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熔化和凝固教學反思

熔化和凝固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25 13:35:18

Ⅰ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課程標准教學

新的物理課程標准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在學習物理的初級階段,我個人理解對於初中生學習物理的要求,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理論(物理概念)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用過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物理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力求貼近學生生活,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規律;教學過程強調發展學生的認知過程,以物理知識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在課堂上讓學生體會探究實驗的過程,體驗探究實驗中的快樂和成就感,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通過探究實驗,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眼見不如手動,只有在實踐中學習,同學們的才智和創造力才能得以發揮,學會探究性學習,能夠使大家對物理事實獲得明確、具體的認識,而不是停留在被觀察物理現象的表象上,在探究活動過程中,不斷品嘗「發現」與「戰勝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體驗探究的樂趣,從而增強學好物理的信心。接下來我就談談如何運用導學策略指導概念教學的幾點想法:一、明確大綱與新課程標準的差別 新課程標准與老大綱有許多區別。新課程標准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學習內容做了最基本的、最低的要求,這些要求是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的。新課程標准不強調知識的先後順序,對教材編排體系、教學順序等問題沒有硬性的規定,這給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靈活性、創造性提供了一定的空間。二、新、舊課標對「物質」的教學要求的差別 1:對「物態變化」部分內容的要求 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知道攝氏溫度。 能說出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嘗試對環境溫度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知道熔化和凝固現象;知道晶體的熔點;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質的熔點聯系起來。 知道沸騰現象;理解沸點、沸點與壓強的關系;知道沸騰過程中吸熱。 嘗試將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質的沸點聯系起來。 課程標準的這種寬泛要求和教學大綱的剛性要求形成明顯的對比。 2:對「物質屬性」的要求 能描述物質的一些屬性,嘗試將這些屬性與日常生活中的物質的用途聯系起來。 知識范圍的寬泛體現在物質的「屬性」上,可以在彈性、硬度、導電性、導熱性、磁性等屬性里靈活選擇。層次要求的寬泛體現在「嘗試」上,學生能將物質屬性和物質的用途聯繫到什麼程度,沒有明確要求。 3. 「物質的結構與物體的尺度」新、舊「課標」都有四個三級主題,數目上是沒有變化的,只是個別條目的一些微調。其中有微調的比如第三條「大致了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並認識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深入」。就調整為「了解人類探索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知道對宇宙的探索將不斷深入,關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動」。新舊「課標」對比的話,我們可以看出規范了行為動詞,以前的「大致了解」,我們已經統一為「了解」。另外希望學生們關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動,這是我們課程標准所要求的。4.「新材料及其運用」在新材料及其運用新課標就改為「有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能在個人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所作為」。特別強調在個人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付出行動,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所作為。可能有的同學想,這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源的可持續利用、環境的保護離我們太遠了,其實他們力所能及的,比如像隨手關燈,隨手關水、愛護周邊的環境,這些都是作為一個學生力所能及能夠做到的。 三、要正確把握新課程標准進行教學 總的原則是以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本地實際出發,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重視基本的物理態度、物理方法的養成教育,不斷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必要地基本功訓練 課程改革不是對以前的物理課程及教育方式的全盤否定。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物理教學中,一些基本的原理、技能和方法永遠是物理教學的核心之一。基礎不牢,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後的進一步學習。所以課堂教學首先要落實好知識與能力目標。 (1)新知探究: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實現知識內化,即通過解決是什麼(陳述性知識)和為什麼(建立知識間的聯系)的問題,把握知識規律;二是形成學科技能,即通過知識的應用,把握知識應用規律。 (2)知識應用: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既要完成鞏固知識,進行技能性的轉化,又要完成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任務,還要考慮適應學生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設計訓練題,題型要多樣化,注意精練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為此應該設置智力台階:基礎性應用即與教材上的例題同結構、同題型、同難度的模仿性練習題,用於鞏固當堂所學的新知識。 其次要落實四項訓練: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貫穿訓練,即觀察能力的訓練、操作能力的訓練、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以四項訓練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對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不能成為口號 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就涉及到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改變教學方式方法,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是通過師生的多向交流活動,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的過程,是學科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結構有機結合的過程,這是實現學生在教學中認識主體作用的一次質的轉化,也是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學生積極思維的結果。這里「教」是條件,「學」是關鍵。從認知程序看,教師是從整體到局部,而學生是從局部到整體,教學過程正是在新知識這個認知連接點上實現認知的轉化,即由教變學的轉化。在新知學習過程中,一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這是主動學習的實質性的環節。二要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這是主動學習的拓展性的環節。學生群體在教師的組織和參與下交流、討論自主探索的學習成果,批判性地考察所提出的各種理論、觀點、假說、思路、方法等,內化為個體的智慧,拓展個體知識視野。要給學生留出發揮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空間,要給學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表現自我的多種機會,要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監控、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四、重視學生的課外探究 在現行教材後面的習題中,要求學生課外探究(包括調查)的題目佔有很大比例,如果不讓學生去探究,他什麼也不知道。例如:探究能量轉化的,探究玻璃瓶子形變的等等。學生在課外探究中,有許多需要教師幫助的地方,但一定要克服學生不做而由老師來講,這樣會讓學生養成懶惰的習慣。 總之,在教學中正確把握新課程標准進行教學,要正確理解新課程標準的涵義,要明確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要明確新課程標准與老大綱的區別,要把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轉化為實際教學行為,要用正確的方式方法組織物理教學活動。總而言之,學習物理這門科學,就是要弄明白「概念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這一原則。

Ⅱ 如何在教學中把握初中物理新課程標准2011

一、要明確大綱與新課程標準的差別

新課程標准與老大綱有許多區別。新課程標准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學習內容做了最基本的、最低的要求,這些要求是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的。新課程標准不強調知識的先後順序,對教材編排體系、教學順序等問題沒有硬性的規定,這給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靈活性、創造性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在這里舉幾個例子說明:

例1:對「物態變化」部分內容的要求

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對比看出課程標准與教學大綱存在的差別。

知識點

教學大綱

課程標准

溫度和溫度計

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知道攝氏溫度。

能說出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值;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嘗試對環境溫度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熔化和凝固

知道熔化和凝固現象;知道晶體的熔點;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嘗試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質的熔點聯系起來。

沸騰

知道沸騰現象;理解沸點、沸點與壓強的關系;知道沸騰過程中吸熱。

嘗試將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與物質的沸點聯系起來。

課程標準的這種寬泛要求和教學大綱的剛性要求形成明顯的對比,可以看到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的規定是剛性的,對每個知識點都有具體的教學要求。因此我們按照大綱的要求教學覺得容易些。

例2:對「物質屬性」的要求

能描述物質的一些屬性,嘗試將這些屬性與日常生活中的物質的用途聯系起來。

知識范圍的寬泛體現在物質的「屬性」上,可以在彈性、硬度、導電性、導熱性、磁性等屬性里靈活選擇。層次要求的寬泛體現在「嘗試」上,學生能將物質屬性和物質的用途聯繫到什麼程度,沒有明確要求。

例3:不過分追求嚴密性

現代兒童在生活中已經潛在地認識了能量,教學中只要列舉實際的事例,學生完全可以形成能量的初步概念,以後在不斷的學習中再逐漸加深對這個概念的認識。

再如,允許讓學生通過探究直接認識動滑輪的省力作用,而不是先學杠桿,然後把滑輪作為一種特殊的杠桿來處理。

重視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時生活經驗的作用,有些概念可以在不給嚴格定義的情況下拿來先用,不過分強調學科的體系和知識的嚴密性,不要求嚴格按照知識在科學中的邏輯關系進行教學,這是改變學科本位的體現。

例4:對「電能和電功」的要求

對「電能和電功」這一知識點,按原來的教學大綱的要求是「知道電功及其單位;理解電功的公式」,我們在以往都會把這里當成中考的重點;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用電器的作用」。

教學大綱對電功的概念和公式計算要求較高,關注的是知識體系和概念的嚴密,而淡化了電功本質的學習和研究。實際上,初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更多的是能量概念,因此,課程標准關注的是能量轉化,從學生比較熟悉的能量引入電功的概念,對電功概念和計算要求不高,這樣做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例5:對「電壓」的要求

對「電壓」這一知識點,教學大綱的要求是:知道電壓及其單位;知道干電池、家庭電路的電壓值;理解串聯電路中的總電壓等於各部分電路上的電壓之和;理解並聯電路中各支路上的電壓相等。考慮到這部分內容很容易出偏難的題目,課程標准淡化了這部分知識本身的要求,而注重過程和方法,因此課程標準的要求是:通過實驗探究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系。

對於串、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關系,課程標准沒有提出定量的要求,其目的主要是進一步避免讓學生死記硬背規律和公式,讓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進行連接電路和使用電流表、電壓表的訓練上。電壓的概念對初中學生來說也較難理解,課程標准也降低了要求,不過分追求概念的准確性和嚴密性,不要求學生知道電壓的概念。

例6:關於音調的探究

在教學大綱中,有關聲音的知識以往考得最多的是發聲體都在振動,其他的很難引起學生和教師的重視。但是,聲音每時每刻都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幾乎每項活動都是和聲音息息相關的,學生對聲音的感性認識十分豐富,進一步了解聲音應該是每一個學生需求。因此,新課程將聲音放到了它應有的位置,提出「通過實驗探究,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了解樂音的特性。了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應用。知道防治雜訊的途徑。」雖然這是一節物理課,教材卻抓住了音樂所具有的獨特的情感教育功能,讓學生在優美樂曲的陶冶中,探究、獲取知識。根據以上幾個例子看出,大綱與標準是有很大區別的。

二、要正確理解物理新課程標准

1、「科學探究」學習的理解

《標准》指出:「物理課程不僅應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准,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標准》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的目的是要做到知識的傳承與知識的探究並重。人類歷史發展到現在,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已經到了相當深刻的程度,這是人類的巨大文化財富,若是把這些東西都扔了,什麼問題都來探究,人類幾千年文明史的科研成果又豈是一個人幾十年所能探究解決得了的?關鍵在於讓學生掌握探究方法,能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進行應用。

對於初中學生、特別是八年級的學生而言,許多探究是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否則一節課45分鍾,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例如在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教學中,學生對什麼是凸透鏡所成的像、什麼是物距、什麼是像距等物理概念都不甚明了的情況下就要求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這相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就比較困難了。若把該教學活動設計為知識傳授和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探究相結合的方式,在學生建立了凸透鏡成像的概念和大致了解凸透鏡成像性質與物距有關的前提下,設計實驗、採集多組原始數據並在教師指導下分析論證找到規律,效果就好得多。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得到了科學思維和方法的熏陶。成功的愉悅使學生的終身學習願望、對自然科學的親和力等情感態度都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心智方面也可得到培養。物理課程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對初中學生而言,科學探究活動是一件新事物,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起始階段應當以講授的知識點為載體,設置各種問題情景,以經歷一些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為主,從中滲透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同時可選取較簡單的題材讓學生進行一些只包括部分要素(可適當安排突出不同環節)的探究活動,以後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及各方面能力的增強,再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自主設計一些沒有確定答案(初中物理課程內容以外的知識點)的包含所有探究要素的開放性探究課題,真正實現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目標。

2、正確理解「不過分強調學科的體系和知識的嚴密性」

《標准》指出:「重視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時生活經驗的作用,不過分強調學科的體系和知識的嚴密性」。有很多人斷章取義的認為「課改後的物理教學不強調知識的嚴密性了」,這完全曲解了新課標精神。仔細閱讀《標准》可以看出,「不過分強調知識的嚴密性」是指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況且《標准》是說「不過分強調」而不是說「不強調」。所以要正確理解「不過分強調」的真正涵義。

三、要正確把握新課程標准進行教學

總的原則是以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本地實際出發,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重視基本的物理態度、物理方法的養成教育,不斷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基本功的訓練必不可少

作為還是十幾歲的孩子,視野並不開闊,如果我們忽視了基礎的落實,就談不上學生今後的發展。同時,從中考試題來看,基礎部分的分值都在50%以上。

課程改革不是對以前的物理課程及教育方式的全盤否定。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物理教學中,一些基本的原理、技能和方法永遠是物理教學的核心之一。基礎不牢,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後的進一步學習。「雙基」本身就是我們優秀的傳統,拋棄了它就談不上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所以課堂教學首先要落實好知識與能力目標。落實這個目標要展開三個層次:

⑴情境創設:情境應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在引發主動學習的啟動環節,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特定的情境,激活學習的問題意識,形成基於問題的學習任務,從而展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二是通過特定的情境,使問題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系,激活現有的經驗去「同化」或「順應」學習活動中的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個體意義,導致認知結構的改組或重建。

⑵新知探究: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實現知識內化,即通過解決是什麼(陳述性知識)和為什麼(建立知識間的聯系)的問題,把握知識規律;二是形成學科技能,即通過知識的應用,把握知識應用規律。

⑶知識應用: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既要完成鞏固知識,進行技能性的轉化,又要完成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任務,還要考慮適應學生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設計訓練題,題型要多樣化,注意精練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為此應該設置智力台階:基礎性應用即與教材上的例題同結構、同題型、同難度的模仿性練習題,用於鞏固當堂所學的新知識;綜合性應用有兩個維度,一是本堂課內所學知識點的綜合,二是本堂課內所學知識與已學的相關知識的綜合;發展性應用:有四個維度,一是一題多解,二是多題一思路,三是一題多變,四是學科綜合。

其次要落實四項訓練: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貫穿訓練,即觀察能力的訓練、操作能力的訓練、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以四項訓練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對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不能成為口號

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就涉及到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改變教學方式方法,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是通過師生的多向交流活動,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基本思想方法的過程,是學科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結構有機結合的過程,這是實現學生在教學中認識主體作用的一次質的轉化,也是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學生積極思維的結果。這里「教」是條件,「學」是關鍵。從認知程序看,教師是從整體到局部,而學生是從局部到整體,教學過程正是在新知識這個認知連接點上實現認知的轉化,即由教變學的轉化。在新知學習過程中,一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這是主動學習的實質性的環節。二要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這是主動學習的拓展性的環節。學生群體在教師的組織和參與下交流、討論自主探索的學習成果,批判性地考察所提出的各種理論、觀點、假說、思路、方法等,內化為個體的智慧,拓展個體知識視野。要給學生留出發揮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空間,要給學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表現自我的多種機會,要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監控、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反饋的學習能力。

三、基本的物理態度、物理方法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不能松

縱觀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不難發現,試題對學生的基本物理方法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是重點之一。

四、重視學生的課外探究

在現行教材後面的習題中,要求學生課外探究(包括調查)的題目佔有很大比例,如果不讓學生去探究,他什麼也不知道。例如:探究能量轉化的,探究玻璃瓶子形變的等等。學生在課外探究中,有許多需要教師幫助的地方,但一定要克服學生不做而由老師來講,這樣會讓學生養成懶惰的習慣。

五、課堂三維目標的落實不能彼此孤立,而應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知識與能力是教學目標的核心,它通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過程而最終實現;過程與方法是教學目標的組成部分和課堂教學的操作系統,它滲透在知識與能力目標的實現中而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教學目標的組成部分和課堂教學的動力系統,它伴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而實現。三維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只能作為一個整體來達成,就像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不能分割開來。

總之,在教學中正確把握新課程標准進行教學,要正確理解新課程標準的涵義,要明確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要明確新課程標准與老大綱的區別,要把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轉化為實際教學行為,要用正確的方式方法組織物理教學活動。

Ⅲ 急求初中物理化學知識歸納 (要特別全的)。。。謝謝

物理量 單位 公式
名稱 符號 名稱 符號
質量 m 千克 kg m=ρv
溫度 t 攝氏度 ℃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ρ 千克/米3 kg/m3 ρ=m/v
千克/米3 kg/m3
力(重力) F 牛頓(牛) N G=mg
壓強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電流 I 安培(安) A I=U/R
電壓 U 伏特(伏) V U=IR
電阻 R 歐姆(歐) Ω R=U/I
電功 W 焦耳(焦) J W=UIt
電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熱量 Q 焦耳(焦) J Q=cm(t-t0)
比熱 c 焦/(千克·攝氏度)J/(kg·℃)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頓/千克
15°C空氣中聲速 340米/秒
安全電壓 不高於36伏
1,液體壓強P= gh ; 2、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液= 液gV排 ;3、杠桿平衡

條件:F1l1=F2l2 ; 4、機械效率 = ×100% ; 5、 焦耳定律:Q=I2 R t

(若電路為純電阻電路則:Q=W); 6、 若知道某用電器的額定電壓U額和額定

功率P額,以及實際電壓U實,則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阻R= P實=( )2P額

;7、功率P=FV;8、串聯電路的特點:I=I1=I2;U=U1+U2;R=R1+R2;

。並聯電路的特點:I=I1+I2;U1=U2=U

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
ρ液:液體的密度
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
(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 F2L2 F1:動力 L1:動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輪 F=G物
S=h 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體的重力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 F= (G物+G輪)
S=2 h G物:物體的重力
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 F= (G物+G輪)
S=n h n:通過動滑輪繩子的段數
機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
總功W總 W有=G物h
W總=Fs 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
機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時間
壓強p
(Pa) P=
F:壓力
S: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p
(Pa) P=ρgh ρ:液體的密度
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
的豎直距離)
熱量Q
(J) Q=cm△t c:物質的比熱容 m:質量
△t:溫度的變化值
燃料燃燒放出
的熱量Q(J) Q=mq m:質量
q:熱值
回答者: yrycc - 童生 一級 1-25 09:49
1 觀察
觀察就是充分利用人的各種感覺器官,對自然界的物理現象(包括實驗現象)的知覺過程。伽利略通過觀察吊燈的擺動,認識了擺的等時性。倫福德在從事槍炮製造時,觀察到鑽孔地下的金屬碎屑具有極高的溫度,他認為這么多的熱並不是金屬提供的,並做了一系列金屬鑽孔的實驗,根據實驗結果,倫福德斷言熱質說不足為信,應當把熱看成是一種運動形式。後來,英國的戴維做了更加嚴格的實驗,為熱是物質微粒的一種運動形式奠定了實驗基礎。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是在反復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形成的。觀察既然如此重要,在學習物理知識時,應掌握哪些具體的觀察方法和要求呢?

1.1 觀察的方法和步驟

①充分做好觀察前的准備工作。即准備好觀察工具和記錄的必備之物。

②要集中注意力,不放棄偶然目標,不輕易放過那些你甚至覺得毫無關系的現象。長期訓練,使之形成一種一絲不苟的科學習慣。

③反復觀察,找出實驗中產生某種現象的原因,透過現象看本質。

④作好觀察後的總結,對觀察到的現象和記錄的數據進行認真分析,以便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規律。例如,觀察凸透鏡成像實驗,首先要明確在實驗主要觀察蠟燭和屏的位置變化以及屏上像的變化。本實驗過程中,注意力應集中在蠟燭的位置、屏的位置和像的情況上。為了更准確地觀察這些現象,可進行多次實驗,最後總結出物距、像距、焦距以及像的虛實、放大、縮小等現象之間的關系。

1.2 觀察的要求

①迅速。物理實驗中,有很多實驗要求在很短的時間內准確讀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據,這就要求有很快的觀察速度。

②准確。就是要縮小由於觀察帶來的誤差。

③深刻。就是要抓住那些往往是比較隱蔽的現象,而往往又是本質的物理過程。例如,浮沉子實驗中,當用手壓下瓶口的橡皮膜時,浮沉子會下沉。而下壓引起下沉的本質是下壓使浮沉子上部的空氣柱的體積減小,所受浮力減小所至。

④仔細。有些物理現象的變化不明顯,要求仔細觀察,並能分辨出細微差別。

2 思維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一種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將觀察、實驗所取得的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學習過程就是一種思維活動,而思維活動也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2.1 物理思維的程序

物理思維是將物理現象與物理實驗所得到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並從已有的理性認識上獲得新的理性認識。物理思維的主要程序是質疑與釋疑。

①質疑:質疑不是一般地提出不懂的問題,而主要指觀察者在充分運用了自己的知識卻仍不能解釋的,帶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因此,正確的質疑,對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帶有方向性和啟發性。質疑的途徑很多,但質疑的深度卻與觀察者的觀察能力密切相關。例如,觀察沉浮子實驗,有的人只發現下壓與下沉的簡單關系。有的人則能發現下壓造成下沉的本質原因。

②釋疑。釋疑的前題是質疑,已有的知識是釋疑優先考慮使用的內容,當已有的知識對質疑的解釋明顯有困難時,對困難的那一部分就要進行創造性活動。釋疑應從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出發,先分析物理現象,找出產生這些現象的本質因素,再選擇適當的物理知識來解答物理問題。

質疑:三個溫度計都指示在20℃的位置,但有一個溫度計的刻度不準確,因此肯定有一個溫度計測量到的溫度與實際溫度不符,是什麼原因導致(a)(b)(c)三個圖中的實際溫度出現偏差呢?

釋疑:在實驗室中,圖二(c)杯中的酒精與空氣相通,由於蒸發吸熱,使得它的溫度低於室溫,而圖二(b)瓶中雖然也裝滿了酒精,但不會蒸發,因此它的溫度應和室溫相同,於是可以判斷圖二(c)的溫度計刻度不準確。

2.2 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物理思維的方法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為主,建立物理規律以演繹、歸納、概括為主,而分析、綜合與比較的方法滲透到整個物理思維之中。特別是解決物理問題時,分析、綜合方法應用更為普遍,如下面介紹的順藤摸瓜法和發散思維法就是這些方法的具體體現。

作者: 遲到的愛 2006-5-4 22:47 回復此發言

--------------------------------------------------------------------------------

2 物理學習方法

①順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從已知條件推論其結果的方法。

②發散思維法,即從某條物理規律出發,找出規律的多種表述。這是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從歐姆定律以及串並聯電能的特點出發,推出如下結論:串聯電路的總電阻大於任何一個分電阻、並聯電路的總電阻小於任何一個分電阻;串聯電路中,阻值大的電阻兩端的電壓大,阻值小的電阻兩端的電壓小;並聯電路中,阻值大的電阻通過的電流小,阻值小的電阻通過的電流大。

3 實驗

實驗是物理科學的基礎,也是物理知識的源泉,加強實驗是物理教學的時代特徵,又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同樣,實驗也是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規律的重要方法,物理學習就是通過對物理現象、過程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可以來源於學生的生活,也可以來源於實驗提供的物理事實。從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來自復雜的運動形態,本質的、非本質的因素通常交融在一起,僅通過這種途徑形成概念,建立規律有相當的困難。而實驗則可提供經過簡化和純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明確的具體的認識。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是直接從日常生活經驗中分析歸納得出的結論;聲音的發生是從實驗現象中分析歸納得出的結論;杠桿平衡條件是由大量的實驗數據,經歸納和必要的數學處理得到的結論,液體的壓強是先從實驗現象中得出定性的結論,再進一步尋求嚴格的定量關系。

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學生對實驗的重視程度則是影響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在物理學習時,要求做到如下幾點:①認真觀察課堂演示實驗。②獨立完成學生分組實驗和課外小實驗,勤動手、敢動手。③自己設計和製作某些簡單模型或玩具。④逐步養成用實驗解決物理問題的習慣。

4 遷移

遷移就是基本原理在其它條件下的運用。俗話說,學以致用,就是將所學知識、方法應用於社會實踐中去。其本質就是遷移。在物理學中,有許多內容體現了遷移原則。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 數學知識的遷移

物理學常用數學表示物理概念、描述物理規律。例如應用數學中的比例關系描述物質的密度(ρ=m/v)。物體的運動速度(v=s/t),牛頓第二定律(a=F/m)等。應用數學中的坐標圖象方法描繪出溫度———時間圖象(表示某種物質的熔解與凝固過程),位移———時間圖象、速度———時間圖象、能量———位移圖象等。應用數學中的幾何方法表示光的傳播、折射、反射等。

4.2 物理知識的遷移

物理知識的遷移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應用物理知識解題。物理教材中,單元、章節後均有習題。其二,應用物理知識解釋自然現象,例如,日食和月食現象可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解釋。物態變化原因可用分子運動論來解釋。海市蜃樓奇觀可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釋。其三,應用物理知識設計製作各類產品。例如,根據熱傳遞原理製成了保溫瓶,根據電磁感應原理製成了發電機、電子測量儀表等,根據熱脹冷縮原理製成了溫度計,根據光的折射、反射原理製成了照相機、幻燈機、電影放映機等。

4.3 物理思想的遷移

物理學在形成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種物質觀,即物質普遍存在於相互作用之中,普遍存在於運動之中,普遍存在於能的轉化與守恆之中。於是,研究宏觀物體的受力、運動、和機械能的規律形成了力學。研究分子的受力、運動和內能的規律形成了熱學。研究電、磁之間的受力、運動和能的規律形成了電磁學等。在物理學習時,當我們形成了這種物質觀,就會有目的去認識和理解物質的相互作用規律、運動規律和能的轉化與守恆規律,學習就會更上一個台階。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搞好學習的事半功倍的金鑰匙。然而成功的學習靠的是辛勤的勞動———觀察、思維、實驗、遷移。

北京東方教育:從根本上打破傳統的家教模式,學前測試,一對一授課,真正做到一個老師只針對一個學生的弱點編寫教程,在教與學的同時可以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學習,使您的孩子在短期內掌握較多的知識,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真正地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了方便學生學習,我們為您提供空調小教室或是可以提供上門教學,歡迎各位家長來電咨詢,報名!
電話:010- 58732015/58732025
回答者: 北京東方教育 - 童生 一級 1-25 09:58
1.光源 能夠自行發光的物體叫光源.例如太陽,點燃的燭焰,通電發光的電燈等;都能自行發光,都是光源
2.光的傳播 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3.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米/秒,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比光在其他透明介質中的傳播速度都要快.
4.光的反射
(1)光線射到物體表面時,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改變方
向後的光線返回原介質繼續傳播,這就是光的反射現象.
(2)光的反射定律內容是: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及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3)一束平行光線射到光滑平整的鏡面時,反射光線仍然是平行光束.這種反射叫做鏡面反射.
當平行光束照射到凹凸不平的反射面時,反射光線不再平行,而是向著不同的方向無規則散開的光束,這種反射叫做漫反射.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條光線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鏡
(1)平面鏡成像規律:平面鏡所成的是虛像,虛像和物體大小相等,它們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它們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6.球面鏡
(1)凹鏡
凹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它有一個實焦點
(2)凸鏡 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做凸鏡.
凸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它有一個虛焦點
7.光的折射
(1)光從一種介質射擊入另一種介質時,在兩種介質的交界面處,光的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規律: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及法線在同一
個平面上;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 圖2
當光線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他透明物質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當光從水或玻璃等其他透明介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8.透鏡
(1)折射面是兩個球面,或者一個是球面,另一個是平面的透明體,即為透鏡.
(2)凸透鏡 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它有兩個實焦點.
(3)凹透鏡 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叫凹透鏡.
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它有兩個虛焦點.
9.凸透鏡成像規律
(1)當u>2f時,通過凸透鏡,可得到倒立、縮小、實像,實像在透鏡另一側,位於f<v<2f范圍內,照相機就是凸透鏡這個規律的應用.
(2)當f<v<2f時,通過凸透鏡可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實像在透鏡的另一側,位於v>2f的范圍內.幻燈機就是凸透鏡這個規律的應用.
(3)當u<f時,凸透鏡能夠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虛像與成像的物體在凸透鏡的同一側.放大鏡就是凸透鏡這個規律的應用.
1. 聲音的產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是產生聲音的原因。

分析 題述三種現象的共同點是:正在發聲的物體能引起其它物體的振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鼓聲、音叉聲、揚聲器發聲越響,引起的紙屑、水花、紙盆的振動越大,說明振動的振幅越大,聲音就越響。

2. 聲音的傳播

聲音靠介質來傳播。介質可以是氣體、液體或固體。我們一般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的。

分析 當人在咀嚼食物時會發出響聲,自己所聽到的咀嚼聲主要是通過骨傳導的方式傳播的,因此用手捂緊自己的雙耳時,自己會聽到很大的咀嚼聲。

而別人聽到的咀嚼聲主要是通過空氣傳播的。身旁的同學往往聽不到明顯的聲音,可以猜想:這是由於咀嚼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過程中向四周分散,傳播到身旁的同學耳中時聲音已經很微弱了。

3. 聲音的三個特徵

聲音的特徵主要有三個:音調、響度和音色。

音調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也越高。

響度與聲源振動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也越大。響度還跟人與聲源的距離有關,聲音傳播得越遠就越分散,人聽到的聲音就會越小。

音色與發聲體的材料、形狀等有關。

分析 機械鬧鍾可以在較長時間內發聲,應選來作聲源。

根據表格的第二組中「衣服」和「錫箔紙」的實驗現象都是「較響」,無法判斷出哪個材料的隔聲性能最好,因此用(A)方案不可行,應選(B)方案。

根據第一組實驗現象可知,隔聲性能由好到差依次為泡沫塑料、衣服、錫箔紙電學知識總結
一, 電路
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任何電荷的定向移動都會形成電流).
電流的方向:從電源正極流向負極.
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有持續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
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鹽水溶液等.
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純水等.
電路組成:由電源,導線,開關和用電器組成.
路有三種狀態:(1)通路:接通的電路叫通路;(2)開路:斷開的電路叫開路;(3)短路: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極上的電路叫短路.
電路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電路圖.
串聯:把元件逐個順序連接起來,叫串聯.(任意處斷開,電流都會消失)
並聯:把元件並列地連接起來,叫並聯.(各個支路是互不影響的)
二, 電流
國際單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測量電流的儀表是:電流表,它的使用規則是: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電流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
三, 電壓
電壓(U):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國際單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測量電壓的儀表是:電壓表,使用規則:①電壓表要並聯在電路中;②電流要從"+"接線柱入,從"-"接線柱出;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實驗室常用電壓表有兩個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5伏.
熟記的電壓值:①1節干電池的電壓1.5伏;②1節鉛蓄電池電壓是2伏;③家庭照明電壓為220伏;④安全電壓是:不高於36伏;⑤工業電壓380伏.
四, 電阻
電阻(R):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導體如果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那麼電阻就越大,而通過導體的電流就越小).
國際單位:歐姆(Ω);常用:兆歐(MΩ),千歐(KΩ);1兆歐=103千歐;
1千歐=103歐.
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R與它的U和I無關).
滑動變阻器:
原理: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作用: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銘牌:如一個滑動變阻器標有"50Ω2A"表示的意義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A.
正確使用:a,應串聯在電路中使用;b,接線要"一上一下";c,通電前應把阻值調至最大的地方.
五, 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公式: 式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須是在同一段電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兩個量就可求另一個量;③計算時單位要統一.
歐姆定律的應用:
①同一電阻的阻值不變,與電流和電壓無關,其電流隨電壓增大而增大.(R=U/I)
②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則通過的電流就越小.(I=U/R)
③當電流一定時,電阻越大,則電阻兩端的電壓就越大.(U=IR)
電阻的串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串聯,串得越多,電阻越大)
①電流:I=I1=I2(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②電壓:U=U1+U2(總電壓等於各處電壓之和)
③ 電阻:R=R1+R2(總電阻等於各電阻之和)如果n個等值電阻串聯,則有R總=nR
④ 分壓作用:=;計算U1,U2,可用:;
⑤ 比例關系:電流:I1:I2=1:1 (Q是熱量)
電阻的並聯有以下幾個特點:(指R1,R2並聯,並得越多,電阻越小)
①電流:I=I1+I2(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②電壓:U=U1=U2(幹路電壓等於各支路電壓)
③電阻:(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電阻的倒數和)如果n個等值電阻並聯,則有R總=R
④分流作用:;計算I1,I2可用:;
⑤比例關系:電壓:U1:U2=1:1 ,(Q是熱量)
六, 電功和電功率
1. 電功(W):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電功,
2.功的國際單位:焦耳.常用:度(千瓦時),1度=1千瓦時=3.6×106焦耳.
3.測量電功的工具:電能表
4.電功公式:W=Pt=UI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秒).
利用W=UIt計算時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電路;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③已知任意的三個量都可以求出第四個量.還有公式:=I2Rt
電功率(P):表示電流做功的快慢.國際單位:瓦特(W);常用:千瓦
公式:式中單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利用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則P的單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時,t用小時,則P的單位是千瓦.
10.計算電功率還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額定電壓(U0):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另有:額定電流
12.額定功率(P0):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13.實際電壓(U):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另有:實際電流
14.實際功率(P):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亮,易燒壞.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暗,
當U = U0時,則P = P0 ;正常發光.
15.同一個電阻,接在不同的電壓下使用,則有;如:當實際電壓是額定電壓的一半時,則實際功率就是額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如果接在110伏的電路中,則實際功率是25瓦.)
16.熱功率:導體的熱功率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
17.P熱公式:P=I2Rt ,(式中單位P→瓦(W);I→安(A);R→歐(Ω);t→秒.)
18.當電流通過導體做的功(電功)全部用來產生熱量(電熱),則有:熱功率=電功率,可用電功率公式來計算熱功率.(如電熱器,電阻就是這樣的.)
七,生活用電
家庭電路由:進戶線(火線和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盒→用電器.
所有家用電器和插座都是並聯的.而用電器要與它的開關串聯接火線.
保險絲:是用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製成.它的作用是當電路中有過大的電流時,它升溫達到熔點而熔斷,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險的作用.
引起電路電流過大的兩個原因:一是電路發生短路;二是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安全用電的原則是:①不接觸低壓帶電體;②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八,電和磁
磁性:物體吸引鐵,鎳,鈷等物質的性質.
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
任何磁體都有兩個磁極,一個是北極(N極);另一個是南極(S極)
磁極間的作用: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帶上磁性的過程.
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通過磁場發生的.
磁場的基本性質:對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磁場的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磁感線:描述磁場的強弱,方向的假想曲線.不存在且不相交,北出南進.
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磁感線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極在地理位置的南極附近;而地磁的南極則在地理的北極附近.但並不重合,它們的交角稱磁偏角,我國學者沈括最早記述這一現象.
11.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
12.安培定則: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方向,
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N極).
13.通電螺線管的性質:①通過電流越大,磁性越強;②線圈匝數越多,磁性越強;③插入軟鐵芯,磁性大大增強;④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可用電流方向來改變.
14.電磁鐵:內部帶有鐵芯的螺線管就構成電磁鐵.
15.電磁鐵的特點:①磁性的有無可由電流的通斷來控制;②磁性的強弱可由改變電流大小和線圈的匝數來調節;③磁極可由電流方向來改變.
16.電磁繼電器:實質上是一個利用電磁鐵來控制的開關.它的作用可實現遠距離操作,利用低電壓,弱電流來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還可實現自動控制.
17.電話基本原理:振動→強弱變化電流→振動.
18.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應用:發電機
感應電流的條件:①電路必須閉合;②只是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③這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發電機的原理:電磁感應現象.結構:定子和轉子.它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通電導線在磁場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應用:電動機.
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電動機原理: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里受力轉動的原理製成的.
換向器:實現交流電和直流電之間的互換.
交流電:周期性改變電流方向的電流.
直流電:電流方向不改變的電流.
實驗
一.伏安法測電阻
實驗原理:(實驗器材,電路圖如右圖)注意:實驗之前應把滑動變阻器調至阻值最大處
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改變被測電阻兩端的電壓.
二.測小燈泡的電功率——實驗原理:P=UI

Ⅳ 怎樣培養學生科學探究及創新能力

摘 要: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要把握科學探究程序,把握科學探究方法,探究實驗計劃的制定要具有開放性和可操作性,要將教學目標與科學探究有機的結合,要將物理方法與實驗教學相滲透,在實際的探究實驗中,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出科學問題,要給學生交流與評價的互動空間,要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並要盡量肯定學生的創新能力,激勵學生獲取成功的信心,還要把探究實驗深入到課外和家庭中去做,這樣才能促進基礎知識向實際能力轉化,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科學探究 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
引 言: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及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的核心內容,物理學科在培養學生科學探究及創新能力方面又走在各學科前列。
所謂科學探究,就是讓學生去模擬科學家的工作過程,按照一定的科學思維程序去探索學習的過程,從中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體驗探究過程的心理感受。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知識在社會生活發展中的含量越來越高,以知識為基礎的知識經濟越來越受到世人的矚目,決定個人命運的主要因素也已不再是掌握知識的多少,而在於更新知識、創造知識的能力大小,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是培養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而不僅僅是知識的本身。新課標指出,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物理學由實驗和理論兩部分組成,物理學實驗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應適當增加設計性實驗,嘗試利用實驗手段和已知的規律進行有目的的實驗。因此物理實驗教學不能只局限於培養學生熟練的操作技能上,而應把教學的根本目的界定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等創新能力的具有開拓發展特點的復合型人才。
一、把握科學探究程序,將教學目標與科學探究有機的結合起來
科學探究的過程是一個創造的過程,而創造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因此,探究實質是一個思維的過程,這個思維的過程是模擬科學工作者進行科研的思維程序來進行的。這種思維程序也就是學生科學探究的程序步驟。這種思維程序有如下的各個要素組成: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這一思維程序對教師來講是進行探究教學的一種重要的參考模式,對於學生來講是他們進行探究學習、創造活動的重要參考步驟,也是學生應該掌握的重要的學習目標。
另外,在探究過程中,為了完成探究的各個要素還離不開一些具體的方法,如控制變數法、等效替代法、歸納法等等。
但是科學探究課題的選擇以及活動的范圍、層次都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循序漸進。課題應該從小到大,活動要從簡單到復雜,要求從低到高,要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整個探究活動中要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同階段的探究實驗,有不同的達成目標。如科學探究的幾個要素的掌握,在八年級物理中,安排了不同達成目標的探究實驗逐一展開。探究能力的培養可以循序漸進。學期過半時,探究物質熔化和凝固後學生的探究能力已初步具備。在八年級(上),最初的幾個探究都是非常簡單的、定性的,例如第14頁「探究:聲音怎樣從發聲的物體傳播到遠處?」、第21頁「探究: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這幾個探究都是一兩步就能解決的。此後的幾個探究逐漸復雜,到八年級(上)的最後,關於串並聯電路電流、電壓關系的探究已經是十分完整的、典型的探究活動了。同時要對初中階段的探究實驗有總體的把握,將三維目標的達成滲透到各個探究實驗之中,最後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二、把握科學探究方法,將物理方法與實驗教學相滲透
探究式學習,是通過探究過程,讓學生體會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探究式實驗教學中,要學生適時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十分必要。比如我在「磁場」一節的教學中,首先舉例: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我們怎樣知道它的存在?空氣也看不見摸不著,我們怎樣感知它的存在?學生回答:用電流表測或接入小燈泡即可,而有風時我們知道空氣的存在。緊接著我馬上指出,這就是物理學中常見的轉化法,而我們今天開展的探究磁場這種物質的存在也要用類似的方法。用小磁針的轉動來說明磁體周圍的特殊物質磁場的存在。然後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生探究後我們又順勢引如磁感線來描述磁場,這時又讓學生回憶光線的引入用到了什麼方法?學生馬上回答:建模法。我又問:那我們引入磁感線用到的正是這種方法,這樣物理研究的一些方法就順利地教給了學生。又如我們講過的等效電路、等效電阻、分力與合力等效等又應該滲透等效法,等效法是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所以在探究式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學習內容,適時對學生進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一些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並把這些方法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去,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在實際的探究實驗中,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出科學問題
在實際的探究實驗中,需要教師創設一定的情景,使學生通過觀察、感知、體驗後發現問題;或者創設一定的任務,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點燃智慧的火花,產生探究問題。
具體的操作步驟:
設置問題情景→分析歸納情境體現的內在規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例1 在電路連接方式的探究實驗中,在未講電路時,開始就讓學生到實驗室,進行分組實驗,每組3-4人,分給每組3-4個電鍵開關,三盞小燈泡及燈座,電池組,若干導線,給學生1個實驗要求,就是讓三盞燈都亮起來,另外每個小組都要就實驗提出1個以上表述正確的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後就記在黑板上,比賽哪個組提出的問題多。
例2 在研究摩擦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時,提出問題的過程如下:
設置問題情境1:多組相同壓力下摩擦力大小不同的例子。
分析歸納:壓力相同情況下摩擦力的大小是不同的。
設置問題情境2:多組接觸面相同的情況下摩擦力大小不同的例子。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何去表示這種現象。
例3 在進行「導體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這樣來設計:
問題情景l:先在課桌上放置兩種不同規格的燈泡「220 V 100W」和「220 V 15 W」比較它們在正常工作時的亮暗情況,初步思考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
問題情景2:讓學生去觀察、比較兩個燈絲的外部特點,猜想一下導體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問題情景3:如何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你的猜想的正確性?實驗中需要哪些器材?
問題情景4:想像一下導體的電阻還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然後在教師引導下進一步研究電阻與溫度的關系。
四、探究實驗計劃的制定要具有開放性和可操作性
探究實驗計劃的制定過程中,教師不可急於告訴和引導到自己或教材的要求上,以體現人的智能結構的多元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達成對知識形成多角的、豐富的理解,從而使他們在面對新問題時,能靈活利用處理。讓學生制定好計劃做好實驗准備:包括器材、過程(表格)……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要體現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做事目的明確,帶著問題去研究。學生把設計的方案提出後能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從而張揚了個性,會充滿自信心。設計實驗是一個創造過程,是探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直接影響到探究的結果。我們的做法是,先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設計,小組之間、組與組之間討論方案的可行性,哪組設計的方案好,對確實設計有困難的教師加以積極地引導。
例1 怎樣將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變為可以觀察比較的對象。學生的設計方案令教師驚嘆,有的讓燒杯里的相同的水吸熱不同而升高的溫度也不同,有的讓燒瓶里的空氣受熱膨脹而使玻璃管的紅水柱上升,有的讓燈絲發熱升溫而發光,有的讓火柴梗吸收電熱升溫達到著火點而燃燒,……在這五彩繽紛的答案背後,我們看到了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了又一次的提升。
例2 在講「光的反射」時,有的組設計的方案看不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傳播的路徑,只能看到反射光射出的一個點。這時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怎樣才能將入射光、反射光的傳播路徑顯示出來。
例3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有的設計了改變物體到透鏡距離的方案,有的設計了改變物距與像距的實驗方案,而在物距與像距的改變時,有的有設計了使物體與光屏的距離保持不變,移動透鏡來改變物距與像距的大小關系。對這些方案的探究,使他們領悟到了很多知識以外的東西。
五、探究實驗要給學生交流與評價的互動空間,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
滿足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得出實驗的結論不意味著科學探究的完成。對結果的評估、科學解釋、對實驗的反思必不可少。創造心理學信息催化理論認為: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我們兩個人將各佔有兩個思想,這是擴散性。信息擴散思想交換的結果,不只是各自佔有幾種思想,還可以通過組合改造已有的思想而產生新的思想,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過聯想作用激發一些有價值的觀念,這就導致創造。所以我想重點要提示各位同仁,對這個環節千萬不能忽視。評估與交流可以是自我反思、小組互評、組內互評、師生互評。
例1 在探究凸透鏡規律的實驗完成以後,選擇固定物與光屏不動的同學,在實驗中走了不少的彎路,遇到了不同的困惑,在實驗時,有的始終找不到像,在我提示能不能把物與屏的距離加大時,才終於有了發現。交流與評估在這里對他們以及其他的同學來說就顯得非常必要。
例2 在完成平面鏡成像實驗探究後,有學生說:蠟燭點燃後煙霧污染教室、蠟燭熔化後的「油」污染桌面、蠟燭不容易固定等原因,用小手電筒代替蠟燭是比較恰當的。這又是一個多麼具有人性化的反思,這位同學能成為國家棟梁又何嘗不是百姓之福呢?
例3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實驗完畢後,請願意上台的學生講述自己的研究過程和得失。由於體驗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每個同學的發言總是與眾不同:有的學生講了自己研究得到的結果:動力乘以動力臂的積等於阻力乘以阻力臂;有的講了自己在實驗時的失敗之處;有的甚至講到了改用彈簧測力計做實驗的體會:測力計的方向一定要與杠桿垂直。
六、探究實驗要盡量肯定學生的創新能力,激勵學生獲取成功的信心
設計實驗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對於羽翼未豐的初中生來說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肯定表揚,使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要鼓勵學生啟動發散思維與求異思維,大膽進行實驗設計。即使設計中有對有錯、有簡有繁也沒關系,因為這都是學生積極思維之後的結晶,教師要珍惜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對學生的不同見解、不同方案,只要能達到實驗目的,就應給予鼓勵和肯定,以激勵學生思考,增強他們思維、能力發展的主動性。
讓學生學會設計實驗,培養設計實驗的能力,僅靠教材上的幾個分組實驗是不夠的。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多思多練。一是把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實驗變成學生隨堂實驗,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行隨堂設計實驗、隨堂操作。二是鼓勵學生對生活中遇到的現象或問題,根據已有知識設計出實驗研究方案進行探索,主動探究解決問題。如學習了「大氣壓強」後,幾位學生對「大氣壓強的大小」認識模糊、產生懷疑,就設計了「用注射器、鉤碼、刻度尺等來測定大氣壓強」的實驗方案,並進行了實際測量,結果是疑惑順利得到解決。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也提高了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驗設計使學生的個性和協作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示,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等素質得到了實質性的具體培養,創新能力也得以不斷提高。
七、把探究實驗深入到課外和家庭中去做,能促進基礎知識向實際能力轉化
學生從書本上學習了一些物理規律、原理以後,要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些規律、原理,光憑做習題是不行的,同時也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所以我們大力提倡學生探究實驗深入到課外和家庭中去做,作為課堂探究實驗的有效的一個補充,這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例如學過照相機原理後,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攝影小組活動,探究照相機的使用方法,這樣學生會對照相機的原理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學過凸透鏡,凹透鏡的光學性質後,組織學生到實驗室去探究望遠鏡的製作,學過照明電路後,組織學生探究簡單的照明電路安裝,學過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外力成正比後,可讓學生探究測力器的製作,學過杠桿的平衡條件後讓學生探究桿秤製作等等,學生會從物理實驗的大量探究中,看到物理知識的應用,看到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就會增強學好物理的信心。
總之,加強探究性實驗教學既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教師要提供學生探究學習的條件,去營造一個有利於探究的教學環境。教學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教學氣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問難,敢於並熱衷於發表見解,積極參與教學中提出的問題討論與爭論,進行廣泛的交流,從而使探究順利進行。另外,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探究性學習要求
要搞好探究性學習,要求教師深入理解探究學習的本質,並掌握一些教學策略和技巧.如怎樣設置問題情景,怎樣提問,怎樣收集整合信息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探討等.因此,教師必須全方面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作者簡介:申濤,出生於1971年11有2日,1995年畢業於襄陽師專高等專科學校。中學一級物理教師,現任襄樊市第二十八中學校(黨)辦主任、電教主任、八年級主任,連續多年任畢業班物理備課組長,對物理探究式教學頗有研究,並有多篇論文在各類教育雜志上發表。
參考文獻:1、劉學軍的《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2、李明的《讓快樂走進物理課堂》
3、2008年的《中學生物理》第四期

Ⅳ 怎樣自學初中物理

1.認真聽講,獨立做題。
認真聽講,落實三基: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選擇一本較好的教輔資料,獨立的做一些練習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但更要有質量,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一個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習題的練習多做歸類練習和變式練習。也就是把相同或相似的習題放在一起,變式練習就是習題的難度是遞進式的,一點一點增加難度。

2/6
2.注意物理過程和方法。 要對物理過程和方法比較清楚,只有明確了物理現象發生的條件,了解了物理現象發生的過程,才能建立比較清晰的物理概念,只有掌握了物理的思維和研究方法,才能掌握物理的技能和技巧。還有學會一些必要的輔助方法,該畫圖的要畫圖,該用數學公式的要用數學公式。

3/6
3. 有正確的態度和情感。 正確的學習態度最基本的就是上課要專心聽講,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就不認真聽講,而要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不能自搞一套, 否則就等於完全自學了。上課主要應以聽為主,要准備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如知識結構,好的例題,聽不懂的地方都要記下來。課後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另一方面是對筆記本作好補充。筆記一定要在當天就整理好,不然時間一長,有些內容就遺忘了。筆記不只是記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筆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的例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以後要經常翻看。

4/6
交流, 反思: 同學們之間的互助學習也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現在的初中物理新的教學目標中就有合作與交流、情感與價值觀等內容。所以要經常與身邊的同學進行交流,互教互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自己有了好的方法要學會與人分享,與人玫瑰,手有餘香。同時,也要謙虛地吸取別人在學習中的閃光點,這樣才能共同進步,大家的友誼也更加深厚。

5/6
別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重視知識結構,這一點依賴於平時認真地思考和階段性總結。畢竟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有很強的邏輯性,只有學會了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把零散的知識以網狀形式相關聯,這樣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6/6
重難點及建議: 中考的重點和難點重點:力學 電學難點:浮力的計算、不同狀態下電路的分析與計算 建議1)、對基本的物理知識要深刻的理解,反復思考,感悟,真正變為自己的知識。2)

Ⅵ 請問高中地理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與技巧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與技巧

泉州一中 賴嫦娟

在高中的各門課程中,地理與其它學科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嚴密性與邏輯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動與靈活。因此,學習高中地理就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分別採用理科或文科的學習方法。下面主要介紹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規律。

一、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冊部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冊和選修教材一)和區域地理(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二、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

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 的圖像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又如, 「世界城市化的進程」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展圖」學習,

使我們比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志。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准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幾分鍾也行),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干線」,「工業中心」……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准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於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復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圖文結合實際耗時並不多,效果卻很明顯。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

能事半功倍。

三、知識聯系,融會貫通

高中地理的學科特點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個特點:

1.學習的側重點是掌握「有什麼規律?」「為什麼?」「怎麼辦」的問題。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學習「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事物」「有什麼特點」等問題,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記憶性的內容,因此其學習方法的側重點就是解決怎樣科學地、高效地記憶這些地理事實材料。

而高中地理側重解決的是地理事物的規律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探究這些規律的形成原因來為形成人類的相應對策服務。也就是說,應側重於通過多因素的綜合分析、歸納那些繁雜的地理事實材料,從中推導出一些規律,從本質上掌握其成因,最後形成人類生產生活的相應對策。可見,高中地理的學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記憶,是應用而非記憶。

2. 無論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現為以人地關系為主線的顯著特點,幾乎所有的地理問題都跟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習地理必須緊扣這條主線。

3.許多地理問題都有知識與能力的跨學科特點。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與數學、物理、生物學科聯系較多,人文地理主要與政治聯系較多。對於我們面臨的高考大綜合考試意義尤其

重大。

4.我們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讀報刊雜志的時間即可)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區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找區域地圖或復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系,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

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

四 小結:高中地理學習方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律介紹

1. 哪些內容應成為學習的重點內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 能說明某種特點地理現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低氣壓、高氣壓、地球的自轉、公轉等

② 反映某種地理事物類別的特定概念(對這類概念特別要注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規律與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時空分布規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線的分析應用、各類經濟圖表的繪制與判讀、各種地理示意圖的繪制與判讀、圖文轉換與圖圖轉換能力等等。

⑷地理內容的文字邏輯表達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資料的能力

2. 怎樣高效地掌握上述學習重點內容

⑴用理科思維的方法學習自然地理。

① 充分運用圖解法,從三維空間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

② 用跨學科的知識解決地理問題

⑵注重各類地理圖表的表達功能及其相互之間的轉換關系

⑶用文科思維方法學習人文地理。

所謂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冊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與自然地理的學習有較大的差異,它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社會生產活動,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各社會生產部門是怎樣發展起來的,為什麼會沿著這樣的軌跡發展,人類目前面臨的怎樣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從經濟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會生產部門布局的合理性、科學性,這部分可能與政治課的內容有較多的聯系,同學們應該把政治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地理學習上來。

Ⅶ 中考物理如何復習

要重視基礎練習(忌重難題、偏題)
很多同學在物理復習中,把主要精力、時間用在解題上,特別是用在解難題上,忽視了對課本中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復習,其結果是:難題解不對,基 礎題解不好,概念混淆不清。適量的做題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做題後,要學會反思,善於總結,尤其是做錯了題,要去尋找,分析做錯的原因。同時還要嘗試對各 種題目進行歸類,要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切記不要稀里糊塗做題,更不要在復習中注重做繁難的計算 題。
要重視解題規范(忌輕視「過程」用語)
很多同學把物理當作數學來學,只重視計算能力的培養,忽視規范解題訓練,認為只要答案對了就可以了。近幾年杭州市中考,不少同學考後都表示物理 很容易,但為什麼不難的試卷,卻沒有考出滿意的分數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平時訓練解題中不規范。例如:解計算題時不書寫必要的物理公式,或只寫公式不代 入必要的數據,直接寫出答案,再者計算單位不統一,漏寫結果的物理量單位等;做作圖題時,要麼不標力的方向,不取力的標度,或者該用虛線的卻畫成實線;簡 答問題時,不知道如何應用物理學科語言表達,只說結果不說原因的大有人在,有的同學怕麻煩,回答問題時極為簡單,這些問題,在平時訓練時必須高度重視。
要重視理解分析(忌呆板機械記憶)
部分同學在物理總復習中,無論是物理概念、規律、實驗一律要求自己死記硬背,其結果使自己學習物理味同嚼蠟,沒有興趣。從杭州市近三年中考試題 中,可以看到以往那種靠死記實驗步驟和實驗原理的程式化試題,如今已很難看到,取而代之的是富有特色、注重考查學生能力的試題。
要重視心態調整(忌上考場手腳忙)
不少同學每逢月考心裡就緊張,更不要說是中考。走進考場面對試卷頭腦中就出現一片空白,手心出汗,就連很多平時非常熟悉的概念,公式定律也記不 清楚,但一旦走出考場情況又恢復,那麼如何克服這種怯場心理狀態呢?老師認為,在平時的模擬考試時及早進入應試狀態,把每一次模擬考試當成中考。其次要求 同學們能正視自己,相信自己,對自己的知識水平有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保持良好的心態,輕松上陣,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
要重視課堂學習(忌課外題海練習)
現在書店復習資料有很多,實際上不少都是習題集,部分同學不加選擇地購買,對老師上復習課幾乎沒有認真聽過,頭腦中沒有形成較為系統的知識網 絡。根據近三年杭州市中考試題的分析可知,其中源於課本或略有改動的試題約佔75%,在填空題,部分選擇題,作圖題,實驗題中幾乎都可見到這類題目。當 然,我們不反對在復習好課本基礎知識後,適當地做一些針對性較強的習題。

Ⅷ 五年級上冊15課《落花生》課後小練筆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名言使我在學習和成長的道路上受到了很多的啟示,一直激勵著我,鼓舞著我,因此它成了我的座右銘。
記得去年,由於我成績優異,成功地被五年級奧數培訓班「錄取」了。不知不覺,一學期過去了,奧數競賽也向我們步步逼近,在比賽的前幾天,老師對我們進行了一場模擬考試,我很快便完成了考卷。第二天,胸有成竹地等待老師宣布我的成績,意料之外的是我竟然沒有排上名次,又氣又傷心的我回到家,把考砸了的事告訴了媽媽,媽媽便對我說:「孩子,不要氣餒,失敗乃成功之母嘛,你應該找出失敗的原因。」聽了媽媽一席意味深長的話,我深受啟發,靜下心來,回憶這次考試的經過,原來在考試的時候,我認為自己學得還不錯,導致思想過分麻痹,沒有充分理解題意,便下手做題,最終使得考試一落千丈。我終於找到了失敗的原因。於是在以後的各種考試以及競賽中,我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驕傲,要沉著。」
在「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名言的鞭策下,奧賽的「實戰」中我並沒有驕傲,而是沉著地對待,結果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我欣喜若狂,成功的喜悅使我興奮,給我鼓舞。是啊,「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名言說得很對。可是失敗後並不是就能獲得成功,而是失敗後你要去認真反思,找出你失敗的原因,再去改正它。這樣,這次的「失敗」才會是下一次的「成功之母」。
在我以後的人生道路上還會有失敗,但是我的座右銘:「失敗乃成功之母」將永遠啟示我,激勵我繼續往科學的高峰攀登。

閱讀全文

與熔化和凝固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