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莊子逍遙游教學設計

莊子逍遙游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25 16:44:25

⑴ 莊子《逍遙游》

【原文】

北冥有魚①,其名為鯤②。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③。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④,其翼若垂天之雲⑤。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

《齊諧》者⑧,志怪者也⑨。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⑩,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馬也(13),塵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16)?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17),則芥為之舟(18);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19)。而後乃今培風(20),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21),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22):「我決起而飛(23),槍榆枋(24)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26)?」適莽蒼者(27),三飡而反(28),腹猶果然(29);適百里者,宿舂糧(30);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31)!

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35),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3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38),眾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40):「窮發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44),絕雲氣(45),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鷃笑之曰(46):『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48)。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鄉(51)、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52),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53)。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54),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內外之分(56),辯乎榮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58)。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後反(61)。彼於致福者(62),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氣之辯(65),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66)!故曰:至人無己(67),神人無功(68),聖人無名(69)。

【注釋】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傳說北海無邊無際,水深而黑。

②鯤(kūn):本指魚卵,這里借表大魚之名。

③鵬:本為古「鳳」字,這里用表大鳥之名。

④怒:奮起。

⑤垂:邊遠;這個意義後代寫作「陲」。一說遮,遮天。

⑥海運:海水運動,這里指洶涌的海濤;一說指鵬鳥在海面飛行。徙:遷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齊諧:書名。一說人名。

⑨志:記載。

⑩擊:拍打,這里指鵬鳥奮飛而起雙翼拍打水面。

(11)摶(tuán):環繞而上。一說「摶」當作「搏」(bó),拍擊的意思。扶搖:又名叫飆,由地面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

(12)去:離,這里指離開北海。息:停歇。

(13)野馬:春天林澤中的霧氣。霧氣浮動狀如奔馬,故名「野馬」。

(14)塵埃:揚在空中的土叫「塵」,細碎的塵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種有生命的東西。息:這里指有生命的東西呼吸所產生的氣息。

(16)極:盡。

(17)覆:傾倒。坳(ào):坑凹處,「坳堂」指廳堂地面上的坑凹處。

(18)芥:小草。

(19)斯:則,就。

(20)而後乃今:意思是這之後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憑」,憑借。

(21)莫:這里作沒有什麼力量講。夭閼(è):又寫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攔。「莫之夭閼」即「莫夭閼之」的倒裝。

(22)蜩(tiáo):蟬。學鳩:一種小灰雀,這里泛指小鳥。

(23)決(xuè):通作「翅」,迅疾的樣子。

(24)槍(qiāng):突過。榆枋:兩種樹名。

(25) 控:投下,落下來。

(26) 奚以:何以。之:去到。為:句末疑問語氣詞。

(27) 適:往,去到。莽蒼: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

(28)飡(cān):同餐。反:返回。

(29)猶:還。果然:飽的樣子。

(30)宿:這里指一夜。

(31)之:這。二蟲:指上述的蜩與學鳩。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清晨。晦朔:一個月的最後一天和最初天。一說「晦」指黑夜,「朔」指清晨。

(34)蟪蛄(huìgū):即寒蟬,春生復死或復生秋死。

(35)冥靈:傳說中的大龜,一說樹名。

(36)大椿:傳說中的古樹名。

(37)根據前後用語結構的特點,此句之下當有「此大年也」一句,但傳統本子均無此句。

(38)彭祖:古代傳說中年壽最長的人。乃今:而今。以:憑。特:獨。聞:聞名於世。

(39)匹:配,比。

(40)湯:商湯。棘:湯時的賢大夫。已:矣。

(41)窮發:不長草木的地方。

(42)修:長。

(43)太山:大山。一說即泰山。

(44)羊角:旋風,迴旋向上如羊角狀。

(45)絕:穿過。

(46)斥鷃(yàn):一種小鳥。

(47)仞:古代長度單位,周制為八尺,漢制為七尺;這里應從周制。

(48)至:極點。

(49)辯:通作「辨」,辨別、區分的意思。

(50)效:功效;這里含有勝任的意思。官:官職。

(51)行(xìng):品行。比:比並。

(52)而:通作「能」,能力。徵:取信。

(53)宋榮子:一名宋鈃,宋國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猶然:譏笑的樣子。

(54)舉:全。勸:勸勉,努力。

(55)非:責難,批評。沮(jǔ):沮喪。

(56)內外:這里分別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莊子看來,自主的精神是內在的,榮譽和非難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貴的。

(57)境:界限。

(58)數數(shuò)然:急急忙忙的樣子。

(59)列子:鄭國人,名叫列禦寇,戰國時代思想家。御:駕馭。

(60)泠(líng)然:輕盈美好的樣子。

(61)旬:十天。有:又。

(62)致:羅致,這里有尋求的意思。

(63)待:憑借,依靠。

(64)乘:遵循,憑借。天地:這里指萬物,指整個自然線。正:本;這里指自然的本性。

(65)御:含有因循、順著的意思。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明。辯:通作「變」,變化的意思。

(66)惡(wū):何,什麼。

(67)至人:這里指道德修養最高尚的人。無己:清除外物與自我的界限,達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68)神人: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脫於物外的人。無功:不建樹功業。

(69)聖人:這里指思想修養臻於完美的人。無名:不追求名譽地位。

【譯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這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海面上急驟的狂風盤旋而上直沖九萬里高空,離開北方的大海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方才停歇下來」。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里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麼湛藍湛藍的,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抑或是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

再說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窪處,那麼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給它當作船;而擱置杯子就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負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夠。所以,鵬鳥高飛九萬里,狂風就在它的身下,然後方才憑借風力飛行,背負青天而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遏它了,然後才像現在這樣飛到南方去。寒蟬與小灰雀譏笑它說:「我從地面急速起飛,碰著榆樹和檀樹的樹枝,常常飛不到而落在地上,為什麼要到九萬里的高空而向南飛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帶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時間准備干糧;到千里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准備糧食。寒蟬和灰雀這兩個小東西懂得什麼!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比不上壽命長。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清晨的菌類不會懂得什麼是晦朔,寒蟬也不會懂得什麼是春秋,這就是短壽。楚國南邊有叫冥靈的大龜,它把五百年當作春,把五百年當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樹,它把八千年當作春,把八千年當作秋,這就是長壽。可是彭祖到如今還是以年壽長久而聞名於世,人們與他攀比,豈不可悲可嘆嗎?

商湯詢問棘的話是這樣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裡有一種魚,它的脊背有好幾千里,沒有人能夠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開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鵬鳥奮起而飛,翅膀拍擊急速旋轉向上的氣流直沖九萬里高空,穿過雲氣,背負青天,這才向南飛去,打算飛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譏笑它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跳起來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了下來,盤旋於蓬蒿叢中,這也是我飛翔的極限了。而它打算飛到什麼地方去呢?』」這就是小與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勝任一個官職,品行合乎一鄉人心願,道德能使國君感到滿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國之人的人,他們看待自己也像是這樣哩。而宋榮子卻譏笑他們。世上的人們都贊譽他,他不會因此越發努力,世上的人們都非難他,他也不會因此而更加沮喪。他清楚地劃定自身與物外的區別,辨別榮譽與恥辱的界限,不過如此而已呀!宋榮子他對於整個社會,從來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麼。雖然如此,他還是未能達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駕風行走,那樣子實在輕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後方才返回。列子對於尋求幸福,從來沒有急急忙忙的樣子。他這樣做雖然免除了行走的勞苦,可還是有所依憑呀。至於遵循宇宙萬物的規律,把握「六氣」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無盡的境域,他還仰賴什麼呢!因此說,道德修養高尚的「至人」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沒有功名和事業,思想修養臻於完美的「聖人」從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
【原文】

堯讓天下於許由①,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②;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③,而猶浸灌④;其於澤也⑤,不亦勞乎⑥?夫子立而天下治⑦,而我猶屍之⑧;吾自視缺然⑨,請致天下⑩。」許由曰:「子治天下(11),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12);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13),不過一枝;偃鼠飲河(14),不過滿腹。歸休乎君(15),予無所用天下為(16)!庖人雖不治庖(17),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18)!」

肩吾問於連叔曰(19):「吾聞言於接輿(20),大而無當(21),往而不反(22)。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23);大有逕庭(24),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25),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26),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27),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28)。吾以是狂而不信也(29)。」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30),聾者無以與乎鍾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31)。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32),世蘄乎亂(33),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34)!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35),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穅將猶陶鑄堯舜者也(36),孰肯以物為事?」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37),越人斷發文身(28),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39),窅然喪其天下焉(40)。

【注釋】

①堯:我國歷史上傳說時代的聖明君主。許由:古代傳說中的高士,宇仲武,隱於箕山。相傳堯要讓天下給他,他自命高潔而不受。②爝(jué)火:炬火,木材上蘸上油脂燃起的火把。

③時雨:按時令季節及時降下的雨。

④浸灌:灌溉。

⑤澤:潤澤。

⑥勞:這里含有徒勞的意思。

⑦立:位,在位。

⑧屍:廟中的神主,這里用其空居其位,虛有其名之義。

⑨缺然:不足的樣子。

⑩致:給與。

(11)子:對人的尊稱。

(12)賓:次要的、派生的東西。

(13)鷦鷯(jiāoliáo):一種善於築巢的小鳥。

(14)偃鼠:鼴鼠。

(15)休:止,這里是算了的意思。

(16)為:句末疑問語氣詞。

(17)庖人:廚師。

(18)屍祝:祭祀時主持祭祀的人。樽:酒器。俎:盛肉的器皿。「樽俎」這里代指各種廚事。成語「越俎代庖」出於此。

(19)肩吾、連叔:舊說皆為有道之人,實是莊子為表達的需要而虛構的人物。

(20)接輿:楚國的隱士,姓陸名通,接輿為字。

(21)當(dàng):底,邊際。

(22)反:返。

(23)河漢:銀河。極:邊際,盡頭。

(24)逕:門外的小路。庭:堂外之地。「逕庭」連用,這里喻指差異很大。成語「大相逕庭」出於此。

(25)藐(miǎo):遙遠的樣子。姑射(yè):傳說中的山名。

(26)淖(chuò)約:柔弱、美好的樣子。處子:處女。

(27)凝:指神情專一。

(28)疵癘(lì):疾病。

(29)以:認為。狂:通作「誑」,虛妄之言。信:真實可靠。

(30)瞽(gǔ):盲。文章:花紋、色彩。

(31)時:是。女:汝,你。舊注指時女為處女,聯繫上下文實是牽強,故未從。

(32)旁礴:混同的樣子。

(33)蘄(qí):祈;求的意思。亂:這里作「治」講,這是古代同詞義反的語言現象。

(34)弊弊焉:忙忙碌碌、疲憊不堪的樣子。

(35)大浸:大水。稽:至。

(36)秕:癟谷。穅:「糠」字之異體。陶:用土燒制瓦器。鑄:熔煉金屬鑄造器物。

(37)資:販賣。章甫:古代殷地人的一種禮帽。適:往。

(38) 斷發:不蓄頭發。文身:在身上刺滿花紋。越國處南方,習俗與中原的宋國不同。

(39)四子:舊注指王倪、嚙缺、被衣、許由四人,實為虛構的人物。陽:山的南面或水流的北面。

(40)窅(yǎo)然:悵然若失的樣子。喪(shàng):喪失、忘掉。
【譯文】

堯打算把天下讓給許由,說:「太陽和月亮都已升起來了,可是小小的炬火還在燃燒不熄;它要跟太陽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難嗎?季雨及時降落了,可是還在不停地澆水灌地;如此費力的人工灌溉對於整個大地的潤澤,不顯得徒勞嗎?先生如能居於國君之位天下一定會獲得大治,可是我還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覺得能力不夠,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你。」許由回答說:「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經獲得了大治,而我卻還要去替代你,我將為了名聲嗎?『名』是『實』所派生出來的次要東西,我將去追求這次要的東西嗎?鷦鷯在森林中築巢,不過佔用一棵樹枝;鼴鼠到大河邊飲水,不過喝滿肚子。你還是打消念頭回去吧,天下對於我來說沒有什麼用處啊!廚師即使不下廚,祭祀主持人也不會越俎代庖的!」

肩吾向連叔求教:「我從接輿那裡聽到談話,大話連篇沒有邊際,一說下去就回不到原來的話題上。我十分驚恐他的言談,就好像天上的銀河沒有邊際,跟一般人的言談差異甚遠,確實是太不近情理了。」連叔問:「他說的是些什麼呢?」肩吾轉述道:「在遙遠的姑射山上,住著一位神人,皮膚潤白像冰雪,體態柔美如處女,不食五穀,吸清風飲甘露,乘雲氣駕飛龍,遨遊於四海之外。他的神情那麼專注,使得世間萬物不受病害,年年五穀豐登。我認為這全是虛妄之言,一點也不可信。」連叔聽後說:「是呀!對於瞎子沒法同他們欣賞花紋和色彩,對於聾子沒法同他們聆聽鍾鼓的樂聲。難道只是形骸上有聾與瞎嗎?思想上也有聾和瞎啊!這話似乎就是說你肩吾的呀。那位神人,他的德行,與萬事萬物混同一起,以此求得整個天下的治理,誰還會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當成回事!那樣的人呀,外物沒有什麼能傷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沒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熱。他所留下的塵埃以及癟谷糠麩之類的廢物,也可造就出堯舜那樣的聖賢人君來,他怎麼會把忙著管理萬物當作己任呢!」

北方的宋國有人販賣帽子到南方的越國,越國人不蓄頭發滿身刺著花紋,沒什麼地方用得著帽子。堯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內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見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悵然若失,忘記了自己居於治理天下的地位。

【原文】

惠子謂莊子曰①:「魏王貽我大瓠之種②,我樹之成③,而實五石④。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⑤。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⑥。非不呺然大也⑦,吾為其無用而掊之⑧。」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⑨!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葯者⑩,世世以洴澼

⑵ 逍遙游的教案

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為」句式的特點,歸納「志、圖、名、置、窮」五個詞語的義項。
3.理清思路,背誦第1段,並理解本文想像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點。
教學重點
歸納五個多義詞「志、圖、名、置、窮」義項,理解本文想像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點。
教學難點
莊子思想的理解
教具准備
投影儀、投影膠片、錄音機、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簡介莊子思想,熟讀課文,理清思路,並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
莊子的散文在先秦諸子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大量採用並虛構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像奇特,最富於浪漫主義色彩。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閡,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郭沫若也說:「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今天,我們學習《逍遙游》一課,來體會莊子散文的特點。
二、莊子及莊子思想簡介
結合注釋①教師補充
投影:
莊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屬於道家學派。他繼承老子順其自然的觀點,更進一步認為無可奈何的叫「命」,不可違離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憑它的擺布。他的思想相當復雜,攻擊儒、墨,主張回歸自然;憤事嫉俗,痛恨黑暗現實,楚威王重金聘他為相而遭拒絕;富於批判精神,但同時又想取消斗爭。他的人生觀很消極,帶有濃厚的悲觀和虛無主義的色彩。
三、熟讀課文
1.聽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2.投影生字難詞,通過做練習的形式,來強化掌握。
投影:
根據漢語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並給加點字注音。
(1)其 ()若垂天之雲
(2)海運則將 ()於南冥
(3)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4)覆杯水於坳()堂之上
(5)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闕()()者
(6) ()與學鳩笑之曰
(7)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
(8)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
(9)適百里者,宿 ()糧
(10)小知不及大知()
(11)斥鴳()笑之曰
(12)而()征一國者
(13)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14)彼且惡()乎待哉?
學生看課本,查閱工具書,思考,回答。
明確:⑴翼 ⑵徙 ⑶ ⑷ ⑸ ⑹蜩 ⑺
⑻ ⑼舂 ⑽ ⑾ ⑿ ⒀ ⒁
3.叫3名同學朗讀課文,檢查掌握字詞的情況,如有問題,師生及時糾正。
4.教師做朗讀提示。
第一段:「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要把選擇問句的語氣讀出來。「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句中「且夫」是發語詞,讀「夫」時可稍拉長一些,「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也」後停頓一下,千萬注意,「也」作為語氣詞應放在上半句尾,即「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下文如有類似情況,朗讀方法相同。
第二段,應重讀「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辯也」中「小」「大」「辯」。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為發語詞,朗讀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應讀得乾脆而響亮。
5.各自讀課文,藉助注釋理解課文。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標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組其他成員提問,幫助自己解決。教師巡視中可參與小組的活動。
6.學生齊讀課文。

四、引導學生理清思路,背誦課文
提問:題目《逍遙游》的含義是什麼?
明確:就是無所羈絆,無所依靠,無所憑借,悠遊自得的意思。
(那我們看看作者用眾多的比喻所描寫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無所羈絆,無所依靠,無所憑借,悠遊自得呢?)
提問: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寫鯤鵬之大?(要求學生能合書回答。)
明確:「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提問:形體碩大無比的鯤鵬如何飛上九萬里高空的?《齊諧》書里如何說?(學生看書思考,合書回答。)
明確:「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提問:這說明鯤鵬上九萬里,非逍遙,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麼?
明確:是海運時的六月巨風。
提問:課文用了哪些比喻說明世間萬物都要憑借外力才能活動?也是非逍遙的?
明確:「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提問:蜩與學鳩怎樣嘲笑大鵬南飛,作者是怎樣解釋的?
明確:「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作者反駁:「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提問:蜩與學鳩「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說明什麼?(學生討論)
明確:照樣說明它們也非逍遙,都是不自由的。
教師對第1段稍加點撥,帶領學生背第1段。
學生齊背第1段。
提問:作者為了說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這個道理,舉了哪些例子?
明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師點評:在五彩繽紛,變換無窮的大千世界裡,有動物、有植物、有雲氣、有人類。其物種形狀,其所佔時間,所佔空間,大者大,小者小,絕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會亦然。
作者以上寫的都是物,它們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遙的。
第3段。
提問:這一段作者提到的兩個人說明什麼?
明確:同樣說明兩人也還未逍遙。
提問:那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逍遙到底適什麼?這是怎樣的境界?哪種人能達到這種境界?
明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也只有課文最後提到的「至人、神人、聖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因為他們「無己、無功、無名。」
最後通過對本節課內容的回顧,歸納寫作方法,先破後立,從而明確莊子散文善用比喻、想像奇特的特點。
由學生概括、歸納、最後再由教師明確。
齊背第2段,齊讀第2、3段。
五、布置作業
熟背課文,做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總結文言知識,通過比較,進一步理解莊子散文風格,並對本課小結。
[教學步驟]一、檢查學生熟背課文情況
1.單獨背、齊背
2.小組比賽
二、分類歸納總結文言知識
投影:
1.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寫出本字。
(1)三飡而反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小大之辯 (4)而征一國者 (5)旬有五日 (6)御六氣之辯
2.特殊句式
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譯成現代漢語,並掌握其用法。
奚以……為
答案:1.(1)「飡」同「餐」 「反」通「返」 (2)「知」通「智」 (3)辯」通「辨」 (4)「而」通「耐」 (5)「有」通「又」 (7)「辯」通「變」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哪用得著高飛九萬里再往南去呢?
3.一詞多義,結合完成練習三。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1)志
例句出處釋義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志向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訓儉示康》立志
《齊諧》者,志怪者也《逍遙游》記述、記載
博聞強志《屈原列傳》記住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桃花源記》標記、做標記
(2)名
例句出處釋義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逍遙游》名稱、名字
名之者誰《醉翁亭記》命名、起名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逍遙游》聲名
人雖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說出、指出
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赤壁之戰》名義
(3)圖
例句出處釋義
而後乃今將圖南《逍遙游》圖謀
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地圖
如有離違,宜別圖之《赤壁之戰》謀劃、籌劃
乃強起扶杖,執圖諧寺後《促織》圖畫
無使滋蔓,蔓難圖也《鄭伯克段於鄢》謀取、設法對付
(4)置
例句出處釋義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逍遙游》放上、安放
鄭人有且置履者《鄭人買履》購置、添置
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鴻門宴》放棄、放下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王忠肅公翱事》擺、設
(5)窮
例句出處釋義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逍遙游》盡、止
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訓儉示康》生活困難
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走到頭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孟子·盡心上》不得志,與「達」相對
三、比較
教師將《秋水》與課文比較,進一步體會莊子散文大量採用並虛構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像奇特等特點。
四、小結
同學們,莊子散文有時像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時像萬斛源泉,隨地湧出,汪洋恣肆,機趣橫生,確實有它獨特的地方,但是,莊子本人所表現出來的放盪不羈、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是不可取的,《逍遙游》中的思想,是沒落階級不滿現實的一種自我超脫的空想,實際上這種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他企圖以此達到逃避現實、保存自己的目的。我們當代中國的青年,應該拋棄一切私心雜念,勇於面對現實,勇於挑戰生活,要去拼、去搏,去創造更好的明天。
五、布置作業
寫一篇短文,說說你對莊子《逍遙游》中「無所待」思想的認識。
[板書設計]
[延伸閱讀]閱讀《庖丁解牛》,完成下面題目。
1.讀後了解莊子所講的人生處世哲學。
2.體會莊子散文的特點。

⑶ 莊子 逍遙游 解析

逍遙游 【題解】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聖人無名」,是本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第二部分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餘下為第三部分,論述什麼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當作有用,進一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滿奇特的想像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逍遙游」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裡,客觀現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於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提倡不滯於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原文】 北冥有魚①,其名曰鯤②。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③。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④,其翼若垂天之雲⑤。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齊諧者⑧,志怪者也⑨。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⑩,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馬也(13),塵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16)?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17),則芥為之舟(18);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19)。而後乃今培風(20),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21),而後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22):「我決起而飛(23),搶榆枋(24),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26)?」適莽蒼者(27),三飡而反(28),腹猶果然(29);適百里者,宿舂糧(30);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35),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3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38),眾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40):「窮發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44),絕雲氣(45),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48)。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鄉(51)、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52),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53)。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54),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內外之分(56),辯乎榮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58)。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後反(61)。彼於致福者(62),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氣之辯(65),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66)?故曰:至人無己(67),神人無功(68),聖人無名(69)。 【注釋】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傳說北海無邊無際,水深而黑。 ②鯤(kūn):本指魚卵,這里借表大魚之名。 ③鵬:本為古「鳳」字,這里用表大鳥之名。 ④怒:奮起。 ⑤垂:邊遠;這個意義後代寫作「陲」。一說遮,遮天。 ⑥海運:海水運動,這里指洶涌的海濤;一說指鵬鳥在海面飛行。徙:遷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齊諧:書名。一說人名。 ⑨志:記載。 ⑩擊:拍打,這里指鵬鳥奮飛而起雙翼拍打水面。 (11)摶(tuán):環繞而上。一說「摶」當作「搏」(bó),拍擊的意思。扶搖:又名叫飆,由地面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 (12)去:離,這里指離開北海。息:停歇。 (13)野馬:春天林澤中的霧氣。霧氣浮動狀如奔馬,故名「野馬」。 (14)塵埃:揚在空中的土叫「塵」,細碎的塵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種有生命的東西。息:這里指有生命的東西呼吸所產生的氣息。 (16)極:盡。 (17)覆:傾倒。坳(ào):坑凹處,「坳堂」指廳堂地面上的坑凹處。 (18)芥:小草。 (19)斯:則,就。 (20)而後乃今:意思是這之後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憑」,憑借。 (21)莫:這里作沒有什麼力量講。夭閼(è):又寫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攔。「莫之夭閼」即「莫夭閼之」的倒裝。 (22)蜩(tiáo):蟬。學鳩:一種小灰雀,這里泛指小鳥。 (23)決(xuè):通作「翅」,迅疾的樣子。 (24)搶(qiāng):突過。榆枋:兩種樹名。 (25) 控:投下,落下來。 (26) 奚以:何以。之:去到。為:句末疑問語氣詞。 (27) 適:往,去到。莽蒼: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 (28)飡(cān):同餐。反:返回。 (29)猶:還。果然:飽的樣子。 (30)宿:這里指一夜。 (31)之:這。二蟲:指上述的蜩與學鳩。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清晨。晦朔:一個月的最後一天和最初天。一說「晦」指黑夜,「朔」指清晨。 (34)蟪蛄(huìgū):即寒蟬,春生復死或復生秋死。 (35)冥靈:傳說中的大龜,一說樹名。 (36)大椿:傳說中的古樹名。 (37)根據前後用語結構的特點,此句之下當有「此大年也」一句,但傳統本子均無此句。 (38)彭祖:古代傳說中年壽最長的人。乃今:而今。以:憑。特:獨。聞:聞名於世。 (39)匹:配,比。 (40)湯:商湯。棘:湯時的賢大夫。已:矣。 (41)窮發:不長草木的地方。 (42)修:長。 (43)太山:大山。一說即泰山。 (44)羊角:旋風,迴旋向上如羊角狀。 (45)絕:穿過。 (46)斥鴳(yàn):一種小鳥。 (47)仞:古代長度單位,周制為八尺,漢制為七尺;這里應從周制。 (48)至:極點。 (49)辯:通作「辨」,辨別、區分的意思。 (50)效:功效;這里含有勝任的意思。官:官職。 (51)行(xìng):品行。比:比並。 (52)而:通作「能」,能力。徵:取信。 (53)宋榮子:一名宋鈃,宋國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猶然:譏笑的樣子。 (54)舉:全。勸:勸勉,努力。 (55)非:責難,批評。沮(jǔ):沮喪。 (56)內外:這里分別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莊子看來,自主的精神是內在的,榮譽和非難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貴的。 (57)境:界限。 (58)數數(shuò)然:急急忙忙的樣子。 (59)列子:鄭國人,名叫列禦寇,戰國時代思想家。御:駕馭。 (60)泠(líng)然:輕盈美好的樣子。 (61)旬:十天。有:又。 (62)致:羅致,這里有尋求的意思。 (63)待:憑借,依靠。 (64)乘:遵循,憑借。天地:這里指萬物,指整個自然線。正:本;這里指自然的本性。 (65)御:含有因循、順著的意思。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明。辯:通作「變」,變化的意思。 (66)惡(wū):何,什麼。 (67)至人:這里指道德修養最高尚的人。無己:清除外物與自我的界限,達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68)神人: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脫於物外的人。無功:不建樹功業。 (69)聖人:這里指思想修養臻於完美的人。無名:不追求名譽地位。 譯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這只鵬鳥呀,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海面上急驟的狂風盤旋而上直沖九萬里高空,離開北方的大海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方才停歇下來」。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里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麼湛藍湛藍的,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抑或是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 再說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窪處,那麼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給它當作船;而擱置杯子就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負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夠。所以,鵬鳥高飛九萬里,狂風就在它的身下,然後方才憑借風力飛行,背負青天而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遏它了,然後才像現在這樣飛到南方去。寒蟬與小灰雀譏笑它說:「我從地面急速起飛,碰著榆樹和檀樹的樹枝,常常飛不到而落在地上,為什麼要到九萬里的高空而向南飛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帶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時間准備干糧;到千里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准備糧食。寒蟬和灰雀這兩個小東西懂得什麼!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比不上壽命長。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清晨的菌類不會懂得什麼是晦朔,寒蟬也不會懂得什麼是春秋,這就是短壽。楚國南邊有叫冥靈的大龜,它把五百年當作春,把五百年當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樹,它把八千年當作春,把八千年當作秋,這就是長壽。可是彭祖到如今還是以年壽長久而聞名於世,人們與他攀比,豈不可悲可嘆嗎? 商湯詢問棘的話是這樣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裡有一種魚,它的脊背有好幾千里,沒有人能夠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開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鵬鳥奮起而飛,翅膀拍擊急速旋轉向上的氣流直沖九萬里高空,穿過雲氣,背負青天,這才向南飛去,打算飛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譏笑它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跳起來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了下來,盤旋於蓬蒿叢中,這也是我飛翔的極限了。而它打算飛到什麼地方去呢?』」這就是小與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勝任一個官職,品行合乎一鄉人心願,道德能使國君感到滿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國之人的人,他們看待自己也像是這樣哩。而宋榮子卻譏笑他們。世上的人們都贊譽他,他不會因此越發努力,世上的人們都非難他,他也不會因此而更加沮喪。他清楚地劃定自身與物外的區別,辯別榮譽與恥辱的界限,不過如此而已呀!宋榮子他對於整個社會,從來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麼。雖然如此,他還是未能達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駕風行走,那樣子實在輕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後方才返回。列子對於尋求幸福,從來沒有急急忙忙的樣子。他這樣做雖然免除了行走的勞苦,可還是有所依憑呀。至於遵循宇宙萬物的規律,把握「六氣」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無盡的境域,他還仰賴什麼呢!因此說,道德修養高尚的「至人」能夠達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脫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沒有功名和事業,思想修養臻於完美的「聖人」從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

⑷ 莊子,逍遙游講解的要點及解析。

譯文

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的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背,不知道有幾千里長;奮起而飛時,它的翅膀象遮蓋天空的雲氣。這只鳥,當海動風起時就飛往南海。那南海,就是個天然的大地。

《齊諧》這本書,是記載怪異之事的。這本書上說:「鵬鳥飛往南海時,激濺起來的水花達三千里,翼拍旋風而直上九萬里高空。它飛了六個月才停歇下來。」游氣,塵埃,小生物,都是被風吹著在空氣中游盪的呀!天氣蒼蒼茫茫,這是它的真正本色嗎?還是高遠無窮,不能看到它的至極深處呢?高飛九萬里的大鵬往下看地面的景象,也不過就是這樣的情形。

水的聚積不深,那麼它就沒有力量浮載大船。在屋裡的窪地里倒一杯水,可以用小草當船,放在裡面飄浮著;放上一個大杯子就要膠著在地上,這是水淺而船大的緣故。風的強度不大,那末它就沒有力量承負巨大的翅膀。所以,鵬高飛九萬里,那風就在它的下面,然後才乘著風力,背負青天而無阻礙地飛往南海。

蟬和斑鳩譏笑大鵬說:「我們什麼時候願意飛就一下子飛起來,碰到榆樹、枋樹就停落在上邊;有時力氣不夠、飛不到,落到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高飛九萬里而到那遙遠的南海呢?」

去近郊旅行的,只帶三餐飯,當天回來,肚子還飽飽的;作百里之遠的旅行,就必須籌備三個月的糧食。這兩只小蟲鳥又知道什麼呢?

「小知」不知道「大知」,「小年」不知道「大年」。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見了太陽就死的「朝菌」,不知道一天的時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時光,這就是「小年」。楚國的南邊有隻靈龜,從五百年的一個春季,五百年為一個秋季;上古時代有一顆大椿樹,以八千年為一個春季,八千年為一個秋季,這就是「大年」。而只活了八百歲的彭祖,卻以長壽之名流傳人間;大家都羨慕他,這豈不是太可憐了嗎!

商湯問棘也有這樣的話:

湯問:「上下四方有極限嗎?」

棘說:「無極之外,又是無極!在那個極荒遠的北極地方的北邊,有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海,那是天池。那裡邊有一條魚,它的身子有幾千里寬,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麼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隻鳥,它的名字叫做鵬,鵬的背象泰山,翅膀象遮蓋天空的雲氣,乘著旋風而直上九萬里的高空,超絕雲氣,背負青天,然後向南飛翔,而往南海。生活在小水窪里的鴳雀譏笑它說:『它想飛到哪裡去呢?我飛騰起來,不過十幾尺高就落下來,在蓬蒿之間自由自在的飛翔,這也是很愉快的啊!而它究竟是要飛到哪裡去呢?』」

這就是小和大的分別。

那些才智可以勝任一官之職,行為可以聯合一鄉群眾,德行合於一君的要求而能取得一國信任的人,他們自鳴得意,也和蟬、斑鳩、鴳雀一個樣。而宋榮子不禁嗤笑他們。宋榮子不因整個世界的人稱譽他而奮勉;也不因整個世界的人誹謗他而沮喪。他能認定內我和外物的分際,辨別清楚光榮和恥辱的界限。就這樣罷了!他對於世俗的名譽,是未曾汲汲追求的。雖然這樣,但他還有未曾樹立的。

列子乘風,飄然自得,過了五十天而後回來。他對於求福的事,是未曾濟濟追求的。像他這樣,雖然可以免徒步之勞,但畢竟有所依持。

若能順著自然的規律,而把握六氣的變化,以遨遊於無窮的宇宙,他還有什麼依持的呢!

所以說:「至人無已」,「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逍遙游》賞析

《逍遙游》是一篇神文,像這樣的文章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不多見的。

我們首先驚訝於莊子超出尋常的想像力。在莊子的筆下,「鯤」不知有幾千里之大,一變而為「鵬」,鵬的背不知幾千里,羽翼遮天蔽日,奮起南飛,擊水三千,扶搖九萬。何等宏大!作者為什麼要創造一個如此巨大的藝術形象呢?首先,莊子是一個大思想家,這樣巨大的形象是他所欣賞的。其次,創造大的形象,也是為了與小的形象進行對比。你看,大的形象除了鯤鵬,還有冥靈、大椿、彭祖。小的形象有芥、蜩、斑鳩、朝菌、蟪蛄、斥,這一大一小形成的對比是十分鮮明的。那麼,莊子是在褒大貶小嗎?不是。那麼莊子為什麼要進行大小的對比呢?這樣的對比和下文的宋榮子、列子、至人、神人、聖人是什麼關系呢?這是讀懂本文的關鍵所在。作者寫完大小的對比後,接著寫了「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者不過就是數仞間跳躍自得自滿的小鳥,受到宋榮子的嘲笑。為什麼?因為宋榮子不受外界輿論的束縛,懂得「內外」與「榮辱」的界限。然而,莊子對他仍然存有遺憾,「猶有未樹也」,就是說,宋榮子沒有達到莊子心目中的最高境界。列子可以御風而行,而且輕巧美妙,但他仍然達不到莊子的理想境界,因為列子「有所待」,沒有風,他就無法飛,靠的是外部條件。莊子的理想境界是「無所待」,能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不依靠任何外物,達到絕對自由,這才是莊子的最高理想。至此,我們明白莊子對比的意圖了:大對於小,是相對自由的;宋榮子無視毀譽,較之「征一國者」相對自由;列子御風而行,免受行走之勞,較之於徒步者,是相對自由。但所有這些,都達不到莊子的最高理想境界,因為他們都「有所待」。最後,作者推出一種理想化的人物:「至人」、「神人」、「聖人」。

莊子的對比手法是很有特點的。他發揮想像,將大與小推想到極致,從而給讀者留下極深的印象。另外,莊子「大」的概念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是空間上的概念,「幾千里」、「幾萬里」、「坳堂」、「數仞」;二是時間上的概念,「五百歲」、「八千歲」、「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莊子的對比往往藉助寓言。本文通篇是寓言,形象生動,感人至深。魯迅先生說:「(莊子)著書十餘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無事實,而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

說本文是神文,還因為莊子提出了深刻的哲學概念。本文討論的核心是「絕對自由」,這是一個哲學命題。如果把莊子的「絕對自由」理解為現實社會中的無組織紀律,那就錯了。莊子的「絕對自由」是一個「理念」,是對人的精神的闡釋。莊子認為,作為形體的生命,是沒有絕對自由的,也不可能有;而作為精神的生命是有絕對自由的,也應該有。莊子生活在戰國亂世,諸侯各國征伐不已,暴主佞臣殺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負不可能實現,他看透了這個社會的一切。於是,他開始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希望自己的精神天馬行空,無所羈絆,進而讓精神的生命去解放作為形體的生命,從而達到物我兩忘、超然物外的境界。中國古代哲學有所謂「形而上」與「形而下」之說。我認為,任何一個人,一生中總有「心為形役」的煩惱。「心」即精神,「心為形役」,不得不做些違心的事情;所以古代文人追求的是「形為心役」。於是,「形」與「心」此起彼落,各有消長。這種交互起伏,構成了人生的基本矛盾。當「心為形役」時,即處於「形而下」(物質)狀態;當「形為心役」時,即處於「形而上」(精神)狀態。時上時下,有上有下,上上下下,下下上上,永無休止。莊子提出的精神自由是想徹底解決這對矛盾,他的理想就是人應該達到「形而上」的狀態,並永遠保持。這種從本質上對人的肯定,對後人影響巨大,特別是給後來的文人以極深的影響,像陶淵明、李白、蘇軾都打上了莊子的印記。當然,這也是莊子對中國哲學的貢獻。

本文的語言奇偉怪譎,最能代表莊子的語言風格。清代文人胡文英評價說:「前段如煙雨迷離,龍變虎躍。後段如清風月朗,梧竹瀟疏。善讀者要須撥開枝葉,方見本根。千古奇文,原只是家常茶飯也《莊子》在中國文學中非常有名。下面我們開始 研究《內篇》的第一篇,《逍遙游》。

在中國文化里頭,逍遙這兩個字是莊子最先提 出來的,莊子講的逍遙,不是西門町那個逍遙池的 意思,那是洗澡的地方;不過也許有一點取《莊子》 里逍遙的意味。我們現在說人生要逍遙逍遙,這個 逍遙常常是修道的人的理想,等於學佛的人要求解 脫。結果我們看修道的人,又吃素又守戒,又這樣 又那樣,認為這叫做道。看他一點都不逍遙,越看 越苦。學佛修道要求逍遙解脫,人生既不逍遙又不 解脫,這個人生是很苦的。

《逍遙游》,我們看了這個題目要特別注意,逍 遙是逍遙,游是游,因為逍遙了才可以游,不逍遙 不能游。借用佛家的觀念,人生解脫了,才能夠得 游戲三昧,在人生的境界裡面游戲。所以拿這個觀 念講,什麼叫人生?我們可以作一個答案:痛苦的 累積叫人生。人生可以解脫痛苦,就一定得到逍遙 自在。

我們現在首先要對《逍遙游》做一個綱要,大 家要把握這個綱要。《逍遙游》全篇的內涵都指導著 我們的方向。第一個主題,就是人生要「具見」,見 地具備,就是普通講的見解,再普通一點講,就是 眼光、思想。一個沒有遠見的人,見解都不行,要 想成功一個事業,或是完善一個人生,是不可能的。 所以莊子提出來「具見」,具備見地,才能夠腳踏實 地,從基本做起。因此後來的禪宗,首先講;個人 一定要「具見」,具備高遠的見地,見到道才能夠修 道,不能見道還修個什幺道。假如說我們見到了眼 前有一塊黃金,然後想辦法把它拿起來,你沒有看 到黃金,在那裡瞎想有什麼用?所以莊子第一個提 出,真正的要見道才能修道。換句話說,人修道也 好,作人也好,要真正地了解了人生,才能夠懂得 人生。那麼具個什麼見呢?《逍遙游》就告訴我們: 解脫的見。人生不要被物質的世界,不要被現實的 環境所困擾。假如是被物質世界、現實環境所困擾 了,那麼人生的見解已經不夠了。所以能夠具備了 高遠的見解以後,那就不會被物質的世界所困擾, 不會被人生痛苦的環境困惑了,自然會超越,會升 華。這一篇《逍遙游》,它的內涵就是如此。

世界上最高深的道理,同人的最深厚的感情一 樣,語言文字是沒有辦法表達的,不管什麼中文、 英文、法文、日文,沒有辦法表達。語言文字如果 能如實地表達人的思想,那人輿人之間就不會有誤 會了。譬如怎麼表達哭,只有哭了才曉得,就是這 個道理。但是也有最高明的人,不能表達的東西, 可以轉個彎來表達,那就是用比喻來表達。所以世 界上最高明的大宗教家就善於用比喻,釋迦牟尼佛 最善於用比喻,如用蓮花的比喻等;耶穌也很會用 比喻;莊子也常用比喻。因為有時候不用比喻講不 出來,譬如我們恭維一個人很漂亮:「你比楊貴妃還 漂亮。」楊貴妃究竟有多漂亮,大家也沒有看到過。 不過拿來比喻來說明漂亮的程度。所以《逍遙游》 裡面有兩個大方向,在很多關鍵的地方用比喻,來 告訴我們人生和修養的方法。哪兩個大方向?

第一個方向告訴我們「物化」,這是中國文化中 道家的一個大標題。宇宙中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一 切外物,都是物理的物象變化,物與物之間互相在 變化,所以叫「物化」。譬如我們人也是,「物化」變 出來的,一個男的,一個女的,彼此有變化,就變 了那麼多人;人生命活動中所需要的牛奶、麵包、 米飯、青菜、香腸等,經過變化又變成了人;人所 排泄的汗、口水,大小便,又變成了肥料;肥料再 變成萬物;一切萬物又互相變化,而且非變不可, 沒有一個東西是不變的,「物化」。在道家的觀念里, 整個宇宙天地就是一個大化學的鍋爐,我們只不過 是裡面的「化」物,受「化」的一個小分子而已。 要如何把握那個能「化」,能「化」的是誰呢?把那 個東西抓到了就得道了,就可以逍遙了,不然我們 終是被「化」的,受變化而變化,做不了變化之主, 造化之主。要把握住造化之主,才能夠超然於物外, 超出了萬物的范圍以外,所以莊子告訴我們『物化」 的自在。那麼,莊子同時在這個觀念里頭也告訴我 們,人也是萬物之一,人可以「自化」。如果明白了 「具見」,見到了「道」的道理,我們人可以「自 化」,我們這個有限的生命可以變化成無限的生命, 有限的功能可以變化成無限的功能。第二個方向就 告訴我們,真正的變化是什麼?人的變化。我們人, 可以把自己升華成超人。這個超人怎麼變呢?超人 就在最平凡中變。我們做到了《逍遙游》這兩個要 點,才真正達得到逍遙。

提到《逍遙游》,整個宗旨說明一個觀念,人可 以解脫物理世界的束縛,而找到自己生命的真正自 在與自由,同時也說明,人民人世界不管做任何, 乃至修道,第一個要見地高超,所謂要有遠見,才 能有真正的成就。一個人見解不高,他有所成就也 有限,不是講他沒有成就,也成就,也同這個小鳥 一樣,騰飛躍個幾丈高,在亂草上一站,隨風搖啊 擺啊,也很舒服嘛。你要來抓我,「咚」地一跳,就 跳到那棵樹上去了,豈不是優哉悠哉。人生的境界 也是如此。所以眼光小,知識范圍低,他活了一百 歲,活得很快活,就像小孩子一樣,茶杯里丟一片 小小的樹葉,或者弄一點黃豆殼殼在上面漂漂,「你 看我的船,開到哪裡了?唉喲,開到紐約了,你看 靠岸了,靠岸了。」然後用嘴「呼,呼」地把它吹 動,「嗬,大風來了!」兩個小孩子這樣可以玩上一 天。他那個境界輿做生意發了一千萬美金的財,舒 服的境界是一樣的啊。如同愛吃辣椒的人,吃下去 辣得滿頭大汗,那個舒服境界都是一樣。

《莊子》這篇文章,影響了中國文化很深遠,小 而言之,人們取名字都用它。如岳飛的字叫「鵬 舉」,就是引用大鵬鳥來的;宋朝的神仙陳搏,為什 么叫搏呢?取「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之意,陳搏 的號叫「圖南」,也是從《莊子》里來的。古往今來 叫圖南的,叫飛的,叫鵬的,不曉得有多少。人家 有出門讀書的,我們送給他「鵬程萬里」四個字。 《莊子》影響之大,這里我們舉一個例子,南唐時代 有一位文學家叫高越,在他沒有得志的時候,文學 境界很好。南唐在中國歷史上是五代時期,天下很 亂,軍閥各霸一方,這個稱王,那個稱帝。高越當 時在湖南,湖南有一位姓李的稱王,看到高越很有 學問,很有前途,就想把女兒嫁給他。如果是普通 的青年還真是求之不得,一個小國王把公主嫁給自 己,那鵬程萬里,前途無量啦。可是高越不幹,他 看出姓李的有這個意思,就套用《莊子》里的典故 寫了一首詩:「雪爪星眸鳳鳥歸,」他形容像鷹、大 鵬鳥一樣,爪是白的,一個任何的生物,壽命活得 很長,變白了;「星眸」,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亮得 不得了。「摩天搏帶錦毛衣,」就是莊子所講的:「搏 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這樣的 飛,文學上叫做「摩天而飛」,跟青天相摩擦。「虞 人不漫張羅網,」你不要想布好網,把我這個大鵬鳥 抓住。「虞人」是中國古代管山林,管動物的官職, 相當於農林局局長兼野生動物園園長。「未肯平原遷 草飛。」老實告訴你,你這個地方太小,還不夠我翅 膀一展開,我不想在這里飛。換一句話:你不要找 我做女婿,我也不會干。這一首詩表達了高越非凡 的志氣。一個青年人都應該有這樣的志氣,所以倒 霉一點沒有關系,將來反正「絕雲氣,負青冥。」

中國文化很多都同《莊子》有點關系。有古人 畫了一幅畫,畫上是一隻鳥站在一根樹枝上面,嘴 巴閉著不動。講到中國畫,畫的境界一定要配上文 學,自己會題詩,會寫字,這畫就夠得上文人畫了。 這么一幅畫,題一首詩,怎麼題法?這就是難題了。 有人拿起筆來一題,把這幅畫題絕了:「世味嘗來渾 是蠟,莫教開口向人提。」人世間的經驗多了,實在 是一點意思都沒有,人生的味道像吃白蠟一樣。人 的一切艱難困苦,不要向朋友訴說,也不必向別人 埋怨,像這個鳥站在這里閉著嘴巴一樣,連屁都不 放,最高明了。「世味嘗來渾是蠟,莫教開口向人 提。」這是真的。你說你肚子餓了三天,沒有飯吃, 你給人家講,人家不一定同情你,或許還會笑你。 你只有自己想辦法去找麵包吃就是了,沒有麵包找 渣子吃。像這一類的文學境界的故事,從《莊子》 里頭鑽出來的很多,如果你讀書多了,看中國文化, 很多地方同莊子的《逍遙游》都有密切的關連,尤 其是關於大鵬鳥。

《逍遙游》現在由「物化」,物的變化,講到了 「人化」,人的變化。換句話說,上面提到物理世界 萬物自己的變化,下面提到人精神世界心的變化。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 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 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竟。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 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 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返。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 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 至人無已,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
四等人材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 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現在青年同學要挑起中國文化的重擔,就要對 中國文字特別留意。近年以來,對同學們的文字教 育太差了,差得已經沒有辦法再革命,因為沒得命 了,不需要革了。所以現在要把文化的命根重新培 養起來。這一段很簡單,我們很容易懂,但每一句、 每一個字都必須要留意。「故夫」,就是白話文的那 么,是虛字,沒有實在的意義。為什麼一定要用虛 字呢?古文是要念讀出聲的,念的時候聲音像唱歌 一樣,平抑音韻,鏗鏘朗然,要唱著下去,中間就 必須換氣,所以加上虛字,既可以換氣,又可以增 加文章的氣勢。如果不加上虛字,就念不下去了, 那就成了吵架一樣,那就不對了。文學境界是柔和、 很美的音樂。所以莊子拖長音韻,那麼那麼來了, 因此加上了「故夫」。

「知效一官,」注意這個「效」,有些人的知識范 圍有沒有用處呢?有用處,用處就是成效,效果。 他的學問知識及天生的才能,可以做一個官。官有 大有小,有些人的智能知識,行為效果,當一人之 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還可以,但不能當皇帝。歷史上 很多人當宰相時了不起,結果給他當皇帝就當不好 啦。有些人做小官,味道真好,做大一點就完啦, 把他壓死了。有些人做個公務員,很有效;有些搞 學問寫文章的人,如果叫他去修一個壞水管,他會 把事情搞得更糟,他沒有辦法做實際的事情。 「行比一鄉,」重點在「比」字。你看莊子絕不 用重復的字,「知效一官」。寫古文,寫白話文一樣, 每個字邏輯思考要清楚,下的定義要准確,下不準 確不行,尤其是寫書面文章。絕非新聞報道,馬上 機器在動了,下一分鍾就要出來,管他什麼話,報 道出來看清楚了就算了,反正五分鍾壽命,因為大 家看過了報紙就丟嘛。要寫流傳久一點的文章,就 不能馬虎了。

有些人的行為,可以在鄉鄰里比較比較。我們 到地方上,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中國外國都一樣, 你到一個地方打聽一二,哪個人最出名,不管他是 一個紳士也好,流氓也好,他的行為在這個鄉村比 起來呱呱叫,真可以做一個領導作用。所以他的行 為可以「比」,在一個鄉村裡比起來,他是老大,是 頂尖人物。當然在一個鄉里是頂尖人物,拿到國內 比起來就不行啦,因為人材更多了。

「德合一君,」古代的「德」字,不光指道德好, 而且一切思想行為,做人做事都好。有的人德性剛 好和皇帝合得很好,他兩個在一起,可以搭檔二十 多年,如果換了一個人,怎麼都用不好。這是人生 歷史的經驗。你看古今中外歷史上的人物,有漠高 祖就有蕭何,蕭何不碰到漢高祖,換上其它兩個人 就合不來,合不好。等於男女之間,有的夫婦就配 合得那麼好,雖然天天吵架,但是吵得很藝術,沒 有他們這樣吵啊,就不會過一輩子。你不相信?有 這種人啊,夫妻之間吵來吵去,要是去了一個,另 一個也活不長了。另外找一個來,吵得都不是對象, 吵得都沒有味道,打得也沒有味道,這就是「合」 的道理。做生意也一樣,老闆有一個忠心的幫手, 他當董事長就配合得好,假如換了一個,就搞不好 了。

「而征一國者,」「征」,經驗,效果。有的人治 理國家當領袖,或者當第二號人物,他的聰明智能 能夠發揮,如果叫他下來開小店,他絕對受不了, 他光會大的,小的干不好。

這是「人化」,所以下面莊子加一句話:

「其自視也,亦若此矣。」每個人的知識境界, 「比量」不同,自己看自己都了不起。都像那個小鳥 一樣,你大鵬鳥飛那麼高那麼遠干什麼?有什麼了 不起?我「咚」地一聲,就跳到那個樹上去了,我 這樣還不是也在飛。所以用中國文學來批評就是: 「自視甚高」,自己看自己很高。我們拿鏡子照照自 己,都是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漂亮,越看越偉大, 沒有一個人討厭自己。由此你可以了解人生,人看 自己都很可愛,看別人都是覺得不行,這是一定的。 偶然做錯了事,臉紅一下,過三個鍾頭一想,我還 是對的,格老子,一定是他錯了。 出格的高人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

上面提到了「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 —君」,「而征一國者」這四等人材,而且都是領袖 人材。什麼叫領袖?出人頭地,比人家高明一點。 你看有的人做小老闆蠻好,像我有個同鄉的朋友, 開館子發了大財,慢慢他要開大公司,結果不到三 年就一蹋糊塗,什幺都沒有了。還有一個人,愛國 獎券中了二十萬,我說你要小心啊!可是他一下要 做大生意,還不到八個月,二十萬光了,最後還要 去坐牢,所以他的命就是二十萬。因此這四等人, 他們的范圍就是如此,這些人「其自視也,亦若此 矣。」自視甚高,可是碰到另外一個高人,這個人叫 「宋榮子」。這一類的高人,古代稱為出格的高人, 超出了人格範圍以內,因為他沒有個格,沒有范圍 可以范圍他。「猶然笑之,」就笑這四種人,看不起 他們。

莊子在下面就提倡了一個隱士思想,他不是有 意在提倡。中國文化的道家思想推崇一種特殊的人, 這在中國文化中非常特殊,影響了我們的歷史。在 撥亂反正的時代,國家民族到了最艱難困苦的時候; 這一類隱士,在幕後都起了大作用。《論語》上也提 到,孔子碰到幾個隱士,如楚狂接輿等,每個都把 孔子罵得暈頭轉向,最後孔子只有贊嘆一番:「鳥獸 不可以同群」!實際上孔子的思想,對隱士非常崇 敬。什麼叫「鳥獸不可以同群」?鳥類是高飛的;它 要高飛就高飛去吧;野獸是生活在山林里的,自然 就在山林過他們的生活。這些高人,該飛的飛了, 該住山的跑了。而我們呢?既不能高飛,也不想入 林,還是規規矩矩在人世間做個人吧!這是孔子捧 隱士的話。而後世儒家就引用這句話,解釋為孔子 在罵那些隱士是禽獸,這是完全把書讀錯了。孔子 只講「鳥獸不可以同群」,他沒講這些隱士是禽獸 啊!這是後世儒家亂加的,這就叫讀書不老實。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竟。斯已矣。彼其於世, 未數數然也。

這里提出了第五種人格。「且舉世譽之而不加 勸,」全世界的人都恭維他:你了不起!喊萬歲,跪 下來捧他,他理都不理。他既不想了不起,也不想 起不了。「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人罵他、 反對他,他決不改變自己的方向。達到這一種人格 很難了,在古今中外歷史上都很難找到這樣的人。 孔子在《易經·文言》里對「潛龍勿用」的解釋, 「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就是要有特立獨行的修 養,不受任何時代、環境所影響。可見儒家和道家 思想是同一個道理。只是莊子的文章筆法華麗飄逸, 汪洋惝恍,顯得更美一點,孔子只說了一句,溫柔 敦厚,方正朴實。這就是齊魯孔孟文章輿老莊南方 楚國文章不一樣的地方。「定乎內外之分,」「分」是 份量。什麼是我?什麼是他?什麼是物?什幺是心? 他對自己做人的道理看得很清楚。「辯乎榮辱之竟。」 他對於人世間什麼叫做真正的光榮,什麼叫做真正 的恥辱,看得很清楚。自己遭到了恥辱,絕不因為 現實社會的影響而有所改變。生活中錢多了當然很 光榮,倒霉了誰都看不起,他一概不管,因為這個 現象與他本身獨立的人格不相干,所以他能辨別得 很清楚。「斯已矣。」這些人了不起啊。儒家標榜的 聖人、賢人、君子就做到了這種程度,莊子也非常 佩服。。。
抱歉,因字數限制。。。。。有點不全。。。。。。。。。。

⑸ 莊子 《逍遙游》的主要內容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反。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連叔曰:「其言謂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鍾鼓之聲。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穅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發文身,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葯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人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卧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⑹ 以《逍遙游》為例,分析《莊子》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

逍遙游體現了《莊子》散文的浪漫主義風格吸收神話的創作精神,其中大量採用並虛構的故事,作為論證的根據;因此想像奇幻,最富於浪漫主義色彩。他的許多哲學思想都是通過這些故事人物的問答方式來表現的。
《莊子》散文善用譬喻
《莊子》一書,「寓言十九」,寓言的性質本來就用作譬喻的。如《逍遙游》將要論證超越時空的絕對自由,先從大鵬說起,認為那麼大的鳥,要想從北海飛向南海,非借大風之力不可,所以沒有絕對自由。
然後說到蜩與學鳩等等,並通過「小之笑大」,說明鯤鵬、蜩與學鳩所游雖有不同,但不能「無待」則是一樣的。
下文又從自然界講到人類社會。從庸人的追求名位,到宋榮子的「不累於俗」,列子的「御風而行」,也是都有所待的,沒有絕對的自由。
最後才說出自己的「逍遙游」的境界:「若無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全篇主旨到此才顯露,從開篇的鯤鵬展翅說起,一系列的事物都是比喻,都是為了襯托游於無窮的至人神人而已。
《莊子》散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文中多用韻,聲調鏗鏘,節奏和諧。
總之,《莊子》一書,特別是內篇,有時象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時象萬斛源泉,隨地湧出,汪洋恣肆,機趣橫生,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它不僅在先秦的理論文中,即在後世的古典散文中亦罕有倫比。

⑺ 細讀《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章末段

怎麼樣才算得道呢?莊子說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至人,比高人還要高哦,這樣的人沒有我自己了,無我,能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這樣才能做到「至人無己」。神人是什麼人呢?《易經》中說,陰陽不測之謂神。墨子也說到這種人,就是像上帝、菩薩一樣救世界的人,人類看不到的,像天地、太陽一樣,「地何言哉,萬物生焉」,天和地是不需要感謝的,神人也一樣,所以說,「神人無功」。聖人就是最平凡的人,真正偉大的人在最平凡的人裡面,真正的平凡,就是無己,無我,無功,道德達到聖人的境界,仍然很平常,就是不需要名的人,所以「聖人無名」。至人,神人,聖人,都可以理解成得道之人。那麼,什麼叫道呢?形而下者謂之道,形而上者謂之氣,陰陽不測謂之神。莊子點題的結論就是,逍遙不是什麼都不做,到處閑逛,無所事事,而是要神化,神化到無何有之鄉。意思是說,人要有真知灼見,「豈唯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我告訴你,身體上的聾和盲,並不可悲,最可悲的是知識上的聾子和瞎子,五官上的聾子和瞎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知識盲人,知識聾子。所以一個人要想成為「神人」,必須看書,必須修身養性,學點新東西,否則就是知識盲人,知識聾子,妨礙自己進入高一層的境界,從而平和而從容不迫。那麼莊子說的「無何有之鄉」在哪裡呢?就在通過知識而領會的境界里,就在你心裡。到了神人的境界後,那個「無何有之鄉」就在你的工作崗位上。工作是快樂的,並不是說小鵬鳥飛起來才逍遙,沒有風就傻了。像神人那般「無功」才是最逍遙的。孫悟空功夫再強,還是得聽什麼功夫也不會的唐僧的話,到了「無功」的境界,人就像「如來」一般,來時啥樣走時還啥樣。「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到達真正的無何有之鄉,了無一物的時候,才可以得到真正的逍遙,那個時候,你會發現,單位的個別牛×的領導,個別多事的同事,個別奸佞小人,都和你關系不大,你都可以和他們處得很好,很融洽,你不會上自己眼睛的當,也不會上自己耳朵的當,因為你根本就沒有要求,你只是上班工作,下班陪家人,而工作已經被你工具化了,不是你離不開工作,而是工作離不開你了,你工作著,也快樂著,逍遙著。拋棄種種雜念之後,你的工作反而出色了,你不想要的反而來了,這個時候,作為得道之人,不會被這些外物所役使。怎麼逍遙,你理解了嗎?

閱讀全文

與莊子逍遙游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