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實錄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2021-02-21 03:44:54

1. 記金華的雙龍洞筆記空中課堂

記金華的雙龍洞筆記空中課堂?不要讓別人覺得不值得我們學習

2. 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解析

1.課文簡說。

本文是葉聖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作者按游覽的先後順序,先寫了去雙龍洞途中的風光,接著寫雙龍洞洞口和來到外洞;再寫怎樣通過孔隙來到內洞;最後寫出洞。行文中還有一條線索,即作者多次寫到水。在途中是「一路迎著溪流」,來到洞口時,發現「那溪流就是從洞口流出來的」;「在外洞找了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內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聽到「聲音輕輕的」。以上兩條線索十分清晰。

文章開門見山,直接點明游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艷」概括了山區生機盎然的春色。再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雙龍洞的特點。「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外洞很寬敞,孔隙的窄小,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內洞是一團漆黑」,靠「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才看清楚洞內的景物:首先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點名雙龍洞名稱的來歷;其次是形狀變化多端的石鍾乳和石筍。最後通過比較,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

在記敘中,作者的語言樸素,真實可感。如寫外洞的寬敞,用「在那裡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來說明,寫內洞的大,用「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來比擬。寫孔隙則以自己的好奇和「擠壓」的感覺,真實地寫出窄小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通過閱讀,讓學生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二是讓學生通過感悟按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准確和朴實。

本文教學的重難點是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游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一個「迎」字,點名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時而……時而……」說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於溪流的寬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緩急不同,作者巧妙地運用「寬、窄;緩、急;」兩對反義詞准確地表達溪流的形和聲。由於溪流緩急不一,聽到的流水聲也就各不相同,猶如在「時時變換調子」。這句話烘託了作者當時的游興有多濃,對涓涓溪流發出如此贊嘆!

②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這句話寫出作者通過孔隙時的真實感受,「稍微」,「一點兒」告訴我們只有一動不動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過孔隙,以此說明孔隙小的特點,非常逼真。運用「要是……准」的假設句式,准確地表達了作者當時受「擠壓」的感覺。

③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石鍾乳和石筍是非常值得觀賞的,原因是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又各異。用「即使」這個關聯詞作強調,即退一步講,如果不把這些石鍾乳、石筍具體比做什麼也值得觀賞,說明它本身已經夠吸引人了,無需再比作什麼了。

(2)對詞語的理解。

石鍾乳:又名「鍾乳石」,倒掛在溶洞頂部向下生長的一種碳酸鈣沉澱物。當地表水或降水沿著溶岩裂縫下滲至洞頂時,因水的蒸發及二氧化碳的散失,使溶在水中的碳酸鈣沉澱下來,慢慢增長,具有同心圓狀結構,形狀如鍾乳,故名「石鍾乳」。

石筍:溶洞底部直立的一種碳酸鈣沉澱物,它是由洞頂的水滴到洞底後,水分蒸發,水中的碳酸鈣沉澱下來,由少積多,由下向上增長,形如筍狀,所以叫石筍。

3.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4、記金華的雙龍洞
1、《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的作者是 葉聖陶 。課文按照 游覽的順序依次寫了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的情況。此外,泉水流經的路線也是文章的線索,它的路線是泉水從那個深黑的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2、金華的雙龍洞的路上景色特點是明艷,外洞的特點是 大 ,內洞的特點是黑、奇 、大,連結外洞和內洞的是孔隙,它的特點是 窄
3、《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 游記 ,記敘了作者去京華的雙龍洞所看到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對大自然的熱愛。
4、「擠壓、稍微、准會」既寫出了作者緊張而好奇的心理,又說明孔隙的窄小。
「再加上、即使、也」突出表現了這些石鍾乳和石筍美麗迷人,魅力無限,充分地顯示了作者由衷的喜愛之情和深深的贊嘆之意。
5、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洞外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卧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
6、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這段話運用了心理描寫。
(一)
出金華城大約五公里到羅甸,過了羅甸就漸漸入山。公路盤曲而上。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花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紅色,在別處似乎沒有見過。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1、解釋詞語。
盤曲而上:指公路曲折環繞通向山上。
或濃或淡:有的 呈:顯現
新綠:剛現出的嫩綠 明艷:色彩明亮,鮮艷
2、「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這句話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3、這段話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
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裡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卧,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船兩頭都系( xì jì )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洞外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卧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暈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 sì)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捎)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大約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洞。
1、在括弧里劃去不正確的讀音或字。
2、文中哪些句子寫出了我經過孔隙時的感受?用橫線畫出來。
3、「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卧,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這句話採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這樣的句子我也會寫:什麼是合作呢?顧名思義,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
4、「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這句話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這句話採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手法。
5、「在那裡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這句話採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手法。
6、假如你是雙龍洞的小導游,請你根據短文的描述,展開合理的想像,設計「外洞」或「孔隙」的解說詞。
親愛的遊客朋友,你們好:
古人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上小船」,遊了外洞,我們就要坐船經過孔隙進入內洞,請各位遊客格外小心,因為空隙十分窄,船很小。每次只能並排躺兩個人,任意定要仰卧在船里,身子要緊貼著船身,千萬別抬頭看,如果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如果你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你擠壓過來那你可以閉上眼睛。你躺好以後,說一聲「行了」,管理處的工人人員就在內洞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到內洞。要出洞時,在外洞的工作人員就在洞外拉繩子,船就出來。雙龍洞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為特色,下面我們就來享受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入洞方式吧,你一定會有獨特的感受。
(三)
內洞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餘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麼寬廣。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像。其次是些石鍾乳和石筍,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大都依據形狀想像成神仙、動物以有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在洞里走了一轉,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間房子那麼大,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聲音輕輕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1、 解釋加點的字。變化多端:項目。 顏色各異:相同。
2、 「石筍」的「筍」字用音序查字法,應查字母 S ;用部首查字法應查 ,再查 4 畫。
3、 在文中空白處加上標點。
4、 用一句話概括兩段話的意思。
作者在內洞看到了的景物。
5、作者在內洞看到了三點內容:一是雙龍;二是石鍾乳和石筍;三是泉水。
6、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觀看——( 觀賞 ) 黑暗 ——( 漆黑 )
5、 用橫線畫出內洞很黑的句子;用浪線畫出內洞很大的句子。
6、 結合短文,請你說說雙龍洞名字的由來。洞內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
7、 作者說「值得欣賞」的理由有兩條:一是因為洞內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二是因為它們顏色各異。請你想像其中的兩種寫下來。
第一種:
第二種:
8、讀了這段話,我知道作者抓住內洞的黑、奇、大三個方面的特點,其中著力描寫了內洞景物的「奇」,一是「形奇」,表現為形狀變化多端的石鍾乳和石筍;二是「色奇」,表現為顏色各異;三是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
9、從畫線的句子中,你體會到什麼?
體會到石鍾乳和石筍是非常值得觀賞的,原因是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又各異。
習作1 練習1
1、擬人的修辭方法注意點:
(1)直接把一個事物當作人來寫,擬人句中不要出現「像」、「好像」、「彷彿」等詞語。
(2)擬人句要寫得恰當
2、成語不僅知道它的字面意思,還要理解它的比喻義,如「雪上加霜」。
3、寫出4個描寫冬天景象的成語(或者是描寫北風風光的成語):

4.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聖陶先生的一篇游記,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記類散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主要描寫了「外洞、空隙、內洞景物」的特點。我在教學時,反復研讀文本,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課文,把握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幾處感觸頗深。

一、抓主線,散而不亂

這是一篇游記,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游覽順序。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圈劃出表示作者游覽順序的詞,了解游覽線路,再讓學生到黑板把自己的發現寫上去羅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在學生理出文章的線索後,再讓學生細細朗讀、品味。將文本的語言達到內化、並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最後整理出遊覽圖,了解寫游記的一些技巧,學習體會詞句的精妙。

二、讀讀悟悟,精彩在演示中生成

課文中關於孔隙,作者用墨最多。孔隙下流水,孔隙上是岩壁。中間不過容許一艘小船進出的距離。由於空間太過狹小,所以帶給我們的感受著實深刻。這里是一段非常精彩的進入內洞的敘述。沒有華麗的詞藻,近乎白描的寫實筆觸,把孔隙狹小的特點描摹得十分傳神,讀了有身臨其境之感。所以我在教學本課時「以讀為突破口,訓練學生的語感」。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在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和點撥,應該說這節課中,文本的朗讀是充分的扎實的,主要包括朗讀整篇課文或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朗讀。首先讓學生充分練讀後,根據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語句讀給老師同學聽,師生共同評議。學生有了充分的自由,變得愛讀,想讀,帶著情感和體會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文章的味道,語感也便隨之產生了,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我靈機一動,做了演示,我的手掌就是那隻只能容得下兩個人的小船,而兩只粉筆就是兩個人,在演示的過程中,故意出錯,兩只粉筆站起來是不行的,因為洞太窄,必須躺卧。通過演示,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了過孔隙的感受,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感受到了孔隙低矮窄小的特點。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感悟是一種發現的過程,是學生在自己的探索想像的過程中,不斷發現,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看圖,練說,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更好的理解了文章的內容。

5. 《記金華的雙龍洞》這課,了解作者葉聖陶,我能整理收集到的資料

明線:作者的游覽順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暗線:內泉水流經的路線容(於作者瀏覽順序相反):深黑的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我要調研考了,老師給的復習卷上的。被幾核體捷足先登了。老師講過哦,祝你好運(*^__^*) 嘻嘻……

6. 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內容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
(二)中心思想
在游覽過程中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綉河山的熱愛.
(三)文章結構
全文按游覽順序,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節),交代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時間及雙龍洞的地點.
第二段(第2、3小節),寫作者從金華城出發,經過羅甸,漸漸入山,一路上經過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寫山後寫溪流,最後用「那溪流就是從洞里出來的」,引出描寫的重點雙龍洞.
第三段(第4、5、6、7小節),分別寫作者游覽外洞、孔隙、內洞的情景.
第4節先寫在洞口觀山的感受,然後具體描寫外洞,寫出外洞口「寬」內「大」的特點.最後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第5節寫作者從外洞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情形,這一節寫得很詳細,可分為五層:
第一層寫泉水的來路,承接上文,自然過渡,引出下文.第二層介紹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層寫小船的形狀,使人對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確的認識.第四層介紹穿過孔隙進入內洞的辦法.第五層寫穿過孔隙進入內洞的感覺.先寫作者穿過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備,再寫作者穿過孔隙時的感覺,讀了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第6、7小節寫作者游覽內洞時的情景,這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寫「黑」,「內洞一團漆黑」.第二層寫「奇」.借著汽油燈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鍾乳和石筍」.第三層寫「大」.「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第四層寫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發源地,點出了雙龍洞已到盡頭.這一段主要寫內洞「黑」、「奇」、「大」三個特點.
第四段(第8節),寫出洞,自然結束文章.
這篇文章段落分明,條理清晰.一是按游覽順序劃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條水線在串連著全文,因而有兩條線:游線和水線同時貫穿全文.
分段時,如有的學生把4節看成第三段,5節為第四段,6、7節為第五段,也就是把全文分為六段也是可以的.
(四)語言因素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顯得有精神.」這是一個比較句,拿滿山開遍的映山紅與盆栽的杜鵑花相比,比的結果是山上的映山紅「有精神」.「有精神」本來是形容人的,這里借用,形容花的長勢好.盆栽的杜鵑花也是映山紅,為什麼比不過山上開的呢?山上的映山紅根深葉茂,沐浴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嬌嫩而不茁壯,比起山上的映山紅就顯得遜色了.
「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這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聲都與山勢有關,請看下面的析句.
「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像.」為什麼「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因為它是雙龍洞的主要景點,雙龍洞也因此而得名,當然在內洞諸多的景物中先看雙龍.葉老看後為什麼說有點像,那麼到底是像還是不像呢?兩條龍蜿蜒在洞頂,是動態的描寫,它們盤在那裡,張牙舞爪,似要騰飛.再加上燈光搖曳,洞內水汽蒸騰,看上去真有雙龍欲飛的感覺.但又因雙龍是石鍾乳自然形成,沒有經過人工雕琢,因而葉老說有點像,還是肯定了像.
(五)詞語講解
臀部:人體後部兩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指洞頂上的石龍彎彎曲曲的樣子.
明艷:本課指明亮鮮艷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縫.本課指能通過一條小船的小洞.
時而:副詞.表示不定時地重復發生,有時候.
盤曲而上:盤曲,曲折環繞.課文指公路在山邊盤旋,繞著圈兒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勢高峻,樹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樣子.森郁,森林茂盛.
進:課文中作量詞.平房一宅內分成前後幾排,每排稱為一進.課文說內洞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即有十來排房子那麼大.
(六)寫作特點
課文中描繪景色的句子,運用了對比、比喻、誇張的手法,引導學生仔細賞析、體會.如「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要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作者通過心理活動的描寫,把雙龍洞的內洞入口處低矮狹窄的奇異景象非常生動地反映出來.
課文按兩點線索寫的.一條是作者的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來寫.是「順」的線索;另一條是泉水、溪水的來路,是「逆」的線索.兩條線索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不僅使全文脈絡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觀察的移動線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七)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孔隙和內洞是雙龍洞的重要景觀,學習「孔隙」那一節,應引導學生體會它的「矮」、「窄」、「險」.通過孔隙,險而不危,因而險中有奇、奇中有趣,著重體會心情.內洞有兩個重點:一是奇景雙龍,一是各種形態和顏色的石鍾乳、石筍構成的洞內奇景,應引導學生充分地想像,活躍他們的思維.
難點:課文中有幾個難懂的句子,應引導學生弄懂它的內涵.在教材分析中已經涉及.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游覽順序記敘了作者游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物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稍微」、「好奇」造句.
5.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過渡作用.
三、教案
(一)課時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釋題、簡介作者、通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劃分段落.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內容、釋句、理解課文寫作方法.
(二)課時教案
第一課時要求:釋題、知道作者、了解游記段落劃分的線索,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要求:讀懂課文,掌握景物的特點,理解難懂的句子,並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提示
1.學生幾乎都沒有去過岩洞,有條件的學校教師要播放錄像帶.沒有條件看錄像也可以看幻燈片.連這條件也不具備的,教師可搜集圖片讓學生看.總之,應當有感性的材料供觀賞.
2.寫雙龍洞沿途景物要讓學生懂得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不然,學生寫游記,前面把看到的景物一一羅列會造成喧賓奪主,主次不分.
3.學完這課書,教師給學生組織一次旅遊,可近距離的,讓學生抓住景物特點,按游覽順序寫一篇游記.
五、資料
作者簡介:葉聖陶(1894—1988年),原名葉紹鈞,江蘇關縣人.他從「五四」時期開始創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小說有《隔膜》、《城中》,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歲時,游覽了金華的雙龍洞和冰壺洞,寫了《記金華的兩個岩洞》這篇游記.本文是從這篇游記中節選的,節選時略有刪改.原文現收在葉聖陶的散文集《小記十篇》里.
記金華的雙龍洞

7. 記金華的雙龍洞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文是葉聖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游記。作者按游覽的先後順序,先寫了去雙龍洞途中的風光,接著寫雙龍洞洞口和來到外洞;再寫怎樣通過孔隙來到內洞;最後寫出洞。行文中還有一條線索,即作者多次寫到水。在途中是「一路迎著溪流」,來到洞口時,發現「那溪流就是從洞口流出來的」;「在外洞找了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內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聽到「聲音輕輕的」。以上兩條線索十分清晰。

文章開門見山,直接點明游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艷」概括了山區生機盎然的春色。再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雙龍洞的特點。「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外洞很寬敞,孔隙的窄小,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內洞是一團漆黑」,靠「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才看清楚洞內的景物:首先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點名雙龍洞名稱的來歷;其次是形狀變化多端的石鍾乳和石筍。最後通過比較,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

在記敘中,作者的語言樸素,真實可感。如寫外洞的寬敞,用「在那裡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來說明,寫內洞的大,用「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來比擬。寫孔隙則以自己的好奇和「擠壓」的感覺,真實地寫出窄小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通過閱讀,讓學生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二是讓學生通過感悟按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准確和朴實。

本文教學的重難點是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游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一個「迎」字,點名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時而……時而……」說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於溪流的寬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緩急不同,作者巧妙地運用「寬、窄;緩、急;」兩對反義詞准確地表達溪流的形和聲。由於溪流緩急不一,聽到的流水聲也就各不相同,猶如在「時時變換調子」。這句話烘託了作者當時的游興有多濃,對涓涓溪流發出如此贊嘆!

②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准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這句話寫出作者通過孔隙時的真實感受,「稍微」,「一點兒」告訴我們只有一動不動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過孔隙,以此說明孔隙小的特點,非常逼真。運用「要是……准」的假設句式,准確地表達了作者當時受「擠壓」的感覺。

③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石鍾乳和石筍是非常值得觀賞的,原因是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又各異。用「即使」這個關聯詞作強調,即退一步講,如果不把這些石鍾乳、石筍具體比做什麼也值得觀賞,說明它本身已經夠吸引人了,無需再比作什麼了。

(2)對詞語的理解。

石鍾乳:又名「鍾乳石」,倒掛在溶洞頂部向下生長的一種碳酸鈣沉澱物。當地表水或降水沿著溶岩裂縫下滲至洞頂時,因水的蒸發及二氧化碳的散失,使溶在水中的碳酸鈣沉澱下來,慢慢增長,具有同心圓狀結構,形狀如鍾乳,故名「石鍾乳」。

石筍:溶洞底部直立的一種碳酸鈣沉澱物,它是由洞頂的水滴到洞底後,水分蒸發,水中的碳酸鈣沉澱下來,由少積多,由下向上增長,形如筍狀,所以叫石筍。

二、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鍾乳、突兀森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3.領悟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三、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可作些調查,學生有沒有見過溶洞,對溶洞有些什麼了解等。

2.課始,讓去過溶洞的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聞,師生之間相互補充,與此同時借機教學「石鍾乳」「石筍」等詞語。然後揭示課題,對課文略作介紹。

3.本文生字較多,可單獨安排一個環節,讓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以及提出疑難,讀准生字字音,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通過畫示意圖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覽的順序。讓學生按示意圖說一說作者的游蹤。

5.在深入研讀時,要求學生分別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清楚的,引導學生對文中的重點詞句反復揣摩、品味,體會其用詞選句的准確與實在。

6.學生讀懂課文以後,可設計一些語言運用的訓練,如用「時而……時而……」句式造句;提供一句寫景物某一特點的句子,然後用幾句具體的話把這一特點描寫出來。

7.為了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可進行一些語文實踐活動。如介紹一次旅遊觀光的親身經歷,或介紹自己曾經去過的一個溶洞,給課文金華雙龍洞的內洞配上插圖等等。

四、教學案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去過溶洞,那裡的景象是怎樣的?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師總結: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不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風光,而且在地下也有著很多奇妙的景觀。其中溶洞就像童話世界中的迷宮……

結合認讀「溶洞、石鍾乳、石筍」等詞語。

二、自學課文,認讀理解生字詞

1.讀一讀生字表中的13個生字,要求讀准字音,對其中筆畫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識記它們的字形。

2.畫出課文中的新詞並根據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它們的大概意思。

3.質疑問難。(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詢問,也可向老師提出不能理解的詞語。)

三、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全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3.默讀全文,要求邊讀邊畫出作者游覽路線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並按圖說清圖意,然後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五、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

六、布置課堂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研讀作者在去雙龍洞的途中所見的景物

思考:作者見到些什麼?

感悟句子:

1.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由具體的景物概括出「明艷」一詞,寫出金華一帶山區明亮艷麗的春色。

2.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時變換調子。

引導發現這句話的特點。(如有兩對反義詞,用擬人手法,寫溪水的聲音)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句子中的因果關系,音韻節奏感,和作者當時的心情等。

反復朗讀上述句子。

二、研讀洞口,外洞,內洞各自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1.引導學生找到課文中概括特點的詞語或者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

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

外洞:寬敞。

孔隙:窄小。

內洞:昏暗比外洞大有雙龍和石鍾乳

2.從文中找到作者用什麼方法把這些特點寫出來。

(讓學生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採用的打比方,說感覺等手法)

著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擦傷鼻子。

體驗由於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擠壓」的感覺。

2.這些石鍾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也很值得觀賞。

著重理解「即使」這部分的強調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然後作適當的點撥。

三、復述

要求學生任選雙龍洞其中一個景點進行復述。可採用導游介紹等形式進行。

四、總結全文

1.啟發學生談談學了本文後的收獲,在相互交流對話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教師小結。

五、指導造句,寫段訓練

1.用「時而……時而」寫句子。

2.把下面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分別寫具體。

(1)那棵松樹的枝葉十分繁茂。

(2)登上山頂,我感到舒服極了。

六、布置課外語文活動

搜集有關溶洞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五、相關鏈接

溶洞 地下水沿著可溶岩層層面,節理或裂縫進行溶蝕,坍陷擴大而成的洞穴。洞體大小不一,形態多樣。洞內有各種碳酸鈣的化學沉澱物,如鍾乳石、石筍、石柱。並常有地下河通過,洞內溫度變化小,冬暖夏涼。溶洞分兩大類型:水平型溶洞和垂直型溶洞。

映山紅 映山紅是半常綠或落葉灌木,生長在淺山丘陵中,花開時滿山遍坡呈現玫瑰紅色,故得名。又名「山石榴」、「杜鵑花」,屬杜鵑花科。春季或夏季開花,花冠呈闊漏斗形,多朵簇生於頂端。除紅、白、黃色外,還有磚紅色、粉紅色、紫色等多種顏色,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主要分布於亞、歐和北美洲。全世界杜鵑花有八百多種,我國是世界杜鵑花的分布中心,有六百多種,四川峨眉山和雲南的玉龍山是我國杜鵑花的盛產地。杜鵑花與報春花、龍膽花是我國的「三大名花」。杜鵑花的根很奇特,形狀多樣,姿態各異,將其挖出後稍加雕琢,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杜鵑花喜歡溫暖而潮濕的地方,在酸性土壤中生長尤為茂盛。在園藝工作者的培育下,杜鵑花不僅能在春夏開花,在秋冬兩季也能開花。

閱讀全文

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實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