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劉禹錫秋詞教案
教學目標:
1. 掌握有關文學常識。
2. 感受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 學習作者不怕困難,高昂進取的精神。
4. 背誦默寫全詩。
教學重點及難點:
詩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自古以來,文壇諸多人物每每見秋,或聊發贊美之情,「霜葉紅於二月花」就是其真實的寫照;或悲嘆蕭涼悲傷之感,「斷腸人在天涯」印證了他們的心跡,等等。今天我們再次領略一下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賦秋之作《秋詞》(板書題目及作者)。
二、 作者作品介紹:(請同學們把從網上搜集到的有關知識述說出來然後總結)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自稱中山人。貞元七年中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曾和柳宗元等參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團。失敗後,被貶官。後又入朝為官,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因此,世稱劉賓客。晚年在洛陽,和白居易為詩友,並稱「劉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詞》,別開生面,對後世影響很大。有《劉夢得文集》40卷。
三、課文分析: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請同學們朗讀,體會詩的韻味和節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壯志。
問題1、:詩的前兩句採用了什麼手法?
對比手法。作者首先寫了古代文人每當受挫,身陷逆境時,總是悲嘆秋天的寂寞凄涼。戰國時楚人宋玉曾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可以說開創了「悲秋」之先河。接著道出了自己對秋天的感受:秋天勝過春朝。
問題2:為什麼「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白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問題3:作者認為「秋日勝春朝」,本單元中學過的課文還有哪首詩中的內容表現了相同的觀點?
《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問題4:本單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證「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凈沙·秋思》。作者在寫景的基礎上,發出了「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感嘆.
問題5:怎樣理解「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晴空」寫出了秋日的天高雲淡。「一鶴」是孤單的,但也是獨特的,正是這只鶴頑強奮斗,沖向雲霄,才沖破了秋天的肅殺的氛圍。使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擻。它是頑強不屈的志士的寫照,奮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徵。「詩情」指豪情,也是壯志,有了這種豪情壯志,秋日的寂寥自然會一掃而空的。
問題6:比較《山行》與《秋詞》
同:二者都描寫秋景,都借秋景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贊美。
異:《山行》全篇表現的都是生氣盎然的畫面和景緻,形象鮮明,色彩絢麗;而本詩側重抒寫感受,以說理為主。
四、背誦活動:
1、 集體背誦本詩
2、 接龍」背誦本詩
五、作業:
1、外背誦劉禹錫寫給白居易的秋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 每人查找一篇描寫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賞。
❷ 幼兒園大班古詩竹枝詞教案
一、讀話導入《竹枝詞》 同學們見過「太陽雨」嗎?一邊下雨,另一邊卻陽光燦爛。有一句詩說得好——(試探學生是否預習),嗯,就是我們本課要學的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二、指導學習詩句 1.學生交流了解到的有關劉禹錫的資料。 2.簡介竹枝詞。 「竹枝詞」是流行於古三峽地域的一種民歌,含思宛轉,清韻悠遠,音調和諧,明朗歡快。人們在勞作之餘,成群結隊在江邊、堤畔吹笛、擊鼓,邊唱邊舞,抒發內心的感情,驅散一天的疲勞,是三峽人民最喜愛的娛樂方式。劉禹錫在夔州,經常見到這種場面,極為欣賞,因而填寫了許多「竹枝詞」,今天要學的就是其中廣為流傳的一首。 3.理解詩意。 (1)指名朗讀,齊讀。 (2)藉助注釋,自讀並思考詩句的意思。 (3)同桌互說,再全班交流。 「楊柳青青江水平」:江邊的楊柳青青,垂著綠色枝條,大江水面平靜。 「聞郎江上唱歌聲」:只聽到江面上傳來情郎唱歌的聲音。 「東邊日出西邊雨」:東邊出太陽,西邊卻下著雨。 「道是無晴還是晴」:說不是晴天吧,卻還是有晴的地方。 (4)朗讀全詩,再指名把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4.讀中想像。 (1)讀了這首詩的前兩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一場太陽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邊,看到江邊的楊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綠,江水平靜,耳畔忽然傳來一陣熟悉的歌聲,原來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像一下,這首詞的後兩句寫出了少女什麼樣的心理? 三、指導朗讀、背誦 背誦《竹枝詞》。 四、作業 1.默寫這兩首古詩。 2.課外搜集劉禹錫的其他《竹枝詞》讀一讀。
❸ 竹枝詞古詩教案
──劉禹錫《竹枝詞抄九首》之二
善用比喻是竹枝詞的一個特點,特別是善於將身邊物、眼前景拈來隨時作比,而不象其它詩作中有一系列較為固定的對象。這首詩巧用比興手法,明為寫景實為抒情,寄情於景,觸景生情,寫出了一個少女對心上人的依戀與擔憂、掛念和憂愁。由愁而寫戀、由憂而寫愛,由對心上人的猜疑寫自己的忠貞,感情細膩柔美,讀來起伏有致、韻味悠長。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首詩使用諧音雙關,「晴」與「情」諧音。全詩以獨白的口吻,唱出了在楊柳青青的春光里,一位船家姑娘對情郎的追問:東邊太陽出來了,兩邊還在下雨,你不是說沒有晴天嗎?怎麼還有呢?船家姑娘情思柔婉,神韻自然,毫無做作之態。
❹ 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4課教案
4 、古詩二首
教學目標
1.掌握要求會寫的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展開想像,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想像詩句描寫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教學准備
掛圖或投影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話導入《竹枝詞》
同學們見過「太陽雨」嗎?一邊下雨,另一邊卻陽光燦爛。有一句詩說得好——(試探學生是否預習),嗯,就是我們本課要學的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二、指導學習詩句
1.學生交流了解到的有關劉禹錫的資料。
2.簡介竹枝詞。
「竹枝詞」是流行於古三峽地域的一種民歌,含思宛轉,清韻悠遠,音調和諧,明朗歡快。人們在勞作之餘,成群結隊在江邊、堤畔吹笛、擊鼓,邊唱邊舞,抒發內心的感情,驅散一天的疲勞,是三峽人民最喜愛的娛樂方式。劉禹錫在夔州,經常見到這種場面,極為欣賞,因而填寫了許多「竹枝詞」,今天要學的就是其中廣為流傳的一首。
3.理解詩意。
(1)指名朗讀,齊讀。
(2)藉助注釋,自讀並思考詩句的意思。
(3)同桌互說,再全班交流。
「楊柳青青江水平」:江邊的楊柳青青,垂著綠色枝條,大江水面平靜。
「聞郎江上唱歌聲」:只聽到江面上傳來情郎唱歌的聲音。
「東邊日出西邊雨」:東邊出太陽,西邊卻下著雨。
「道是無晴還是晴」:說不是晴天吧,卻還是有晴的地方。
(4)朗讀全詩,再指名把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4.讀中想像。
(1)讀了這首詩的前兩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一場太陽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邊,看到江邊的楊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綠,江水平靜,耳畔忽然傳來一陣熟悉的歌聲,原來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像一下,這首詞的後兩句寫出了少女什麼樣的心理?
三、指導朗讀、背誦
背誦《竹枝詞》。
四、作業
1.默寫這首古詩。
2.課外搜集劉禹錫的其他《竹枝詞》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了解學生積累的描寫江南春景的古詩:《憶江南》(白居易)、《江南》(漢樂府)等。
2.引入《江南春》。
3.介紹作者。
二、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教師示範讀、同學練讀,讀准字音,讀出停頓和節奏。
2.結合注釋了解詩意,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千里鶯啼綠映紅」:千里江南,黃鶯歌唱,綠樹映紅花。
「水村山郭酒旗風」:依山傍水的山村、城鎮,酒旗迎風飄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南北朝建的成百上千的寺廟,正沐浴在如煙細雨中!
4.體會詩人對江南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的贊美感慨之情。
5.再練讀詩句,讀出節奏與情感。
三、朗讀並背誦古詩
❺ 春為主題的古詩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古今中外的詩人們,用生花妙筆寫下了無數優美的詩篇,經過時間的篩選,優秀詩歌已成為超越民族、超越國界、超越時空的不朽經典,叩擊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給人們以藝術的享受和熏陶。語文課程標准在第三學段的課程目標中提出:「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本組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通過搜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詩等活動,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設計理念:
以「單元整合群文閱讀」策略為指導,有效利用同步閱讀教材,延伸課堂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
以知識樹為主線,實現教材內容與課外閱讀的知識對應,整合課內外知識,指引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古詩詞,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在交流吟誦中熏陶情感,發展思維,進一步學習古詩詞寫作特點。
感受古詩詞的意境美,及詩人的情感。
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引導談話:
同學們,詩歌一路走來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浩瀚的詩海里,有無數的珍寶熠熠生輝。出示《詩經》、屈原《離騷》、王維《山居秋暝》、杜甫《春望》、李白《望廬山瀑布》、李清照《聲聲慢》、馬致遠《秋思》……
今天,我們就到這詩歌的海洋里去撿拾那顆顆閃閃發光的貝殼吧!
主題回顧
前幾節課中,我們輕叩詩歌的大門,在詩的百花園中徜徉,采擷了一路馨香。學習了書中的四首古詩詞你感受到了什麼?
《詩經.採薇》艱苦思鄉
《春夜喜雨》及時喜悅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恬靜熱愛
《天凈沙.秋》清肅美麗
閱讀概覽
(一)初讀詩歌
在我們的同步閱讀教材中,也選編了五首古詩詞。我們將重點學習其中的四篇。前幾天,老師已經布置了同學們進行提前賞析,並填寫了《同步閱讀紀錄卡》,請在小組內開始交流學習。
出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1.組內合作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合作解決,讀通順詩句。
2.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注釋、詞典理解詩歌大意。
3.比一比誰讀得流利,有節奏,優美,並能讀出古詩詞的韻味來。
(二)學生匯報
1.這四首古詩詞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首?先讀一讀,再說說體會。
引導學生總結回顧詩歌特點:
a、凝練的語言
b、和諧的音韻
c、鮮明的節奏
d、豐富的情感和想像(板書)
2.結合學生匯報引出主題。
《碩鼠》控訴
《竹枝詞》有「晴」
《賦得古原草送別》惜別
《採桑子》知愁
名句分享與精彩賞析
通過提前誦讀,小組合作學習,老師相信你有了很多收獲,在這些千古流傳的詩詞中定有一些讓你印象深刻的詞句,通過他們你能體會到詩人當時的情感,看到詩人眼前的景象,你能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嗎?
要求:先吟誦詩詞句,再說感悟。
1.《碩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問題:何為「樂土」?當時的農民為什麼要去尋找「樂土」?他們又能找到理想中的「樂土」嗎?
理解:a、「三歲貫女」:統治者剝削壓榨農民多年,貪得無厭。「逝」簡短、凝練的語言表現了農民對統治者沉重剝削的怨恨與控訴,尋找樂土只是空想罷了。
b、「鼠」、「黍」、「顧」、「女」、「土」押押韻u韻,讓我們讀起來音韻和諧,琅琅上口。
2.《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問題:說說你在閱讀時彷彿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眼前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小結:「道是無晴卻有晴。」詩人只用了七個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變化寫出來了,顯示出了高超的藝術功力。
3.《賦得古原草送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問題:這是一首送別詩,回顧我們曾學過的送別詩,你會想到那些?(《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在這一類詩中詩人是怎樣寄情於景,情景交融的?
a、學生談談理解,看「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時的場景圖,說說自己感受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愫。
b、古代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恆的主題。把你的同桌當做即將離別的朋友,對他吟誦這首詩。
4.《採桑子》「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a、在班上交流自己閱讀的體會,師相機介紹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學生再理解。
b、全文貫穿一個「愁」字,運用對比手法,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小結:結合詩詞的寫作背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詩詞傳遞的意味。
c、分小組賽讀,看看哪組最能讀出作者的情感。
主題拓展
通過剛才的吟誦,我們進一步感悟和理解了古詩詞,走進詩人內心去再現當時的場景。詩詞,用凝練的語言,傳遞了無限的情感,留給我們遐想的空間;吟誦著這些音韻和諧的句子,我們感受到祖國文字的魅力。同學們,泛舟詩歌的海洋,你還有那些體會呢?生自由交流。
總結: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詩歌就是那一朵朵奇葩,相信與這些奇妙的文字相伴,穿越千年與詩人對話,你定會有更大的收獲。
板書設計
詩海拾貝
凝練的語言
和諧的音韻
鮮明的節奏
豐富的情感和想像
❻ 幼兒古詩竹枝詞教案
《竹枝詞》教案設計 一、讀話導入《竹枝詞》 同學們見過「太陽雨」嗎?一邊下雨,另一邊卻陽光燦爛。有一句詩說得好——(試探學生是否預習),嗯,就是我們本課要學的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二、指導學習詩句 1.學生交流了解到的有關劉禹錫的資料。 2.簡介竹枝詞。 「竹枝詞」是流行於古三峽地域的一種民歌,含思宛轉,清韻悠遠,音調和諧,明朗歡快。人們在勞作之餘,成群結隊在江邊、堤畔吹笛、擊鼓,邊唱邊舞,抒發內心的感情,驅散一天的疲勞,是三峽人民最喜愛的娛樂方式。劉禹錫在夔州,經常見到這種場面,極為欣賞,因而填寫了許多「竹枝詞」,今天要學的就是其中廣為流傳的一首。 3.理解詩意。 (1)指名朗讀,齊讀。 (2)藉助注釋,自讀並思考詩句的意思。 (3)同桌互說,再全班交流。 「楊柳青青江水平」:江邊的楊柳青青,垂著綠色枝條,大江水面平靜。 「聞郎江上唱歌聲」:只聽到江面上傳來情郎唱歌的聲音。 「東邊日出西邊雨」:東邊出太陽,西邊卻下著雨。 「道是無晴還是晴」:說不是晴天吧,卻還是有晴的地方。 (4)朗讀全詩,再指名把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4.讀中想像。 (1)讀了這首詩的前兩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一場太陽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邊,看到江邊的楊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綠,江水平靜,耳畔忽然傳來一陣熟悉的歌聲,原來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像一下,這首詞的後兩句寫出了少女什麼樣的心理? 三、指導朗讀、背誦 背誦《竹枝詞》。 四、作業 1.默寫這兩首古詩。 2.課外搜集劉禹錫的其他《竹枝詞》讀一讀。
❼ 竹枝詞 教案,要全面啊啊啊!!! 可以拼湊,一定詳細!!
4古詩二首(竹枝詞 望廬山瀑布)
作者:佚名 資料來源:不詳 點擊數:475 更新時間:2009-9-2 0:19:32
教學目標
1.掌握要求會寫的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展開想像,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想像詩句描寫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教學准備
掛圖或投影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話導入《竹枝詞》
同學們見過「太陽雨」嗎?一邊下雨,另一邊卻陽光燦爛。有一句詩說得好——(試探學生是否預習),嗯,就是我們本課要學的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二、指導學習詩句
1.學生交流了解到的有關劉禹錫的資料。
2.簡介竹枝詞。
「竹枝詞」是流行於古三峽地域的一種民歌,含思宛轉,清韻悠遠,音調和諧,明朗歡快。人們在勞作之餘,成群結隊在江邊、堤畔吹笛、擊鼓,邊唱邊舞,抒發內心的感情,驅散一天的疲勞,是三峽人民最喜愛的娛樂方式。劉禹錫在夔州,經常見到這種場面,極為欣賞,因而填寫了許多「竹枝詞」,今天要學的就是其中廣為流傳的一首。
3.理解詩意。
(1)指名朗讀,齊讀。
(2)藉助注釋,自讀並思考詩句的意思。
(3)同桌互說,再全班交流。
「楊柳青青江水平」:江邊的楊柳青青,垂著綠色枝條,大江水面平靜。
「聞郎江上唱歌聲」:只聽到江面上傳來情郎唱歌的聲音。
「東邊日出西邊雨」:東邊出太陽,西邊卻下著雨。
「道是無晴還是晴」:說不是晴天吧,卻還是有晴的地方。
(4)朗讀全詩,再指名把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4.讀中想像。
(1)讀了這首詩的前兩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一場太陽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邊,看到江邊的楊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綠,江水平靜,耳畔忽然傳來一陣熟悉的歌聲,原來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像一下,這首詞的後兩句寫出了少女什麼樣的心理?
三、指導朗讀、背誦
背誦《竹枝詞》。
四、作業
1.默寫這兩首古詩。
2.課外搜集劉禹錫的其他《竹枝詞》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了解學生積累的描寫江南春景的古詩:《憶江南》(白居易)、《江南》(漢樂府)等。
2.引入《江南春》。
3.介紹作者。
二、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教師示範讀、同學練讀,讀准字音,讀出停頓和節奏。
2.結合注釋了解詩意,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千里鶯啼綠映紅」:千里江南,黃鶯歌唱,綠樹映紅花。
「水村山郭酒旗風」:依山傍水的山村、城鎮,酒旗迎風飄揚。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南北朝建的成百上千的寺廟,正沐浴在如煙細雨中!
4.體會詩人對江南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的贊美感慨之情。
5.再練讀詩句,讀出節奏與情感。
三、朗讀並背誦古詩
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詩歌鑒賞
竹枝詞二首(其一)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還有晴。
竹枝詞是巴渝(今四川省東部重慶市一帶)民歌中的一種。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聲調宛轉動人。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依調填詞,寫了十來篇,這是其中一首摹擬民間情歌的作品。它寫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的心情。她愛著一個人,可還沒有確實知道對方的態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慮;既歡喜,又擔憂。詩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將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成功地與以表達。
第一句寫景,是她眼前所見。江邊楊柳,垂拂青條;江中流水,平如鏡面。這是很美好的環境。第二句寫她耳中所聞。在這樣動人情思的環境中,她忽然聽到了江邊傳來的歌聲。那是多麼熟悉的聲音啊!一飄到耳里,就知道是誰唱的了。第三、四句接寫她聽到這熟悉的歌聲之後的心理活動。姑娘雖然早在心裡愛上了這個小夥子,但對方還沒有什麼表示哩。今天,他從江邊走了過來,而且邊走邊唱,似乎是對自己多少有些意思。這,給了她很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這個人啊,倒是有點象黃梅時節晴雨不定的天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還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又還出著太陽,可真有點捉摸不定了。這里晴雨的「晴」,是用來暗指感情的「情」,「道是無晴還有晴」,也就是「道是無情還有情」。通過這兩句極其形象又極其樸素的詩,她的迷惘,她的眷戀,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畫出來了。
這種根據漢語語音的特點而形成的表現方式,是歷代民間情歌中所習見的。它們是諧聲的雙關語,同時是基於活躍聯想的生動比喻。它們往往取材於眼前習見的景物,明確地但又含蓄地表達了微妙的感情。如南朝的吳聲歌曲中就有一些使用了這種諧聲雙關語來表達戀情。如《子夜歌》雲:「憐歡好情懷,移居作鄉里。桐樹生門前,出入見梧子。」(歡是當時女子對情人的愛稱。梧子雙關吾子,即我的人。)又:「我念歡的的,子行由豫情。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的的,明朗貌。由豫,遲疑貌。芙蓉也就是蓮花。見蓮,雙關見憐。)《七日夜女歌》:「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桑蠶不作繭,晝夜長懸絲。」(因為會少離多,所以朝思暮想。懸絲是懸思的雙關。)
這類用諧聲雙關語來表情達意的民間情歌,是源遠流長的,自來為人民群眾所喜愛。作家偶爾加以摹仿,便顯得新穎可喜,引人注意。劉禹錫這首詩為廣大讀者所愛好,這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