、師生共同小結:冰比水冷,冰是硬的,不會流,能抓起來,水是液體,不能抓起來。
三、感知冰的變化
1、教師:現在,小動物們想從冰房子里出來和小朋友做游戲了,請你想一個好辦法來幫幫它們,好嗎?
要想一個既方便、安全,又不會傷害到小動物的辦法。
(引導幼兒說出把冰放進熱水中。)
2、教師:我們現在就來試一試,旁邊已經准備好了幾盆熱水,
請你自己選一盆,如果一盆水的周圍已經有很多人了,你還要不要擠進去?
小朋友把冰塊放進水裡的時候,請你拿好繩子,手不要碰到熱水,會燙手的。
3、提醒幼兒操作時注意觀察冰塊的變化,看看冰變成什麼樣子了?
四、結束
教師:現在我們可以和小動物們一起做游戲了!

閱讀全文

與變沒變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