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要多一點點
作者在土地上發出的誓言,表達了作者要拯救家鄉的決心
⑵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土地的誓言》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近乎散文詩的文章,文中充溢的是眾多的鮮明的意象和豐沛激越的情感。寫於特定的時代,有著深刻的時代內涵,激盪著濃厚的愛國激情。我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設定為教學的重點。
這節課為了創設情景,激起學生的情感,我播放了歌曲《松花江上》,並且出示日本侵略者屠殺中國老百姓的圖片,努力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在悲涼的音樂聲中,所有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了,我聽見有學生小聲的說「小日本鬼子真壞,真不是個東西!」。通過這畫面、音樂,把學生們樸素的情感充分調動起來後,就能順利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聆聽作者的心聲。我想我最初設計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只是讓我沒有預計到的是,這首歌比較長,佔用了許多時間,如果我利用課前的時間就開始播放,也許就好些。趁學生還沉浸在悲憤的情感之中,我馬上導入課文,走近作者,並播放了課文的錄音,並且向學生提出要求: 1.注意聽准字音。 2、整體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3、劃出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或詞語。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的去聽讀課文。
感情飽滿的朗讀使聽者無不動情。教室一片沉寂,學生都沉浸在朗讀所營造的氛圍中。就在此時,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談談自己聽讀後的感受,或從中體會到作者蘊含於文中的情感。」問題一提出有許多學生都舉起了手,我知道學生的情感被調動了,心裡暗暗高興。 有學生說:「本文作者抒發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有答 「抒發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有答 「抒發了失去家園的悲憤之情」,有答「抒發了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對這些回答我都給予了一一肯定。如此看來,學生已經走入文本,把握住了文章的情感基調。
接下來我要求學生選取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深情朗讀。希望學生能在讀中品味關鍵語句,體會作者蘊含於文中的情感。遺憾的是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表現並不如意,多數同學朗讀時語調平平,缺乏感情,需要重讀的地方也沒讀出重音來。雖然我也適時進行了朗讀評析指導,但效果還是不能令人滿意。其實學生朗讀能力差的問題我早就注意到了,在平時自習或課堂上我也加強了這一方面的訓練,可長進並不明顯。我常在思考,我們的朗讀教學要麼就是齊讀,要麼個人讀,頂多來個范讀,方法簡單,形式單調,不能不讓人生厭。也許根據課文特點,來個分角色朗讀、男女對讀、接力朗讀、挑戰賽朗讀等方法,更能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這將是我今後應更多關注的地方。
由於學生的朗讀並不到位,我想也許是因為學生對文章理解不深造成的,所以我讓學生先理清文章結構,明確本文的主旨後再去品讀賞析。再次要求學生深情地朗讀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的句子和詞語,還要談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並提示可從思想內容、修辭表達以及詞語內涵等多角度去發現、品味。這個環節我要求小組合作完成,結果我發現只有部分小組在很認真的完成,有不少的學生並沒有參與進去,倒把合作學習當成了學習之餘的休息,這讓我覺得小組合作學習難以保證活動的有效性,以後要注意這種形式的運用。我想在教學中組織合作學習要把握契機,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求、呈現的方式、學習的組織等。不用大事小事都合作,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價值,否則這種合作學習就會浮於表面。
在全班交流時,有學生讀:「我必須看見一個更加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我問他什麼地方讀得不夠。現在回想我這種發問有著消極的暗示性,我應該問的是,你覺得自己什麼地方讀得好。另一位女生朗讀了作者描寫在故鄉生活的那一段,我馬上問其他的學生,還有沒有讀的更好的,我現在後悔我的這種發問,也許她鼓起很大的勇氣才站起來讀的,我沒有及時的給她更多的激勵。只有肯定和賞識才能激勵孩子進一步的努力和進取。
⑶ 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這一標題是比較獨特的,其要點在於「誓言」。從文章來看,這誓言是作者對著土版地發出的。作者在文章權末尾壯懷激越地發誓:「我要回到她的身邊……為了她,我願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這種擲地有聲的誓言讀者自可強烈地感受到。因此,這一標題應該理解為「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出的誓言」。 這種表達方式並不是獨一無二的。例如朱德的「母親的回憶」,其意就是「關於母親的回憶」而不是「母親自身的回憶」。作者之所以作如此表達,估計是在不影響意思表達的前提下力求簡潔,在擬寫標題之時就更是如此。況且,本文集中筆力寫「土地」,將「 土地」二字置於最醒目的位置也確實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⑷ 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作者這種情緒的表露,內並不流於空容泛,他把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流亡青年壓抑的情感用火一樣熾熱的語言表達出來,彷彿使人諦聽得到心臟的跳動,感受得到熱血的沸騰。眷念鄉土,這是一種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戀的關東原野,當時卻已被日本侵略者強佔十年之久,對作者來說,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園;對國人來說,她是祖國完整版圖上淪喪的土地,因此,眷念鄉土就有了讓人產生共鳴的強烈的愛國色彩。
摘自360問答
⑸ 初一下冊語文導學案土地的誓言,急需
16 《土地的誓言》導學案
課型:新授 主備:李紅衛 審核:初一語文組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語言。
3、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學習
練一練
1.給加粗字注音。
熾痛( ) 嗥叫( ) 斑斕( ) 亘古( )
默契( ) 田壟( ) 污穢( ) 鎬頭( )
2.文學常識填空。
《土地的誓言》選自《________》卷一,作者 ________,原名 ________,________ 作家。
3.學一學,用一用。
請你以「家鄉」為寫作內容,寫一組排比句,贊美吟誦家鄉的美麗富饒。
想一想
閱讀感受(困惑)
課堂學習
一、歌曲播放,激情引讀
1、歌曲播放:
教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歌中的悲壯情感。
2、激情引讀:
「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富饒的關東平原,無數的東北同胞被迫背井離鄉,四處流浪。他們不知何時才能回到自己可愛的故鄉,才能與家人歡聚一堂。事隔十年,作為東北作家群中的一員,作者懷著難以遏制的思鄉之情,面對故鄉的土地發出了壯懷激越的誓言。
二、有情朗誦,整體感知
1、有情朗誦:
①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要求:
a注意把握教師的語氣語調重音;
b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能夠說明喜歡的理由;
c感受文中的情感。
②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要求:
a流暢、准確,並盡量讀出自己所體悟到的情感。
b讀後能夠談出自己的感受。
2、整體感知:
面對故土,作者發出了怎樣的誓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
①作者運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對國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試舉例說明。
②課文分為兩段,兩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什麼異同?
③所選景物有什麼特點?為何選取不同的景物?
2、品讀賞析:
文中那些句子和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讀這些句子,並談談你理解和體會。(可從思想內容、修辭表達以及詞語內涵等多角度去發現、品味)
例:「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埋葬」只用於已經死去的事物。昔日留下的歡笑曾經是晶瑩如露珠般點綴在壟上,散發著迷人的光澤。而今,這一切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憤!作者的歡笑已經「死了」,它被埋葬在故鄉的田壟間。作者的歡樂只屬於失去的故園。這樣想來,用「埋葬」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
學法指導: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聯繫上下文,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四、回味賽讀,互動釋疑
1、回味賽讀:回味文章情感、語言特色等,進行朗讀比賽。再度感受課文洋溢的情感,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組內交流解決。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同學們,「九·一八」已成過去,它是中國歷史上的恥辱,我們年輕一代是祖國的未來,我們絕不允許歷史重演,「少年偉大則國偉大」請大家起立,一起誦讀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的一段: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六、達標檢測
閱讀下段文字,回答問題:
對於廣大的關東原野,我的心裡懷著①________的熱愛。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②________著一種熱情。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裡握著一把泥土的時候,或者當我回想起兒時的往事的時候,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嗥鳴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里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③________的山雕,賓士的鹿群,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遠的車鈴,睛天里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④________的狂風……這時我聽見故鄉在召喚我,故鄉有一種聲音在召喚我。她低低地呼喚著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1.按原文在橫線上填詞: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語段第一句話在全文起著什麼樣的作用?試從結構、內容上分析。
3.「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文中還有多處類似的句子,如何理解「她呼喚」「她召喚」?「無時無刻」說明了什麼?
4.這段話中作者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物?其用意是什麼?
5.課文不僅滿懷深情地描摹了故鄉的美麗景色,還回憶了「我」在故鄉成長的足跡。試摘出課文中回憶「我」在故鄉成長足跡的句子。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七、作業設置: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上檢索有關資料)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