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巴金日月優秀教案

巴金日月優秀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24 07:19:16

⑴ 巴金《日月》備課稿

一、教學目標

1、 擴寫、續寫、創寫一個句子,來欣賞、感悟《日》。

2、 對比閱讀、分析《月》。

3、 體會日月所表達的作者熱情洋溢和細膩幽靜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創寫句子的模式來教學課文

三、教學課時:二課時

四、指導思想:

1、 培養學生對作品直觀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設一種良好寬松的學習環境和討論環境。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看導語,介紹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無黨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23年到上海,後到南京,在東南大學附中學習,1925年畢業。1927年旅居法國。1928年回國,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學季刊》編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學月刊》。抗日戰爭時期,與茅盾創辦《烽火》,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1950年後,歷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主席,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文藝月報》、《收獲》、《上海文學》主編,茅盾文學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文學基金會會長,中國田漢基金會名譽理事長,1983年、1988年當選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6年12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委員會主席。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1年12月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委員會主席。是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

1922年在《時事新報·文學旬刊》上發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1927年旅居法國期間,創作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1931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時報》連載,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被譯成20多種文字。1934年寫了《神》、《鬼》、《人》三部短篇。長篇小說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說《憩園》、《寒夜》)。譯有赫爾岑回憶錄《往事與隨想》。1978年底—1986年8月,創作了五卷本散文《隨想錄》。1958年—196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十四卷。1994年《巴金全集》26卷全部出版。到1994年6月,共寫作並出版了120部著作,還翻譯了62部外國作品,出版了54部巴金研究專著。

1981年提出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設想。1985年3月主持開館典禮,並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圖書、雜志、報紙、手稿、書信、照片、文物捐給了文學館,共7665件。1994年又捐出了1927年他在法國主編的《平等》雜志,23期合訂本,是國內孤本;兩位著名的無政府主義革命家於1927年6月和7月由美國獄中寫給巴金的親筆信;1950年在波蘭舉行的第二次世界和平大會的紀念冊,上面有巴金徵得的幾十位世界名人的簽名,是「國寶」級的文物。

1982年獲義大利卡森蒂諾研究院授予的但丁國際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軍團勛章。1984年被香港中文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85年被授予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外國名譽院士稱號和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90年獲蘇聯最高榮譽勛章——蘇聯人民友誼勛章,同年還獲第一屆福岡亞洲文化獎特別獎。1993年4月獲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頒發的「資深作家敬慰獎」,同年義大利蒙德羅國際文學獎評委會授予巴金和以巴金為主席的中國作家協會特別獎。1994年4月,首屆文學界為紀念其90華誕舉行了「巴金與二十世紀研討會」和《講真話,把心交給讀者——巴金》大型圖片展覽。1998年獲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的文學藝術最高獎項——傑出貢獻獎。1999年10月,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為被命名為「巴金星」。

夫人:蕭珊。原名陳蘊珍。曾就讀於上海愛國女中。1944年5月8日結婚,1973年因病在京逝世。兒子:李小棠。在上海市政協文史研究室工作;女兒:李小林。《收獲》編輯部副主編。

二、檢查預習

理解生字,請學生注音:暘、姮、皓、浸

三、朗讀課文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個別學生朗讀,全體大聲齊讀。

三、創寫教學

1、速讀課文,擴寫一個句子

活動內容:請同學們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擴寫「這是一篇寫

日的文章」這個句子。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從整體上多角度的理解課文內容。

2、尋讀課文,續寫一個句子

請同學們讀課文,續寫「我從文中發現了……」這個句子。這次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自主地探究課文的內涵。

3、細讀課文,創造一個句子

請同學們從品析、欣賞、感受等方面入手,就課文內容說一句欣賞的話。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美點賞析。

四、內容探究

1、作者為什麼不寫日,不寫月,卻寫這些與日月無關的東西?

2、作者為什麼在《日》中,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而在《月》中,又提到了冷?

3、理解光明和寒冷特殊的含義。

4、在《月》中,第四段大段的月下感受與本文有什麼聯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聯系兩篇課文,找出貫穿兩者之間的中心思想。

第二課時

文本探究:

6、「飛蛾」為什麼值得贊美?

因為飛蛾為了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或者浸在油中,這是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我的一種偉大行為。

7、在敘述完誇父、飛蛾之後,為什麼作者筆鋒忽然一轉,說起了「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

因為前面所說的誇父和飛蛾都是為了後面的鋪墊而產生的,目的是引出後面的這句話,這才是作者要表達的重點,為著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8、如何理解「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這是本文要表達的中心,正是為了整個世界的光明和熱力,才會有飛蛾、誇父的犧牲行為。他們熱烈追求光和熱的行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嚮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整個世界不被黑暗所籠罩。

9、「月的光是死的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前面已經用了很多語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於是在這里才會說出這句話。他表達了作者對光和熱的一種嚮往和渴求,與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學家那樣只是歌頌月亮、贊美月亮。

10、為什麼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傳說?

因為姮娥也是為了某種理想,為了可以改變月光的冰冷,為了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雖然作者用的是疑問的語氣,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託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11、作者寫「日」,卻用主要的篇幅來贊美飛蛾撲火,這是為什麼?課文中寫道:「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聯系特定的時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人生追求?

因為這里的飛蛾已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它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它成為了一種象徵,是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徵。作者寫的雖然是「日」,但主要寫的卻是飛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熱的行為。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為什麼歌頌光明,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

12、月亮在這里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什麼?你是通過文章中的哪些描寫體會出來的?這里所表現的意境,能使你聯想起古詩中的哪些詩句?

月亮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冰冷。文中多處提到,如「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望著明月,總覺寒光冷氣浸入我的身體」,「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這種意境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的「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李商隱的「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等。

13、如何理解「日」、「飛蛾」、「誇父」、「姮娥」等的象徵意義?

這些人和物都寄託了作者的理想,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絕寒冷的思想感情。(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了解這些神話傳說)。

14、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把兩文貫通起來,你對作品的主體有什麼深一層的理解?

冷和熱是一種及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徵才會更加突出明顯,這就是為什麼作者會在不同的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嚮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裡,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表現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體現了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雖然風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卻是一以貫之的。無論是撲向燈火的飛蛾,還是渴死在暘谷的誇父,還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變現狀的姮娥,他們都代表著一種力,一種向上的、不屈不撓的力,是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⑵ 巴金的《日月》的啟發。。。跪求!

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冷和熱是一種及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徵才會更加突出明顯,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嚮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裡,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表現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體現了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雖然風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卻是一以貫之的。無論是撲向燈火的飛蛾,還是渴死在暘谷的誇父,還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變現狀的姮娥,他們都代表著一種力,一種向上的、不屈不撓的力,是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日》表現作者熱情洋溢的一面,在那個「沒有了光和熱」,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願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日球」,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表現了作者對真理的追求。《月》則表現作者細膩幽靜的一面,作者贊頌妲娥為了一個不知名的理想而放棄原有的一切,「妄想」改變「月」這個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這兩篇短文都表現了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⑶ 誰有巴金寫的《日》的教案!!幫忙找找!追加20分

上課開始,投影展示巴金的散文詩《日》和《月》正文,背景音樂為中國民樂《彩雲追月》,營造抒情的氣氛。



為著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終於死在燈下,或者浸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後的一瞬間它得到光,也得到熱了。

我懷念上古的誇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暘谷。

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倘使有一雙翅膀,我甘願做人間的飛蛾。我要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

7月21日



每次對著長空的一輪皓月,我會想:在這時候某某人也在憑欄望月嗎?

圓月猶如一面明鏡,高懸在藍空。我們的面影都該留在鏡里吧,這鏡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感覺。

在海上,山間,園內,街中,有時在靜夜裡一個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確,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為什麼還有姮娥奔月的傳說呢?難道那個服了不死之葯的美女便可以使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鏡中看見了什麼人的面影吧。

7月22日

教師:今天是2005年10月25日星期一,我們學習巴金的散文詩,在這個日子裡,誰願意為我們這一節課說一句話?

學生:用這堂課來悼念巴金爺爺。

教師:你是通過什麼途徑知道巴金先生去世的?關於巴金爺爺,你能說得更多嗎?

(請學生回答)

(請另一個學生到黑板書寫:謹以此悼念巴金先生。)

【定下這課堂基調以後,正式開展學習,了解人物和作品,體會文中情感,理解語句深邃的含義,領會青年巴金復雜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基本設計:整節課用「讀」來貫通這些環節。這是一篇自讀課文,也是很適合進行抒情朗讀的散文詩,出現在人教實驗本8年級下,編在第二單元。這個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散文詩,其中《雪》是魯迅的名篇,《雷電頌》是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中的一個片段,是一首激越澎湃的內心獨白。《海燕》是高爾基的篇目。《組歌》是紀伯倫的。五篇課文的教學,都很講究誦讀。】

教師:(問一學生)對這兩則散文詩,你在預習時,是默讀,還是放聲讀了?你讀時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我是默讀的;我體會到了日的光耀和月的清冷,但是,都有人要上去。

教師:(問第二個學生)他的回答和你的理解一樣嗎?

學生:我體會到了巴金對著日和月產生的情思。

教師:他們從不同的方面,說出了這兩首散文詩的價值。前面的同學只注意到了作品本身,後面的同學還注意到了作者的狀況。(問第三個學生)你預習時讀了幾遍,對文中語句,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如果現在讓你大聲來讀,你覺得讀第一篇和讀第二篇,感情上應該有什麼一致和不一樣的地方?

學生:我讀了三遍;我不理解的是,巴金爺爺說「生命是可愛的」,但他為什麼又要贊美飛蛾和誇父?還有,月亮和太陽,到底誰是巴金心目中的理想?我覺得它們是相反的兩個事物。

教師:好,你提了很多問題,也暴露了一些認識錯誤,不過沒關系,我相信會得到糾正的。……現在,請大家來回答我的問題,《日》、《月》是巴金在抗戰時期創作的散文詩,那時,中華民族大敵當前,當時情境下的我們中國人的主要情感是什麼?你能把這和日、月、飛蛾、誇父、嫦娥等建立起聯系嗎?……請大家思考一下,也可以討論。

【學生活動】

學生發言後,教師投影展示:

《日》《月》散發著作者憂郁而熱情的青春氣息。《日》表現作者熱情洋溢的一面,在那個「沒有了光和熱」,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願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的日球」,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也要追求理想的人生。《月》則表現作者細膩幽靜的一面,作者贊頌姮娥為了一個理想而放棄原有的一切,「妄想」改變「月」這個冰冷的星球。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這兩篇短文都表現了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教師:今天這一節課,我們要在一起深情地朗讀這兩首散文詩。先請同學簡單說說,按照你的理解,什麼是朗讀,什麼是朗誦?如何才能很好地朗誦?

多學生:(回答。略。)

教師請一學生整理:朗讀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大聲的讀。朗誦則是對作品進行藝術化的處理和表現。要想朗誦好文章,要有充沛的感情,要能准確地理解原作精神。

教師引導:那你如何領會文中情感、理解語句深邃含義,領會青年巴金復雜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的?你覺得朗誦前又要准備什麼樣的充沛情感?

【學生思考】

教師:巴金爺爺的這兩篇散文詩比較舒緩,可以自由地讀,大膽地處理。文中的語言比較優美,含有哲理,內蘊豐富,有些名言警句要牢記在心。……現在,請每個人同學自己揣摩,放聲地讀一讀,也可以進行小組討論,看看該怎麼讀。等一會,我們請個別同學站起來,朗誦全文。

【學生活動】

(教師請單個學生起來朗讀。找中等水平的同學。)

(教師請其他學生指出該同學朗讀的缺陷。)

教師總結:看來朗誦還是很有講究的,簡單地說,首先要很好地理解原作,其次要具有一定的朗讀技巧。下面請大家看投影,為了更好地朗誦這篇課文,我提供了許多知識卡片,供你們翻查。如果你們需要什麼方面的相關知識,可以來點擊該項目。但你要思考:你為什麼要了解這個項目,它對你朗誦課文有什麼幫助?

【學生活動·集體研讀課文】

教師投影展示如下內容按鈕:

1.巴金其人 2.寫作年代 3.生字生詞 4.朗誦方法 5.表現手法 6.引申想像

每一按鈕都鏈接了相關知識點。教師自由點擊相關資料。

1.巴金其人

巴金於1904年生,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現、當代著名文學家。1920年入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1923年從封建家庭出走,就讀於上海和南京的中學。1927年初赴法國留學,寫成了處女作長篇小說《滅亡》,發表時始用巴金的筆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從事創作和翻譯。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中長篇小說,出版了《復仇》《將軍》《神·鬼·人》等短篇小說集和《海行集記》《還魂草》《龍·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後出版了《隨想錄》,引起巨大反響。

2.寫作年代

這兩篇作品寫於抗日戰爭時期的1942年,其時的中國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殺侵淫。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生存,千千萬萬不甘做亡國奴的人們,拿起武器,走上戰場,不惜犧牲。

3.生字生詞

暘(yáng)、姮(héng)、皓(hào)、浸(jìn)
一撮(cuō)灰,撮,量詞。
一瞬(shùn)間,一眨眼,轉眼。
寂寞:孤單冷清。
倘使:假使。
長空:遼闊的天空。
皓月:明亮的月亮。
詠嘆:歌詠。
舍棄:放棄。
甘願:心甘情願。
憑欄:依著欄桿。
飛蛾撲火:飛蛾撲到火焰上,今比喻自取滅亡。

4.朗誦方法

常用的表達手段有:停頓、重音、語速、句調。停頓指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可給聽眾一個領略、思考、理解、接受的餘地。重音指對某些詞語進行強調。語速是指說話或朗誦時每個音節的長短及音節之間連接的緊松。一般說來,熱烈,歡快、興奮、緊張的內容速度快一些;平靜、莊重、悲傷、沉重、追憶的內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敘述、說明、議論則用中速。句調,在漢語中,字有字調,句有句調。句調又稱語調,是指語句的高低升降。句調可分為四種:升調、降調、平調、曲調。升調(↑),一般用來表示疑問、反問、驚異等語氣。降調(↓),一般用於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堅決、贊美、祝福等感情。平調(一),用於不帶特殊感情的陳述和說明,還可表示庄嚴、悲痛、冷淡等感情。曲調,這種句調常用來表示諷刺、厭惡、反語、意在言外等語氣。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表達手段,如笑語、顫音、泣訴、重音輕讀等。

5.表現手法

《日》這篇短文通過飛蛾撲火,誇父逐日這兩個事例,贊美了他們為追求光和熱的英勇獻身精神,表達了自己寧可轟轟烈烈的戰死,也不願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戰斗決心。《月》這篇短文,通過對寒冷月光入侵的細膩感受,寫現實世界的寒冷和毫無生機,贊頌了姮蛾一樣為改變清冷現狀而不惜犧牲的獻身精神的人。

作者用托物言志的象徵手法,托飛蛾、誇父,借這兩個形象作為追求光明、寧願獻身的象徵,借姮娥奔月,作為追求光和熱、創造美好未來生活的象徵。中國的抗戰是非常艱苦的,整個民族遭受劫難,沉入沒頂的黑暗之中,在這短文里,巴金既表達了個人心聲,也表達了民族情感。他個人的人生態度,也在這些精美的語句里。

6.引申想像

在文章中,「日」「飛蛾」「誇父」「月」「姮娥」,你怎麼理解他們各自的意象?他們給你的想像又是什麼?它們寄託了作者什麼樣的理想?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追求?

「飛蛾」為什麼值得贊美?

你能說出「誇父追日」「姮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嗎?

……

教師:現在,我要請幾位擅長朗讀的同學站起來,大家也可以推薦一下。然後,我們全班同學在一起,先幫助他如何更有感情、更有感受力地朗誦巴金的《日》和《月》。

【教師對學生的現場朗誦指導】

教師:朗誦整篇課文的感情,應該如何選擇?語速應如何選擇?

學生回答(由教師認定):感情應該沉靜、內蓄,前一篇的激情也是不過分外現的,帶一點悲壯,後一則凄清,優雅。語速,前一則中速,後一則慢速。

一學生(舉手):老師,第一則《日》中間的「日」,是不是代表日本侵略者?飛蛾、誇父是不是不怕死的英雄?這里是不是該讀得鏗鏘有力?

(學生喧嘩)

教師:我們不要這種太概念化、太政治化的理解,散文詩是美的,是精緻的藝術,一個文人的思想情操也是細膩的。直接的、露骨的表達,不是藝術的表達。這里的「日」,還是理解為一個自然事物比較好,它和後面的「月」對應排列,文中所有的意象都是藝術化的,這就是藝術散文的特點。……大家繼續研究語句的朗誦。

學生:在《日》中,作者寫道:「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這一句是什麼句式?應該怎麼進行朗誦表現?

另一學生回答(由教師認定):是反問句;應採用升調朗誦。

學生:「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這個長句應該如何停頓和強調?

教師請學生回答:應該這樣——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

教師:很好,你再朗誦一下這一句。

【之後,教師請學生嘗試朗誦《日》,再請朗誦者談朗誦後的自我感受,再請別的同學進行評價。】

教師點評指導:……「飛蛾」,一種渺小而不美麗的生物,上古的誇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路上,從飛蛾到誇父,他們為了光明,都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這里,朗誦時,隨著語意內容的改變,兩個意象發生轉變,由低級到高級,這里朗誦者的聲音應該漸漸高昂起來。

【教師和一學生耳語,請他推薦一個從不敢大聲朗讀的同學來表演。】

(同學鼓掌)

教師:好,我們繼續深入研究課文,《日》這一篇表達的情感,重點在哪裡?朗誦時,如何處理這重點?

學生回答(教師認定):應該在這里——「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這才是作者要表達的真實含義,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所以,作者「甘願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

教師:在這里,朗誦者的情感狀態,應該激情洋溢,在這里,朗誦者的聲音的力度和氣度,應該達到頂點。

……

【教師請同學醞釀情感,正式朗誦《日》,並配合有肢體語言。】

(同學鼓掌)

教師:現在我們再來研究《月》的朗誦,這里的情感狀態,應該是細膩、幽靜,平穩、抒情,清幽、寂寞的。巴金筆下的月是別樣的,「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種感覺」,沒有了前文對日的熱情禮贊,而有了對冷的別樣的獨特的感受。……請想像一下作者寫作時的真實情景:一個人踱步在月光之下,孤寂、凄清,「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了落了霜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此時的心情應該是憂愁、沉重的。所以,朗誦時,語調應該平靜、冷寂,把冬日夜晚的月光的意象捕捉到。要知道,它代表的是死。

(教師請同學起來嘗試朗誦。)

教師:大家對她的朗誦有什麼看法?如果讓你來朗誦,還有什麼疑惑?

學生:在《月》中,作者有這樣的話,「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這一句,應該怎麼表現?

教師:這句是寫月的清寒部分的文字的收煞句,真可謂是寒意襲人,侵人骨髓!文章到這里,是一片死寂的氣氛,簡直沒有一點生氣,讓人感到壓抑和無盡的苦悶。這里應收束得干凈、利索,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全文都是在這一種情感氣氛里結束的嗎?

學生:不。

教師:請回答理由。

學生回答:不;因為下文就要轉折了,就說到姮娥的不怕寒冷了。

教師:很好。……接下來一句,和上面的清冷的語調完全不同,(教師示範)「但是/為什麼還有/姮娥奔月的傳說呢?」這里出現了一個重要的邏輯上的轉折,「但是」這個詞,應該有足夠的停頓,加以強調。隨後出現在這里的姮娥,和前面一則的飛蛾、誇父是相似的,她「妄想」改變冰冷的月球,改變冰冷的月光,她的這種精神是值得贊頌的。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青年巴金雖然用的是一些很熟的意象,但他的感情是非常纖細的。

【教師請同學朗誦《月》,並配合肢體語言。】

(同學鼓掌)

教師:我們再整體地看一下兩則。關鍵性的詞語,就是朗誦的重點。在文章中,「日」「飛蛾」「誇父」「月」「姮娥」,它們都寄託了作者的理想,表達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絕寒冷的思想感情,都應該被重點表現。大家可以練習一下。

(學生活動。深入學習,深入練習。)

教師:「飛蛾」為什麼值得贊美?怎麼把關於飛蛾的語句讀出贊美、崇仰的語調來?

(學生思考。練習。)

教師:可以採取一些特殊的表達手段,如顫音、泣訴等。也可以用你個人的方式。……等一會,我們要把兩則一起來朗誦,大家看看,還有什麼疑問?

學生:這兩篇文章,是分開讀好,還是一氣呵成好?哪一則適合男生讀,哪一則適合女生讀?

教師引導並回答:這兩篇文章,一篇寫日,一篇寫月,看一看寫作時間,僅僅是一天之隔。將兩則文章聯系起來看,表達的感情也是一致的,並不是對立的。所以,兩則的朗誦適合放在一塊,中間只要作稍微的停頓,就可以了。後一則適合女生讀。不過,這兩則大家都可以讀。

【學生深情朗誦。】

(大家鼓掌。)

教師:同學們,現在我們再來嘗試分角色朗誦,讓個別同學的朗誦與全體齊讀相配合,你能設計一下方案嗎?

【活動:學生安排,大家配合。集體深情朗誦《日》《月》。達到這節課學習的高潮。】

……

【延伸學習。教師投影展示以下朗誦資料,請同學當場朗誦,教師從旁適當點評。】

朗讀材料一:《星》,巴金《龍?虎?狗》中的另一篇文章。



在一本比利時短篇小說集里,我無意間見到這樣的句子:

「星星,美麗的星星,你們是滾在無邊的空間中,我也一樣,我了解你們……是,我了解你們……我是一個人……一個能感覺的人……一個痛苦的人……星星,美麗的星星……」我明白這個比利時某車站小雇員的哀訴的心情。好些人都這樣地對藍空的星群講過話。他們都是人世間的不幸者。星星永遠給他們以無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個小小舞台上,我看見了屠格涅夫筆下的德國音樂家老倫蒙。他或者坐在鋼琴前面,將最高貴的感情寄託在音樂中,呈獻給一個人;或者立在藍天底下,搖動他那白發飄飄的頭,用贊嘆的調子說著:「你這美麗的星星,你這純潔的星星。」望著藍空里眼瞳似的閃爍著的無數星子,他的眼睛潤濕了。

我了解這個老音樂家的眼淚。這應該是灌溉靈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間外面,有一段沒有被屋瓦遮掩的藍天。我抬起頭可以望見嵌在天幕上的幾顆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視著那些美麗的星星。它們像一個人的眼睛,帶著深深的關心望著我,從不厭倦。這些眼睛每一霎動,就像賜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會墜落的。想到這,我的眼睛也濕了。

朗讀材料二:消息、輓聯和巴金語錄

文壇巨匠,文學大師,偉大的人民作家巴金先生於2005年10月17日19時6分在上海逝世。巴金先生的追悼會於24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教師點評:應語言莊重,感情沉重,表情凝重肅穆)

一幅輓聯:

激流破寒夜,皆為真話

病室成憩園,亦守良知(教師點評:贊美、謳歌,短短幾字,概括一生。)

巴金語錄:

關於名人。「我最不高興的是被人當作『名人』,彷彿很了不起,其實空無所有。好像很多人尊敬,其實誰也不了解你。……」

關於寫作。「我寫小說從沒有思考過創作方法、表現手法和技巧等等問題。我想來想去,想的只是一個問題:怎樣讓人生活得更美好,怎樣做一個更好的人,怎樣對讀者有幫助,對社會、對人民有貢獻。」

關於《隨想錄》。「這是一筆心靈上的欠債,我必須早日還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彷彿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寫吧,寫吧。好像有一個聲音經常在我耳邊叫。」

關於冰心。「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盞明燈,照亮著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樂觀。燈亮著,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燈亮著,我不會感到孤獨。」

關於人生。「讓我做一塊木柴吧。我願意把我從太陽那裡受到的熱放散出來,我願意把自己燒得粉身碎骨給人間添一點點溫暖。」

關於講真話。「所謂的講真話不過是把心交給讀者,講自己心裡的話,講自己相信的話,講自己思考過的話。」

關於蕭珊。三年以後,巴金把蕭珊的骨灰捧回來,放在自己的房間里,沉痛地說:「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淚和血。這是她的最後,然而絕不是她的結局,她的結局將和我的連在一起。」

教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率性的人,一個真誠的人,一個像火一樣熱烈,又像月一樣安靜的人。他在青年時期就有著纖細的情感,他能藝術化地表現自己的情思,他的這兩則作品,既讓我們覺得有現實意義,又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日》和《月》是對生命、人生的思考,它也啟發我們思考如何生、如何死。同學們,你們今天的表現是成功的。一個人,就是一本大書,關於巴金,你或許還想了解更多,那你就去更深入地了解他吧!好,再見!

⑷ 巴金短文兩篇《日》《月》請概括日月的主題

主要寫了作者對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對中華的光明做出自己的貢獻的人的一種贊美

⑸ 日 月 巴金

1、巴金,一個穿來越世紀,見證滄源桑巨變,刻畫歷史的老人。
2、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在於接受,也不在於索取。
3、特點:每聯第三個字組合在一起是「巴金」
含義:上聯暗寓巴金為蜀中奇才,下聯贊揚巴金的文章飲譽海內外,激情澎 湃,影響深遠。

⑹ 巴金 日月 中月抓住月亮什麼特點來寫的

作者抓住是月亮冰冷的特點來寫的,文中多處提到,如「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浸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⑺ 巴金日月教案

巴金日月教案免費下載,推薦一個20多萬條教育教學免費下載網站:課件素材庫 http://cai.kjxy8.cn,教案/論文/反思版/說課/課件下載/課本插權圖/試題試卷/課件視頻教程/課件製作素材等資源!

⑻ 巴金日月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冷和熱是一種及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徵才會更加突出明顯,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嚮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裡,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表現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體現了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雖然風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卻是一以貫之的.無論是撲向燈火的飛蛾,還是渴死在暘谷的誇父,還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變現狀的姮娥,他們都代表著一種力,一種向上的、不屈不撓的力,是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日》表現作者熱情洋溢的一面,在那個「沒有了光和熱」,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願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日球」,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表現了作者對真理的追求.《月》則表現作者細膩幽靜的一面,作者贊頌妲娥為了一個不知名的理想而放棄原有的一切,「妄想」改變「月」這個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這兩篇短文都表現了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閱讀全文

與巴金日月優秀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