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的板書
請同學們齊背蘇軾的《明月幾時有》。
生:(生齊背)明月幾時有……
師:一首《明月幾時有》道出了對天下所有人的美好祝願。明月幾時有?何夜無月?只不過很少有人有那一份閑情逸致去欣賞罷了。但宋朝的文學大家蘇軾卻對月情有獨鍾。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蘇軾作一次心靈的交流吧。今天我們共同學習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板書課題:記承天寺夜遊)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讀)記承天寺夜遊。
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將注釋中的字音抄在文中,如有不認識的字請做出記號。
生:(看書、注音、做記號)
師:有不認識的字嗎?
生:沒有。
師:那好,我請一位同學試讀一下。(請一生)
1生:(讀課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師:他讀得怎樣?有沒有讀錯的。
生:有。柏應讀作băi。
師:(板書柏băi)再請一位同學讀讀,我想一定會讀得更好了。
2生:(讀課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師:這回讀得很好。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一遍。(師讀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文。
生:(齊讀課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師:下面請同學們對照注釋疏通文義,同時完成課後練習2。如有不理解的請作出記號,等一會大家再討論一下。
生:(看課文約4分種)
師:請同學們就剛才在看書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交流一下。
生:(生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在交流之後還有沒有問題,如果有,請提出來,咱們再集體討論。
1生:「欣然」是什麼意思?
2生:高興的意思。
師:對,《春》一文中有「欣欣然張開了眼,」其中的「欣欣然」就是高興的意思。
3生:「亦未寢」的「亦」是什麼意思?
4生:「亦」解釋為「也」。
5生:「步於中庭」的「步」是什麼意思?
6生:作「散步」講。
師:還有不清楚的嗎?(見沒有)那好,請幾個同學口頭翻譯一下,看是否真的掌握了。
1生:(翻譯第一句)
師:他的翻譯有沒有問題?(有學生說有)問題在哪?
生:「遂」字沒有翻譯,它的意思是「於是」。
師:你說得很正確。(繼續請學生翻譯)
2生:(翻譯第二句)
3生:(翻譯第三句)
4生:(翻譯第四句)
師:剛才幾位同學翻譯得很好,說明同學們真的掌握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課文。同學們,文章的題目是「記承天寺夜遊」,那麼作者為什麼要到承天寺夜遊呢?
1生:「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月色非常的美好,所以他想欣賞一番。
師:這是講「夜遊」的原因,他為什麼要到承天寺去呢?
2生:「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尋張懷民。」
師:請同學們看注釋,能不能找到有關本文背景的材料。
1生:(找材料)注釋7有。
2生:注釋2也有。
師:同學們能不能結合這個背景談談蘇軾為什麼要到承天寺夜遊。
生:因為他被貶到黃洲,做一個有名無實的官,所以他感到很寂寞,於是想找個好朋友一起聊天。
師:說得很好。在蘇軾的眼裡,那是怎樣的一個夜晚呢?
1生:「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非常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品味寫景的句子。(板書品味寫景)請同學們齊讀一遍。
生:(齊讀)
師:這一句寫的是什麼景?
生:夜色。
師:准確地說是什麼?
生:是月色。
師:很好。(板書月色)作者筆下描寫的月色是怎麼樣的呢?(板書怎麼樣)請同學們再齊讀。
生:(齊讀)
師:月色是怎麼樣的呢?
1生:澄清
2生:透明
3生:清亮、空靈
師:(贊許的)同學們說得很好,今晚的月色多麼的澄澈透明呀!(板書澄澈透明)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再請同學們齊讀。
生:(齊讀)
師:請同學們把「如」和「蓋竹柏影也」去掉讀一遍。
生:(齊讀)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師:如果這樣寫,會給人怎樣的感覺呢?
生:這樣寫,讓人感覺是寫水的。
師:但實際上課文是月色的。可見作者上採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寫的?
1生:是比喻。
師:非常正確。(板書比喻)既然是比喻,那麼就讓我們這樣來寫:「庭下如積水空明,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橫。」比較這兩者,課文的「蓋竹柏影也」的「蓋」給人怎樣的感覺?
生: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師:是的,原來先前所看到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是一種幻覺,文章先虛寫,再實寫,虛實相生,為讀者描繪了一幅亦真亦幻的美妙月景。(板書虛實)這樣美妙的夜晚,這樣澄清透明的月光,為我們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呢?(板書意境)請一位同學用充滿詩意的語言描繪一下月色。
生:庭院中明亮的月光灑落下來,整個院子就像是一個透明的水潭,潭中各種水草千姿百態,搖曳多姿,仔細一看,原來是竹柏的影子。
師:這是怎樣的一種意境呢?
1生:淡雅。
2生:幽靜。
3生:清雅。
師:清麗淡雅,不錯。請同學們齊讀一遍這一段,邊讀邊體會。
生:(齊讀)
師:一部照相機,如果裝入黑白底片,那它照出的照片一定是黑白的,裝入彩色底片,那它照出的照片是(指一生回答)
生:彩色照片。
師:一個人的心靈就是一張底片,如果用快樂的底片去照自然界的景物,得到的是什麼?
生:快樂的照片。
師:如果用痛苦或憂傷的底片去照得到的是什麼?
生:痛苦、憂傷的照片。
師:平時,你是用什麼樣的底片去照世界的?
生:快樂的。
師:很好,我們永遠都要用快樂的心情去感受一切。現在,蘇軾用他的心靈為我們拍攝了一幅照片,請同學們透過這張照片,體會作者的心境。要透視作者的內心情感,必須要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知人論世。(板書知人論世)前面同學們已經了解了本文的寫作背景。請同學們閱讀第三自然段的內容,結合文章的景物描寫和寫作背景,思考討論:此時的蘇軾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呢?教師吟誦第三自然段)
生:(討論、交流約3分鍾,教師吟誦第三自然段)
師:請各小組談談你們討論交流的情況。
1生:作者雖然被貶官,但從景物描寫來看,色調明朗,可見他心胸比較豁達,樂觀。
2生:一個「閑」字,說明他很幽閑。
3生:他賞月時高興的心情,課文用了一個「欣然」。
4生:作者借明月抒情。明月尚且有人欣賞,怎麼作者沒有人欣賞呢?
師:(翹起大拇指)真棒。是啊!明月尚且有人欣賞,想我蘇軾是何等英才,為何沒有人欣賞我呢!剛才同學們說得很精彩,我們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不僅要知人論世,還要根據文章作者用心靈所拍攝的照片,緣景析情(板書緣景析情)。根據所描寫的景物的特點,分析作者的內心情感。再請同學們齊讀全文。
生:(齊讀課文)
師: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體會到蘇軾筆下的美妙月夜,初步掌握了學習文言寫景散文的一些方法。(板書學習方法)掌握了學習方法,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課。
板書:是什麼月色
品味寫景怎麼樣澄澈透明
學習方法怎樣寫虛實意境比喻
體會心境知人論世
緣景析情
(簡評:一、學生學習方式改變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自讀、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改變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加以點撥、引導,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凸現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合肥四十七中語文教研組。)
② 《記承天寺夜遊》 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的要求:
1. 通過兩篇文章的學習,比較兩位作者的心情感受。
2. 學習兩篇文章的寫作手法,說說它們的異同。
二、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教學目的要求1
2. 教學難點:教學目的要求2
三、教學課時數
一課時
四、教學內容與過程:
1. 導入課文:
兩篇文章都是「記」,記下的是兩位作者的心情感受;兩篇文章都是「記」,記下的是作者的行蹤,讀課文時,我們感受著兩位作者獨特的心境。
2. 說說兩位作者的心情感受。
3. 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
先由學生談談兩篇文章的異同,只要說出其中的一二。
可從兩篇文章的內容、結構、語言方面作比較。
參見教案後面的小論文《心情感受格調有其殊
描寫襯托較相似——〈小石潭記〉〈記承天寺夜遊〉導讀比較》
4.品味語言
請同學可選擇兩篇文章中的字詞、句子、段落,品味它們的妙處。
5.質疑
請有疑問的同學說出還存在的疑問。然後學生討論。最後老師作點撥,總結。
6.探究
在中國歷史上,被貶官或遠調的人很多,請你說說他們的心情感受,以及他們的文化心態。
7.布置作業:選擇其中的一篇文章,寫一篇賞析的文章。
描寫襯托較相似 心情感受格調有其殊
——《小石潭記》《記承天寺夜遊》導讀比較
蘇州市文昌實驗中學 王宏興
兩篇文章,都放在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它們均寫景,一文摹寫潭中景色,一文摹寫院中月光。兩篇文章,都在景中寓情。它們借景抒情,抒寫著自己的切身感受;它們托物言志,都因貶官,排遣著自己內心的郁悶。兩人這些較為特殊的心境,都是我們能感受得到的。文中的寫作手法,較為相似。兩篇文章都運用了描寫、襯托等手法。《小石潭記》一文,描寫的是小石潭,以潭中的石、潭中的水來襯托,以潭四周的環境氣氛來襯托心情;《記承天寺夜遊》一文,描寫的是月光,用積水空明與竹柏影來襯托此月光,當然最主要的是用來襯托作者在貶謫中感慨微深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③ 《記承天寺夜遊》賞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步於中庭」的時候,目光專為滿院月光所吸引屬,引起一種錯覺:「積水空明」,空明得能夠看清橫斜交錯的各種水草。院子里怎麼會有藻、荇之類的水草呢?抬頭一看,看見了竹、柏,同時也看見了碧空的皓月,這才醒悟過來:原來不是「藻、荇」,而是月光照出的「竹、柏」影子!「月光如水」的比喻是常用的,但運用之妙,因人而異。不能說作者沒有用這個比喻,但他的用法卻和一般人很不相同,所產生的藝術效果也很不相同。
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個字,就營造出一個月光澄碧、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夜景。讀者自可以發揮想像:月光清朗,灑落庭中,那一片清輝白茫茫一片好似積水空潭一般,更妙的是,「水」中還有水草漂浮,游盪,於是乎恍恍然便如仙境一般了。作者的高妙之處在於,以竹、柏之影與月光兩種事物互相映襯、比擬、比喻手法精當,新穎,恰如氣氛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肅穆
④ 《記承天寺夜遊》的導學案
1.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學習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及寫景抒情的方法。
3.品味文中的優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4.學習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及寫景抒情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反復誦讀,形成語感。
2.品味探究,形成個性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悟文人積極達觀的處世態度,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形成語感。
2.品味文中的優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作者寄託在文中的幽微情思,正確理解「閑人」二字。
【教學突破】
1.引導學生朗讀,在反復誦讀中體味作品意境,以朗讀和背誦帶動其他環節。
2.扣住文眼閑字做文章,深入對文本的解讀。
教材分析與設想:
本文通描述在一個空靈澄澈的月夜,作者與好友閑庭信步的情景,傳達出作者微妙而復雜的心境。
貶官之作,多悲情,即閑游,詣也是落寞之舉。教科書,教參均持此觀點,一般教師教學時當然要落入窠臼之中。解脫自由的生活,精神上的變化反映到詩文上,即以儒家入世精神自勵,關注民生而變為超曠放達。只言「自嘲,自慰,自嘆」之閑,卻無視「自得」之閑,似乎不能給生活在現代快節奏的學生以精神上的高層熏陶和啟悟。真是怎一個「閑」字了得!
故我在教學中完成文言文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想抓住「閑」字「樂」字作一探究,看能否講出新意來!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用具】月夜圖片、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猜人物激趣,導入新課
猜人物。
師:蘇東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應該說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樂,而我們很多人平平常常的過日子,卻說人生無趣。看來我們真的該好好的學一學蘇東坡,問問他為什麼能過得如此快樂。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遊》,希望下課的時候大家能從東坡這里取到快樂人生的真諦。
二、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件顯示)
1.首先,請大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文章讀一遍。
2.要求:讀准字音,把握節奏、領悟感情再讀一遍。
3.請個別學生作示範性朗讀,然後讓學生互相點評。
4.聽名家朗讀錄音,領悟。(師讀,故意讀掉「閑」字)
5.播放《春江花月夜》,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6.朗讀挑戰賽:播放《春江花月夜》。
我來跟名家比一比,男女生各選一位代表來挑戰,其餘同學用你的掌聲來打打分。
7.男女生齊讀全文,再次感受作者的情感。
8.組織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對照注釋,藉助工具書,合作翻譯全文。
9.以小組匯報的形式,把在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無法理解的字、詞、句提出來,在堂上共同解決。(方式:質疑——解疑)
10.課件顯示:我這樣概括文意:
蘇軾 ,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在 的月光下夜遊,他覺得 。
三、研讀及賞析(課件顯示)
1.你最欣賞文中的哪句話?試找出來讀一讀。
2.你覺得作者筆下的月色具有什麼特點?請用「這句話真妙,妙在——」簡要談談你的理解。(提問點評後投影幻燈片7並插入板書,然後有感情地朗讀。)
四.探究與感悟
哪一句流露出作者思想感情?蘇軾是「閑人」么?
請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具體談談自己的想法。(課件穿插顯示資料)
張懷民: 1083年貶黃州,初寓居承天寺。張懷民雖屈居主簿之類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絕不掛懷於貶謫之事,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2000年,法國《世界報》評論蘇軾:「居廟堂之高,心憂黎民,勤於政務;處江湖之遠,盡職盡責,為善一方。 在朝期間,他直言敢諫,不懼權貴;在貶期間他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他俯仰無愧於天地,心無名利雜念,遂有閑心領略江山風月,寫下無數傳世傑作。」
明確:貶謫的落寞(自嘲),自遣的達觀(自慰),賞月的欣喜(自得)……
五、拓展延伸。(課件顯示)
結合實際,聯系本文學後體會,任選角度,用一兩句話來表達你的感受。
六、小結。背誦
師:現在讓我用三句話來總結一下這篇文章。(課件顯示)
1.雕刻大師羅丹說的:「美,是到處都有的!」——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2.蘇軾告訴我們: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東坡告訴我們,要「胸中廓然無一物」。——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看著屏幕上這三句話,把課文最後這四句話背一下,看誰第一個背出。 學生齊背最後四句。
師:(課件顯示:播放《春江花月夜》)師:德國有位大詩人荷爾德林說過:「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生活中到都有詩意,到處都有美。我希望同學們能好好的去領略生活。最後送給大家一段話。
生(齊讀):「慢慢走,欣賞啊。」讓我們都像蘇軾一樣淡薄名利,有一個詩意人生。齊背課文。
補充:余秋雨《東坡突圍》片段
七、作業設置:(課件顯示)
1.請收集: 有關寫月的詩詞名句。
2.請選讀: 林語堂:《蘇東坡傳》
東方龍吟:《萬古風流蘇東坡》
八:板書
⑤ 語文《記承天寺夜遊》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héng)蓋竹柏影」
這句話中,「庭下回如積水空明」,月答色照在庭院中,如水充滿整個院子,透徹明亮。不僅僅是月色如水,而且這個比喻更加具體形象,讓人可以直接感受到水的存在,竹柏的枝乾的影子投在庭院中,如同水中的水草交錯縱橫。
2、閑人應是指有閑情雅緻去欣賞月色的人。月與竹柏到處都有,但少有人去欣賞這種美景。
個人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