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古詩詞教學論文

古詩詞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21 06:05:10

1. 如何使小學生更好學習和理解古詩詞論文

就學生方面而言,應該從以下方面努力:一、初讀古詩時,學生要堅持課前預習古詩詞,並要做到熟讀古詩古詩詞,就其語言和內容而言,其實真的離我們的時代比較遙遠。古詩詞寄予著古人的思想與情感,與當今學生的生活還是有相當大的距離。僅就課堂上的那麼點時間,學生是不能把整首詩全部掌握的,因此,課前預習,搜集資料、了解古詩的背景是尤為重要的。首先,看古詩詞的標題,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標題是古詩詞的眼睛。透過標題,我們能夠捕捉到很多信息。古詩的標題極為凝練,需要花時間才能真正理解。如果能真正做到這點,學生不僅能培養到搜集信息的能力,而且能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聽說能力,同時又加深了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和對詩歌整體感情基調的把握。其次,要了解作者,即詩人。學生可通過各種渠道,如圖書、網路等,查找、探尋詩人的生平、經歷、成就,做到了解詩人。再次,要求學生熟讀古詩詞。朗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在讀的過程中,要爭取能背下來,為後面的古詩學習作好鋪墊。如果學生真的能堅持這樣的學習過程,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習的效率。二、學生要精讀詩詞,做到了解詩意。在品詞析句時,要體味詩詞中的意蘊讀熟古詩詞後,就開始了解詩詞的意蘊了,在語文課本中,古詩詞都會有注釋,學生可以結合起來理解。本人比較喜歡學生自主學習詩詞,老師可以提供適當的幫助。詩詞其實是人類語言文化的精華,一字一句都是詩人經過斟酌得來的,有的甚至達到了完美的境界。如果我們一字一句地逐一講解,反而會讓古詩失去原本的魅力。古詩的學習,重點在於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教師不要過多地干預,一味追求標准理解,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把握中心,體味詩情。學生還要善運用想像。古詩詞用凝練的詞句造就意境、勾畫形象。教師要引導學生循著詩所創造的意境和形象去想像,這樣才能融入詩境,才能品悟詩情。如《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感情沉鬱。為此,在講到「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句時,我特意播放了殷承宗的《黃河頌》。那雄渾的音樂,那黃河奔騰的壯闊景象,以及黃河邊上山嶽聳峙的巍峨,讓學生感動。在這么一種氛圍感染下,學生反復吟誦古詩,他們的情感得到了激發,朗誦的場景大氣磅礴。三、學生要做到研讀詩詞,進入境界,在意象中體驗古詩詞的內在情感首先,學生要了解詩詞的創作背景,在古詩詞中,有不少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達的情感也不同。比如,李白的《贈汪倫》一詩,寫汪倫以歌聲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對已感情之深;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廣陵》一詩,寫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長江之水喻友人之間感情綿綿不絕;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詩,王維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達對友人離去的傷感之情。這些都淋漓盡致的表達出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其次,學生要培養想像力,古詩詞具有簡潔、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的特點,學生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就要靠自己的想像和領悟,要能構想一個詩詞的畫面。學生在想像中要會領悟情感。古詩詞教學中只有喚起學生情感體驗,產生移情和共鳴,讓學生驅遺想像,引起聯想,由此及彼,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再現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就老師方面,本人認為要做到以下方面的工作: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古詩詞審美能力。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努力提高自己,外塑形象,內強素質。經典詩詞除了語言藝術之外,還包含有其它的藝術因素,如果教師自身缺乏一定的藝術修養,很難領會到詩詞作者對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生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也就很難使學生感受到這一點。俄國作家契訶夫說:「審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審美情感,才能展示自身的美,感受美的力量,認識美的本質,這樣才能更好地把美展示在經典詩文誦讀中,並帶領學生去感知經典詩文的美,使學生體驗到美的愉悅。教師還應注意古詩詞教學中詩詞誦讀方式的多樣化,教師應該做到引導小學生誦讀古詩詞。在學生誦讀經典詩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和詩文的寫作特點,在關鍵性的地方提點一下,引導學生朗讀。對一些特殊的、說明問題有承接性和層次性的句、段,通過引讀,能直接抒發作者與讀者的真實情感。引讀要求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根據教師的提綱挈領,經過思考理解,收到口誦心傳的朗讀效果。教師引導包括以下兩種方法。1.提示式。像記敘文一類的詩文,教師可以朗讀課文每段落或句子的開頭部分,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提示語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層次,以引導學生朗讀。2,插敘式。對於古詩歌,由於語言比較精煉,不易理解,如能運用散文鋪寫的插敘方式引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領會其中意境。經典詩詞是我國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應該學習,傳承中華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這種熏陶,這種教育應從小抓起,從我們入學的那一刻抓起。因而,教師應根據不同年齡、學段學生的特點,進行合理的古詩詞的教導。當然,小學教師應該選擇科學合理的授課方法,或誦讀,或感悟,盡量做到讓學生在輕鬆快樂中完成對古詩詞的學習,提高學生自身的古詩詞素養。

2. 求問教學論文《古詩詞教學應遵循哪些原則》

七坊中心小學:陳顯容
古詩在小學教材中古詩教學內容占很大比例,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情感有著重要作用。作為新時期的一名教師讓學生輕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詩文的魅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新課程理念的滲透和實施又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詞教學一般應遵循哪些原則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談談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一 . 以閱讀、記誦為主的原則新課標規定: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誦讀古典詩詞,得到的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積淀,更是心靈與詩歌的融合俞平伯先生曾說過:古人做文章時,感情充沛,情感勃發,故形之於作品。當時由情思而聲音、而文字,今天的讀者要了解當時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來的軌道,逆溯上去。作者當時之感寄託在聲音,今天憑借吟哦背誦,同聲相應來使感情再現。由此可見,人們對文章的理解是以誦讀為基本前提的,而且誦讀最有價值的古詩文也是一種回歸傳統直覺式的語文教學。所以,我認為: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詞教學應遵循多讀的原則。例如誦讀《牧童》一詩時,我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詩意的同時,把詩句變成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讓他們自己動手繪出一幅彩畫,使他們在體驗創作樂趣的同時,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學生動手繪圖以後,我再引導我描繪詩意,學生一邊想像一邊概括描繪的是哪一個句子?
生:看見了。...!
生:草鋪橫野六七里。
師: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
生:笛弄晚風三四聲。(學生搶著應聲回答)。
師: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
生:歸來飽飯黃昏後。
生:不脫蓑衣卧月明。
多背點經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為學生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備。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時,無需面面俱到地進行分析、講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義就行;但也並不反對個別學有餘力的學生對某些古詩文作一些較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這就是的誦讀為本,不求甚解原則。
二.循序漸進的原則
必需考慮不同級段學生的不同特點,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教學。採用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和品味到這首古詩所描寫的畫面真..感受,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學《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有些學生沒有見過瀑布,也不知道川的概念和香爐的意思,因此,在學習這首詩的前兩句時,老師就需要解釋字詞,並把全句大意口述出來。難點之處解決了,句意大致明白了,然後再讓學生去自讀三、四句,並用匯報的方式去檢查自讀自悟的效果,必要時再加以點撥。這是一種半扶半放、先扶後放的方式。。我們在前邊講到要淡化詩歌教學中的講解與分析,這並等於說就一點不講,適度的講還是必要的,因為沒有老師的幫扶,也就不可能有學生有效的誦讀,問題的關鍵是要把握一個度字。由扶到放,先扶後放,就是要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以使我們的教學,能夠取得更好成效。。
三. 創設情景的原則
詩是抒發詩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成一種意境,然後藉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因此詩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繪的。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教師能將抽象、凝煉的語言與具體的形象實物聯系起來,將古詩中的形象化為可作用於視覺的多媒體課件,就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並很快進入詩境。又如我教《牧童》這首詩,它包含了豐富的信息,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通過學生的誦讀、領悟,師生交流後,我讓學生發揮想像,把詩歌描繪的景象描畫出來,還設計了問題:如果你是牧童,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麼?為學生想像活動提供了豐富、鮮明的表象信息,學生很輕松地踏入了詩的意境之中。
四.自主學習的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切實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的作用在於要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發言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另外要給與學生必要的提示與指導。比如要告訴學生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等等。比如,我在講授《泊船瓜洲》一課時,就組織了一場討論,題目是:聯系課前收集的質料說說王安石寫下這首詩時的心情,這與他當時的境遇有什麼關系。學生非常踴躍,自主學習,學生進行討論
五、 科學評價、激勵為主的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中對小學生背誦詩文的數量雖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記憶力好的同學,背得要快些,記誦得數量要多一些;記憶力稍差一點的學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數量要少些。對這些情況,教師要正確對待,要承認差異,個別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教師也要予以表揚,予以鼓勵。課程標准中還提出了誦讀詩文時音調、節奏、情感方面的要求,對於這個問題,教師也要靈活掌握其標准。一部分語感好的同學,讀得就好些,語感差一點的同學,讀得就不會那麼好。對待讀得不理想同學,教師應該耐心指導,並且還要表揚他讀得很認真或很有感情等等,以此激發其誦讀詩文的興趣
總之,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他們愛詩、讀詩,在古詩詞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格,放飛心靈。而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讓古詩在孩子心裡生根發芽,在教育的征程上為古詩開辟一片嶄新的天地。

3. 古詩詞教育論文:如何讓兒童以自己的方

一、 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詩人的簡況及時代背景。
二 、 指導學生理解內古今異義的字。 理解字詞意思是理解詩意的基礎。教師不必逐字逐句講析,而是抓住個別難詞講解
三、 讓學生自己去理解詩意。 理解詩意是古詩教學的重點。
四、讓容學生多讀古詩,在讀中體會感情。

4. 怎樣應用多媒體優化古詩詞教學論文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許多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非常適合小學生賞析、背誦,與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手段在創設古詩詞教學情境方面更具優勢。它能夠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品讀的興趣,融入詩詞的意境,進入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那麼,怎樣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古詩詞教學呢?
一、運用多媒體再現歷史
優美的詩詞,與作者所處時代、生活經歷、文化底蘊密切相關,作為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障礙。教師採用多媒體手段提供有關時代背景的音像資料,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示彼時彼地的歷史狀況、社會動動態,既為教學傳遞信息、鋪墊知識,又使學生更好地貼近作者、理解作者。學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可採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安史之亂」的史實音像資料,讓學生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寶年間,李白受到了牽連,在潯陽入獄,而且被判長期流放夜郎的悲慘狀況,之後,教師補充描述道:「次年李白西行至巫山時遇赦,他即從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在途中寫了這首詩,來抒發詩人遇赦後無比歡快的心情。」設置這樣的背景情境,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時空距離,幫助學生產生與詩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緒,為學好此詩開了個好頭。
二、運用多媒體激活文字
如古詩《山行》展現了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但是本地很少有孩子親眼見過「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麗景象,僅憑教師口頭講解,很難讓學生產生真實的體會。而多媒體的恰當運用就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觀看錄像——畫面上出現了一片深秋的楓林,如詩中所述的美景真實具體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教師接著說:「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蓬勃的生命力,詩人沒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的贊歌。」錄像帶給學生美的享受,也激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激活」文字,學生不但理解了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還體會到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及感情色彩。
三、運用多媒體動畫激趣
將適用於動畫展示的古詩詞內容做成動畫,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能開啟智慧,增強參與意識。比如教學《漁歌子》(張志和)一課時,可以用flash製成動畫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一邊播放動畫片一邊讓學生各自用最簡潔,形象的語言概括畫面,再打開課本,與詩人的語言作比較,體味古詩詞語言的生動形象,簡潔合韻的特點。
四、運用多媒體烘托詩境
古詩詞節奏,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美;音樂又是聽覺語言,是人類心靈的詩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處。通過音樂設置情境,能夠渲染氣氛,烘托詩境,奏響詩詞的主旋律。我在古詩詞教學中,經常配合播放《禪院鍾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廣陵散》、《陽關三疊》等著名古曲,讓優美動人的旋律,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更加真切地體會出詩人通過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總之,利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轉靜態為動態,為學生思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更好的開發,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精彩對接,構建出了一條無形的時空隧道,穿過它,學生們會以敏銳的目光,捕捉到古詩詞閃爍千年的異彩,在古詩詞的天地里心馳神遊。

5. 教學論文《關於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

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

古詩詞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瑰寶。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佔有一定的比例。如何進行古詩詞教學,筆者有一些體會。
一、 激情導入,激發詩趣
1. 朗讀導入。朗讀不僅能培養人的語感,也能給人帶來心靈上的震撼,它是一種心靈與文本的溝通,也是情與詩意的完美交融。如果在上課之初,以美的朗誦開場,首先給學生一種獨特的審美感受,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隨著詩詞的情感波動而心動,隨著朗誦語調的抑揚而情涌。學生只有在欣賞和陶醉中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朗讀內容可以是學過的古詩詞,也可以是與要學內容相關的古詩詞。描繪春景的,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表達愛國熱情的,寫花的,寫草的,寫月的……小學生能吟誦許多首,教者只要引導及時到位,就能收到效果。如教學《江南春》時,可讓學生回憶描寫春天的詩句,讓學生背誦《春曉》,當一首首優美的詩句從學生口中流出,他們也融入春天的美景中了。
2. 畫面導入。蘇軾曾評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學古詩詞時,可以用圖畫導入新課,增強直觀感。小學教材編者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每首詩篇中都配上一幅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都能抓住詩中情景,引發學生聯想。教學前展示這些插圖,讓學生從插圖中產生學習興趣,也不失為一種方法。如古詩《村居》的教學,插圖是一幅美麗的春色圖,畫中孩子們放風箏的天真爛漫情趣尤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從而引發學詩興趣,順利地進入古詩的學習中。
3. 詩詞導入。即以熟悉的古詩詞句導入新篇學習。每位小學生頭腦中都儲存有一定的古詩詞,有些學生在一年級時就能背誦許多古詩句,雖然他們對背誦的古詩詞內容並不太理解,但潛意識中總有一種或模糊或粗淺的認識,這種認識在學習相關篇目時就會不自覺地涌現出來。如在教學張志和《漁歌子》這首詞時,請學生背誦胡令能的《小兒垂釣》進行對比,都是講釣魚的,但張志和的釣魚與小兒的釣魚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同樣寫釣魚,風格差異較大,由小兒的天真引出張志和的失意,強烈的落差能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4. 故事導入。古詩詞雖然來源於生活,但是學生離古詩詞作者的生活非常遙遠,要想讓學生一下子就進入古人的世界是不可能的。而故事導入應是一種切合實際的方法,因為沒有哪位小學生會抵觸新奇有趣的故事。其實只要教師用心,每首古詩詞都蘊含一個生動的故事。如果用古詩詞的故事導入,就能很快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進去。如《石灰吟》《春曉》《清平樂・村居》等古詩詞,或本身就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或在作者的背後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只要給學生充分的預習准備,讓他們搜集相關的資料,進行充分的交流,學生說不定就會對新學的詩詞有獨到的見解,對詩詞背景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
二、 吟出韻律,吟出深情
1. 吟出韻律。押韻好的詩詞,讀起來鏗鏘有力,產生一種回環往復的感覺,這就是韻律美。不同的詩詞作品,有不同的押韻,會形成不同的氣氛,傳達出不同的情感。我們朗讀詩詞,也應將詩詞獨有的韻律美傳達出來。只要我們稍加留心,就會發現一般古詩詞都有明顯的韻味。如《清平樂・村居》中的「草」「媼」「好」,都押「ǎo」韻,讀起來順暢自然。這樣的例子很多。如今許多古詩詞已被譜成優美的歌曲,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吟唱。學生在吟唱過程中會產生特別的美感,也在無形中增強了學習興趣和記憶能力。只要教師善於設計,用心組織,詩詞的教學其實也能達到詩情畫意般的音樂境界。
2. 吟出深情。詩詞是一種最適宜朗讀的文學形式。它的基本特點就是有強烈的感情、豐富的想像、深邃的意境、優美的韻律。因此,我們朗讀時,就應該通過豐富的想像,再現詩人詞人的感情。詩詞是抒情藝術,無論是抒情詩詞,還是敘事詩詞,甚至哲理詩詞,只要是成功的作品,裡面必定奔涌著作者澎湃的激情,蘊含著作者的縷縷情思。無論是思念家鄉、親人的《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還是表達朋友情深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抑或是托物言志的《石灰吟》《墨梅》等,都深藏豐富的情感。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走進作者心境,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脈搏,讓自己的思想和詩人、詞人的思想融為一體。這樣,朗讀者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
三、 明白詩理,升華詩意
1. 找詩趣。學習散文我們喜歡引導學生找出「文眼」,其實古詩詞也有「眼睛」,只要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它,就能順利把握情感基調,悟出作者的思想精髓。「眼睛」是詩詞的中心,是詩人要表達的「詩理」。「理」其實是和「趣」相連的。有時我們在引導學生進入詩詞意境時,會讓他們無形中享受到一種樂趣。在詩人營造的趣味中習得其意,進得其境,顯得順暢自然。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一詞,向我們描繪了富有鄉村田園氣息的情景。詞中的一戶人家二老融洽,孩子孝順,老有所養,少有所事。這首詞只要細細玩味,我們就會發現「趣味」無窮。「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的親切與溫馨,「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的可愛活潑,都融於一個「醉」字中,「醉」字就是「詞眼」,字里行間也無不讓人感覺到詞人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在這樣的生活里,有鄉村美,也有鄉村趣,更有鄉村樂。
2. 融詩情。詩是以文字體現情感,沒有詩人真摯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弦的詩詞。如陸游經過長期戰亂流離生活的體驗,凝聚起深切的愛國激情,從而寫出飽含血淚和期望的《示兒》一詩。又如李白經歷了十五個月的流放生活後重獲自由,懷著難以自禁的喜悅,寫下了《早發白帝城》一詩。再如,李白觀賞了陽光照耀下的廬山瀑布凌空直下的壯麗景觀,心中勃發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無限熱愛,寫下了《望廬山瀑布》一詩。可見詩詞歌賦都是作者「情動而辭發」之產物。
3. 悟詩理。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也留下許多至深哲理,讓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在吟誦詩詞歌賦時不斷成長成熟。語文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提高對古詩詞的感悟力。如葉紹翁《游園不值》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朱熹《觀書有感》中「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過躬行」。還有,李白《將進酒》中「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這些深含哲理的詩詞都是教師教學時必須讓學生理解的,學生只有理解了才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

6. 怎樣教學古詩詞 論文

7.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這個論文的研究對象是誰啊

教學的問題,是關於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問題

閱讀全文

與古詩詞教學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