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嘗試教學法步驟

嘗試教學法步驟

發布時間:2021-02-22 17:05:49

① 嘗試教學法的課堂教學結構有哪幾個環節

(一) 傳統結構存在的問題

目前一些教師上新授課的結構,大都採用蘇聯五十年代凱洛夫《教育學》的五個環節:1.組織教學;2.檢查復習;3.新授;4.鞏固練習;5.布置家庭作業。這個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學習知識的一般規律,但已不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要求,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這種傳統結構,是為傳統教學方法而設計的。

如果採用以學生為主體的,以"先練後講"為特徵的嘗試教學法,這種結構就不適應了。

(二) 新結構的設計與實踐

在嘗試教學法的試驗過程中發現,先進的教學方法同陳舊的課堂結構產生了矛盾,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實施嘗試教學法也發生困難。在試驗嘗試教學法的同時,對課堂結構進行了改革。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六段式"課堂結構。一堂數學新授課大體包括六個階段,以下把每個階段的作用、要求和時間,逐一加以分析。

1.基本訓練(5分鍾左右)

包括口算基本訓練、應用題基本訓練、公式進率基本訓練等。小學數學基本能力的培養要靠天天練,這樣做,把基本能力的訓練落實到每一堂課之中。同時,上課一開始就進行基本訓練,使學生立即投入緊張的練習中,能安定學生情緒,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基本訓練題的設計要注意為新課服務。

2.導入新課(2分鍾左右)

從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揭示新課題。一般要編擬一道准備題,從准備題過渡到嘗試題經舊引新,能充分發揮知識的正遷移作用,為學習新教材鋪路架橋做好准備。同時,使學生一開始就明確這堂課學的是什麼,要求是什麼。這一步時間不長,但很重要。只要花一、二分鍾,開門見山,立即轉入新課。

3.進行新課(15分鍾左右)

這是新授課的主要部分,可以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進行新課,如教師講解、學生自學、演示實驗等。由於時間只有15分鍾左右,必須突出重點,集中全力解決關鍵問題,切不可東拉西扯,拖泥帶水。另外,一堂課的教學內容不能太多,寧可少些,但要學得好些。

4.試探練習(第二次嘗試練習,6分鍾左右)

一般採用幾個學生板演,全班學生同時練的方式進行,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特別要了解差生的情況。這一步是一次集中反饋,通過板演評講,教師可以重點補充講解,解決中差生學習新知識存在的問題。這一步可以說是"進行新課"的延續,又為下一步學生課堂獨立作業掃除障礙。

5.課堂作業(10分鍾左右)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新知識,提高練習效率,應該使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安靜地在課堂里完成作業,這是一堂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布置作業不要一刀切,要面向中差生,可為優秀生另外准備"超產題"。學生練習時,教師要注意巡迴輔導,特別對差生,要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這種"課內補課"的效果特好。

6.課堂小結(2分鍾左右)

學生做完課堂作業並不是課的結束,因為學生通過親自練習,發現了困難,需要得到解決。同時還有一個迫切的心情,自己做的作業,到底哪幾題對了,哪幾題錯了。所以,應該安排這一步,做好一堂課的結束工作,這樣一堂課的安排就善始善終了。

這段時間里,首先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教師再重點歸納小結。由於學生經過了十分鍾左右時間集中練習,再聽教師歸納小結,體會就更深了,這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然後可以當堂公布正確的答案,使學生當堂就知道,哪幾題對了,哪幾題錯了,便於課後立即訂正錯誤。如有必要,再布置適量的家庭作業,也可以預告明天學習的內容。

從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嘗試教學法的五步基本教學程序,並不是一堂課的全過程。而是"進行新課"這一階段中的五個步驟,一堂完整的課,"進行新課"的前後還有其他階段。

經過試驗證明,實行這種課堂結構教學效果較好。主要表現在:

(1)突出新課教學的重點。新授課主要是進行新課教學,新的結構六個階段全部圍繞新課教學展開,能夠保證較好地完成新教材的教學任務。

(2)增加練習時間。新的結構幾乎安排一堂課的二分之一的時間進行練習,從基本練習到鞏固練習,再到課堂練習,要求逐步提高,層次清楚。這樣能保證學生當堂練習,當堂消化鞏固,當堂解決問題,不留尾巴到下一堂課去。

(3)改變了"滿堂灌"、"注入式"的舊教學方法。新的結構,增加了練習時間,"進行新課"時間只能控制在15分鍾左右,促使教師改變"滿堂灌"、"注入式"的做法。

(三)新結構的理論依據

1.系統理論的應用

課堂教學可以看作一個教學系統,課堂結構中的每一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必須認真考慮,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才能有效地發揮這個教學系統的整體效果。

嘗試教學法的五步基本程序和六段式課堂結構,組成了新授?quot;五步六段式"為特徵的課堂教學系統,在這個教學系統里以"解決嘗試題"為核心。

2.反饋理論的應用

新的結構充分應用了反饋的原理,安排了兩次集中反饋:

第一次集中反饋--第二次嘗試練習。

進行新課結束,通過嘗試練習,使學生及時傳出對新知識理解程度的信息,如發現問題,教師能及時進行補充講解,起到調節作用。

第二次集中反饋--課堂作業。

通過課堂練習,一堂課的教學效果能夠及時反映出來,如果再發現缺陷,當堂就能補救。

3.最佳時間理論的應用

一堂課40分鍾,哪一段時間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學習效果較好,就是一堂課的最佳時間。

一般來說,上課後的第6分鍾到20分鍾之間,這段15分鍾左右的時間是一堂課的最佳時間。因為開始幾分鍾,學生剛從課間活動轉入課堂學習,情緒還沒有安定下來;第6分鍾開始,學生情緒已經穩定。又經過課間休息,這時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第20分鍾以後,學生開始疲勞了,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當然,一堂課的主要教學任務如果安排在最佳時間,教學效果就好。傳統結構把"檢查復習"放在最佳時間里,是搞昨天的舊知識,可是轉入"新授"時,學生已經疲勞了,新課的教學效果就差。新的結構把"進行新課"放在最佳時間里,學生精力充沛,注意力也集中,就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② 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哪些方法進行學生研究

一、小學數學新教學方法介紹
(一)發現法

發現法是由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50年代至60年代初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

1、發現法的基本含義及特點

發現法是指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根據教師和教科書提供的課題與材料,積極主動地思考,獨立地發現相應的問題和法則的一種教學方法。

發現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較,有以下幾個特點:

(1)發現法強調學生是發現者,讓學生自己去獨立發現、去認識,自己求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教師把現成的結論提供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被動的吸收者。

(2)發現法強調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作用。學生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他們對所學課程具有內在的興趣。發現法符合兒童好玩、好動、好問和喜歡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遇到新奇、復雜的問題,他們就會積極地去探索。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利用新奇、疑難和矛盾等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主動地去探究和解決問題,改變了以往傳統教學法僅利用外來刺激促發學生學習的做法。

(3)發現法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為潛在的、間接的。由於該法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教 師提供的各種學習材料、直觀教具等,自己去觀察,用頭腦去分析、綜合、判斷、推理,親自去發現事物的本質規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潛在的、間接的。

(二)嘗試教學法
嘗試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中一種影響比較大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是由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邱學華老師最早設計和提出的,經過在一些地區和全國逐步推廣,到現在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
1、嘗試教學法的基本內容
什麼是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不是先由教師講,而是讓學生在上知識的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程序分為五個步驟: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
嘗試教學法與普通的教學方法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改變教學過程中「先講後練」的方式,以「先練後講」的方式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三)自學輔導法
1、自學輔導法的基本含義

自學輔導法是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盧仲衡教授主持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實驗」中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這種方法的基本思想,對於小學數學教學也有一定影響。有人也在小學進行相似的實驗研究。特別是運用自學輔導教學的基本原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

自學輔導的實驗研究最早是在1958年提出並且進行實驗的,開始是借鑒了西方的程序教學的原理,實行小步子、多反饋的教學原則,後來進行了改造,並命名為自學輔導法。

自學輔導法是一種在教師的指導和輔導下,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自學輔導法一般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閱讀課本,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方法。

③ 小學數學教師最新教學方法是什麼

一、小學數學新教學方法介紹
(一)發現法
發現法是由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50年代至60年代初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
1、發現法的基本含義及特點
發現法是指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根據教師和教科書提供的課題與材料,積極主動地思考,獨立地發現相應的問題和法則的一種教學方法。
發現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較,有以下幾個特點:
(1)發現法強調學生是發現者,讓學生自己去獨立發現、去認識,自己求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教師把現成的結論提供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被動的吸收者。
(2)發現法強調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作用。學生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他們對所學課程具有內在的興趣。發現法符合兒童好玩、好動、好問和喜歡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遇到新奇、復雜的問題,他們就會積極地去探索。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利用新奇、疑難和矛盾等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主動地去探究和解決問題,改變了以往傳統教學法僅利用外來刺激促發學生學習的做法。
(3)發現法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為潛在的、間接的。由於該法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教師提供的各種學習材料、直觀教具等,自己去觀察,用頭腦去分析、綜合、判斷、推理,親自去發現事物的本質規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潛在的、間接的。
2、發現法的主要優點及其局限性
發現法有如下幾個主要優點。
(1)可以使學生學習的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增強學習的信心。
(2)有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發現法經常練習怎樣解決問題,所以能使學生學會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樂於創造發明的態度。
(3)運用發現法,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智慧,發揮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
(4)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鞏固。在發現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就已有的知識結構進行內部改組,這種改組,可以使已有的知識結構與要學習的新知識更好的聯系起來,這種系統化和結構化的知識,就更加有助於學生的理解、鞏固和應用。
發現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就教學效率而言,使用發現法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多。因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再發現的過程,一切真理都要學生自己去獲得,或者重新發現,而不是由教師簡單地告訴學生,因此,教學過程必然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摸索過程。
(2)就教學內容而言,它的適應是有一定范圍的。發現法比較適用於具有嚴格邏輯的數、理、化等學科,對於人文學科是不太適用的。就適用的學科而言,也是只適用於概念和前後有聯系的概括性知識的教學,如求平均數、運算定律等。而概念的名稱、符號、表示法等,仍需要由教師來講解。
(3)就教學的對象而言,它更適用於中、高年級的學生。因為發現學習必須以一定的基礎知識和經驗為發現的前提條件,因此,年級越高的學生,獨立探索的能力也就會越強。所以,並非所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都有必要和可能採用發現法教學。
3、發現法教學舉例(一位數除兩位數的教學)
給出一道題如39?。學生可先拿39個物品,每3個一份,把它們分成13份。做幾個這樣的題目後,可以讓他們把物品10個組成一組。例如,給出這樣一道題:「哈利買了4條糖果,每條有10塊。他吃了1塊,把剩下的每3塊包成一包,分給同學們,分給了幾個同學?」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解法:
(1)每3個分成一堆,然後數出分得的堆數。
(2)從3個10中各先拿出1個,剩下的每9個分給3個同學,再把其餘的也每3個分成一堆。
9 9 9 3 3 3 3=39(塊)
↓↓↓↓↓↓↓
3 3 3 1 1 1 1=13(人)
(3)與(2)相似,但他們看出有4個9。
9 9 9 9 3=39(塊)
↓↓↓↓↓
3 3 3 3 1=13(人)
(4)他們看出3個10正好分給10個人,剩下的每3個分成一組。
30 3 3 3=39(塊)
↓ ↓↓↓
10 1 1 1=13(人)
(5)與(4)相似,但他們看出剩下的9正好分給3個人。
30 9=39(塊)
↓ ↓
10 3=13(人)
在學生得出解法之後,全班進行討論。教師對不同的演算法不給出評價。再出一道題,許多學生會選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為簡便的方法。教師進一步提出引導性問題,促使學生找出更為有效的計算方法,形成一般的豎式計算。
(二)嘗試教學法
嘗試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中一種影響比較大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是由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邱學華老師最早設計和提出的,經過在一些地區和全國逐步推廣,到現在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
1、嘗試教學法的基本內容
什麼是嘗試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不是先由教師講,而是讓學生在上知識的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程序分為五個步驟: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
嘗試教學法與普通的教學方法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改變教學過程中「先講後練」的方式,以「先練後講」的方式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嘗試教學法產生的背景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教學改革已經走上了正軌,國內有許多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同時,也有許多國外的教學改革的經驗大量地介紹進來。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開始思考如何根據我國的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和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既符合現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又具有較強的操作性的教學方法。邱學華老師多年來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研究,在「文革」前後進行了多項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方面的調查與實驗,深感研究一種新的小學數學教學法的必要性。因此,他在分析和對比國內外教學改革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嘗試教學法的設想。他借鑒了中國古代的「啟發式教學」原理、發現法和自學輔導法教學的思路,綜合地分析和研究這些教學法的長處與不足,試圖形成一種獨特的,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教學方法。
2、嘗試教學法的教學程序和課堂教學結構
嘗試教學法基本的教學程序可分為五個步驟。
(1)出示嘗試題
嘗試題一般是與課本上的例題相仿的題目,是課本上問題的變形。
如書上例題:1/2 1/3
嘗試題:1/4 5/6
出示嘗試題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2)自學課本
在學生嘗試練習,對這個問題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之後,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書上對這個題目是怎樣講的。教師提出一些與解題思路有關的問題:如上題,「分母不同怎麼辦?」「為什麼要通分?」
通過自學課本,學生可以知道自己對個問題認識的情況,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3)嘗試練習
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對所學的內容有了一個基本了解,並且大部分學生對解答嘗試題有了辦法,這時,就再出嘗試題讓學生試一試。一般採取讓好、中、差三類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同時在練習本上做的辦法。
(4)學生討論
在嘗試練習時,可能有的同學做得不對,也可能出現不同的做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進行討論。
(5)教師講解
學生會做題,並不等於掌握了知識。教師這時可按照一定邏輯系統向學生講解所學的內容。這種講解是有針對性的,是在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在學生已經通過某種方式學會了或部分學會了解題方法時進行的講解,更能夠突出重點

④ 學本教育的學本教育與生本教育等的比較

(一)概念不同
1、嘗試教學法是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由邱學華老師首先提出並付諸應用,爾後又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列入國家「八五」規劃課題,其特點是「先練後講」,即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2、「先學後教」是江蘇泰興洋思中學獨創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對傳統的「先教後學、課後作業」教學模式的顛覆性改革,一堂課總要從「先學後教」的「學」字開頭,這個「學」是自學的意思,「學」是學生帶著教師布置的任務、有既定目標的自學,學生的自學成為一堂課的起點,是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大特色和亮點。每堂課教師都不要先講,而是先讓學生自學。學生不是盲目地自學,而是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教師的指導必須符合「四明確」要求:明確時間、明確內容、明確方法、明確要求。
3、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與師本化、灌注性教學相對立。
4、「學本教育」是由陳慶創立的與「教本教育」相對立的教育理念。「學本教育」是指立足於現代先進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宗旨,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學生的生命本體,為學生會學、樂學、善學而設計,並以促進學生的幸福成長和終身可持續和諧發展為歸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
(二)創立時間不同
1、嘗試教學法於1982年誕生。
2、「先學後教」誕生的具體年份不詳,大概於1990年前誕生。
3、生本教育於1999年誕生。
4、學本教育於2011年誕生。
(三)內涵不同
1、嘗試教學理論的內涵包括:(1)學生先嘗試;(2)教師後教學。
2、「先學後教」的內涵包括:(1)學生先學(自學);(2)教師後教(點撥);(3)當堂訓練(檢測)。
3、生本教育的內涵包括:(1)以學生為本;(2)以生命為本;(3)以生動為本;(4)以生長為本。
4、學本教育的內涵包括:(1)以學生為本;(2)以學習為本;(3)以主體性學習為本;(4)以會學為本;(5)以自為之學為本;(6)以學習能力為本。
(四)特點不同
1、嘗試教學理論的特點是:(1)先試後導;(2)先練後講。
2、「先學後教」的特點是:(1)面向所有學生,尤其要關注後進學生;(2)目標明確,時間管理嚴格;(3)緊扣目標要求,重視學情反饋;(4)高度重視課前的備課、預習和課後的作業、輔導等各個環節,將課內外的教學活動統一為一個有機整體;(5)整個教學過程對師生雙方來說都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機過程;(6)來自普通的農村學校的實踐,朴實易行,可供借鑒。
3、生本教育的特點是:(1)突出學生;(2)突出學習;(3)突出合作;(4)突出探究。
4、學本教育的特點是:(1)突出學生;(2)突出自為;(3)突出會學;(4)突出學習力;(5)突出發展力。
(五)教學原則不同
1、嘗試教學理論的教學原則是:一、嘗試指導原則;二、即時矯正原則;三、問題新穎原則;四、准備鋪墊原則;五、合作互補原則;六、民主和諧原則。
2、「先學後教」的教學原則是:解放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
3、生本教育的教學原則是:先做後學,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不教而教。
4、學本教育的教學原則是:授人以漁、自為之學、課前自學、課堂釋疑、當堂練評。
(六)學習過程不同
1、嘗試教學法的五步教學程序表明,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教師不斷啟發指導下以及學生不斷地嘗試中逐步完成的:(1)提出問題→(2)學生嘗試→(3)教師指導→(4)學生再嘗試→(5)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也反映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客觀性。
2、「先學後教」的學習過程是:(1)「先學」,即學生看書(讀書)、檢測;(2)「後教」,即學生更正、學生討論、最後教師點撥;(3)「當堂訓練」,即當堂完成作業。
3、生本教育的學習過程是:(1)領受——學生自學,完成前置性作業;(2)領悟——課上小組討論,交流學習感受(學習所得和困惑疑問);(3)提升——班級展示,把自主先學、小組討論的成果在全班展示。
4、學本教育的學習過程是:(1)目標指引;(2)自學感悟;(3)發現問題;(4)探究釋疑;(5)訓練提高。
(七)教學過程不同
1、嘗試教學法的教學過程是:(1)出示嘗試題;(2)自學課本;(3)嘗試練習;(4)學生討論;(5)教師講解。
2、「先學後教」的教學過程是:每門課都是教師先提出學習內容和要求,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材,再做課本上的練習題。教師當堂布置作業,當堂檢查,課後不留作業。「先學後教」的「教」字,不是老師真正意義上的教,而是老師對學生做的練習題做出評判,個別不會做的由教師指導。
3、生本教育的教學過程是:(1)前置作業的設置;(2)課前檢測題的設計;(3)課堂學習的引導組織;(4)課後鞏固題的布置。
4、學本教育的教學過程是:(1)目標指引;(2)自學引饋;(3)探究釋疑;(4)當堂練評;(5)課後拓新。
(八)大課堂教學(課堂內外的教學)理念不同
1、嘗試教學法的大課堂教學理念無顯著體現。
2、「先學後教」的大課堂教學理念無顯著體現。
3、生本教育的大課堂教學理念無顯著體現。
4、學本教育的大課堂教學理念有顯著體現,大課堂教學理念由「課前——課堂——課後」三環節構成,包括:(1)課前自學(前置引學);(2)課堂教學;(3)課後拓新(課後固強)。
(九)小課堂教學(課堂內的教學)模式不同
1、嘗試教學法的小課堂教學模式是:(1)基本訓練;(2)導入新課;(3)進行新課;(4)鞏固練習;(5)課堂作業;(6)課的小結。
2、「先學後教」的小課堂教學模式是:(1)課堂導入;(2)先學;(3)後教;(4)當堂訓練。
3、生本教育的小課堂教學模式是:(1)課堂導入;(2)領受;(3)領悟;(4)提升。
4、學本教育的小課堂教學模式是:(1)課堂導入;(2)自學引饋(由低年級往高年級逐漸把課堂自學引向課前自學);(3)探究釋疑;(4)當堂練評。
(十)核心理念不同
1、嘗試教學法的核心理念可以表述為:先練後講,學生為主,自學為主,練習為主。2000年10月,邱學華完整地提出了「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的新觀點,形成了嘗試教學理論的核心。
2、「先學後教」的核心理念可以表述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讓每一位家長放心。從上課到下課,學習的過程全部都是學生自學,教師由講授者變成組織者,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一個原則,要真正把學生解放出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人人參與,個個展示,體驗成功,享受快樂。
3、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先學後教,先練後講,以致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4、學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授人以漁,課前引學,先學後教,當堂練評,以達到「無為之教」(教是為了不教)和「自為之學」(學是為了非教)的目的,為學生的幸福成長和終身發展奠基。

⑤ 嘗試教學法的教師講解過程是怎樣的

教師來不是先知先覺者自,也不是知識的源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不能僅僅把教師定位在「知識的佔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上,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專業知識,也包括教學藝術和手段。「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現實。

⑥ 現代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來教師通過簡自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3、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5、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積極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⑦ 嘗試教授法的一般步驟有哪些

嘗試教授法的一般步驟,有這樣幾個意識引起興趣兒,然後是點名提醒,嗯,再是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完成,一般來說有4個步驟就可以了,當然這4個步驟不是固定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模式來進行修改或者是變化的。

⑧ 什麼是嘗試教學法

書中文字與教師的講解幾乎完全一致、文化。目前,研究人的心理活動。 3.操作程序 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邏輯步驟和操作程序。 (二)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1.從單一教學模式向多樣化教學模式發展 自從赫爾巴特提出「四段論」教學模式以來,促進學生發現探索的技能,其中我國提出的教學模式就有10多種,對教學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的起點是經驗。 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比如。所以教師的任務就是選擇正確的材料,當然其評價的方法和標准也有所不同,教學模式出現了「百花齊放,而且每種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條件,同時也促進了教學模式向前推進了一步、新成果。教學模式的研究指導人們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操作化的教學思想或理論,班級授課制度的實施,具有多樣性和可操作性,只不過這里有一個你採取的存在一個是否科學合理的問題。 3.由以「教」為主向重「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發展 傳統教學模式都是從教師如何去教這個角度來進行闡述,是教學實踐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統,比較重視用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 (二)教學模式的功能 1.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 教學模式的中介作用是指教學模式能為各科教學提供一定理論依據的模式化的教學法體系,在實踐中從頭摸索進行教學的狀況,提出了實用主義教學模式。50年代以後、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教學手段,教育面臨著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戰,除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教學模式已經形成了一套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標准外。 四 教學模式的歷史與發展 教學模式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 3.完整性 教學模式是教學現實和教學理論構想的統一,發生認識論對個體認識過程的概括,受到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制約。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創設情境—確定問題—佔有資料—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科學。 2.由歸納型向演繹型教學模式發展 歸納型教學模式重視從經驗中總結。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受到了社會的強烈批評。了解教學模式的歷史發展有助於人們借鑒傳統和對當代各種新教學模式的理解,具體地規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當然首先還是要了解有哪些教學模式、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範式或計劃,使用的程序和條件不同。而演繹型教學模式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2.操作性 教學模式是一種具體化。長期以來人們在教學研究上習慣於採取單一刻板的思維方式,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設計「教」與「學」的活動,只有當新經驗已經構成心理的統覺團中概念發生聯系時。 20世紀50年代以來。它把教學過程和科學研究過程等同起來,實用主義教學模式也有其缺陷,是為某一類教學及其所涉及的各種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提供一種相對穩定的操作框架,它們都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 當然、控制論,表現教學過程的程序性的策略體系,促進人們利用新的理論和技術去研究學校教育和教學問題。 因此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知道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它規定了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先做什麼,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活動帶有的普遍性規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作為結構框架、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是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范。 5.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各種教學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學任務,有助於人們把握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學生對答與書本或教師的講解一致,搭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並對構成教學模式的其他因素起著制約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教師,特別是系統論;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使人們認識到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 杜威提出了「以兒童為中心」的「做中學」為基礎的實用主義教學模式,是再現現實的一種理論性的簡化結構,以適當的程序提示學生。他從統覺論出發,忽視知識系統性的學習。歸納型教學模式來自於教學實踐的總結,因此教學模式總是與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政治,進行細微的方法上的調整、歸納、教育的水平聯系,忽視了學生如何學這個問題。杜威的「反傳統」教學模式,認知心理學對人腦接受和選擇信息活動是研究,從而失去了理論色彩:「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 4.穩定性 教學模式是大量教學時間活動的理論概括。 以上這些教學模式都有一個共性。 另一方面、練習統一於課堂教學中,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直在「傳統」與「反傳統」之間來回擺動。以後他的學生萊因又將其改造為「預備—提示—聯合—總結—應用」的五階段教學模式。強調活動教學,使教師擺脫只憑經驗和感覺,然後用嚴密的實驗來驗證其效用、後做什麼,推演出一種教學模式。據喬伊斯和韋爾1980年的統計,是想以此來說明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它把某種教學理論或活動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簡化的形式反映出來,注意教學模式的指向性,片面強調灌輸方式。赫爾巴特的理論在相當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科學發展的趨勢,概念獲得模式和先行組織模式的理論依據是認知心理學的學習理論。現代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是重視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並在實踐中運用的中介,太具操作性。 1.理論依據 教學模式是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 4.實現條件 是指能使教學模式發揮效力的各種條件因素、信息加工理論等的產生,要考慮實際的教學條件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來選擇教學模式、理智與情感活動在認知中的統一,現在教學模式有23種之多,達到教學目標的評價方法和標准等,是對一定是具體教學活動方式進行優選、選擇教材。不同教學模式是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在運用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科的特點。將模式一詞最先引入到教學領域,貶低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到了17世紀,再加上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使教學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把握和運用,隨著學校教學中自然科學內容和直觀教學法的引入,也是教學評價的標准和尺度,這種框架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的理論依據,而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又是一定社會的產物,已經具備了理論層面的意義。其特點是教師灌輸知識。將「模式」一詞引入教學理論中。一般情況下。從這一理論出發,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形式的特點分不開的。model還譯為「模型」「範式」「典型」等,而忽視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或關系,教學條件的科學含量越來越高。以後杜威打著反傳統的旗號,它們的特點是什麼,開辟了現代教學模式的新路,認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體現對學科特點的主動適應,教學模式又是某種理論的簡化表現方式,「教學模式」這一概念與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才出現,他提出了「明了—聯合—系統—方法」的四階段教學模式,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而情境陶冶模式的理論依據則是人的有意識心理活動與無意識的心理活動,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必須要與教學目標相契合,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結構和一系列的運行要求。 2.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意義 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不免有些不確定性,也是抽象理論得以發揮其實踐功能的中間環節、學生、教學內容,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教學環境,因此不存在對任何教學過程都適用的普適性的模式。 二 教學模式的結構 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五個因素。現代心理學和思維科學對人腦活動機制的揭示,來反映它所依據的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徵。 古代教學的典型模式就是傳授式。演繹型教學模式指的是從一種科學理論假設出發,當推美國的喬伊斯和韋爾,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片面強調直接經驗的重要性,彌補了赫爾巴特教學模式的不足,形成他們的學習背景或稱統覺團,形成思維的過程是歸納,決定了不同教學模式的個性,很早就有了教學模式的雛形,由此開始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的研究,並把觀察等直觀活動納入教學活動體系之中,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抽象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程序性的實施程序,應運而生的杜威的實用主義的教育理論得到了社會的推崇,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挑戰,各步驟應當完成的任務、圖式和關系的解釋。因此這種穩定性又是相對的。它的起點是理論假設,它決定著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組合關系。但是教學模式是依據一定的理論或教學思想提出來的。 五 各種教學模式綜述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所以在19世紀20年代,由於新的教學思想層出不窮,便於教師理解。」實際教學模式並不是一種計劃。教學過程中在選擇教學模式時必須注意不同教學模式的特點和性能。便於人們對某一教學理論的理解,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比較抽象的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行為框架,學生是靠機械的重復進行學習,有不少教學模式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評價方法和標准,而缺乏作為教學活動的特色和可操作性,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對教學模式的選擇和運用是有一定的要求、問答;或習慣於停留在對各部分關系的抽象的辨證理解上。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學模式單一化的傾向。 2.教學目標 任何教學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體現某種理論或思想,這五個因素之間有規律的聯系著就是教學模式的結構,誇美紐斯提出應當把講解,每個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也給教學模式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所提供的程序對教學起著普遍的參考作用。 三 教學模式的特點與功能 (一)教學模式的特點 1.指向性 由於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 教學模式的這種中介作用。不過在中外教學實踐和教學思想中。正是由於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的這種極強的內在統一性,因為計劃往往顯得太具體。 (一)教學模式的演變 系統完整的教學模式是從近代教育學形成獨立體系開始的、教學的內容,教學模式並不涉及具體的學科內容,有些地方還不能自圓其說。一般指被研究對象在理論上的邏輯框架,它可以通過簡明扼要的象徵性的符號,是經驗與理論之間的一種可操作性的知識系統,強調個性發展的思想的普遍深入與流行,在不同程度上壓抑和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學模式來源於實踐、質疑、概括、加工的結果,又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操作的教學模式,首次提出了以「感知—記憶—理解—判斷」為程序結構的教學模式、經濟,其結構是「講—聽—讀—記—練」,形成思維的過程是演繹。評價最好教學模式的標準是在一定的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教學模式。 19世紀是一個科學實驗興旺繁榮的時期、現有的教學條件和師生的具體情況、教學時間等等。由於不同教學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和達到的教學目的不同,有自己完備的體系。因此這一階段在教育領域出現了許多的教學思想和理論一 教學模式的概念 「模式」一詞是英文model的漢譯名詞,是教學理論得以具體指導教學,獲得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學模式的日益現代化 在當代教學模式的研究中,並加以系統研究的人,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學條件設計教學模式,體現著理論上的自圓其說和過程上的有始有終,是和它既來源於實踐,也談不上哪一種教學模式是最好的,在教學模式的結構中教學目標處於核心地位,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有些教學模式已經開始注意利用電腦等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成果。 5.靈活性 作為並非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學,能夠自圓其說。 一方面,越來越重視引進現代科學技術的心理論,經過其學生的實踐和發展逐漸以「傳統教學模式」的名稱成為20世紀教學模式的主導,重視學生對教學的參與。不同的教育觀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有章可循

⑨ 教學方法有哪些

編輯本段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盡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系。 ②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③講授應具有啟發性。 ④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盡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閱讀有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寫好發言提綱。 ②討論時,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討論要圍繞中心,聯系實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 ③討論結束時,教師應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
3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目的要明確 2、現象要明顯且容易觀察 3、盡量排除次要因素或減小次要因素的影響
4 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練習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 其一,語言的練習。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其二,解答問題的練習。包括口頭和書面解答問題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三,實際操作的練習。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性學科中占重要地位。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任務驅動教學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7、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參觀教學法主要應用於各種植物品種改良技術的工作程序、後代選擇方法和最新研究進展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參觀教學法可以分為:「准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
8、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9、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自主學習法主要應用於課程拓展內容的教學,如項目教學未涉及的小作物具體的育種方法和特點,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按照論文的形式並撰寫學習小論文,交由老師評價。鍛煉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科技寫作能力。
編輯本段課堂教學常用方法
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實用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和豐富多彩,這里所闡述的是其中最常用的一些主要的方法。 一、講授式的教學方法 1、定義: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2、具體實施形式: (1)講解教學方法 (2)談話教學方法 (3)討論教學方法 (4)講讀教學方法 (5)講演教學方法 3、運用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1)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 (2)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清晰、精練、准確、生動等特點。 (3)善於設問解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積極的思維活動。 二、問題探究式 1、定義: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1)問題教學法 (2)探究教學法 (3)發現教學法 3、運用發現教學法與探究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努力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發現的良好的教學情境。 (2)選擇和確定探究發現的問題(課題)與過程。 (3)有序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究發現活動。 4、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的基本步驟: (1)創設問題的情境 (2)選擇與確定問題 (3)討論與提出假設 (4)實踐與尋求結果 (5)驗證與得出結論 三、訓練與實踐式 1、定義: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2、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中的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的內涵和基本要求 1)、示範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示範操作和講解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在示範教學中,教師 對實踐操作內容進行現場演示,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強調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使學生邊做邊學,理論與技能並重,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本課程中示範教學主要應用於創造變異方法的教學中。如各種作物的雜交自交技術、人工誘變技術、原生質體的分離、雜交技術、基因工程操作技術等。 2)、模擬教學法 是在模擬情境條件下進行實踐操作訓練的教學方法,模擬教學法通常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後,實踐操作前進行。本課程實踐教學嚴格受作物生長季節的限制,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項目實施至少需要一個生長季節,甚至幾年的時間,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模擬教學法的應用。本課程模擬教學法主要應用於雜交親本的選擇、雜種後代的處理等實踐教學項目。 3)、項目教學法 以實際應用為目的,通過師生共同完成教學項目而使學生獲知識、能力的教學方法。其實施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步驟一般為: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項目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個性化」的學習,主張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學生通過完成教學項目,能有效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既掌握實踐技能,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既學習了課程,又學習了工作方法,能夠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本課程作物育種目標制定、雜種後代單株選擇、株系選擇、自交系配合力測定等均可應用項目教學法。 四、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 1、現代教學媒體的分類 現代教學媒體根據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為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聽媒體和交互媒體等。 2、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多方面的教學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體現在: (1)再現功能。 (2)集成功能。 (3)交互功能。 (4)虛擬功能。
編輯本段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熟練地把握各類教學方法的特性,能夠綜合地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各種要素,合理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並能進行優化組合。 一、選擇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 (一)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領域或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要藉助於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教師可依據具體的可操作性目標來選擇和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 (二)依據教學內容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與學習要求不同;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的內容與要求也不一致,這些都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三)根據學生實際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學生的實際特點直接制約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科學而准確地研究分析學生的上述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 (四)依據教師的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應了教師的素養條件,並能為教師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還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選擇與自己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五)依據教學環境條件選擇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能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教學環境條件的功能與作用。 二、教學方法的運用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教學的實際,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 其次,無論選擇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作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另外,教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性。
編輯本段復式教學
教學方法
指一個教師在同一教室進行的一堂課上給兩個以上不同年級的學生上課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在一節課內巧妙地同時安排幾個年紀或班級的活動。 適用:學生少、教師少和教學設備條件較差的地區,主要是普及農村和山區教育。 不足:教師直接指導學生的時間少;相互干擾多;教師工作量繁重。
編輯本段現場教學
定義:是任課教師、現場有關人員或二者協同在事物發生、發展的現場上課,上課時限可長可短。 教學方法
意義:加強書本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聯系;擴大學生的信息來源改變信息性質,幫助消化、 鞏固和系統化知 識;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不足:種種因素制約,使用有限;學生只能了解現實的局部情況或局部過程。
編輯本段嘗試教學法
創立者 邱學華,現任中國教育學會數學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嘗試教學理論研究會理事長;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兼職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兼職教授;曾任常州市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等;榮獲江蘇省特級教師,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邱學華專家創立的。 基本要素 明確一個觀點: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 理解兩個特徵:先試後導,先練後講 培養三種精神:嘗試精神,探索精神,創新精神 促進四個有利: 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質 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智力發展 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外作業負擔 有利於教師教育思想的轉變。提高教師素質 基本模式 第一步:准備練習 這一步是嘗試教學的預備階段,一般要做好兩個准備: 心理准備:創設嘗試氛圍,激發學生進行嘗試的興趣。 知識准備:新知識都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引伸發展起來的,嘗試教學的奧秘就是用「七分熟」的舊知識自己學習「三分生」的新知識。所以必須准備「七分熟」的舊知識。 為了使學生有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嘗試問題,必須要為學生創設嘗試條件,先進行准備練習,然後以舊引新,突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為解決嘗試題鋪路架橋。 第二步:出示嘗試題 這一步是提出問題,也就為學生的嘗試活動提出任務,也是確定嘗試的目標,讓學生進入問題的情境之中。思維始終是由問題開始的,有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問題是教學的基礎,也是促進師生交往的核心。 提出嘗試題是嘗試教學法的起步,起步好壞將會影響全局,所以編擬、設計嘗試題是應用嘗試教學法的關鍵一步,是備課中應當著重考慮的問題。 第三步:自學課本 出示嘗試題並不是目的,而是誘導學生自學課本的手段,起著引起學習動機、組織定向思維的作用。學生通過自學課本,自己探索解決嘗試題的方法,這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能力的重要一步。如果說,出示嘗試題是嘗試教學法的起步,那麼「自學課本」應是起步後學生探索知識的階段。以嘗試題引路自學課本,這是嘗試教學法的一大特點。 第四步:嘗試練習 出示嘗試題是誘導學生自學課本的手段,嘗試練習則是檢驗自學課本的結果。 這一步在嘗試教學法的七步程序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檢驗前兩步的結果,又為後面兩步(學生討論、教師講解)作好准備。教師要根據學生在嘗試練習中反饋的信息,組織學生討論,然後進行重點講解。 第五步:學生討論 「學生討論」這一步,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加深理解教材,同時也會暴露學習新知識中存在的缺陷,為教師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解提供信息。 第六步:教師講解 教師從前面兩步——「嘗試練習」「學生討論」中得到學生理解新知識的程度的反饋信息,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解,這是保證學生系統掌握知識的重要一步。 第七步:第二次嘗試練習 靈活模式 調換式;補充式;增減式等 基本原則 嘗試指導原則 准備鋪墊原則 即時矯正原則 合作互助原則 問題新穎原則 民主和諧原則 達到嘗試成功的主要因素 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 教師的主導作用 師生之間的情意作用 課本的示範作用 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 推廣價值 邱學華專家創立的嘗試教學實驗在光輝的30年中,經歷了從嘗試教學法升華為嘗試教學理論;實驗規模從一個班發展到幾十萬個班級;應用范圍從小學發展到中學、大學,從普教發展到幼教、職教以及特教,從數學發展到語文、外語、科學常識等科目;實驗范圍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港、澳、台,並已傳到國外。嘗試教學吸取了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精華,又從中國教育的實際出發,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因而受到國內外教育界的關注。「邱學華現象」沒有靠國家的紅頭文件,國家也沒有撥一分錢研究經費,這是教育研究中的一個奇跡。
編輯本段過程教學法
基本含義
過程教學法的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上,強調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幫助他們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側重在語篇水平上指導寫作,包括構思、寫提綱、寫初稿和修改等各個寫作環節。教師的指導貫穿於整個寫作過程直至最後成文。
產生背景
近年來,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少關於寫作的教學理論和方法,麥肯齊和湯普金斯的過程寫作法。因獨辟蹊徑,觀點新穎而實用,受到外語教學界的矚目,成為寫作教學法的主流。該方法克服了結果教學法的種種弊端,以交際理論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強調內容的重要性。它認為,寫作的實質是以英語為工具,去發現、澄清和挖掘意義,准確表達思想的復雜過程。學生有感而發,文章內容實在。過程法的提出對中國的英語寫作教學意義重大,值得借鑒。寫作教學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它的重心已漸漸從寫作成品轉移到寫作過程,教師從過去關心學生寫什麼轉移到關心學生的寫作過程。這種改變究竟是如何產生的?我們不得不追根溯源,闡述一下與之息息相關的語言教學重心的轉移。20世紀70年代,第二語言教學逐步摒棄了行為主義理論,轉向以交際為目標的教學法。交際法滲透到寫作教學,過程寫作法產生。寫作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來發現內容,挖掘內容,准確地表達內容,與讀者進行交流。使寫作課堂成為交際的課堂,富有創造性的課堂,有趣的課堂。
理論基礎
過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交際理論,它認為寫作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群體間的交際活動。而不是寫作者的單獨行動。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寫作過程和寫作能力上,充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的指導也始終貫穿於整個寫作過程之中,直至最後成文。
基本程序
(一)寫前階段 (二)寫作階段 (三)修改階段 (四)重寫階段 (五)評閱階段 1、改變身份老師以讀者的身份進行評閱。站在與作者交流的角度,就好象是學生就坐在你的面前,對文章中正確的觀點批註「好」、「我贊同」等;對於讀不懂的地方提出疑問,以幫助學生形成對於讀者的敏銳的感受力,感覺到要對讀者負責。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切、尊重和重視,從而更加認真地對待作文。 2、少批註錯誤。許多老師認為,對學生的作文批得越詳細,越是對學生負責,學生也越能盡快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事實上,也許相反的觀點才是正確的。因為教師毫無遺漏地批註所有的錯誤,會使學生強烈地感覺到他們的弱點,甚至產生氣餒和不快。為此,教師每次只需標出兩、三類錯誤集中解決,不在此范圍內的錯誤可以暫時忽略。但對於思路不清或主題不明之類嚴重的錯誤還應及時予以糾正。同時,應盡可能地發現學生寫作中的優點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學生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有所清楚的認識,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為其寫作提供幫助。
優越性
與傳統的寫作教學法相比,過程教學法明顯地顯示出自己的優越性: (一) 滲透到整個寫作過程教師的作文教學不再是讀範文和給評語,而是貫穿到寫作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將整個寫作過程當作了教學重點,使學生得到了全面的指導和幫助。 (二) 開闊了學生的思路通過老師的啟發、同學的指正和範文的引導,學生們擴展了思路,將寫作的重點放在了表達完整的思想內容上,使他們的作文更真實,更具有說服力。 (三) 培養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受到了老師的關懷和尊重,從老師的批註中得到鼓舞和勉力,激發了他們對作文的興趣,提高了寫作的積極性。 (四) 拓展了自由的空間老師不再將批改的重點放在語法、詞條和句子結構等條條框框上,使學生免去許多束縛,得以源源不斷地發揮意識深處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 總之,把寫作教學的重點轉移到整個寫作過程,並不意味著排斥寫作技巧的講授,其重要意義在於擺正了寫作與思想表達之間的關系。學習並掌握寫作技巧和文章結構本身並不是目的,它們只是表達思想的手段,而表達思想才是最終的目的。如果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開拓思路,尋求真正要表達的內容,並在不斷探索的過程當中完善自己的表達方法,那麼,毫無疑問,他們的作文會更真實,更有意義,也更具有說服力,作文水平也會進一步提高。
主要特點
1.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課堂活動以學生為中心,這樣學生學得主動,而不是被動地進行寫作。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共同進行修改比教師僅以書面形式對作文批改和寫下評語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這樣學生犯重復錯誤的概率就會減小。2.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寫作是一個認知過程,實質上是整理和發展思維的過程。學生根據教師和同學們的意見進行構思、寫作和修改,這樣能充分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有助於他們發現寫作中存在的問題。3.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寫作過程。由於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寫作過程上,這就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寫作過程,並懂得寫一篇文章必須經歷哪幾個步驟。在寫作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上都強調加強教師的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幫助解決問題,這就會使寫作能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過程教學法從總體上來說,利多弊少,應從實際出發,靈活使用。
局限性
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其一,加強在寫作過程中的指導固然很好,但若班級人數眾多,要這樣做實際上是困難的。這種方法宜在小班(如英語專業的小班)進行。當然,也可把大班分為小組進行。其二,這種教學法無法培養學生在短時間內寫作文的技巧,因此,對幫助學生參加高考、大學英語四、六級統考等考試沒有很直接的實用效果,因為這類考試要求學生本人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寫作。

閱讀全文

與嘗試教學法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