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練習教學法
練習教學法是指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知識去反復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內方法。學生通容過不斷的獨立訓練,運用已具備的知識解決有關問題,掌握駕駛技能並養成良好習慣。
快速
導航
基本要求
優點
應用
含義
練習教學法是指在老師的指導下,學員運用知識去反復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學員通過不斷的、獨立的訓練,運用已具備的知識解決有關問題,掌握駕駛技能並養成良好習慣。
基本要求
⑴提高練習的自覺性。
⑵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⑶規范操作,嚴格要求。
優點
動作練習是學員牢固掌握操作技能的基本途徑。學員通過不斷的練習,許多動作經由感官肌肉經常性的活動反應與認知觀念的配合,能夠形成習慣性動作,進而轉化成熟的駕駛技能,並運用自如。
應用
練習教學法是操作教學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方法。
② 教案設計的三環節六要素是指什麼
一、三環節
1、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根據課程標准、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
2、是整合優化教學內容,把握教材內容重難點協調各類課程間的內在聯系。
3、要以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要,究確定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形成課時教學計劃即教案。
二、六要素
(1)備教材(課標)要求弄懂、弄通、吃透。
(2)備學生,要求關注學生的思想、生活、學習實際,了解學情,有的放矢。
(3)備資源,主要指社會資源,校內外的,特別是時政資源。
(4)備教學方法(手段)通過比較,找出最佳方法。
(5)備教學環節,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包括時間的分配。
(6)備教學反思,成功、失敗之處,學生反映,同事評價,修改、充實教學設計等。
(2)多感官訓練教案擴展閱讀:
教案設計總體優化
在教學設計中,要求教學過程結構具有整體優化的品質。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抓住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分析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方式,使教學過程各要素達到有機的配合,才能使教學得到最佳的整體效果。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各要素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因此,必須從動態的、綜合的角度加以考察。每一個要素都會產生一定的力,但導致最後教學效果的力並不是各要素的力的簡單加和,而是各要素關系之間構成的「合力」。
這是教學設計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理。善於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爭取最大合力,這是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
③ 中班美術教案小動物爬行館
設計意圖:
幼兒活潑好動,摸、爬、滾是他們自娛自樂,相互嬉戲的最愛。爬能使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各種器官能夠得到協調、靈活的發展。因此,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能力,設計活動《爬行動物運動會》,意在讓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中掌握動作要領,積極動腦,探索爬的多種技能,並能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手腳著地;手膝著地向前爬向側面爬。
2、引導幼兒探索新動作,鍛煉身體的協調能力。
3、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
活動准備:
1、墊子、手墊、小動物頭飾(小螞蟻、小烏龜、小刺蝟、螃蟹)
2、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基本動作訓練
①教師以親切的語言召集幼兒,提醒他們整理服裝、鞋帶。
②在音樂伴奏下,指導幼兒進行走、跳(雙腳跳、單腳跳)、抖抖手
2、 情景導入:我們的小腳,小手累了,讓它們休息一下吧。」幼兒自由的在教師的身邊坐下。
3、問題交流:剛才我們都做了哪些動作?小腳做了什麼動作?小手做了什麼動作?
4、教師小結:講評、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講述。
二、學習爬的基本動作,啟發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參與練習爬的基本動作
1、設計情景,讓幼兒探討爬的基本動作
①出示「山洞」讓幼兒試一試:如何能穿過山洞? (爬)
②教師正確示範講解爬的動作要領,並教會幼兒活動時自我保護的防範措施。
③幼兒自由練習手膝著地爬
2、探索爬的多種方法
①出示高矮不同的「山洞」,讓幼兒自由練習,說說是怎樣過山洞的(手腳著地爬、向側面爬)
②個別幼兒講述、示範動作
③組織幼兒集體練習
三、游戲活動
《爬行動物運動會》
1、教師語言引導:森林裡舉行爬行動物運動會,許多爬的小動物都來參加,大家看,誰來了?
2、 出示教具,讓幼兒來練習小動物是怎樣爬行的(小螞蟻、小烏龜、小刺蝟、螃蟹)
3、講解游戲規則
4、游戲開展 (玩兩遍游戲,活動中可根據幼兒游戲的興趣及幼兒的活動量情況隨時調整)
5、評選爬行冠軍,選出爬得最快的「小動物」
四、放鬆活動
1、與幼兒談話,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善於發現:還有哪些小動物會爬?它們是怎樣爬得?
2、「小動物們都累了,要休息了」在音樂聲中組織幼兒回到活動室
④ 智障兒童的教學訓練
智障兒童來學校 在對智障孩子源進行教育和康復訓練時,有許多方面需要注意,不管是教育方法還是教育態度,都是一門「學問」。
1、在給智障兒童進行教學和訓練時,要千方百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其好奇心,培養興趣,調動其多種感官參與訓練。
2、訓練中應安排個體訓練、小組訓練或集體訓練。訓練形式的設計和訓練內容的確定都要從被訓練者的個體需要出發來考慮。
3、訓練程序分解步驟要細和慢,便於智障孩子接受。訓練者要注意每個步驟都應堅持小步子走,多循環的原則,以使智障孩子在反復練習中掌握技能。
訓練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工作分析法。即把某一目標任務分析出幾個步驟,按順序訓練完成目標。一般用順序法或倒序法兩種形式完成。
順序法也叫正向連鎖法,依工作的步驟,從第一步開始訓練,完成第一步後再訓練第二步,直至最後一步。
倒序法也叫反向連鎖法,依工作步驟從最後一步開始,完成這一步後再倒退教前一步,直至第一步。
4、如果遇到嚴重障礙的智障孩子,訓練花費時間多,效果不佳,不過訓練者不要著急,而應積極想辦法幫助他採用輔助工具或改善訓練環境實現相同的功效。
⑤ 幼兒園五大領域教案各一份 簡單易懂跪求
五大領域只有:語言、健康、常識、社會、藝術 教育的五大領域 一、感官教育 1、訓練幼兒各種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 2、訓練幼兒辨別力及手眼協調能力。 3、訓練幼兒觀察、分類能力,培養注意力。 4、建立幾何圖形意識,自由拼組。 5、培養幼兒審美能力。 6、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及求知慾望。 二、數學教育通過操作活動,將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幼兒易於理解。 三、語言教育 1、培養幼兒認讀能力。 2、培養幼兒書寫能力。 3、培養幼兒聽、說能力。 4、欣賞文學能力。 5、培養幼兒早期閱讀。 6、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四、科學文化教育 1、培養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2、培養幼兒掌握認識事物的方法。 3、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 4、引導幼兒接觸周圍世界,增強環保意識,獲得科學經驗。 5、學習民族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 五、日常生活教育 1、培養幼兒掌握基本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培養幼兒獨立性、自主性、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自信心。 3、引導幼兒學習禮貌用語。 4、培養幼兒大小肌肉的靈活性。 5、培養幼兒初步的自控能力。 6、培養幼兒交往、合作意識。 7、培養幼兒健康的情緒、情感。 8、培養幼兒初步的責任感,促進幼兒個性、社會性的發展。 9、培養幼兒社會適應能力,學會做事,學會生活。 中國幼教網有教案答案補充 依照幾點原則 1 教學內容 2 教學目標 3 教學准備 4 教學過程 5 教學延伸 6 教學重點及難點答案補充 重點就是目標准確而且上課要能達到,過程可簡寫,重點和難點要寫清。延伸 有就寫,沒有就不寫答案補充 目標要清楚簡練,不過多用誇張的詞彙,最好2條目標就好了
⑥ 該教案中,活動過程的第一部分存在哪些問題為什麼
隨著教育技術普遍受到重視及其在教學中被廣泛應用,教學設計也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重視,並在實踐中嘗試應用。但如果運用不當,教學設計流於形式,不僅不能真正發揮作用,也給廣大教師增加負擔。要科學地運用這一技術,應該在教學實踐中注意以下問題。 (1)明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教學設計的出發點是為了促進教學,因此教師要深入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圍繞教學問題的解決而開展設計活動,不能為了設計而設計,為了編寫教學設計方案而設計。 (2)立足於正確的教學設計觀。在教學設計中,一方面,要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要強調方法等的應用,從方法論范疇來思考設計教學,而不是以媒體觀為指導,圍繞教學資源展開教學設計活動。 (3)注重教學設計的規范性。教學設計要綜合考慮各個因素的作用,使之發揮整體效應。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其特定的作用,都會對學習的過程和結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不能忽視每一個環節的設計,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環節,使之能夠真正為解決教學問題服務。並且,在編寫教學設計方案時也要注意描述的規范性,不能似是而非,甚至產生錯誤。 (4)重視教學設計的情境性。教學設計實踐面向具體的教學問題,因此教學設計必然會受到教師的教學風格、學生的特徵(尤其是非一般性特徵)、具體的教學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這就要求設計時必須對具體的教學內容、環境、學生具有較強的解釋力,不能採用寬泛、空洞的設計方法和描述方式。 (5)強調教學設計的一致性。教學設計的一致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學設計各環節應該相互依存、緊密聯系,因此要注意整個教學設計方案的一致性,不要孤立地進行各個環節的設計;二是教學活動是教學策略的具體體現,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都要與所選擇的教學策略保持一致,不能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6)體現教學設計的創造性。教學設計是一個創造性的活動。在注重教學設計的規范化的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創造性,在教學設計過程應該堅持靈活運用教學設計過程模式,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設計過程作為教學設計的參考。 選擇教學媒體的依據和原則 一、選擇教學媒體的理論基礎:戴爾的「經驗之塔」 二、選擇教學媒體的依據 (1)依據教學目標。每個知識點都有具體的教學目標,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體去傳遞教學信息。 (2)依據教學內容。各門學科的性質不同,適用的教學媒體會有所區別;同一學科內各章節內容不同,對教學媒體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 (3)依據教學對象。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樣,選用教學媒體時必須顧及他們的年齡特徵。 (4)依據教學條件。教學中能否選用某種媒體,還要看當時當地的具體條件,其中包括資源狀況、經濟能力、師生技能、使用環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三、選擇教學媒體的原則 1.最優決策原則 美國傳播學家施拉姆(wilberSchramm)提出的決定媒體選擇幾率的公式,是選擇媒體的最優決策的依據,如下: 媒體選擇的幾率(P)=媒體的功效(V)/需付出的代價(C) 2.有效信息原則 從戴爾的「經驗之塔」我們可以看出,各種教學媒體所提供的學習經驗層次是不同的:有的屬於具體的經驗,有的屬於替代的經驗、間接的經驗, 有的則屬於抽象的經驗。因而,不同的教學內容應選擇不同的教學媒體來體現。或者說,不同的教學媒體適合表現不同的教學內容。 學生的認知結構是逐步形成的,它不但與年齡有關,更與他們的知識、經驗、思維的發展程度有關。 因此,只有當所選擇的教學媒體所反映的信息與學生的認知結構以及教學內容有一定的重疊時,教學媒體才能有效發揮作用。 3.優化組合原則各種教學媒體都有各自的優點,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沒有一種可以適合所有教學情況的「超級媒體」。 各種教學媒體的有機組合將會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取得整體優化的教學效果。但是,媒體的組合要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為出發點,而不只是形式上的相加。 選擇教學媒體的程序和方法 一、選擇教學媒體的程序 選擇教學媒體的程序(見下圖)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圖媒體選擇工作程序 (1)在確定教學目標和知識點的基礎上,首先確定媒體使用目標; (2)選擇媒體類型; (3)選擇媒體內容。 媒體內容是指把教學信息轉化為學習者的感官產生有效刺激的符號。選擇媒體內容可通過選編、修改、新制三種途徑進行。 由於人們在選擇媒體時考慮的因素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設計的選擇方案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媒體選擇程序,此處不再贅述。如果您對這部分內容感興趣,可以閱讀配套光碟中的相關資料。 二、選擇教學媒體的方法 1.教學媒體類型的選擇 按照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進行選擇,見下圖: 圖教學媒體類型的選擇 2.教學媒體內容的選擇 圖教學媒體內容的選擇 (轉引自李克東,1992,有改動) 3.根據在上述活動中所得到的媒體選擇的原則和方法,對您過去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對已往選擇媒體方法進行反思 教學資源與信息化資源 資源,顧名思義,是一切可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總稱。教學資源指的是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支持教與學的所有資源,即一切可以被師生開發和利用的在教與學中使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種學習材料、媒體設備、教學環境以及人力資源等,具體表現為教科書、練習冊、活動手冊和作業本,也包括實驗和課堂演示時所使用的實物,還包括錄像、軟體、CD—ROM、網站、電子郵件、在線學習管理系統、計算機模擬軟體、網上討論BBS、網路教室、電教室、教師、輔導員等大量可利用的資源。 本模塊中討論的主要是信息化教學資源,而且是一種狹義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它主要是指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各種數字化素材、課件、數字化教學材料、網路課程和各種認知、情感和交流工具……嚴格來說,信息化教學資源與信息化學習資源在概念內涵與外延上都有一些不同,但在本書中對教學資源與學習資源不作嚴格區分,即將它們看成同一概念。 我國目前正在實行的新課程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作支持,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的變革擴大了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需求並為之提供更大的應用空間。如果沒有適用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信息技術的先進技術潛力就將難以被充分發掘,勢必影響人們對信息技術作用的認識,進而阻礙現代教學觀念形成,影響教學方式的改革,信息技術的普及和遠程教育也就失去了意義。 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教學應用及其特性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和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模式的出現,信息化學習資源的教學應用形態包括(轉引自何克抗等,2005): (1)課堂演示:一般來說是為了解決某一學科的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而開發的,它注重對學生的啟發、提示,反映問題解決的全過程,主要用於課堂演示教學。這種類型的教學軟體要求畫面要直觀,尺寸比例較大,能按教學思路逐步深入地呈現。 (2)個別化學習:具有完整的知識結構,能反映一定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提供相應的形成性練習供學生進行學習評價,並設計友好的界面讓學習者進行人一機交互活動。利用個別化系統交互學習型多媒體教學軟體,學生可以在個別化的教學環境下進行自主學習。 (3)模擬實驗:藉助計算機模擬技術,提供可更改參數的指標項,當學生輸入不同的參數時,能隨時真實模擬對象的狀態和特徵,供學生進行模擬實驗或探究發現學習使用。 (4)訓練復習:主要是通過問題的形式用於訓練、強化學生某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這種類型的教學軟體在設計時要保證具有一定比例的知識點覆蓋率,以便全面地訓練和考核學生的能力水平。另外,考核目標要分為不同等級,逐級上升,根據每級目標設計題目的難易程度。 (5)教學游戲:這與一般的游戲軟體不同,它是基於學科的知識內容,寓教於樂,通過游戲的形式,教會學生掌握學科的知識和能力,並引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對於這種類型軟體的設計,特別要求趣味性強、游戲規則簡單。 (6)資料與工具:各種電子工具書、電子字典以及各類圖形庫、動畫庫、聲音庫等,這種類型的教學軟體只提供某種教學功能或某類教學資料,並不反映具體的教學過程。這種類型的多媒體教學軟體可供學生在課外進行資料查閱使用,也可根據教學需要事先選定有關片斷,配合教師講解,在課堂上進行輔助教學。 (7)網路課程:融學習的課程資料、教學活動和支持環境於一體的信息化教學資源。 信息化教學資源具有以下特性: (1)處理數字化:是指將聲音、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信息經過轉換器抽樣量化由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的可靠性遠比模擬信號高,對它的糾錯處理也容易實現。 (2)存儲海量化、管理智能化:信息化資源一般包括大量視音頻數據,需要海量的存儲設備,一般是大容量的磁碟陣列或者光碟庫,通過大型資料庫管理,可以實現快速的查詢和檢索。這些大量的多媒體信息和資料,創設了豐富有效的教學情景,不僅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3)顯示多媒體化:這是指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存儲、傳輸、處理多種媒體學習資源,如聲音、文本、圖形、圖像、動畫等。這與傳統的單純用文字或圖片處理信息資源的方式相比要豐富得多。給學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種刺激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⑦ 如何根據幼兒的注意品質特點進行教學
1.學前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1生理因素
1.1.1容易分心
由於兒童正處於學前期,其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身體平衡能力差、協調能力差,易沖動。我們應當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另外,幼兒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為主,比如說,班裡有位同學過生日,媽媽在幼兒上課期間將蛋糕送入班內,此時注意力不集中的那些幼兒就會發現這些事情,然後大喊:「誰誰誰,你媽媽給你帶蛋糕來了。」此時你再怎麼讓幼兒把心收回,安靜上課,幼兒也是不自覺的回頭望一眼蛋糕。這樣,幼兒就不能集中注意力上課,從而影響學習效果。
1.1.2自控能力差
幼兒上課注意集中的時間短,容易東張西望,做一些小動作去打擾其他小朋友,尤其是幼兒在看圖書時,特別喜歡看《植物大戰僵屍》和《走迷宮》的書,而這些書有很少,幼兒都爭吵著要看,每次看不一會就有小朋友喊:「老師,我想看《植物大戰僵屍》的書。」沒過幾分鍾又開始喊。幼兒自控能力差,不能延遲滿足。
1.1.3情緒波動大
由睡眠不安、生病、飢餓、輕微的腦組織損傷、攻擊性行為等引起的幼兒身體狀況不佳,會影響幼兒情緒,引起幼兒的多動。如因爭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繼而動手打人,或因睡眠不足,疾病等引起的情緒不穩定導致注意力減弱。
1.2 無關刺激的的干擾
幼兒處於學前期其注意力具有不穩定性,如教師在上課或者游戲時避免穿著過於花哨甚至穿奇裝異服;在使用教具時尤其是使用幻燈片,其背景不易過於刺激,否則會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導致幼兒上課注意力分散。
幼兒在家游戲時家長時不時的打擾幼兒,如一會送水果,一會果汁等。在參與幼兒游戲時以自己的想法指導幼兒,一會說這應該這樣做,那應該那樣做,這樣容易導致幼兒注意力不集中。
1.3疲勞
1.3.1家長原因
很多家長晚上看電視時間過長,其中許多幼兒跟隨家長,導致幼兒睡眠不足引起疲勞,因而影響幼兒上課的質量。
家長的功利主義及應試教育的壓力使得許多家長利用周末幼兒休息的時間為其報各種輔導班,比如舞蹈、鋼琴、美術等等,其中不少是幼兒根本就不感興趣的,加上這種輔導班一般課時在一個小時或兩個小時,幼兒注意根本不能集中這么久,如此以來導致幼兒疲勞影響幼兒上課時的注意力,以致影響其學習成績。
另外由於家長受教育程度不同,對幼兒要求不一致,特別是長輩與家長之間存在嚴重的分歧,幼兒判別力差無所適從,在這種教育觀念不一致的環境下成長的幼兒沒有定性,從而導致幼兒注意力不集中。
1.3.2活動過多
幼兒下午的時間幾乎都是活動課,活動過於集中,尤其幼兒剛上完體育課回來後還要上其他的課時,幼兒多數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幼兒多動是由於學前兒童注意力缺陷和活動過度而引起的行為障礙,這些容易造成幼兒活動過度和注意分散。
1.3.3缺失興趣
幼兒學習內容應符合其年齡特點、適合其理解力,學習內容過深過淺、教育方法過於單一,會導致幼兒失去對學習內容的興趣。
2 幼兒注意力對其發展的影響及作用
2.1幼兒注意力對其發展的影響
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注意是幼兒游戲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也是幼兒學習活動正常進行的保證。幼兒注意力集中,其學習效果就會提高,比較容易記住新知識,幼兒的能力提高也快,應當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因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合理的組織游戲,為幼兒創造開放、寬松、溫馨的活動環境,引起幼兒對參與活動的興趣,從而實現活動目標,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2.2 幼兒注意力對其發展的作用
2.1對幼兒認知發展的作用
知覺是認識的開始,注意則是知覺的前提。幼兒對同一場景進行觀察時,不同的兒童觀察到的事物不同。這是因為每個幼兒的注意不同,會影響幼兒記憶水平,幼兒對某一感興趣的事物會進行細致的觀察,從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幼兒對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基本上能識記在頭腦中。有一次午飯後給幼兒放動畫片,畫面剛出現,有幼兒便喊:「老師,這個我們以前看過了。」因此,感知覺的發展與幼兒注意力的發展相互作用。
2.2 對幼兒自我約束能力發展的作用
幼兒行動的堅持性常常與注意分不開,學前兒童的注意力會影響他們各種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堅持性的發展,沒有幼兒注意的參與,教學活動就不能順利地進行,也不能使活動堅持到最後。因此,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越長越有利於發展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而幼兒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能增加幼兒注意力的時間,促進幼兒堅持性的發展。幼兒在板凳上老老實實坐著的時間很短,一會就亂動,幼兒常規在幼兒身上體現的是只說不做。當老師維持課堂紀律時說:小嘴巴閉閉言。但幼兒還是張著嘴巴說話,這說明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差。相反,教師應慢慢訓練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以提高幼兒的注意力。
3 幼兒注意力的特點及作用對幼師的基本要求
3.1 注意的選擇性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一定的選擇性,表現為對某一類自己喜歡的刺激注意得多,對另一種不喜歡的刺激注意的少。幼兒的注意隨年齡的增長而發展,6歲左右的的幼兒與3歲左右的幼兒相比,注意的選擇性有了明顯發展。幼兒注意的選擇性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幼兒的興趣和情緒引起的,幼兒在選擇某一注意的對象時主要是因為對其感興趣。在同一情境下,同一活動中,每個幼兒的注意對象不同。放在游戲區內的玩具,男孩與女孩所選擇的就不同,同樣女孩之間選擇的玩具也是不一樣的。
3.2 注意的穩定性
注意的穩定性是在同一時間內學前兒童把握對象時間的長短,注意的穩定性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提高。教師在活動中注意培養幼兒注意的穩定性,例如:鼓勵幼兒完整的聽完一個故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件手工作品;在體育游戲中完成某項任務等等 。
3.3注意的分配
同一時間學前兒童把注意集中分配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對象上這就是注意的分配,幼兒注意的穩定性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較大,其注意的分配能力比較差。成人可以在吃飯時談笑自如不會影響進餐,而幼兒如果處在這種環境里要麼只是吃飯要麼只是聽別人說話,如果幼兒要想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他會放下碗筷甚至站立起來手舞足蹈。因此幼兒在進行午飯時教師應要求幼兒專心吃飯,不能隨便說話因而保證幼兒更好地吸收食物,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3.4注意的廣度
注意的廣度就是同一瞬間學前兒童把握對象的數量,幼兒把握對象的數量一般是在2—3個;成人一般在4—6個。「 一目十行」就是注意廣度的很好說明,在活動中注意對象如果排列有規律,幼兒的注意范圍就會變大,而對於無規律排列的其注意的范圍就會變小;幼兒對顏色相同的注意對象其注意的范圍要比顏色復雜的大;幼兒對於注意對象大小一致的注意范圍比大小不一致的注意范圍要大。所以,教師在准備活動材料時要考慮到是否對培養幼兒的注意力有益。
四 基於幼兒注意力的特點對發展影響的培養策略
4.1營造安靜、簡單的環境
幼兒注意的穩定性差,容易被新穎的刺激所吸引,這是學前期幼兒的普遍表現的特點。教師與家長要根據這一特點,營造安靜、整潔的環境,減少外界刺激對幼兒的干擾,更好地保持幼兒的注意。比如家裡的物品擺放要整齊有序,幼兒的玩具要放在指定位置,幼兒園同樣如此,設置專門的牆角區:積木區、圖書區、花卉區、繪畫區等,在游戲結束時注意引導幼兒將玩具放回原地。
幼兒在游戲時不要給予過多的玩具,教師與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適時給幼兒提出合理的要求,與幼兒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教師與家長盡量不要大聲喧嘩,以免影響幼兒游戲。幼兒在幼兒園玩雪花片游戲時,教師要提前說好任務,用看誰嘴巴閉的最嚴或者看誰的腰挺得最直教師就會先發給誰等要求,讓幼兒安靜的玩耍,如果說話就會沒收,更不能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讓幼兒提高自我約束能力,表現好的小朋友就會再次得到更多的雪花片,幼兒會很聽話的做出他們最好的一面。
同時,幼兒園要給幼兒提供安靜的環境,活動室的牆面布置不要過於花哨,突出主題,教師的動作不要過多,衣著得體;上課期間對於注意容易分散的幼兒教師適時用細微的眼神進行提醒,也可以將其抱在懷里,防止幼兒的注意力分散;同時教師在上課時手機注意調到振動上,避免手機一響打亂正常的課堂秩序,使幼兒的注意發生轉移。
4.2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與需要
興趣與需要是學前兒童進行活動的內在推動力,同時也是直接影響學前兒童注意力的情緒系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幼兒的注意力,需要從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出發,為了激發幼兒對某一活動的興趣,教師要注意活動的內容應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心理發展水平,要與幼兒的經驗相聯系。教學中使用的教具要新穎,使幼兒擁有進行活動的經驗准備和能力准備。大部分幼兒喜歡上美術與手工課,這兩節課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地時間比言語等課的時間要長很多,因此教師要注意利用此點培養幼兒注意力。
興趣是產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條件,學前兒童對事物的興趣越濃,其穩定、集中地注意力就越容易形成。因此家長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應該採取誘導的方式去激發,在家中如果家長想培養孩子的識字興趣,充分利用孩子喜歡聽故事看故事的特點,給孩子買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圖畫故事書,讓孩子一邊聽故事一邊看書,引發學前兒童識字的興趣,教幼兒認識一些簡單的象形文字,從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在識字活動中得到培養。家長還可以在家中和孩子玩聽讀游戲,家長適當念三四組數字後讓幼兒重復出來;也可玩拼圖等結構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細心觀察、學習專心記憶、學習認真思考,讓幼兒在獨立完成游戲過程中養成專心學習的好習慣。當幼兒對某一事情產生好奇心時家長和教師注意引導幼兒,使幼兒的興趣在活動中得到發展,以此來發展幼兒的注意力。因此,興趣的發影響幼兒注意力的發展。
4.3培養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
自我約束能力差事導致幼兒注意力分散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幼兒年齡越小自我約束能力就越差,小班幼兒注意的穩定定性一般是3—5分鍾;中班幼兒注意的穩定性大約是10分鍾;大班幼兒的注意穩定性是15分鍾左右。教師要注意運用聽說讀寫多種感官訓練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從而提高幼兒的注意力。
當幼兒所處的環境中出現新異刺激時,幼兒往往很容易被吸引。因此,教師或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創設情境來提高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比如幼兒在游戲時,教師或家長有意識的增加干擾因素,如果幼兒被干擾,教師或家長要及時對幼兒提出明確的要求,讓幼兒保持注意力。要培養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就要排除主觀因素的干擾,教師或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從控制外部行動做起,要求幼兒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不可一會做這個,一會又干那個,如不可邊吃飯邊玩;幼兒在做某件事或學習做游戲時,最好不要東張西望,不要胡言亂語,不要亂動、亂摸等。
幼兒堅持性發展的關鍵期是4—5歲,可以利用該關鍵期,教師或家長通過各種途徑採取相應措施進行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約束能力。
4.4明確活動的目的與要求
在活動中,目的與要求越明確,學前兒童對活動的目的與意義理解的越深刻,學前兒童完成任務的願望就越強烈,其注意就越持久。當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幻燈片時,要提前說出觀看幻燈片的任務與要求,讓幼兒明確活動的目的與要求,以更好地保持幼兒的注意力。例如,在上美術課時,教師提出明確的目的是畫出自己認為最美麗的青蛙,誰畫的的青蛙最漂亮,誰就能得到一個小紅花,這樣幼兒就可以集中注意力去當一名畫家,更好地完成任務。教師提出目的與要求一定要具體、有明確的指向性。在幼兒完成任務後,教師要加以稱贊肯定,給予幼兒信心,以更好地培養幼兒注意力。教師在講故事或放動畫片之前,提出明確的問題,教師可加重語氣或反復強調重點,讓幼兒知道要求,並能帶著要求去認真的聽故事或看動畫片,以便更好地表現自己,從而不斷提高自己注意的穩定性。
教師在上課前明確活動的目的與要求就是要發展幼兒的有意注意,而幼兒期注意是以無意注意為主,因此在活動中教師要把兩種注意的特點結合起來,以此實現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轉換並用。比如利用律動音樂、舞蹈或手指游戲讓幼兒動起來,鮮艷美觀的教具等。在有需要時教師與幼兒面對面、手拉手,教師利用生動的語言調動幼兒的有意注意。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外界刺激對幼兒的干擾,隨著活動的深入教師要向幼兒提出要求與問題,發展幼兒的有意注意,而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很容易引起大腦疲勞,注意力同樣不能持久。為此,在活動中要注意實現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轉換。
4.5有規律的生活
幼兒生活作息要有規律,有科學,讓幼兒的生活有張有弛、動靜交替,如果某一活動持續時間過長,使得神經細胞產生疲勞,容易導致大腦皮層的興奮性降低,從而進入抑制狀態,不利於幼兒良好注意力的養成。對於不同性質的活動的轉換要合理,如在體育課時,教師要在下課時提前讓幼兒停下來做深呼吸運動,放鬆身體。
幼兒園在安排幼兒的作息時要注意讓幼兒保持充足的睡眠,固定的起居飲食和玩耍時間,睡覺前固定的講故事時間,專門上課寫作業的時間。在幼兒疲勞後可以讓其活動一下,喝點水吃點水果等放鬆一下,為使幼兒保持好的注意力,進行下一個任務做好准備等來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同時在家中,家長要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現在年輕的父母喜歡晚上看電視劇或者玩電腦,使得許多孩子追隨父母,這樣無規律的生活不利於幼兒注意的發展。因此家園要注意配合,從小培養幼兒良好學習、活動和生活習慣,克服幼兒任性、自私的行為。對於學前兒童每天的學習和訓練最好是固定時間、固定地點來進行,幼兒在學習和訓練時不能做不相關的事情。讓學前兒童養成學習、活動和生活的規律,以此形成心理活動定向,每當孩子在習慣的時間和地點坐下時,注意便條件反射似地集中起來。
綜上所述,幼兒注意力集中地時間較短不利於提高教學質量,也影響其學習效率,不利於幼兒的發展。因此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注意力也就成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教師或家長要根據不同幼兒的年齡特徵,有計劃的訓練幼兒的注意力,做到因材施教;同時教師與家長要根據幼兒在園與在家活動中的表現做好配合工作,彼此協商、溝通,運用多種策略發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或家長要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幼兒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