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渾圓拳教學

渾圓拳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23 17:36:06

1. 大自學大成拳渾圓樁要注意什麼重心在哪兒要不要收功,該怎麼收功

還是找明師吧,二十年多前我16歲參加了湖南大成拳研究會,找齊了所有的資回料,每天兩小時練答了十年後拜訪大成拳傳人還是有地方不對,功力就別提了,自己連門還沒入呀,有些東西不是可以說明白的,經過體驗才能懂得的東西是說不清楚的,勸你別浪費時間,浪費不起呀,實在沒條件多看看名家的拳照揣摩,最好還是拜師傅,少走好多彎路的,希望能幫到你!

2. 劉元毅混元太極拳24式教學

朋友抱歉沒有您要求的,發去其他人的。

3. 張吉平24式混元太極拳分式教學9在線觀看

可以到優酷,土豆等搜索下

4. 渾圓樁 怎麼練需要注意什麼希望各位解答

看你是要養生還要技擊了。

如果是養生,那麼要放鬆,不要跑神,也不要什麼也不想,這都不對的。保持在一個境界上,就象是坐禪似的。你知道周圍的一切,但是又不去管他是什麼結果。

如果是技擊,要在放鬆的基礎上,有一些緊張感。其實很多文章都有介紹,想像人來進攻你,你做各種動作反擊。不過有兩個問題,第一你需要一定的經驗,否則你想出來的東西是不合理的,真打起來,這些動作會下意識做出來,被會打的。第二個問題,不要一緊張就僵了,那就白站了。

我個人建議看一下南懷謹的南禪七日,雖然不是教武功的,但是要求是差不多的。

其它的方面,在各地方很容易找到,不用說太多的。

我給你轉一篇文章,你看看,是寫的比較好的。

撐三抱七意思是強調抱、收的意念,是蓄力的過程。當抱樁日久,雙臂會產生磁場互斥感,就是當你想著抱的時候,會感到有一種向外撐、漲的感覺,越抱越撐,如同兩塊磁鐵的同極離得越近就會越互相排斥。不要刻意衡量撐抱的分寸,是撐三抱七了,還是撐四抱六了,這樣就犯了鑽牛角尖的毛病。一般站一個月雙臂就會有感覺,這叫「得勁「。此後撐抱的分寸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再往下站就開始「摸勁「了。摸勁是用各種意念逐漸強化磁場感,變成實物感。如意想拉簧就真有彈性十足的感覺。想初步體會到實物感至少要三個月的樁。想練到除了站樁,行動坐卧走皆有感覺,要半年到一年,這時才能開始試力,否則做試力就是瞎比劃,一點用都沒有。當然這些是後話,已經超出了撐抱要領的范圍。
我曾遇到某人,是隨張洪濤學的,他說:做為初學者,要體認到一抱就感到懷里有東西,象個大球一樣,貼得很緊,脹得難受,想放也放不下,然而,這只是初步(和大成不同,是不要求意念的,只要把動作做對了)。進一步體認,就是要求整勁,在靜態中求得渾身整勁(稱為「六面分爭力」),之後在動態中求整。他說「抻筋撥骨」四字道盡了初學階段的內容,就是要把渾身的筋抻長(抻筋撥骨,這不正是形意拳所講的嗎!),抻長之法就是肌肉放鬆,但筋要挑起,但是一味地放鬆是練不出來的,必須該用力用力。須老師時時較正。此段話給黃志宇作個參考。
不要執著,送你十六個字:動靜無始,變化無端,虛虛實實,自然而然。我覺得自然這兩個字甚好,有了自然,便能求松求靜,因松靜是有不同層次的。
手上感覺比腿上強,這種現象完全正常。原因也很簡單:1.手臂比雙腿靈敏;2。腿上沒有加意念。初期階段可設想兩膝之間夾簧。日久,可感覺到抱的是一根氣柱,上面手抱,下面雙腿內側夾,而不止是手上的氣球。「全身無處不彈簧」這句話誰都知道,可很少有人理解。上面的方法就是這句話的應用。
有了這種感覺,和人推手時,對方能明顯感覺你雙臂沉重力量均整,不好對付。但這又只是實作的初級階段。因為你雙腿無感覺,不能走摩擦步,腳下無蹬勁,是頭重腳輕。
此時如果專注於氣在身內的運行,用意念加以引導,就是氣功。都是人練,方法又很相似,結果當然不會相差十萬八千里,沒什麼神密的。
「抻筋拔骨「沒有一定時日死也體會不到,死也不會相信。就這樣站著一動不動,也不下腰也不壓腿怎麼能抻筋拔骨?但這種現象是功夫上階段的關鍵,具體什麼體會,用語言描述起來要寫上千字。如果你聽到此說後,站樁時有意綳緊身體的某些部位想達到抻拔的目的就完全錯了,那是僵,是大忌。抻拔的感覺是一個必經的階段,不求也會來。站得時間越多來得越早,像長跑的極限點,跑得米數夠了,極限才會來,不能想剛出發時就盼著極限早點來。
其實意拳的練功方法一點也不神秘和深奧。只要實踐就好了。舉個例子。我的鄰居--54歲的老工人,從前什麼拳也不會,一身的病,快下崗了。聽說我在練意拳,就跟我一起活動活動。他只學了一個渾圓樁,天天站一個小時,堅持了一年,現在就連武警想搬動他都非常困難。
別去管什麼門戶之見,什麼保守不傳。傳給你一就學一,二就學二,足夠。難道各位有志青年還想當一代宗師,開武館為生不成,中國都入世了。多學點文化,練武就是一個愛好而已,切記!
對,就是松。沒有松什麼也不是。
松,不是放鬆這么簡單,包括肌肉鬆弛,關節韌帶抻開,氣血通暢,精神抖擻,意念飽滿。這就是「形松意緊「。
在松的前提下,會感到氣沿肢體各關節遊走,到哪裡打通哪裡,哪裡也會覺得抻得酸痛無比。特別是雙肩。有時站完樁,想用手撓撓頭,可整條胳膊都不聽使喚了,抬也抬不起來,抬起來了撓在頭上,手沒有一點知覺,好像胳膊不是自己的一樣,這就是抻肩時會出現的感覺。除了肩,還有背等。嗨,到時候感覺滿身亂竄,今天這兒抻,明天那痛,有得罪受呢!
我的師爺姚承光說過一句話「站樁一定要站透「,說得很精僻。這句話有好幾層意思:一、別浮躁。別管別人已經在練發力了還是實作了,你自己該站什麼就站什麼。二、站樁過程中的各種反應都要體驗到,體驗足。我們這有個小夥子,每次站十幾分鍾就下來了,然後一個人做各種試力,在別人眼前晃來晃去,弄得人家站樁的精神不能集中。搭起手來一點勁都沒有。別人說抻筋抻得疼,他還納悶呢「我怎麼就不疼呢?「,真是笑話,就他這樣站能抻筋才怪。
王薌齋的書里說,試力是最難的,此話不假。但你要是樁功扎實,行動坐卧身上都有感覺的話,會很自然而然的過渡到試力階段,一點也不難。而且怎麼比劃都是試力。意拳中的試力是從這些隨意的動作中摸索出來的容易上手的,對技擊有用的試力。我這個人就是羅嗦,一說就跑題,又說到試力上了。
首先,「肘不離肋」是實戰中用下垂的雙肘隨時注意保護肋部不受攻擊的要領,不是用在站樁中的。
其次,說說肩肘的問題。肘到底抬多高。是肘尖斜向下,還是和雙肩幾乎平行?你看王選傑和姚宗勛這兩個代表人物的拳照都是不一樣的。我的結論是:因人而異,因時而定。
其實每個有此疑問的人在產生問題時異已經有了答案了。「我抬得高一點,就會覺得更容易累,更不容易松,放下來一點就會好一點。「這是你心理的話,也是答案。要知道,雙肘每抬高一厘米,雙手每前伸一厘米,在站一個小時的前提下,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在初期階段,你的目標是松,從這個目標出發,不妨雙肘先低一點,雙手離胸前近一點。等你抗過雙肩三角肌的疲勞極限,站一次樁不覺得有多累了,再把肘抬起來一點,手前伸一點,就像前面帖子說的大方一點,不要站得小家子氣。所以說,這些完全是因人的體能而異,因你練功的時日而異,不必拘泥的。
我這么一說,你可能就明白了,為什麼看先輩的拳照姿勢各不相同。他們年齡不同,功力不同,姿勢能一樣嗎。復雜嗎?一點也不!其實讓你照一張站樁的照片,你會不會想把姿勢做得「標准」一點,可是你每次站到最後累得手都快抬不起來了,和照片的姿勢一定是兩碼事了,因為你照像時不是站了一個多小時後照的呀,你是精力充沛時照的呀。我要是看了你的照片學,再去站是不是也會糊塗?
再往深了說,王薌齋不是說過「不求形駭似,但求神意足」嗎?不就是這個意思嗎?你不在意念上下功夫老是瞧自己姿勢不順眼,不正違背了這條宗旨嗎?這些前輩的話不能只掛在嘴邊上不練到身上呀。
那姿勢到底應該怎麼樣?還是王薌齋的那些話:「前不。。。後不。。。上不過。。。下不過。。。如何如何「咳,你背得肯定比我熟,呵呵。

要我說,姿勢上最難的要領是「吊(懸)頂「。咱們每天學習工作玩電腦,老是弓著背向前抻著脖子,一付「大蝦」形像,想把下頜收回來,頭頂頂上去保持這個姿勢還真難。不良習慣不好改呀。而且不弔頂功夫會減一半呢,為什麼,我先不告訴你,嘻嘻。平時就多注意糾正啦!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這么看得起我,都向我提問,我真是受寵若驚。探討一下肩撐肘橫和沉肩墜肘的問題。好像大家對肩肘的問題特別集中。我的理解是肩的要求只要不聳肩和寒肩就好了。下面咱們做兩個小實驗: 1.雙臂自然前平舉,不要綳直,兩手心向下,留意一下你的肩和肘。再將兩肘左右向外向上微翻,再留意一下你的肩和肘。是不是在翻的過程中肩比原來聳起來了? 2.雙臂做抱球的樁姿,只不過兩肘垂直向下,肘尖距離兩肋很近。留意一下你的肩。再慢慢的將兩肘尖左右打開抬起到斜向下45度左右,體會到肩也同時撐開了嗎? 所以說肩撐肘橫和沉肩墜肘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不要聳肩寒肩。做上面兩個小練習還可以體會到放鬆,不用力的感覺。把這種感覺帶到樁子里,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你說的出手和收手是指試力吧。動作是千變萬化的,有時也可以是手在下肘在上,比如做栽拳時,那怎麼要求墜肘呢,肘都翻上去了?其實只要肩松肘自然就好了。所以說不必拘泥,不要太在乎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是整體力,是一動無有不動,是節節貫通,僵硬的肩部是力量通透的阻礙。 站樁中要求肩撐肘橫可能是為了練出渾圓的棚勁吧。說實話,我的師傅沒要求我們肩撐肘橫,只要求肩松。就這樣師兄弟們各個棚勁都很大,一條胳膊可以擔起一個人來,他往上一挑你腳跟就離地了,是發是打隨人家便,就這一棚你就成了人家的掌中玩物了,哪有還手餘地。用招了嗎,什麼招都沒用。所以意拳講究無招無勢,隨心所欲。 抻筋拔骨是內氣充盈,在體內沖擊各關節韌帶肌肉的結果。所以練內家的都會有這個過程,甚至練一些氣功也會有。抻筋拔骨是站樁過程的副產品(沒有不好的意思),千萬不要有意去求它,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就像你長期練雙杠,雙手磨出老繭。你能說你是為了磨出老繭才練雙杠的嗎? 「肩撐肘橫是為了增加頭部防護能力「我覺得是無稽之談。實戰中,保護頭部一靠雙臂雙手的格擋,二靠頭部的躲閃,你在那肩撐肘橫只能讓人家把你的腦袋當梨形球打。實戰是激烈的、現實的、殘酷的,一定要記住著三個特點。不能迷信學了某流派的拳法,就可以從容應敵,揮手之間分出勝負。那是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是成龍李連傑的動作電影。實戰是類似散打、拳擊的,說類似是因為有規則的限制,但也是很接近了。實戰的特點永遠是「快打慢「,「有力打無力「,就連太極拳也不例外。太極的「四兩撥千斤「是一句騙人的話,要麼他的拳勁比你大得多,要麼他的勁力變化比你快得多,都是符合上述規律。表面上的體格和年齡上的差異是蒙外行人的。從此角度出發,所以意拳吸收了拳擊的打法,拳擊是最好的最實戰的拳了,為什麼不為我所用呢?再加上意拳的整勁,威力何其大也!意拳的金龜出水試力就是練的搖擺躲閃,在晃動過程中保持整勁不散,重心不偏,並能隨時發力,這不就是拳擊嗎? 最簡單的,最直接的,最直指目的的,就是最好的。撐三抱七肩撐肘橫什麼的是為了練出內勁服務,不要在這些手段上徘徊,要時刻留心你的目的。太極拳為了練出內勁要盤上十年的架子,它的方法就是兜了個大圈子,走了彎路,效果也不好。王薌齋改革拳學的精髓就在這兒,把直指目的的、簡單的、直接的方法保留下來,並且豐富之。讓人少走彎路,每一步都直達目標。我們學拳也要體會他老人家的這個思想,並且把它作為衡量真偽好壞的標准

5. 形意拳中的三體式和渾圓樁怎麼練~~ 謝謝

要我說兄弟你要是為修身養性就練練這。。要是為了防身打架趁早放棄吧就練幾年也打不過個練健美的找個散打班練吧

6. 申華章的形意拳教程中渾圓樁有三式該怎麼練習

形意拳來是從三體式入手的自。入門先站三年樁就是指三體式樁功。太極拳從無極樁入手。八卦掌先是定式老八掌,然後是行樁。心意拳是蹲猴樁。這才是原傳。

至於渾圓樁,應該是大成拳提出來的。你要學渾圓樁,就去看大成拳的書。

7. 站渾圓樁如何收功

收功意念確定,緩慢吐氣時,將手心翻轉向下,緩緩下壓。並自頸根、肩、肘、腕、掌、指,逐節放鬆。然後深吸氣同時將雙手用力握成拳,再將氣慢慢吐出。結束。

8. 初學,我剛站形意拳渾圓樁,老前輩,高手進

我本人是練形意的,不敢說是高手,起碼一般吧!反正我們這嘎達練什麼的都有,我專還真沒遇過對屬手,呵呵。
你這種情況屬於自身身體素質問題,是雙腿吃不消的表現。你回憶一下,在你爬樹或抓握重物吃力時,是否胳膊手臂也抖動?這是吃不消了,神經在極力動員更多肌肉參與其中之故。
解決方法:減少練功時間,待逐漸適應後再增加時間。抖動時調整一下姿勢,讓雙腿有個休息的時間。調整無效的情況下則停練,乾脆徹底休息。形意渾圓樁要求全身放鬆,以此求得整體勁力,若強撐硬練則違背了松的要求,練也無益,不如不練,所以不可堅持。
調整時也可以轉移注意力,設想雙腿放鬆,再放鬆。。。自己置身於鮮花美景之中,心曠神怡,如此即可使雙腿不再抖動。抖動來自於緊張!

9. 大成拳渾圓樁不傳之秘抗擊打視頻

抗打是不對的,表演還可以,即便你有一定的抗打能力不如去卸對方的勁,讓對方的力量不能作用在你身上豈不更好?

閱讀全文

與渾圓拳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