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版語文必修五中《邊城》節選部分每節主要寫那些事文中寫了幾個端午節在結構安排上有什麼特點
端午節賽龍舟的場景重復出現了三次:
第一次描寫翠翠在端午節的龍內舟賽會上與爺爺走散,遇見了容船總順順的二兒子儺送,儺送派人將翠翠送回家,兩人在相處中彼此產生了朦朧的好感。
第二次,翠翠為了不能忘記上個端午節遇見儺送的「甜而美」的經過,又同祖父到城邊河街上去看賽龍舟。天突然下了雨,為避雨,祖孫兩人到船總順順家,沒有見到儺送卻遇上了大老天保,這就為日後兄弟兩個去碧溪姐唱歌埋下了伏筆。
端午節場景第三次出現時,翠翠還一直「溫習著兩次過節、兩個日子所見所聞的一切。
特點:結構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憶,回環往復,跌宕起伏,採用順序和補敘相結合的敘述手法。
(1)必修五邊城教案擴展閱讀: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
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⑵ 邊城的教案怎麼寫作業
《邊城》教案
課題:《邊城》
科目:高中語文
年級:高中一年級第二學期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沈從文及作品特點。
2、結合課文進一步理解和學習小說中人物描寫的幾種方式。(特別是心理描寫和對話描寫)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小說細膩入微的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方法;
2、通過分析小說環境、心理和對話描寫,培養學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3、美讀課文,提高學生對含蓄語言的感悟能力.
三、情感與態度目標:感悟真、善、美,親情與愛情。
教學重點:
一、理解細膩入微的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和情感變化把握翠翠形象。
二、通過翠翠的情感變化來理解爺爺對翠翠在感情上的呵護。
教學難點:
理解細膩入微、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和情感變化來把握翠翠形象以及小說所蘊涵的人性美與人情美。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安排: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創設意境)
1、課前播放黃磊的歌曲《等等等等》,帶領同學們進入到作品中的境界。
2、播放一些湘西風情的圖片,使學生對小說中刻畫的獨特而美麗的景色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給學生以充分的美感享受。
3、介紹沈從文及其作品風格以及《邊城》的寫作背景。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縣人,苗族,祖母劉氏是苗族,其母黃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漢族。沈從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東大學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沈從文1988年病逝於北京。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突出,單純而又厚實,朴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一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邊城》完成於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關於這篇小說的創作動機,作者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領導讀者去桃源旅行,卻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個小城小市中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分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全篇以翠翠的愛情悲劇作為線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湘西地方的風情美和人性美。
二、介紹整個小說的情節
這篇課文是節選的,知道整個故事情節有助於把握情節之間的聯系和理解文意。
《邊城》的情節: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朴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朴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了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做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為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痴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第二課時:
三、分析人物形象
1、翠翠形象
在課文中找出描寫翠翠情感變化的關鍵詞語,仔細觀察和揣摩這些詞語及其內在的關聯,這種關聯其實構成了一條翠翠感情變化的線索,讓學生結合作者寫作風格和課文背景理解這些情感背後的因素是什麼。
「凄涼」—「胡思亂想」—「哭起來」—「神往傾心」—
「頂美頂甜」—「吃了一驚」—「沉默」—「吹不好」—「柔軟」
設問讓學生揣摩情感:
(1)翠翠為什麼心中有些「凄涼」?(抓凄涼的含義:寂寞冷落)
(2)翠翠為什麼「胡思亂想」想離開祖父,想讓祖父著急呢?
(3)祖父不理會她真是她「哭起來」的原因嗎?
(4)翠翠為什麼會聽母親的愛情故事聽的「神往傾心」,會覺得是「頂美頂甜」的夢呢?(「虎耳草」的寓意?)
(5)翠翠「吃了一驚」,「吹不好」蘆管說明了什麼?
通過設問讓學生理清了翠翠心理變化的這條線,這其實是純情翠翠的愛情由朦朧變清晰的過程。
通觀全文總結翠翠的形象:
翠翠天真善良、溫柔清純。她和外公相依為命,對外公關心備至。因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讓外公去尋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時的無奈,又為外公擔心起來,為自己的想法的後果害怕自責。她愛上了儺送,感情純潔真摯。節選部分以後,儺送遠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著心上人的歸來,表現了她對愛的執著。
2、爺爺形象
小說以翠翠的情感變化為線索,翠翠的情感變化離不開爺爺,表面上看,祖孫兩在生活上相依為命,互相照顧,其實更重要的是爺爺在精神上感情上非常理解呵護翠翠。文章中有多處體現,讓學生找出來:
(1) 講翠翠父母的故事——告訴翠翠應該怎樣去愛
(2)去城裡打聽卻不告訴翠翠——給她餘地,不影響翠翠的選擇
(3)第三節對話——爺爺十分尊重翠翠的感情,把提親的事當笑話講。(這部分找學生分角色讀去體會,老師點撥)
(4) 翠翠心亂了,吹不好蘆管,爺爺給她吹,吹的她心都軟了。——理解翠翠的心
(5)當儺送出走,翠翠確不知情,翠翠讓爺爺唱歌,爺爺唱的事儺送唱的歌翠翠就又摘了一把「虎耳草」。——心疼翠翠,其實是一種復雜的感情。
我們通過翠翠的這條感情線索,看到了爺爺對翠翠在愛情上那麼無微不至的呵護,生怕有一點點對孫女的影響,這種來自心靈的愛護是那麼的讓人感動。
爺爺形象總結:
外公因為女兒和女婿的悲劇,在他心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翠翠害怕地痛哭讓他覺得莫名其妙,他給孫女講母親的故事,更讓孫女感動不已。對於天保兄弟的選擇,他卻沒有直接告訴翠翠,反而讓孫女「心中不免有點亂」。他對翠翠「溫和悲憫地笑」,表現了他內心的矛盾,既愛孫女,又害怕她再走母親的老路,卻不能直接說出來。節選部分以後因天保的死造成孫女的悲劇,他又無能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訴說,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說他是在孤獨中死去的。
3、天保儺送兄弟
兩個人都深愛著翠翠,他們的愛情「決斗」方式確是最淳樸的唱歌,當天保知道自己歌比不過,翠翠喜歡的是儺送時,自己選擇了孤獨的離開,成全兩對有情人,但他最後卻死於意外,而儺送因為哥哥的死內疚,也選擇了離開。
四、主題分析
全文通過細膩入微的逼真傳神的心理描寫和情感變化來展現了純真女翠翠的愛情由朦朧到清晰的過程,翠翠的情感變化這條紅線一頭是爺爺對翠翠愛情心靈上的呵護,另一頭是線索所關聯的情節勾勒出的湘西人民的敦厚純朴的品性,作者在貌似不經意中,譜寫了一曲充滿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好詩篇。
在課文講解結束後放映了電影《邊城》,這樣能更好的去體會人物的情感,並真正去理解小說的主題。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後習題。
2、寫一篇學習本文後或是觀看電影《邊城》後的感想。
教學方法:
一、提問法:讓學生在預習後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劃出描寫翠翠情感變化的關鍵詞語,並結合作者寫作風格和課文背景理解情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此外仔細觀察和揣摩這些詞語之間的內在關聯。
二、指導頌讀法和討論法: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祖孫兩的對話,讓學生四人一組討論這段對話是如何展現人物性格的,體現了爺爺對翠翠哪方面的疼愛與呵護,並結合翠翠的情感變化這條線讓學生總結爺爺對翠翠的愛體現在哪幾方面。在留了預習作業的基礎上完成的,這樣可以避免走形式,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的不同觀點可以碰撞和交流。
三、教師點撥(注意發現學生問題並及時解決):通過批改預習作業我發現學生們對翠翠的「凄涼」和「哭」的理解不太好,所以要著重啟發講解。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板書設計:
《邊城》(節選)
沈從文
豆 天朗風輕水清——風景美 環
綠 淳樸原始和樂——風俗美 境
色 古樸善良淳厚——人情美 美
教學後記:
作者極力謳歌的傳統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對於現代社會傳統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著物慾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的。作者描寫的湘西,自然風光秀麗、民風純朴,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代表著未受污染的農業文明的傳統美德。作者極力狀寫湘西自然之明凈,也是為了狀寫湘西人的心靈之明凈。作者寫以歌求婚、兄弟讓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態和人生的方式,都隱含著對現實生活中古老的美德、價值觀失落的痛心,以及對現代文明物慾泛濫的批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⑶ 求一篇高中語文必修五的沈從文的《邊城》讀書報告。
邊城』一書是沈從文先生極著名的一本小說,他自己曾說, 他創作『邊城』的目的,不是為了描繪一幅與現實隔絕的世外 桃源圖,而是要表現一種人生形式!並在這個人生形式里, 注入了自己在三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所體驗到的人生哀樂。 沈先生想表現的意涵,是一種健康、優美、自然,而又不悖乎 人性的人生形式。在『邊城』一書中,借重桃源上行七百哩酉 水流域一個小地方的幾個單純的凡夫俗子,被一些普通的人事 因緣際會的牽連在一起時,個人應有的一份體認和思緒,為人 類的『愛』字做了恰如其份的說明! 『邊城』反映的是湘西一個邊遠的小城茶峒在二十世紀初葉的 社會人生風貌。這是一個原始民性與封建宗法關系交織的社會, 『邊城』將文字寄予如同風俗畫的描繪:待人以誠,樂於助人 ,受人之惠必以物回贈,人與人之間的同情,就連吊腳樓的妓女 ,也有著如村民般淳厚朴實的性格等等。一群生活在未受現代文 明污染的村民交織成的故事,就是本書的背景。而全文以翠翠的 內心感情世界為主線,引出全文,,在平實的文字中,深刻點出 在物化的人格力量(碾坊)和愛情(渡船)的選擇和取捨中,生 為個中人物的無奈和悲哀。以一個人在精神上的對愛情的追求和 這種在客觀現實中難以實現的矛盾為本文的主旨,隱隱著揭露著 人性的丑惡與貪婪。 在『邊城』中,沈從文先生特別著重翠翠這個角色,藉著翠翠對儺 送愛情的演變,再以現實和理想中的沖突做為場景,但最引人好奇 與注意的,就是翠翠了。她的成長與內心期盼掙扎的交織,從很多 對話和景色看得出來。書中描寫…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故皮膚變 的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他且 教育他,為人天真活潑…人又那麼乖…從不想殘忍事情,從不發愁, 從不動氣…,由此可以了解到翠翠是一個既單純天真,又聰明伶俐 ,從來不懂人情世故,以及符合鄉下審美標準的相貌和形體的小女孩。 有人曾經拿翠翠跟蕭蕭做比較:『蕭蕭是比翠翠更能被理解的人物,蕭蕭 也許是單純的化身,而翠翠代表了沈從文的理想。前者雖不十全十美, 但卻真實。後者十全十美,但不是真實的。』這句話雖然不是完全正確 ,卻有幾分道理,在『邊城』里,對生命自由的追求,使沈從文先生不 忍心將人物命運推向悲劇結局。他當然渴望自己塑造出的完美小兒女能 獲得一份合理的人生安排,理想主義誘惑著作者將人物命運向喜劇結局 上引,然而沈從文先生並沒有忽略了全部事變中的悲劇因子,也沒有低 估作為封建關系本質象徵的那座碾坊的威力,其實大家都很明白有些時 候,我們在追求人生生命自主的過程中,總有一些難以跨越的障礙,現 實主義逼著作者又將人物命運朝著悲劇結局上推。最後,就如同電影上 亂世佳人一般,留下了令人遐想的結局,既期待又無奈。最終,翠翠 在渡口孤寂的等候儺送的歸來。然而,『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 明天回來!』,全文一直到這里結束,卻會讓人心裡一直惦記著,作者的 確成功的塑造出翠翠這麼一個對感情嚮往又堅強的女孩。總是令人想對 他深入了解一點,想對她多照顧一點,也想對她多同情一點….。雖然翠 翠有時候也會充滿迷惘和矛盾,像文中『日子長咧,爺爺話也長了。』 以及當爺爺問她在想什麼時,雖然翠翠表面上會說不想什麼,但心裡卻 反問自己:『翠翠,你在想什麼?』。另外,由於『邊城』中的人物關系 並不復雜,所以從他們的對話和行為表現中幾乎可以觀察出每個人物的 性格,像老船工:一個具有豐富人生情緒內涵的人物。他的性格並不復 雜,勤儉、誠朴、待人寬厚、聰明而又帶著幾分無害於人的狡獪。他常 常將自己無法從具體人事中尋出因果聯系的事變歸於天命,但卻能從豐 富的閱歷預感到事情的發展結局。在翠翠的婚事上,她的心頭總是橫梗 著當年女兒慘死的情景,並不時與翠翠命運的可能發展相重疊,『祖父看 著那種情景,明白翠翠的心事了,便把眼睛向遠處望去,在空霧里望見 了十六年前翠翠的母親,…心裡有了一些隱痛,卻勉強笑著。…翠翠一 切全像那個母親,而且隱隱約約便感到這母女二人共同的命運…』;另外 順順,她在地方上深得民望,主要負責排解民間糾紛,牽頭主持地方公益 事務,而他對儺送只愛翠翠,而翠翠也愛儺送的事實其實心裡很清楚, 但是一座磨坊做為嫁妝對他並非是沒有吸引力的,加上後來大老的死, 更令他心裡耿耿於懷,在潛意識里,他是不願意翠翠這個媳婦的,一直到 最後,老船工的死和兒子的遠走,他才明了了自己兒子的決心,也開始 對儺送和翠翠的感情有了明確的表態,願意將翠翠先接到自己家來住。 基本上『邊城』承襲了沈從文先生的寫作風格,正如他自己說的,他始 終對軍人和農民有著極深厚的情感,故他的作品中,也會不是流露出這 些小人物的良善和高貴的人性。整本書中,自妓女到有錢的貴婦,無一 不是親切有禮又重情感的,所以在個個人物中,會令人覺得寄予濃厚的 喜愛和同情,你能融入他們的生活和感情世界,細細的品嘗著,這股甜 美和久未重逢的真、善、美!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6021714.html?si=1
⑷ 語文必修五中的《邊城》梗概
1、內容簡介
小說主人公是擺渡船的老船夫及其孫女翠翠。故事圍繞翠翠的愛情糾葛展開。茶峒掌水碼頭的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大老和灘送老二同時愛上翠翠,翠翠只鍾情於老二,祖父只知大老曾來求親,不知孫女心事。兄弟兩相約以唱歌爭得翠翠的心,哥哥自知非弟弟敵手而自動退出後淹水而死。順順和老二由此對翠翠祖父產生誤會,順順要老二另結一門富家親事,老二的心卻仍在翠翠,遂賭氣沿河下行,祖父已察覺此事,心中郁悶旋於某夜雷雨中去世了,而翠翠則一直等著老二。
2、簡析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3、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漢族(其父為漢族),但有部分苗族(沈從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從文母親是土家族)血統,現代著名作家(備註:雖然沈從文生活在當代,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所以只稱之為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臟病突發,在其北京寓所逝世。
⑸ 新課改必修五《邊城》教案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小說情節鋪設上運用順敘、補敘的敘述手法,在時間的回環往復中使作品情節銜接得天衣無縫的寫作特點。
2.通過人物的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培養語言鑒賞能力並認識翠翠、爺爺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通過環境對描寫的分析了解沈從文筆下湘西的風景美、風俗美。
過程與方法
1.泛讀與精讀相結合,以學生的閱讀發現為線索,教師的閱讀提示為指導,培養學生整合閱讀信息的能力。
2.閱讀興趣的激發與閱讀結論的歸納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對作品的閱讀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領略作品散文化的敘事筆調、生活化的人物語言所營造的古樸而典雅、流暢而清新的氛圍。
2.接受作品中所表現的古樸、淳厚的民風和風景美、風俗美與人情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理解翠翠這個人物是「愛」與「美」的化身的含義。教學難點
領略作品散文化的敘事筆調、生活化的人物語言所營造的古樸而典雅、流暢而清新的
氛圍。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課前先作一個調查,大家都曾去什麼地方旅遊過?
生:(紛紛搶答)長城、海南、泰山、周庄……
師:喲!看不出來,大家「走南閆北」,真可謂「行萬里路」,堪比當年的徐霞客啦!
【眾生笑。】
師:那我想問一問,有沒有人去過一個叫「鳳凰」的地方?
【學生議論紛紛,互相詢問「鳳凰」是什麼地方。】
師:(故作得意)難住了吧?
生:老師,你給我們說說看吧!
師:鳳凰可是個美麗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
師:(看到學生表現出一種憧憬的神情,略做停頓)不過——目前,老師也是「心神往之」啊!
【學生大笑。】
師:不過,「凡事預則立」——
生:(爭相搶答)「不預則廢」。
師:所以,我找了這些圖片,以備日後游鳳凰一用,現在先拿來與諸君共饗。
【投影。】
【出示一組湘西風景、民俗的圖片。】
【學生邊看邊議論,對部分圖片嘖嘖贊嘆。】
[推進新課]
師:想知道老師為什麼特別想去這個地方嗎?
生:(七嘴八舌)當然是去看風景啦!
師:(笑)大家只說對了一小部分,其實還有更重要的。
生:是什麼啊?
師:(看到學生很期待的樣子,故意賣個關子)一言難盡啊!
(學生笑問為什麼。)
師:(停頓一下)怎麼說呢?這樣說吧:看不盡的鳳凰美,說不盡的沈從文。
生:(恍然大悟)老師你說的是《邊城》吧?
師:對!可以說邊城就是鳳凰。這里不僅有著清山秀水,淳樸的民風,更走出了沈從文先生這樣一位質朴、博學,將「愛」與「美」演繹得動人肺腑的「湘西的兒子」。
【投影。】
1.沈從文照片及生活書店1934年首版《邊城》圖。
2.1902年12月28日,我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沈從文(原名沈岳煥,苗族)先生誕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1924年開始文學創作,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
沈從文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就蜚聲文壇,被譽為「中國第一流的現代文學作家,僅次於魯迅」(金介甫.~effeI•ey C.KinKley著《沈從文論》j。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
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他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等學術專著,特別是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
【學生們讀了這段話後,不禁再次贊嘆。】
師:就是這樣一位「湘西的兒子」在走出大山之後的坎坷人生中,多次在文學作品中表達對他的故鄉——鳳凰的牽掛。可以這樣說,鳳凰正如世界上許多名城名鎮一樣,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師橫空出世的光環之中。沒有莎士比亞,英國的斯特拉福小鎮不會蜚聲世界;沒有莫扎特,奧地利的薩爾茨堡不會成為世界音樂中心;沒有塞萬提斯,西班牙的塞維利亞不會成為旅遊勝地;同樣,沒有沈從文、黃永玉這樣的世界文化大師,鳳凰不可能馳名海內外。鳳凰的美,不僅在山水,更在於沈從文筆下所描繪的、人間最淳樸的風情,這才是吸弓l老師的地方啊。
【學生若有所思。】
師:好的。那麼鳳凰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剛才是直觀的圖片,現在我們來看看沈從文是怎麼寫鳳凰的。
【投影。】
一個好事的人,若從百年前某種較舊一點的地圖上尋找,一定可在黔北、川東、湘西一處極偏僻的角隅上,發現了一個名為「鎮簞」的小點。那裡同別的小點一樣,事實上應有一個小小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頓了數千戶人口的。不過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皆在交通、物產、經濟的情形下面,成為那個城市榮枯的因緣。這一個地方,卻以另外一種意義無所依附而獨立存在。試將那個用粗糙而堅實巨大石頭砌成的圓城作為中心,向四方展開,圍繞了這邊疆僻地的孤城,約有五百餘苗寨,各有千總守備鎮守其間。有數十屯倉,每年屯數萬石糧食為公家所有。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營汛。碉堡各用大石堆成。位置在山頂頭,隨了山嶺脈絡蜿蜒各處;營汛各位置在驛路上,布置得極有秩序。這些東西是在一百八十年前,按照一種精密的計劃,各保持到相當距離,在周圍附近三縣數百里內,平均分配下來……
(選自沈從文《鳳凰》)
【學生看後竊竊私語。】
師:大家在討論什麼啊,能不能說說看?
生1:這個地方給人一種很古老的感覺,但是它又那麼小。
生2:很神秘,感覺上去和我們周圍的環境不一樣。
生3:過去這里是不是經常打仗啊?
生4:老師,我想問一下,這個地方遠不遠?
師:怎麼樣,想去了吧!(學生笑。)
師:的確,僅僅是看這些文字的東西,我們就有一種被深深吸引的感覺,更何況生於斯、長於斯的沈從文呢?接下來我們就走進《邊城》的世界,去看看在這湘西一隅曾經發生過的一個名叫翠翠的女孩的故事。
師:說到《邊城》這個故事的由來,還有這樣一件事:1933年夏,沈從文同未婚妻游青島嶗山時,意外地看到一個身穿孝服的小姑娘到河邊提水。他回想起家鄉「起水」的古老習俗和美麗如畫的青山綠水、充滿詩情的淳厚民風,情不自禁對未婚妻說,他要以那小姑娘來寫一個故事。沈從文不久到北京結婚後,就開始寫起跟未婚妻說過要寫的故事《邊城》。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個故事
師:這樣一個令沈從文念念不忘、令我們倍感吸引的湘西到底有何魅力呢?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這里的民俗吧。下面大家看書,看看書中都寫了哪些風俗。
生l:端午節的時候,婦女和小孩們穿了新衣服,還在頭上用雄黃蘸酒畫個王字,這一天還可以吃魚吃肉。
師:在你小時候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
生1:有的,過年時也這樣,那時感到很高興。
師:很留戀那段光陰吧?
生1:是的。
師:哎——無奈光陰一去不復返啊!(很多人都會意地笑了)我問一下,為什麼要用雄黃蘸
酒畫個王字呢?
生1:……
師:誰能告訴大家?
生:(有人舉手)是為了辟邪,傳說雄黃酒可以除病去災。
師:很好。大家接著看下去,還有些什麼風俗?
生:賽龍舟。
師:好像有許多地方都有這個風俗,我們都知道,這是為了紀念一個人——
生:(爭相回答)屈原!
師:對。那麼我們看看在這里,賽龍舟賽出了幾個主要人物,他們是誰呢?
生:(繼續看書後有人回答)龍頭大哥順順、天保和儺送。
生:(有人補充)這里也提到了翠翠。
師:翠翠也去賽龍舟嗎?
生:她是去看。
師:看龍舟的人多不多呢?
生:當然很多,課文里說「大約上午十一點鍾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劃船」。
師:嗯,看來端午節對這里的人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對於故事的主人公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日。
師:好的,下面大家來看一看翠翠和儺送是怎麼相識的。
【學生看書,之後請一位同學復述相關情節。】
師:好的。可以說這是一次邂逅。起初翠翠對儺送的印象是怎樣的呢?
生:開始的印象不好。「她以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樓上去」然後還罵了儺送,而且文中還有這樣一句「翠翠意思彷彿只在告給狗『那輕薄男子還不值得叫」。
師:接下來的變化是什麼?
生: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時,她「心裡又吃驚又害羞,再也不說什麼,默默的隨了那火把走去」。
師:從這里,你能看出翠翠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徵?
生:我認為她很淳樸、也很可愛。她不願意別人把她看成那種唱歌的女子,同時,在她錯怪了別人的時候她感到很難為情。
師:是的,正是好一個「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小姑娘。這就是翠翠,一個很單純的小姑娘的形象,然而我們繼續看下去,就是這一次邂逅在翠翠心裡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請大家閱讀第五部分的內容,把這方面的內容找出來。
生1:「兩年日子過去了」,「但這印象不知為什麼原因,總不如那個端午所經過的事情甜而美」。
生2:「翠翠為了不能忘記那件事,上年一個端午又同祖父到城邊河街去看了半天船」。
生3:翠翠在聽祖父和嘍羅的談話時也一直在想著聽到有關二老的消息。
師:(笑)看來翠翠開始為二老而傷神了。(生笑)不僅如此,在小說的第六部分又有相關的描寫。說說看。
生:當爺爺提起當年端午的事情時,「翠翠還正想起兩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這時也可以看出她在想著二老。
師:還有沒有補充?
生:(一時間答不上來)……
師:(提示)請大家注意第六部分描寫婚嫁的這一段,在看到別人家辦喜事時,翠翠的心裡在想些什麼?
生:當她聽到「遠處有吹嗩吶的聲音,她知道那是什麼事情」,並且還把船拉過岸去,爬到屋後塔下去眺望。翠翠知道這是有人娶親,或許她想到了自己和儺送,我理解這里似乎是表明翠翠對未來有一種嚮往。
師:(笑)是嚮往結婚嗎?
生:應該是。
師:可以這樣理解。不過,或許翠翠心裡還沒有想到那麼遠,或許這只是表明了她內心裡剛剛開始萌動起一種對愛情的渴望,一種對於未來的模糊的感覺。也正是這樣的一個翠翠,才更使人感到真實、可愛。
師:除了翠翠與儺送的感情故事外,《邊城》還給我們展示了爺爺與翠翠間的親情。文中這樣的文字比較多,請大家選幾處來談一談。
生1:(笑)爺爺非常疼愛翠翠。比如看賽龍舟時,他不忘叮囑別人送翠翠回家。
師:你是說那個替爺爺撐船的人嗎?
生1:是的。
師:可是接下來他們兩個人都喝多了啊?
生1:(笑)爺爺有點老糊塗了。(眾生笑。)
師:(笑)看來這個爺爺也是有些老頑童的脾氣。(生笑。)
生1:不過,爺爺後來還是認錯了。當他看到翠翠回來後,還在問「翠翠,你怎麼不答應我,生我的氣了嗎」,這說明爺爺很在意翠翠,怕她生氣。
師:(笑)可是翠翠似乎是沒領情嘛,因為她在想著「另外一件事,屬於自己不關祖父的」,並且這件事「使翠翠沉默了一個夜晚」,她一晚上都沒理睬爺爺,似乎她對爺爺的話很不放在心上。老師這樣理解對不對?
生2:不對。這是因為翠翠掛念儺送而有了心事,和她跟爺爺的感情沒有關系。從其他情節來看,爺爺對翠翠的關心和翠翠對爺爺的關心都是一直沒有改變的。
師:舉個例子說一說?
生2:第六部分當爺爺說到翠翠長大了時,翠翠說「人大了就應當守船呢」,「人老了應當歇憩」,這些話表現出的是翠翠對爺爺的關心。況且下面還有這一句:「翠翠睨著腰背微駝白發滿頭的祖父,不說什麼話」,我認為這句話也是寫翠翠對爺爺的感情的,她看到爺爺越來越老,已經想著替爺爺守船了。
師:很好。可見,雖然這祖孫倆偶爾會有一些小矛盾,但在一些微小、瑣碎的生活細節中,時時都讓人感到祖孫二人相互關心、相依為命的那分濃濃的親情。很多時候這祖孫二人可謂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真正是相親相愛一家人啊!(生笑。)
師:不過,在另外一件事上,爺爺沒有弄明白翠翠是怎麼想的,並且祖孫二人似乎真的是有那麼一點隔閡了,大家明白我說的是什麼事嗎?
【學生討論。】
師:這個問題有一些難度,請大家自由發言吧。
生:應該是在翠翠愛戀儺送這件事上。第五部分寫到爺爺和翠翠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句話
「祖父不說什麼,還是唱著。兩人都記起順順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灘過節,但誰也不明白另外一個人的記憶所止處」這句話里說「誰也不明白另外一個人的記憶所止處」,說明爺爺還不知道翠翠的心事。翠翠的「記憶所止處」應該是指想到二老,而爺爺不知道這一點。他還在想著讓
師:(鼓勵)你的閱讀非常仔細,很好!這么說,在這件事上,爺爺有點「自以為是」了。(生笑,表示同意。)
師:從全文來看,在愛情問題上,一開始.祖父的確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這也給翠翠帶來了煩惱。不過雖然如此,但這並沒有影響到祖孫二人的感情。翠翠對爺爺一如既往地依賴和關心並沒有發生改變。
師:在剛才的討論中,翠翠與爺爺之問的親情,翠翠對儺送的愛情讓我們看到了小說中所表現出的人情美。在這種人情美之外,小說還為我們展示了湘西地方的風俗美。下面請大家看看,小說中都有哪些情節表現出了湘西人的美好、善良。
【學生討論。】
生1:這里的人們有一種自己的生活樂趣,像是自娛自樂。在第三部分寫到「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中國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掙扎中的情形,似乎就還不曾為這邊城人民所感到」,似乎就沒有什麼事情能打擾他們,很有一種世外桃源的味道。我想,這就是湘西吸引人的一個原因,也是這里的人們更為善良的原因吧。
師:「世外桃源」,我認為你的這個詞用得很好。老師在讀這篇小說時也有這樣的感受。這也是老師嚮往這里的一個原因啊。(生笑。)
生2:這里的人情非常淳樸、厚道。第六部分有這樣一個情節,一個人乘船過河後,一定要給錢,而爺爺卻堅持不肯收,為此兩人還起了爭執。爺爺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說「禮輕仁義重」,雖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錢,但他還是領了這分情。
師:你說得很好!不過,我替你補充一點,爺爺和翠翠的生活是不是很寬裕?
生2:不是。他們的生活是很拮據的,節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還是順順給他們的鴨子和粽子。這也就更顯示出爺爺和這里的人彼此之間的感情都很厚道。
師:也就是說,物質利益的東西在邊城這個環境里顯得並不重要,盡管這里有些人,如爺爺和翠翠,他們的物質生活可以說是清貧的,但他們並沒有為此而成為物質利益的追逐者。
【學生邊聽邊點頭。】
師:剛才我們提到了順順,那現在我們就借這個話題來說說順順這個人。根據課文內容來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生3:在邊城裡,他是一個富有的人,同時他也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
師:文中有哪些內容表現了順順這種品格?
生3:第三部分說「但下水救人呢,當作別論。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八十歲,也還是成為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
師:也就是說,在順順這個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在這里,沒有貧富貴賤的分別,只有人和人之間的互相幫助。多好的人,多好的邊城啊!(生會意地笑了起來,不時有人在議論著)請大家繼續往下看,還有哪些內容可以看出這里民風的善良、淳樸。
生4:我覺得這篇小說給人的感覺非常安詳。
師:安詳?為什麼這么說呢?這和善良、淳樸的民風有什麼關系呢?
生4:這里的人除互相幫助外,還能以一種與世無爭的態度生活,在這里沒有那種尖銳的矛盾,似乎大家都很平和,就連翠翠的那條狗都很善解人意。我認為這正是受淳樸民風的影響所致。
師:你說得很好。正如沈從文先生自己在談到《邊城》時所說的:「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與世無爭、平和安詳不正是一種優美、健康、自然的形式嗎?(學生若有所思,時而竊竊私語、時而贊嘆。)
師:(略作停頓)不過說到與世無爭,說到沒有矛盾,這里我想給大家補充一個情節——
師:大家知道天保和儺送同時都喜歡上了翠翠嗎?
【學生搖頭。】
師:在課文節選的內容之外,小說是有這個情節的。所以,說到沒有矛盾,其實是不對的,問題是人們如何去處理矛盾,尤其是天保、儺送、翠翠這三個人不同一般的關系會讓他們選擇怎樣的方式去化解這種矛盾呢?按照湘西的傳統,天保和儺送是要進行一場類似於西方的決斗的,但他們最終並沒有選擇這種方式(停頓了一下)……
生:(很急切地問)那他們怎麼樣了?
師:(笑)這個結果,老師希望大家課後自己在小說里尋求答案。相信大家會在其中發現更富意味的人情美。
[課堂小結]
師:有人這樣評價《邊城》:「《邊城》是古今中外最別致的一部小說,是小說中飄逸不群的仙女。」或許每一位初讀《邊城》的人,都會為作品中所呈現的唯美淳樸的人性、恬淡舒展的意境、清新幽靜的氛圍、醇厚幽遠的回味所沉醉,小小的邊城,如一杯用清晨山泉沖泡的清茶,淡香緩緩飄散;又如一位在水一方遺世獨立、只可遙望而無法靠近的伊人,有著不可企及的絕塵之美。作為一個喜歡邊城、喜歡沈從文的老師,我希望同學們能再次走進邊城;沈從文是一個相信純情的力量的人,那就讓我們也到邊城中去尋找一種恆定而久遠的感動,去尋找一種超於物外的純粹的美!
[布置作業]
課後完整地閱讀沈從文的小說《邊城》,並將自己的感悟寫成一篇文章,以備交流。
⑹ 高中語文必修五《邊城》的大意梗概。
邊城的大意梗概: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朴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朗;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純朴善良,辛苦擺渡,熱情助人。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清純的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美麗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做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痴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