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幼兒園教學點評

幼兒園教學點評

發布時間:2021-02-24 18:22:36

① 如何評價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學習心得

評析標准:(一) 活動是否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教師在活動中,要注意角色的轉換,要從過去的主導、主角的地位向孩子學習的夥伴、朋友、知己的角色轉換;教學過程要從過去的教師說向師生間討論、生生間討論轉化;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學習權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及時給孩子鼓勵性和表揚的話語,真正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在我們這次觀摩的活動《運水》中,教師完全讓孩子做主人。在最後的比賽時,讓孩子自由分組,並且在其中用引導者的角色讓孩子知道8個人可以分成幾組?每組幾個人?還讓孩子自己制訂游戲的規則。可以看出,孩子在這次活動中非常自主,玩得也非常盡興。
(二) 看活動中的「生成性」如何
教師在活動中提出的問題,有沒有設置一些「生成性」的問題,啟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是評價一次活動是否是好活動的一個重要標尺。在《竹子運水》這次活動中,教師設置的難點是怎麼樣讓水通過竹子流到盆子里,並且給孩子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提供了許多材料。事實上,這是一個讓孩子有很大生成性的任務,但是教師似乎不太敢放手讓孩子去研究和探索,她急於想給予孩子們完成這個任務的正確方法,每次只要發現孩子嘗試出一點苗頭時,就馬上過去幫助他們完成任務,整個活動在教師「辛辛苦苦」的指導下,似乎是很順利,兩組孩子順利完成了任務,即使是失敗的一組也很快就找到的竅門,解決了問題,順利地「運」好了水。但孩子真正地研究了嗎?確確實實地了解了竹子運水的竅門了嗎?可能還沒有,因為他們都是在老師為主的前提下來進行活動的,自己嘗試、思考、動手的機會不多。因此這次活動中孩子自己生成的東西不是很多。
(三) 活動的教學效果是否讓孩子易於、樂於接受
孩子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樂於學,易於接受教師的話語,是衡量新課程與老課程的一個重要標志。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滿激情,要保持一顆「童心」,用飽滿的情感激發孩子的情感,使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中保持健康心理,快樂成長!在觀摩的錄象中,三次活動中,每個老師都能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或語言的魅力,或材料的吸引,或游戲的樂趣……各顯神通,但都達到了一個目的——吸引了孩子的目光、激起了孩子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樂在其中,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四) 活動中是否關注不同層次的孩子
在每次活動,特別是對外開放的活動中,作為教師,不能為了這次活動的成功,而在提問和布置任務時,只照顧能力強的孩子,而把能力差的孩子冷落在一邊。這樣做會影響一些孩子的情緒,甚至是心靈。可以看出,三位老師都是很關注孩子的,在她們眼中每個孩子都是很棒的,並且也為了適應不同層次孩子的需要,教師設置的難點、重點都是面向每個孩子的,會根據孩子能力的不同,對他採取不同的方法和內容,這樣,在活動中,每個孩子都會覺得自己是主角。
(五) 我們在設計活動時,還要突顯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生成性,為孩子的終生可持續發展服務,這樣的活動就一定不會很差。
同樣,我們在評價一次活動時,也要站在孩子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不能離開孩子來評價這次活動

② 幼兒園教育活動評價的內容有哪些

教育活動是一個雙主體的活動,即教師是教的主體,幼兒是學的主體。那麼教育活動的評價就是由活動的主體和活動構成。
(一) 幼兒
1、 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怎樣,是否具有良好的傾聽和表達能力;幼兒在活動中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怎麼樣等。
2、 幼兒的興趣與態度:幼兒是否對活動感興趣,是否有愉悅的體驗等。
(二) 教師
1、 教師的指導:是否有利於幼兒主動、有效地學習。
2、 評價的目的:是否為了了解幼兒的發展需要。
3、 評價的標准:是否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統一的評價標准評價不同的幼兒。
(三) 教育活動
1、活動的主題:幼兒活動的主題是什麼,活動的主題是教師安排的還是幼兒自主選擇的;
活動的主題是否和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系等。
2、 活動的目標和內容:是否適合某一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規律,是否有利於幼兒的接受和發展。
3、 教育過程:是否能為幼兒提供有益的學習經驗,並符合其發展需要。
4、 活動的材料:活動的材料在數量和種類方面是否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活動材料的投放是否具有層次性,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有爭搶玩具的現象等。
5、 活動的時間:活動持續的時間是多少,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幼兒活動的時間是否滿足幼兒的需要。
6、 活動的場地與空間的安排:活動的場地安排是否合理,區域與區域之間是否有明顯的通道,有沒有過於擁擠活著浪費的地方等。

③ 如何評價幼兒園教學活動學習心得

(一) 活動是否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教師在活動中,要注意角色的轉換,要從過去的主導、主角的地位向孩子學習的夥伴、朋友、知己的角色轉換;教學過程要從過去的教師說向師生間討論、生生間討論轉化;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學習權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及時給孩子鼓勵性和表揚的話語,真正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在我們這次觀摩的活動《運水》中,教師完全讓孩子做主人。在最後的比賽時,讓孩子自由分組,並且在其中用引導者的角色讓孩子知道8個人可以分成幾組?每組幾個人?還讓孩子自己制訂游戲的規則。可以看出,孩子在這次活動中非常自主,玩得也非常盡興。
(二) 看活動中的「生成性」如何
教師在活動中提出的問題,有沒有設置一些「生成性」的問題,啟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是評價一次活動是否是好活動的一個重要標尺。在《竹子運水》這次活動中,教師設置的難點是怎麼樣讓水通過竹子流到盆子里,並且給孩子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提供了許多材料。事實上,這是一個讓孩子有很大生成性的任務,但是教師似乎不太敢放手讓孩子去研究和探索,她急於想給予孩子們完成這個任務的正確方法,每次只要發現孩子嘗試出一點苗頭時,就馬上過去幫助他們完成任務,整個活動在教師「辛辛苦苦」的指導下,似乎是很順利,兩組孩子順利完成了任務,即使是失敗的一組也很快就找到的竅門,解決了問題,順利地「運」好了水。但孩子真正地研究了嗎?確確實實地了解了竹子運水的竅門了嗎?可能還沒有,因為他們都是在老師為主的前提下來進行活動的,自己嘗試、思考、動手的機會不多。因此這次活動中孩子自己生成的東西不是很多。
(三) 活動的教學效果是否讓孩子易於、樂於接受
孩子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樂於學,易於接受教師的話語,是衡量新課程與老課程的一個重要標志。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滿激情,要保持一顆「童心」,用飽滿的情感激發孩子的情感,使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中保持健康心理,快樂成長!在觀摩的錄象中,三次活動中,每個老師都能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或語言的魅力,或材料的吸引,或游戲的樂趣……各顯神通,但都達到了一個目的——吸引了孩子的目光、激起了孩子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樂在其中,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四) 活動中是否關注不同層次的孩子
在每次活動,特別是對外開放的活動中,作為教師,不能為了這次活動的成功,而在提問和布置任務時,只照顧能力強的孩子,而把能力差的孩子冷落在一邊。這樣做會影響一些孩子的情緒,甚至是心靈。可以看出,三位老師都是很關注孩子的,在她們眼中每個孩子都是很棒的,並且也為了適應不同層次孩子的需要,教師設置的難點、重點都是面向每個孩子的,會根據孩子能力的不同,對他採取不同的方法和內容,這樣,在活動中,每個孩子都會覺得自己是主角。
(五) 我們在設計活動時,還要突顯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生成性,為孩子的終生可持續發展服務,這樣的活動就一定不會很差。
同樣,我們在評價一次活動時,也要站在孩子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不能離開孩子來評價這次活動。

④ 怎樣評價幼兒園的教學活動

1、教學活動目標的設置符不符合該年齡段的幼兒,例如他們的年齡、心智發展程度、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 2、教學活動的過程有沒有圍繞教學活動的目標進行,是否偏離主題或者與主題表達無關。 3、活動過程中是否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幼兒有無與教師互動,並與教師配合主題完成相關的活動(如畫畫、唱歌、游戲等)。 4、是否完成了教學活動目標,達到了預設的效果。

⑤ 如何評價幼兒園教學活動

評析標准:(一) 活動是否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教師在活動中,要注意角色的轉換,要從過去的主導、主角的地位向孩子學習的夥伴、朋友、知己的角色轉換;教學過程要從過去的教師說向師生間討論、生生間討論轉化;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學習權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及時給孩子鼓勵性和表揚的話語,真正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在我們這次觀摩的活動《運水》中,教師完全讓孩子做主人。在最後的比賽時,讓孩子自由分組,並且在其中用引導者的角色讓孩子知道8個人可以分成幾組?每組幾個人?還讓孩子自己制訂游戲的規則。可以看出,孩子在這次活動中非常自主,玩得也非常盡興。
(二) 看活動中的「生成性」如何
教師在活動中提出的問題,有沒有設置一些「生成性」的問題,啟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是評價一次活動是否是好活動的一個重要標尺。在《竹子運水》這次活動中,教師設置的難點是怎麼樣讓水通過竹子流到盆子里,並且給孩子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提供了許多材料。事實上,這是一個讓孩子有很大生成性的任務,但是教師似乎不太敢放手讓孩子去研究和探索,她急於想給予孩子們完成這個任務的正確方法,每次只要發現孩子嘗試出一點苗頭時,就馬上過去幫助他們完成任務,整個活動在教師「辛辛苦苦」的指導下,似乎是很順利,兩組孩子順利完成了任務,即使是失敗的一組也很快就找到的竅門,解決了問題,順利地「運」好了水。但孩子真正地研究了嗎?確確實實地了解了竹子運水的竅門了嗎?可能還沒有,因為他們都是在老師為主的前提下來進行活動的,自己嘗試、思考、動手的機會不多。因此這次活動中孩子自己生成的東西不是很多。
(三) 活動的教學效果是否讓孩子易於、樂於接受
孩子在活動的過程中,是否樂於學,易於接受教師的話語,是衡量新課程與老課程的一個重要標志。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滿激情,要保持一顆「童心」,用飽滿的情感激發孩子的情感,使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中保持健康心理,快樂成長!在觀摩的錄象中,三次活動中,每個老師都能運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或語言的魅力,或材料的吸引,或游戲的樂趣……各顯神通,但都達到了一個目的——吸引了孩子的目光、激起了孩子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樂在其中,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四) 活動中是否關注不同層次的孩子
在每次活動,特別是對外開放的活動中,作為教師,不能為了這次活動的成功,而在提問和布置任務時,只照顧能力強的孩子,而把能力差的孩子冷落在一邊。這樣做會影響一些孩子的情緒,甚至是心靈。可以看出,三位老師都是很關注孩子的,在她們眼中每個孩子都是很棒的,並且也為了適應不同層次孩子的需要,教師設置的難點、重點都是面向每個孩子的,會根據孩子能力的不同,對他採取不同的方法和內容,這樣,在活動中,每個孩子都會覺得自己是主角。
(五) 我們在設計活動時,還要突顯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和生成性,為孩子的終生可持續發展服務,這樣的活動就一定不會很差。
同樣,我們在評價一次活動時,也要站在孩子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不能離開孩子來評價這次活動。

⑥ 幼兒園教育評價過程是什麼

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要了解教育評價的目的性

早期的評價理論多偏重於對活動結果的檢測,如泰勒模式就是衡量活動結果是否達到了預定的目標。目標與結果的呼應往往是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評價的結果上。在多數場合下,教育評價最終只能起著各種意義的分類劃等的作用,如很常見的某教師要上公開課了,為了達到自己預定的效果,得到好的評價,就把班裡表現好的幼兒甚至其它班也借來用。由此形成了為評價而教育的局面。
隨著教育評價研究的深入進行,研究者提出了:「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的觀點,認為教育評價根本在於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他們認為:評價是與教學過程並行的過程,貫穿於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是用來輔助教學的,評價的基本目標是為了教育並促進幼兒表現,而不僅僅是為了檢查幼兒的表現,評價要關注個體的差異,激發個體的主體精神,以促進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自我價值。
如對幼兒美術作品的評價,有部分教師通常就會把畫得較好的(物體畫的像,顏色塗的均勻等)幼兒作品拿出來表揚,而對那些水平一般的幼兒卻忽略不計,長期下去那些水平一般的幼兒就會對繪畫漸漸的失去興趣。造成這一現象的後果,教師應該負主要責任。在評價之前,教師沒有很好的明確評價目的。評價的目的不僅僅是對技巧的判斷,而是對孩子成長激勵。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只是使教師更透徹地了解孩子的成長並不斷予以激勵,而不是以幼兒優缺點來困擾他們。一副作品的完成技巧只是幫助幼兒表現的一面,評價必須針對美術教育對幼兒的影響,實際上完成一件作品的過程比作品本身重要的多。就如我班的那個叫「牛牛」的插班生來說吧,他是全班年齡最小且最調皮的一位小男孩。他上課沒一會兒坐的住,還要騷擾其他的小朋友,拉拉別人的小辮子,踢踢別人的小腿等。不過我發現他很愛畫畫,只要一拿到筆和紙就迫不及待地畫起來,雖然畫得並不好,但他的態度卻很認真。我從沒發現他這么專心的做一件事,所以我表揚了他,表揚他認真的態度,同時婉轉地說:「如果你能再把顏色選好的話就更棒了。」這時他開心的笑了。從那以後「牛牛」一天比一天懂事,上課的小動作少了、上課的積極性高了。所以在評價時,我認為應看到每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讓每個孩子都能意識到自己的進步。

二、要明確教育評價的標准

教育評價的標準是一定時期人們對教育價值所認識的反應。傳統的教育評價就是以知識掌握程度作為標准,同時「為了能有效地預測和控制教育現象,往往把評價對象置於一個共同的標准或常模之下,用評價者認為的某種價值觀要求被評對象。」在這種統一的評價標准下幼兒的個性差異必然被抹煞。
古巴和林肯,做為新的評價理論的倡導者,批評了傳統評價中價值標準的一致性,認為人們對某一事物的評價總是以自己的價值觀念為標准,參與評價活動的每一個人的價值標準是不同的。他們明確指出:價值是多元的,評價標准也是多元的。評價的關鍵是對評價中存在不同價值體系之間的差異進行協調。在某一個評價群體中形成「一致」標准,並不能取代另一個評價群體所形成某個價值標准,標准只是一定時期、一定人群相互協商的產物,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統一標準的期待是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總之,我們要盡量做到不以同一標准來要求幼兒,這樣不利於幼兒的身心發展,所以,我們要學會承認孩子的世界,鼓勵孩子大膽地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們眼中的世界。

三、要注意教育評價的方法

做事要講究方法,上課講究教學方法,做題目講究解題方法,就連吃也要講究吃的方法等等。幼兒園教育評價也不例外,同樣要講究評價的方法。如能採用適當的評價方法,相信對教學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傳統的教育評價中,基本上是以教師評價為主,而且也僅僅是一帶而過,是為了完成教學過程中的這個環節,教師作簡單的評價、小結。現在大部分幼兒園對教育評價這方面的知識有了新的認識。推翻傳統的評價方法的模式,提倡評價手段的多元化。要求教師能根據教學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評價手段,如集體評價、教師評價、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等。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其中的一種或兩種、又或者可以採用幾種方式相結合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教學點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