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討論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對教學內容,教師和學生特點等有哪些要求
所謂討論教學法是指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某一問題或社會現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在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開展積極的討論、爭論甚至辨論、各抒己見,互相責疑,互相啟發,以求弄懂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筆者自從事教學工作以來,就所承擔的《國際貿易學》、《保險學概論》、《社會保險》等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討論式教學法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 實施討論教學法的意義
(一) 討論教學法是教學規律的必然要求
大學教育是著眼於培養研究型和知識應用型的專門人才。因此,我們的教學就不能僅僅滿足於傳授知識,而更應該善於啟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填鴨式的課堂講授教學方法是不能完成這一教學任務的,而討論法則為實現這一任務提供了可能。因為,填鴨式教學的內容和時間全由教師把握,教師想怎麼灌就怎麼灌,拿不準的地方還可以避而不談。而討論法可以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地思考問題,在思考、分析、探討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研究問題興趣,同時又能收到在啟發誘導下舉一反三的效果。
(二) 討論教學法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當今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望,現實感強,思維活躍,勇於探索,善於質疑以及求新、求變、求實等心理特徵,因此,他們不會滿足於灌輸的教學形式和現成的教條答案。討論法正是適應當前大學生這些心理特點,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滿足學生求知探索的心理需要。
(三) 討論教學法還有利於培養民主和諧,平等協作的作風,培養實事求是、比較鑒別的指導方法
討論法教學實質上是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的互動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信息交流的雙方或多方之間是一個平等的、民主的和相互協作的關系,而不是我們的一批同志所堅持的教師在教學全過程中的絕對權威和信息壟斷(也許是潛意識的)。事實上,師生之間誰占據在討論的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應是階段性的、變化的和不確定的。古人說「教學相長」,「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就是形象地說明這種教學主體地位的辨證關系。應該說,討論教學法不僅是在教學形式上對傳統教學的更新,同時也是教學思想上的更新。它是對傳統家長式的教學觀念的批判,主張並強調教學過程的民主性、平等性。課堂討論只有實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互助、合作的關系,才能達到暢所欲言,充分交流的目的。同時利用討論式教學,學生還會被引導學會搜集、篩選、整理信息,培養他們科學研究方法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研究精神。
二、 在實施討論教學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 討論教學法仍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這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更高
貫徹討論模式,強調學生在討論中的主體地位,但並非意味著教師的責任就減少了。恰恰相反,教師仍然是教學的主導者,其主導責任甚至更繁重了。這是因為,討論式教學模式不是在學生既有的水平上展開的,是立足於發展,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展開的。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的系列問題,都超越了學生獨自解決問題的水平,在閱讀教科書、參考書和個人准備討論發言的過程中,學生已經超越了自己的已有知識,達到了一種新的水平。不但如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方向上展開新的創造,在討論中集思廣益,開闊知識領域,加深對新舊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它對教師提出的要求至少不比課堂講授的要求低。
教師的主導作用具體體現在教師對學生討論的布置、討論的即時引導、討論的總結評價等范疇。作為教學過程,在討論的准備階段,為避免討論的無計劃性,教師首先要向全體學生布置討論題目。選好討論主題是組織討論最關鍵的一環。一般說來,討論題主要包括兩種類型:
另外,還需講明討論的目的、討論的內容、閱讀的書目、准備與討論的方法、寫稿和發言的要求等等。也就是說,從總體的學習與教學活動上,全面控制、指導全體學生的活動。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既是討論的參加者,又是討論的組織者、評價者、引導者。教師要機智靈活地控制討論的節奏,既或明或暗地激發學生各抒己見,又要避免離題萬里,使討論的局面難以控制,這需要教師具有高超的組織技巧。在討論結束時,教師要進行系統的總結評價。教師要從觀點與方法的統一中、從學習與發展的統一中,評價學生的發言,指明其得失成敗,概括已經實現了的發展,指明進一步發展的任務。教師對所討論內容的總結,既要概括教科書、參考書及全體學生發言的內容,又要高於這些內容,進行新的理論探討,並指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2. 討論式與交流式教學方法有什麼不同
討論式教學抄法是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襲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的一種互動式教學方法。
溝通式教學法(英文: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T)是一種教授第二語言或外語的教學法,此教學法強調「互動(interaction)」的重要性,是語言學習的工具,也是其終極目標。
注重經由互動而達到學習如何以目標語言溝通
在學習情境中使用真實生活中的語料
提供讓學生專注在語言及學習過程的機會
學生的自我經驗成為課堂學習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試著讓課堂學習和課堂外的語言使用情境結合
3. 什麼是討論式教學法
討論式教學法強調在教師的精心准備和指導下,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通過專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啟屬發學生就特定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討論式教學的環節大致包括:設計問題、提供資料、啟發思路、得出結論。本書結合討論式教學的模式和特點,就民法總則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充分提供學說、立法、判例等資料,為學生梳理出了解答問題的不同路徑,以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辯論和思考,幫助其得出自己的結論。
4. 淺談常用幾種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優缺點和功能
(一)講授式
1.講授式是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的講解、演示、范讀為主。 2.講授式的結構特點是: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性、記憶性的知識;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主體是教師,學生是聽眾;教學程序大體是宣布本課教學目的並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復習、布置作業等四個階段。 3.講授式教學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控制整個課堂、掌握教學進度;發揮正面教育和教學的作用,對學生直接傳授知識和進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納大量的聽眾。其缺點是:學生活動少;易受教師教學經驗與教材難易及趣味性的影響。講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運用時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又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極易形成注入式教學。 4.講授法的運用要注意以下幾點:講授內容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觀點與教材的統一;照應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抓住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語言要准確、清晰、簡練、生動、通俗易懂。並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水平;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並合理使用電化教育手段。
(二)啟發式
1.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體規律,以談話、問答、揭示等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形式。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憤不啟,不排不發」。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孔子之後,《學記》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進一步闡發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主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但不要硬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學生,但不施加壓力;指明學習的路徑,但不代替他們達成結論。 2.啟發式教學的結構特點是:其目的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對教材內容的真正理解,並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講授、談話為主,但增加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由講清教材變為引導學生自己弄懂教材,在關鍵之處啟發學生思考,促使其領悟;其程序是:比較多樣、復雜,視教材的難度及學生的理解程度的變化,一般可按「自學—發疑—提問—釋疑」或「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步驟進行。3.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強調學生智力的充分發展,實現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智力的充分發展相結合;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學生動力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聯系,實現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啟發式教學的實質在於正確處理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它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啟發的優點是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缺點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師在運用時常常流於簡單的一問一答之中。
(三)討論式
1.討論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2.討論式教學模式的結構特點是:目的上,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從中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退居輔助地位,採用分組或全班討論形式,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程序上,基本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第二步,學生解決問題,通過思考、辯論、總結,求得真正的答案。3.課堂討論有三種基本類型:一種是用於擴大和加深有關學科理論知識而組織的系統的專題討論;第二種是就某學科中個別主要問題或疑難問題而組織的課堂討論;第三種是日常教學中採用的帶有研究性的課堂討論。課堂討論的優點是,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缺點在於難以組織、發動學生,而學生一旦被發動起來又不易控制課堂秩序,而且討論問題一般費時較多。4.進行課堂討論一般要求是:討論前,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確定討論的題目並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材料,認真准備意見和寫出發言提綱。討論進行時,充分啟發學生的獨立思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並就分岐的意見進行辯論,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結束時,教師作出總結,也可提出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教學模式的功能
(一)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
一方面,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概括、加工的結果,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定的操作框架,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已經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另一方面,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徵性的符號、圖式和關系的解釋,來反映它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便於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並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
(二)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於採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或關系;或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學模式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根據教學的規律原則而歸納提煉出的包括教學形式和方法在內的具有典型性、穩定性、易學性的教學樣式。簡潔地說就是在一定教學理論指導下,以簡化形式表示的關於教學活動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學模式包含著一定的教學思想以及在此教學思想指導下的課程設計、教學原則、師生活動結構、方式、手段等。在一種教育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種教學方法。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是既穩定有發展變化的程序框架。
5. 討論式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有什麼作用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於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於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7)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興起的。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展,使實驗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8)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9)實習法 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體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精神,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是實際操作本領具有重要意義。實習法,在自然科學各門學科和職業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種方法和實驗方法比較起來,雖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它在讓學生獲得直接知識,驗證和鞏固所學的書本知識,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卻有其特殊的作用。
6. 怎樣進行分組討論式教學
在高效課堂改革中,「效」很重要。 對於這個「效」字,我嘗試進行分組討論式教學。我主要針對分組討論式教學的必要性,如何分組,舉例說明如何授課,課堂評價以及合作學習中的問題。和實施分組討論式教學的結果,這種教學形式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鍛造各方面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豐富的情感,滿足終身發展的需要。
心理學家誇美紐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興趣是探求知識的原動力,是學習的「催化劑」,也是發明創造的精神源泉。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把學生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適時的為學生尋找適宜的學習方法,學生才能顯現真正的活力,課堂才能煥發勃勃的生機,高效課堂問題才得以解決。
現在高中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教師教的越來越辛苦,學生學得越來越痛苦,教學效率很低,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解決的方案之一就是我們的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能指導學生有效學習,使課堂的效益發生變化,從而達到最有效地教學。教學是一種為學生創造性學習的服務,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自身發展過程。
在我國教育發展到現階段,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使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更成為急待解決的問題和難題。主要難在以下兩個方面:1、學生從小獨處的時間多,不善於與人交流;2、家庭投入大,學生從小就會接受各種興趣班的訓練,個人能力強,體會不到合作必要性.
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合作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採用,無論是從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是從教師的教學觀念方面都是一個重大的變革。然而在現實中,合作學習流於形式的情況比較普遍。教師在教學中,大都採用分組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討論合作,且無論什麼樣的課都採用。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課堂教學熱熱鬧鬧。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學生並沒有學到什麼東西,教師也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究其根本的原因有一是教師沒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論精髓。二是受功利主義的影響,搞形式主義。而其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學有效性的觀念。
在新授課中,教師要先給學生預習提綱並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新知識,在上課的過程中,針對預習提綱中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找代表發言,同學們進行評價,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和提示,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回答。最後學生自己進行小結本節課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學會了哪些內容。這種授課形式中,教師的課前工作量很大,預習提綱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學的各個環節,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要根據學科特點來設置,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基礎知識、典型例題、課堂檢測、作業設置等相應內容要考慮高、中、低三個層次,按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作業要設置選做題。上完課後,教師還要根據導學案在課前及課堂的使用情況進行反思,並進行記錄,以備進一步對導學案修正完善。
實施方法:6個人為一個小組,其中兩個人是優等生,兩個是中等生,兩個是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其中同等水平的坐在課桌的對面以 便於討論。每組的組員分別編號為:優等生A1、A2中等生B1、B2基礎比較差的C1、C2。每班6個小組。每組設置一名組長,組長不一定是學習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熱心、最有責任心組織管理能力最強的。培訓好組長發揮學習小組長的管理、組織、檢查作用,創新小組評價機制,杜絕為評價而評價,用恰當的評價培養小組積極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學習的學習精神,把評價變為一堂課的作料,自然順暢。班級中設有小組的和個人的評價規則,實行量化評分制,和月獎勵、周獎勵。
一、 在合作式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代中學生思想活躍,充滿朝氣,自我表現強,敢想敢做,但同時他們對任何新奇的事物都有好奇心,學習興趣頓時高漲起來。通過學生根據實驗目的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最能看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實施實驗方案時,邊思考邊實施,其思維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久而久之,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逐漸提高。
案例:以人教版選修五第三章第三節羧酸 酯中的科學探究為例
利用圖中所示的儀器和葯品,設計一個簡單的一次性完成的實驗裝置,驗證乙酸、碳酸和苯酚溶液的酸性強弱。
首先,學生小組內討論設計並畫出裝置圖,將各組的裝置圖都展示在大屏幕上,分別讓每組的一個組員介紹本套裝置圖的原理,組內的組員進行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自由提問
這樣做的好處有:充公發揮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同學的評選,得出如下兩套裝置圖,
小組之間評價:總結出最好的裝置圖(第二幅圖)
學生動手組裝儀器進行實驗,驗證實驗結果,學生總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自主學習的特徵,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准備;在學習活動能夠對學習進展、做好具體的學習准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做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後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
二、課堂評價是學生前進的動力
任何人都有得到別人肯定的慾望,都渴望一種超越別人的成就感,內在的那種成功的喜悅才是學生進步的真正的動力。要重視小組的評價,用恰當的評價培養小組的積極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學習的精神,把評價變為一堂課的作料自然順暢,並利用評價板展示各小組的情況,但堅決杜絕為評價而評價。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為學習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他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
三、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問題
小組合作交流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形式出現在學習過程中。一開始組織實施時,學生會因缺乏方法而顯得生疏,有時課堂特別亂,難免會出現亂說亂叫,為一道題大吵大鬧,秩序混亂等狀況。為了達到良好的合作效果,教師必須進行恰當的引導。許多學生的特點是心直口快,往往還沒有想好就急於脫口而出,有時會說半截話,有時說一半又重說。對於這樣的學生,要求小組成員對他們提出更正意見,重新說。還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小組成員在交流時讓其他成員必須認真聽,才能聽清楚別人的意思。當然,學生培養需要一個過程,只有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交往習慣,小組合作交流的質量才會得到逐步提高。
7. 什麼是教學模式其特點是什麼常見的教學模式有哪些
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學模式的特點有:
(1)指向性
由於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而且每種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因此不存在對任何教學過程都適用的普適性的模式,也談不上哪一種教學模式是最好的。評價最好教學模式的標準是在一定的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在選擇教學模式時必須注意不同教學模式的特點和性能,注意教學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學模式是一種具體化、操作化的教學思想或理論,它把某種教學理論或活動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簡化的形式反映出來,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比較抽象的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行為框架,具體地規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有章可循,便於教師理解、把握和運用。
(3)完整性
教學模式是教學現實和教學理論構想的統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結構和一系列的運行要求,體現著理論上的自圓其說和過程上的有始有終。
(4)穩定性
教學模式是大量教學實踐活動的理論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活動帶有的普遍性規律。一般情況下,教學模式並不涉及具體的學科內容,所提供的程序對教學起著普遍的參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是教學模式是依據一定的理論或教學思想提出來的,而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又是一定社會的產物,因此教學模式總是與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教育的水平聯系,受到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制約。因此這種穩定性又是相對的。
(5)靈活性
作為並非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體現某種理論或思想,又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操作的教學模式,在運用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科的特點、教學的內容、現有的教學條件和師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細微的方法上的調整,以體現對學科特點的主動適應。
常見的教學模式有:
(1)講授式
1.講授式是以教師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的講解、演示、范讀為主。 2.講授式的結構特點是: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知識性、記憶性的知識;教學方法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主體是教師,學生是聽眾;教學程序大體是宣布本課教學目的並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復習、布置作業等四個階段。 3.講授式教學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控制整個課堂、掌握教學進度;發揮正面教育和教學的作用,對學生直接傳授知識和進行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容納大量的聽眾。其缺點是:學生活動少;易受教師教學經驗與教材難易及趣味性的影響。講授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在運用時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又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極易形成注入式教學。 4.講授法的運用要注意以下幾點:講授內容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觀點與教材的統一;照應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同時抓住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語言要准確、清晰、簡練、生動、通俗易懂。並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接受水平;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與其他教學方法配合使用,並合理使用電化教育手段。
(2)啟發式
1.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體規律,以談話、問答、揭示等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的教學形式。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憤不啟,不排不發」。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示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孔子之後,《學記》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進一步闡發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主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但不要硬牽著他們走;嚴格要求學生,但不施加壓力;指明學習的路徑,但不代替他們達成結論。
2.啟發式教學的結構特點是:其目的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對教材內容的真正理解,並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思考能力;其方法,仍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講授、談話為主,但增加了學生的課堂活動,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由講清教材變為引導學生自己弄懂教材,在關鍵之處啟發學生思考,促使其領悟;其程序是:比較多樣、復雜,視教材的難度及學生的理解程度的變化,一般可按「自學—發疑—提問—釋疑」或「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步驟進行。
3.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積極性相結合;強調學生智力的充分發展,實現系統知識的學習與智力的充分發展相結合;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實現學生動力與學習的責任感相結合;強調理論與實踐聯系,實現書本知識與直接經驗相結合。啟發式教學的實質在於正確處理教與學的相互關系,它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律。啟發的優點是有助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缺點是不容易掌握,使不少新教師在運用時常常流於簡單的一問一答之中。
(3)討論式
1.討論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
2.討論式教學模式的結構特點是:目的上,引導學生探索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從中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和智力;方法上,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教師退居輔助地位,採用分組或全班討論形式,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程序上,基本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並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第二步,學生解決問題,通過思考、辯論、總結,求得真正的答案。
3.課堂討論有三種基本類型:一種是用於擴大和加深有關學科理論知識而組織的系統的專題討論;第二種是就某學科中個別主要問題或疑難問題而組織的課堂討論;第三種是日常教學中採用的帶有研究性的課堂討論。課堂討論的優點是,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有助於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缺點在於難以組織、發動學生,而學生一旦被發動起來又不易控制課堂秩序,而且討論問題一般費時較多。
4.進行課堂討論一般要求是:討論前,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確定討論的題目並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搜集有關材料,認真准備意見和寫出發言提綱。討論進行時,充分啟發學生的獨立思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到問題的實質並就分岐的意見進行辯論,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結束時,教師作出總結,也可提出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8. 討論式教學法是如何提出的
討論式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內學過程,增加學生容之間的協助和交流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圍繞某一中心內容進行討論,可以激發學生激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討論法,可以培養並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閱讀能力、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