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實現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的新時代教學
高中新課程化學教學實施實踐探索。介紹高中新課程化學教學實施策略、教學設計、教學評價專相關實踐成果。屬第二部分:專題(章)教學設計與案例。精選了5個優秀的專題(章)教學設計與案例,這5個專題(章)均為《化學1》的內容。每個專題(章)教學設計與案例包括專題(章)的總體設計和分課時設計兩大部分,充分體現模塊教學有效實施的策略。
2. 如何寫化學教學案例化學教學案例的步驟
直接搜索 如何寫化學教學案例和 化學教學案例的步驟 會找到好的答案
初中化學教學案例分析
課題:酸和鹼的性質(第一課時)
一、 教學背景與定位
課型:新授課 一課時
學生信息分析:經過一年的化學學習,學生對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學習方法,如:實驗觀察、歸納總結、宏觀和微觀相結合分析等等。其中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本單元酸和鹼的知識實驗較多,且現象比較明顯,學生在實驗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強了,很多重要的知識就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加以解決。
教學起點分析:在前兩節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鹽酸能與大理石、鹼反應,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酸還有哪些性質?如何探究這些性質?這些問題都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現象中逐步引出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如鐵銹、水垢等的除去,讓學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學性質,激發學生對酸的性質探究的興趣。
教學方式:觀察總結、實驗探究、交流合作
二、 教學資源與設備
儀器:試管、鑷子、葯匙、多媒體展示台
葯品:濃硫酸、濃鹽酸、稀鹽酸、鎂條、銅絲、木炭、生銹鐵釘、氧化銅、碳酸鈣、氯化銅溶液、氯化鋇溶液
三、教學設計方案
設計內容
具體設計
設計意圖
教
學
目
標
設
計
1、知識與技能:了解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了解酸的腐蝕性、濃硫酸的稀釋方法及原因;掌握酸的主要化學性質;認識其它幾種常見的酸的化學式。
2、過程與方法:進一步了解探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途徑;逐步養成善於觀察對比、敢於質疑、參與實驗、交流合作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使用酸,進行物質性質的探究,增強實驗的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通過實驗探究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通過三維目標的設計,本節課不但要使「酸的性質」這一知
識目標得以實現,更要重視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參與性,使
學生在學習方法和技能方面得到提升,同時也使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培養。
教
學
內
容
的
選
擇
和
教
學
情
景
的
設
計
內容選擇:
1、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
2、濃硫酸的腐蝕性、稀釋濃硫酸的方法。
3、常見酸的化學性質
情景設計:
1、多媒體展示真實標簽,對比濃硫酸和濃鹽酸的物理性質。
2、濃硫酸塗到布條上出現破洞,體會它的腐蝕性;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氣中有明顯的溫度變化,讓學生設計稀釋濃硫酸的方法。
3、給出葯品和儀器,學生分組探究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化學性質。
教學內容緊扣新課程標准,除了知識性問題「酸的性質」,更重視學生獲取知識時的參與過程,使學生認識「了解物質是從個體到一般」的認知規律。
教學情景的設計盡量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讓學生感到化學知識的真實性、實用性。教師通過適當的情景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學
習
任
務
和
學
習
活
動
的
設
計
1、學生通過教師展示的標簽觀察、閱讀和交流,獲取關於兩種重要的酸的物理性質的信息。
2、通過教師演示的趣味小實驗感受濃硫酸的腐蝕性;通過濃硫酸吸水後的溫度變化以及水和濃硫酸的密度探究稀釋濃硫酸的方法。
3、學生在開放性的實驗中自主探究酸的化學性質,深化對酸的相似化學性質的認識。
4、了解幾種常見的酸的化學式和名稱,加深對酸的理解。
學生在觀察思考、實驗操作、交流討論等學習過程中掌握研究物質性質的科學方法,養成科學的態度,培養初步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體驗探究的樂趣,形成和發展探究的能力。
學
習
活
動
的
組
織
和
教
學
評
價
的
設
計
學習活動以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酸的物理性質」以學生觀察、思考、閱讀等自主學習為主;「酸的化學性質」以實踐、合作、交流、討論為主。
評價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結論性評價。
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究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
結論性評價關注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高,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展現。
在學生感到有意義、有興趣的活動中組織教學活動,培養學習興趣,有利於發展學生終生學習的習慣。
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給予指導,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更關注知識獲取過程中的能力提高,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學流程
讓學生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上述探究活動中的化學反應。
1、根據化學方程式歸納總結酸的化學性質。
2、分析酸的化學性質的實質是H+參與反應,總結出酸相似的化學性質。
操作探究
通過蘸有濃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氣中的溫度變化,讓學生設計稀釋濃硫酸的方法,理解其原因。
利用多媒體展台,把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標簽進行對比,學生通過交流歸納總結濃硫酸和濃鹽酸的主要物理性質;使用濃酸應注意的問題。
活動天地
引入新課
鐵製品生銹、水壺底部產生水垢等都是令人討厭的現象,利用酸的性質,這些問題都可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質?
練習使用化學用語
實驗探究
1、第一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鹽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2、第二組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稀硫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總結歸納
多識一點
介紹幾種其它常見酸如碳酸、硝酸、醋酸、磷酸等的化學式;試總結它們的化學性質。
五、教學實錄
師: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很多頭痛的問題,如:鐵製品生銹、水壺底部產生水垢等都很難用常規的方法除去。你有什麼好的做法嗎?
生:用砂紙打磨
看見家長用過醋,可能是利用了其中的醋酸……
師:同學們觀察地很仔細。這些問題的確利用酸就可以迎刃而解,前兩節我們對酸有了一些認識,酸還有哪些性質?
多媒體展台展示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標簽。從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看標簽、思考、做簡單的記錄。並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結果。將結果填寫在課本表格中。
師:(打開濃鹽酸瓶蓋)你看到什麼?
生:有白霧產生。
師:為什麼濃鹽酸在空氣中會形成白霧?
生:(思考、交流)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它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跟空氣里的水蒸氣接觸,形成鹽酸小液滴的緣故。
師:下面看一個小魔術。用玻璃棒蘸濃硫酸塗到一塊棉布中間。你看到了什麼?
生:玻璃棒穿過來啦!
師:這說明了什麼?
生:濃硫酸有腐蝕性。
師:對,並且是強烈的腐蝕性。所以使用濃硫酸時要特別小心。如果不慎將濃硫酸粘到皮膚上,應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然後塗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以防灼傷皮膚。同學們一定要記住啊!
生:老師,那用硫酸做實驗的時候豈不是很危險?
師:同學們有這樣的意識很好,但如果我們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來進行就能避免危險。比如我們實驗室經常要將買回來的濃硫酸進行稀釋,你們知道應該如何操作嗎?
生:思考。
師:(小實驗)用溫度計蘸濃硫酸在空氣中靜置。請兩個學生上來觀察溫度變化情況。
生:溫度在升高!
師:能說出這是為什麼嗎?
生:(討論)可能是濃硫酸在空氣中吸水會放出熱量。
師:這對稀釋濃硫酸有何啟示?你能試著設計濃硫酸稀釋的方法嗎?
(提示:水的密度—— 1.0g/mL ; 濃硫酸的密度——1.84g/mL)
生:(思考、交流、閱讀後回答)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裡,並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里!
師:如果倒反了,會出現什麼現象?
生:(熱烈交流、討論、並大膽猜測)
師:(實驗)在錐形瓶里倒入少量濃硫酸,塞上雙孔塞,分別插上分液漏斗和導管,從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的水,提示學生仔細觀察現象。
生:啊,液體往外飛濺,倒反了真的有危險!!
師:所以說實驗操作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定。我們可以用稀釋後的硫酸和鹽酸進行下面的實驗。
左邊兩排六個小組的同學用實驗桌上的儀器和葯品探究稀硫酸的化學性質;(葯品:稀鹽酸、鎂條、銅絲、木炭、生銹鐵釘、氧化銅、碳酸鈣、氯化銅溶液、硝酸銀溶液;試管若干。)
右邊兩排六個小組的同學用實驗桌上的儀器和葯品探究稀鹽酸的化學性質;(葯品:稀硫酸、鎂條、銅絲、木炭、生銹鐵釘、氧化銅、碳酸鈉、硫酸銅溶液、氯化鋇溶液;試管若干。)
生:(小組合作,建立猜想並設計實驗方案,交流後進行實驗操作。)
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同學們實驗時一定要注意正確操作,注意記錄實驗現象。
(約十分鍾後)
師: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交流一下你們的實驗情況。其它同學要認真聽,與你們的結果做對比,看是否有不同的地方。
生:(充分交流,大膽發言)
生1:稀鹽酸與鎂條反應有氣泡放出,與生銹鐵釘、氧化銅反應固體減少、溶液變色,與碳酸鈣反應也有氣泡,與硝酸銀有白色沉澱生成,其它幾種物質都沒有現象。
生2:稀硫酸與鎂條反應有氣泡放出,與生銹鐵釘、氧化銅反應固體減少、溶液變色,與碳酸鈉反應也有氣泡,與氯化鋇有白色沉澱生成,其它幾種物質都沒有現象。
……
師:(對個別有不同情況的小組予以分析、解釋,對他們參與實驗的積極精神予以肯定)
請同學們試著把剛才我們做的實驗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出來。
(讓兩名同學在黑板上分別寫出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生:(對照實驗記錄,思考後,在練習本上寫化學方程式)
(五分鍾後)
師:對照黑板上兩位同學寫的,我們一起來訂正一下。
生:(留出時間讓方程式有錯誤的學生改正。)
師:回顧我們剛才做的實驗,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如果從物質分類的角度看,鹽酸和硫酸都能與哪些物質發生變化?
生1:金屬、金屬氧化物、鹽等
生2:不對。應該是它們中的一部分能與酸發生反應。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加上前面一節學過的中和反應,我們可以總結出酸的幾條化學性質?
(留出適當的時間讓學生總結,然後大屏幕展示酸的四條化學性質)同學們是否想過,不同的酸為什麼會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生:因為它們都是酸;
因為它們的組成有相似的地方!
師:(引導)化學學科與其它學科不同的地方是我們是從微觀角度來認識世界、認識物質的。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
(多媒體課件:播放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微觀的flash動畫)
生:(討論、交流、回答)
因為酸的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
因為這些反應都是氫離子決定的;
如果別的溶液中有氫離子也會發生這樣的反應!
師:同學們肯動腦,總結得很好,並且能夠舉一反三。從認識個體到認識一般規律是我們學習化學常用的科學方法,同學們只要細觀察、勤思考、敢實踐,化學就一定可以學得最棒!酸的知識還有很多,同學們想了解嗎?你們可以上網查閱資料,或者到圖書館查閱化學書籍報刊,相信你們會有更多收獲!
師:(板書)介紹幾種常見酸的化學式:硝酸、碳酸、磷酸、醋酸。總結它們的化學性質。
生:(討論後自己小結本課內容)
【練習】1、碳酸飲料用瓶裝還是罐裝更合理?
2、手工藝者將失去光澤的銀首飾高溫加熱使其表面被氧化,投入硝酸溶液中,取出後首飾恢復光澤,用所學過的化學知識解釋原因。
【作業】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請根據本節課所學知識,舉例說明酸在我們生活生產中的用途;查閱資料舉例說明酸對人類不利的方面。(能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的請寫出方程式)
六、教學效果與課後反思評價
新課程標准中特別強調「化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因此課堂教學是教師施教、學生求知和探索的主陣地,更是創新發展的主渠道。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各方面的價值,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素養,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積極參與過程體驗,倡導學生自主、協作、勇於探究的學習精神和情感體驗。如:在講解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時,我不再以講授的方式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實物標簽自己觀察總結,這讓學生感到知識是他自己學到的,而不是老師強加給他的,初步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在講解濃硫酸的腐蝕性和濃硫酸的稀釋時,如果不給學生提供這些情景小實驗,他們的思維就不會如此積極,對其性質和方法的理解也不會非常深刻,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同學們的反應超過了我預先的設想,效果很好;酸的化學性質的教學則通過開放性實驗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過程、體驗實驗帶來的樂趣,他們手腦並用、樂在其中,這種親身經歷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教學活動設計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活動,多數時候是以對話的形式進行交流,尊重學生的主體發展,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人,作為「引路人」,我及時恰當地對他們的成功與問題進行評價,這樣縮短了老師和學生之間感情的距離,在這樣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全體學生都沒有過重的思想包袱,他們有時竊竊私語,有時群情激昂,積極主動地在老師設計的活動中探究學習,從而使他們的參與、協作、創新等能力得到全面主動的發展。
在多媒體的運用上,我沒有刻意地加以修飾,華而不實、多而無用的課件不會對教學有任何的幫助。本節課的重點是實驗探究,所以我只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認識反應的微觀本質,看似簡單的flash動畫,卻能讓學生不再憑空想像,很容易看出反應的本質,從而使所學知識得到歸納和提升。
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時,有很多實驗可以在井穴板中進行,這樣可能節約更多的葯品。
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從文章結構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准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別是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 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評析
對於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教學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撰寫教學案例的方法:選擇一個有沖突的教學事件;對事件背景進行描述;確定事件中的「演員」;檢查你行動的結果;假設你再次遇到該事件
3. 化學教學案例
課題1 金屬材料教學案例()一、教學設計思路金屬材料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的教學內容,本課題圍繞學生熟悉的生活用品開展學習,通過學生分組實驗、討論、歸納總結得出金屬的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質和各自的特性,通過閱讀課文了解常見金屬與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增強學生發現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識,從而實現「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教學過程圍繞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意培養學生從化學視角觀察生活的習慣,教會學會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踐的方法,使他們能對化學有關的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感受學習化學的樂趣,體會學習化學的價值。二、教案課題1 金屬材料教學目標知識技能:使學生了解金屬的物理性質,了解常見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能力培養:通過情景設置,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科學品質: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科學方法:指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認識事物的性質,培養學生科學的認知方法。美育滲透:從生活中的金屬製品,感受其豐富多彩的形狀、顏色美。重點1、 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質2、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難點1、培養學生運用探究方法得出相關結論的能力2、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學方法採用實驗探究法:按照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實行探究式討論教學。儀器、葯品鐵片、銅片、鋁片、干電池、小燈泡、導線、酒精燈、火柴、砂紙、黃銅、銅,與鈦有關的資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資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通過看錄相、上網查資料等了解人類發現金屬、認識金屬、使用金屬的歷史,利用學生的生活背景,讓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金屬製品。 在教師指導下觀看錄像、有目的的查閱資料,展示他們收集到的金屬製品,如:銅錢、硬幣、紀念章等。 設置背景,讓學生從生活走進化學,突出化學與社會的密切聯系。 讓學生分組實驗,實驗過程中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分別取出鐵絲、銅絲、鋁絲。①觀察它們的顏色狀態;②用力試試是否可以彎曲、折斷;③用小刀割一下;④用鐵錘錘一下;⑤用酒精燈加熱;⑥用電池、小燈泡測試它們的導電性。 培養學生實驗、觀察、歸納總結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與人交往的方法。通過讓學生討論,總結出金屬的物理性質。 讓每組的學生代表說出實驗和討論的結果,其他同學補充。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正確表達實驗結論和分析結果的能力。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金屬共同的物理性質和部分重要金屬的特性。 閱讀課文第2~3頁。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閱讀能力和歸納能力。利用課件給出討論題:1、為什麼菜刀、鐮刀、錘子等用鐵制而不用鉛制?2、銀的導電性比銅好,為什麼電線一般用銅制而不用銀制?3、為什麼燈炮里的燈絲用鎢制而不用錫制?如果用錫制會出現什麼情況?4、為什麼有的鐵制如水龍頭等要鍍鉻?如果鍍金怎麼樣? 學生分組討論,然後代表陳述討論、交流結果,其他同學作補充。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物質的用途與其性質有密切的聯系,得出「物質用途是由其性質決定的」這一重要結論。 使學生學會將生活現象與學科學習有機結合的科學方法、並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問:結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現象回答:物質的性質是否是決定物質用途的唯一因素? 思考、查資料、討論及總結,獨立或集體回答問題。思考後引導學生得出以下結論: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但這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還需要考慮價格、資源存量、是否美觀,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廢料是否易於回收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多種因素。從而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求實態度。提問:1、我們在生活中所見到的金屬是不是純金屬?2、什麼是合金?常見的合金有哪些?3、合金與純金屬有什麼不同呢?學生閱讀課文第4~5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指導學生分組實驗。總結出合金比純金屬的硬度大、韌性強、熔點低的特性。 學生帶著問題分組實驗,觀察黃銅片和銅片、焊錫和錫的光澤和顏色;將它們互相刻劃、比較硬度,比較焊錫,錫、鋁的熔化溫度。 讓學生通過實驗,感受學習化學的樂趣,體會學習化學的價值。在愉快的心境中學習合金的定義、合金與金屬的區別等知識。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鈦和鈦合金等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 學生閱讀課文第6頁。 激發學生興趣和學好化學的決心,培養學生把知識用於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布置課後作業: 通過上網、進圖書館等渠道查找資料,了解一些新型金屬,寫一篇科普小論文與同學交流。 知識拓展,激發學生求知慾。 【板書設計】第八單元 課題1 金屬材料一、 物理性質1、 共性:常溫下大部分為固體(汞是液體),有金屬光澤,大多為電和熱的良導體,有延展性,密度較大,熔點教高。2、 特性:二、性質決定用途三、合金1、常見合金──生鐵和鋼。2、常見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4. 如何寫化學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從文章結構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准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並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
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差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折過程,特別是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 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於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評析
對於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教學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律。評析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撰寫教學案例的方法:選擇一個有沖突的教學事件;對事件背景進行描述;確定事件中的「演員」;檢查你行動的結果;假設你再次遇到該事件
5. 求高中化學教學設計案例或說課稿的比較與評析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案例研究》
一. 課題提出的背景
2005年秋,江蘇省全面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高中化學教師面臨著新的課程體系、新的教材、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需要研究新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
二. 課題的界定和理論依據
新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中提出:化學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最基本的化學知識和技能,了解化學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設計與實施」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實施則是將教學設計付諸實踐的過程。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案例研究」就是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中的典型案例的設計、實施過程的反思、分析、總結。
理論依據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近年在皮亞傑的認知結構理論和維國斯基社會建構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徵的過程,使學習者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包括原有知識經驗或認知策略)對新信息進行主動加工,並在此基礎上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新知識的過程。這種學習更加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情景性、協作型。建構主義提倡一種更加開放的學習。每個個體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在這種開放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學習策略不僅有鮮明的個性特點,而且也深刻的影響著學習的結果。
理論依據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原理。自主學習是指個體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或能力。強調個體學習的主動性。合作學習是在教學中運用小組形式,使學生共同開展學習活動,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協作與交流。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載體、以主動探究為特徵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它強調以探究、發現的方式學習。
三. 課題研究的內容
1.高中化學教學活動(典型課型如;緒言課、基礎理論課、基本概念課、元素化合物知識課、研究性學習等)的設計與實施中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整合及媒體的選擇。
2.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與評價(評價的特點、作用、指標、評價量表的設計、自評、互評、師評的實施辦法、學生對評價的反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