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重復構成教案

重復構成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21 13:19:27

① 《趣談對聯文化》教案1

《楹聯》教案一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對聯的基本知識、對聯的歷史。
2、品味對聯的形式與內容之美 ;學會欣賞生活中的對聯。
3、學做一些簡單的對聯。
4、增加學生的語言材料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教學重點、難點 :
1、品味對聯的形式與內容之美;學會欣賞生活中的對聯。
2、增加學生的語言材料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教法、學法:
演講法、舉例法、問題教學法、背誦法。
四、教具使用: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語。
今天我們這節課的主題是楹聯。(放課件)
從小學到現在,
我們已經學過不少律詩了。
大家還記得有哪些嗎?我們最近學的一首是什麼?
(《登高》) ,我們就來齊讀一下杜甫的〈〈登高〉〉。
這首詩里有兩聯非常有名,是因為它運用了工整的對仗,
這兩聯是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能還學過哪些?

假如我們把這兩句運用對仗的詩摘抄在紅紙上,貼在我們書房的兩邊,那麼這就成對聯,也叫楹聯。
(二)、對聯的歷史。
對聯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你們知道對聯的由來嗎? 最早人們在門上貼的並不是對聯,而是在桃木板上畫了兩個門神。桃符本來是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後來人們才在上面畫上了兩位門神的像。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戶戶換上新符。說明門神在此,妖魔鬼怪膽敢前來,來了就抓起來去喂虎,以保來年平安吉祥。同學們應該知道歌劇<<白毛女>>,劇中喜兒唱道:「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我們現在過年還貼這種門神,可見,這種風俗流傳久遠。後來,因為用桃符的人多,而畫像又不容易,所以就乾脆把門神的名字寫在桃板上,懸掛在大門兩旁,這將桃符上的畫就變成了文字。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不斷進步,認為寫上幾個人的名字還不如寫上一些押韻上口的喜慶吉利的詩句,這樣就出現了第一副對聯,五代時期後蜀王孟昶作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壽」。
關於對聯的傳說很多,我給大家講一個乾隆的故事。
話說有一次乾隆皇帝微
服私訪下江南,見到一戶農家正在操辦喜事,乾隆一時興起,便派人送去幾個銅板和一副上聯「三個銅錢賀禮,嫌少勿收,收則貪財。」他滿以為這半聯會使對方難堪。沒想到這家的大人還沒來得及回答,只見一個十一二歲的頑童上前答道「兩間茅屋待客,怕窮莫來,來則好吃。」回答的工整巧妙,反而使乾隆舉足不前,左右為難。
(三)、對聯的含義及特點。
說了這么多,那到底什麼是對聯?
咱們認真品品這副對聯,看看你能說出對聯的特點嗎?
(學生發言,教師總結)
1、什麼是對聯。
對聯(雅一點叫楹聯,俗一點叫對子。)就是兩兩相對的句子。
2、對聯的特點
⑴、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⑵、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
句尾字用平聲。)
⑶、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
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⑷、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有關平仄的知識,我們以後會學到的,不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先查一查有關資料。另外呢,對聯的張掛還有講究。傳統的作法是: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同學們,回家以後可以看看自己家的。對聯張貼的順序是不是對的呀?)

對聯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從古至今,發生過許許多多與對聯有關的逸聞趣事。不信,聽我再講個故事,同學們就可以領略對聯的妙處了。這個故事的名字是《解縉三氣老尚書》。

(四)、精品賞析。
對聯不光通俗易懂,有的還蘊含著深刻的道理,給人以啟發,給人以力量。
語文教材里自然也不乏其
聯。請同學猜猜第一副對聯「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幅鐫刻在湖南嶽陽樓上的楹聯,歌頌的是誰?
明確: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作品有《岳陽樓記》。
有誰知道他的《岳陽樓記》?由這副對聯,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哪兩句話?
明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剛才讓你們猜的是人物,現在再猜個地方,猜猜這是哪裡?
明確:岳飛墓和岳王廟,位於西湖棲霞嶺南麓。
在秦檜跪像背後是岳飛墓闕上的楹雲:「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明確:「忠骨」指岳飛的屍骨;「佞臣」指奸臣秦檜、張俊等。
上聯 寫此地以能埋岳飛而感到有幸;
下聯寫岳飛墳前以白鐡鑄造的秦檜夫婦像,
不罵二人而寫白鐡之無辜, 因二人而日夜為人所唾罵。

同學們一定知道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因為她的貞烈,古人還特別修了一座「貞女祠」來紀念。殿前有副非常奇妙的對聯。相傳為明朝著名才子徐渭所作。這副對聯的讀法很奇妙,有十八種讀法,你會讀嗎?
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種最常用的讀法。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雲漲,常常漲,常漲常消。
這副對聯不但讀法奇妙,而且寓意深刻。他的表面是通過海水潮漲潮落,浮雲常漲常消,來揭示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可變的,實際它是反襯世界上還有不變的東西,那就是孟姜女的忠貞不變,正因為她的精神。所以她才萬古流芳。由此可見,撰聯人真是用心良苦啊。

我們再來看最後兩副對聯,一幅是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贊美江西的名句「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明確:
上聯:物有光華,天有珍寶。
下聯:人有俊傑,地有靈秀之氣。

另外一副是方誌敏的「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
明確:
①、作者簡介:方誌敏(1899-1935)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
②、關於這一對聯: 1919年,方誌敏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江西甲種工業學校機械專業,就讀前寫下了這副對聯。年少時寫的這副對聯就反映出了方誌敏的博大胸懷,松柏的正氣凜然、竹子的崇高氣節、梅花的錚錚鐵骨、蘭花的樸素清廉。

(五)、熟讀成誦。
課本上的這六首對聯學完了,我相信同學也該會背了,比一比,看誰背的多,背的好

(六)、思考練習。
對聯是背會了,但背下來的終究是別人的,我們不妨也試著對一對?我再給大家講個故事,我講完後你要對對子: 從前,有個進士老爺,專橫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節,他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門上貼了這么一副對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鎮上有個窮秀才,路過進
士的家門,看見了這副對聯。他先是露出鄙視的神態,接著,又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見四下無人,就悄悄地在對聯上加改了一些筆畫。第二天一大早,進士的門前圍滿了大堆看熱鬧的人,他們有說有笑,議論紛紛,大家都稱贊:「改得好!改得好!」
門外的吵嚷聲驚動了進士老爺,他連忙打開大門,一看,立即昏倒在門前的台階上了。
原來,進士門前的對聯,已被秀才改成了這樣。改成了怎樣,請同學們想想課後寫下來,明天交給我,好嗎?(答案:父進土,子進土,父子皆進土;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七)、結束語。
今天,我們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對聯課。我覺得,對聯,就是一首詩,詩情畫意; 就像一首歌,悅耳動聽。千言萬語道不盡,聯聯對語總關情。
《楹聯》教案二
一、教學目標:
1、感受對聯的藝術魅力;
2、掌握對聯的有關知識;
3、嘗試對對聯。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對聯的有關知識,學對對聯。 難點:對聯中有關平仄的要求。
三、教學手段和方法:
方法:教師講解、學生合作練習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對聯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學體裁,它發源於唐代的律詩。因為律詩的頷聯和頸聯是講究對仗的,那時人們往往就單獨地把這兩聯拿出來創作,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之情。這種文字游戲人們覺得很有趣,於是對聯就發展起來了,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今天我們就繼續探討一下有關對聯的知識。

(二)
欣賞佳聯。
1、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橫批南北)
2、蓮子心中苦 梨兒腹內酸
3、無錫錫山山無錫 平湖湖水水平
4、雲水巴山雨 文章金石聲
5、斗雞山上山雞斗 龍隱洞中洞隱龍
6、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
分析:
1、你知道第一副對聯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嗎?
明確:缺一(衣),少十(食),沒有東西。採用了「諧音」修辭。
2、第二副對聯相傳是清朝大才子金聖嘆因為文字獄被判斬,在刑場離別子女時所作。
有兩字也採用了「諧音」修辭,是哪兩字呢?
明確:蓮,梨。對聯表面的意思是寫蓮心之苦,梨核之酸,實際上是以「蓮」音「憐」和「連」,寓含「可憐」「連累」之意;以「梨」諧音「離」,寓含「離別」之意。准確、形象的表現了父子刑場離別時的心情,是對偶精工,文辭優美的佳聯。
第一副對聯叫作隱字聯,第二副對聯叫作諧音雙關聯。
3、第三副對聯又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呢?
明確:頂真。所以它就叫頂真聯。
4、你們知道第四副對聯是送給誰的嗎?
明確:巴金。他的名字嵌入了對聯中,這就是嵌字聯。
5、你看出第五副對聯的奧妙了嗎?它寫的是桂林名勝斗雞山和龍隱洞。
明確:倒過來讀也一樣。這就叫迴文聯。
6、
第六副對聯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據說它的上聯是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清政府和外國人議和時某外國代表想侮辱中國人民就挑釁地出了上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而清政府中地一位書記官義正言辭地對出了下聯「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打消了侵略者的狂妄氣焰。
明確:這是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組成的對聯,這就叫同偏旁聯。

(三)
了解對聯的要求。

A
內容相對:(1)上下聯的詞句要使用對偶的修辭手法。
(2)上下聯的內容要相反或相關。

② 幼兒園教案活動目標有哪三個

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是教育工作者對幼兒在一定學習期限內的學習及結果的預期,是幼兒園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活動目標是幼兒園活動的指南針,它即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的終點;即是選擇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活動評價的標准。顯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對於教育活動組織實施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制定科學的活動目標,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作者有一些思考,希望能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目標要以《綱要》中各領域的目標為指導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目標要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綱要》中規定的各領域的目標為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制定。 幼兒園的教育對象是3-6歲的兒童,此時期是個體發展的關鍵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其生理、心理發展需要實施科學教育,才能健康的發展。《綱要》中的教育目標是根據個體發展的不同方面及統一內容不同時期發展特點綜合分析研究而制定,具有較強的科學指導性。如中班活動《濟南夏日一游》是一次以社會為重點領域的活動。此活動可根據《綱要》中社會領域的總目標,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制定目標。即目標一:培養幼兒理解並遵守穿越馬路時要走人行道的交通規則;目標二:通過欣賞濟南獨具特色的「泉」,萌發幼兒愛家鄉的社會情感;目標三:在旅遊中,提高幼兒自我解決問題及互助合作的能力(如旅遊中,有的小朋友身體不舒服,同伴之間要給予安慰和照顧等),這些都是建立在總的社會領域目標的基礎之上的。 二、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目標要根據本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認識規律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格塞爾曾做過一個「雙生子爬樓梯」試驗,在這個實驗中,雙生子T和C:T從第48周起每日進行10分鍾爬梯訓練,連續6周;在此期間,C不作爬梯訓練,只從第53周起開始作爬梯訓練。根據他的實驗結果,C只接受2周的爬梯訓練,就能趕上T的水平。格塞爾的這個實驗表明,兒童的成長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機制制約的,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有一定順序的,這種順序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這種發展規律表現在,到一定年齡,幼兒就會做什麼事情。例如,到一定年齡,幼兒就會走路、爬樓梯,不到這個年齡,機體這方面的能力沒有成熟,即便去提前訓練,也是事倍功半。目標過高,超出幼兒的能力范圍之外,幼兒因能力達不到,完不成任務不能獲得成功感,失去興趣;如果低於幼兒實際水平,幼兒會覺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勞,而失去了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制定教學活動目標時要結合本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遵循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原理。如小班上學期活動教材中體育游戲《運沙袋》制定的目標之一是激發幼兒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走」運沙袋,改成「跑」運沙袋,對於身體協調能力發展較差的小班孩子來講就太難了,孩子會因為沙袋總是在運送的過程中從身上掉下來,失去信心和繼續做下去的勇氣,從而放棄游戲。又如大班健康活動《小青蛙本領強》的目標之一是使幼兒體驗跳躍的動作要領,練習不同的跳法,發展跳躍能力,如果把「練習不同的跳法」去掉,單純體驗跳躍的要領,而平時孩子又經常玩跳躍的游戲,使得孩子失去了長時間練習跳躍的興趣。 同時,教育活動目標的的制定還要遵循幼兒的認識規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認識規律一般為:動作——感知——表象——概念。例如小班健康活動《小烏龜爬爬爬》,這次活動的目標首先要建立在認識小烏龜特徵的基礎上,然後了解小烏龜爬行速度慢,而且是四肢爬行的特點,目標之一才能設計為引導幼兒學習手腳著地爬行。 三、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 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時要建立在充分地研讀材料、分析材料,對材料所蘊含的意義和對本年齡段幼兒的發展作用有一個比較深層的挖掘和思考。如果教師對教材分析不夠透徹,目標就會出現導向上的錯誤,如中班主題活動《蛇偷吃了我的蛋》,如果不分析故事內容及其蘊含的意義,教師只把目標定為:能認真聽故事,並能復述故事;體驗扮演不同角色進行故事表演的樂趣。而不是引導幼兒認識會生蛋的動物,並理解故事重復的結果預測故事的結局。那麼孩子只能單純的學會講故事,而不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去認識故事中會生蛋的動物,也不能提供幼兒增加「理解故事重復的結果預測故事結局」的經驗。 同時,還要建立在本班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如中班科學活動《認識扇子》活動目標為 一、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目標 二、激發幼兒了解傳統文化的興趣;目標 三、通過觀察、比較了解扇子的構成、由來、種類、功能用途。但是我們在以前的活動中曾經討論過扇子的功能與用途了,那麼本次活動的目標中就可以改為通過對扇子功能用途的理解,激發幼兒的創造與想像。 四、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有較強的針對性 教育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有較強的針對性,本次活動要傳授、激發幼兒那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培養幼兒的哪一種情感都要有較明確的說明,否則教育活動目標表就失去了它的指導作用,使得活動組織起來比較困難。例如只是使用「了解」、「學會」、「掌握」等詞,缺乏質和量的具體規定性,可測性和可比性很差,很難達到教學的效果。 例如,有的老師在進行消防安全教育活動設計時,目標設定為使幼兒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識,這是一個不夠明確的教學活動目標。消防安全知識的含義是什麼,哪些屬於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識,都沒有說明,教學活動中很難去把握。一般的基本消防安全知識包括發現火情時應該撥打119報警,報警時應說出自家的地址、火場逃生的方法、如何撲救初起火災等。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提出教學目標時,教師應當明確提出幼兒掌握具體那種消防知識。 五、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制定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適應個別需要 在教學活動中,幼兒的學習經驗和學習能力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制定一個適合全班幼兒水平的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作為班級的教學活動又必須圍繞著一個統一的教學目標進行,那麼我們如何使教學活動目標既有統一要求,又能適應不同幼兒的需要?因此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有一定的彈性。首先要使幼兒明確完成的最低標准,即教學的下限,使他們了解要達到怎樣的水平基本合格。制定最低標准,有助於保證學習者的學習質量,必要時也可規定完成目標的上限,以鼓勵學有餘力的幼兒精益求精,使他們的學習潛力得以充分發揮。 例如,中班美術活動《火箭升空》,可以設定教育目標的最低限是幼兒能勾勒火箭的輪廓,中班幼兒在成人的指導下基本能模仿並勾勒出簡單的物體輪廓,在規定時間內較好完成作品的人數比例在75%左右,還有一部分幼兒在規定時間內能較好的完成作品,並能對作品進行簡單的裝飾,這就是目標的上限即對火箭進行簡單裝飾。使得全體幼兒在同一次活動中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六、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注意各領域目標之間的整合 幼兒園的教育目的是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整合性的活動,一次活動中有五大領域相互滲透,那麼它的教學目標也不是孤立的,它應該成為一系列教學目標群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和其他教學目標的相互聯系。它表現在縱向垂直的關系和橫向水平的關聯兩個方面。縱向垂直的關系,是指某一特定的教學活動中所提出的教學目標與同一課題或統一學科領域中前後所提出的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特別是領域的一般目標&#655

③ 科教版的五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五年級科學備課教案(教科版)
下冊
第一章 運動和力
第一課時 我們的小車
教學目的:
通過用墊圈拉動小車,引導學生認識「重力」。
指導學生知道足夠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拉力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指導學生學會安裝用重力拉動小車的裝置。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的關系。
教學准備:學生材料袋、車的圖片、記錄本。
教學過程:
引入
提問:你們玩過玩具小車嗎?玩過你們自己做的小車嗎?你們在玩小車時,有過什麼發現?
談話:雖然玩具小車和真正的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著很多相同的科學道理。在這個單元,我們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車運動起來,研究有哪些力影響它的運動,怎樣影響它的運動。我們還要用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設計和製造我們心中的賽車。
探究過程
認識各種車。
·師:人類早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車,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車了。你知道哪些種類的車?
·出示一些車的圖片或影像資料,請學生辨認並講述,老師進行一些補充介紹。
·介紹香港太平山的纜車。
安裝一個小纜車。
讓學生提提重物、用手掂書包、背書包等活動感受物體都有一個向下的壓力,這就是重力。
師:我們可以利用重力來拉動小纜車嗎?看看桌上的材料,它們分別有什麼用?
分組安裝,用墊圈把小車拉動,反復試幾次。(教師巡視指導)
提問:你們認為是什麼力使小車運動的?(墊圈的拉力、重力、重力產生的拉力)
探究拉力大小與小纜車運動的關系。
(1)師:各組的小纜車都在拉力的作用下運動起來了,但我發現各組的小車快慢不一樣,請你們推測一下,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2)推測:用手拉纜繩,使小車動起來,先估計最少用多少個墊圈可以拉動小車,再推測拉力大小怎樣影響小纜車的運動,把推測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3)小組討論,匯報設計的實驗方法。
提問:你們打算怎樣用實驗來驗證推測是否正確呢?
(4)分組實驗、記錄,教師巡視。
匯報、分析實驗結果:從記錄表中你們發現拉力大小和小車快慢有什麼關系?
小結:
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拉力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四、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給小車裝上動力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物體被拉長、壓縮、彎曲能產生彈力;了解一些對彈力利用的知識。
2、指導學生學會用橡筋給小車安裝動力。能夠做橡筋長度、繞的圈數、繞的方向對小車運動影響的實驗。
3、培養學生認真實驗,收集數據,進行解釋的科學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樣產生的。
教學難點:怎樣用橡筋給小車安裝動力。
教學准備:橡筋、小車、長條形的三層板。
彈簧、皮球、鋸條等能產生彈力的物體,有關彈力應用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談話:車輛運動是需要動力的,你們知道車的動力來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氣、電力、太陽能等)
2、提問:能不能給我們的小車裝上動力,讓它自己動起來呢?你們有哪些辦法?(安裝橡筋、彈簧、螺旋槳、氣球等)
3、師:我們先用橡筋作動力吧!
二、探究過程
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樣產生的。
(1)談話:我們為什麼能用橡筋作動力,橡筋的力是怎樣產生的?
(2)實驗:用手把橡筋拉長,體會手有什麼感覺。了解橡筋被拉長時能產生力,這種力叫彈力。
(3)提問:還有哪些物體能產生彈力?
體驗:讓學生壓一壓彈簧,拍一拍皮球,彎一彎鋸條……
師:人們利用彈力做些什麼事情?
(射箭、拉力器、皮球、彈簧床、衣服上的松緊帶、自行車的坐墊等都用到了彈力。)
2、安裝橡筋的方法與小車運動的研究。
(1)分小組裝配:給小車裝上橡筋。
(2)小組演示。師:都是用橡筋做動力的小車,為什麼運動的狀況(快慢、距離、方向)不一樣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3)分組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
(4)分組實驗(選擇一個因素),記錄實驗結果。
(5)匯報交流。
3、小結。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三課時 給小車安個螺旋槳
教學目的:
1、進一步認識橡筋的彈力,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速度、距離的關系。
2、學生學慣用橡筋和螺旋槳給小車安裝動力,培養動手能力。了解螺旋槳的作用。
3、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研究問題。
教學重點:會用橡筋和螺旋槳給小車安裝動力。
教學難點:知道螺旋槳的作用。
教學准備:裝有螺旋槳的船和飛機的掛圖或影像資料、小車、螺旋槳、橡筋、支架、木條。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竹蜻蜓問:這是什麼?你們知道怎麼玩嗎?(請一個學生演示。)
2、談話:它像什麼?你們知道什麼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槳?
3、看書上P6圖片或有關圖片。
4、提問:上節課我們給小車裝上橡筋動力使它運動起來了,現在可以給小車裝上螺旋槳使它運動起來嗎?
二、探究過程
1、動手安裝螺旋槳。
(1)觀察材料,分組討論怎樣組裝螺旋槳,怎樣用螺旋槳使小車運動起來。
(2)動手組裝。裝好後,試著用螺旋槳使小車運動起來。
2、研究橡筋絞緊的圈數與小車運動的關系。
(1)提問:橡筋絞緊的圈數會影響到什麼?
(2)預測:橡筋絞緊的圈數與小車行駛的距離有怎樣的關系。
(3)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
(4)小組匯報實驗方案。
老師提醒學生:
·這是一個對比實驗,實驗時除了橡筋絞緊的圈數不同外,其餘條件都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車放在同一起點線上。
·用手撥動螺旋槳一圈,橡筋就絞緊了一圈。
·要量出小車行駛的距離。
·每次實驗,橡筋絞緊的圈數要有較大的區別,如第一次20圈,第二次40圈,第三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數太多,否則會把橡筋絞斷。
(5)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6)歸納:橡筋絞緊的圈數越多,小車行駛的距離越遠。
3、討論。
·在第2課和第3課中,橡筋的變化有什麼不同和相同?
(兩課的橡筋都被拉長了。第2課的橡筋是直接拉長,第3課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長的,而是在絞緊時被拉長的。)
·這兩課中,橡筋產生的作用有什麼不同和相同?
(這兩課都是利用橡筋的彈力使小車運動。第2課橡筋帶動輪子轉動推動小車前進,第3課橡筋帶動螺旋槳轉動小車前進。)
課後拓展。
提問:你們還想研究什麼問題?
選擇一個問題來討論:需要哪些材料?怎樣實驗?實驗時觀察什麼?怎樣記錄?你們預測的實驗結果是什麼?
課後可以繼續研究。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四課 像火箭那樣啟動小車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安裝反沖力小車。
2、通過玩氣球、安裝反沖力小車的活動,了解反沖力的作用和反沖力的方向。
教學重點:會用氣球作動力推動小車。
教學難點:理解反沖力的作用。
教學准備:配套學生材料袋。有關噴氣式飛機、火箭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都玩過氣球吧?氣球有哪些玩法呢?今天這節課讓你們來玩一玩好嗎?
二、探究過程
1、玩氣球。
(1)談話:老師看見好多同學都把氣球吹足了氣然後放開,氣球怎麼樣了呢?再試一試,並仔細觀察。
(2)提問:氣球運動起來了,它朝什麼方向運動?可以讓氣球沿一個方向運動嗎?
(3)小組根據材料袋中的材料進行實驗。
2、用氣球推動小車。
(1)師問:氣球能推動小車運動嗎?
(2)分組實驗:將吹足了氣的氣球固定在小車上,松開氣嘴。
(3)研討:我們的小車是怎樣運動起來的?氣球為什麼能推動小車?
(4)再次實驗,提出要求:
·把手靠近氣嘴處,感受氣體是怎樣沖出來的。
·調換氣球固定在小車上的方向,觀察這時小車運動的方向有什麼變化。
(5)歸納:像氣球這樣推動小車的力叫做反沖力。小車是靠氣球里空氣的反沖力運動的。
3、反沖力的應用。
(1)我們還知道哪些物體是靠反沖力運動的?
·節日燃放的煙花等。
·噴氣式飛機:機內的噴氣發動機,把汽油或煤油燃燒時產生的大量氣體,從發動機的噴氣口快速向後噴出,飛機受反沖作用快速向前飛行。
·火箭:火箭是我國最早發明的。現代火箭用高能物質做燃料,燃燒後產生大量的高溫氣體,連續不斷地向後噴出,使火箭高速飛行。
(2)播放火箭發射時的影像資料。
(3)反沖小車的啟動與火箭的啟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它們都利用了反沖的原理,但是小車利用的是壓縮空氣的反沖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溫高壓燃燒氣體的反沖力。)
4、小結。
(1)師:在1到4課的學習中,我們使用了哪些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了?
(2)歸納、提升認識:小車怎樣才能運動起來?
(小車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運動起來。)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五課時 小車載重
教學目的:
1、實驗研究小車載重量對小車運動的影響。
2、培養學生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3、了解汽車限制載重的事實,能對這個事實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學重點:知道小車載重對小車運動的影響。
教學難點:能對汽車限制載重的事實進行分析。
教學准備:玻璃彈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塊、長條形的三層板、小車、墊圈、夾子、掛墊圈的小鉤。
有關發生汽車超載交通事故的錄象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已經用重力牽引、橡筋的彈力、反沖力等多種辦法使小車運動起來了。小車當然是要裝東西的,讓我們用小車載些東西吧!
對於載重後的小車,你們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
二、探究過程
1、研究小車的載重與運動。
(1)推測:小車載重後,它的運動會加快還是會減慢?
(2)分組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
思考:·研究載重量與小車運動快慢的關系,在我們讓小車運動的方法中,哪種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
·實驗順序怎樣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還是先拉最輕的?還是不管什麼順序都一樣?
(3)匯報實驗方案,全班研討。
(4)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教師巡視)
(5)匯報實驗數據,歸納:拉力一定,小車載重增加,運動速度變慢,你
們是怎麼想的?
(6)思考:我們的推測正確嗎?為什麼拉力一定,小車載重增加,運動速度變慢,你們是怎麼想的?
2、汽車為什麼要限制載重。
(1)討論:如果給小車不斷增加重量,會發生什麼現象?
(2)播放錄像:
·汽車由於超載而引發的事故。
·貨車上印的載重多少噸的字樣和公交車上印的准載多少人的字樣。
(3)提問:
·你們想對超載的司機叔叔說些什麼?
·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車滿員了,你該怎麼辦?
三、小結
四、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六課 運動與摩擦力
教學目的:
1、知道摩擦力是一種阻礙運動的力。會做出測定小車摩擦力大小的實驗。
2、知道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狀況(光滑、粗糙程度),運動狀況(滾動還是滑動),小車的重量(對地面的壓力)有關。
教學重點:研究小車的重量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
教學難點: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學准備:橡皮擦、新鞋底、長條形的三層板、兩個相同的側面為方形的瓶子或木塊、紗布、兩個同樣的圓柱形的木塊或塑料塊、小車的載重物(玻璃彈子、小沙袋或小石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我們用鉛筆寫錯了字,總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觀察一下擦過以後,紙面和橡皮擦有什麼變化?
2、生活中還有類似的現象嗎?
師出示新鞋底和舊鞋底,讓學生作對比觀察;觀察新輪胎和磨損很厲害的舊輪胎的照片。
3、這些現象說明什麼呢?
二、探究過程
1、認識摩擦力。
(1)師:汽車運用時要與地面發生摩擦,走路時鞋和地面要發生摩擦,擦去鉛筆字時橡皮擦和紙之間要發生摩擦,其實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有相對運動時發生摩擦。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摩擦吧。
(2)實驗:將手按在桌上拖動和離開桌面拖動,比較用力大小。反復幾次,用新體會。
(3)歸納:由於摩擦,物體與動時會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1)討論:你們認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可能會作出許多假設,需要老師對這些假設進行整理,選出物體表面粗糙或光滑、物體滾動或滑動和小車重量這幾個因素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進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勵學生在課外繼續研究。)
(2)預測:摩擦力的大小與這些因素有怎樣的關系?
(3)分組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下面這幾個問題?
·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個摩擦力大?
·滾動和滑動哪個摩擦力大?
·小車重量與摩擦力大小有怎樣的關系?
(4)交流設計的實驗方法,全班研討,確定實驗方案。
·比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的實驗。
師問:木板傾斜角度不同,使小瓶下滑的力有什麼不同?明確木板越傾斜,小瓶受到沿木板向下的拉力越大。由於小瓶剛好運動起來時受到的拉力也就是小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所以小瓶在木板傾斜角度大時才運動起來說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比較滾動和滑動的摩擦力。
·研究小車重量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
(5)提問:相同載重量的小車實驗只做一次好還是多做幾次好?要不要做幾種不同載重量的實驗?為什麼?
(相同實驗重復做,多選幾種不同的載重量來實驗比較才能得出結論。因為只做一次實驗,結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多次實驗結果都相同,得出的結論才可靠。)
(6)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7)匯報實驗數據,歸納:物體在粗糙表面運動比在光滑表面運動摩擦力大。滑動摩擦力比滾動摩擦力大。小車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七課時 運動與摩擦力(二)
教學目的:
1、了解汽車靠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啟動和運動,也是靠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制動。
2、了解生活中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減少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教學重點:研究小車運動與摩擦力的關系。
教學難點:認識汽車運動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又要利用摩擦力。
教學准備:小車、長條形的三層板、墊圈、膠帶。有關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提問:觀察我們製作的小車,想一想它在運動時,哪些地方會產生摩擦力?這些摩擦力起了什麼作用?
(車軸與車輪之間的摩擦力阻礙著車輪的轉動,也就阻礙了小車的運動。)
二、探究過程
1、小車運動與摩擦力。
(1)提問:汽車運動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是不是只有害處而無用處呢?汽車運動和停止要靠輪子,車輪與地面之間沒有了摩擦力,會出現什麼情況?
(2)播放錄像:汽車車輪在淤泥里打滑,無法啟動;下雨天,汽車在光滑的路面剎車,車子很難停下。
(3)師:對這種現象你們有什麼想法?
汽車啟動和運動離不開輪子與地面的摩擦;汽車要迅速停下來,也離不開輪子與地面的摩擦。
(4)談話:小車剎車時摩擦力有多大才能使行駛的小車停下來?我們來做個比較小車行駛和小車剎車時摩擦力大小的實驗。
講解實驗方法:
·用重力拉動小車的裝置實驗,從一個墊圈開始,一個一個增加,直到用手輕輕敲桌子小車可以動起來,這時的墊圈數可以表示小車行駛時受到的摩擦力。
·把上面實驗中小車的輪子和車身用膠帶粘上,不讓輪子轉動,再重復上面的實驗,這時的墊圈數可以表示小車剎車時受到的摩擦力。
(5)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6)對比實驗數據,有什麼發現?
小車剎車時受到的摩擦力比行駛時大得多,也就是滑動摩擦力比滾動摩擦力大得多。
2、增加或減小摩擦力。
(1)講解:摩擦力有時很有用,需要設法增大,有時又有危害,必須設法減小。
(2)出示掛圖:車輪中的軸承,車輪胎的花紋,裝上防滑鏈在冰雪路上行駛的車輛。提問:這些設計是為了什麼?
(3)討論:在日常生活中,你們知道人們是怎樣根據需要來增加或減少摩擦力的?
(旱冰鞋下安裝輪子是為了減小摩擦力,可以滑得更快,應用了滾動比滑動摩擦力小的道理。鞋底下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力,以免走路滑倒,應用了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摩擦力大的道理。)
3、小結。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八課時 控制小車的快慢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積極參加控制小車快慢的實踐探究活動:充分地找出影響小車速度的因素和方法,有效控制小車達到規定的速度。
2、體驗分析和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而這個問題是有多種解決方案的。
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克服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尋找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
教學難點:能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和經驗控制小車行駛的快慢。
教學准備:長條形的三層板、小車、粗線、夾子、墊圈、掛墊圈的小鉤、橡筋、粉筆、載重物(玻璃撣子、小沙袋或小石塊)、氣球、螺旋槳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各種車都是可以控制運動快慢的,我們能控制小車運動的快慢嗎?怎樣控制呢?
二、探究過程
1、研究什麼因素會影響小車的快慢。
(1)提問:回顧我們前面的研究結果,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小組交流:回想我們各自的經驗,說說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影響小車運動快慢?把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都填在記錄表中。
(3)提問:在以上方法中,哪些因素在課堂上容易控制?哪些不容易控制?請把在課堂上最容易控制的因素選出來。說說它們為什麼容易控制?怎樣控制?
(4)小結:你們從不同方面找到了控制小車快慢的多種方法,都是有道理的。但在實際操作上還要考慮是否容易實施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選擇那些在操作上容易控制的因素。
2、控制小車運動快慢的比賽。
(1)宣布比賽任務:讓小車在3~5秒內行駛60厘米。
(2)分組討論:為了很好地完成這個任務,你們打算怎麼做?
(3)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要求:
·確定好比賽的路程是60厘米。
·每次實驗後,記錄好所用的時間。根據結果,調整控制的辦法再做,使它更逼近我們的任務。
·達到任務的要求後,為了避免偶然性和測量的不準,還要再實驗幾次。
(4)匯報研討:
·展示實驗結果。
·介紹實驗的過程。說說各自採用的方法,為什麼採用這些方法,哪些方法控制的效果明顯,哪些不那麼明顯?
·給完成任務的小組發獎。
(5)改進或再比賽。
沒有完成任務的小組再次實驗。完成任務的小組可以設定在更小的時間范圍再進行比賽。(如讓小車在4秒內行駛60厘米)。
三、小結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九課時 設計我們的賽車
教學目的:
1、通過設計和製作小賽車,讓學生自覺和有目的地經歷設計的過程和動手製作的過程。
2、指導學生初步掌握一般設計程序,增強動手實踐能力。
3、感受科學與技術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設計小賽車,了解和體驗設計的過程和意義。
教學難點:怎樣設計我們的賽車。
教學准備:發動學生收集有關賽車的資料,教師事先做好的、可供學生借鑒的賽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談話:從第一輛汽車發明到現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人們已經根據自己的需要造出了各種各樣的車。
(2)出示太陽能汽車、月球車和卡丁車的掛圖。提問:你們認識這些車嗎?它們分別滿足了人們的什麼需要?你們還知道哪些新穎的車?
(3)提問:我們能不能自己設計製造一輛小賽車呢?
二、探究過程
1、怎樣設計我們的賽車。
(1)談話:先來看看真正的賽車是怎樣設計的吧!賽車的要求是要很快加速到每小時300千米以上的速度,還能平穩控制。設計師是按什麼程序來設計的呢?他們是怎樣思考的呢?請閱讀課文和收集的資料後討論。
(2)閱讀資料、交流討論。
(3)師生一起研討。
2、設計賽車。
(1)觀看本單元最後四種車的圖,說說這些車有什麼特點,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麼製作的?
(2)談話:現在我們都是著名的汽車設計公司的成員,馬上開始設計賽車吧!怎麼設計呢?
提出要求:
·明確設計任務。
·組內成員各自列一個好主意表,然後交流。
·討論怎樣分工。
·給小組的賽車取個名字。
·研究設計圖,選好賽車的動力、材料和形狀。
·製作。
·測試。
·對不滿意的地方進行改進。
(3)小組設計活動。
三、小結
四、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10課時 製作我們的賽車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對他們有意義的設計交流和評價活動。
2、在交流賽車設計和評價賽車的活動中,培養和發展學生表達和評價的能力;在自己實踐的基礎上,加深對設計過程的認識;提高製作科技作品的興趣;加深對運動和力有關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點:交流、評價賽車設計。
教學難點:能對小賽車作出評價。
教學准備:製作好的賽車;賽車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是否都製作完了小賽車?願意把你們的賽車介紹給大家嗎?
二、探究過程
1、交流賽車設計。
(1)師:可以從下面幾方面來交流。
·你們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設計製作的過程是怎樣的?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解決的?
·在小車上應用了哪些科學知識和技術?
·賽車有什麼特點?
·成功之處在哪裡?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有什麼遺憾?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需要請大家幫忙想辦法?
……
(2)分組討論,准備交流內容。
(3)交流研討。
2、參觀、評價活動。
(1)談話:我們的賽車做得怎麼樣?讓我們把作品放在桌上,大家一起來參觀吧!
(2)要求:
·每組輪流派一名同學作講解員,負責給參觀的同學介紹、釋疑。
·其他同學到各組參觀,可以提出問題,了解想了解的事情。
·參觀後給同學的賽車寫一段評價語,要抓住特點和要點。
3、賽車活動。
組織學生到操場進行賽車。可以分為兩個項目:誰的賽車跑得最遠?誰的賽車跑得最直?
4、小結。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二單元 時 間
第一課時 時間在流逝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根據各種自然現象估計時間;感受時間在存在以及關注我們每天流逝的時間。
2、經歷運用各種方法感受1分鍾長短的活動過程,從而能合理地估計10分鍾、1小時我們能做哪些事情。
3、意識到時間的長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時間以不變的速度在流逝,我們要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感受時間的長短,體會時間在流逝。
教學難點:根據各種自然現象估計時間。
教學准備:
准備秒錶(或者手錶)若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誰能不看錶就知道現在大約是幾點鍾了?
二、探究過程
現在幾點了。
可以根據什麼來估計現在幾點了?
說說我們的估計。
再看看自己的手錶或時鍾,現在幾點了?你的估計對嗎?
2、1分鍾有多長。
(1)看你們的時鍾或者手錶上秒針的轉動,秒針轉動一圈表示多少時間?在看錶的這段時間里,時間已經從我們身邊流逝了1分鍾。
(2)不看時鍾,我們估計一下1分鍾時間有多長。我們有多少鍾方法?
(3)分小組討論估計1分鍾多長的方法。
(4)怎樣可以使我們估計更加准備?
(5)10分鍾我們能做哪些事情?怎樣估計?
(6)小組合作討論用哪些方法估計,怎樣才能估計准確?
(7)1小時呢?
3、過去多長時間了。
從上課到現在已經過去多長時間了?
離我們這節課下課還有多長時間?
你覺得這節課過得快還是慢?
什麼時候你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
什麼時候你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
我們這節課時間真的特別短嗎?
時間有快慢嗎?
4、小結。
三、課後作業
收集古人十二時辰劃分的資料;
收集關於用太陽光的影子計時的日晷的資料。

太多了,你留個郵箱吧?看對不對?

④ 求立體構成的教案

一 概述
1、 立體構成的起源:
但是「構成主義」中的「構成」一詞與我們要談的「構成」有很大區別。
構成」的源流,首先是來自20世紀初在前蘇聯的構成主義運動。
「包豪斯」(Bauhaus)設計師20世紀著名的設計學院,從成立到被迫關閉只有短短的13年時間,卻培養出了一批在各個設計領域中領先的人才,嶄新的設計理論和設計教育思想是包豪斯成為現代設計地發源的。
包豪斯的藝術教育家們提出了「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教育理念。
構成教育自20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引入我國,成為我國所有藝術院校共用的基礎課程,日本的大學不僅把構成教育作為基礎課程,而且變成為一門專業,在構成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2、立體構成的概念特徵及作用:
立體構成是一門研究在三維空間中如何將立體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則組合成賦予個性的美的立體形態的學科。
整個立體構成的過程是一個分割到組合或組合到分割的過程。任何形態可以還原到點、線、面,而點、線、面又可以組合成任何形態。
立體構成的探求包括對材料形、色、質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強度的探求,加工工藝等物理效能的探求這樣幾個方面。
立體構成是對實際的空間和形體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和探討的過程。空間的范圍決定了人類活動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間卻又受占據空間的形體的限制,藝術家要在空間里表述自己的設想,自然要創造空間里的形體。
立體構成中形態與形狀有著本質的區別,物體中的某個形狀僅是形態的無數面向中的一個面向的外廓,而形態是由無數形狀構成的一個綜合體。
3、立體構成與電腦輔助設計:
設計是包括立體構成在內,並考慮其它眾多要素使之成為完整造型的活動,設計的領域非常廣泛,它可分為商業設計、工業設計、環境設計等。而這些藝術門類又可細分為廣告設計、書籍設計、包裝設計、展示設計、服裝設計、染織設計、室內外設計、動漫設計等專業門類。以上的專業無一例外,現在都把計算機技術作為工具設計的重要手段,這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Auto CAD 是較通用的圖形設計軟體,主要用於二維三維坐標空間,能精確地設計各種幾何形體,目前最新版本是:Auto CAD 2004.
3DS MAX.是應用最廣泛的三維動畫軟體,並配有豐富的材質庫與各種光源,環境效果,設計者可以設計出實體動態影像效果。目前最新版本是3DS MAX6.0。
Maya是經典的三維動畫軟體,它為三維動畫領域提供了一整套特效解決方案,可以逼真的模擬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它標志著三維軟體又邁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目前最新版本是Maya 5.。

構成要素
1、點的特徵;
點型是形態中最初的元素,也是形態世界最小的表現極限,它在空間中呈飄浮狀態,有長短,寬窄及運動方向,它是由各元素相互對應,相互比較而特定的,如隨著點與塊的縮小與擴大,它們之間互相的轉換,對形態上造型語言的不同會在心理上產生不同的感受,如角狀點型,有強烈的沖擊力,曲狀點型則有柔和的飄浮感。其表現形式無限多,或方或圓或角或其他任何形狀,還可有實心與空心的變化。
2、線的特徵:
線存在於點的移動軌跡,面的邊界以及面與面的交界或面的斷、切、截取處,具有豐富的形狀和形態,並能形成強烈的運動感。
線從形態上可分為直線(平線,重直線,斜線和折線等)和曲線(孤線,螺旋線,拋物線,雙曲線及自由線)兩大表。
A、直線
垂直線
斜線的
B、曲線
幾何曲線能表達飽滿,有彈性、嚴謹,理智,明確的現代感覺,同時也有機械的冷漠感,自由曲線是一種自然的、優美的、跳躍的線型,能表達豐闊、圓闊、柔和、富有人情味的感覺,同時也有強烈的活動感和流動感,例如大自然中閃電形成的自由曲線。
3、面的特徵:
面作為構成空間的基礎之一具有強烈的方向感,面的不同組合方式可以構成千變萬化的空間形態。
面在空間形態上可分為平面和曲面兩種形態,平面有規律平面和不規律平面,曲面有規律曲面和不規律曲面。
圓形總是封閉的,具有飽滿的,肯定的和統一的效果,能表現流動、運動、和諧、柔美的感覺
不規則面的基本形是指一些毫無規律的自由形態。
4、塊的特徵:
塊體的基本特徵是占據三維空間,塊體可以由面圍合而成,也可以由面運動而成,大而厚的塊體能產生深厚、穩定的感覺,小而薄的塊體,能產生輕盈飄浮的感覺,塊體可分為幾何平面體,幾何曲面體,自由體和自由曲面體等。
幾何平面體包括正三角錐體、正立方體、長方體和其它的幾何平面所構成的多面立體,具有簡練大方、莊重、嚴肅、穩定的特點。

線材的構成
硬線材的構成
(一)連續構成
選擇有一定硬度的金屬絲或其它線性材料,做構成時不限定范圍,以連續的線做自由構成,使其產生連續的空間效果。表現對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應注意的是:
(二)壘積構造
把硬線材料一層層堆積起來,相互間沒有固定的連接點,可以任意改變的立體構成,叫壘積構成。材料之間之靠接觸面間的摩擦力維持形態。特點是易於承受向下壓力,若橫向受力則很容易倒塌。
(三)線層結構
將硬線材沿一定方向,按層次有序排列而成的具有不同節奏和韻律的空間立體形態為線層結構。線層的構成形式有兩種:
(四)框架結構
以同樣粗細單位的線材,通過粘接、焊接、鉚接等方式結合成框架基本形,再以此框架為基礎進行空間組合,即為框架結構。
框架的基本形態可以是立方體、三角柱形、錐形、多邊柱形,也可以是曲線形、圓形等基本形。
框架結構構成是指用相同的立體線框按一定的秩序排列或交錯壘積構成。其構成形勢可產生豐富的節奏和韻律。
這種框架除重復形勢外,還可有位移變化、結構變化及穿插變化等多種組合方式。
二、 軟線材的構成
軟線材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以有一定韌性的板材剪裁出來的線(如紙版、銅板等),這類線由於自身重量,在一定的支撐下可以形成立體構成;另一類是軟纖維(如毛線、棉線等)。
軟線構成的立體,總的來說,輕巧有較強的緊張感。自然界中典型的軟線形態就是蜘蛛網。
軟線材構成常用硬線材作為引拉軟線的基體,即框架。構成框架的硬線材我們稱之為導線。框架的基本形態可以是立方體、三角柱形、錐形、多邊柱形,也可以是曲線形,圓形等。構成方法是將軟質線的兩端固定在具有一定構成的框架上。框架上的接線點,其間距可以等距也可漸變,線的方向可以垂直連接,也可斜向錯拉連接,形成網狀形態。框架造型控制總體,並起引導構成氣氛的作用。
(一)線群結構
(二)線織面結構

(三)自垂結構
(四)編結構成

立體感覺
肌理感
1.肌理的定義:
2.肌理的組織形式
1) 肌理與形態
2) 肌理與光感
3.肌理的作用
2 空間感
4) 物理空間與心裡空間
5) 空間深度的表現
A.透視漸變
B.遮擋方法
C.採用錯視手段
6) 空間的特性
3 .量感
1)量感的概念
2)創造生長感
3)創造速度感
4)創造一體感
5)張力的塑造
4 錯視覺
1.平面圖形的錯視
立體空間錯覺
3.運動錯覺
5 色彩:
1、 物體的本色利用
2、 經人為處理的色的利用
運用醒目的原色
(1) 色塊區分形態的各部分結構
(2) 在主體形態與附加形態間用色分清主次關系
(3) 用色彩的輕重感加強形態的穩定性
(4) 注重材料的色彩和質感的雙重效果,不同形態所用材料有光澤與無光澤之
分。
(5) 形態的設色與環境相互影響
在主體構成設色上一般要求色相數目少,以保證視覺上對形態的清晰度

面型立體構成
一、 面型的語言
立體構成中的面大多是有限范圍的面,獨立於周圍的空間,大多有一定厚度。其形狀表現出一種輕薄的延伸感,側面形象近似於線材、而在面的連續處卻很像塊材的表面,所以面材運用的巧妙可產生線、面、塊的多重特點,給造型賦予輕快的感覺。

二、 而型的立體構成
1 層而排出
1)面型的變化。2)排列方式。3)構造技巧。4)方向變化。5)位置變化。

2 插結構造
1) 單元形主體插接
兩片紙切割組合構成
2) 表面形插接
3) 自由形插接
4)
3 可展開的主體形態
(1)幾何多面體
1、柏拉圖式多面體
2、阿基米德式多面體
3、多面體的變異
(2)柱體
1、柱形變化2、柱頭變化3、棱線變化4、柱面變化

4 曲面主體翻轉構成
1折疊造型
2切割造型
3切割折疊翻轉造型
1) 直面切割與折疊
2) 曲面切割翻轉

5 薄殼構造

6 小結:
7練習:
用各種材料進行層積構成,發掘出意想不到的可能性,並將這種可能性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表達。

塊的立體構成塊型的語言
塊材是立體造型最基本的表現形式,它是具有立體感空間感和量感的實體.體現出封閉性,重量感,穩重感與力度感.塊材基本構成方式是切割和積累,在現實創作中常以這兩種形式結合.追求形體的剛柔曲直、長短、變化的快慢、緩急、空間的虛實對比等,創造出你想的立體空間來.

二、塊型立體構成
1 單體研究
1)基本幾何形體:

2)形體的加工
(1)變形:A.扭曲:、B.膨脹:
C.內凹:、D.傾斜:、E.盤繞:

(2)變形應該注意兩點:
a.整體動勢:、b.線形與稜角:

3) 減法創造
a.分裂:、b.破壞:、c.退層:、d.切割:、e.分割移動:

4)加法創造
1) 堆砌組合、
2) 接觸組合、
3) 貫穿組合、
4) 嵌入組合、
5) 填充與包裹組合

2 塊型的集聚構形
1) 集合
(1) 成對(2) 多數(3) 無限
2) 組合

三 小結:

四 練習:
了解掌握各種材料的特性和表現性,因地制宜地採用各種手段,發掘材質的美感,可做一系列自然、人工材料的練習,也可做一些實驗性的練習,多觀察多思考,給自己較大的發揮空間。

材料:
立體構成必須涉及到材料的選擇與應用,材料的參與一般有兩種途徑,一是先做出設計方案,再按方案要求物色相應的材料,另一種是先從材料入手,根據材料的屬性,語言尋求表達的內容, 最終制定出造型設計方案。

一:自然材料(木材,石材,黏土等)。
自然材料給人以質朴、親切、溫馨、舒適的感覺,有極強的親和力。

1)木材
溫和輕便,易於加工,加工手法有鋸割、刨削、雕刻、彎曲、結合等。

2)石材
堅固持久,常用材料。有壽山石,青田石,大理石,花崗岩石等。

二:工業材料
(金屬、無機非金屬、有機、復合等多種類型、功能性材料)。
人工復合材料是多學科,各種新技術和新工藝交叉融合的產物。

1)紙材料
質地溫和,價格低廉,易於加工,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可塑性。

2)金屬材料
堅固持久,品種豐富,加工技術多樣,視覺質感豐富,在立體構成中被廣泛使用。

3)玻璃材料
透明光滑,堅硬脆弱,有較強的耐熱,抗腐蝕性能。用玻璃材料構成的空間有著無限擴展的視覺感,是開放性的理想材料。

4)塑料(通用塑材,工程塑材)

三:綜合材料
綜合材料的使用可充分應用材料之間的對比、和諧關系,增加材質的效應。但必須把握所選材料的性能、特點,使每一種材料都能表現出自身的屬性和信息,傳達出作品的感受和意義。

四: 小結:

五: 練習:
綜合材料的使用可充分應用材料之間的對比、和諧關系,增加材質的效應。但必須把握所選材料的性能、特點,使每一種材料都能表現出自身的屬性和信息,傳達出作品的感受和意義。

⑤ 江西版五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www..com/

⑥ 求兩份初中歷史教案 急急急

第一次見到這么囧的老師耶,老師別生氣啊,你沒說哪課我找了以下2課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教學設計(初一)

一、教材分析
重點:了解炎帝黃帝的傳說,認識到炎帝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情感。
難點:如何區別史實與傳說。堯舜禹禪讓的實質。
在本單元中的地位:本課以古史傳說的形式對我國從人類起源到邁向文明的過程作了形象的描述,它在結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承上一課的「氏族部落」,啟下一單元的「國家的產生」。它是從傳說這一獨特的視角對這段遠古歷史作了進一步的闡述,能很好地幫助同學們去理解、認識這段歷史。
二、學情分析
。本課知識屬於了解層次,可通過講故事、演課本劇、游戲、討論等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來組織教學。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炎帝、黃帝是傳說中的華夏族的祖先,了解堯舜的禪讓」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2.能夠對古史傳說和史實作出初步的比較,並作出概括、判斷和解釋。
過程與方法

1.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炎帝與黃帝事跡的學習,理解「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的含義,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認同感;
2.對「堯舜禪讓」的學習,培養以人為本,任人唯賢的美德;對「大禹治水」的學習,培養學生堅強意志和奉獻精神,以及環境保護意識。
四、教學理念和方式
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提示和幫助,以達到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的目的。(一)教學准備階段
1、製作多媒體課件
2、查閱歷史資料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炎黃子孫」 這個稱呼怎麼來的?堯舜禪讓又是怎麼回事?遠古時代的傳說將幫助我們揭開謎底。請同學們講述遠古時代的傳說故事。
由學生分組准備,然後召開「遠古時代的傳說」故事會:盤古開天、女媧補天、誇父追日、後羿射日、堯舜禪讓、大禹治水、精衛填海等。
2、學習新課
1)「炎帝與黃帝」
古史傳說與史實有什麼區別呢? 如何理解「傳說」與「史實」?(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考古資料證實者為「史實」;未證實者為「傳說」。文字出現以前,歷史主要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的神話和傳說保存和流傳下來)。
指導學生進行「傳話」游戲。(六位同學排成一行,老師用紙寫好一句話,給第一位同學,第一位同學運用手勢將這句話的意思表達給第二位同學,第二位同學又傳給第三位同學,依次類推,最後一位向大家說出他所理解的意思,看兩者之間的差別)。
談談傳說與歷史事實的區別:古史傳說並非純粹神話故事,而是具有一定的具體史實成分。這些傳說一定程度上包含著古代先民征服自然的過程,在人類的歷史中,「文明曙光」已從傳說中產生。至於發明,不一定都是炎帝黃帝創造的,而是先民成年累月,經歷漫長歲月摸索的結果,並非一人短時之功,而是後人在追述他們的歷史時,將發明創造集中附會在他們中的傑出代表炎帝和黃帝身上。
炎帝與黃帝的傳說有哪些? 為什麼炎帝黃帝被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黃帝都是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們是怎樣走向聯合的? 炎帝與黃帝對人類作出的貢獻?龍的形象是怎麼形成的?看「貝殼堆塑的龍虎圖」(它是一種圖騰,並且是只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有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而成的一種綜合體。)龍是眾多部落圖騰的融合體,這也反映了華夏族形成的歷程:不同部落之間從戰爭走向聯合,進而構成了華夏族的主體。
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是通過長期的戰爭而最終走向聯合的。其中有兩次大戰,一次是炎帝和黃帝聯合打敗蚩尤,另一次是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炎帝戰敗臣服,炎黃走向聯合。
2)堯舜「禪讓」
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是通過長期的戰爭來獲得的,但從堯開始,取得首領位置的方式卻很溫和,是通過部落民主推舉產生的。這一制度即歷史上的「禪讓」。
學生想像當時禪讓的情景,挑選兩位學生分別扮演「堯」和「舜」,進行對話表演,體驗什麼是禪讓。
禪讓的實質: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主要表現在:第一,新的部落聯盟首領是通過部落聯盟會議民主推選出來的。第二,被推選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沒有特權。第三,禹治水成功,說明為群眾辦事是他的責任和義務。大禹治水的傳說可使學生感受到一種可貴的工作精神。還要指出禹身分轉變直接關繫到中國古代最早的國家——夏朝的建立。
3)大禹治水
講述大禹治水的故事,然後開展「大禹治水的啟示」討論競賽活動,分四組進行。可以啟發學生在環保意識、奉獻精神、堅持不懈的品質、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去談。
3、課堂小結
中華五千年文明從黃帝算起。堯舜的禪讓、大禹治水等傳說讓我們得以窺視我們祖先逐漸走向文明的一幕,被選舉為首領的人,德才兼備、以身作則、沒有特權、是社會的公僕,我們祖先當中的這些英雄都具有著偉大的人格魅力。。
4、課堂練習:
-------------(反映中華民族雛形的形成) → ------------(國家萌芽的出現)→ ---------------(國家的產生),都是傳說時代。
5、板書設計: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炎帝和黃帝 —— 堯舜的「禪讓」 ——大禹治水
中華民族雛形的形成 —— 國家萌芽的出現 ——國家的產生
六、評價
本課知識結構比較清晰,按歷史時序先後介紹了「炎帝與黃帝」、「堯舜禪讓」和「大禹治水」的傳說。炎黃二帝由爭斗到聯合,說明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是通過長期的殺伐爭奪而最終趨向聯合的。本課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明確,設計者根據學生認識發展規律、知識的內在聯系,圍繞著中華古代的傳說故事,創設了一系列的問題情景,在課堂教學中環環緊扣,引人入勝,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完善了知識鏈條;同時讓學生體驗民族的認同感,形成愛國主義的情感。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一.教材分析:
春秋戰國是我國奴隸社會瓦解和封建社會形成時期,本課是這段大變革時期在政治上的表現,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學好本課有助於學生理解歷史的變遷,可以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為以後要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學生不能夠比較深入地理解本課,對於以後歷史上的動盪時期學習不利。

學情分析:
通過之前幾課歷史的學習,學生對歷史有了比較直接的概念,對於夏商西周的歷史沿革已經基本掌握,西周的分封制的實施使得周朝諸侯國林立,這些基礎知識為學生理解東周時期諸侯爭霸、戰爭不斷奠定了基礎。作為初一新生對歷史故事是十分喜愛的,本課又是眾多成語典故的出處、源流,其中有的成語學生比較熟悉。對於不了解的故事學生可以通過網路、書籍等途徑搜集並整理。在教學中將成語故事貫穿於全課,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又使他們掌握查找歷史資料的途徑,讓學生課上課下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針對初一學生喜歡表現自己、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的心理特徵,我設計了成語故事大串聯的環節,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知識競賽,使學生學會在合作中競爭,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課程標准:知道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
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了解春秋戰國的起止時間,知道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並掌握齊桓公稱霸、晉楚爭霸、三家分晉、合縱連橫的史實。
填充「春秋形勢圖」「戰國形勢圖」,並結合地圖講解有關史實,學習識讀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收集、整理、敘述有關資料、成語典故,增強收集歷史資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過程與方法
課前查找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學生初步學會收集資料、處理資料的方法。
通過有關春秋戰國時的歷史典故,給學生創設思考問題的意境,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從中突出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基本史實。
根據史實,總結出此時的社會主題,通過小組合作討論,進一步明確春秋戰國時期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和質疑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現
通過收集有關成語典故,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
通過一些問題的設置,引發學生對歷史的思考。
通過爭霸戰爭的學習,明白人要興,要有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國要興,要有賢才、能人來治理,興人是興國的關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針對本課內容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基本史實,第一,指導學生識讀「春秋形勢圖」和「戰國形勢圖」,掌握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名稱和具體的地理位置。第二,爭霸斗爭的史實具有較大的趣味性,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前指導學生搜集成語典故,課堂上按小組展開成語故事知多少知識競賽,拓展學生視野,較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競賽中增強學生合作意識。
難點:諸侯爭霸的實質及其歷史作用是難點。從戰爭的性質看,「春秋無義戰」,其實質是奴隸主貴族擴張領土和掠奪財富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丁深重的災難.但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爭霸戰爭中大國兼並小國,實現了區域性統一,加快了統一的步伐,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丁奴隸主集團的勢力,便利了新興地主勢力的發展,它客觀上使華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觸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這些問題相對比較抽象,理論難度又比較大,特別是運用辯證的觀點一分為二地看待歷史問題,對於初一的學生要明白這個問題比較困難。所以諸侯稱霸的歷史作用是本課的落腳點,學好它對於後面歷史學習作了鋪墊。引導學生分析歷史作用,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三.教學設計理念:
《歷史課程標准》中提倡:「應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此針對本課的特點,依據「自主探究式」學習法,課前布置學生預習,在教師指導下,帶著問題,運用多種手段進行預習:如上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上網查找相關內容等。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使學生能夠以探究的方式進行預習。運用多媒體課件,提供有關歷史資料,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的印象。抓住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的心理和有利因素,通過組織競賽等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情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辯證分析歷史問題。

四.教學方式:
鑒於對《歷史課程標准》的理解和對教材、學生等因素的分析,確定在本課中的教學方法採用啟發式教學法,講、讀、觀察相結合,通過學生思考來突破課文難點,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課件演示為輔助手段,加深學生感性認識。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的心理特點,使他們有充分自主的學習空間和自由發展的空間。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小組互動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回答,使之在不斷的討論、思考中,加深對教材的理解。這樣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教學方式有:啟發式教學、合作探究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分析歸納法,

五.教學過程:
(一)教學准備階段:
教師准備:1.根據教學內容製作相關的教學課件。
2.為學生提供相關書目和網站,請同學查閱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典故資料。
3.預測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制定應對策略。
學生准備:1.預習課文,課前從媒體、網路、課外書籍中搜集春秋戰國爭霸歷史資料,搜集與之相關的成語典故。
2.自主組成歷史學習小組。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師】提出問題:
1.同學們還記得公元前21世紀—前770年,我國經歷了哪幾個朝代?
2.西周初年,周王為鞏固對周邊的統治,採取了什麼政策?
3.是不是採取分封制,西周的統治就可以長治久安了呢?
4.你認為這一制度有哪些弊端?
【生】思考並回答問題。
【師】歸納:世襲制使無能的人為天子,周王室的實力越來越弱,分封制分封的諸侯勢力越來越大,他們想取代周天子,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因此中原大地上刀光劍影、戰亂不斷。在爭霸戰爭中先後出現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在這段時期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和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段動盪歷史。
2. 學習新課:
(一)齊桓公稱霸
1.春秋五霸: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西周滅亡後建立了什麼國家呢?
【師】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這是一個奴隸社會的瓦解和封建社會形成的時期,是一個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你們知道春秋與戰國的起止時間嗎?為什麼把這一時期稱作「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生】看書思考回答:春秋—前770——前476年,來源於魯國的編年體史書《春秋》;戰國—前475——前221年,當時各大諸侯國連年交戰,戰國名稱由此而來。
〖課件顯示周王勢力變化表〗
名稱 土地 兵力 財力物力人口 天子與諸侯的關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轄從鎬京到洛邑方約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轄的軍隊多達14萬人以上 人口眾多,資源豐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東周 東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轄的土地有方約600里的土地,往後越來越少。最後只有方約百里的土地。 平王東遷後,還有3萬人。後來逐漸減少到只剩下幾千人了 直轄的人口所剩無幾,財力、物力、兵源減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強大的諸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師】東周的統治是不穩固的,從表格的對照中可以看出周王的地位發生怎樣的變化? 諸侯爭霸的實質是什麼?
【生】討論後回答,認識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國產生自行擴張領土的野心。從此,諸侯國之間為了爭奪領土和霸權,開始了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
【師】春秋初期,諸侯國有100多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一些較大的諸侯國,不斷進行兼並戰爭,誰戰勝了就召開各諸侯國會議,迫使大家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先後起來爭霸的有五個,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春秋五霸」包括哪五個人?他們是怎樣出現的?
〖課件顯示《春秋五霸形勢圖》〗
【生】回答問題:春秋五霸市相繼出現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種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在圖中找出「春秋五霸」的具體地理位置並填圖,益於學生掌握。(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種說法。)
2.齊桓公首霸:
【師】請同學們看圖,想像你就是齊國的國君,要想成為第一個霸主,需要做什麼工作?為什麼?
【生】回答略(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學會分析歷史問題)
【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提出:齊桓公為什麼能夠首先稱霸?(可以將此問題分為若乾子問題,減輕學習難度,突出重點)
①齊國在什麼位置,其自然環境怎麼樣?
②齊國爭霸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③為稱霸齊桓公採用什麼高明的手段?
④齊桓公稱霸的標志是什麼?
【生】看書過程中可以互相討論,交流學習心得,回答老師問題。
第一,齊國在今山東北部,靠近渤海,盛產漁鹽,經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優越地理位置為其稱霸爭霸創造了有利條件,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的優越地理位置是爭霸的有利條件。
第二,齊桓公善於用人,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他改革內政與軍事,發展經濟,使齊國國富兵強。管仲相齊改革成為其爭霸成功的根本原因。
第三,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借「尊王」之名,行「爭霸」之實,用「攘夷」積極開展對外活動,獲得諸侯國的支持,增強齊國的號召力。「尊王攘夷」口號的提出是是齊桓公成功的對外政策,也是他爭霸的有力手段。
第四,公元前651年,葵丘會盟確立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標志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了頂峰。
【師】歸納:〖屏幕顯示〗
〔知識拓展〕【師】看書中材料: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它說明了什麼?你還知道有關管仲的哪些成語故事?
【生】學生認識:齊桓公重視人才,知人善任,使國家日益走向強盛,最終完成霸業。成語典故:老馬識途、管鮑之交等
(二)問鼎中原
〔過渡〕:齊桓公稱霸為諸侯國所矚目,一些大的諸侯國競相效仿,其中較典型的是晉楚爭霸。
【師】繼齊桓公之後的另一位霸主是誰?在晉楚爭霸中最著名的戰役是什麼?
【生】晉文公,城濮之戰。
【師】這場戰役中有一個著名的成語故事,有誰能講述一下?
【生】退避之舍。(講述故事略)
【師】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退避三舍這種策略在當時有什麼作用?
【生】①體現了晉文公是信守承諾的人。他退避三舍不僅報答當年的恩情,又使晉軍贏得政治上的主動。②在軍事上也使處於劣勢的晉軍退避三舍是為了避開敵人強大的中軍,誘敵深入,然後出其不意地攻擊敵人。這是晉軍採用的有利戰術。
【師】歸納:晉文公「退避之舍」可以說是一箭雙雕,誠信、殲敵兩不誤。「城濮之戰」成為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晉文公因此成就霸業。此後晉楚爭霸持續了很長時間,到了楚莊王時期打敗了晉國,做了中原霸主。
【師】看圖,啟發同學思維提出問鼎,「鼎」代表了什麼?楚莊王問鼎意味著什麼?
【生】古代傳說夏禹鑄了九鼎,象徵九州。成為夏,商,西周傳國的寶物。周王朝掌著它,是作為中國最高統治者的憑證。楚國楚莊王問鼎,是挑戰王權,是暗示想取而代之。
【師】春秋末年,江南吳越兩國也加入了爭霸戰爭。在吳越爭霸中有一個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從中你得到什麼啟示?
【生】勾踐卧薪嘗膽,立志報仇。①我們應該學習勾踐在逆境中不放棄,克服困難,不斷進取的恆心與毅力。②學習勾踐不忘國恥發奮圖強的精神。③學習勾踐能屈能伸的人生態度。④ 認識到立志的重要性,樹立遠大理想能幫助我們實現個人抱負。
【師】歸納:國強要革新,國立須治業,國興靠人才,人才是興國的關鍵。所以,作為一名學生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學好文化知識,掌握本領,為中華之崛起而發奮讀書。
(三)合縱連橫
〔過渡〕:經過春秋時期咄咄逼人的爭霸戰爭,大部分小國被兼並,最後形成七個大國對峙的局面,歷史上的「戰國」時期開始了。
1.戰國七雄
【師】 七雄並立是怎麼產生的?戰國七雄包括哪些國家?
【生】三家分晉:趙、魏、韓。〖屏幕顯示動態演變過程〗增強直觀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屏幕顯示 《戰國形勢圖》〗 (學生識別其方位並填圖,並出示順口溜:齊楚秦燕趙魏韓 ,東南西北到中央,幫助學生掌握識記地圖要領)
2.合縱連橫
〔動腦筋〕【師】如果你是當時某一國的謀士,你會為自己的國家獻出什麼策略?假如你是秦國的最高指揮官,你希望中原地區呈現什麼景象?你會如何去統治你的國家?但是你的國民又會怎樣對付你呢?假如你是中原六國的最高領導人,面對中原的形勢,你將用什麼辦法度過難關,對付秦國?
【生】回答略,創設歷史情境使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思考問題
【師】①這一時期,各國除了使用武力外,還使用什麼樣的外交手段?
②什麼是「合縱」、「連橫」的斗爭?戰國時各國之間為什麼要進行「合縱」、「連橫」的斗爭?它們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誰?
③合縱抗秦的謀略為什麼沒有成功?(結合書本小字和課後閱讀材料分析)
【生】小組閱讀教材,小組合作討論並發言。〖屏幕顯示動態演示圖〗增強直觀。(學生指圖講解,什麼是「合縱」與「連橫」)
【師】歸納:「合縱」、「連橫」的斗爭持續了很長時間,各國時而追隨秦,時而又追隨楚,反復無常,這就是什麼成語的由來?
【生】朝秦暮楚。
〔放飛思維〕:〖屏幕出示問題〗孟子曾說過:「春秋無義戰」,列寧則說:「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戰爭,它們雖然像一切戰爭一樣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慘禍、暴行、災難、痛苦,但它們仍然是進步戰爭,它們促進了人類的發展,加速地破壞極端有害和反動的制度」。 你怎樣看待春秋戰國時期的爭霸戰爭?(通過思考討論使學生學會辯證分析歷史問題)
【生】思考問題,展開討論並回答。①春秋戰國的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②戰爭使一些小國被大國吞並,一些疆域較大國家出現。③爭霸戰爭促使了一些國家進行改革,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師】〔學法指導〕同學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應注意的是:我們在評價歷史事件時,應該抱著一分為二、實事求是的觀點,辯證地去看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從正反兩方面去評價春秋戰國的爭霸戰爭。〖屏幕出示答案〗(①春秋爭霸戰爭的確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和痛苦。所以有一種觀點認為「春秋無義戰」。 ②但在戰爭過程中,打擊和削弱了奴隸主貴族集團,為新興地主階級的出現掃清了道路,推動社會進步;③爭霸戰爭實現了區域性局部統一。這為全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④大國為了爭霸,都重用人才,實行改革,出現了經濟發展、思想活躍、文化繁榮的景象;⑤爭霸戰爭還促進了各族的大融合,加速了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
輕松時刻
【師】同學們收集了許多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下面我們進入成語大串聯環節。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擂台賽:按次序說出與本課相關的成語,不許重復、不能中斷。(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興趣與增強學能合作意識)
【生】老馬識途、管鮑之交、退避三舍、一鳴驚人、朝秦暮楚、卧薪嘗膽、毛遂自薦、完璧歸趙、紙上談兵、負荊請罪等
3.課堂小結:
【師】春秋戰國時期的時代特點是什麼?
【生】動盪、變革、爭霸。
春秋戰國是我國古代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它是我國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轉變時期,在分裂中一些大國為強大不斷改革內政,又孕育了統一的因素,為後來秦統一埋下了伏筆。所以說爭霸戰爭譜寫了國家統一的序曲。
這一時期是眾多成語典故的出處、源流。同時春秋戰國時期又是秦國在戰國末期,國力日益強盛,獨占鰲頭,擺出了咄咄逼人,無敵於天下的攻勢,是笑在最後的國家,但它是不是笑得最好的呢?欲知後世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4.課堂練習:
一.慧眼識珠:
1.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 楚莊王 B 宋襄公 C 齊桓公 D 晉文公
2.正式承認齊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的是:( )
A 城濮之戰 B 葵丘之盟 C 長平之戰 D 問鼎中原
3.齊桓公發展齊國勢力的口號是:( )
A 改革內政 B 發展生產 C 尊王攘夷 D 改革軍制
4.戰國七雄中位於最南邊的國家是:( )
A 楚國 B 燕國 C 秦國 D 齊國
5.下列哪一個成語與晉文公有關:( )
A 卧薪嘗膽 B 問鼎中原 C 退避三舍 D 老馬識途
6.朝秦暮楚這一個成語出自於春秋戰國時期的:( )
A 諸侯爭霸 B 三家分晉 C 周王室衰微 D 合縱連橫
二. 對號入座:(請將下列成語與相關的歷史事件用線相連)
朝秦暮楚 相傳燧人氏用人工方法生火
鑽木取火 城濮之戰中晉文公採用的戰略戰術
退避三舍 春秋時楚莊王數次揮師北上,打敗晉國
問鼎中原 戰國七雄為了各自利益時而「合縱」時而「連橫」
三.填圖樂園
請在下圖方框中填出「戰國七雄」的名稱。

5.板書設計:
東周 春秋(前770—前476年)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 楚莊王
( 奴隸社會瓦解時期 ) 春秋五霸
戰國(前476—前221年)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在中間)
(封建社會形成時期) 戰國七雄

閱讀全文

與重復構成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