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吳氏太極83式拳譜
1. 起式(太極)
2. 攬雀尾(8)
3. 斜單鞭(2)
4. 提手上式(4)
5. 白鶴亮翅(4)
6. 摟膝拗步(12)
7. 手揮琵琶(2)
8. 上步搬攔錘(4)
9. 如封似閉(2)
10. 十字手
11. 抱虎歸山(4)
12. 合掌攬雀尾(6)
13. 斜單鞭(2)
14. 肘底看錘(2)
15. 倒攆猴(6)
16. 斜飛式(4)
17. 提手上式(4)
18. 白鶴亮翅(4)
19. 摟膝拗步(2)
20. 海底針(2)
21. 閃通背(2)
22. 撇身錘(2)
23. 卸步搬攔錘(4)
24. 上步攬雀尾(6)
25. 單鞭(2)
26. 雲手(180)
27. 單鞭
28.
高探馬(2)
29. 左右分腳(4)
30. 轉身蹬腳(4)
31. 摟膝拗步
32. 進步栽錘(6)
33. 反身撇身錘(2)
34. 上步高探馬
35. 披身蹬腳(4)
36. 打虎式
37. 二起腳(6)
38. 雙風貫耳(2)
39. 轉身蹬腳
40. 摟膝拗步(4)
41. 手揮琵琶
42. 搬攔錘(6)
43. 如封似閉(2)
44. 十字手
45. 抱虎歸山(4)
46. 穿掌攬雀尾(6)
47. 斜單鞭(2)
48. 野馬分鬃(12)
49. 玉女穿梭(20)
50. 上步攬雀尾(6)
51. 單鞭(2)
52. 雲手(270)
53. 斜單鞭
54.
下式(2)
55. 金雞獨立(4)
56. 倒攆猴(6)
57. 斜飛式(4)
58. 提手上式(4)
59. 白鶴亮翅(4)
60. 海底針(2)
61. 閃通背(2)
62. 撇身錘(2)
63. 上步搬攔錘(4)
64. 上步攬雀尾(6)
65. 單鞭(2)
66. 雲手(360)
67. 單鞭
68.
迎面掌(4)
69. 單擺蓮(4)
70. 摟膝指襠錘(4)
71. 上步攬雀尾(6)
72. 斜單鞭(2)
73. 下式(2)
74. 上步七星(2)
75. 退步跨虎(2)
76. 轉身迎面掌(2)
77. 轉身雙擺蓮(4)
78. 彎弓射虎(4)
79. 上步攔雀尾(2)
80. 單鞭(2)
81. 上步搓絲捶(2)
82. 攬雀尾(2)
83. 單鞭(2)
合太極(2)
② 我喜歡吳氏太極,我是山西晉城的,希望會吳氏太極的,教教我,我太想學了,謝謝
到晉城太極禪社,老師是吳式太極拳正宗傳人,九十年代練拳至今,參加內過各種全國國際武術比賽奪得容幾十枚金牌,還有高端大氣的場所,和和諧愉快的氛圍。去了就不想走。
吳式太極拳是從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發展到吳式太極拳的,這個發展過程使太極拳的練法和要求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總的來說,是柔的更進一步,這個演變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像純凈水似的提煉、過濾。所以號稱「以柔著稱」,都知道太極拳是以柔化剛,也就是說柔是太極拳的特點,那麼,吳式太極拳就是柔上更柔,養中更養!人稱「長壽拳」「神拳」「君子拳」
③ 吳氏太極拳十三式音樂下載
到酷狗裡面直接輸就可以了
④ 吳式太極十三刀和吳式9式太極刀有區別嗎
應該是沒有區別的可能是在50的後面加了幾十而已應該是這樣的
⑤ 李秉慈13式太極刀口令帶音樂mp3,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替老媽感謝!
朋友來:
你要的李秉慈自13式太極刀口令音樂(吳氏),我已發送。
你對我發的這些音樂如滿意請在網路「我的知道」里點擊「我的提問」一欄里點擊「處理,會進入你提問的頁面。在頁面的最下方有「處理提問」的四種方式,請點擊下面回答中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表示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鼓勵。我將不勝感激!今後如有太極方面的疑問盡可提問。我和我的團隊將盡力為您答疑解惑。謝謝!
⑥ 求楊氏活步大架太極拳(楊班侯)六十四式,楊氏太極十三劍,吳氏太極劍,養生太極劍,楊氏四十四式太極刀
下載個視頻吧音樂提取除了就行了。
⑦ 求吳氏36式太極劍帶口令音樂。
請留下郵箱把音樂口令發給您
⑧ 求 木蘭花刀二十四式,吳氏三十六式太極刀,陳氏二十三式太極刀 無口令音樂伴奏
菱形抄ABCD中,AC,BD交於O,AC=8m,BD=6m,動點M從A出發沿AC方向以2m/s勻速直線運動到點C動點N從B出發沿BD方向以1m/s勻速直線運動到D,若M,N同時出發,問出發幾秒鍾後,三角形MON的面積為四分之一平方米?
⑨ 求吳式太極十三刀 口令音樂
⑩ 太極刀術是怎樣的
太極刀是太極拳運動系列的短器械,其風格特點應以太極拳身法、步法的要求和風范為准。太極刀的技法和動作應連綿不斷,刀術清楚,勁力到位,剛柔相濟,刀手動作協調配合。
太極刀最初的型制是源自西漢時期已廣泛使用之環首刀。所謂「環首刀」,其特徵不僅是刀首有環,更重要的是刀之型制,刀身狹長,較一般佩刀超長逾尺,是由長鐵劍演進而來。背厚刃薄,重量稱手,刀身略俱弧彎,刀柄長三握,可雙手揮砍。若單手使用,柄長可減半而下彎,刀身前端三寸,兩側施似劍鋒。
在古戰場中,環首刀砍殺劈刺,堪稱威猛,又可裹身黏格,藏刀滾進,故初曾以單長鋒劍名之。
唐代,太極刀又被稱「單背劍」,可能變化於當時的雙手劍,在外形上沒有了大刀那樣的寬刀頭,形制和倭刀類似。一面刃,護手處是「卍」字形,前護手可鎖敵兵器。刀身窄,不可用纏頭裹腦式。
之後,河北王介祺創太極十三刀術。王介祺是河北新城人,生於明末清初,隱居易州五公山,人稱「五公山人」,武術著作豐富,其中有《十三刀術》一書。書中所論之刀術,順勢借力,尚意不尚力等,均是上乘刀術。
太極刀術常見的有:陳氏太極刀,楊氏太極刀,吳氏太極刀等。
陳氏太極是各派太極的祖源,陳氏太極的創始人陳王廷自幼年時就喜歡拿刀動槍。在18歲時,他將《經史子集》,弄得爛熟於胸;刀、槍、劍、棍等十八般武器,無一不通,無一不精,更兼弓馬嫻熟。
陳王廷長得面如重棗,長髯飄胸,身穿綠色戰袍,經常使用的是一柄青龍偃月刀,又稱「春秋大刀」,猛一看,真如三國時期的關雲長在世,因此人們送他個外號「二關公」,憑刀術曾在武場上打敗所有對手。
陳氏太極春秋大刀套路名稱大都以關羽來命名,如關公提刀上壩橋、白雲蓋頂稱英豪、舉刀磨旗懷抱月、上三刀嚇殺許褚、下三刀驚退曹操等。
後來,陳氏將春秋大刀演化為步下的短刀類,陳氏太極單刀包括
二十二式,名為單刀起勢、護心刀、青龍出水、黑虎搜山、蘇秦背劍、金雞獨立、懷中抱月等。
之後經過發展演化,還創立了太極雙刀,套路共有三十四式,名如全舞花朝陽、雁別金翅、霸王舉鼎、羅漢降龍、上步七星等。
楊氏太極刀術由河北省廣平府楊露禪得自陳長興所傳,楊露禪當年在薊縣德勝鏢局即攜此刀行走,護鏢於河北、山東一帶,祖孫四代俱以此刀術傳家。當時,由於朝廷的禁例,此刀術並不廣傳,僅在入室弟子內進行傳承。限於法規,通常代用以木刀或戲台刀具演練,所以,難得一睹其真貌,而得其真傳者稀少。楊氏太極刀術之練習套路,有刀訣十三句:
七星跨虎交刀勢,騰挪閃展意氣揚。
左顧右盼兩分張,白鶴展翅五行掌。
風卷荷花葉內藏,玉女穿梭八方勢。
三星開合自主張,二起腳來打虎勢。
披身斜掛鴛鴦腳,順水推舟鞭作篙。
下勢三合自由招,左右分水龍門跳。
卞和攜石鳳還巢。
後為便於記憶,依勢取義,譜如下:七星跨虎交刀勢:包括起勢、上步七星、退步跨虎、抱刀式、開
步交刀5個招式。閃展騰挪意氣揚:包括閃步提刀、斜插金枝、懷中抱月、青龍出
海、進步推刀、換步推刀。左顧右盼兩分張:包括回身劈和翻身撈月兩式。白鶴展翅五行掌:包括白鶴亮翅、扇通背。風卷荷花葉內藏:包括風卷荷花、回身指路、單鞭三式。玉女穿梭八方勢:包括斜插金枝、玉女梭、帶醉勒馬、三步追
風、玉女穿梭、玉女梭、帶醉勒馬、三步追風8個刀式。三星開合自主張:包括燕子投懷、三星開合、進步藏刀、玉女穿
梭、帶醉勒馬、三步追風等。二起腳來打虎勢:包括開步交刀、右分腳、左右打虎三式。披身斜掛鴛鴦腳:包括披身踢腳、交刀劈和掛腳送書。順水推舟鞭作篙:包括橫鞭作篙和旋風落雁兩式。下勢三合自由招:含有左右掃攔和順水推舟。左右分水龍門跳:共有左右分水和鯉躍龍門兩式。卞和攜石鳳還巢:包括移步伏虎、飛鳳還巢、退步七星、歸原收勢。
據說,楊家過去所用太極刀,都是環首的實用刀,特別是楊澄甫,對實用刀進行了改革實驗,將護手做成S形或如意形,下部向後彎曲,保護手指,上部向前彎曲,可用大拇指按住護手增大劈砍力度,也可擋住對方刀刃並施以彎折之力。
雖然各傳入所記之名式,數目略有差別,刀術上仍以意行氣為主,表象為勢,所以要慢練才能身知心悟,剛柔相濟。吳肇鍾《劍則》記載:「刀持若握,握以實應;劍持若執,執以轉易,故刀劍之不同,有如涇渭。」
孫氏太極雪片刀是孫氏太極創始人孫祿堂留下的器械套路之一。這套刀術形式威猛,沉實迅捷,劈、砍、撩、刺、躥、扒、翻、身法多變,步伐輕靈,刀路變換難測。
太極刀其勢沉雄,似猛虎,以迫撲縱橫也;其輕靈徐疾,俯仰八表,輾轉蜿蜒也,不以花法眩目。刀術之緊密者,緊則不懈,密則不疏,以急奪遲也。故其不懈則奮進,不疏則嚴謹,守之自固。
太極刀之眼法不在雙目貫注,望刀看掌,或看刀望掌,均易疏漏,而以關顧為至要。太極刀之招法是勢勢相承,有纏腰轉進,而不做纏頭裹腦,有閃砍斜刺,而不做力劈華山。
太極刀的步法講究走步隨意,趨步不迫,退步不急,與身法手法,做到周身一家,意連氣貫,則近乎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