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有《漁舟唱晚》和《春江花月夜》的音樂教學設計》最好有是課件都有的》謝謝了!!
《春江花月夜》音樂教案
一、教學目標設計:
(一)認知目標:熟悉樂曲及主題思想,初步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換頭合尾」變奏法,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和學生演唱、演奏樂曲主旋律,加深對樂曲各段的理解。(二)能力發展目標:讓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引導他們在欣賞中聽、唱、思、議、記、看,全方位開拓思維空間,在欣賞中訓練學生的形象藝術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啟發學生通過音樂欣賞進行文學藝術創作,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個性自由和諧地發展,達到藝術熏陶與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養目標:
通過對中國古代名曲的欣賞,了解我國優秀音樂文化的悠久傳統,培養熱愛祖國優秀音樂文化的感情,從而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增進民族文化意識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繼承祖國悠久文化、弘揚優秀音樂文化的意義。
二、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一)教材內容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人音版教材中「中國民族音樂」「古代音樂」部分的必聽曲目。它是一支典雅優美的民族管弦樂曲,是我國古代音樂中的「極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在國際樂壇上享有崇高聲譽。它的主題曲調富於歌唱性,旋律古樸、典雅,節奏比較平穩、舒展。主題旋律盡管有多種變化,新的因素層出不窮,但每一段的結尾都採用同一樂句出現,運用民間音樂中「換頭合尾」的變奏法,從各個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了音樂表現的內容,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高中學生的特點,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個性自由和諧地發展,全面提高審美素質,達到藝術熏陶與塑造人的目的。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初步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換頭合尾」變奏法。 (2)熟悉樂曲及主題思想,演唱、演奏樂曲主旋律,在音樂律動的過程中提高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簡單合奏協作能力與群體意識。
2、難點:通過音樂欣賞進行文學藝術的創作,喚起學生潛在的創造想像力。
三、教學對象分析:
1、高中學生已具有初步的音樂理論知識和一定的思維分析能力,經過訓練能夠做到自己識譜視唱。他們對音樂的學習熱情很高,充滿自信,但對中國民族音樂還缺乏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音樂綜合能力也有待進一步加強與提高。 2、通過直觀教育方法,能夠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從而更好地發揮其想像力,進而運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創作。 3、在動中學、在樂中學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規律。通過參與教學活動的愉快學習,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加深對音樂內涵的理解,更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慾,發揮創造精神。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一)聲像呈示行為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聽覺與視覺相結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官強度大等優點,靈活再現教學內容,從而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增大課堂信息量,加強視覺享受,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使學生能更高效地學習、掌握音樂知識,並將學生由感性認識逐步引導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發揮學生創造能力,體現現代教育的效能觀。 (二)啟發誘導式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教師抓住學生對音樂「不完美的音響感知」的心理狀態,運用啟發誘導式教學法,創設意境、展開聯想,引導學生以主題因素的發展為主要線索,通過對各樂段的分析與描述,層層深入音樂的意境,整體把握作品的脈絡。在此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音樂聯想空間里得到熏陶與教育。 (三)交互合作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師生雙方互為主體、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師與學生都處於一種平等、民主、和諧、自主、自覺的角色環境中,通過一系列程序,教師與學生在一種自由空間里相互發展,相互創造,相互提高。課堂教學既是師生雙邊心理互動的過程,又是學生與周邊環境(教材、教具、同學等)互動的過程,也是學生內部的多種心理因素(認知、情感、意志)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不再只是面對面的交流,更多的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發揮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在與學生進行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的雙向互動。 (四)激勵創新教學策略: 整堂課由「情境導入——熟悉主題——「畫面」聯想——合作演繹——創作升華」五環節構成,在教學中採用藝術融合為主要形式,將音樂、美術等直接訴諸於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嘗試將欣賞和創作活動結合起來,創造條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引導他們在欣賞中聽、唱、思、議、記、看,全方位開拓思維空間,突出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通過課件的展示、教師言語的引導和激發,誘發學生的創作動機和創造靈感,促進學生的多向思維,鼓勵和啟發學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對學生富有創意的創作過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揚,培養學生的成功感,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
五、教學媒體設計:
採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平台進行課件演示,在教學過程中運用CAI課件進行輔助教學,集文字、圖像、視頻、動畫和聲音等多種媒體於一體,動靜結合、聲像合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記憶,勃發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慾望。通過互動式的練習設計,創設藝術體驗與實踐的空間,突現學習的主體性。
六、教學過程設計:
【課件演示】
課前展示課件封面,播放《高山流水》背景音樂。
【一、情境導入】
1、情境導入在上一節課,我們系統地學習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國民族樂器的基本常識。今天,老師將要向大家推薦一首用中國民族樂器演奏的非常著名的古典樂曲《春江花月夜》。 【課件演示】
1、向學生展示配有背景音樂且具有古色古香風格、寫有《春江花月夜》標題的頁面。 2、簡介樂曲:這是一首典雅優美抒情的民族管弦樂曲。它宛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兩岸輕輕地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給人們以高度藝術美的享受。這首樂曲以動人的旋律,巧妙的構思與手法,使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是我國民族音樂寶庫中的珍品,在國際樂壇上也享有崇高聲譽,曾多次在西方國家進行演奏,受到極大歡迎,被譽為「可以和世界上一流的室內樂團媲美」的優秀曲目。 【課件演示】展示寫有樂曲簡介並附有與樂曲情境相關圖片的多媒體頁面。
【二、熟悉主題】 1、音頻演繹,學生思考問題,教師在樂曲播放過程中適時地啟發誘導學生圍繞問題有目的地進行欣賞。
【思考題】 ①在樂曲中多次出現了哪些中國民族樂器? ②比較樂曲每段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課件演示】
1、先展示寫有思考題的頁面,之後播放音樂及與樂曲意境相關的視頻,伴隨著畫面的切換進行欣賞。2、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總結。
①在樂曲中多次出現了琵琶、洞簫、古箏、二胡等中國民族樂器。②樂曲的音樂意境優美,樂曲結構嚴密。它每一段的結尾都是一樣的,而前面卻有 所變化。這就是中國傳統樂曲中常用的「換頭合尾」變奏法。它能充分發揮各種樂器的作用,從各個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或主題。 【課件演示】 ①展示四種有代表性的樂器的相關圖片。 ②簡單介紹「換頭合尾」變奏法。 3、揭示音樂主題。這首樂曲一般分為十段。人們遵循中國古典標題音樂的傳統,為每段加了一個富於詩意的小標題。(出示樂曲結構圖) 【三、畫面聯想】 運用畫面聯想法,分段欣賞樂曲,教師在此過程中繪聲繪色地進行講解。①江樓鍾鼓②月上東山③鳳回曲水④花影層台⑤水深雲際⑥漁歌唱晚⑦回瀾拍岸⑧橈鳴遠瀨
⑨欸乃歸舟⑩尾聲【課件演示】
放各段音樂的同時,向學生演示包含各段基本內容及相應圖片的頁面。【四、合作演繹】師生視唱樂曲主題,並用電子琴和打擊樂器進行演奏。【課件演示】展示標有各打擊樂器演奏譜的頁面。【五、創作升華】1、創作:①欣賞由琵琶獨奏的《春江花月夜》,要求學生根據音樂意境,體會樂曲所表達的情景和神韻,並根據音樂的意境在電腦上選擇適合的圖畫。(請幾名學生到電腦上進行操作,之後師生進行鑒賞。) ②欣賞一段以《春江花月夜》為題的古典舞,引導學生根據音樂的意境自己繪畫或寫一首小詩。在此過程中,教師巡視課堂,參與到學生的創作過程中,啟發和指導學生的創作。學生自主創作結束後,挑選學生富有創意的作品進行展示,請學生闡述創作思路,之後進行評價。
【課件演示】 ①a、展示有琵琶獨奏《春江花月夜》背景音樂、包含有五十多幅風景圖片的頁面(課件中出現提示文字:「歡迎來到尋寶屋。請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體會樂曲所表達的情景和神韻,並根據音樂的意境,尋找認為合適的圖畫,放到『學生文件夾』中,希望這里的『寶貝』能夠滿足您。請同學們試試看!」) b、在電腦上展示學生選擇的圖片。
②播放《春江花月夜》舞蹈視頻文件。 ③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作品。 2、升華:這一節課,我們通過欣賞、視唱和創作等環節,了解到樂曲通過變奏,不僅描繪了「傍晚」、「小舟」、「簫鼓」等江上秀麗的晚景,表現微波盪漾、溫馨恬靜的春江景色,而且借景抒情,激起人們對祖國山河無限贊美的深厚情感。它還使我們領略了中國民族管弦樂曲的神韻,充分展示了我們民族器樂的魅力,使我們了解到中國民族樂器在世界之林中永遠是一株光彩奪目的奇葩。
㈡ 漁舟唱晚古箏曲的教案有什麼導入法
漁舟唱晚裡面基本上已經全部用了古箏里的十大技巧。但是整首曲子的音都不難,難專在曲子的韻味。一般屬我教一個初學的6歲小朋友,是在半年內讓她們彈完這個曲子的。
年齡越大,需要的時間越短,我所教的一個成人,最快的在第二個月就學漁舟了。當然,這個跟悟性是有關系的。
㈢ 求古箏上下滑音教學的教案!
上滑音是先彈後按弦,按下去後和上一條弦做對比,如果是一樣就是對的,比如按2弦,內對比1,兩條弦一容起試,發音相同的就是對的。滑音是先按先彈,比如按2弦到1,在回到原位也是就2。還要主意的是4和7這兩個音是在3和6的弦是產生的,3到4是小二度,而6到7是大二度的關系,這點對初學者有點難度。希望能幫到你。
㈣ 伯牙絕弦教案
我的網路 我的貢獻草稿箱1097763830 實習小編 一級(30) | 我的網路 | 我的知道 | 我的消息(0/2) | 我的空間 | 網路首頁 | 退出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網路 幫助設置
首頁 自然 文化 地理 歷史 生活 社會 藝術 人物 經濟 科學 體育 編輯詞條 伯牙絕弦網路名片
伯牙絕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俞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萬分,認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終生不再彈琴了。
目錄[隱藏]
原文
譯文
課文資料袋
詩句鏈接
伯牙學琴的故事
鍾子期介紹
思想感情
相關內容
寫作精華
一、教材解讀
二、教學目標
三、教學建議
四、教學案例
五、相關鏈接 原文
譯文
課文資料袋
詩句鏈接
伯牙學琴的故事
鍾子期介紹
思想感情
相關內容
寫作精華一、教材解讀二、教學目標三、教學建議四、教學案例五、相關鏈接
[編輯本段]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注釋
絕:斷絕.
鼓:彈。
曰:說.
志在高山:心裡想到高山.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峨峨:高.
兮:語氣詞,相當於"啊".
洋洋:廣大。
謂:認為。
之:他。
必: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乃:就
[編輯本段]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欣賞(傾聽)。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便說:「真好聽啊,我彷彿看見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便說:「真好聽啊,我彷彿看見了奔騰不息的江河!」總之伯牙心裡想的,鍾子期定能從琴聲中知曉。鍾子期死後,伯牙覺得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於是摔破了琴,弄斷了琴弦,決定一生不再彈琴。
[編輯本段]課文資料袋
此後,由於這個故事,人們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箏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的人,「伯牙絕弦」一詞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意思:由於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特長或愛好,表示悼念。
[編輯本段]詩句鏈接
浪說曾分鮑叔金,誰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懸一片心。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勢利交懷勢利心,斯文誰復念知音!
伯牙不作鍾期逝,千古令人說破琴。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
高山流水琴三弄,清風明月酒一樽。
伯牙介紹
伯牙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 最擅長彈琴。
歷代文獻關於伯牙的記載頗多,最早見於荀況的《勸學》篇:「昔者瓠(hù)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用誇張的手法極言其音樂演奏的生動美妙。俞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音樂,他的老師是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
[編輯本段]伯牙學琴的故事
學習了三年,俞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地有名氣的琴師。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惱, 因為在藝術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師成連知道了他的心思後,便對他說,我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至於音樂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方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帶你去拜見他,跟他繼續深造,你看好嗎?俞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
他們准備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東海進發。一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成連對伯牙說:「你先在蓬萊山稍候,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說完,連成劃船離開了。過了許多天,成連沒回來,伯牙很傷心。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涌,回首望島內,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伯牙不禁觸景生情,由感而發,仰天長嘆,即興彈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俞伯牙的琴藝大長。其實,成連老師是讓俞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一種感受。
俞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藝術的本質,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 後來,俞伯牙成了一代傑出的琴師,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卻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遊。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時,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邊避雨。伯牙耳聽淅瀝的雨聲,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動景象,琴興大發。伯牙正彈到興頭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異樣的顫抖,這是琴師的心靈感應,說明附近有人在聽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見岸上樹林邊坐著一個叫鍾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請到船上,兩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說:「我為你彈一首曲子聽好嗎?」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聽。伯牙即興彈了一曲《高山》,子期贊嘆道:「多麼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彈了一曲《流水》子期稱贊道:「多麼浩盪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動,對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啊!」於是兩個人結拜為生死之交。
伯牙與子期約定,待周遊完畢要前往他家去拜訪他。 一日,伯牙如約前來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聞聽悲痛欲絕,奔到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後站立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於子期的墓前。從此,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在《呂氏春秋》和《列子》中,記載有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一直為後世所傳誦。
據《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寫了這個動人的故事: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悼念自己的知音鍾子期: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琴操》、《樂府解題》記載有伯牙學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成連說自已只能教彈琴技藝,而其師萬子春善移情,便帶伯牙去東海找萬子春請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東海,並未見到萬子春,只看見洶涌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於是創作了《水仙操》。
[編輯本段]鍾子期介紹
鍾子期 ,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拿板斧的樵夫。
史載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鍾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也不見鍾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兩人千古傳誦的詩篇: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書中記載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流水。'」
鍾子期墓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漢陽知縣華某並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0年修復。墓為圓形,封土高1.5米,底徑8米,環以石垣。碑高1.5米,寬0.7米,上刻「楚隱賢鍾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鋼筋混凝土結構,方形,四柱,歇山式頂,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欄桿。墓與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蔥蘢,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綠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鳳鳴水聲,宛若琴音。
[編輯本段]思想感情
文章記敘了伯牙喜歡彈琴,鍾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不管伯牙彈奏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後,伯牙絕弦,終生不再彈琴。表明了「士為知己者死」的一種真知己的境界。
[編輯本段]相關內容
古時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 ,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編輯本段]寫作精華
寫出了他們之間的知己情誼,也寫出了知音難覓的情感。
[編輯本段]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系與友情的標准,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盪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①伯牙鼓琴,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
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如痴如醉,擊節稱妙):「好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鍾子期欣賞水平同樣高超。教學時,可通過反復吟誦,體會鍾子期發自內心的贊嘆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時欣喜若狂的心情。讀了這個句子,我們對「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
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樂曲,只有通曉音律的鍾子期能真正聽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鍾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這才是知音啊!
③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這里指伯牙把鍾子期當做他的知音。「復」,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鍾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鍾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黯然神傷,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這是何等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為!朋友間的深情厚誼令人動容。千百年來,「知音」典故不但在華夏大地傳為美談,而且名揚海外。
(2)對詞語的理解。
伯牙絕弦:絕,斷絕。伯牙因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彈琴。比喻知己喪亡後,棄絕某種專長愛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編輯本段]二、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編輯本段]三、教學建議
1.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習本文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要注意停頓恰當。如: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2.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於培養學生藉助注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建議採取以下步驟:
(1)學生嘗試讀文,根據讀文情況教師可示範讀文,指導學生恰當停頓,讀好兩個表示感嘆的語氣詞「哉、兮」,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2)課文讀通順後,請學生根據注釋、插圖並聯繫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教師加以點撥,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
3.了解課文內容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讀中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交流對「知音」的感受和體會。有條件的,可安排學生聆聽《高山流水》,欣賞渾厚、流暢的旋律,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4.拓展交流古今中外關於交友的名言佳句,體會人們對友情的珍視。
5.文言文的教學要注重自讀自悟。讀得充分,讀得入情,讀出文章的韻味。人文內涵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強行灌輸。
[編輯本段]四、教學案例
1、揭題導入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的《伯牙絕弦》。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進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歡文言文。
2、整體讀文
(1).自由讀,大聲讀,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再讀,隨機點評,必要時教師范讀或帶讀,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3、初解絕弦
(1).理解文章的題目:「伯牙絕弦」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用大家熟悉的表達方式說,學習文言文要學會變通。)
(2).文章還在哪裡提到了伯牙絕弦?這里的「絕弦」意味著什麼,向世人宣告了什麼?(它意味著終身不再彈琴,向世人宣告了徹底地放棄彈琴。)
4、再解絕弦
(一)何為知音。
將文章再讀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讀懂了,哪些地方沒讀懂?學生研讀課文後交流。
預設的幾個教學生成點:
(1).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為「擅長、善於」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贊嘆之義。
(2).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換位體驗: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於是你怎麼贊嘆?
(3).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像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
(4).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於是你怎麼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於是你怎麼贊嘆?(「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5).一起想像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雲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6).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二)相遇相知。
1.伯牙當時已經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你說他還會缺少贊美嗎?他為什麼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
2.當伯牙聽見別人那些不著邊際的贊美的時候,你能體會到什麼心情嗎?
3.那時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渴望什麼?他一定忍不住在心裡無數次地發出呼喚,他呼喚什麼?
4.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一定會對子期說什麼?
5.知我者,子期也!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
6.知音歡聚,一定非常歡樂、非常融洽,再讀課文,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三)知音之死。
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子期死,伯牙怎麼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3.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5、深悟絕弦
(1)
㈤ 古箏教案
我就是彈古箏的 ,這個我也練過,感覺不錯
㈥ 學古箏#《洞庭新歌》在教學中如何讓孩子們進行慢練
第一分段練習,不要重頭到尾來一遍又一遍的,
第二,慢練一段一段慢練,不要塗快,慢練一遍等於快練十遍
第三一邊唱邊彈同時進行,這樣節奏能更准確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