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麋鹿的具體具體資料
中文學名: 麋鹿
拉丁學名: Elaphurus davidianus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偶蹄目
科: 鹿科
亞科: 鹿亞科
屬: 麋鹿屬
種: 麋鹿
分布區域: 原分布於長江中下游。目前在北京、湖北、江蘇的自然保護區。
生態環境: 低窪濕地和沼澤
瀕危等級: 瀕危
國家保護級別:
簡介
生活在黃海濕地大豐保護區的麋鹿
[1]麋鹿又名「四不象」,是中國特有的動物,也是世界珍稀動物。它善於游泳,再加上寬大的四蹄,非常適合在泥濘的樹林沼澤地帶尋覓青草、樹葉和水生植物等,棲息活動范圍在今天的長江流域一帶。長江流域是人類繁衍之地,生息於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們為獲得食物而大肆獵取的對象,致使這一珍稀動物的數量急劇減少,其野生種群很快便不復存在了。 值得慶幸的是,英國的十一世貝福特公爵花重金收養了世界僅存的18頭麋鹿,放養在他的烏邦寺庄園中。這是在中國大地上的人工環境中生活的最後一群麋鹿。根據大量化石和歷史資料推斷,野生麋鹿大概在150多年前就消失了。
編輯本段外形特徵
護仔
麋鹿體長約2米。 雄性肩高0.8~0.85米, 雌性0.7~0.75米, 初生仔12千克左右。 一般成年雄麋鹿體重可達250千克,角較長,每年12月份脫角一次。雌麋鹿沒有角,體型也較小。因在古代神話小說《封神榜》中是姜子牙的坐騎,使其更富有傳奇色彩。麋鹿角倒置時能夠三足鼎立,是在鹿科動物中獨一無二的,頸和背比較粗壯,四肢粗大。主蹄寬大能分開,趾間有皮健膜,側蹄發達,適宜在沼澤地中行走。夏毛紅棕色,冬季脫毛後為棕黃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紅,並有白斑。尾巴長用來驅趕蚊蠅以適應沼澤環境。 雄性小麋鹿在兩歲時長角分叉,6歲叉角才發育完全。頭大,吻部狹長,鼻端裸露部分寬大,眼小,眶下腺顯著。 雌麋鹿的懷孕期比其他鹿類要長,一般超過九個半月,而且每胎只產一仔,尚無雙胞胎或多胞胎的記載。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麋鹿群
麋鹿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有時到海中銜食海藻,在3000年以前相當繁盛。主要分布在中國的中、東部,日本也有,東海、黃海及其附近海域也曾發現麋鹿的化石。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類的獵殺,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蒙古士兵將殘余的麋鹿捕捉運到北方以供游獵,在自然界已經滅絕。1866年,被法國傳教士大衛發現並寄回法國由法國動物學家米勒·愛德華確定拉丁種名,各國公使用賄賂、偷盜等手段,為自己國家動物園搞到幾只。1894年永定河泛濫,沖毀皇家獵苑圍牆,殘存的麋鹿逃出,被飢民和後來的八國聯軍獵殺搶劫,從此在中國消失。 1898年英國11世貝福特公爵花重金將流散到巴黎、安特衛普、柏林和科隆的18頭麋鹿全部購回,放養到烏邦寺庄園,到二戰結束已經繁殖到255頭,為了防止其滅絕,開始向各國動物園疏散。 麋鹿在世界動物保護組織的協調下,英國政府決定無償向中國提供種群,使麋鹿回歸家鄉。1985年提供22隻,放養到原皇家獵苑——北京大興區南海子,並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提供39隻,在江蘇省大豐市原麋鹿產地放養,並成立自然保護區。 回歸後的麋鹿繁殖相當快,1994年中國政府又在湖北省石首市天鵝洲成立第二個麋鹿保護區,從北京前後遷去九十多隻。目前世界麋鹿總數已經繁殖達4000頭。但仍然是一個瀕危物種。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麋鹿
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為食。求偶發情於5月底至8月。雄獸性情突然變得暴躁,不僅發生陣陣叫聲,還以角挑地,翻滾,將從眶下腺分泌的液體塗抹在樹幹上。雄獸之間時常發生對峙、角斗的現象。雌獸的懷孕期為270天左右,是鹿類中懷孕期最長的,一般於翌年4—5月產仔。初生的幼仔體重大約為12千克,毛色桔紅並有白斑,6—8周後白斑消失,出生3個月後,體重將達到70千克。2歲時性成熟,雄性小鹿2歲長角分叉,6歲叉角發育完全,理論壽命為25歲。
編輯本段保護級別
野生小麋鹿
麋鹿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曾經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規定的極危物種,但是隨著近年來其種群數量的不斷增加,已經退出了世界瀕危動物名錄「紅皮書」。 麋鹿失而復得的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成就,它既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活的教材,也是向公眾表達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之可能性與必要性的重要範例。
編輯本段在中國的滅絕與復興
盛世麋鹿
1865年,法國傳教士兼博物學家阿芒·大衛在北京南部考察動植物時發現了這種奇特的動物,這是世人第一次從學術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後的幾十年間,不斷有麋鹿的活體被運出中國,流向西方。此時歐洲一些國家動物園內的麋鹿,由於生態環境的變化,面臨著滅絕的威脅。熱愛動植物的英國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出高價把飼養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衛普等地動物園內的18頭麋鹿全部買下,放養在他水草豐茂的烏邦寺庄園內。後經精心護理飼養,這18頭麋鹿逐漸繁衍生息。 1894年,永定河水泛濫,沖破了南苑的圍牆,逃散的麋鹿成了飢民們的果腹之物。到1900 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南苑裡的麋鹿幾乎被全部殺光。一部分被運往為歐洲各地。至此,中國特產動物麋鹿,在國內銷聲匿跡。而也成為了世界上僅有的麋鹿種群。 野生的麋鹿雖然滅絕了,但是通過放養,最終在中國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種群。1986年8月,英國倫敦動物園無償提供了39頭麋鹿,放養在大豐麋鹿保護區至今,生長良好,並且繁殖了後代。為此,中國重新把麋鹿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中國麋鹿主要分布在三大保護區內,即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根據2010年6月的資料,江蘇大豐麋鹿保護區有1618頭,約佔世界麋鹿種群的40%。此外,在河南、江蘇泰州等地也有一定規模的麋鹿繁殖基地。
編輯本段種群現狀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現生麋鹿被稱為達氏種,從已發現的化石看,麋鹿屬中還有4種,即雙叉種、晉南種、藍田種和台灣種。麋鹿是一種僅限於第四紀中後期的動物,從已知的全國243多個麋鹿化石出土地點確認,歷史上麋鹿的分布區西至山西的汾河流域,北至遼寧的康平,南到浙江餘姚,東到沿海平原及島嶼。到了晚更新世,麋鹿種群迅速發展,到全更新世中期達到鼎盛,但商周以後麋鹿迅速衰落。 原始人類由於人口密度低、生產力水平低,不構成對麋鹿的威脅。而商周以後,由於自然變遷、麋鹿自身的原因和人為干擾等因素,造成了麋鹿的不斷減少。 從自然因素看,由於麋鹿是一種喜愛溫暖濕潤的動物,而中國近5千年來的氣溫是在逐漸變冷,沼澤和水域也明顯減少,自然環境的變化對麋鹿有較大的影響。 從自身因素看,麋鹿是鹿類動物中較溫順的一種。據我們多年的飼養、觀察,發情期的公鹿也不像梅花鹿、馬鹿、白唇鹿那樣攻擊人,而且占群公鹿見到人接近即逃跑。在哺乳期,人給幼仔打耳號、測量時,幼仔的叫聲只能吸引母鹿在遠處觀望,而不像其他鹿那樣,母鹿為了保護幼仔而攻擊人。雄性麋鹿之間為爭奪配偶的角斗是非常溫和的,沒有激烈的沖撞和大范圍的移動,角斗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鍾,失敗者只是掉頭走開,勝利者不再追斗,很少發生鹿之間的傷殘現象。公鹿占群後,其他公鹿窺視母鹿時、占群公鹿僅用吼叫和追逐等方式趕走對方。以上這些特點決定了它們逃避敵害的能力差,較易被天敵和人類捕殺。麋鹿主要採食水生和陸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食性狹窄也是麋鹿生存受到威脅的自身因素。 人口增長和農業的發展,侵佔了麋鹿的生活地域。人類的捕殺,嚴重影響了麋鹿的生存。考古學發現,1萬年至4千年前人類遺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的數量,與家豬骨骼的數量相當。可見當時麋鹿是被人類當作食物而遭到大量獵殺的。甲古文中記載,古代一次獵獲麋鹿的數量達348隻。另外麋鹿還被製成治病和強身的各種葯品,《本草綱目》中記載,「麋茸功力勝鹿茸……麋之茸角補陰,主治一切血症,筋骨腰膝酸痛,滋陰益腎……」《彭祖服食經》、《家藏經驗方》及現代的《中醫方劑大辭典》中,用麋鹿茸、角、骨等做配方的方劑就有幾十項。麋鹿由此也就成為人類為治病而追殺的對象。 麋鹿圖譜圖
自然因素、麋鹿自身的因素是麋鹿分布區逐漸縮小、數量減少的原因,而人類活動的干擾是麋鹿走向野外滅絕的決定因素。 麋鹿作為野生種群早已絕跡多年,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林業部的共同努力下,來自英國七家動物園的39頭麋鹿返回故鄉——江蘇大豐,放養在大豐麋鹿保護區。面積達117萬畝的江蘇大豐麋鹿保護區,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處麋鹿保護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種群,已建立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庫。大豐麋鹿國家自然保護區林茂草豐,人跡罕至,是麋鹿野生放養的天然理想場所。適宜的生境加上保護區工作人員的精心管護,其野生種群數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經過繁衍擴大,現已達到1618頭。江蘇大豐麋鹿保護區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種群,野生種群數量達156頭。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完全擺脫對人類依賴、可自我維持的麋鹿野生種群,結束了數百年來麋鹿無野生種群的歷史。 [1][2][3]
編輯本段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簡介
大豐麋鹿保護區 區徽
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位於江蘇省中部的黃海之濱,佔地117萬畝,核心區4萬畝。區內分布著林地、草荒地、沼澤 地和自然水面。本世紀60年代,在大豐市新團、大龍、三圩、劉庄等地有麋鹿角和麋鹿骨(亞化石)出土,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充分證明大豐曾是麋鹿的故鄉。1984年春國際野生基金會和我國林業部組織專家、學者、技術人員來此調查考察,確認其適宜麋鹿生活,經國務院批准,林業部和江蘇省在此聯合建立麋鹿自然保護區,由林業部投資120萬元,於1985年著手建設。1986年8月13日上午,從英國倫敦以8箱分裝麋鹿39頭(雄性13頭,雌性26頭)空運廣州,換機飛上海,再用汽車轉運大豐保護區放養,麋鹿群在這里生息繁衍,悠然自得。 經過兩年的「引種擴群」和十年的「行為再塑」兩個階段後,保護區從1998年開始著手實施拯救工程的第三個階段:「野生放歸」。十年間四次放歸53頭麋鹿,經過十年艱辛探索,野生麋鹿逐年遞增。經過多年時間的跟蹤觀察和監測,麋鹿的野生行為不斷恢復,它們在野外具有較強的識別能力和自然保護意識,連續3年在完全自然的情況下成功產仔,並全部成活。麋鹿成功回歸大自然,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和社會環境與生態環境平衡的建設目標,成為世界麋鹿保護過程中的一座里程碑。20多年來,其他國家麋鹿數量沒有明顯的變化,而大豐麋鹿種群已實現量的突越。為此,麋鹿就此從「紅皮書」中退出,被列為珍稀物種。這是麋鹿保護過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 麋鹿剛回大豐的情景
2008年,野生麋鹿在南黃海濕地順利地完成了第二個繁衍周期,野生麋鹿種群中已出現了重孫輩。經過10年的探索和研究,野生麋鹿種群在大自然中的數量超過100頭,基本脫離了種群發展的「危險期」。 2006年至2008年,麋鹿保護區在全國麋鹿分布相對集中和比較分散的地域對它們進行了深層次的觀察,發現了麋鹿到山上的樹林中棲息和一頭雌麋鹿同時哺乳3頭小仔鹿以及麋鹿大量採食大米草等活動行為。這三項重大發現,是中國近年來研究麋鹿工作的新突破,對推動中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發展,促進相關學科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大豐保護區已經形成了林、草、水、鹿、鳥共生的生態模式和完整的麋鹿生態系統,曾經被認是外來生物有害物種的互花米草成為麋鹿喜愛的食品,納入了保護區的生物循環鏈。
大豐麋鹿亮相世博園
奔跑的麋鹿
上海世博會國際組織聯合館世界自然基金會展區內,大豐麋鹿的卡通形象赫然顯目,吸引了海內外遊客的眼球。展板以「麋鹿失而復得」為題,言簡意賅地描述了25年來麋鹿在世界自然基金會和原國家林業部的幫助下重返故里、在大豐保護區鹿丁興旺、千百成群的過程。只有兩種國寶級獸類動物「入住」世界自然基金會展區,另一種就是大熊貓。 展館內活潑可愛的麋鹿卡通,麋鹿回歸故里的宏大場面,「一睹爭奪鹿王寶座的景象」描述吊起了許多人「一睹為快」的胃口。自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會開幕以來,通過參觀世博想進一步了解大豐麋鹿的遊客越來越多。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華麋鹿園遊客量、咨詢量、網站點擊率比去年同期分別上升5%、7%和6%。慕名而來接受生態科普教育的學生團隊增長13%。
麋鹿保護突出貢獻者——丁玉華
丁玉華,中國鹿類專家組專家,濕地國際中國項目處專家,現任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常務副主任 。 丁玉華同志自1986年就開始了對世界瀕危物種麋鹿的拯救和野生種群的恢復工作。麋鹿從1986年引進時的39頭發展到現在的1618頭,種群數量增加了40倍,約佔世界麋鹿總數的35%,年遞增率比世界平均水平的5.9%高出19個百分點,其它各項技術指標均居世界同行之首。並攻克了麋鹿難產率高的難題,使世界平均水平的22%,下降至0.3%。丁玉華同志在國內外專業刊物發表研究論文83篇。取得科研成果80多個,其中5個成果填補了世界麋鹿研究史上的空白。所撰論文《麋鹿公鹿發情期的行為及時間分配》被美國國家科學院野生動物保護研究中心收藏,並有專著《中國麋鹿研究》、《麋鹿保護與研究》、《麋鹿研究與管理》。由丁玉華同志主持,並分別於1998年、2002年、2003年和2006年進行了4次麋鹿野放試驗,結束了100多年以來世界上無野生麋鹿群的歷史。麋鹿在野外的子三代(F3)已經形成,目前野生麋鹿基礎群已經達到156頭,並逐步擺脫野生麋鹿生存的危險期,標志著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4]
編輯本段石首麋鹿自然保護
麋鹿自然保護區logo
石首糜鹿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北省石首市境內,地理座標為東經112°33',北緯29°49',總面積1567公頃。保護區於1991年經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糜鹿及其生境。 本區地處長江天鵝洲故道邊,屬典型的近代河流相沖積,洪積的堆積形成的洲灘平原,地勢低平,海拔在35米左右。區內土壤肥活,水質良好,牧草豐盛,分布有廣闊的蘆葦沼澤濕地。據初步調查,區內高等植物有64科、168屬、238種,脊椎動物有100多種,其中大鴇、白鶴等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本區是為實現麋鹿回歸自然而建立的自然保護區,1993年和1994年分兩批從北京麋鹿苑引進 麋鹿64頭,由於區內發自然環境非常適合麋鹿的生活和繁衍,加之麋鹿可食性植物多達119種,且生物產量高,因此在僅3-4年的時間內,麋鹿種群發展到134頭,且麋鹿的野性恢復良好,實現了自然放養的目標。石首麋鹿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不僅對麋鹿回歸自然作出巨大貢獻,而且為世界大型動物回歸自然以及種群的恢復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編輯本段南海子麋鹿苑
麋鹿與喜鵲
南海子麋鹿苑位於北京市大興區南苑至廊坊公路東側鹿圈鄉三海子,距北京城區14公里。佔地60公頃,是我國第一座以散養方式為主的麋鹿自然保護區。 早在清朝,為讓這一珍稀鹿種得以生存,就在南海子內選定一處小海子,作為麋鹿散養區,並配有一整套完整周密的保護措施。但1865年被法國阿芒大衛神父發現,此後陸續運往到歐洲。1900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濫殺掠劫,獵苑毀於戰亂,這里的最後一批麋鹿從此消亡,中國特產的麋鹿在中國已經了無痕跡。1900年前後英國貝德福特公爵從歐洲一些動物園中收集到18頭麋鹿,放養於烏邦寺庄園,現麋鹿群已繁殖到600頭。1985年英國烏邦寺公園塔維斯托克侯爵將22頭麋鹿送還給中國,圓了「迷」鹿回家的百年夙願。1987年,英國烏邦寺公園又向中國贈18頭麋鹿,使南海子的麋鹿終於形成群落,不斷繁衍。國家在北京專門成立了麋鹿生態實驗中心,並辟出近千畝土地,建成麋鹿苑。 1985年建成的南海子麋鹿苑位於清朝皇家獵苑的核心地區。南海子有豐美的葦草,泥濘的沼澤,為麋鹿的棲息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短短的8年時間,南海子麋鹿苑中的麋鹿已從20頭繁育為200餘頭,成為僅次於烏邦寺公園的世界第二大麋鹿苑,南海子開始恢復了它特有的風貌。麋鹿苑還引進了豚鹿、梅花鹿、白唇鹿、馬鹿、水鹿、鹿和狍等鹿科動物,使麋鹿苑逐步成為一個中國鹿科動物的研究地和博物館。
㈡ 落日的幻覺 教案
一、說文本
(一)文本特點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用科學的語言解釋了人們眼中美麗的落日其實是一種幻覺,啟發人們要用科學的精神對待周圍的一切,在這個世俗的當下,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揚起思考的頭顱,求一切事物之實、求一切事物之真。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認識,我非常強烈地認為:閱讀是個人的事情,注重的是個人的獨特體驗。我不期望學生如我有以上同樣的體驗。己不明勿教於人,我更想通過自己對文本的研讀所成的一家之言,去激發學生們的眾家之言,在眾家之言之下,啟迪學生能夠用明辨的雙眸,思考的頭腦,選擇進而接納。
(二)說教學目標的設置
衡量一篇文章的價值,是看其中的文字被後人引用的多少或者是文字背後的東西在多大程度上觸動了我們的某種感受。憑心而論,以這個原則來看這篇選文,這是一篇不太規范的說明文,雖文意淺顯但文字枯燥,被後人引用的恐怕不會太多。但是,這篇文章文字背後給人的思考卻在焦灼著我們的內心:我們認識到不要被幻覺所迷惑,但是我們是否進一步認識到如果沒有了幻覺,人生是將是多麼暗淡無光;我們認識到看到眼裡的未必是真實的,但是我們是否進一步想到看到所謂的『真實』,其實未必是真的真實;我們認識到不要被別人所構築的假象所迷惑,但是我們是否進一步想到我們有時或者每天都被自己製造的幻覺所迷惑,甚至活在其中自在逍遙。種種的可能促使我決不能把教學目標視為先在於學習與學生存在的知識點或者成型的思想,而視之為一種含有方向的力量的施加,以促使學生的學習朝某一個含有我們意願的方向發展。簡單來說:本節課教學目標不應該只是一個線段,而是一個射線。鑒於以上的教育理念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
知識目標:
理解文章的內容,能夠藉助文本說出人們所看到的美侖美奐的落日實際上是幻覺的科學依據。
技能目標:
以課文為引,能夠用自身掌握的科學知識解釋周圍的事物。
情感目標:
用自圓其說的闡釋支持你因這篇文章而產生的思考。
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目標不再是一個必須達到的設置好的線段,而是一個由此點出發的射線。俗話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種《落日的幻覺》的解讀,希望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以以上教學目標為基點,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考。
(三)、說教學的難點
文章表面文字淺顯易懂,學生能夠自讀文章,理解文章的內容。大部分同學也能說出從中得到的啟發,比如:「我們應該用科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一切,不要被幻覺或者假象所迷惑。」但是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引導者絕對不能停留在以上泛泛而談的說大話,說毫無用處的廢話的層面上,而是從激發學生超越於知識之上的智慧、靈感、激情和創造性生命力這個宗旨出發,改善和優化整個教學流程,使每個教學環節和片斷都充溢生機和活力,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識體系的「繭縛」而煥發出個體生命所特有的靈氣和才華,發出屬於自己的個體化的聲音。比如有的同學會說:美侖美奐的落日在科學的面前變成了如平常一樣的如此而已,我不免地失望起來,這真是科學的成就但同時也是生活的悲哀;也有的同學會說:幻覺給生活帶來了色彩,還是給生活帶來暗淡?既然如此,我到底向左還是向右?鑒於以上分析,我將教學的難點設定為:以文悟思,用思考影響行動。
說到這里,有的老師會說:你引導啟發的太難,你的要求太高。但我還是一直堅持我一個樸素的觀點:給學生一個好分數,還要給學生心底打上精神的亮色。
(四)、說教學環境的准備
1、學生:根據個人的喜好,查找關於幻覺或者與之同意的詞語(虛假、虛偽、假象、虛空、茫然、渺茫、海市蜃樓等)的材料,要向學生提出一個要求:找到這些枯燥文字背後的鮮活的生命並形成自己的文字。舉例:翩翩起舞的蝴蝶翅膀會在不同的方向呈現出斑斕的色彩,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其實不過是翅上鱗片構成的細小坑洞從不同的角度折射陽光發出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本來如此美好的事物,經科學的解釋,一個個變得那麼乏味,毫無美感。我真擔心在將來的某一天,所有的美好(其實是幻覺)的事物都被解釋出來。那既是科學的成功,也是生活的悲哀。
2、教師:一是要准備多媒體課件,力求畫面富有美感和詩意,富有理性和質感,給人以激情文字的沖動,用畫面去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做文章氣節少年人。
二是要准備相關的文字,以期和學生在課堂上相互的啟發和碰撞。准備的文字如下:幻覺,你想用哪個詞語來代替它?虛假,虛偽,假象,虛空,茫然,渺茫,海市蜃樓。這又讓你想起了什麼?真實的東西往往不一定是美的,而美好的東西往往披上了虛假的外衣,我們看到的只是幻象,卻依然欣欣然沉溺於幻象而不願醒來。可是有一天,終會醒來,有人悲嘆,有人神傷,有人麻木,有人堅強。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不是讓你清醒地看清每個幻象的本質,因為在或許醜陋的真實面前,或許,你會不快樂。我只是想,讓你詩意地生活。還有,在有一天,幻覺退去,真實畢現的時候,你能如看這每天的日落一樣,平常,淡然。因為,你已經在美麗中快樂了,何況,明天,還有一輪新的太陽要升起呢?
二、說教法
(一)教學內容的特點
不妨把本課教學內容分成「小學」和「大學」兩部分。理清文章脈絡,熟悉文章的寫作規律,這是「小學」。通過感悟,親近文字,體味文字背後思想,提高思想水平和審美能力,這是「大學」。「小學」教學則應如學者一般,仔細辯析,認真分類,全面總結,以准確運用為目的。「大學」教學應舍棄一切條條框框,徹底擺脫匠氣,或作慷慨激昂的演講,或創設如臨其境的氛圍,或民主平等的討論,以融動心靈為目的。
(二)以往教學的得與失
在以往此類文章的教學中,由於過多地使用講授法,教學過程是一個平面結構,無法真正實現教師教得創新有個性,學生學得主動有思考。但是: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出的批判性思維,敢於大膽地對教師的觀點說不,讓我震動不已。所以我想:多角度、多層面研究問題,把問題放在更大的時空坐標中來探討,應該是師生雙方活動的重點。
(三)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
如何就本篇文章進行從有效教學到高效教學再到創新個性化教學是我本次說課的重點。本課的教學模式為:以課堂生活重建為背景,以貫通課堂教學內外的「構建動場」為起點,引發學生自覺、主動地「自主學習」,讓師生共同進行多元、多維的「交流探究」,用「整合建模」來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能力化、認知與情感的結構化。
設計的理論依據:活動建構教學思想,即師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重視「活動」在學生知識掌握與全面發展中的作用,把「活動」看作是學生建構知識與能力發展的基礎。這里說的活動是指師生思維的活動。
(四)教學難點的突破方法
前面說到教學的難點為:以文悟思,用思考影響行動。為突破難點,本著問題要有啟發性,挑戰性,趣味性,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原則,創設「大問題」背景。設計的大問題為: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能否藉助你所掌握知識,舉出類似落日幻覺的幾個例子;如果你不喜歡這篇文章,試著去欣賞她,思考在枯燥的文字背後蘊藏著什麼樣的哲理。讓學生在充分掌握材料和獨立思考後,分組自由討論,在討論中相互啟發,營造學術爭論氛圍,允許並欣賞學生對書本知識和傳統智慧提出懷疑與挑戰,即使是荒謬的;極力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從而企劃未來,而不是一味地要求他們緊緊追求書本知識和追求依靠書本知識謀生的生活。
三、說學法指導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強化學生主體意識,教學中採用:
情景聯想法:文章前三段以優美的文字向我們展現了落日的色彩絢麗,變化多端,可以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奇思妙想,不妨設計以「他在落日的余輝中,走去」為題進行合理的想像。期待學生寫出下面的文字:在落日紅色的余輝中,大禹浮躁地在坡頂上走步,他走來走去竟使人看出他是有規律地走。不過,他好象沒有走對。大禹了停片刻,深呼吸,再深呼吸。他重擺架式走,這次,他走得很平靜,很有力,也很穩。
價值問題提出法:我認為:「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花時間、下功夫,引導學生質疑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努力實現課堂教學範式從單一「接受」到「創新」發展的轉型。以課堂生活重建為背景,以貫通課堂教學內外的「構建動場」為起點,引發學生自覺、主動地「自主學習」,讓師生共同進行多元、多維的「交流探究」,用「整合建模」來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能力化、認知與情感的結構化。其教學過程如下:
1、課前認知,在主題搜集與開放交流中重建課堂
通過這一環節豐富學生集體智慧背景,拓寬學生視野;通過這一環節讓教師了解學情,調節教學重心,調整教學策略。
2、詩意引入,在創設情境與引發思緒中構建動場
這一過程預設的出發點是,課堂上要努力激發學生創新發展的內驅力。所謂的「動場」,意在建立一個富有吸引力和促進力的課堂教學情境。
設計的導語:
在夕陽的余輝里,凄婉的楚地音樂想起,霸王揚起頭顱,拔劍自刎,殷紅的血染盡最後一絲惆悵;在落日的寂寥中,傾國傾城的王昭君粉淚盈盈一步三回的走向陌生的蠻夷之地,凄厲的風撕扯著離別的心;在如血的殘陽中,劍客荊軻膽氣如虹仰天長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自古以來,夕陽,總是為悲壯的故事塗抹著悲情的色彩,讓人嘆惋,讓人感傷。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到,如此美麗的夕陽,竟然是我們眼睛一廂情願的幻覺。
下面,我們就走進美麗的夕陽,走進關於幻覺的詮釋。
設計意圖:以音樂渲染情境,以深情地朗誦,激活學生的認知,為學生的認知活動找到一個「停靠點」、一個「發展點」。
3、新知學習,在自主學習與交流中理解文章內容
這個環節我設計分三步走:第一步:初步感知:課文題目是「落日的幻覺」,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落日給人的哪些幻覺,這些幻覺是如何形成的。
這一過程設計的出發點是:教材思路清晰的介紹了夕陽給人們的幻覺,以及幻覺形成的原理,語言通俗易懂,學生可以通過互助學習將思路理清,並自己檢索出本課主要知識。這一個過程的實現,依靠學生的自悟自得和彼此平等的交流碰撞中實現。
第二步:(跳讀課文)強化理解:丟開文本,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互相說說幻覺形成的原因。設計意圖:將知識內化成個人已有認知。
第三步:(速讀)在介紹幻覺現象時,按照「體積變大,顏色殷紅,形狀變扁,背後有暗弧亮弧,有時有紫光出現,」這樣的順序介紹的,但是,原理介紹中卻不是這樣的順序介紹的,這樣行文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探究,得出本文這樣行文是遵循「由主到次的順序,由復雜到簡單」的規律來介紹的。
設計意圖:運用已有認知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體意圖:三步讀法各不相同,細讀目的是充分感知課文內容,了解現象及其成因;跳讀目的是直接提取有價值信息;速讀目的是整體理清文章行文脈絡;這樣,學生閱讀就遵循了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閱讀規律,將文本給與的有效價值提取出來。
4、活化教材,在文本嫁接與改造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在初次接觸本文的時候,讀完前兩段,以為本文一定是揭示一種超越於普通認識之上的普遍的人生規律或意義,因為她的語言如此抒情,甚至有一種詩的意境;可是當我讀完全文,我美好的閱讀期待失落了,我沒有想到,如此美好的開頭,竟然是為了引起我們的閱讀興趣而已。於是我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們師生一道順著前兩段續接下去,看看我們能夠續出怎樣的精彩。
示範:落日余暉,巷煙落照,她給我們一景夢幻。
旭日東升,轉頭回望,迷霧之下才是真實。
當海子卧在冰冷的鐵軌上時,夢幻使他忘記「活在珍貴人間」,當梵谷用槍指著自己的頭顱叩響扳機的時候,夢幻使他忘記「曠野的內心對生命的呼喚」
江南的美幻,總是細雨連綿。
落日的夢幻,總是迷霧重重。
你站在地上仰望蒼蒼者天,可曾知曉他們的真實面孔卻是凸凹不平,黯然無光;你坐在海邊看美輪美奐的海市蜃樓,可曾知道,那美麗並非真實的存在;你醉心於這唯美的境地中,不識廬山真面目時,有沒有想到,美麗的面孔不一定是真實的存在,但是,只要給與了我們足以悅目的美,我們又何必在乎他的實質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設計意圖:給能力一般的學生一個思考的方向,給能力較好的學生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
5、走出文本,在質疑探究與品評作者中整合建模
整合建模,簡單地說,就是有梯度的挖掘與拓展,促進學生學習成果的系統化、結構化、模型化和動能化。我將充分利用前面教學環節的鋪墊形成的閱讀期待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有創意的有批判的閱讀,以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設計的探究問題:
我們認識到不要被幻覺所迷惑,但是我們是否進一步認識到如果沒有了幻覺,人生是將是多麼暗淡無光;我們認識到看到眼裡的未必是真實的,但是我們是否進一步想到看到所謂的『真實』,其實未必是真的真實;我們認識到不要被別人所構築的假象所迷惑,但是我們是否進一步想到我們有時或者每天都被自己製造的幻覺所迷惑,甚至活在其中自在逍遙。
設計意圖:此環節重在自主合作探究,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在此基礎上形成創新能力。
6、布置作業,讓學生在自主選擇與梯度思考中完成作業
(1)如果我們立足於說明文的角度來組織語言,你能否對文章的前三段進行改造。
(2)文章的末段說:最令人迷惑的幻覺是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半到三倍半,可是文章並沒有象前幾段那樣進行科學的解釋。你能否藉助適合的手段,進行合理的解釋。
設計意圖:教師設計有梯度有思維價值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加以選擇完成.把探究的興趣引向課外,盡可能使每個人都能嘗試成功,經歷創造的幸福,實現人生的超越.
五、說教學說明
1、板書設計:
2、時間安排:
課前認知,在主題搜集與開放交流中重建課堂(10分)
導語設計,在創設情境與引發思緒中構建動場(2分)
新知學習,在自主學習與交流中理解文章內容(10分)
活化教材,在文本嫁接與改造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10分)
走出文本,在質疑探究與品評作者中整合建模(10分)
布置作業,讓學生在自主選擇與梯度思考中完成作業(3分)
3、說課綜述:以教師對教材不斷地批判和反思,來影響學生進行個體言說。
㈢ 落日的幻覺教學設計
摘抄於網路
《落日的幻覺》教學設計
江陰市河塘中學 徐信東 2007.12.1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明確文章的說明內容、方法、順序等。
2、能力目標:掌握語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標:激發探索精神,培養科學意識。
【教學重點】
1、落日各種幻覺產生的原因。
2、品析文章語言的生動性。
【教學難點】利用課內外知識分析「落日變大」及其它幻覺的原因。
【教學方法】問題驅動、互動交流、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用時】1課時
【教學說明】本文屬於「略讀課文」,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尤其顯得重要。為了保證自主學習的有效性,特別設計了一份「自主學案」(後附),提前一天發給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完成。
【教學過程】
一、交流預習成果,分享彼此快樂
1、同學們:拿出昨天的《學案》,前後桌進行交流,現在就開始吧。
2、同學們,討論暫停片刻,現在我們准備上課。
3、師生問候。
二、圖片激趣,問題導入
1、我們一起洗洗眼睛:
①請好好數數,圖中共有多少個黑點?【明確】沒有,一個也沒有。
②再看一幅:請好好數數,圖中共有多少個轉動的大飛輪?【明確】沒有,一個也沒有。
③同學們:分明沒有,卻看到了有;分明不是,卻看到了是,用一個心理學專業屬於術語就叫——幻覺。
2、同學們,今天這堂課和「幻覺」有關,我們一起來學習由黃天祥先生所寫的《落日的幻覺》。
三、明確學習目標,實踐有效課堂
我們這堂課的學習目標:1、明確本文的說明內容、方法、順序等;2、掌握語言品析的一般方法;3、激發探索精神,培養科學意識。
四、問題驅動,整體感知課文
1、快速默讀課文,試用一句話概括本文內容。
【明確】文章介紹了落日的幻覺這類自然現象及其產生的原因。
2、落日的幻覺集中在哪個小節?落日的幻覺具體有哪些?
【步驟】①指讀。提要求:其他同學拿起筆,畫出有哪些幻覺,注意抓住關鍵詞?(提醒朗讀同學節奏慢點)②舉手回答。
【明確】集中在第2小節,具體見下表。
3、產生這些幻覺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提醒】拿出昨天的《學案》,檢查大家的預習,隨機抽同學回答:一致認可的答案就過;有分歧的就重點研讀。
【明確】重點研讀第4、5兩節。(後前後桌互動交流,互相查漏補缺)
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未說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提醒】在串講時,第4小節要強調三種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兩個體現說明文語言准確性的詞:以上、一般來講;在講第7小節要強調兩種說明方法:作比較、打比方。
4、從表格來看,文章的說明順序是什麼?【明確】由有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五、合作探究,提升思維層次
(一)交流互動,激發探索精神,培養科學意識
1、《兩小兒辯日》中有關太陽的幻覺有好幾種,其中也有「太陽變大」的問題;這篇課文也講到了「落日變大」的問題,可惜都沒有作出解釋。那麼,你能不能結合自己課內外所學的知識作一次科學的大膽的解答?
【明確】光的折射現象、光滲現象、背景襯托、眼球特點問題、光的直斜射問題等。
2、平時你也一定觀察過日落或日出,那你有沒有發現過類似課文中所提及的幻覺現象呢?
【提示】落日變近、落日變涼等。
(二)點評同學的發言,從而引導同學品味文章語言
1、剛才幾位同學的發言怎麼樣?
2、課文講的是科學知識,講得通俗易懂,這是顯而易見的,我們重點研究「生動形象」,課文生動形象嗎?請大家朗讀全文,將所有你認為生動形象的地方畫起來。
【步驟】①前後桌交流。②指答。
【明確】NO1小節:從生活現象入手,運用了對比、引用、反問,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語言生動形象;NO2小節:運用大量的描寫性語言,出現了擬人的修辭,還出現了一些有感染力的詞:如NO1小節「無不」、NO2小節壯觀、綺麗、神秘、迷人、可惜、美麗;NO7小節打比方。
【提醒】NO1小節、NO2小節小節集中生動地方最多,所以一定要加強朗讀。在鑒賞時一定要指導鑒賞的方法,比如鑒別一個詞語用得好不好,方法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替換法。如:
例子1:①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贊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②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都贊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用雙重否定句,強調了人們的贊嘆。)
例子2:①可惜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②但是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用「可惜」更表現了人們對美景的依戀)
3、歸納小結:說明文的語言可以是平實的,也可以是生動的。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說明的內容更加通俗易懂,作者通常採用生動說明,其方法有:1)多用描寫性語言;2)善用各種修辭;3)巧用富有感染力的詞。
六、布置課後作業,強化語言訓練
1、補寫練習:利用課文所學知識,補寫《兩小兒辯日》中「落日變涼」的原因。
2、改寫練習:從4、5、6小節中任選一節,將其改寫得更加生動易懂些,以更適合青少年讀者閱讀。
3、觀察日出或日落,寫一段描寫性的文字。
(註:三題可任選一題)
㈣ 舒克申的《秋天》的教案
《秋天》教案 一、教學目標、通過誦讀、詩歌語言品味、培養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2、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二、教學方法:誦讀、鑒賞三、教學過程導入同學們,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自己的秋天,江西人心中的秋天和我們廣東人心中可能不同,每位同學心中的秋天又會不同,在我們的眼裡,秋天是五彩斑斕的,秋天是多姿多態的。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造句的游戲好嗎?我們每個人用「秋天是……」的句式,比如秋天是一片隨風飄逝的葉子,秋天是一縷送來稻香的清風,秋天是一抹溫馨的金色陽光。造一個句子,看誰造的句子最有想像力、最生動具體。教師點評同學們用自己的心靈體會到了一個無比絢麗的秋天,今天我們來看看在詩人何其芳的眼裡,在他的心中,他的筆下「秋天」是一幅什麼樣的圖景呢?(一)誦讀1、檢查字音字形預習。2、學生讀,同學點評,教師點評。3、教師范讀(配樂、畫面)。4、學生集體誦讀,要求輕松、寧靜。(二)賞讀1、分析意象、品味詩中甜美、清靜、閑適的意境。① 早晨樹林里傳出幾聲叮叮當當的聲音,整個山林會給你什麼感覺呢?提示:清靜②請問同學們詩中哪個詞最能體現這種清靜、閑適?提示:棲息③第一節詩的結尾,詩人用「棲息」這個詞是否准確?提示:棲息qī xī:停留、休息(多指鳥類),秋天象一隻可愛的鳥兒在農家休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理解呢?露珠震落了,樹木砍下了,稻穀收割了,瓜果收獲了。這時候的秋天如果比作一個人的話,是個什麼狀態下的人呢?像個勞動過後做過桑拿,躺下來休息的人。所以「棲息」是准確的。④這一節詩哪些詞體現了農家風光?露珠、伐木聲、稻香、背簍、瓜果。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它是晶瑩的,是秋天的,瓜果是金黃的,都是寫顏色,還有聲有香,秋天在何其芳的心裡是這樣的絢麗,豐富,它是立體的。⑤是什麼東西震落了露珠?伐木聲。⑥「滿披」改為「披滿」行不行?不行。「滿披」突出了「滿」,朗讀時注意重音。⑦「伐木聲」作者認為好聽嗎?哪個地方可以看出來?好聽。從「飄」字可以看出來,像一首歌在飄盪。⑧「幽谷」的「幽」是幽深、幽靜的意思,既然靜,這一聲聲伐木聲是不是噪音?不是,更體現了山谷的幽靜。⑨「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生活中的話怎麼說?怎麼讀?「稻子收割完了」,作者這樣說有什麼好處?用擬人和通感的手法,鐮刀都足足地享受過了,寫鐮刀其實是寫人的喜悅的心情。形象生動,耐人尋味。⑩用一句話形容這時的農人。農人望著一堆堆金黃的稻穀、甜美地笑了。11「背簍」改成大卡車行不行?怎麼讀?讀出寧靜。不行。沒有農家氣息,大卡車轟隆隆地破壞了這里的寧靜。12我們可以給第一幅畫命個名嗎?農家豐收圖。13第二節最後一句說秋天在「游戲」,實際上寫了什麼?寫漁民打魚。寫了幾個動作?三個,撒網,收網,歸泊14什麼時候?早晨,從冷霧可以看出。怎麼撒?撒的動作是不是很焦急?象這樣?(教師作動作)從那個詞可以看出來?輕輕15「圓圓的網」改為「方方的網」「不規則的網」可以嗎?不能,圓是最美的,給人輕柔、圓潤的感覺,和全詩氛圍諧調,體現了作者當時唯美的思想。16漁民打撈起了什麼?怎麼讀?青鯿魚、烏桕葉、倒裝沒打撈起什麼:從 似的 影子 輕輕 可以看出漁民打撈的是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17現在我們能明白是誰在「游戲」嗎?是漁民,表面上是寫秋天象一個可愛的孩子在船頭游戲,實際上是寫漁民輕松愉悅的心情。18這幅圖我們又給它取個什麼名呢?霜晨歸漁圖。19「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用正常的句子順序說?怎麼讀?是不是可以說秋天躲在牧羊女的眼裡睡覺做夢。20為什麼會在眼裡?不是在懷里呢?實際上是看到了秋天的美景。21「更」是什麼意思?襯托。22「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香與熱能流嗎?通感,是人的感覺,溫馨、甜美的意思。23題目是秋天為什麼寫夏天?是牧羊女在懷念、思念。思念某個人,思念整個秋天,她在思念中陶醉了,做夢了24這樣看來「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的真正含義是什麼?牧羊女的心靈深處已經被秋天陶醉的意思,這樣作者就從外在的秋景深入到人的內心深處去了,秋天姑娘的心是多麼深情啊!25怎麼讀?要讀出朦朧、甜美、陶醉之情。26誰來模仿一下牧羊女的眼神好嗎?要深情、朦朧、甜美、陶醉,要象做夢一樣的,有夢幻感27這一節怎麼命名?牧女遐思圖。2、小結這樣看來,作者用「棲息」「游戲」「夢寐」這三個詞集中寫出了一種寧靜、閑適、喜悅、甜美的鄉村秋景的氛圍。我們在現實中見過這種田園牧歌式的氛圍嗎?除了旅遊景點外,很難見到,詩人往往是理想化的,作者嚮往一種簡單、純朴的生活,許多詩人都有這種理想,比如海子「願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比如美國著名作家棱羅一直提倡過一種簡單的生活。3、學生朗讀、評點 (三)創讀1、請同學們選取三幅圖景中你最喜歡的畫面,結合自己的感受,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來。①清晨的密林里飄散著絲絲白霧,一樓桔紅色的陽光射在已經泛黃的樹葉上;顆顆露珠晶瑩剔透,發出鑽石般的光芒。林中靜悄悄的,慢慢地,從遠處飄來人語聲,接著便響起了叮叮當當伐木的聲音,在幽深的山谷中回響。走出密林,來到一家農舍屋前,遠遠望去,稻田裡一夜間沒有了隨風翻騰的金黃稻浪,只有一簇簇直立的稻草束,擱在屋前的鐮刀似乎更加鋥亮;院子里堆滿了金色的稻穀,彷彿一座金色的小山;屋後的竹籬上,滿是肥碩的瓜果,主人背簍的繩深深扣進肩上的肉里,可他沾滿汗水的臉上卻泛起幸福的笑影。② 清晨,霧兒冷冷,船兒飄飄。江水裡的影子,在清波里游盪,朦朧飄忽,是青鯿魚在戲耍,還是烏桕葉的倒影輕揚?我撒下魚網,網兒圓圓,霜雪涼涼。哼著小曲,輕輕搖著小船,如葉浮江,如風拂柳。這愜意的秋天啊!(張青雲)③草原和藍天同樣遼闊,滿眼的綠,滿坡的香。偶爾傳來幾聲蟋蟀的叫聲,悠遠飄忽。溪水繞過草地,淺淺的,清清的,如薄紗飄揮,如琴弦諧奏。就在這兒,整個夏天曾經留給我多少甜蜜的回憶啊,那甜透心底的笛聲,在多少個美麗的夜晚,引我遐思,牽我心魂。你這夢幻般的秋天啊,你用你的聲音,你的芳香,你的溫情,你的色彩,你用你溫厚的手掌撫摸著我,你用你柔情的懷抱擁抱著我,融化著我。(張青雲)2、秋韻張青雲沒有春天的楚楚動人。蜂縈蝶繞的枝葉已變得寂寞枯槁,在春寒中掙扎過的小谷芽卻鋪成了金色的稻浪。沒有夏天的喧囂威嚴。經過烈日煎熬的鳥兒唱起輕松歡快的旋律;農人們翻動飽藏果實的土地就像淘一堆堆金沙,昔日播種的希望已然換成了收獲。人們撫摸著秋像撫摸著長成的孩子。走進秋天,擁抱成熟。不要做瞬間即謝的花朵,不要畏懼揮汗如雨的考驗。要像小溪尋向大海,奔流的過程並不壯觀,海的浩瀚卻令人驚嘆。要有秋的信念,像棵小谷芽。於是你體味到了秋韻,你才成熟。 採納哈~!互相幫助~十分感謝~!
㈤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教案
老師好,網上找的,2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課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授課時間:10月23日
課型: 授新課 教法: 誦讀感悟 探究式閱讀
教具:PPT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目標):
一、 知識方面:
初步了解當代詩的發展狀況及作者的簡歷和創作特色。
把握詩的內容和藝術手法。
二、 能力方面:
繼續培養學生解讀詩歌意象的能力。
初步培養學生仔細品味意境與情理的能力及作品評價能力。
三、 思想教育:
培養學生獨立自尊的偉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重點:
理解詩歌中鮮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詩歌中蘊含的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難點:
體會詩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雋永、質朴曉暢等特色。
板書設計: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喂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今天昨天…
關心糧食和蔬菜 幸福的閃電 短暫
幸福 和每個親人通信 願你在塵世…… 不幸福
給每座山每條河取溫暖的名字 只願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塵世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網站首頁 | 免費課件 | 免費試題 | 整冊教案 | 英語角 | 幼兒教育 | 海量教案 | 文書寫作 | 免費論文 | 計劃總結 | 用戶留言 |
◆免費課件 46801 個 ◆免費試題 35780 套 ◆整冊教案 3511 套 ◆海量教案 98632 篇
◆文書寫作 83129 篇 ◆免費論文 110608篇 ◆計劃總結 3592 篇 ◆幼兒教育 83268 篇
◆Money [網友新推薦] ◆sea [網友新推薦] ◆本站百萬資源,完全免費!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 海量教案首頁 | 語文 | 數學 | 英語 | 政治 | 物理 | 化學 | 歷史 | 地理 | 生物 | 音樂 | 體育 | 美術 | 信息 | 班會 |
◆您現在的位置: 3e教育網 >> 海量教案 >> 語文 >> 教學寶典 >> 教學實錄 >> 教案正文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實錄 【禁止復制文章的復制方法】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實錄返回當前欄目,瀏覽更多相關文章! 將本站加入收藏,以便日後訪問。 收藏本頁內容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實錄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實錄
用質疑的火花點燃創新的火炬
浙江紹興安昌中學 董水龍
下面是筆者的一個課例:
教師: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詩人海子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詩歌,可以前後相互尋找夥伴討論,請你們把暫時難以弄懂的地方或者你感受到的思維火花,用筆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等你們對詩歌閱讀思考到一定的時候,展示你們思考的問題或結果,讓大家一起來討論。
學生默讀,教師巡視。8分鍾以後。
教師:請同學們提出問題或展示你們討論的結果。
范福君:為什麼作者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總是說「從明天起」?
教師:好,能發現問題,那麼,請同學們思考,根據我們對以前對課文閱讀的規定,閱讀首先從哪裡切入
學生全體:從語言入手,尋找關鍵詞。
教師:對。那麼「從明天起」的關鍵詞是哪一個?
學生部分:明天。
教師:對!明天。「明天」與什麼相對?
學生:今天。?
教師:是的。先請同學們把詩歌第一節朗讀一遍,然後想一想,「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說明作者怎樣的現狀。
壽菊萍:說明他今天不幸福。
教師:同學們認可壽菊萍同學的話嗎?
學生大部分:同意。
教師:下面誰發言。
於麗丹:作者為何要把「幸福」比作「閃電」?
教師:問到了點子上,但我們先討論詩歌的第一節,這個問題暫時擱一擱,請於麗丹同學把自己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同學們還想就第一節討論些什麼呢?
趙利囡:在作者心中,「我有一所房子」,為什麼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教師:我們怎麼討論趙利囡提出的問題?
學生全體:當然從語言入手,找出關鍵詞。
教師:這一句的關鍵詞是哪一個?
壽飛軍:「我有一所房子」。
趙利囡:我認為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教師:請同學們邊讀「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邊想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一種什麼樣子?
學生反復朗讀幾遍。
趙利囡:大海上除了海水和浪花,什麼也沒有了,怎麼會有「春暖花開」的景象。「面朝大海」與「春暖花開」顯然矛盾。
教師:對。那……這一對矛盾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
趙利囡:說明這樣的「一所房子」只是出於作者的幻想。因為如果「房子」「面朝大海」,就看不到「春暖花開」的景象;看見「春暖花開」的景色了,那麼「房子」就不能「面朝大海」的了。
教師:見解深刻,悟到了要害處。
壽衛軍:老師,現在有無土栽培技術,水面上也可以種花的。
教師:壽衛軍同學見多識廣。請同學們討論有沒有可能?
陸軍:那要花好多錢,因為你還必須把海水淡化。而且這與我們閱讀的詩歌無關。
教師:同學們同意陸軍的觀點嗎?如果同意,我們再把第一節來朗讀一遍,請同學們推薦一位同學來朗讀……
趙利囡同學朗讀。
教師:關於第一節,誰還想發表意見
夏剛:為什麼把「喂馬,劈柴」和「周遊世界」放在一起?
張建鋒:連這都弄不懂,「周遊世界」當然需要馬匹。
夏剛:那「劈柴」又干什麼?
張建鋒:當然是做飯用羅。
朱錫安:還有升篝火。
教師:朱錫安同學聯想豐富,騎馬「周遊世界」時,晚上需要用「篝火」都想到了。張建鋒同學要注意禮貌用語,不能用「連這都弄不懂」這樣的話語貶低同學。
朱曉劍:作者說「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難道他以前不吃飯?
婁玲美:可能他寫詩太投入了,以前對日常生活中的事情關心不多吧。
教師:朱曉劍的問題提得好,婁玲美的聯想則更好。下面我們請全體女生再把詩歌第一節來朗讀,讀時要把握怎樣的感情
婁玲美:信心十足的口氣。
教師:好!那就請你們用這樣的口氣朗讀。
女生朗讀,讀出了信心十足的語氣。
教師:第一節里還有什麼需要討論?……沒有了,那我們來閱讀第二節。誰自告奮勇來朗讀呢?
余穎朗讀詩歌第二節。
教師:余穎同學讀得怎樣?感情有沒有到位?應該用怎樣的感情朗讀呢?
潘利:我覺得余穎的朗讀已經到位了,我想這里應該有信心十足轉入一種淡淡的無奈。
教師:有道理。現在誰來談談上面於麗丹提出的問題,作者為何要把「幸福」比作「閃電」。請同學們看黑板。
學生沉默。
教師:怎麼都沒有聲音了,忘記了我們要從什麼地方著手。
學生全體:從關鍵詞入手。
教師:那麼,「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這句的關鍵詞是哪一個呢?
學生部分:閃電。
教師:對,閃電。請同學們想想,閃電有什麼特徵?
學生全體:快。
教師:對,快說明閃電一閃的時間十分——
學生全體:短暫。
教師:現在我們可以理解了吧,由誰來說說。
余穎:我覺得作者把「幸福」比作「閃電」,說明作者心中的幸福感非常地短暫,像閃電一樣一閃而過了。
教師:像閃電一樣一閃而過的幸福,證明作者對幸福的感受是——).
學生全體:十分短暫。
教師:也說明作者的今天實際上——
學生全體:不幸福。
教師:很好,第二節同學們都讀懂了?那麼,第三節還有沒有要老師幫忙的地方。
學生全體:當然有的呀。
教師:就請同學們提出來。
朱國峰:第一句「給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里,「溫暖的名字」要怎樣理解。
教師:請同學們想想,大地上的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幾乎都有名字的。作者要給它們的又是「溫暖的名字」,「溫暖」又跟詩歌里什麼有關?
金熙:題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春暖花開」,春暖花開時當然要用溫暖的名字。
余立峰:我想,也和作者想做一個幸福的人有關。一個人感到幸福了也就會感到溫暖了。
教師:金熙和余立峰兩位同學都解讀的比較到位,「溫暖的名字」,請你們再思考一下,還可以想到一些什麼呢?
學生沉默。
教師:這句比較難懂,老師也沒有完全猜測到作者的意圖。我覺得,作者給「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只是一個「溫暖的名字」,有沒有一些實質性的內容?沒有。說明作者還在猶豫不決當中。老師體驗得是不是有些道理呢
學生全體:我們就照你說的那樣理解吧。
教師:這可很不好。如果你們對此想到了什麼的話,課後可要來告訴我一聲,也讓我分享你們的喜悅。翁飛飛同學舉手。
教師:翁飛飛同學想要發言。
翁飛飛:「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句里的「在塵世」該作何解釋。
教師:塵世與什麼相對呀?
學生部分:陰間。
教師:那麼消極啊,為何沒有想到是「天堂」呢。
學生全體:反正一個樣,都是死亡的代名詞唄。
教師:在作者的眼中,「塵世」的幸福是什麼樣的呢?
學生沉默。
教師:又忘了從何處著手嗎?到哪裡去找?
學生全體:到詩句中去找一找。
教師:誰找到了。
何佳麗:「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教師:非常正確。在作者的心裡,「塵世」間的幸福就是「有一個燦爛的前程」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但作者想不想要。
學生全體:作者不想要。
教師:為什麼?_
陳璐:因為作者最後一句說「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上面是三個「願」,都是祝願「陌生人」的,而對自己他只是希望有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房子。我想這樣的房子,應該沒有吧,它只是作者的幻想。
顧玲芳:作者可能是指墳墓吧。我們在《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鍾講演》中這課了解到,作家蕭紅墳墓不是在香港的淺水彎嗎?作家們的心思也許都有相通之處,都希望自己死後葬在大海邊。
教師:顧玲芳同學感悟得非常深刻,居然聯想到墳墓上去和以前所學上去。大大出於老師我的意料。還想談談更多的理由嗎?
顧玲芳:既然作者在祝福「陌生人」能獲得在塵世的幸福,而他自己則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剛才同學們已經說過,與塵世想對的是天堂,證明作者不想或者是不能在塵世獲得幸福,那麼,幸福的地方就只有去天堂了。
學生全體鼓掌。
教師:同學們的鼓掌足以證明顧玲芳同學的見解獲得了全班同學的肯定。老師也認為她的感悟和分析十分在理。的確,作者在寫完此詩以後不到兩個月,就自殺身亡了,可見作者內心的苦悶和不快。同學們可是不能學海子的行為和做法的。
施立冬:既然這么消極,那老師你為什麼還要給我們閱讀這樣的詩歌。
教師:本來我很擔心這首詩歌你們能不能讀懂,因為,這首詩歌是高中二年級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想不到你們解讀得非常出色,謝謝同學們。最後我們把詩歌再朗讀一遍。
鈴聲響起,下課。
二、啟示:讓學生在感悟語言中學得語文
我鍾愛海子的詩歌,所以,這節課,在選定文本後,我就不打算對這節課進行「精心」的設計,在上課之前,雖然對這首海子的詩歌閱讀思考了好幾天,但還只是對文本和教學進行了粗線條勾勒,既沒有寫備課筆記,也沒有為課堂設計任何問題,當然,我對學生將會提的問題還是做了適當的預測,於是就這樣走進了教室。
我想,就語文教學而言,閱讀的目的是什麼,作為教師心裡得有個底線。筆者以為,讀解一篇課文,了解其主旨和寫法,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藉此掌握一種方法論,學會如何學習。就語文教學的閱讀而言,腳踏實地地從文本的原初——語言開始,通過對文本語言的閱讀,透過作者的語言智慧,感悟藝術形象,解得人文精神。
但是,要從舊的教學理念中解脫出來,從思考如何教到思索如何讓學生學,其間的轉變是何其艱難和痛苦。因為這不光要轉變教師自己的教學觀念,而且要讓學生也轉變學習的觀念,這對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轉變觀念的艱難尤其體現在學生的身上,因為在應試教育的長期浸染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被無情的抑殺,所以要重新激發起學生對主動學習的渴望。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容易出現學生對學習方式方法無所適從的真空狀態。有時候教師已經轉變了,但反觀學生卻因為不能適應而出現成績滑坡的情況。當然,沒有突破也就沒有出路。
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即激發學生被應試教育扼殺了的善於質疑和提問的天性呢?我們首先從選擇文本做起。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雖是高中二年級的課文,但是只要處理得當,初中生完全可以欣賞的。在本節課里,教師沒有預設任何問題,但可以預見到學生肯定會就作者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總是說「從明天起」提出疑問,當然可以預見的難點還有「幸福」比作「閃電」、「我有一所房子」為什麼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處,筆者想一反大多數公開課上的那些優秀語文教師的做法,不是舉行教師問學生答的「問答儀式」,而是處理成讓學生問學生答的真正的自主性閱讀,當然,期間教師的引導肯定是決不能少的,否則課堂上還要教師干嗎!教師自己必須對文本有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也少不了教學的點撥引導的技巧。
許多情況下,學生對文本的隔閡,來自對語言的把握不準,或者是他們把握了,但是一時無法形諸語言,處在「憤悱」的狀態,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啟」和「發」。《語文課程標准》,對學生閱讀課文要「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語文教學中師生要平等對話」。所以,教師的「啟」和「發」時,引而不發是要把握得恰到好處,要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得出屬於他們自己的結論,這樣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對語文和語文「知識」的構建最終實現。只有通過這樣的構建,語文的知識和能力才真正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
幸福是一種後驗性感受,但詩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卻要「從明天起」,才想「做一個幸福的人」,而不是今天。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當然不是告訴他們現成的答案,而是啟發引導學生從語文入手,自己去求解問題的結,引導學生去文本那裡去抓關鍵詞,然後通過與舊知相結合,產生聯想,從而求得屬於他們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在本案例中就是依照這樣的方式完成的。學生最終了解了詩人海子今天和昨天的不幸福。當然這裡面仍然有教師對詩歌的體驗的影子,這是教師作為幫助者所起的作用。但有一個地方卻是出於施教者意料之外的,完完全全是學生自己的東西,即學生認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房子是指「墳墓」。對這點可能引起熱愛海子的人們的非議,因為做為教師我本來是想把他們引導到「精神貴族」「空中樓閣」之類的看法上去,但沒有想到有學生居然聯想到了墳墓,這是學生真正的「創造」,我覺得比筆者的看法更符合文本的實際,也達到了本課教學設計的原初目標。
求知慾和好奇心是兒童青少年的天性,我很反感教學上那些不是「問題意識」的卻標榜上「問題意識」的標簽,有些教師把自己與文本對話中發現的問題,通過課堂提問,讓學生解答的形式,當成了「問題意識」問題,有的還美其名曰是在搞「創新性」訓練。課堂上自然少不了教師的提問,但那隻是點撥和啟發,也就是古人說的「不憤不發,不悱不啟」。但不是讓學生通過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去發現教師的發現,更不是新瓶裝舊酒的包辦。學問,學問,就是要學會發問!只有學生會發問了,能夠質疑問難了,能對發現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並能最終由他們自己把它處理完畢,這樣,我們的教學才真正達成了目的——即教最終是為了不教。
㈥ 作文教案:如何讓語言富有文采
文之采李國華一、導語 一個寒冷的冬天,紐約一條繁華的大街上,有一個雙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自幼失明」,經過的人沒看見他似的走開了。 有一天,一位詩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詩人乞討。詩人說:「我也很窮,不過我給你點別的吧。」說完,他便隨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寫了一句話。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捨。 請發揮你的想像力,想一想詩人給乞丐寫了一句什麼樣的話,為什麼路人看了這句話都比較願意給乞丐獻上自己的同情和施捨。 答案:春天就要來了,可我不能見到她堅持自我 張揚個性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個性張揚著忠國愛國報國之心;於謙的「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個性張揚著純潔正直清白之心;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個性傳遞著「要和平不要戰爭」的夙願;孫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個性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革命黨人前仆後繼。 二、高考作文文采訓練 高考作文在全卷中占據「半壁江山」,這話一點也不誇張。據統計,每年因作文成績不理想而與大學失之交臂的考生不在少數(「20%的考生因為作文寫不好而落榜,高中語文新課標的實施,意味著高考作文面臨『大革命』。」 ) 決定高考作文成績的因素盡管很多,但從評卷實踐來看,制約作文成績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語言表達」。因為,在審題、結構、內容等方面不出現「硬傷」的前提下,語言成為感動「特殊讀者」(評卷人)的主要因素。試想,赤日炎炎,揮汗如雨之時,評卷教師每天要評閱大量的試卷,難免身心疲倦。讀著語言無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憊感。評卷時「一個讀者,兩三分鍾」,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要打動評卷人,文采顯得尤其重要。因此,科學備考高考作文,就不能不重視文采訓練。而且,文采訓練也易見成效。那麼,如何進行文采訓練最有效呢?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供大家參考。1、善於聯想,比喻描寫。 語言無味,往往是由於缺乏聯想,不善於比喻、描寫。其實,直陳的效果,不能引人聯想和想像,審美效果一定很差。 如果說「生活中處處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很乏味。但如果善用比喻、描寫,再輔之以排比,寫出下面的句子,效果迥然不同。 美是游盪在寒冬中的幾點殘雪, 美是漫步在藍天上的幾縷浮雲, 美是跳躍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陽, 美是回盪在密林中的幾聲鳥鳴。 這幾個句子的鋪排,由於有了比喻、描寫、排比的運用,將美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既點明了美「處處都有」,又表現了美的「多姿多彩」。十分形象,有感染力。練習:以「生活中處處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為話題寫一組句子示例:美是飄浮在藍天中的白雲,美是纏繞在青山腳下的綠水,美是春天小雨打濕了的淺綠,美是秋天田野上的一片金黃。2、引用或化用古詩詞 (1) 燦若星漢的古詩詞,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我們在課內外積累了許多古詩詞(或名句),考試作文中我們應該大力弘揚,善於引用或化用古代詩詞,讓詩詞之花在作文中大放異彩! 請以「生命」為話題寫一組句子: 生命就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生命就是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豁達,生命就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 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詩詞,闡釋了生命的內涵,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練習:以「生命」為話題寫一組句子。示例: 生命有時是「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的無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生命有時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困窘,但更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與樂觀!練習:以「親情」為話題,引用古詩,寫一組句子。示例:親情是朱自清文中父親的背影,親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針線,親情是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嘆,親情是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願。3、引用或化用古詩詞(2) 另一種方式就是不直接引用,而是化用,這就有了自己的「創造」成分在裡面了。 如以「樂觀」為話題: 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鷺, 樂觀就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 樂觀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 樂觀就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點點落紅。 這里分別化用了古人詩詞,恰到好處,增強了句子的意蘊。4、注入人文精神,增強文化含量。 在闡釋某一概念的內涵時,如果能在文章中把比喻和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或人文精神結合起來,就能使語言更有意蘊。可以在平時的寫作中有意識地開掘和訓練,這包括名人掌故、典故、名言警句等方面。 如以「命運」為話題:(1)名人+名事 命運是項羽英雄末路自刎烏江時的那一聲仰天長嘯,命運是屈原留在汨羅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問,命運是貝多芬在雙耳失聰時指尖下所擊出的那一曲曲悲壯的交響,命運是奧斯特洛夫斯基雙目失明後寫下的那一頁頁輝煌的華章。 這段文字,巧妙地將名人的事例從不同角度排比運用,構成了含意豐富、有文化意味的句子,構成了文章的文采,有感染力。練習:以 「命運」為話題寫一組句子。(2)名人+名言+名德。 骨氣就是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忠貞不渝。 骨氣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岸不羈。 骨氣就是於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的剛強不屈。 骨氣就是葉挺「人的身軀怎能從狗的洞子爬出」的凜然不懼。5、善用鋪墊、映襯 在寫作中,如果僅把要表達的意思直接傳出,文句顯得單調、乏味。其實,如果只有 紅花而無綠葉陪襯,花也將顯得單調。作文時,我們何不採用鋪墊、映襯手法?先確定好要表達的中心意思,然後展開聯想,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鋪墊,然後推出自己要表達的主旨句,就更有韻味和文采了。 如要表達「真誠是友誼的橋梁」這一中心,就可以用這種方式組句 花朵把春天的門推開,綠蔭把夏天的門推開,碩果把秋天的門推開,飛雪把冬天的門推開,真誠把友誼的門推開。 文章的本意是要突出「真誠」的重要,卻未直接道出,而是首先用四個形象生動的句子從四個方面鋪墊,然後才「隆重」推出中心句。這種寫法,避免了一覽無余式的慣常寫法,給人「柳暗花明」的感覺,拓展了語句的想像空間,使文意豐滿、流暢,留有審美餘味。 這種寫法還可以先確定好中心句,再從其他角度反向展開,進行強調。練習:寫一組句子,要善用鋪墊、映襯在放棄中追求完美 流星放棄了與太陽爭輝,選擇在漆黑的夜晚劃破天幕,它的追求是黑夜的炫目光彩;小草放棄了與群芳爭奇斗艷,選擇在人煙稀少的田野生長,它追求的是「青草池塘處處蛙」的溫馨;小溪放棄了九曲回折的長路,選擇了峻峭的懸崖,它追求的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 歷史的車輪轉過五千年,英雄的光彩光照千古。他們為了兄弟恩義,為了民族榮辱而選擇放棄;為了滴水之恩,為了人生價值,為了天下蒼生而執著追求。 6、巧用仿擬。 仿擬,即仿照、摹擬。指有意仿照、摹擬已有的語言形式,創造出新的語言形式,表達新的思想內容的一種藝術手法。我們在課內外讀了大量的名著名篇,考試時不要忘了借鑒、仿擬。 請看下面一段文字 一位「高手」寫了這樣一段話: 友情,是人生一筆受益匪淺的儲蓄。這儲蓄,是患難中的傾囊相助,是錯誤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時的一把真誠的攙扶,是痛苦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 有同學「仿寫」了這樣一段話: 信任,也是人生一筆彌足珍貴的儲蓄。這儲蓄,是流言襲來時投向你的善意的目光,是前進道路上給你的堅定的陪伴,是遇到困難時的全力以赴的支持,是遭受誣蔑時驅趕痛苦的一盞心燈。7、運用層遞。 即層層深入,造成語義上的不斷深化,使之層次分明,有力度,有氣勢。 例如: 寬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寬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滿; 寬容的民族一定強盛不衰,寬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麗。8、運用對比 靜物是凝固的美,動景則是流轉的美;直線是流暢的美,曲線則是婉轉的美;喧鬧的城市是繁華的美,寧靜的鄉村則是淡雅的美。 每個人對人生的價值都有困惑。中國有句古語「君子不受嗟來之食」,卻也有「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李白受不得半點委屈而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也有勾踐忍辱負重、卧薪嘗膽;有項羽剛直不阿自刎於烏江;也有劉邦忍氣吞聲最後成就霸業;有宰相肚裡撐船的鄧小平;也有被人逼著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路的毛澤東。 台灣作家、詩人餘光中先生在一篇散文中把飛機與火車對比來寫,語言生動,情趣盎然。 飛機雖可想成莊子的逍遙之游,列子的御風之旅,但是出沒雲間,遊行虛碧,變化不多,機窗也太狹小,久之並不耐看。哪像火車的長途,催眠的節奏,多變的風景,從闊窗里看出去,又象是在人間,又像駛出了世外。所以在國外旅行,凡鏗鏗的雙軌能到之處,我總是站在月台--名副其實的「長亭」--上面,等那陽剛之美的火車轟轟隆隆其勢不斷地踹進站來,來載我去遠方。 請仿照本文的形式,任選兩個相關的事物,寫一段話,限50-80字。 9、學會使用「文學語言」 「茶杯放在桌子上」這一句話,還可以怎樣寫? 「桌子上放著茶杯。」 這兩種寫法都可以稱為「信息語言」,而在寫作中為了增強表達效果,我們可以使用「文學語言」文學語言示例 1)、茶杯在桌子上沉默 2)、茶杯在桌子上跳躍 3)、茶杯在桌子上燃燒 1)句用於「大戰」爆發前,2)句用於心情愉快時,3)句用於憤怒時。 又如: 1)、閃電是天公畫在天幕上的一個符號,他怕人們看不懂,便用雷鳴的吼聲警醒世人。 2)、 鄒靜之 有一首詩寫一個牧羊人的羊丟了,找了一天沒找到,到了晚上要睡覺時(大意): 燈關了,耳朵還一直亮著。 3)、狼跑了,身子緊貼著夜。(鄒靜之 ) 4)、餘光中寫晚上在澳大利亞的草原上躺著,很靜,沒有一點聲音:象躺在一隻壞了的表殼里。 5)、許常德為雪候鳥寫的歌詞: 隨候鳥南飛,風一刀一刀的吹。 6)、餘光中形容一個人: 瘦得象耶穌的胡須。 7)、某人寫勇氣: 即使你的家門口來了一頭狼,其結果也不過是你多了一件皮衣而已! 8)、海子詩里的幾句: 早晨是一隻花鹿踩到我額上世界多麼好例文:2004高考四川滿分作文(話題「遭遇挫折與放大痛苦」) 遭遇挫折,笑對痛苦 人之一世,殊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滿了種種荊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於人,猶狂風之於陋屋,巨浪之於孤舟,水舌之於心臟。百世滄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狹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氣消沉;萬古曠世,又不知有多少內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於萬劫不復的深淵……面對挫折,我們不應放大痛苦,而應直面人生,縮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卻能達人知命,笑看人生。試想,如果沒有王勃開朗闊達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順的挫折後,他沉寂了嗎?消沉了嗎?沒有。「長安市上酒家眠」,笑對痛苦,面對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於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懷! 由此看來,面對挫折,我們不應過分地沉迷於痛苦失意的陰影中不能自拔;面對挫折,我們不應整日浸泡在悲傷痛苦的淤泥中越陷越深;面對挫折,我們不應長期頹廢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縮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選擇。相反,若一味沉迷於挫折的痛苦中,後果將不堪設想。 劉備面對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無法釋懷,放大痛苦,結果在痛苦中做出錯誤決定,貿然出兵伐吳,落得「白帝託孤」的千古悲劇。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古人已經為我們做出了太多的榜樣,也留下了太多的遺恨。在現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社會里,挫折無處不在。若因一時受挫而放大痛苦,將會終身遺憾。遭遇挫折,就當它是一陣清風,讓它從你耳邊輕輕吹過;遭遇挫折,就當它為一陣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讓它在你心中擊起驚濤駭浪;遭遇挫折,就當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顆塵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淚,就足以將它淹沒。 遭遇挫折,不應放大痛苦。擦一擦額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淚,繼續前進吧!相信總有一天你會看見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青的草,還有你嘴角邊的甜甜的笑……文章以議論為主,通過抒情性語言,縱論古今,揮灑自如,極富表現力。二、三自然段以列舉論據為主,以王勃的達觀、李白的飄逸來證明人在遭遇挫折時,應笑對痛苦的觀點。更可貴的是文章嵌入了多處引用,第一段三處,第二段兩處,有經典,有詩句,有名言,使議論生動活潑,如風行水上,清新自然,哲理橫生,論證效果極佳,為滿分結果助了一臂之力。
㈦ 《致橡樹》.《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教案.急!
一、引入新課
《孔雀東南飛》的主人公雖相愛卻不能相聚,為追求幸福,他們作了無奈的抗爭,雙雙殉情。是封建禮教破壞了他們的幸福生活。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對於幸福,在座的每一位大概都曾設想過,憧憬過,幸福是什麼?幸福在哪裡?也許有的認為讀好書,考上理想大學是幸福,有的認為家庭和睦身體健康就是幸福,也可能覺得幸福是學好文化,建設祖國,為國爭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則向我們展示一位詩人心中嚮往的塵世幸福。
二、朗讀
老師播放背景音樂,學生朗讀詩歌。第一次請班上一位擅長朗誦的同學作示範朗誦,第二次請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輪讀全詩,最後全班一齊朗讀。
三、詩歌分析
通過朗讀,我們對這首詩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現在我們將進入理性分析階段。我們運用我在這單元學到的關於詩歌意境的知識來賞析這首詩。透過這首詩歌的意象,我們看看:
1、 (板書)海子所描繪的「幸福圖」是什麼樣的?
學生分析回答,老師點評小結:「喂馬」,「劈柴」,「周遊世界」,「關心糧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些詞句表現作者嚮往的是自由閑適、世俗平凡的日常生活,嚮往隱逸而開闊的內心平靜溫暖的生活。
明確:海子在詩的第一節作了一番表白,像是下定了決心要過一種塵世的幸福生活:自由獨立、世俗平凡、粗朴而自得、溫暖而平靜。海子對他的幸福圖所進行的描繪異常樸素溫馨而格外動人。
2、在設想這一幸福圖時,詩人的心境怎樣?(在詩中找語句進行分析)
「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每一個人」——洋溢著難得的溫馨和愉快;
「幸福的閃電」——詩人的幸福來得突然、強烈,他狂喜、震動;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願你……願你……」——幾句被世人用濫的祝詞,在海子筆下卻別有一種特別的震撼力,因為此時詩人想到自己的幸福圖,內心異常的激動,幸福、愛、溫暖的感覺充溢著他,使他迫不及待地要與親人分享,與山水草木分享,與陌生人分享。
小結:這樣看來,海子這首平靜而樸素的詩後有著像大海一樣廣闊的愛和幸福。
四、深層思考
到此為止,可以說對詩歌意象的理解已基本到位了。如果僅此而已,那這首詩的價值似乎還不值得我們去深究。有人說,一首詩就有一個故事,讀一首詩可以讀出詩人的整個世界。現在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詩人幸福嗎?詩人會獲得他所描繪的幸福嗎?
聯系我們對詩人的了解,抓住詩中的句子,我們一起來探討:海子幸福嗎?他會獲得他所描繪的幸福嗎?
「從明天起」「從明天起」——這說明他現在還沒做到,或許今天過得很暗淡很潦倒;這像是一種決心,表達的是詩人對在塵世獲得幸福的憧憬,為什麼不從今天起呢?因為: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難的事情,在海子眼裡卻成了一個幸福的夢。這只是他一時間的想像、虛構,他沒想過要付諸行動。
「幸福的閃電」——幸福短暫而突然,雖強烈卻不持久。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第二次出現「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顯然和第一次的情味不同。第一次是用大海、春暖花開這樣清新明凈的意象表達詩人對溫馨自得的塵世幸福生活的嚮往。而這一次,「願你……我只願……」,用「只願」使語意出人意料的一轉,就像是說:你們去享受「塵世」的幸福生活吧,我不會與你們生活在塵世里,不會與你們為伍。正如朱自清的「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塵世的幸福是世人的,我什麼都沒有。詩的最後一句泄露了海子內心全部的秘密:他還是一如既往習慣於遠離人群,繼續沉湎於自己的心靈世界,站在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永遠做一個孤獨的王。
海子肯定、嚮往塵世世俗的生活,卻又不甘墮入塵世成為俗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矛盾呢?我們來看看海子的生平: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於安徽。15歲就考上北大法律系,19歲就在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他生活貧苦,他的性格非常孤僻,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他不會跳舞,不會騎自行車,不會交友,甚至不會談戀愛。他沉迷與詩歌的創作,短短7年就寫下了近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他在單調、孤獨中沉迷在個人王國里孤芳自賞。
在這一首詩里,開始他的心向世人敞開,內心洋溢著無與倫比的幸福。有大海般的博大胸懷,有「春暖花開」的愉悅。此時,詩人有一股沖動,要走出自我,進入世俗生活,但隨之詩人又陷入一種矛盾:對海子來說,要做世俗的人意味著必須放棄他的智慧,放棄精神追求。在海子的幸福溫暖背後,隱藏著一顆高貴而痛苦的心,他的思想矛盾的而復雜,既有對世俗幸福的嚮往,又有不願與眾人混同的清高。
海子所嚮往塵世幸福,實際上也是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有桃花源的味道,並不那麼容易實現,而且,他不願意放棄堅守的高貴。所以,詩人最後把心懷收攏封閉起來,成了一個遺世獨立、孤高自持的旁觀者,一個為別人祈求幸福而自己卻遠離幸福的聖者。
生活中的海子陷入生命中兩難的境地:選擇塵世的幸福則可能意味著放棄偉大的詩歌理想,棄絕塵世的幸福生活則可能導致棄絕生命本身。而他最終選擇了後者。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卧軌自殺,年僅25歲。
小結:如此看來,這首詩可以說是詩人在死亡前綻放的最後一個微笑。這首詩讀來平靜而樸素,溫暖清淡,是海子詩歌中最有溫情的。但細細揣摩,裡面竟是隱藏著一顆崇高、驕傲而孤獨無奈的心。這也就是這首詩的魅力所在。
五、拓展閱讀
海子寫詩一向很自我,總喜歡沉迷在個人王國里孤芳自賞。我們現在來欣賞他的另外兩首詩:《秋》
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鷹在集合
神的故鄉鷹在言語
秋天深了,王在寫詩
在這個世界上秋天深了
該得到的尚未得到
該喪失的早已喪失
1987
《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
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這一個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你這么長久的沉睡究竟為了什麼?
春天,十個海子低低的怒吼
圍著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亂你的黑頭發,騎上你飛奔而去,塵土飛揚
你被劈開的劇痛在大地彌漫
在春天,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就剩下這一個,最後一個
這是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
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村
那裡的穀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戶
他們把一半用於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於農業,他們自己的繁殖
大風從東刮到西,從北刮向南,無視黑夜和黎明
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
《致橡樹》
一、導語:
愛情是人生中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從古至今許多文人墨客盡情歌頌的事物,「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理枝」、「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達愛情的千古絕唱。雖然愛情這一主題亘古不變的,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愛情觀是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當代著名女詩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樹》,看看她在這里表達的是怎樣的愛情觀。(板書課題、作者)
二、教師簡介作者:
舒婷:原名龔佩瑜,中國當代朦朧派詩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雙桅船》、《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散文集《煙》,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獲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國優秀詩歌獎,她的詩被譯成多國文字,是新時期以來最受青年歡迎的詩人,她與同時代的北島、顧城都是朦朧詩派的代表。《致橡樹》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詩人用一種內心獨白方式表達新型愛情觀的詩歌。
三、教師解題:
致:向對方表示禮節或情意,有傾訴、表白之意。
四、讓我們靜聽來自詩人心靈深處的真實表白吧。
1.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體會語氣、語調和重點字詞的讀音及詩的寫法)
2.指名讀。(教師作誦讀評價、指導)
3.齊讀。(教師板書重點字詞)
五、教師提問:此詩中出現了三個人稱代詞,請同學們找出來並指出各指代什麼?
生齊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樹,」我們」指木棉和橡樹在一起。
六、分析詩歌:
1.師問:此詩闡述的是一種新型的愛情觀,詩歌從什麼地方開始闡述的?
生答:不這些都還不夠。
2.師問:「不」,是個否定詞,它否定什麼?
明確:否定舊的、傳統的愛情觀,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東西,從這里引入嶄新的愛情觀。
3.解讀第一層:
(1)集體朗讀第一層。
(2)師問:詩人在這一層中運用了哪些意象來否定傳統的愛情觀?請同學們在書上劃出。
明確:凌霄花、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
它是一種藤本植物,沒有直立的莖,但它為追求高貴的地位,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不顧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嚴不顧,借橡樹來證明自己價值的存在,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愛情?是一種「極力攀附」(板書)的愛,夫貴妻榮。木棉對這種愛情態度鮮明,立場堅定,堅決給以否定,文中有三個字,一起讀出來,「絕不像」,其中哪個字可以體會到作者決心之大?「絕」!
②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歌曲的鳥兒,木棉又抱有什麼態度呢?
課文中也有三個字,齊讀:絕不學。為什麼呢?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因為這種鳥兒是單方痴戀,只知為對方歌唱,卻忘記了為自己歌唱,意識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只知死纏爛打、一廂情願,反復唱著單調歌曲、頻頻示愛,它固然痴情,但雙方沒有共同的根莖,沒有共同的基礎,這種愛是不穩固的,是一種無資格、不般配的愛。
③泉源、險峰、日光、春雨
這些事物在其它文學作品中大多屬於被贊美的對象,在傳統的愛情觀里,女性的付出是當然的,正所謂男人背後總有一個支持他的女人。那麼,本詩中木棉對它們的態度呢?學生齊答:也不止;不,這些都還不夠!
教師補充:雖然不像前兩種全盤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遺憾。
A.險峰:讓橡樹長在其上,從而使橡樹顯得更高大、偉岸,它只是作為一種襯托,默默支撐著大樹。
B.泉源:長年為大樹送來清涼的慰藉,不求回報,一味付出。
C.春雨、日光:從存在以來,無論過去、現在、將來,都永無止境地奉獻,滋潤著橡樹、沐浴著橡樹,樹是有形的,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春雨、日光是無形的,來無影去無蹤,他們為了橡樹的生長,無怨無悔地奉獻,卻忘記了給自己一個創造自身價值的機會,這種自我犧牲精神固然可貴,卻容易喪失自我,結果難免另人遺憾。
所以這是一種「一味奉獻、自我犧牲」的愛情。(板書)
讓學生舉例。教師補充舉例:一對夫妻本是大學同學,婚後女子為支持男子的事業而甘心放棄自己的事業,在家操持家務,十幾年過去了,男子事業有成,而女子沒了事業青春不在,最終因無共同語言而分手。
教師小結:以上種種都是世俗的愛情,作者是持否定、批判(板書)態度的,在作者看來,愛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單方的痴戀,即使由衷的奉獻也是不夠的。那麼,作者嚮往的真正愛情(板書)是什麼呢?
4.解讀第二層:
(1)學生朗讀。
(2)詩人在這一層里提出了「木棉」這一形象。
A.即:「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這兩句話指出了什麼?學生回答,師明確:愛的基礎應是獨立平等(板書)。
B.「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指的是外表雖有距離,實質是緊密結合,相互依存的。
C.「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指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沒有其他人,只有兩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3)作為愛的雙方應以什麼樣的形象出現呢?
①男生齊讀:「你有的銅枝鐵桿,像刀、像劍、也像戟」。
師點撥:銅、鐵、刀、劍、戟說明橡樹堅毅、剛強、有力,作者在這里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把理想中男子漢比做刀、劍、戟,枝幹像銅、鐵,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漢應具有堅毅、剛強、矯健的陽剛之美。
②師問:女性應以怎樣的姿態出現呢?
女生齊讀:「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師點撥:紅碩的花朵,說明木棉的美麗、熱情、真摯,體現了一種女性的陰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滿生機,既有美麗的外表也要有豐富的內涵。
後兩句,「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難以理解,聯系自古以來中國女性的遭遇加以體會。
師分析:中國漫漫歷史長河展現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劇,她們中一部分人意識到自己不公平的待遇,試圖反抗,卻往往以失敗而告終,另一部分人卻沒有意識到,只能像一種依附品一樣從屬於男性。現代社會依然,男女地位還不能完全平等,女性要追求平等,就要付出代價。女詩人作為新時代女性,她為此感到難過、沉重,因而發出了沉重的嘆息。而「英勇的火炬」突出了女性還需具備像男子漢一樣英勇、頑強、熱情的品質,能給人帶來力量、溫暖。因此,作者認為女性除了外在美還要有深刻的思想、豐富的內涵。所有這些構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③那麼,真正的愛情包含哪些內容呢?
男女生分讀:我們分擔潮、風雷、霹靂(男)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女)
彷彿永遠分離(男)
卻又終身相依(女)
這里的寒潮象徵著挫折,霧靄象徵著喜悅、幸福,「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作為相愛的兩人,應分擔不幸和痛苦,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當雨過天晴、彩虹環繞,相愛的人最終是共享幸福人生的。這是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獨立平等、相互依存、心心相印、甘苦與共。這種愛情才是最堅實的。
④詩的最後,詩人大聲表白: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男女生齊讀:「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在詩人看來,愛不僅只愛對方,還要愛他的事業,他生活的土地,簡言之,愛他所愛。這是一種升華了的愛情,是愛情的最高境界。
七、教師總結:
詩人開頭先否定種種世俗的愛情觀,接著在強調獨立平等的基礎上,提出了理想的愛情,是按照先破後立(板書)的藝術構思來表達作者心中的愛情的。
八、聯系實際談感想:
1.同學談談通過學習本文,對愛情有什麼新的認識。
2.教師最後總結:
是啊!愛人是美妙的,被人愛也是幸福的,中學生不乏早戀現象,但同學們思想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經濟未獨立、事業未確定方向。那麼,我們不能輕率地向愛情靠攏,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首先學習文化知識、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一棵努力向上,根基牢固的大樹,只有這樣才能熱愛生活、擁有生活,在將來才會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除了愛情,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畢生追求的愛,父母之愛、兄妹之愛、朋友之愛、師長之愛,對理想、生活、社會甚至對未來的愛。我相信,同學們沐浴在愛的陽光里,必定能長成參天大樹。
九、作業:背誦全詩
板書設計:
致橡樹
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