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教學過程結構

教學過程結構

發布時間:2020-12-15 09:22:50

A. 教學結構的設計一般遵循哪些步驟

● 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管理者專、知識的傳授者,屬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有導入教學、告知學生學習目標、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講解知識、輔導答疑、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活動,充分展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對於教學活動的合理設計、程序安排等將具體體現在課堂教學結構流程圖中。
● 努力創設學生參與教學的各種機會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但要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發展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地位,素質教育呼喚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得到全面的個性化的發展。在教學設計中運用多種學習模式,特別是發現學習模式倡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全方位的參與學習過程。基於這種觀點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應努力為學生創設多種參與教學的過程,引導學生多觀察思考、實際操作、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角色扮演、游戲模擬、練習作業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活動因素,師生活動協調進行,是構成課堂教學過程結構的基本要素。

B. 教育過程的結構是指教學進程的哪方面

教學過程的結構是指教學進程的基本階段。

C. 什麼是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指師生在共同實現教學任務中的活動狀態變換及其時間流程。版由相互依存的教權和學兩方面構成。內部發展動力是教師提出的教學任務同學生完成這些任務的需要、實際水平之間的矛盾。

儒家一般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在教師循序引導下,學生學習知識和修養道德的統一過程。為了有效地進行教學,儒家研究了學習過程中的認識因素。

孔丘有時從唯心論的先驗論出發,肯定「生而知之」,但居於主導的思想是主張「學而知之」,並把「學」、「思」、「習」、「行」四者相結合。

(3)教學過程結構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一、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
1、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2、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3、堅持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

二、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

1、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

2、發展能力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3、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具有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4、教學中應該防止兩種傾向(實質教育、形式教育)

D. 教學過程的要素是什麼教學設計的組成部分是什麼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必須有計劃,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標。活動的設計是要求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達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程度。因此,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地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而進行。 2. 課堂教學設計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 興趣是教學的潛力所在,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的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這有利於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全體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這樣,學生就能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參與, 由「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3. 課堂教學設計要體現英語交際性原則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鑒於此,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注意設置有意義的語言情景,安排各類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和知識進行交際,為了使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盡量體現真實的交際,教師在設計時要創造「信息溝」。使學生感到進行交際活動的必要性。 4. 課堂教學設計應充分考慮現代教學手段 現代教學手段,如錄音、錄像、投影儀、幻燈、語言實驗室,電腦多媒體等是現代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手段,為我們大幅度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現代教學手段 ⑴有利於創造良好的語言交際環境,使學生置身於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之中,全方位地感受語言的刺激,產生需要運用外語的激情,增加使用外語的機會。⑵有利於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電化教具生動、形象,能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動覺都參與到語言實踐中來,由學生的被動聽講變為全面參與,變化的情景,多方位的語言刺激和實踐活動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的潛能,從而有利於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⑶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應盡可能考慮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有條件的話,英語教師要努力學習多媒體機網的使用技術,不斷探索多媒體英語教學,發揮其應用作用。 5. 課堂教學設計要精心設疑提問 教學過程是一種指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樣、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設疑與提問是英語教學課堂調控的常規武器。例如,學生閱讀課文前給出一些問題,並要求學生在閱讀後能正確回答出這些問題。 教學設計的組成部分是什麼?(1)學習需要分析 指通過系統化的調查研究過程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確定問題的性質,論證解決該問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核心是發現問題,而不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綜合社會需求與可能性,把理想的學習需要與受限制條件結合起來,形成最優的教學目標,使我們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切實可行的基礎上。 (2)教學對象分析 教學對象分析或稱學習者分析,是教學設計前期的一項分析工作,目的是了解學習者的學習准備情況及其學習能力與學習風格,為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學習目標的編寫、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方法與媒體的選擇和運用等提供依據。 (3)教學內容分析 (4)學習目標的編寫 學習目標應該說明學習的結果,要以明確、具體的術語加以描述。在教學活動開始以前應把學習目標告訴學習者,使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做到有的放矢。 (5)教學策略設計 教學策略設計常常要從四個具體方面著手:課的劃分、教學順序的設計、教學活動設計及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 教學策略設計既要符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要求,適合學習對象的特點,還要考慮實際教學條件的可能性。因此,對教學設計者來說,教學策略的設計需要系統考慮諸多因素,我們必須能夠創造性地開展教學設計工作,靈活地安排教學活動,巧妙地設計各個環節,合理地安排各有關因素,使之成為一個能夠發揮整體功能的優化結構。 (6)教學媒體選擇與設計 要注意根據編寫學習目標、教學策略設計中所作出的決定和各種教學媒體所具有的教學功能和特性加以選擇。 教學設計的評價主要是採用形成性評價。學習目標的達到程度是評價的主要方面。對教學系統開發中的每一步進行評定,提供教學計劃實施的數據、資料等反饋信息。

E. 怎麼在2010word文檔中製作教學過程結構流程圖

啟動word2010。
2選擇【插入】下的【形狀】按扭,選擇流程圖圖形,從左邊拖曳到文檔中。版
3重復上述步驟,權依次創建流程幹路上的各個圖形,並將它們大致按一條直線自上而下排列。
4選中圖形,【插入】下的【形狀】按鈕,選擇線條,連接各個圖形。
按住ctrl鍵,選中圖形與線條,點擊組建,連接圖形與線條。
5選中所有圖形,單擊對齊,選擇左右居中對齊。
6選中圖形,右鍵添加文字。
7細節完善美化,調節字體格式。
8流程圖設計完畢。

F. 教學過程的結構包括哪些

教學過程的結構指教學進程的基本階段。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的不同階段:引起學習動機、領會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檢查知識五個階段。

G. 教學過程包含哪幾個基本階段

(一)心理准備階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需要有心理上的准備。如果學生頭腦中的興奮中心還沒有向將要進行的教學活動轉移或接近,或者學生對即將學習的課題毫無興趣。心理准備主要是引起學生對即將進行的教學活動的興趣和求知慾,創設一種教學氛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認知興趣。

(二)感知知識階段:感知知識即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事物(物體、現象等)進行觀看、觸摸等,從而獲得必要的感性經驗,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的基礎。這個階段教師可以盡量出示實物、呈現事情發生發展過程,模擬有關現場,為學生感知創造機會與條件。

(三)理解知識階段:學生怎樣才能形成科學的概念,真正理解教材呢?概念的形成是學生認識上的飛躍,是個復雜的過程,包括了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動腦,勤於思考,開展思維活動。

(四)鞏固知識階段:鞏固是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中,這是由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識特點所決定的。學生學習書本知識,間接經驗,易受遺忘規律所制約,因為鞏固知識是大腦皮層上暫時神經聯系的不斷強化,如果不抓鞏固工作,暫時聯系得不到強化,就會產生遺忘。

(五)運用知識階段:即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各種課業中,用實踐檢驗知識,通過反復的練習活動使所學的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這個階段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練習素材,練習題目不要過難,也不要過易,過難不利於學生建立學習信心,過易會使學生感到沒意思。練習的數量也不要過大,避免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7)教學過程結構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作為教學活動的啟動、發展、變化和結束在時間上連續展開的程序結構。人們對教學過程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教學過程的復雜性和多元性,教學過程不僅是認識過程,也是心理活動過程、社會化過程。因此,教學過程是認識過程、心理過程、社會化過程的復合整體。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能動地進行認識活動,自覺調節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漸進地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以促進學生智力、體力和社會主義品德、審美情趣的發展,並為學生奠定科學世界觀的基礎。

H. 教育教學案例的基本結構有哪些

一般而言,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案例的基本結構包括案例標題、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過程、對案例事件的反思等四個部分。另外,有些案例還有附錄,主要是將一些有關案例主題的補充材料如對具體問題的訪談記錄、能夠反映案例主題的數據和表格甚至學生的作業等放在案例敘述之後作為附錄。
1、案例標題。任何教學案例都需要有標題,標題最好能夠突出案例中的典型情境或反映出案例中事件的主題。一般而言,案例的標題有兩種形式,一是可以用案例中的事件作為案例的標題,這也是一種常用的方式,如《採摘前後》、《打人之後》、《整齊便利小櫃格》等;另一種形式是將案例事件所反映的主題作為案例的標題,這就需要將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加以明確和歸納,如《磁鐵》這一案例也可以命名為《教師怎樣預設富有層次的引導問題》。
2、案例背景。所有的課堂事件都是發生在特定的時空框架與背景之中的。案例背景一般簡要介紹案例中事件所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原因、條件等方面的基本情況,這些介紹對於讀者完整地理解案例的過程、評判案例中問題解決的策略是否合適等都非常重要。實際上案例背景就是案例事件和過程的「前因」,有此「前因」,才能有案例的發生過程這一「後果」。不同的背景前因,常常會導致不同的問題解決後果。對案例背景的敘述要簡明、清楚。
3、案例事件與過程。教學案例的主體就是對案例事件以及案例發生過程的描述。在描述的時候要圍繞著案例的主題,說明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怎樣發展的,產生了哪些突出的問題,原因有哪些,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反復、挫折和困難,問題解決的效果等。總之,要對事件發生、發展以至結局有較為完整的描述。
在描述案例中事件發生的過程時,要注意有詳有略、詳略得當,有目的地對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加以取捨。而且,對事件的描寫不是對事件過程的「場記式」的記錄,即不是將教學中所發生的一切都事無巨細的記錄下來,而是應對已經發生的這一段過程的「教育學加工」,將與案例的主題相關的場景、話語與行為等進行詳細、客觀的描述,當然,在描述時要注意避免出現個人情緒和個人觀點的過度干預,在行文中不要出現對事件經過的價值評價和判斷,以免影響讀者對整個教學事件的認識。這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故事情節合情合理。
4、對案例的反思。對案例事件進行分析與反思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案例的必要組成部分。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其實是對自己解決問題過程的一種回顧與再分析的過程,也是對自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的總結過程。在反思部分,一般主要涉及到:案例事件的發生和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自己對案例事件發生過程的感想如何?在今後的教學中,對此類問題有什麼樣的想法等等。當然,每一個教學案例的反思都會有所側重,不需要面面俱到,主要還是抓住案例撰寫者感觸最大的方面進行剖析。
值得指出的是,我們說教學案例除標題外,一般包括案例背景、案例事件和過程,案例反思三個基本的結構要素,並不是指每一個教學案例都必須分為這樣三個部分來寫,也就是說這不是教學案例的必須的寫作結構,而只要一個教學案例中包含有上述幾個方面的相關內容就可以了。

I. 如何理解教學過程結構變革

教學過程結構變革是跟著時代進來的。

閱讀全文

與教學過程結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