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高中美術「中國現代美術」教案,謝謝各位
一、 教材分析:
中國現代人物畫的時間界定為20世紀上半葉,指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高中美術教案:中國現代人物畫在這期間,中國的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恰恰在這段動盪的歷史轉折時期,中國的現代美術也處在發展階段,即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形成了中國現代美術的特點,中國畫的改革和油畫的民族問題。高中美術教案:中國現代人物畫在30至40年代,產生了許多優秀作品。所以,在這節課中,結合中國畫的變革和油畫的民族化,賞析一些優秀作品,分析其藝術特色,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通過對中國現代優秀繪畫作品的欣賞,初步了解我國20世紀上半葉繪畫藝術的偉大成就。
2、能力目標: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作品內涵。
3、思想目標: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學習我國著名畫家關系社會、關系人民、為人生而藝術,勇於探索的精神。審美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三、教學方法 高中美術教案:中國現代人物畫
講述法、引導法、啟發法相結合
四、學生情況分析
欣賞是一種能力,是欣賞者對作品內涵意義及其價值的認識,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較高層次上欣賞藝術作品,欣賞是需要一定的知識和修養的。同時,欣賞允許欣賞者對作品有某種主觀態度,需要情感和藉助想像。而這些對於一個高一學生來說,還顯得較有難度。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去欣賞作品,讀懂、理解特定歷史時期作品地內涵實則也是重點。這樣,也才能漸漸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地能力,達到啟迪智慧、開闊視野,促進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目的。
五、教學設計 高中美術教案:中國現代人物畫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
學
過
程 從欣賞一組同一時期的作品導入,引出今天的課題。
新授
今天,我們將要欣賞的是現代繪畫,既然說現代,也就意味著它不再傳統,那麼,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幅描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中國畫《愚公移山》,請一個同學來說一說你是如何來欣賞這幅畫的?(期間,教師提示,欣賞現代人物畫關鍵一點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20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是怎樣的面貌?(提問學生或一起分析當時社會狀況),為了進一步了解歷史,感受現實,讓我們來看一段真實的片斷。(課件展示、影視資料),我想,同學們已經感受到了當時中國社會貧窮、落後,受著帝國主義的侵略這一個歷史事實。(引出)而中國現代美術也正處在發展變化階段,那麼如何發展?怎樣變化?即從傳統——現代的轉變?
(以下講述法)因素:1、社會的文化環,2、人的觀念,3、美術的功能,4、內容與形式等;使中國現代美術經歷了新舊交替、中西文化的沖撞和融合,形成現代美術的特色:(1)中國畫的改革,(2)油畫的民族化問題。
(闡述)1、中國畫的改革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畫面意境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審美觀,然而,隨著人的思想的變化,觀念的轉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們對中國傳統繪畫有了新的認識,所以進行了改革,而改革之後的中國畫是適應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即不再傳統),《愚公移山》這幅中國畫,我想同學們現在應該不難看出這幅畫的內涵。
從故事反映的精神和表達的主題,可知畫的主題思想,表現了一種鍥而不舍,持之以恆,堅持到底就能取得勝利的精神。(作品創作於抗日戰爭最艱苦的1940年),作者試圖借愚公移山的故事來表達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這就是這幅畫的內涵和主題。
然而對於這幅畫,我們更要了解的是它的技法,——中國畫的改革體現在哪裡呢?同學們一定有所感覺了,這幅畫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可,對不對?那麼它在技法上有什麼改變呢?(引導)
欣賞方法
技法:1、線描—明暗(中西結合),中國畫的改革,表現人物的體積和力量;
2、裸體形式表現中國古代傳說,這是一種創新,突出了力量與氣勢。
內容:移山
主題:抗戰到底的決心
(師生互動)
同樣使抗戰時期的作品,讓我們再來看看蔣兆和的《流民圖》又是通過怎樣的形式來表現的呢?(課件展示)這是一幅描寫中國人民苦難生活的歷史畫卷,我想請同學們看了作品之後,體會作品中人物的情緒和境遇,(一分鍾討論)哪位同學來說一說?
(通過學生描繪畫中人物形象,從而感受到民族的苦難)師:難道當時的中國真的就變成難民營了嗎?如果再不起來戰斗,中國就完全被侵略了。這幅畫創作於1943年,當時日本侵略者已經踐踏了我國的半壁江山,中國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的境地,民族的苦難激發起了畫家畫了這幅畫。主題也由此得出,希望全國人民能夠團結起來,參加戰斗,堅持抗戰到底一定能夠取得勝利。(整個欣賞過程在教師的不斷引導職能夠展開並深入)
欣賞方法:
技法:線描+素描(改革了中國畫)
內容:難民
主題:抗戰到底
(有了第一幅作品的審美經驗,學生可以得出此欣賞過程)欣賞完兩幅作品可比較其異同點。(題材一樣,表現方法不同)
20世紀上半葉也是反帝反封建時期,除了帝國主義的侵略,還有國內封建勢力的存在。同學們請看這幅畫表現了什麼呢?欣賞:王式廓的《血衣》(油畫素描稿)。
這是一幅描寫土地革命時期農民鬥地主的場面。(請學生分析,通過分析畫中幾個主要典型形象的心理,來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優秀的藝術作品是靠典型來塑造角色的)。
可提問:作品的主題思想式通過什麼形式體現出來的?(從感受農民的情緒起伏變化,由低潮到高漲過程)
欣賞方法:
技法:素描
內容:鬥地主
主題:人民當家做主人(土改的必要性)
(這里學生應該可以自主學習了,基本上自己可以理解作品)
欣賞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這是一幅深受中國人民喜歡的革命歷史畫。這幅畫重點感受油畫的民族化體現在哪裡?
具體過程:
1、同學們一定沒有看過「開國大典」,那麼讓我們一起去看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盛況,感受一下當時的宏偉場面以及這一令人難忘的時刻!(播放一段影視資料)
2、(一分鍾思考或討論)說一說這幅畫的藝術特色。
師:……紅旗、紅燈籠、紅柱子。紅地毯與藍天白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又採用了西方油畫的寫實手法描繪人物場景——油畫的民族化。
油畫是西方的 傳統繪畫形式,以素描為基礎。中國人在欣賞西方繪畫的時候,往往受傳統文化、思維方式和審美需求的局限,而存在差異(看不懂、看不慣),那麼,如何讓更多的中國人能接受西方的傳統繪畫,使它更豐富,則必定有一個國有化的過程,即民族化,(如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的本土化就是一個典型例證),使其具有中國特色。使西方的油畫技法與我們民族的審美觀相適應,這就是油畫的民族化。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欣賞,同學們也許積累了一些審美經驗,也看得出同學們從先前不會欣賞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內涵,這就是審美能力的提高,當然。這不是說就一節課同學們的審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體現了一個過程,這就是審美的過程。
課件展示
先一個學生講,然後可再請2-3個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補充。
學生討論或「七嘴八舌」的發言
分組討論允許「自說自話」
(課件展示)學生欣賞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
(教師引導學生說)在這一作品中,描繪了因戰爭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的形形色色的難民,他們中有農民、工人、市民、知識分子,有老有小,有男有女,通過每個人不同的動態、表情,反映出不同的身份和經歷
學生討論、分析人物心理,從而得出畫的主題思想(師生互動)
感性—理性
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學生總結回顧欣賞過程
感受作品的時代特徵,從而找到一種正確地欣賞方法。
同學們地觀點肯定是眾說紛紜,但不一定就能說得正確。
對這幅看似簡單卻有著深刻內涵的作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這是在教師的講述過程中使學生理解作品內涵,因為學生的審美能力雖是建立在一定的理性經驗基礎上的,但這種理性經驗在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還有賴於教師的講述,從而使學生把握作品的內涵。
通過層層理解作品內涵,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及時肯定學生的回答
通過這一過程,無形中增強了學生對優秀藝術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http://www.5ykj.com/Health/gaomei/25197.htm
Ⅱ 求美術教案《繼承和發揚中國美術的藝術傳統》教案~~~~~急用~~·
第一課 繼承和發揚中國藝術的傳統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我國與西方優秀建築、雕塑、繪畫的藝術風格,從而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藝術的形式和風格。
能力目標: 用語言闡述自己對中國優秀民族藝術的認識。
情感目標: 加深對美術藝術的理解,逐步形成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教學重點:
通過中外美術作品的比較分析、討論,使學生了解,各民族尤其是中華民族藝術獨特的風格和審美特徵。
教學難點:
中外美術作品的形式藝術風格的對比,初步理解傳統和多元文化並存的關系。
教學准備:
學生的學具准備:教材,相關資料。
教師教具准備:多媒體設備,教學課件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
(看視頻)
大家認真觀察影片。提問:看看影片中都展示了哪些美術遺存? 看影片,思考,回答問題,進入學習狀態。
答:有北京故宮、秦始皇兵馬俑、雲岡石窟等。
提高積極性
哪些美術遺存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為什麼這些美術遺存會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
緊跟老師思路 導入課題
教學方法:小組討論
(看幻燈片中的圖片)將中西方的建築作品從材料、布局、色彩三個方面進行對比。
思考、討論
北京故宮
巴黎凡爾賽宮
中國以木結構為主,而西方是以石材為主。中國多是「四合院」形,地面平鋪為主,而西方朝縱深方向發展。中國用金黃色的琉璃瓦,朱紅的木製廊柱,門窗,寬敞潔白的漢白玉台基,而西方色彩相對單一。 通過中西建築的比較,了解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
通過剛剛的分析,大家是否感受到了中國建築的獨特魅力?中國美術的藝術傳統不僅僅體現在建築上,中國傳統雕塑也有著自己的語言。
提問:誰能簡單的介紹下雲岡石窟或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
觀看圖片,並回想課前查閱的資料,向師生介紹雲岡石窟和阿芙洛蒂德。
交流探究學習的成果,感受自主學習的成就。
(觀看圖片)
從造型、表現手法和思想感情三方面比較中西雕塑的不同
中國雕塑注重寫意,西方雕塑注重寫實
中國的雕塑多強調的是一種集體之美。古希臘羅馬的雕塑強調的是個人所展示出來的美。
西方雕塑強調直白、明晰、奔放。中國則強調委婉、內斂、保守 通過中西雕塑的對比,了解中國雕塑的特點。
以上我們通過對比的方法分析了中國建築、雕塑的獨特之處。那美術四大家族中最重要最常見的一個,我們還沒有分析,大家說是什麼? 思考,回答問題。
繪畫 復習舊知,引出新知識點。
(觀看圖片)
從形式、材料、比例三方面比較中西人物畫的不同。 思考、回答問題。
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
筆墨紙硯
對於中國畫而言,造型准與不準,要依靠對意的表達
程度而定。
通過形式、材料、比例三方面比較中西人物畫的不同,了解中國人物畫的特點。
欣賞「米德爾哈爾尼斯的道路霍貝瑪」這幅作品。體會西方風景畫特點。
西方風景畫重視光的運用,重視色彩的配合,重視透視的應用 簡單了解西方風景畫的特點。
欣賞《千里江山圖》
提問:1、請同學分析中國山水畫採用的技法。(透視、構圖、色彩)
(2)你從中國的山水畫中可以體會到哪些文化元素?
1、「高遠」、「深遠」、「平遠」的「三遠」透視法。
山水畫構圖要運用對立統一規律。
人文理想、追求和深邃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意境和品位。
2、以山為樂、以水為知,以空為悟、以遠為覺的精神確立,體現天人合一的憂樂圓融意識,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是中國山水畫欣賞的最大樂趣 了解中國傳統繪畫的深刻意蘊。
(回顧中西在建築、雕塑和繪畫上的不同。)
提問:和同學討論,在中西美術的比較中,你看到了怎樣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討論、思考、回答問題。
中和 平易 深沉 含蓄 用語言闡述自己對中國優秀民族藝術的認識。
(觀看幻燈片)
這種民族文化精神在古城方面的體現。 欣賞圖片,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
加深對美術藝術的理解,逐步形成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布置作業
作業要求:
題目自擬
內容:以「繼承和發揚我國的藝術傳統」為主線寫一篇小論文
字數:300字左右
作業上交時間:4月2日(本周六) 記錄作業要求 會用書面語言闡述自己對中國優秀民族藝術的認識。
Ⅲ 幼兒教案《畫祖國》藝術活動
活動由來: 幼兒通過過國慶節回來,互相交流外出遊玩的感受和體會,孩子們都說我們的國家真大,幼兒都有強烈的認識了解祖國的慾望,為了滿足幼兒的慾望和要求,於是產生了我們的祖國的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問題板塊主題壁報區域游戲相關內容家園合作資源利用 1、 培養幼兒愛祖國的...情緒、情感及做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 2、 了解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多民族的國家。 3、 知道了解母親河(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4、 知道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曾經創造過世界奇跡。 5、 知道了解四大發明。 1、 中國地圖什麼樣,它象什麼? 2、 五十六個民族服裝服飾展,民族娃娃展。 3、 閱兵圖片軍儀仗隊圖片。 4、 布置長江、黃河的圖片展。 5、 搜集有關長城的資料。 6、 搜集四大發明的相關資料,布置展牆。 1、 布置了中國地圖的拼圖牆。 2、 五十六個民族服裝服飾展,民族娃娃展。 3、 閱兵圖片,三軍儀仗隊圖片。 4、 布置長江、黃河的圖片展。 5、 搜集有關長城的資料。 6、 搜集四大發明的相關資料,布置展牆。 1、 中國地圖拼圖。 2、 製作繪畫民族娃娃。 3、 繪畫天安門。 4、 歌舞表演,我愛天安門學唱國歌畫國旗。 5、 搭建長城。 6、 創編歌舞。 7、 手工製作長城。 8、 實驗活動。 9、 紙的超市。 1、 向家長介紹本網路的活動內容。 2、 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收集資料。 3、 家園共同配合帶幼兒參觀天安門、長城。 4、 請家長給幼兒布置相關適宜的環境。 5、 教師家長幼兒共創風格牆。 6、 讓家長幫助尋找提供資料。 1、 看錄相、光碟。 2、 從網上下載的照片。 3、 利用家長外出參觀給幼兒提供錄制的材料、照片、解說詞等。 4、 活動區活動。 5、 利用周邊的社區的環境和資源。 6、 參觀紙箱廠,尋找各種紙。 活動網路圖 主要活動: 1、認識中國地圖 2、56個民族 3、母親河長江黃河 4、天安門廣場 5、長城 6、 國旗國徽國歌 7、四大發明 8、認識紙 活動一:認識中國地圖 活動目標: 1 初步了解祖國地域的遼闊,地圖板圖形和雄雞的特點。 2 知道自己是中國人,知道祖國的名稱。培養幼兒從小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准備:、中國地圖一幅、中國地圖拼圖數個。 活動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1、 認識中國地圖,了解地圖上的顏色分別代表什麼。 1 讓幼兒知道了解我國地域的遼闊,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 1 請幼兒觀察中國地圖,並提問幼兒這是哪個國家的地圖。 2地圖上都有什麼?各種顏色分別代表什麼? 3幼兒對地圖觀察比較仔細,顏色分別代表什麼大部分幼兒初步掌握。 1 幼兒操作拼圖,找到北京和自己家鄉的位置培養幼兒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 2 在拼圖上找出祖國寶島台灣的位置。 請幼兒操作拼圖,並找到北京和自己家鄉的位置。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4幼兒能很快找到北京的位置,對家鄉的位置在哪個別幼兒尋找較慢。 1教師能與幼兒共同互動觀察地圖的形狀和顏色。 2 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了有序的觀察。 1教師指導個別幼兒找到家鄉的位置。 2 活動中幼兒互相合作進行語言和操作上的交流。 活動二:56個民族 活動目標: 1、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2、了解部分民族的主要風土人情。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准備:布置五十六民族的牆飾、照片、參觀中華民族園。 活動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1、 通過設計這次活動,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 2、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及風俗。 1、 談話,請幼兒分別說說參觀後的體會。 2、 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56個民族。 3、 談話: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及它們的風土人情。 4、 你是哪個民族的?這個民族有什麼風俗習慣,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5、 手工製作及繪畫,民族娃娃。 6、 幼兒能結合此活動把外出參觀後的所見所聞進行講述。 7、 通過本次活動加深了對自己民族的了解和熱愛。 8、 幼兒通過製作繪畫民族娃娃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1、 教師在本次活動中同幼兒一起對我國的五十六個民族的不同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通過本次活動激發了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2、 教師在這次活動中與幼兒互動製作民族娃娃,欠缺的是幼兒對一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了解的不夠。 活動三:母親河長江黃河 活動目標: 1認識長江、黃河、了解長江、黃河的發源地。 活動三:母親河長江黃河 活動目標:1認識長江、黃河、了解長江、黃河的發源地。 2初步知道長江、黃河與中華民族發展的關系,激發幼兒對母親河熱 愛的情感。 活動形式:看錄相,談話。 活動准備:光碟(長江、黃河三峽的圖片等) 活動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知道了解中國的兩條著名的河流。 知道長江黃河的發源地。 了解長江、黃河與民族發展的關系,說說母親河治理後的變化。 一看錄相,讓幼兒初步了解長江,黃河的雄偉,壯觀。 1、 幼兒觀察自帶圖片,請幼兒進行相關的講述。 2、通過觀察圖片,使幼兒知道哪個是長江、哪個是黃河、哪個是三峽發電站及壺口瀑布。 3、幼兒看錄象時都非常認真仔細,並不時的互相交流。 二、分辨長江黃河的圖片。 1、師生共同探討長江、黃河與中華民族的關系,激發幼兒熱愛母親河的情感,及治理後長江黃河給人民帶來得好處。 2幼兒渴望了解更多的母親河治理後的情況。 教師能在幼兒看錄象時向幼兒進行重點的介紹說明。 幼兒對此活動有很高的興趣,渴望了解黃河長江的更多知識。 通過師幼互動,幼兒的環保意識加強了。 幼兒通過次此活動激發了對母親河熱愛的情感。 活動四:天安門廣場 活動目標 1 知道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 2 知道天安門廣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 3 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准備:幼兒去天安門參觀、天安門的照片、圖片、閱兵儀式圖片錄象帶 活動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請幼兒說說去天安門參觀的體會,了解天安門廣場的重要用途。 主要是讓幼兒了解天安門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讓幼兒對天安門城樓的外觀進行描述和繪畫。 一、談話:幼兒介紹參觀後的見聞。 二、看錄相,讓幼兒知道天安門廣場是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國旗每天從這里升起。 1、幼兒參觀時對天安門廣場看的比較仔細,要求教師為他們留影。 2、了解並知道天安門廣場是世界最大的廣場,並了解相關的建築(人民英雄紀念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 3、幼兒對人民英雄紀念碑渴望有更多的了解。 4、能簡單說出天安門城樓外觀 5、繪畫天安門。 6、幼兒基本上能對天安門的外觀進行描述。 幼兒通過組織活動,每周一升旗的時候幼兒都有一種作為中國人的神聖自豪感。 教
Ⅳ 所有的美術作品都一樣重要嗎教案
所有的美術作品都一樣重要嗎
——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
一:教學目標:
從理論上說,任何美術作品一旦產生就不再屬於藝術家,而是屬於整個社會或觀眾,所以不同的美術作品在不同的社會和觀眾眼裡就會有意義和價值上的差異。在上一課里已經講述了理解藝術家創作意圖的重要性,本課要說明的是,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只是我們理解美術作品的一個方面,而不是惟一的,或者說它可以為我們理解美術作品提供某種參照,美術作品還需要我們觀眾給予我們自己的解釋。因此,本課的教學目的在於使學生認識到,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既有絕對的一面,也有相對的一面。主動參與是美術鑒賞的前提和保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高美術鑒賞的能力,培養審美的眼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使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與時代性和地域性有著密切的關系,即無論這種意義和價值的形成還是美術作品產生意義和價值的能力與范圍都受到了其所處時代和地域的限制;
2.使學生了解對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即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和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
教學難點:在於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既有其絕對的一面又有其相對的一面,要准確判斷一件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在教學中要能精確地把握它們之間的關系並不容易,這是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另外,判斷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多種角度又容易使學生產生錯覺,以為美術作品可以任意理解,這是錯誤的,需要在教學中注意給予糾正。
三:教法:本課主要採用講授法、比較研究法、談話法和多媒體教學。
四:學法:欣賞法、比較研究法、討論法。
五:教具准備:本課教學幻燈片及相關列印圖片。
六:教學過程設計:(結合課件演示)
一、組織教學;出示課件:
二、導入新課:以波洛克的《1948年第5號》作品作「暖場」(拍賣競價)。
欣賞名作,從古代畫家馬遠、夏圭的故事講起,指出他們在中國美術史上的貢獻,但明代皇帝卻給出了不同的解釋,由此說明美術鑒賞不僅要了解藝術家的創作意圖,還有一個觀眾對其意義和價值進行判斷的問題。引入課題——《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
三、講授新課:
1)指出美術作品意義與價值的判斷依據是:是否把握美術作品本身的時代性、地域性、創造性!由此過渡到「美術作品的產生無論是題材或內容還是形式或風格都受到了時代性和地域性條件的限制。」(解讀羅中立的油畫《父親》)
2)時代性:用比較的方式展示一些作品,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時代性。精心挑選出來盡量能讓學生引起共鳴的圖片進行比較,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興趣二來便於教學的順利進行。
3)活動:讓學生進行自主和探究式學習——從書本中挑選兩件作品對比嘗試說明「時代性」。
4)地域性:比較米友仁的《瀟湘奇觀圖》和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兩張山水畫,指出由於地域的不同,作品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和樣式。
對比米和范的作品是在中國畫的范疇內比較,又把明清時期中國文人畫代表人物之一石濤的《淮揚潔秋之圖》和西方現代主義繪畫之父塞尚的《高腳盤、玻璃酒杯和蘋果》進行對比,主要是從文學性的方面來比較說明。這部分出現的作品是後面課程的內容,拿到本節課來講,可以拓展學生的美術視野,對以後將講解的課程也起到一個預習的作用。
播放電影《圓明園》的視頻剪輯康熙對西方油畫的評價以及乾隆對西方雕塑的態度,讓學生通過不同媒體形式感受「地域性」的影響,同時推薦《圓明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讓學生進行自主和探究式學習——從書本中挑選兩件作品對比嘗試說明「地域性」。有了之前的經驗想必學生能更熟練地掌握此技能。這也體現了新課程的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