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活動的感受怎麼寫
寫作思路及要點:以保險培訓活動為例,講講心得體會,保持一定真實性。內
正文:
「做保險就是做事業,我為成功而來,我為理想而來」。從培訓班一開始我就把它當作我的座右銘,時刻牢記在心,把端正態度作為成功與收獲的起步。米盧曾說過:「容態度決定一切!」只有從心裡認同了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使行動變自發為自覺,才能產生良好和積極的效果。
課程的第一天我認真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在培訓班過程中如何學習,想學到什麼,學習後對自己有哪些期望?現在我找到了想要的答案。我覺得,首先要明確目標,樹立信心,理論聯系實際,嚴格遵守紀律。
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情做起,踏踏實實朝大目標走去。一個公司請出多位日理萬機的高管為新人授課,這樣的機會,人生能有幾回?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和努力呢?積極向上的態度是進步的根本保障,良好的心態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❷ 語文人教版初三四到五單元文學常識
古文體裁:
【銘】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 如《陋室銘》(劉禹錫)
【記】 記是描寫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取材范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筆輕松,描寫生動,記述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覺。 《岳陽樓記》(范仲淹)、《醉翁亭記》(歐陽修)、《小石潭記》(柳宗元)
【序】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贈序。《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說】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它與「論」無大異所以後來統稱說理辨析之文為論說文。 《馬說》(韓愈)
【表】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 《出師表》(諸葛亮)
【書】古代書信的一種。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中 國:
(一)春秋時期
1、孔子 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後世稱「聖人」。《論語》是一部輯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書,共20篇,是語錄體散文,南宋朱熹把它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編為「四書」。明代以後成為科舉考試的必讀書。
「五經」包括:《詩》《書》《禮》《易》《春秋》
2、《詩經》 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 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詩經》的第一首詩是《關雎》
3、《左傳》 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是一部編年體史書,一部文學名著和史學名著,又叫《春秋左氏傳》所學《曹劌論戰》記述了長勺之戰的情形。
(二)戰國
1、孟子 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城)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孔子以後的儒家大師。「孔孟」並稱,人們尊稱「亞聖」,主張施行仁政,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孟子》是孟子及其門人所作,現存7篇。課文《得道多助,失首寡助》《生於憂患,列於安樂》《魚我所欲也》
2、墨子 名翟,相傳為宋國人,後長期住在魯國,戰國時期的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現存53篇,所學課文《公輸》
(三)西漢
1、司馬遷 字子長,史學家,文學家。人稱「太史公」。《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共130篇,10表8書12本紀30世家70列傳,「世家」主要記諸侯之事,魯迅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陳涉世家》選自《史記》記敘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原因,經過和浩大的聲勢。
2、劉向 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了《戰國策》共33篇,共12策,這是一部國別體史書。 《唐雎不辱使命》
(四)東漢三國
1、曹操 字孟德,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所學《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
2、諸葛亮 字孔明,蜀國丞相,為蜀漢基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出師表》
(五)西晉
陳壽,字承祚,史學家。寫《三國志》,記載了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歷史。《隆中對》
(六)東晉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著名「山水田園詩人」,人稱「靖節先生」,又號「五柳先生」。
《桃花源記》《五柳先生》 詩《歸田園居》《飲酒》
(七)南北朝
1、吳均 《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的吳均的山水小品,被稱為「吳均體」
2、劉義慶 ,《詠雪》《陳慶丘與友期》選自南朝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
3、酈道元
《三峽》選自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該書詳細記載了河流有關的歷史遺跡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啊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語言清麗。文學價值較高。
(八)唐代
1、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美譽,是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並稱「李杜」,詩歌想像新奇,意境雄偉瑰麗,風格豪邁。有《李太白全集》。 《渡荊門送別》《行路難》
2、杜甫 字子美,詩歌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詩風以「沉鬱頓挫」,尊稱為「詩聖」,世稱「杜工部」,號「少陵野老」,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杜工部集.》。 《石壕吏》《望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白居易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 《錢塘湖春行》
4、韓愈 字退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 《馬說》
5、柳宗元 字子厚,文學家,河東人,曾被貶為永州司馬,著「永州八記」,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東集.》。
《小石潭記》
6、劉禹錫 字夢得,又叫「劉二十八」,與白居易並稱「劉白」。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7、王維 字摩詰,山水田園詩人,蘇軾評論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使至塞上》
8、岑參 邊塞詩人,詩歌想像豐富,氣勢豪邁,色彩濃烈。曾任嘉州刺史。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9、李商隱 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與杜牧並稱「小李杜」。
10、杜牧 字牧之,詩歌筆力雄健,感慨深沉。 《赤壁》
11、溫庭筠 花間詞牌派的鼻祖,與 李商隱 齊名,並稱「溫李」。 《望江南 》
(九)、北宋
1、蘇軾 字子瞻,號「 東坡居士」,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蘇軾是 豪放 派詞人,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 三蘇指蘇洵、蘇軾、蘇轍 。 《水調歌頭》《記承天寺夜遊》《江城子 密州出獵》
2、歐陽修 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記》
3、范仲淹 字希文,謚號「文正」,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岳陽樓記 》《漁家傲 秋思》
4、王安石 字介甫,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登飛來峰》
5、司馬光 字君實,政治家,史學家,號「涑水先生」,主持編纂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 《孫權勸學》
6、周敦頤 字茂叔,謚號「元公」,人稱「濂溪先生」,哲學家。 《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
(十)、南宋
1、辛棄疾 字幼安,號稼軒,著名愛國詞人,是豪放派,與蘇軾並稱「蘇辛」 作品《稼軒長短句》。
《西江月》《破陣子 為陳同甫輔壯詞以記之》
2、李清照 號「易安居士」,著名女詞人,是婉約 派詞人,作品《漱玉詞》。 《武陵春》
3、陸游 字務觀,號放翁,愛國詩人。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4、文天祥 《過零丁洋》
(十一)元朝
1、馬致遠 戲曲作家,有「曲中狀元」之稱,與鄭光祖、關漢卿、白樸一起稱為「元曲四大家」。《天凈沙 秋思》
「天凈沙」是曲牌名。
2、張養浩 《山坡羊 潼關懷古 》
(十二) 明清代
1、四大名著的作者,時代、作品
2、宋濂 明代人,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另兩位:高啟、劉基),朱元璋稱之為「開國文臣之首」。《送東陽馬生序》
3、曹雪芹 清代,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小說家。《紅樓夢》,共120回,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頂峰之作,小說以賈寶玉、 林黛玉 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賈、王 、史 、薛 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反映了封建社會晚期廣闊的社會現實。 《 香菱學詩 》
4、蒲松齡 清代 字留仙,一字劍臣,世稱「聊齋先生」,郭沫若稱贊曰:畫人畫鬼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山市 》《 狼 》選自志怪小說《 聊齋志異 》
5、吳敬梓 清代 字敏軒,安徽全椒人,小說家。 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風貌 。 《范進中舉》
6、沈復 清代 字三白,文學家。課文《童趣 》選自他的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
7、龔自珍 字璱人,號定庵,晚清、近代思想家、文學家,是近代啟蒙思想的先驅。他的《 己亥雜詩 》共315首,多為詠懷和諷喻之作。寫於己亥年。
(十三) 近代
梁啟超 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與康有為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 ,合稱「康梁」。作品編為《飲冰室合集》
(十四) 現當代
1、魯迅 現代,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散文集《朝花夕拾》,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三海經>》、《藤野先生》
散文詩集《野草》, 課文:《風箏》、《雪》
小說集《吶 喊》《彷徨》, 課文:《故鄉》《社戲》《孔乙己》
雜文集《且介亭雜文》, 課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2、郭沫若 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詩人、學者、考古學家。詩集《女神》,歷史劇《屈原》
課文:《天上的街市》《靜夜》《雷電頌》
3、巴金 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散文集《龍•虎•狗》,文革後作品《隨想錄》。 課文:《日》《月》
4、冰心 原名謝婉瑩,作品歌頌母愛、童真、自然,代表作《繁星》《春水》(深受印度詩人泰戈爾影響),《寄小讀者》 課文:《紙船》《談生命》
5、朱自清 字佩弦,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江蘇揚州人。課文:《春》
6、老舍 原名舒慶春,字 舍予,滿族人。著名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 課文《濟南的冬天》
7、葉聖陶 原名葉紹鈞,字聖陶,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江蘇蘇州人。課文《蘇州園林》
外 國:
1、蘇俄
(1)普希金 俄國詩人,有「俄羅斯文學之父」的美稱,代表作《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
課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 契訶夫 俄國作家,與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一起被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裝在套子里的人》。 課文《變色龍》主人公奧楚蔑洛夫
(3)高爾基 蘇聯,「無產階級最偉大的代表」(列寧語),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 我的大學》,主人公名字是阿寥莎。課文《海燕》節選自《春天的旋律》的結尾部分,原題為「海燕之歌」。
(4)蘇霍姆林斯基 蘇聯教育家,代表作《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課文《致女兒的信》
2、英國
(1)笛福 《魯賓孫漂流記》 課文《荒島餘生》
(2)培根 哲學家 《隨筆》58篇,課文《談讀書》
(3)莎士比亞 文藝復興時期詩人、戲劇家。四大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萊特》《李爾王》《奧賽羅》
喜劇《威尼斯商人》
(4)濟慈 詩人 《蟈蟈與蛐蛐》
3、法國
(1)莫泊桑 世界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羊脂球》,課文《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於勒》
(2)雨果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作家。 代表作《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九三年》
課文《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
(3)都德 《最後一課》 主人公:小弗朗士 韓麥爾先生
(4)布豐 畢生精力經營皇家花園,用40年時間寫成36冊的《自然史》 課文《馬》
(5)法布爾 生物學家,《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他被魯迅贊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綠色蟈蟈》
4、美國
(1)海倫•凱勒 聾啞盲女作家,1964年獲得「總統自由勛章」,致力於救助傷殘兒童、保護婦女權益、爭取種族平等。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課文《再塑生命》,再塑她生命的老師是莎莉文。
(2)傑克•倫敦 「美國無產階級文學之父」,「美國的馬克思」,作品《熱愛生命》。 課文《熱愛生命》
5、其他
(1)奧地利 茨威格 擅長寫人。課文《偉大的悲劇》,《列夫•托爾斯泰》(選自《三作家》)
(2)丹麥 安徒生 童話作家 課文《皇帝的新裝》《丑小鴨》
(3)印度 泰戈爾 亞洲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文學巨匠。主要詩集《園丁集》《新月集》《飛鳥集》 課文《金色花》
(4)波蘭 瑪麗•居里 一生中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物理學家、化學家 課文《我的信念》
(5)黎巴嫩 紀伯倫,詩人、畫家,《浪之歌》《雨之歌》
❸ 求初一社會實踐感想 我是到農村體驗生活
蘭州師專心與心之隊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蘭州師專心與心之隊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作者:丁強
在團省委的號召下,蘭州師專校團委組織了由1名帶隊老師和6名學生組成的社會實踐小組於2005年8月1日~8月10日來到定西市漳縣二中開始了為期10天的社會實踐活動。
從4月份開始,我校教育系2004級1班就根據系團總支的安排把2005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辦好作為重要任務,班上學生積極主動的聯系單位,在聯系過程中,班上與系團總支交換意見後,最終把實踐地點定在漳縣二中。
6月初,結合團省委關於暑期大學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考慮到我系專業特點和其它相關條件我們把活動內容定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教兩個方面。在丁強與漳縣二中聯系的過程中了解到,我們的構想得到了校方的積極響應,雙方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我們認真確定活動細節並不斷更改完善。活動於八月一日早上准時展開。
一
(一) 背景
搞這樣的農村社會實踐活動,對於初進大學的我們而言,還是第一次,為此,我們感到既新奇又頗具挑戰性,所謂機遇與挑戰並存,因此繫上考慮到我們的實際情況,根據團省委「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精神要求,總結歷年來社會實踐經驗,結合我系的專業特點,緊密圍繞「投身西部大開發,播科學聖火,做文明使者」的總活動主題,制定了「就近方便,按需組隊,城鄉結合,重點突出,重在實效」的活動原則,堅持「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出成果」的方針組織開展了這次豐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社會實踐活動。
對於我們來說,這是再一次難得的經歷,一次有意義的經歷。短短的10天時間里,我們感受到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定西市漳縣,位於定西市東部的一個開闊河谷中。這里山大溝深,人多地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大豆是這里村民唯一的經濟作物,由於經濟的落後和人均收入的限制。這里在以前教育發展比較落後,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但近幾年來國家加大了對教育的投資,尤其是從去年開始,國務院要求初中及小學實行一費制,才使這里基本上實現了九年制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的普及使這里教育狀況有了極大的改善,但發展狀況仍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至今本地小學還沒有開設英語課程,從而導致了中小學英語知識的斷層現象,嚴重的阻礙著英語教學的發展和總教學質量的提高。二是本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遠遠跟不上學生心理狀況的發展。在實踐中我們了解到,由於這里缺乏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學生的上學年齡普遍較大。這使得學生錯過了樹立良好心理品質的最佳年齡,雖然福建師范大學的支教老師每年都在這開設心理健康教育,但效果卻不甚理想。
我們實踐的學校漳縣二中在漳縣新寺鎮。新寺鎮地處漳縣東部的龍川河河谷中。距甘肅省最大的自然風景區貴青山不足7公里,是本地一個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在當地經濟地位非常重要。
漳縣二中是漳縣一所農村普通高級中學,由於其位於偏遠的鄉村小鎮,教育的發展相對滯後,如中國大多數鄉村小鎮之現狀。這里的精神文明建設相對落後於物質文明建設,教育事業亟待發展。
(二) 基本情況
初到新寺鎮這個陌生的地方,我們感到既新奇,又刺激。對於我們這些看慣了高樓大廈的學生來說,那些低矮的民房便成為我們眼中的獨特風景。大路兩旁到處是剛收割的農作物。而這些農作物也是城市學生以前所沒有見過的。但很快,這些新奇與刺激便被孤獨和無所適從代替。由於那兩天陰雨不斷。路上泥濘不堪,令人寸步難行,我們的情緒降落到了低谷。我們到達新寺鎮時已接近晚上7點。此時,學校已經下班,我們便住在提前聯系好的農家裡,度過了難熬的第一個晚上。
第二天,我們一大早就去了漳縣二中,走進校門我們大老遠就聽見從後面教室傳出朗朗的讀書聲。聽起來親切、自然,一股暖流突然間湧上心頭。一切不快之感頃刻間煙消雲散。鄒校長聽到我們來了,趕忙和令主任及一些班主任老師出來迎接,我們寒喧之後,被請進校長辦公室,校方對我們的到來進行了熱烈的歡迎和熱情的接待,並及時安排了住宿,晚上我們對學校進行了初步了解之後,制定了詳盡的實踐計劃。校方很快批准了我們的計劃,並馬上做了安排,同意我們的活動於8月2日准時展開。
二
2005年8月1日~8月10日,蘭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育系實踐小組一行人在定西市漳縣二中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短短的10天里,我們在漳縣二中展開插班學習,心理健康講座,授課,座談會,班級文藝匯演等多項豐富多彩的活動。並就「什麼樣的社會實踐才是與人民相結合的,受人民歡迎的,同時又是大學生所需要的」展開深入調查。本次活動受我系和漳縣二中校領導及學生、家長的熱烈歡迎和大力支持,
10天的實踐很快便接近尾聲,各項實踐活動也順利完成。無論是講座、授課還是插班學習,都搞的非常成功,校方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我們也收獲頗豐。
(一)調查問卷
學生問卷調查內容涵蓋心理健康和考試焦慮兩個方面。問卷在高三級、高二級和初二級進行,心理健康問卷共發回收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8份。考試焦慮問卷共發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心理健康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中學生有正確人生觀、價直觀和穩定的人格特徵。有32%的學生有些神經衰的傾向,經神有些疲倦。有必要做一下心理咨詢的僅佔8%
考試焦慮調查結果表明,79%無考試焦慮症,16%有輕度的考試焦慮症,僅有5%有焦慮症。
(二) 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是我們根據我系的專業特點准備的一項實踐活動,主要面對高三級和初二級的學生。講座就什麼是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對於中學生的意義做了重要講解,並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講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任務與內容。講座高一級由丁強主講,周源妮負責初二。
在做了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和調查問卷之後,我們看到大多數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知之甚少,就是了解到一點兒的也只是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並未有一個正規的途徑讓他們來了解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當然,心理健康教育在西部還沒有在學校開展,但面對發生在中小學學生身上形形色色的事件,在中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勢在必行。
(三)實習講課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小組每個成員根據自身的專長確定了自己所要講授的課程,並做了認真的備課。我們主要面對高一級和初二級的學生。由丁強主講高一年級的數學;汪軍俊、劉君強、孟霞主講初二的英語、物理和數學,全體實踐隊員在課余以訪談形式進行社會調查。
三
(一)農村的客觀情況
由於農村有它自身的特殊情況,經濟發展水平低,開展全方位教育的局限性就大。比如初中數學課本上「平移、旋轉」這節課上有個名詞「摩天輪」,但在農村的孩子哪裡見過什麼摩天輪,所以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可能另舉一個例子,也可能直接跳過,像這樣的例子在中小學課本上還為數不少,這就大大阻礙了正常的教學。
(二)農村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農村的閉塞,周圍人們約定俗成的封建習俗導致人們觀念的滯後,墨守成規,而且現在孩子的父母大都是六七十年代的人,他們所處的時代使他們很少有人接受完整、正規的教育。在家裡他們不能給孩子以很好的教育,這樣所有的教育責任全部推向學校老師。校方單方面對孩子實施教育這在無形中加大了學校進行教育的難度,這一點在漳縣二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前面提到新寺鎮是一個小商品集散地,大多數父母整天為生意而奔波操勞,這更使得他們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
(三)學校「任重而道遠」
眾所周知,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初中、高中都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缺一不可的環節。但從漳縣二中反應的情況來看,中學與小學的教育銜接不是太好,可以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在城市,從幼兒園開始,就已經開設英語課程,在大多數農村,三四年級也開始開設英語課程,而在漳縣二中,從初一才開始開設英語課。
2、小學並未能夠為初中打好基礎。在小學,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准就是升重點初中的升學率,所以學校一般只上考試的幾門課程。雖然教材與城市小學的完全一樣,但大多數課程只是草草了事,而到初中以後,八九門課程一下涌到學生面前,要學生一下接受那麼多的課程,身心是很難盡快調整過來的。
3、教學方式單一,老師只按照自己的步調給學生授課。大多數年齡大的教師按照長期養成的教學習慣給學生授課。他們很難接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很少與學生交流,採納學生的建議,使得師生矛盾越來越不可調和。
4、學生個體的變化,這里雖然比不上城市的繁華開放,但由於信息時代的到來。便得學生們依然通過各種途徑,在了解他們該了解的或不該了解的東西。他們思想觀念變化非常快。在教育中如果在這一時期不給他們以正確的引導,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旦誤入歧途,後果是很難預料的。
可以看出,在農村展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十分必要的,但卻困難重重,除了如上提到的和基礎課程遇到的同樣的困難外,還有缺乏專業教師,學校教育經費的不足等。盡管面臨這樣那樣的困難,但並不代表有困難就得停下腳步,相反,我們應該迎難而上,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讓學校、學生、家長更多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以便心理健康教育課及早的在中小學實施。
四
此次實踐我們收益頗多:
1 在實踐中進一步增強了成長進步、奮發進取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2. 每人根據自己的授課內容寫了一份詳細的教案。這使同學們真正掌握了標准教案的寫法。(見附件)
3利用所學知識,發揮青年學生科技文化優勢,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4 展現了新年時代大學生的優秀精神風貌和綜合素質,展開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師范精神,並宣傳了我系的學生活動。
5 增強了集體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積累了豐富的活動策劃經驗。
6 學以致用,深入體會農村生活,並和學校領導、老師和學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時光飛逝,短短的行程就要結束了,在漳縣的最後一個晚上,我們小組成員望著剛剛轉晴的星空,輕輕吟起了一首首的歌曲,沒有了過多的語言交流。大家都將感受融入了濃濃的歌聲中,在瑩瑩的星光下,我們望著不遠處的鐵籠山——那當年姜維馳騁過的古戰場,在那裡,現在有更多的孩子們在渴望著知識、渴望著教育,我們想我們的歌聲一定會飄過去,讓山裡的孩子們聽到,他們一定會聽到我們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們對他們殷切的希望,讓他們知道大山是阻擋不住求學之路的。為理想而奮斗吧!
蘭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社會實踐第二小分隊-----心與心之隊
二零零五年八月十五
❹ !!!4大名著的情節簡介
紅樓夢》
作者簡介:曹雪芹, 清代小說家。名霑,字夢阮,雪芹是其號。
內容簡介:《紅樓夢》一書,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悲劇為主線,通過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榮衰的描寫,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視野,森羅萬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人們稱《紅樓夢》內蘊著一個時代的歷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網路全書。
1. 現在人們說起《紅樓夢》,往往指的就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高鶚的後四十回續書的總稱。這120回的本子,總字數達1075000字左右。
2. 曹雪芹在寫這部書時,用了「諧音寓意」的手法,他把賈家四姐妹命名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這是諧「原應嘆息」的音;在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讓他飲的茶「千紅一窟」,是「千紅一哭」的諧音,又讓他飲「萬艷同杯」的酒,這酒名是「萬艷同悲」的諧音,這樣的手法幾乎貫穿了全書.
事件:1.王鳳姐弄權鐵檻寺
2.林黛玉焚稿斷痴情
3.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
3. 劉姥姥初進大觀園
人物性格:
1.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視功名權貴,與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
2.王熙鳳:精明強干,賈府的實際大管家,極盡權術機變,殘忍陰毒之能事,
3.賈寶玉:封建叛逆者。他厭惡封建社會的仕宦道路,反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觀念
4.薛寶釵:容貌美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她熱衷於「仕途經濟」,勸寶玉去會會做官的 。她恪守封建婦德,而且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誇贊。
《西遊記》
作者簡介:吳承恩,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懷安山陽(江蘇淮安)人。
內容簡介:孫悟空與豬八戒、沙僧一起保護唐僧取經。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功成圓滿,終成正果
人物形象:
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痴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最後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後被封為斗戰勝佛。
豬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最後被封為「凈壇使者」。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取經後被封為「金身羅漢」。
事件:1.孫悟空打鬧天宮 2.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3. 八戒大戰流沙河 4.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5.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三國演義》
作者簡介: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名本,字貫中。杭州人,祖籍太原。
內容簡介:《三國演義》通過集中描繪三國時代各封建統治集團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斗爭,揭示了東漢末年社會現實的動盪和黑暗,譴責了封建統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難,表達了人民呼喚明君、呼喚安定的強烈願望。
人物簡介:
曹操:自幼放任盪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當年,汝南有個善於評論人物的名士,名叫許劭,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徵,清忠耿直,用人唯賢,謙虛、謹慎、認真又盡職 鞠躬盡瘁。
劉備:一代梟雄,寬厚仁愛,求賢若渴。俗話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關公:忠義,智勇雙全
事件:1.桃園三結義 2. 火燒赤壁 3.草船借劍 4.孔明借東風 5.關公五關斬六將 6.諸葛亮智用空城計
《水滸》
作者簡介: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
內容簡介: 宋朝統治者腐朽兇殘,宋江、魯智深等眾多好漢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為寇,揭桿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囂張氣焰,張揚了人民群眾的神勇鬥志,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人物簡介:宋江:豪爽,義氣,仗義疏財
李逵:魯莽,孝順,勇猛
武松:有勇又謀,打抱不平,是一位英雄好漢
事件: 1.桃園三結義 2.曹操煮酒論英雄 3.劉玄德三顧茅廬 4.諸葛亮舌戰群儒 5.關雲長刮骨療毒
❺ 讀了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你有什麼感悟
一、全文注釋:
白天到田裡鋤草,晚上歸來後在燈下把麻搓成線(搓麻繩);村裡的青年男女都在各自為家庭承擔責任。小孩子還不懂得耕田織布的事,但也在靠近桑樹蔭的地方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玩耍。
二、注釋 :
①晝:白天。 耘 (yún)田:除去田間雜草。 績麻:把麻搓成細繩。
這里泛指紡線織布之類的活兒。
②兒女:指男男女女,指所有參加勞動的人。 各當家:各人承擔起家
庭中一定的生產任務。
③童孫:幼小的孫兒。 未解:不懂得。 供:從事,參加。
④傍:靠近,依傍。
三、解析:
這首詩寫初夏時節農村人們緊張勞動的生活情景。詩的大意說:白天人
們忙著到田裡去鋤草,回家後夜晚忙著紡線織布。農村裡男男女女,老老少
少,各自都擔當起家庭中一定的工作。幼小的孩童雖然還不懂得干耕田織布
的活兒,可是也在桑樹陰下學著大人的樣子種菜種瓜。
詩人善於從側面著筆,通過童孫也學種瓜的描寫,突出了農村男女老幼
都熱愛勞動的主題,富有農家生活氣息。
四、《四時田園雜興》教案
一、說教材
《四時田園雜興》是人教版第八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首田園詩,作者是宋代詩人范成大。詩人描繪了鄉村農人耕織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耕種田地的情景。展現了農家夏忙時的熱鬧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全詩語言平白、朴實、自然,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二、說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通過讀體會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以及對教法學法的滲透運用。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學生走進這民族獨特的文化,從而熱愛古詩。為體現新課標「以讀為本」的理念,本節課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古詩詞的優美精湛的語言文字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獲的思想的啟迪。
四、本節可的教學亮點有四
視范讀,作好示範。
要讀好一首詩並不容易,因為讀詩與讀文有一定的區別,古詩不但要讀的正確,還要讀出節奏、感情,讀出詩的韻味來。可以說,詩不是讀的而是吟的。如何去吟,老師一定要作好示範。開頭初讀時要示範,讓學生聽聽詩是怎麼讀的,有沒有讀錯字,節奏應該怎樣處理。中間更應該聲情並茂的范讀,讀出農人的勤勞,本事;讀出作者對農人的欽佩贊美;讀出兒童的天真可愛。讓學生模仿,學會讀詩。
細細品讀,體味詩情。
詩歌要細細品讀的是什麼?是詩眼,是佳句,是精妙之處。通過品,品出詩的意韻來。第一、二句詩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寫了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晝和夜說明農民日夜辛勞,各當家是指農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現出自承擔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個的拿手本事。表現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詩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和學二字使用的簡潔傳神。特別是一個「學」字,天真、好學、可愛熱愛勞動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這些地方我讓學生細細的品,有感情地反復誦讀,不但讓學生領悟它的表層意思,還要領悟它的深層意思,體會語言的感情色彩,體會豐富的思想和情感內涵。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讀中想像,體會詩的意境。
沒有想像,就沒有詩的意境。如何想像?第一、二句圍繞耘田績麻啟發想像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在夏忙中還要幹些什麼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想像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麼?(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讓學生在想像中體會農民的艱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像其語言,體會兒童的天真。通過想像詩的意蘊豐富起來。
讀中拓展,提高學生的對古詩詞文的修養。
古人雲:為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少年兒童只有通過大量的經典誦讀,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因而學習詩詞不能只僅僅局限於課文,要一篇帶多篇。由一篇田園詩帶出多篇的田園詩來,由一位田園詩人帶出多個田園詩人來。在學習完《四時田園雜興》之後,我要求學生再來學習另一首田園詩《夏時田園雜興》。在自學的基礎上大概說說詩的意思,爭取背下來,接著讓學生背誦自己熟知的田園詩,再鼓勵學生多收集田園詩來誦讀。目的是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一、激情導入
1、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今天,咱們來學習一首詩,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2、介紹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 (2)介紹作者:播放視頻資料「范成大的簡介」。
3、釋題:「四時」「興」是什麼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說明:
興趣是學習的動機,激發學生認知興趣,使學習成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前提。語文教學中我就利用「情感導語」,使教學主體—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語言學習。我的導入語是著樣設計的(同學們……略)
通過這樣的導語激起學生對詩歌詩人濃濃的興趣,也知道學習詩歌的基本方法後才引出對新課文的學習。
接著我就問: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你讀過他寫的詩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范成大嗎?(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然後播放 「范成大的簡介」 資料。
這樣做一是要檢查學生的課前資料的收集情況,二是要使學生知道範成大是一位了不起的田園詩人,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的興趣。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1.指導讀准字音,讀出節奏。
A請說說詩應該怎樣讀?
B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C聽范讀
D個人自由朗讀。
E指名試讀,評議。
2、讀了這首詩,你能簡要的說說詩歌寫什麼情景嗎?
3、小聲自讀,邊想邊畫: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並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 織布
童孫----------學種瓜
說明:這一步是讓學生讀通、讀順、讀通。學生喜歡古詩,因為它短小精悍, 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的學生上學前就能背誦很多古詩,但背起來往往如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在古詩教學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古詩,是古詩教學的重點。而讀准字音,讀出基本的節奏是前提。所以我一進入古詩的學習就是讓學生讀(包括自由讀、聽讀、指名讀,模仿讀、評議讀等),聽讀非常重要,尤其是一開始學習古詩,讓學生聽聽詩是怎麼讀的,有自己沒有讀錯字,節奏應該怎樣處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利用用多媒體教學,屏幕上出現的詩全標上拼音,便於學生拼讀,糾正讀錯的字音,又播放錄制好的由專業人員朗讀的古詩朗讀錄音,讓學生聽讀。由於專業人員能夠很好地把握古詩所表達的情感,用標準的普通話,抑揚頓挫的聲調,准確、傳神地傳達出古詩的感情基調。所以學生非常願意模仿。
接著我讓學生小聲自讀,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邊想邊畫: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從整體入手,粗淺的知道詩大概講了什麼。
三、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自由讀文,藉助注釋或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晝: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裡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參加。⑧耕織:耕田織布。⑨傍:靠近。⑩桑陰:桑樹下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指名試著概述全詩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裡搓麻條,村裡的男女都擔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 質疑
說明:
傳統的古詩教學中,唯恐學生不能理解詩意,於是反復解說,還讓學生背誦詩意,這樣的結果只會使學生害怕、討厭古詩,更不用說體味詩的美感了。而我的學習詩文探究詩意讓學生充分自學。首先是藉助注釋或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小組交流,然後全班交流,利用課件檢查學生對詞的理解。如……
最後試著讓學生簡單概述全詩大意,學生領悟它的表層意思,為下面的品讀作好鋪墊。
四、品詞賞句想像悟情
1、賞析「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A詩歌一、二句寫了什麼內容?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B、想像:晝和夜分別指什麼?圍繞耘田績麻啟發想像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還要幹些什麼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想像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麼?(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C、結合想像誦讀(讀出敬重之情,讀出詩的節奏)反復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做著動作豎著大拇指來讀、齊讀。
2、賞析「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像其語言),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天真、勤勞、好學、可愛、愛勞動)。
品後指導誦讀,帶著作者對那些兒童的喜愛之情來讀。讀出小孩子的調皮可愛。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你自己的喜愛之情……一遍一遍地讀,一次比一次讀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1、 放聲自由讀詩,想像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2、 指名讀
3、 老師配樂吟讀
4、 學生入情入境的齊讀,朗讀中自然成頌。
六、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朴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四五六說明:
這是節課的重點 ,那是對詩歌深層意思的領悟,語言感情色彩的體會,豐富的思想和情感內涵體會。葉聖陶曾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像;應抓住精要之處,指導細細品讀,體味詩情,品出詩的意韻來。我是怎樣抓的呢?
第一、二句詩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寫了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抓詩眼,晝和夜說明農民日夜辛勞,各當家是指農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現出自承擔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各的拿手本事。表現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敬重之情。圍繞耘田績麻啟發學生想像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在夏忙中還要幹些什麼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接著讓學生想像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麼?(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讓學生在想像中體會農民的忙碌和艱辛。最後是指導有情的讀,讀出敬重之情,讀出農人的勤勞,讀出作者對農人的欽佩贊美本事,我讓學生反復的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做著動作豎著大拇指來讀、齊讀,要求學身學生要聲情並茂。讀好「晝、夜、各當家」 晝夜讀重音,各當家要上揚。
而第三、四句詩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和學二字使用的簡潔傳神。特別是一個「學」字,天真、好學、可愛熱愛勞動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利用媒體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你從這幅圖話里看到什麼啦?(大人在忙著幹活,小孩在種瓜),然後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像大人和小孩在說些什麼呢?大人說:「爸爸媽媽忙著了,去、去、去……玩去吧。」小孩噘起嘴說:「不,我也能幹活……」於是就學起大人種起瓜來。那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天真、好學、可愛、愛勞動,不怕苦不怕累)。最能體現不怕累的是那個詞呀?是「也」,字,大人能乾的他也能幹最能體現好學的是哪個詞啊?學。詩眼就這樣被品出來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也出來了。接著也是反復誦讀,要求學生讀出「也、學」的感情色彩來,(老師范讀一次)帶著作者對那些兒童的喜愛之情來讀。讀出小孩子的調皮可愛。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你自己的喜愛之情……一遍一遍地讀,一次比一次讀得好。
七、知識的延伸
1、說明《四時田圓雜興》還有60首,田園詩人還有很多,孟浩然、王維、陶淵明……(課件)
2、再學習一首(課件)田園詩篇
在古代也有許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歡親近大自然,喜歡田園生活,如陶淵明、楊萬里等。老師這里再提供兩首詩人們在田園生活中寫下的詩讓大家欣賞學習:要求大家藉助老師提供的注釋自學古詩,說說詩的意思,並嘗試背下來。
夏時田園雜興
黃塵行客汗如漿,
少住儂家漱口香。
借與門前盤石坐,
柳陰亭午正風涼。
3、背誦自己熟知的田園詩。
說明:
讀中拓展,提高學生的對古詩詞文的修養。古人雲:為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少年兒童只有通過大量的經典誦讀,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因而學習詩詞不能只僅僅局限於課文,要一篇帶多篇。由一篇田園詩帶出多篇的田園詩來,由一位田園詩人帶出多個田園詩人來。在學習完《四時田園雜興》之後,我要求學生再來學習另一首田園詩《夏時田園雜興》。我藉助媒體加以展示。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大概說說詩的意思,說說詩中的兒童是一個怎樣的兒童。並爭取背下來,接著讓學生背誦自己熟知的田園詩,再鼓勵學生多收集田園詩來誦讀。目的是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八、總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更是其中的燦爛奇葩,同學們在課後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園詩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同學們可以成為象范成大、李白一樣的大詩人。老師期待著你們的大作。好嗎?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說明:
這一節課除了要學好《四時田園雜興》本身外,另一個教學目標是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最後的總結是這樣的……(略) 這既是對全詩的總結,也是對同學的期盼和鼓勵。
五、怎麼背更容易些?
時序——白天夜晚,分別干什麼?
人物——男女老少,分別干什麼?
把這個捋清晰了,就等於是白話描寫的一篇小小短文,就好背了。
❻ 批註是什麼要怎麼寫
批註,指閱讀時在文中空白處對文章進行批評和註解,作用是幫助自己掌握書中的內容。批註是我國文學鑒賞和批評的重要形式和傳統的讀書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迴,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詞斷句,是閱讀者自身感受的筆錄,體現著閱讀者別樣的眼光和情懷。
一、批註符號的作用
"~~~"波浪線(也叫曲線)劃在文章精闢和重要的語句下面。
"○○○○"圈,標在文章的難詞下面。
"--"直線,標在文章中需要著重領會加深記憶、理解的語句下面。
"?"疑問號,用在有疑問的語句末尾。
"‖""/"分開號,用來劃分段落與層次。
二、寫感想式批註
如果一個人動了心去讀文章,就一定會有或深或淺的感想。為了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我們要求學生在讀了文章之後,隨時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想。 如學生在讀了 《送東陽馬生序》的第一段後寫下這樣的批註:"不經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為他能經受得惡劣的環境的考驗。
現在正值冬天,這幾天所處的環境有點和書中的環境相似,但我有時候卻想打退堂鼓,看來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方為人上人啊!"
還有學生在讀到《五柳先生傳》之後,在末段作了如此批註:"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他曾不為五斗米折腰。這是多麼曠達的胸懷,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隨波逐流才有可能寫出那麼多閑適清新的田園詩。正如《飲酒》中所"說心遠地自偏"。如果一個人心中有市俗的塵埃,就一定不會有"悠然見南山"的愜意。"
這些感想式的批註,不僅能幫助他們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還有利於培養他們一根敏感的神經,這對於寫作也是相當重要的,真可謂是一石二鳥啊!如果堅持這樣的讀下去,我們想信學生一定會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三、質疑式批註
"學者先要會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問,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才會讓他們讀進去,真正地走入文本,與文本、與作者進行對話。
這種批註式閱讀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懷疑與探究精神。質疑本身就是一種思考,一種挑戰,一種探索。這種閱讀方法學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廣,適合於各類學生各類文體。
如學生在《星星變奏曲》中作出這樣的批註:"晚上柔軟得像一片湖這是什麼意思?",還有學生在《敬業與樂業》中作出了如下批註 "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為勞動而生活"
還有的學生在這一句話旁邊("我信得過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同一價值")作出了這樣的批註:"我覺得作者說的不對。
照他這么說全世界的人價值都一樣,我們就沒有必要說實現自己的價值了,反正無論做什麼價值都一樣。"
瞧,他對作者的這句話產生了懷疑!正是因為有了他的這個批註,才讓我們的課堂辯論有了源頭,從而爭論得熱火朝天。
現在我班的學生基本上都會用這種閱讀方法,隨時隨地提出疑問,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積累,他們的問題越來越深,價值也越來越高。這種批註為我的語文課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波瀾,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四、聯想式批註
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讓他們能夠由此及彼,能夠自覺的由文本遷移到文外。這種閱讀方法有注於學生知識的遷移、信息的歸類整合。如學生在《雨說》的第一段作出如下批註"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做得多麼准確,其實第一段就是這句唐詩的詮釋和改寫。
還有的同學在《敬業與樂中》中"坐這山,望那山"旁邊作了一個批註"得隴望蜀",多麼細致!也有人在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旁邊作出這些批註"枯藤老樹昏鴉……斷腸人在天涯"、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塞下秋來風景異……長煙落日孤城閉"、"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怎一個愁字了得?"……
他們由此句詩引發出這么多的聯想,一下子想到了這么多悲秋的詩句,他們能把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做到觸類旁通,真正的把知識學活了,內化成了自己的一種能力。這種課內牽一發課外動一身的做法又何嘗而不為呢?
五、評價式批註
要想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他們的閱讀體驗,就應該允許並提倡他們對閱讀作出或褒或貶的評價。這樣的閱讀方法在詩歌里經常用到。他們往往在品味了詩詞以後,會對部分詩詞作出評價式的批註。如學生在讀了《沁園春·雪》之後,對"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旁邊作出了精彩的賞析式評價。
但也有人對文本作出否定的評價的,如我的學生在《敬業與樂業》中的這句話作 "今日所講,專為現在有職業及現在正做職業上預備的人--學生--說法" 出如此批註:"不如把這兩個破折號改成括弧,這樣更讓人明白,也讀起來更順暢。
"他的這一細致而又合理的評價可謂是一石激起三層浪,當時學生反復比較了破折號和括弧的讀法,倒還真認同了這位學生的批註。有的學生在"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旁邊作了這樣的批註:"好一個"大約"!
簡簡單單的兩個字看似漫不經心,竟然把世態的炎涼,孔乙己所受的冷遇暴露無遺,作者真可謂是匠心獨運啊,不愧為文學巨匠!"這種評價式閱讀極大的調動了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因為他們成了課堂的主人,成了讀書的主人,他們有權利來評價書本和作者了,這不能不說是對他們人格的一種尊重!
六、補充式批註
這種閱讀方法就是讓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寫法,接著為作者補充。也可以稱得上仿寫、續寫,它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寫作能力。
如《蟈蟈與蛐蛐》中,有能力強的學生就在寫了蟈蟈與蛐蛐的聲音之後 ,又仿照作者寫詩的格式,寫下了青蛙、知了、小溪的樂聲,寫的很有詩意。這種批註方法不適合所有學生,它畢竟有一些難度,但對能力較強的學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批註式閱讀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形成了他們的閱讀個性,讓讀書不再是處於一種被動,不再成為一種負擔,相反讀書已經變成了他們的一種精神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到的不僅是知識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在批註式閱讀中找到了讀書的樂趣,得到了健全的心智,形成了獨立的思想,擁有了自主的精神,因為有了批註式閱讀,才讓他們的個性得以神采飛揚。
(6)田園隨想教案擴展閱讀
"批註" 時應注意用語簡潔、精練,語言通順,不能太繁瑣,用自己的話准確概括,做到言簡意賅。
在原書地方寫你的真實的感受並劃下原句,寫不下可用其他紙張。有什麼寫什麼。不拘一格。如果該書你准備閱讀多次,注意每次用不同顏色的筆寫。
❼ 讀了散步這篇文章,除了親情,還感悟到什麼
【課文解釋】
一、整體把握
這一家人,祖孫三代,和和美美,相親相愛,這是一個多麼幸福的家庭。作者表達了關於家庭倫理的理想。
最突出的一點是,「我」的敬老。試作兩個假設,第一個假設,如果把母親冷落在家裡,散步就帶老婆孩子,那會怎麼樣呢?不少人往往是這樣做的,在他們看來,沒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開心。殊不知,老人在家多麼孤獨、凄涼、寒心。不勸母親一起散步,似乎也沒有良心的譴責。「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作此假設,更可以感知「我」對母親的孝敬。
第二個假設,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如果「我」依從兒子,那會怎麼樣?兒子如願,自然興高采烈,久而久之,就會變得驕縱。母親呢,老年人有涵養,自然不至於老大的不高興,但是,心裡總不大暢快。年紀大了,自己說話還不及小孫孫。走小路也有理由,小路有意思,「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散步就是看景的,走小路實在也算不得錯。而「我」唯母命是從,沒有把兒子當小太陽寵著,更可以感知「我」對母親的孝敬。
孝敬,出於良心。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的善良。這一家人如此和美,敬老,是一個決定的因素。
二、問題研究
1.這篇短文為什麼大詞小用、小題大做?
大詞小用確有好幾處。一處把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說成「分歧」。一處說,面對「分歧」,「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一處把自己的話,說成「決定」。一處在結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這樣的大詞小用,小題大做,透露作者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這件事講一個道理。
2.作者的意思是什麼呢?
探究這個問題,要學會一種思想方法,就是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行為到原則。
「我」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顧兩頭。兩頭都顧到,當然沒有矛盾。有時,無法兼顧兩頭,就像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無法「兩全」,只能顧一頭,那麼顧哪一頭呢?「決定委屈兒子」,就是顧老的一頭。因為伴同兒子的時間還長,言下之意,父母風燭殘年,想孝敬,時間也不可多得。這里有一個家庭倫理道德的准則: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
實行這個原則,家庭就和美了。奶奶疼孫孫,總是謙讓的,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寵著孫兒的。孫兒呢,見爸爸為人孝敬,自己也聽話,你瞧他,不哭也不鬧。這一家多麼和睦。孩子長大了,爸爸年老了,就會像當年爸爸孝敬奶奶一樣孝敬父母。好的家風就會代代相傳。
再往深一層想,試看人性,疼愛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的,孝敬老人,就不容易做到。天下不乏不孝之子,造成諸多家庭矛盾。作者有感於此,借散步這個題材,宣揚一個倫理原則。照這個原則辦事,一個家庭總是比較和美的。
再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妻子的賢良,也是重要因素,「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她對婆婆沒有不孝順的表現,當「我決定委屈兒子」,妻子絲毫沒有爭執。一般說,婆媳關系更為要緊。這篇短文在妻子身上著墨不多,但是隱隱地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意思,為人妻,為人兒媳,理當如此。
3.為什麼把「我」背母親,妻背兒子描寫得那麼鄭重其事呢?
從字面上看,這是形容他們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閃失,特別是母親,是經不起摔跌的,非穩當不可。
這個形象很有象徵意義,中年的責任,既要贍養老一代,又要撫養下一代,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
4.這篇短文語言很精美,從哪些方面去學它的語言呢?
學習課文的語言,可以把注意力專門放在詞句上。精美的語句反復揣摩,揣摩作者怎樣遣詞造句,悟出一點道理來,今後自己作文,就會靈活運用。
第一段有一句:「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這幾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態都顯現出來了,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情態畢現。「正因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缺乏文化修養的人,話是不會這樣說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現什麼情態,就要用什麼樣的語言。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比況得多妙!從內容上說,有回環的關系,把母子關系一下子追溯到幾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溫順的性格都表現出來了。這種妙思來自何處呢?就是寫甲與乙二者時,說了由甲到乙,再由乙到甲,便可以構造出這樣的妙句。
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這是本文語言精美的主要成分。例如: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事物都是成雙成對的,把兩個方面集中在一起說,力求把句子寫得整齊一點,就可以構成這樣對稱的句子。對稱的句子有對稱美,互相映襯,很有情趣。
【練習說明】
一 朗讀全文。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覺得這個標題好嗎?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並說說你的理由。
本題在標題上做文章,意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也是揣摩標題藝術。第一問,可以回答「好」,也可以回答「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另擬標題,可以各顯神通,擬好後,交流一下,相互評判,鼓勵創意。
二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並與同學交流。
本題要求理解語句的深層含義,重點應放在「整個世界」四個字上,兼及其他。
答案參見「問題研究」之三。
三 下面這篇短文也是講三代人的故事。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三代》一文略)
《三代》與《散步》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則差別較大。本題作比較閱讀,培養鑒賞能力。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說《散步》更感動人,可以;說《三代》更感動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把握兩篇短文的主旨,《三代》說的是,寧可自己受傷,也要保護一老一小;《散步》說的是,孝順第一。衡量作品,也要從社會價值上去考慮。
【教學建議】
一、抓住兩處關鍵,引導研討
寓意深刻而文辭沖淡的文章,閱讀能力的高下表現在理解的深度。只見表層,不見深層,是膚淺;由表及裡,方為深刻。本文關鍵有兩處。一處在面對「分歧」時作出的決定,一處在篇末所說的「整個世界」。尤其是第一處,要引導研討。「我」為什麼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兒子,推而廣之,「我」處事的「原則」是什麼。悟出一個「孝」字,才算理解了課文,於人文素養也大有益處。
二、要引導揣摩語言,學習語言
特別要品味對稱的句子,要研究遣詞造句,這樣的句子是怎樣寫出來的。例如寫「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接著寫背的重量,從母親的體重到兒子的體重,連起來說,就可以造出對稱的句子。一個是不算重,一個是輕。擴展一下,說為什麼不算重,為什麼輕,一個瘦,一個是幼小,再擴展一下,說到身材,一個是高大,一個是很胖。這樣就能說出兩相對稱的句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很輕。」引導學生揣摩語言,增強語感,才能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設計
1.朗讀。
朗讀能力包括接到文稿立即朗讀的能力,這一次要試試這種能力。
2.跳讀四遍。
第一遍注意「我」這個人怎麼樣。
第二遍注意妻子性情怎麼樣。
第三遍注意母親性情怎麼樣。
第四遍注意兒子性情怎麼樣。
提示:不但要注意有形的,而且要注意無形的。例如,「我」說「走大路」,委屈了兒子,沒有寫兒子的反應,應該加以想像,也沒有寫妻子的反應,也應該加以想像。
3.談談整體感受。
既要展開,又要聚焦,聚焦於「我」的孝敬上面。
4.內容研討。
研討方法:質疑;提問;合作探究。
(1)這篇短文為什麼大詞小用、小題大做?
引導法:先找出大詞小用的語句,再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2)作者的意思是什麼?
引導法:抓關鍵因素;學習從個別提升到一般的抽象。
(3)為什麼把背母親、背兒子寫得那麼鄭重其事?
5.語言學習。
(1)用圈點法圈出精美的句子。
(2)揣摩對稱的美。
6.語言運用。
(1)_________________信服地點點頭。
(2)一切都取決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得其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波粼粼。
7.比較閱讀:《散步》與《三代》。
【有關資料】
一、《散步》的寫作契機(莫懷戚)
《散步》寫於1985年;因為是發一種「生命的感慨」,所以註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詩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說體裁這東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選取,實在只是一種自然結果。
這篇文章寫作的契機,現在回想,應該是兩個。
第一個就是一次全家三輩四口人的散步,的確如文中所說: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陣才將母親帶上路……當時我兒子正上幼兒園,他叫「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也是真的。但是當時我們的笑,是為小傢伙的出語機靈而興奮,像所有年輕的父母一樣,以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過人之處——你看他小小年紀便懂得歸納,將來豈不是個哲學家?
第二個契機則較有理性色彩。我與來西南政法學院進修中國民事訴訟法的美國漢學家柯爾特先生相熟後,常就中西文化的異同進行淺層次交談。出我意料的是他對中國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將其拆開,反對「悌」(他說弟弟沒有必要高看兄長),而對「孝」,卻大加贊賞,說中國人的敬老愛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說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得最好,雲雲。他還同我一起看過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說這種「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國像一家人在過年的事,在美國是不可想像的」。
我們自己丟掉的,發達國度的人卻拾起來,如獲至寶,這使我感慨不已,開始重新正視這份看起來很陳舊已無什麼油水的民族遺產。寫作的念頭就產生了。
選材時,我最終確定第一個契機為文章的外延,或曰思想感情之載體,是這樣考慮的:
(一)這是一次真實的散步,有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細節),這樣,想像加工的部分便有了依託,較之純粹的虛構更有實感;
(二)剛好三代人,主體「我」和「我的妻」,客體「兒子」、「母親」齊全,便於「導演」;
(三)說「導演」,是因為近年的散文寫作傾向之一,是情節化(也有稱細節化的),總之寓理於事之風長,單純說理之風消;可讀性越來越被強調。
切入角度:強化「生命」,淡化倫理,一是因為倫理說得已經太多,出新很難,二是「生命之說」不但本質,而且人性與動物性的參照也出來了——只有人類才不但保護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所以成熟的生命,即所謂中青年人吧,其責任的沉重可想而知,其社會性,或曰倫理性質,也暗暗滲透了出來。
而沉重的責任,自需背負,所以我在文中設計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將整個世界背起來,中青年人責無旁貸。
而且為了突出「責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爭,由我裁決,不能兩全這個重要細節。事實是有歧路,無爭執——祖母寵孫子,一下子就依了他。但不加改造,無以產生表現力。
而且那次也只背了兒子,並未背母親,但這之前是背過母親的。譬如1981年我們陪母親游都江堰,離堰水,景象略險,我便背著母親慢慢。那時母親尚不很老,似覺過意不去,我說你在我背上我還穩當些。這倒是實情,所以母親說:「那麼,倒是我在保護你?」。
所以說,如果從未既背過小,也背過老,也難想到背負這一幕。
所以綜觀此文之作,也不過暗合了一條文藝理論: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如是而已,也無甚特別的技法。
(選自《語文學習》1995年第3期)
二、《散步》的人性美
1.《散步》探美三題(節錄)(夏雨舟)
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瓏剔透、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讀完這篇文章,有如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禮。是不是可以這樣說:讀這篇文章的歷程,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
《散步》一文的線條比較明晰:(1)「我」勸母親散步;(2)全家一起散步;(3)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4)「我」決定委屈兒子;(5)母親卻依從了孫子;(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如此簡單的事情,作者何以將它寫得饒有興味,發人深思呢?細味之,不外乎採用了尺水興波,一波三折的寫法,在波谷與波峰上折射出親情、人性的亮麗之光。
文章開篇寫「我們」一家去散步,母親本不願意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了覺得很累。」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於是,母親信服地點點頭。
本不願出來的母親何以又答應了呢?作者這樣寫的:「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聽她的話一樣。」
一個「慈母」,一個「孝子」,一個真誠的理解,一個絕對的信任,這種良性的因果循環正反映了古樸的倫理道德之美。
在散步遇到走大路還是走小路時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這個矛盾怎麼解決呢?當然取決「我」了,此時,作者深感自己責任的重大: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又於心不忍。於是,「我」決定委屈兒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這個選擇應該說是入情入理,體現了「我」愛幼更尊老的情感。
當「我」作出「走大路」的決定後,結果竟出人意料:「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忽然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如果說「我」的決定易於理解的話,那麼母親的改變則有悖常情了。但正是這不合情理的地方,人的真誠善良卻得到了充分的光照,這一家三代人的溫和、謙讓與體貼都融進了這深深的愛之中。這不正是以血緣構成的家庭最穩定、最能持久也是最為寶貴的東西嗎?
「有意思」的小路的確不平順,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只好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這一「背」實際上是背起生活的重擔,架起了兩代人之間的橋梁,含蓄地影射了「我」這一輩人贍養老人撫育兒女的重大使命。
(選自《中學語文教學》1995年第9期)
2.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賀曉溪)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動人心弦的詩,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頌揚了我國人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反映了我國文明家庭建設的可喜成就。
文章在選材上頗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輝映太陽的光輝」的道理,精心選材,以小見大。文章只是選取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寫,就表現了一個重大的主題: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在新的時代得到了發揚光大。
在這個三代人的家庭里,「我」處於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每當家庭出現分歧的時刻,「我」總是主動地站出來,消除分歧,維護團結,增進親情。「我」家要到田野上散步,可是母親不想去。原因是母親老了,身體不好,好不容易才熬過了一個嚴冬,走遠一點就覺得累。母親的想法並非毫無道理,但是「我」不是消極的表示順從,而是積極地提出建議。「我」勸說母親,正因為年老體弱,「才應該多走走」。「我」的話滲透著辯證思想,飽含著對母親的深切的愛,有利於母親身體素質的增強,有利於家庭溫馨氛圍的營造。母親聽了「我」的話,不是固執己見,而是從善如流。兒子敬愛母親,母親尊重兒子,家庭出現了融洽、祥和的氣氛。
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湧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老體弱,余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於是「我」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的美德。
就在「我」作出了「走大路」的決定的時刻,母親忽然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母親疼愛孫兒,了解孫兒的心思,知道孫兒喜歡小路旁邊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小路盡頭水波粼粼的魚塘,於是決定自己克服困難,滿足孫兒的心願。母親改走小路的決定,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幼」的傳統美德。
小路不好走,母親對「我」說:「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到了一處難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他們怕摔傷了自己所背的親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穩,很仔細。他們的行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德。
(選自《中學語文教學》1994年第9期)
三、景物描寫的詩意美(夏雨舟)
《散步》一文對景物描寫著墨不多,僅有兩處,兩段文字加起來也不過七十餘字,可在這輕描淡寫之中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為常見的散步提供了一個美妙的背景。
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冬去春來,「大塊小塊的新綠」有濃有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這「新綠」,這「嫩芽」,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力的禮贊。
第二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是啊,盡管「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總算來了」,母親也總算「又熬過了一個嚴冬」,這字里行間流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春天來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是該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懶;也得活動活動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兩段景物,看似簡短,實則蘊含著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摘自《〈散步〉探美三題》,載《中學語文教學》1995年第9期)
四、《散步》的語言美
《散步》的語言平易朴實,然而內涵豐富,耐人尋味,如同橄欖一般,越嚼越覺得有滋味。下面從三個方面作具體分析。
(一)情趣盎然。「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小傢伙突然大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傢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二)含義豐富。「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這一句表現了妻子的賢惠。「在外面」這個限制語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裡」就可能不是這樣了,很可能「我總是聽她的」。「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它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譜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三)意在言外。「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她的眼睛隨小路望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這句話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內涵,點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現了母親充分理解孫兒願望的內心世界。
(出處同「二」第二則)
《散步》的語言散發著清新淡雅的芬芳。閱讀這種語言的感受像是背著花籃和作者一同散步,一邊交談,在不經意間往花籃里採摘幾朵並不名貴卻很雅緻的花朵。
縱觀整個行文,無生僻華麗的詞語,更無令人費解的句子,除文末有幾分含蓄外,其餘則明白如話。但通俗而不庸俗,明了而不直露。
句式的整齊與錯雜,音韻的鏗鏘與連綿,語意的對舉與反襯,似乎都是信手拈來,無絲毫的刻意雕琢。於平實中見靈氣,在淺易中見哲理。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兒子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這三個句子看來熟悉的字眼很多:無非就是「我的話」「她的話」,「前面」「後面」,「媽媽」「兒子」,讀來卻能撩起幾多思緒,幾多羨慕:慈母與孝子愛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寧靜溫馨……羨慕之餘卻又悟出:生命原本這樣,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個「平順」,一個「有意思」,這分明是描摹母親和兒子的口吻,加之運用頂真辭格,讀時格外真切,琅琅上口,富有韻感。
「我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一「老」一「小」,一個看為「強壯」,一個視為「高大」,這種回環復沓的句式和遣詞的變化即使句子饒有趣味,又很好地表現了「我」復雜的心理。
「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我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此種對舉在文中是常見的,它構成了句式的對稱美,同時也為文章的內容服務,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後代,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上,這里既有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了作者摯愛生活,品嘗人生甜美的無窮韻味。
❽ :小學四年級音樂
第一單元:東來海漁歌
唱歌:《趕海的源小姑娘》和《小螺號》,欣賞《大海啊故鄉》和《豐收歡樂而歸》
第二單元:我們的田野
唱歌:《我們的田野》和《田野在召喚》,活動:田園隨想
第三單元:民族的節日
唱歌:《那達慕之歌》和《歡樂的潑水節》欣賞:《塔吉克的節日》和《火把節之夜》活動:歡騰的那達慕
第四單元:山鄉牧童
唱歌:《牧童》欣賞:《山童》和《牧童短笛》
第五單元:故鄉的橋
唱歌:《在阿維翁大橋上》欣賞:《北京的橋》和《橋》
第六單元:音樂中的故事
唱歌:《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和《老鼠和大象》欣賞:《洋娃娃之夢》和《鵝媽媽組曲》
第七單元:民族的舞步
欣賞:《阿細跳躍》活動:秧歌舞
第八單元:八音盒
唱歌:《鈴兒響叮當》欣賞:《打字機》和《維也納的八音鍾》是這樣嗎
???
❾ 小學 六上 語文 復習資料
太多了,你在追問一下,我再發給你!
六(上)語文常識練習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11)
1、本學期培養的良好學習習慣:不懂就問、勤於搜集資料。
2、搜集資料的途徑有:看報刊、采訪、上網、參觀有關展覽。
3、搜集資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筆記、拍照片、編輯剪報、製作資料卡片。
1、我們愛你啊,中國
1、《我們愛你啊,中國》是一首詩歌,作者以飽含感情的筆墨贊美祖國的美麗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光輝的成就,抒發了對偉大祖國的無比熱愛,全詩按總分總的結構寫的。
2、全詩分為三部分,開頭歌頌祖國的(幅員遼闊)、總寫(對祖國的熱愛)。第二部分從從五個方面贊美了祖國,即(山河無比壯麗,物產聞名世界,民族風物迷人,文化古老燦爛,民族精神偉大)抒發了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學了課文,我想用這些成語來贊美祖國:地大物博、氣壯山河、山清水秀、錦綉中華、萬里河山。
2、鄭成功
1、《鄭成功》是一篇歷史故事,記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史實,歌頌了鄭成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
2、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 岳 飛 鄭成功 林則徐 張自忠
戚繼光 霍去病 鄭 和 史可法 劉仁軌
當代民族英雄:魯 迅 錢學森 鄧稼先 許海峰 鄧小平
3、鄭成功是中國明清之際軍事家、民族英雄。台灣是中國的第一大島。
4、明朝末年,荷蘭侵略者強佔了我國的寶島台灣。他們殘酷地奴役台灣同胞,台灣人民恨透了這伙強盜。
從祖國內地來到台灣的,有不少愛國的讀書人,鄭成功讓他們辦起了學校。他還規定高山族子弟讀書可以免除徭役。這樣一來,高山族和漢族的關系更融洽了。鄭成功建設台灣的兩件實事是:發展生產,興辦教育。
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偉大功業,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這句話在全文中起總結全文、深化中心作用。
5、載歌載舞:載:又、且。 負隅頑抗:負,依仗、依靠;隅,角落。
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1、《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篇課文講了波蘭音樂家肖邦身在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表達了對祖國強烈的愛。
2、肖邦:波蘭最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被稱為「浪漫主義的鋼琴詩人」,作品有《革命練習曲》、《悲傷》。
3、中外愛國音樂家有: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聶耳。
4、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5、課後第4題:a、埃斯內爾把泥土作為「特殊禮物」送給肖邦,為的是讓肖邦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b、「彌留之際」指病重快要死的時候,肖邦對姐姐說的話,表達了他至死不忘祖國強烈的愛國情感。
6、悲憤欲絕:欲,將要。絕,死亡。 與世長辭:辭,告別。
4、古詩兩首
1、《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這首詩描寫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之後驚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詩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一句准確地表達了詩人的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2)杜甫被譽為「詩聖」,他的詩被譽為「詩史」。
(3)全詩體現了一個「喜」字,從「初聞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卻看妻子愁何在」等詞句可以體會到詩人因聽到大唐軍隊收復失地而欣喜。
2、《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
(1)愛國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 游
我自橫刃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2)愛國詩篇: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杜甫《春望》 文天祥《過零汀洋》
3、背誦全詩及詩意。
4、帶點字:△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隨意胡亂。△ 漫卷:隨意地捲起來。指高興得不能讀書了。 △青春:明麗的春天 ◇示:告訴 ◇元:同「原」,本來。◇萬事空:什麼事情都沒有了。◇但:只。 ◇王師:這里指南宋軍隊。◇九州:指中原。◇同:全國統一。◇定:平定,收復。◇:家祭:祭祀祖先。◇:無: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親。
5、詩意:《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門關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灑滿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們的憂愁不知哪裡去了;我胡亂地把詩稿和書籍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在大晴天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鄉。我立刻就乘船從巴峽東下,穿越巫峽,一路順流之下,一過襄陽,便直奔洛陽。
《示兒》:我本來就知道人一死就什麼都不知道了,我只是為不能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等到宋朝軍隊向北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在祭祀祖宗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6、這兩首詩的相同點:均表達了詩人的愛國之情。不同點:第一首是通過「喜」來表達的,寫作者聽到失地收復的消息後極度喜悅和急還鄉的心情;而《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的,寫作者臨終前的牽掛,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沒有看到祖國的統一。
練習1
1、《愛我中華》這首詩是著名詞作家喬羽為第4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所寫的會歌,這支歌真切地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愛我中華」的思想感情及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和建設偉大祖國的豪情。
2、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56個民族,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如蒙古族(那達慕)、回族(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經節)、藏族(沐浴節)、維吾爾族(內孜節、庫爾班節)、苗族(龍船節)、彝族(火把節)、壯族(三月三)、傣族(潑水節)、滿族、朝鮮族(鬥牛節)
5、負荊請罪
1、《負荊請罪》是歷史小話劇,課文是根據歷史故事將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編的。劇本共分為兩幕;第一幕側重寫的人物是藺相如,第二部分側重寫的人物是廉頗。劇本開頭先寫明時間、地點和人物。劇中的方括弧內主要交代舞檯布景及人物活動情況;劇中的內括弧內交代人物說話時的表情、動作等。劇本通過人物對話,講述了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軍廉頗向遭受其侮辱不與之計較的上卿藺相如負荊請罰的故事,揭示了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而不計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肷襟和廉頗知錯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貴精神。「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背著荊條去請罪,現表示願意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2、與之相關的成語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
3、藺相如:深明大義 寬容大度 廉 頗:光明磊落 知錯就改
6、最後的姿勢
1、《最後的姿勢》是寫的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一個老師:譚千秋。他在生死攸關的一刻,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他用自己51歲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人民贊頌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7、船長
1、《船長》是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講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後即將沉沒時,鎮定自若地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堅守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船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2、課文作者是維克多·雨果,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代表作有《巴黎聖母院》、《悲慘的世界》、《笑面人》、《九三年》。
3、課後第4題句子的含義:(1)人們被哈爾威船長尊重婦女、愛護兒童的人性美和先人後己、捨己救人的品德所感動,沒有一個人再違反他的命令,全部聽從他的指揮,有秩序地開展自救。這句話蘊含著對船長忠於職宇、捨己救人崇高品格的謳歌與贊美。(2)這句話是對哈爾威船長一生品德的贊頌,面對死亡的威脅,哈爾威船長作出了以身殉職的選擇,他忠於職守、捨己救人,又一次表現他的高尚品格。
4、背誦25-30自然段。
5、做人之道:忠於職守、捨己救人、誠實守信、拾金不昧、見義勇為、尊敬長輩、寬容大度
8、愛之鏈
1、《愛之鏈》這篇課文是一首愛的贊歌,作者是美國作家傑尼·巴尼特羅依·李。課文敘寫了喬依幫助老婦人修車不計報酬,老婦人幫助女店主,女店主關愛丈夫喬依的故事,生動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愛的鏈條,贊揚了人間的友愛互助,告訴人們: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伸出援助的手。
2、課文為何用「愛之鏈」作題目:課文中寫喬依幫助老婦人,老婦人幫助女店主,喬依幫助了別人,就是幫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關愛,也必定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每個人的愛都在傳遞著延續,這就是一根愛的鏈條,這就是愛之鏈。
3、喬依:助人為樂、無私奉獻。
練習2
1、《我不期望回報》作者汪國真,他的詩集和小說集,多次獲得全國圖書「金鑰匙」獎。詩中表達的深刻哲理:盡量多地不求索取地為社會,為他人做一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靈變得充實、美麗。
2、學了課文《愛之鏈》,使我們想起了汪國真寫的《我不期望回報》這首詩中的一句話:人,不一定能使人偉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也使我們想到了一句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3、采訪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較高層次的互動活動。采訪的注意點:(1)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確需了解哪些方面的內容,要明確解決什麼問題。(2)確定好采訪的對象,列好采訪提綱。(3)提問要有禮貌,語言要得體。(4)記錄重要的內容。
9、小草和大樹
1、《小草和大樹》課文講述了出生於貧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堅持學習,嘗試寫作。當她滿懷希望得到大詩人指點時,卻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但她沒有失去信心,而是從羞慚與痛苦中昂起頭來,與兩個妹妹一起發奮努力,改變方向,繼續寫作,三姐妹終於脫穎而出,成為震動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作家,這個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兩個妹妹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與不懈努力的堅強意志,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她們在保守觀念與陳腐偏見盛行的年代,敢於破舊勢力的勇氣與膽識。
2、夏洛蒂·勃朗特《簡愛》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 安恩·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
3、課文為何以「小草和大樹」為題:夏洛蒂為理想而奮斗的頑強意志和不屈的抗掙精神使自己脫穎而出,成為震動英國乃至世界文壇的作家,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澆灌成「大樹」,讓我們感受並領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備堅強意志和聰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4、課後第3題句子的含義:(1)作者將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仙人掌花」,意在突出她不屈的精神和在惡劣環境中茁壯成長的頑強的生命力。(2)從作者比喻中可體會出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堅韌不屈的意志。
5、從勃朗特三姐妹身上受到的啟發有:要敢於和保守觀念、偏見作抗爭;要不畏生活的艱難,環境的惡劣,發奮努力;要具備頑強的意志,不怕挫折,才能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
6、節衣縮食:節,節省;縮,減少。指省吃省穿,形容節約。
嗷嗷待哺:嗷嗷,哀鳴聲;待,等待;哺,喂。指飢餓時急於求食的樣子。
要強好勝:好,喜歡。事事不甘落後,願意為了成功付出努力,喜歡勝利、成功。
大名鼎鼎:鼎鼎,盛大的樣子。形容名氣很大。
脫穎而出:穎,尖子。錐尖透過布袋顯露出來。比喻人的才能全部顯露出來。
寥寥無幾:寥寥,形容數量少。非常稀少,沒有幾個。
惴惴不安:惴,憂愁,恐懼。形容因害怕或擔心而不安。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10、輪椅上的霍金
1、《輪椅上的霍金》課文講的是被稱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癱瘓,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面對常人難人想像的艱難,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頑強地挑戰命運,為科學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故事,贊揚了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抒發了由衷的敬仰之情。
2、霍金: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被稱為「宇宙之王」,科學著作《時間簡史》
3、像他這樣身殘志堅的人還有:貝多芬、愛迪爾、張海迪、海倫·凱勒、桑蘭
4、說說霍金的非凡之處,即課後第4題。從以下方面來組織語言回答:
(1)在受到病魔的殘酷折磨下,依然頑強地地行科學探索。(2)取得的成就。(3)忘我工作的事例。(4)回答記者提問的事例。
5、年輕的女記者認為命運讓霍金失去的太多,可霍金卻覺得自己依然擁有很多:手指還能活動;大腦還能思維;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親人和朋友,有一顆感恩的心……從霍金的回答中,我們感受到了:面對殘酷的命運,霍金沒有抱怨,而逝為了自己所能擁有的一切而感到高興。霍金正視命運,樂觀向上,真不愧是令人折服的強者。
11、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1、《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講述了《魯濱遜漂流記》是「我」家一本三代相傳的書,在閱讀中,「我」懂得了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成為一個成功者,成為一個英雄。故事告訴我們《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是一本告訴我們學會生存、學會堅強、學會面對困難不畏懼的書。魯濱遜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概括起來,他遇到的困難主要有三方面:
荒涼與孤獨、食物缺乏、住宿困難。
2、《魯濱遜漂流記》作者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在書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凶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陪。」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是:一個具有大無罪冒險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會成為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課後習題2)
3、課文作者楊紅櫻,兒童文學作家,作品有校園系列小說《女生日記》、《男生日記》、《五三班的壞小子》、《漂亮老師與壞小子》。
4、《魯賓遜漂流記》告訴我們要學會生存,學會堅強,學會面對困難。
練習3
1、前人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當我們的草稿寫好後修改的好方法是放開聲音去讀你的草稿。正如老舍先生說:我寫作中有一個竅門,一個東西寫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給別人聽(聽不聽由他),看念得順不順?准不準?別扭不?邏輯性強不?葉聖陶先生也說過: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頭說說看看。
2、我國是一個法制國家。我國小學生的生命財產、合法權益隨時都國家法律的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就是專門為保護我們少年兒童而制定的法律。
3、《從岩縫里長出來的小草》啟示我們:成才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離不開親人朋友的關心,因此,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12、姥姥的剪紙
1、《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採用第一人稱敘寫了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高超,圍繞「喜鵲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紙展開了「我」和姥姥間動情有趣的故事,表現了「我」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之情。
2、課文為何以「姥姥的剪紙」為題目。姥姥不識字,只能用剪紙來表達她對我的期待,對我的牽掛。剪紙是我和姥姥之情感聯的橋梁。
3、姥姥是個心靈手巧、勤勞善良、技巧高超的人。她剪紙技藝高超、作品很受歡迎的原因有:剪紙逼真;姥姥心地善良,廣結善緣,有求必應。
4、課後第4題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姥姥剪得多,剪得時間長,長年累月的練習使姥姥技藝嫻熟。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我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只要肯花時間,肯花功夫,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5、刁難:故意使人為難。 挑剔:過分嚴格地在細節上指摘。
耍賴:使用無賴手段。課文中指「我」的淘氣與頑皮。
調皮蛋:是對調皮孩子的昵稱。
6、背誦12、13兩個自然段。
13、牛郎織女
1、《牛郎織女》是民間故事,牽牛星屬於天鷹座,在銀河的兩岸,當牛郎隔河相望,有一顆特別亮的大星星,即就是織女星,織女星屬於天琴座。《牛郎織女》表達了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破壞美好生活的專制者的憎恨。還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善良的人們的深深同情。它與《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孟姜女》被譽為我國四大民間故事。
2、民間故事:指群眾集體口頭創作,口頭流傳,並不斷地集體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種文學形式,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願望、要求和理想,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3、《牛郎織女》中的兩位主人翁深受人們的同情,大家希望他們有個美好的未來,正如蘇軾的一首詞中寫道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人物素描:
牛郎——心地善良、勤勞能幹、重情義,嚮往美好生活。
織女——心地善良,心靈手巧,善解人意,勇敢、嚮往美好的生活。
老牛——知恩圖報,善解人意,勤勞。
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殘暴專制,無情無義。
14、安塞腰鼓
1、《安塞腰鼓》是我國當代作家劉成章寫的一篇抒情散文,課文為我們描述了安塞腰鼓這一獨特的民間舞台藝術,通過寫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來贊美黃土高原人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課文按「鼓響之前—腰鼓表演—鼓聲止息」的順序呈現出「靜—鬧—靜」的表演過程。
2、「好一個安塞腰鼓!」中的「好」體現在: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場面;好在鼓聲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騰騰的擊鼓後生;好在變幻的舞姿。
3、「一聲渺遠的雞啼」表現了對明天充滿了希望。
4、背誦課文12-16自然段。
5、課後習題3:(1)「茂騰騰」寫出了沸騰著生命的熱烈,寫出了後生們的健壯、朴實與活力。(2)「燥熱」、「飛濺」道出了安塞腰鼓熱烈奔放的特點。(3)「震撼」、「燒灼」、「威逼」動感十足,將安塞腰鼓的活躍與激烈表達了出來,給人與感官與心靈上的震撼,展現了強烈的生命力。
6、 「好一個安塞腰鼓」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4次,著力強調,充分感嘆,從強烈與視覺感受,到聲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動作,再到心靈的搏擊,層層深入,寫出了安塞腰鼓的獨特激情。
練習4
1、課外俗語:(1)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2)當家方知鹽米貴,出門才曉路難行。(3)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說一方話。(4)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2、當自己被別人誤會時,態度要冷靜、誠懇,要心平氣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對方說清楚。解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向誰解釋,注意稱呼和禮貌用語;(2)解釋什麼,這是說話的主體部分,要針對誤會說明原委;(3)怎樣解釋,也就是解釋要注意方式方法,尋找適當時機。
3、背誦俗語及成語(練習四)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青海高原——株柳》這篇課文以優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與想像,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活了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贊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表現了作者的敬畏和贊頌之情。
2、本文作者陳忠實,現任陝西省作協主席,作品有《信任》、《渭北高原,關於一個人的記憶》、《白鹿原》。
3、積累有關「柳」的詩句。
4、由這株柳你由想到哪些人物:霍金、桑蘭、張海迪、夏洛蒂……
5、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6、課後習題三:(1)這株柳樹神奇在挺立在高原上,是壯觀的一方獨立風景,它生命力極其頑強,不僅能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而且居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作者對它產生望而生畏的感覺,是因為柳樹對那不抱怨、不畏怯,堅持抗爭、頑強生存的品格。(2)這句話不僅僅是寫柳樹,而且是寫人。從中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運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滿希望,憑著自己超乎想像的毅力和韌勁去努力,生命就會產生奇跡。
7、「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它佇立在青海高原上。」句中「神奇」是因為:這株柳樹挺立在高原之上,並形成了一方壯麗的風景,它生命力及其頑強,不僅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而且枝繁葉茂,生機盎然。「望而生畏」是因為柳樹不抱怨、不畏怯,堅持抗爭,頑強生存使作者產生了深深的敬意。
8、「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這句話不僅僅寫的柳樹,也在寫人,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運不可能公平,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滿希望,憑借自己超乎想像的毅力和韌勁去努力,生命就能創造奇跡。
9、課題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卻又用了許多筆墨寫到家鄉灞河邊的柳,目的是以家鄉灞河邊的柳柳來襯托、對比青海高原的這株,更加突出了青海高原這株柳讓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16、草原
1、《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動地描寫了草原上如詩如畫的美麗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
2、老舍: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作品有話劇《龍須溝》、《茶館》,小說《貓城記》、《離婚》、《四世同堂》。
3、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何:哪裡;「忍」是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話:傾訴;斜陽:傍晚時西斜的太陽。這句話的意思是:蒙漢兩族人民的情誼很深,怎麼捨得就這樣分別?夕陽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對著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依依不捨地話別。
4、「嗯,剛吃過。(回味似的)鯉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呀!」這句中的「回味」指吃過東西以後,留在口腔中的餘味。
「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支,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這句中的「回味」指對經歷或接觸過的事情重體味。
5、蒙古族習俗:蒙古族以肉食、奶食為主,傳統吃法有「手扒肉」、「烤全羊」。每年七八月間,草原上都要舉行盛大的「那達慕」大會、「摔跤」是「那大慕」的主要內容。
6、背誦1、2兩個自然段。
17、麋鹿
1、《麝鹿》是一篇記敘文,介紹了我國珍稀動物麝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
2、麝鹿為何又稱作「四不像」。
3、最大的麝鹿保護區:江蘇省鹽城市大豐縣。
4、珍貴的國家保護動物還有: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丹頂鶴、中華鱘、白鰭豚等。
5、麋鹿是鹿的一種,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所以又被稱作「四不像」。我國古代小說《封神榜》中把它當作姜子牙的坐騎。麋鹿是一種草食性性哺乳動物。它站著的時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後方,它的尾巴是鹿科動物中最長的,蹄子寬大,可以在沼澤中行動敏捷,毛色夏季是棕紅色的,冬季為棕灰色。
6、「……是麋鹿野生放養的理想場所。」中的「放養」側重於自然生態環境下的自由生長。「只有……烏邦寺動物園里飼養的18頭麋鹿生長良好……」中的「飼養」是講麋鹿在英國的一個私人庄園里接受人工喂養。
「數十頭麋鹿被陸續盜往歐洲」中的「陸續」在文中指麋鹿不斷地被人盜往歐洲。「流落在國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繼死去」在的「相繼」指「麋鹿一個跟著一個死去」。
7、悄無聲息:沒有一點聲音、動靜。
銷聲匿跡:形容隱藏或不公開出現。課文中指麋鹿極少,幾乎絕跡。
漂泊不定:比喻職業生活不固定,東奔西走。
顛沛游離:生活困苦,流落他鄉。
練習5
《練習》背誦風速歌及《秋》。
18、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
1、《給家鄉孩子的信》是一封書信,作家巴金爺爺在信中表達了對家鄉孩子真誠的關懷,親切的勉勵,抒發了自己要讓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給人以人生啟迪。
2、書信格式包括五個部分: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
3、巴金原名李堯棠,又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五四」以來著名作家,曾作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風》、《雷》、《電》;《寒夜》、《萌芽》、《隨想錄》。
4、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像巴金這樣著名的作家還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冰心、老舍。
5、課文習題2。
(1)「終於」不能省掉,強調了巴金爺爺在提筆寫字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堅持著給家鄉孩子們回信,體現了巴金爺爺對家鄉孩子的理解和關愛。(2)「終於」強調了巴金爺爺對生命意義的感悟是經過種種努力,「思索」、「追求」之後得來的。
19、錢學森
1、《錢學森》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刻不忘祖國,以及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的研製及發射所作的卓越貢獻,贊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2、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交響樂之父——海頓
炸葯之父——諾貝爾 活字印刷術之父——畢升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產 世界光纖之父——高錕
飛機之父——萊克兄弟 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
兩彈元勛——鄧稼先 幾何之父——歐幾里德
3、課後第4題。
(1)表達了錢學森的一片愛國感情,他牢記自己的祖國是中國,他要為祖國人民多做實事。
(2)表達了錢學森對祖國的眷戀與熱愛之情。
4、按時間的先後順序課文第1自然段應放在放在第6自然段的後面,,把它放在文章開頭是一種倒敘的方法,這樣寫是為了引起讀者興趣,設置懸念,增強表達的效果。
❿ 如何回答小學閱讀訓練中的感悟類問題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訓練與感悟
語文教學提倡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目標,因此我們在平日的教學中不但要教授孩子學習的方法,更重要讓孩子在學習上受到思想的教化,情感的陶冶,素質的提升。在長期的教學中,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在小學階段的孩子,自我學習能力弱,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始終處於不放心、不放手的強化訓練,無論是識字、寫作、還是閱讀都是施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認為似乎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老師所期望的目標。豈不知,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這種教育教學方法實在是一種落後,不太實際的教學方法,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阻礙了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因此,在近幾年的教學活動中,我努力改變自己以前古板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們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讓他們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變以前的被動學為主動學;呆板學為靈活學;苦學為樂學。正是有了這種思想為前提,我在教學中注重抓住一個項目做實驗為突破口,進而向其他項目延伸。近幾年來,從一年級接手到現在的三年級,我一直重點實驗的課題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能力的培養》。經過反復實踐,現已初見成效。
一、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遇到了一頓美餐,讓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猶如放入了調味劑。小學生對什麼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慾望,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積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雨」這篇課文是,我引導學生說:「你們都見過『雨』,『雨』對我們大家是再熟悉不過的事物,它與我們的生活時時相伴,就像我們的好朋友,誰也離不開誰,可你們知道下雨時天氣怎樣?風怎樣?雨水是怎樣的?莊稼又是怎樣等這些情景嗎?你們想了解嗎?」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地回答:「想」。於是我就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關於寫『雨』的課文,課文詳細地介紹了這些方面的知識,請你們用自己的能力去閱讀課文,並尋求答案好嗎?」話音剛落,學生就情緒高昂地朗讀起課文來,再結合大量的圖片,整堂課下來既飽滿,又豐富。孩子們覺得也十分享受與快樂,並且經過檢測,重難點孩子們都會掌握。看樣子,這盤頭菜還是起到了作用的呀。
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時上閱讀課文只要求孩子藉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揚、鼓勵。二年級時,我便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准確地理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准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台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致理解全篇內容。這種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方法在不知不覺中訓練孩子們的能力,使得這種能力在日後的學習上顯現出來,並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精講多讀,讀出情感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教授、講授再講授,就像一個媽媽,反復嘮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我在講課文時,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講讀課文我只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閱讀課文我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讀,自疑,自悟,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相議論,互相交流,共同評價,我再做適當點撥。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輕松而且愉快。創設意境,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以讀為本
無論是什麼教學形式,都無法脫離文本,因為文本是學習的基奠,是閱讀訓練的前提,是一切訓練的源頭。以讀為契機,運用不同形式的朗讀方式滲透於閱讀訓練中,抓住關鍵詞,體會字詞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以此推進閱讀的提升。從而在朗讀中漸漸體會語句情感,作者寫作意圖。以讀促悟,採取多種形式朗讀,閱讀文本後,開始著手於文本的解析,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進一步滲透自己對文本的認識與分析,教授各種學習方法從而感悟語句表達的背後含義,悟出文本情感的表達方向。談談自己對語句的解析,寫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尊重孩子地個性解讀,不生搬硬套將標准答案扣在學生頭上,言之有理即可,在研讀中盡量做到與孩子平等對話,平等交流。
總之,閱讀訓練的方法還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現去積累去實踐,才能找到最為理想的途徑。
--------------------------------------------------------------------------
小學語文閱讀中怎樣做好聯系實際談感受
現代文閱讀實用解題技巧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三步走: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①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作快速瀏覽,攝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一個問題——選文寫的是什麼?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每句話,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對文章的主旨產生一定的認識。②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③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作為托物言志類的哲理性散文,在敘述和描寫中總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閱讀時一定要善於抓住議論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記:欲速則不達。一定要讀懂文章再做題,堅決杜絕走馬觀花式的閱讀。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於准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現代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干,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干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干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乾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於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干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乾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確抓住關鍵詞句,准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牢記:題干提示了答題范圍,題干規定了答題角度,題干提供了答題思路,題干隱含了答題信息,題干體現了答題規律。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干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牢記:1、弄清題干中所具有的態度或傾向遇到的題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採用先反後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採用正面的答題方式。2、弄清題干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題乾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著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面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3、弄清題干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制條件的作用。4、變含蓄為直接,變分說為概括。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歷來成為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著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5、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的在於把握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多從原文中尋找答案。但並不是直接摘抄,有時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為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有時要求綜觀全文,從各段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整合。這類題在高考中出現最多。另外,要弄清試題中常用的名詞術語。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詩歌鑒賞五步法【第一步】先看一下詩歌是哪一類(按表現手法分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邊塞詩等)古詩一般選擇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托物言志。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系;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諷今;托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系,借何物顯何志,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到詩詞的後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第三步】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麼畫面,這些畫面有什麼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麼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於了解詩的內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③必看注釋(可以藉此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詩歌鑒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鑒賞);⑤必看題干(題乾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必須結合原詩內容、題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麼,答什麼,要什麼,給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可謂重中之重)。【第五步】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手法,這樣古詩鑒賞就很容易做了。組織成文時一般可用這樣的表達程式:這是一首什麼類型的詩,詩人攝取了哪些景物組成了怎樣一幅畫卷(或通過什麼形象的描寫刻畫),從中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在藝術特色上,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或這樣表述: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作文高分秘訣1、多練審題尤其是對於哲學性命題,涉及辯證關系的,更要深入研究其深刻內涵。審題越細,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寬,越深,越通暢,把握就越大。吃透話題的實質,弄清它究竟向我們要什麼。但當材料審讀感到困難時,如遇到詩歌類的材料,在讀不懂的情況下,乾脆撇開材料,就抓住話題來思考。萬不得已時,直接以「話題」來作為作文題目,也總比無題或瞎擬題目好。材料中所說的是「事」也好「物」也好,都要與「人」掛起鉤來。2、牢記標准什麼是好文章?濃縮成八個字:「深刻,豐富,文采,創新」。心裡牢記這四桿尺子,就有了作文的高標准。當然,由於電腦閱卷,要特別注意書寫的美觀。3、加強理性思考怎樣才能使自己的文章觀點深刻一些,視野寬闊一些,見解新穎一些,富有啟發作用?(1)運用縱向思維,由表及裡、由果及因想一想,凡事都可以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透過結果看到原因。最好的思想武器是哲學,哲學是聰明學、明白學,不可不用。為什麼說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為什麼說評價玫瑰的好壞根據在花而不在刺?花是主流,刺是支流。為什麼說不能讓感情的親疏遠近影響認知的正誤深淺?情與理,是與非,真理與謬誤,感性與理性,涉及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2)運用橫向思維,由此及彼,由點到面想一想,就可以拓寬思路,從時間到空間,從古今到中外,再看看社會,看看自己,還愁找不到最佳的立意角度嗎?(3)觀點有沒有啟發性,這是文章拉開檔次的又一個重要因素。人雲亦雲,老生常談,一覽無余,索然無味,那就是白開水,就是「陳言」。有了啟發作用,才談得上有意蘊,有意境,有內涵。要想寫出有啟發性的觀點,有一個重要技巧是常常要用上的,那就是類比推理。當然這也是由此及彼的法。運用成功的關鍵,則在於抓准兩件事物的相似點,否則反而節外生枝了。4、加強材料儲備從哪些方面選材備料呢?主要是四個方面:(1)自己的生活。一要真實(切勿瞎編);二要有內涵,有特點,有味道,有新意,確保不會與別人雷同、撞車;三要自己對這個生活材料有所感悟,且比較深刻。(2)學識與見識。從科學、文學、哲學、美學四個方面多備點料,不求多,但求精。(3)社會熱點,媒體焦點,國內外信息。視點高,眼界寬,材料新,意義又重大,這就是有價值的素材。一要保證真實,道聽途說不行;二要把握好選用的尺寸。信息材料的引用最好有準確的時間、地點、人名、數據,使之更有說服力。(4)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這是思想的精華,語言的典範,全人類共享的文化財富。倘能用得准確,恰到好處,無疑會給文章增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5、練語言,練技巧,出文采,上水平文采是從心裡流出來的真誠、自然、優美、機智和幽默。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而已。在你記敘、抒情、議論的時候,你的學識、見識、個性、修養、趣味、神韻也同時往外流,這就是言為心聲,這就是文采。6、力求創新從立意選材到構思設計能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棄我取,人趨我避。沒有逆向思維、多向思維,就很難突破思維定勢和新老八股。平時背誦名言警句時,要學會分類、歸納記憶。
-----------------------------------------
小學生如何做好閱讀題里的我的感想
一、閱讀是關鍵 一般來說,學生做閱讀理解時有兩種情況,有人習慣先看閱讀材料再看題,有人習慣再看題,再返回來看閱讀材料,這兩種都是找到答案的途徑,但就我對學生做閱讀理解題情況的了解,一般來說,我認為先看閱讀材料比較好,因為仔細研讀閱讀材料,整體感知閱讀材料內容,這是解答閱讀題的至為關鍵的第一步。研讀閱讀原文,整體感知原文是因為所有閱讀理解習題的答案都是顯現或隱藏在原文之中的。這是解答閱讀題的一個總原則。如果有了這樣清醒的意識,那麼在解答問題時就不會擔心找不到答案了。 反之,你先看題目,再去閱讀材料,做題目就會受到先入為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能全局上把握這個材料,尤其對一些要求你正確理解和判斷全文意思的題,就更容易受到消極的影響。 因此閱讀是解題關鍵的第一步,這一步不可忽視,更不能省去。讀懂原文,則事半功倍,反之,則會出現答偏、答漏、答反、答錯的現象。閱讀完語段,要能明確主題及作者的愛憎感情;對文中的語句只有在整體感知、領會文章立意、把握文章要領的基礎上,才可能准確解答。 二、抓重點詞句的解讀 試卷中經常會有對文中關鍵詞語意思或找近義詞、反義詞的題目,我們一般要從該詞字面和上下文相結合,來准確解答。 當出現對關鍵句子在文中作用的分析時候,可從兩個方面來思考,第一是結構方面,第二是內容表達方式方面。從結構方面,要明確句子所處位置不同,其作用也往往不相同。比如,一般說關鍵語句處在文章的開頭,常常具有總領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處在文章或段落的中間,則是或強調突出,或呼應上文、或承上啟下,處在文章的結尾,往往有點題、照應開頭、深化主題等作用。從內容表達方式方面,句子若是使用了修辭手法,可從修辭手法的作用方面來解答,比如採用比喻、擬人的句子是為了使文章生動形象,採用反復的修辭手法的句子是為了強調,採用排比修辭手法的句子是為了增強文章氣勢等。 當試卷中出現寫閱讀原文感受或啟示的題目時,我們應該能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再結合原文的題目或關鍵句子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循序漸進來解題 粗心和漏題是我們小學生解答閱讀理解題目時經常犯的錯誤,因為閱讀理解後面一般都有好幾個子題目排列在一起,這時就需要我們耐心地去「咬文嚼字」,仔細審清題後,應按照試題的順序一一來做答,這樣不會漏題,還因為試題的安排,一般都是先易後難,先理解後感悟,因此,拿到試卷可以按試題的前後順序去做。但遇到難題一時答不出來,千萬不要停止不前,耗費時間,可以打個記號,等到全部完成試題後再回過頭來逐一解決。 總之,做閱讀理解的題目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我們在閱讀中認真理解,審清題意,遵循一定的閱讀思路和解題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得心應手,獲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