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1)教案設計步驟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優點: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按教學目標的要求來組織教學。這種理論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領域中有很大的影響.是教學設計的主流。
不足:這種理論設計的教學系統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五成分目標陳述理論等,對新課程實施中教學目標的製成和如何備課有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
❷ 教案編寫的基本步驟和內容是什麼
一、編寫教案的意義 1.教案是實現向課堂教學過渡的必需環節 教學活動的邏輯起點是理解教材,第二步是研究學生對象。按照教學活動這一事物的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的發展,事物必然會運動到編寫教案這一環節。從教師的教授活動看,編寫教案的目的是實施教師培養學生的實踐思想,它要體現教學活動的整體功能,增長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形成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從學生的學習活動來看,它是通過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措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動機,使學生主動地進行思維,從而很好地領會知識。 2.教案是教師上好課的根本保證 不管一位教師教學經驗多麼豐富,上課前一定要寫好教案。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教案是教師在鑽研課程目標、教材、教學參考書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經過充分准備,精心設計出來的成果。教案設計的質量如何,往往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特別是年輕教師,在上課之前,不可能將設計的教案熟記於心,教案放在講台之上,偶爾翻閱一下,可以提示教師循序教學,防止上課時手忙腳亂。 3.教案是提高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徑 二、編寫教案的基本要求 在一些新課程改革實驗縣(區)發現,一些教師依然採用老辦法講解新教材,課堂幾乎與學生的真實成長關系不大,教學改革被簡單地看成是教學方法與教學基本功的轉向,這與傳統教案的影響有關。 傳統教案,注重知識層面,熱衷於知識數量和知識體系,甚至就是大綱的壓縮或翻版。課堂實施只見知識不見學生,只管「講」了多少,不管「學」得好壞,教案成為課堂的「劇本」,老師機械地按照「劇本」化的「程序」轟炸學生,演繹出灌輸知識的課堂「陷阱」。 這種傳統的教案設計是以教師的教和書本的知識為本位的,從教師的主觀判斷或教學經驗出發,側重的是教學過程的程序化、細節化。盡管備課中也提出研究學生的任務,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在教師備課過程中,只是作為處於一個年級階段的抽象群體來認識,研究的重點只放在學生能否掌握教材,難點怎麼講上,依然是以教材為中心來思考學生的。 要改變這種情況,設計教案時,必須從人文意識、實踐意識和課程意識出發,從學生成長的層面來思索,著眼於學生學習方法的養成,立足於學生興趣的開發,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過程,進行有生命意識的教學。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案要鄉土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三級課程管理使國家、地方和學校同時成為課程的開發、實施和管理主體。而且,新的課程管理體系為地方、學校甚至教師留出了較大的課程開發、實施和管理空間。但課程的建設離不開課程資源的支撐,開發課程資源首先應立足於現有的校內外資源。教案的鄉土化就是要釋放老師的能量,激活學校細胞,用足、用好本地的鄉土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特色教學。這就使得教師要善於捕捉屬於本校、本班學生的「興趣」、「氛圍」、「人際關系」、「生活經歷」、「社會事件」等鄉土信息,並結合鄉土信息創造性地分析教材,設計教案,努力做到「教」的方案在最大程度上吻合學生的「學」,使鄉土化教案發揮更大作用。 教案的鄉土化使教案具有地方特色,由於篩選的資源大多來自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學生倍感親切,容易信服,使用起來,也有利於促使教育教學活動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 2.教案要整合化。課程論專家張華博士提出,課程是由老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大因素構成。那麼,整合就是對真實的教學情境的整理與重組,即進行物性與活性的,靜態與動態的,顯性與隱性等教學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通過整合,讓教材知識動態化,課堂情境人格化,把教案整合成為一種對話、合作與探究的課程文化,一種互動的文本,從而促使課堂活動的結構優化。 3.教案要學案化。教案「學案化」的基本表現就是容納更多樣的學習方式,營造主體的學習地位,根據「學」的具體性實施「教」的方案,促進學生通過探究去實現獨立,通過合作學習彌補個人的有限,通過學法的習訓想學、會學。 教案「學案化」植根於對學生獨立生命的尊重,對學生具有的多重智慧優勢的充分信任。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重情感體驗,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相關的體驗,從內心感受中體會道理,而不是只記憶一些死的知識點;(2)要重探究,給學生足夠的時空去觀察、猜想、探索、歸納、類比、質疑,引導學生反復嘗試,鼓勵學生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3)重合作,課堂上的合作體現在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和互補上;(4)重方法和運用,書上的許多理論知識,它們只是學習的載體,教學的目的應落實在學生實實在在的收獲上。 4.教案要彈性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當拘泥於預先固定不變的程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設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體驗,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新課程標准指出,教學是不斷生成的,在課程生活化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活的生命體的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的新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程序乃至新的教學目標。正如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所說:「人們無法預料到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所以,課堂不能再是教案的演繹舞台,而是根據學生變化的學習需要,精心「預設」與即時「生成」相統一的彈性調控過程。 現代教學設計的「預設」教案應以學生的學習和學生的發展為本位,從學生的實際現狀出發,以粗線條的「靜態教案」為基礎,綜合考慮教學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注重教學策略,特別是多種教學思路的設計,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使其成為具有指導性的「動態方案」——彈性化的教學「預設」方案。只有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才有可能根據學生學習的反饋情況再做出詳細的、適時的動態調整或調適,從而可以彌補在粗線條的「靜態教案」中,原先設定的學習難點可能不全成為學習難點或還有新的學習難點,原先設定的教學程序可能不是實際的教學程序等缺陷。所以,預設的教學方案是「外出旅行時的指南,而不是火車行駛的固定路線和時刻表」。教師必須根據教學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隨時進行調整,使「預設」與「生成」相統一,即在「預設」基礎上「生成」,在「生成」過程中提升「預設」的層次、水平。
❸ 教學設計流程
1、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
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2、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
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3、以系統方法為指導。
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4、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
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3)教案設計步驟擴展閱讀: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教學的方法從理論上講,應當是有無數種方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是以講授法為主,不能事事都要學生去活動、去體驗。同時還有討論法、發現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實驗法、導學法、輔導法、談話法、陶(táo)冶(yě)法、任務驅動法、交流法、互動法、練習法、開放方式教學法等。在教案中可以寫出本節課中,使用的幾種主要教學方法。
只要在動詞、形容詞後面加上「性」、「員」、「手」、「度」、「著」、「家」、「法」、「主義」、「思想」等字詞,都會變成名詞。
如果在動詞、形容詞後面加上一個「法」字,立即就會變成名詞,就是一種教學「方法」了。
在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可能會使用了許多的「教學方法」,只不過是沒有認真地進行總結、歸納、梳理,上升到理論而已。
凡事不能偏頗,追風一哄而上。主題活動的教學方法很好,但是,不是唯一的教學方法,不能事事都要學生去活動、去體驗、去感受、去歸納、去總結,這樣會浪費學生大量的寶貴時間。
❹ 教學設計的八個步驟
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教學設計是版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權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4)教案設計步驟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❺ 寫教案要幾個步驟
教案編抄寫的基本步驟和襲內容是:
(1)教學目標:即確定本學科教學目標在本課時中的基本要求。它可以隨時提醒教師,在教學的任何環節不要忘記使學生獲及教學目標相關的要求。
(2)教學要點:即確定本課時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及知識技能所在,並規劃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的策略和方法。
(3)教學用具:即教學媒體和教具的選擇。
(4)教學過程:這是教案的主體,它包括內容、步驟、方式和時間分配等。
拓展資料:
撰寫教案要打破傳統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許教案因人、因課程、因教學內容而異,倡導書寫個性化、創新性教案。同時要改變教案檢查的傳統理念和標准,重新界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
教案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點:
一是每次教學的基本計劃,明確本次教學的目標及教育資源的使用計劃;
二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教學活動必須按教學准備有序有效實施;
三是教學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對教材、學生、教學方法相結合的研究成果;
四是教學實施的工具,教學過程中教案是參照系,可以提示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目標、思路,幫助教師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學。
❻ 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是怎樣的
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是:首先進行「學習需要的分析」,主要包括「學習內容分析」和「學生特徵分析」兩個方面的內容;然後進行「學習目標的闡明」,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媒體的選擇和利用」;接著依次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設計)成果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最後根據評價結論對教學設計的前期工作進行修改完善。 在教學設計過程的模式中,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生特徵、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構成 教學設計的五大基本要素。 ⑴從學習的需求分析開始,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期望水平之間的差距。這樣以解決「為什麼」及「學什麼」和「教什麼」的問題。 ⑵教師需要分析具體的教學內容和進行學生特徵分析,考慮課程、單元及課時的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考察學生在進行學習之前,關於學習內容具有什麼知識和技能,即對學生初始能力的評定,了解學生的一般特徵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和態度。⑶ 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即學生通過學習應該掌握什麼知識和技能。 ⑷確定教學策略,考慮如何實現學習目標或教學目標的途徑,解決「怎麼學」和「怎麼教」的問題,其中應考慮教學媒體的選擇和應用,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媒體或教學資源。 ⑸對學和教的行為做出評價,在行為評價時,一方面要以目標為標准進行評價,另一方面評價提供了關於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從而對模式中所有步驟作重新審查,特別應檢驗目標和策略方面的決定。 對於教學設計過程模式的理解,應該注意兩個問題: 一是將整體性的教學設計過程分解為諸多要素,主要是為了便於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並掌握和發展整個教學設計過程的技術。因此在實際設計工作中,要從教學系統和整體功能出發,保證「目標、學生、策略、評價」四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相輔相成,產生整體效應。 二是應該認識到我們所設計的教學系統是開放的,教學過程是動態過程,涉及到的如環境、學生、老師、信息、媒體等各個因素也都是處於變化之中,因此教學設計工作具有靈活性的特點。在利用模式設計教學時,應根據不同情況的要求,針對不同的實際問題,決定設計步驟,確定從何入手,重點解決哪些環節的問題,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工作。
❼ 教學設計一般主要包括 ( )等步驟.
正確答案選:「B」。
A沒有確定評價內容
C確定的就是評價內容回而不是程序
D也沒有答確定評價內容
拓展資料: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教學設計
❽ 教案設計的過程與方法如何寫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
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
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
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
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方法
1.教學設計要從「為什麼學」入手,確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目標;
2.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麼」;
3.要實現具體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掌握需要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什麼策略,即「如何學」;
4.要對教學的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根據評價的結果對以上各環節進行修改,以確保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教學。
目的
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