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希臘有哪些科學家
1、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阿基米德確立了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給出許多求幾何圖形重心,包括由一拋物線和其網平行弦線所圍成圖形的重心的方法。
阿基米德證明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等於它所排開液體的重量,這一結果後被稱為阿基米德原理。他還給出正拋物旋轉體浮在液體中平衡穩定的判據。
阿基米德發明的機械有引水用的水螺旋,能牽動滿載大船的杠桿滑輪機械,能說明日食,月食現象的地球-月球-太陽運行模型。但他認為機械發明比純數學低級,因而沒寫這方面的著作。阿基米德還採用不斷分割法求橢球體、旋轉拋物體等的體積,這種方法已具有積分計算的雛形。
2、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作為一位網路全書式的科學家,他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法律。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構建了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玄學。
3、泰勒斯,古希臘時期的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出生於愛奧尼亞的米利都城,創建了古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是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米利都學派(也稱愛奧尼亞學派)的創始人。
古希臘七賢之一,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思想家,被稱為「科學和哲學之祖」。泰勒斯是古希臘及西方第一個自然科學家和哲學家。泰勒斯的學生有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等。
他是第一個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什麼?」並開啟了哲學史的「本體論轉向」的哲學家,被後人稱為「希臘七賢之一」和「哲學和科學的始祖」,是學界公認的「哲學史第一人」。泰勒斯的思想影響了赫拉克利特等哲學家。
4、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公元前580年—約前500(490)年)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
最早把數的概念提到突出地位的是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很重視數學,企圖用數來解釋一切。宣稱數是宇宙萬物的本原,研究數學的目的並不在於使用而是為了探索自然的奧秘。他們從五個蘋果、五個手指等事物中抽象出了五這個數。
這在今天看來很平常的事,但在當時的哲學和實用數學界,這算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在實用數學方面,它使得算術成為可能。在哲學方面,這個發現促使人們相信數是構成實物世界的基礎。
他同時任意地把非物質的、抽象的數誇大為宇宙的本原,認為「萬物皆數」,「數是萬物的本質」,是「存在由之構成的原則」,而整個宇宙是數及其關系的和諧的體系。畢達哥拉斯將數神秘化,說數是眾神之母,是普遍的始原,是自然界中對立性和否定性的原則。
畢達哥拉斯定理提出後,其學派中的一個成員希帕索斯考慮了一個問題:邊長為1的正方形其對角線長度是多少呢?他發現這一長度既不能用整數,也不能用分數表示,而只能用一個新數來表示。希帕索斯的發現導致了數學史上第一個無理數√2的誕生。
5、阿波羅尼奧斯(Apollonius of Perga,約公元前262~190年),古希臘數學家,與歐幾里得、阿基米德齊名。他的著作《圓錐曲線論》是古代世界光輝的科學成果,它將圓錐曲線的性質網羅殆盡,幾乎使後人沒有插足的餘地。
阿波羅尼奧斯年青時到亞歷山大跟隨歐幾里得的後繼者學習,那時是托勒密三世(Ptolemy Euergetes,公元前246—前221年在位)統治時期,到了托勒密四世(Ptolemy Philopator,公元前221—前205在位)時代,他在天文學研究方面已頗有名氣.
後來他到過小亞細亞西岸的帕加馬(Pergamum)王國,那裡有一個大圖書館、規模僅次於亞歷山大圖書館。
國王阿塔羅斯一世(Attalus ⅠSoter,公元前269—前197年,前241—197年在位)除崇尚武功外,還注重文化建設。阿波羅尼奧斯的《圓錐曲線論》從第4捲起都是呈遞給阿塔羅斯的,後世學者認為就是這位國王。
② 如何實現人物傳記類文言文的有效教學麻煩告訴我
一、激發興趣,用催人深思的引言去營造古文學習的氛圍
可以坦率的講,有相當一部分農村初中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缺乏主動性,特別對歷史人物不感興趣、在問言文學習上下了功夫花了力氣,但效果總不理想的學生。面對這種現狀,教師只有設計催人深思開場白導入新課,然後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才能打破文言文教學的沉悶、冷場局面。例如講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陳設世家》一文,教師可先由陳勝首發起義這一點入手,告訴學生世界上有兩個民族的起義史被書寫的精彩絕倫,一是法國人,一是中國人。兩個民族骨子裡都透著造反的血性和天性。不同的是,法國人的造反多是為了平等、自由等民主權利,而中國人的造反卻是為了求生存,求安穩,換一個明君,做一個順民。陳勝、吳廣的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學習本文對我們今天的人來說,思考自己為什麼要學習和工作是很有啟發的。由此學生產生高漲的熱情與濃厚的興趣,從而引發迫切學習的強烈願望,激發學生更旺盛的求知慾,在課堂上主動進行探究學習。
二、以史正文,用真實生動的歷史背景消除學生的理解誤區
在中國古代,文史是不分家的。這一點在今天的人物傳記類文言文教學中完全可以借鑒。學習古代人物傳記,輔助以真實生動的歷史背景,那麼學生那麼學生在對文章內容及作者思路的理解把握上就不會走入誤區。講課前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查詢該作者的生平資料和寫作背景,既能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又能讓學生聽老師講解歷史背景時和自己所收集的內容作以對比,加深印象。例如講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隆中對》一文時,對東漢末年外戚、宦官專權的黑暗統治這一歷史背景必須講透,先下大亂,豪傑湧起,從184年張角起義開始軍閥混戰不斷,而本文劉備問計諸葛亮時,曹操已基本統一了北方;孫權經過父兄三代經營,勢力很強;漢中的張魯,西涼的馬騰、韓遂等集團的勢力也在劉備之上。而劉備雖有才卻志難伸,相繼投靠過公孫瓚、陶謙和曹操,一度任豫州刺史,因攻打曹操兵敗後袁紹。後來袁紹在官渡之戰中又被曹操打敗,劉備又去依附劉表,在劉表集團中被排擠,無奈去偏遠小縣新野去屯兵。此後二十多年流亡,為改變現狀經徐庶推薦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本文就節選這一部分內容。學生弄清楚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以及劉備當時流亡郁悶的歷史背景,對理解《隆中對》的內容是大有幫助的。
三、拋磚引玉,用古代知名人物的經典事跡充實、豐富作文內容
古為今用,毛澤東的這句名言也適合人物傳記類文言文教學,古代典籍中無以計數的人物,他們或者一心為公,不計個人私利,例如文天祥、范仲淹等;他們或者清廉自守,政績卓著,受百姓擁戴,例如歐陽修、蘇軾等;他們或者安貧樂道,固守節操,例如陶淵明等;他們或者有經邦濟國之才,作戰時指揮若定,例如墨子等;他們或者能言善辯,口若懸河,智謀過人,例如唐雎等;他們或者為人臣者竭忠盡智,或迂迴諷諫,或直面諍言,例如鄒忌等。如此等等。每當讀到這些選段,文言文特有的簡潔而又魅力十足的語言總能激起我們思想情感的共鳴。這對於情感和靈魂正處於可塑性很強階段的初中生來說,這些材料非常具有感染力。我們可以適時的把它們作為學生作文中的題材,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厚度。鮮活的事實要比空洞的編造效果要好得多。例如以抱負為話題寫作文,可以用陳勝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例子,以誠心為話題寫作文,可以用《隆中對》中劉備三顧茅廬的例子,等等。這樣,學生既學習了人物傳記類文言文,又積累運用了作文素材,還在無形中進行了德育教育,正所謂一箭三雕。
對於人物傳記類文言文,在傳統理念下,我們語文教師的一般教學模式是:告知教學目標,引入作者介紹、文章出處,處理生字詞,疏通文章句段,歸納古文相關知識(通假字、多音字、古今異義、此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分析人物形象、寫作手法,指導誦讀、默寫等等,往往一篇文章講下來,老師覺得講的東西不少,學生的腦子里也塞得滿滿的,但是學生的表現卻像學英語單詞那般枯燥、乏味,整體效果並不理想(農村初中的學生由於古文基礎差越發不喜歡語文課)。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新課程理念下,要實現人物傳記類文言文的有效教學,就是要在傳統文言文模式基礎上,教師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結合具體的時代背景融入一定的歷史知識,讓學生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理解並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又能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作文方面再把名人的經典事跡靈活運用其中,一定會對文章增色添輝的。
③ 民族英雄故事,不要林則徐鄭成功戚繼光等,只要小學教材上有的都不要!重點是故事!(急!好心人幫幫忙!
1、劉永福(1837年—1917年),字淵亭,漢族,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祖籍博白東平, 清朝時的軍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軍將領,1883年率黑旗軍參加中法戰爭,屢次大敗法軍。甲午戰爭後,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終失敗。另有柔道教練、革命烈士等同名人物。同治十二年,法國侵略軍進攻越南河內等地,他應越方要求,率黑旗軍與越軍聯合作戰 中法戰爭
,在河內西郊大敗法軍,斬法軍首領安鄴上尉等數百人,乘勝收復河內。次年,越南國王授予他三宣副提督之職,讓他管理宣化、興化、山西三省。 光緒九年(1883年),法軍佔領越北南定省,企圖進犯廣西。劉永福率兵三千在河內城西紙橋一帶同法軍激戰,黑旗軍大勝,斃法軍司令李維業以下數百人。越南國王封劉永福一等義勇男爵,任三宣提督。同治十年,法國侵略軍五千餘人大舉進攻越南,佔領紅河三角洲,後又進攻台灣基隆港。 清廷被迫向法國宣戰,授予劉永福記名提督的官銜。劉永福率黑旗軍同清軍聯合向法軍進攻,包圍宣光,至次年三月伏擊法國援軍,接著又在臨洮大敗法軍,收復廣威。與此同時,老將馮子材也在鎮南關(今友誼關)重創法軍,從根本上扭轉了戰爭形勢,迫使挑起戰爭的法國費理內閣倒台。就在中國軍隊打了勝仗時,清廷卻下令停戰,同法國簽訂條約,承認越南為法國的保護國。十一年冬,劉永福率黑旗軍將士3000人回國,清廷下令裁減,只剩下1200人,次年又逐漸裁減至300人。
赴台抗日
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爆發。劉永福奉命率黑旗軍兩個營赴台灣,幫辦台灣防務。二十一年,清廷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台灣士紳為抵抗日本統治而成立台灣民主國,劉永福任大將軍一職。5月29日,日軍在澳底登陸,爆發乙未戰爭。6月4日,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嵩逃往廈門之後,民眾擁護當時駐防颱南的劉永福接任總統,但劉永福並未接受,對外仍稱幫辦。台南士紳設議會,劉永福發行鈔票,籌軍餉,但由於由於清政府封鎖大陸與台灣的交通,斷絕一切支援,所 以向張之洞等人求援,未獲支持,派遣使節告急並電中國沿海督撫乞助餉銀,亦無人接應。面對台灣大部分地區逐漸陷入敵手,劉永福只能指揮黑旗軍邊戰邊退,步步設防,但最終彈盡糧絕而被迫與日軍談和,亦未成。劉永福率黑旗軍留在台灣領導抗日。他駐守台南,與台灣抗日義勇軍合作,在新竹、苗栗、彰化、嘉義等地,重創日軍。他在台灣同日軍血戰近五個月,拒絕日軍勸降。但因清廷斷絕援台,義軍逐步退至台南,劉永福的部下大都戰死。
2、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漢族,廣東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祖籍廣東東莞懷德鄉人。生於富裕人家,其父鄧煥庄,專營茶葉生意,嘗於廣州及津、滬、漢、香港、秦皇島等地開設祥發源茶莊,並始建鄧氏家祠。少時隨父移居上海,從西方人學習算術、英語。1867年6月,沈葆楨(林則徐女婿)到福州馬尾船政學堂任職。以製造輪船須培養造船人才,開辦製造學堂(前學堂);因法國長於製造,故應用法文教學。以駕駛輪船須培養駕駛人才,開辦駕駛管輪學堂(後學堂);因英國長於駕駛,故應用英文教學。這兩個學堂與船廠同時興辦,所招學生,都是福建省本地人羅豐祿、何心川、蔣超英、劉步蟾、葉伯鋆、方伯謙、林同書、鄭文成、林泰曾、李達璋、嚴復、沈有恆、邱寶仁、陳毓淞、林永升、葉祖珪、陳錦榮、黃煊、許壽山、林承謨、柴卓群、鄭溥泉、黃建勛。船政第一次招考學生後,又從廣東招來已學過英語,並且基礎較好的學生鄧世昌、葉富、呂瀚、李和、張成、李田、黎家本、林國祥、梁梓芳、卓關略等十餘人。他少年時就聰穎好學,「有幹略」。1868年,他懷著救國的志願,以各門課程考核皆優的成績考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航海,成為該學堂駕駛班第一屆學生。他在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後,1871年被派到「建威」練習駕駛,隨船巡歷南洋各島。1874年被任命為「琛海」兵船大副,以後歷任「海東雲艦」、「振威艦」、「飛霆艦」等兵船管帶。1879年,李鴻章籌辦北洋海軍,他被調到北洋海軍,任「鎮南」炮船的管帶。1867年入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1年,被派至「建威」艦練習航海。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被船政大臣沈葆楨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船管帶,次年任「海東雲」炮艦管帶,時值日軍侵台,鄧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補千總。又調任振威炮艦管帶,代理「揚武」快船管駕,升守備,加都司銜。1880年調入北洋水師,先後擔任「飛霆」、「鎮南」蚊炮船管帶和「揚威艦」、「致遠」艦管帶。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
3張自忠(1891.8.11-1940.5.16),字藎忱,漢族,山東臨清唐園村人。以中華民國上將銜陸軍中將之職殉國,犧牲後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軍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1911年, 1936年,張自忠在天津市市長任上的戎裝照。
張自忠年在天津法政學堂求學時,就秘密加入同盟會。1914年,他投筆從戎赴東北。1917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張自忠,一代名將,生於「中華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之1891年,別於抗戰相持階段之1940年,年49歲。張自忠戎馬三十餘載,竭盡微忱。自抗戰事起,命運起落無常。曾被污為漢奸,備受責難。又抱定「只求一死」之決心,一戰於淝水,再戰於臨沂,三戰於徐州,四戰於隨棗宜,終換得馬革裹屍還,以集團軍總司令之位殉國。以一生之踐行,換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④ 以獎品為話題作文
「淅瀝瀝,淅瀝瀝」貴如油的春雨灑落大地。細如牛毛的春雨飄飄灑灑,飄在果園點紅了桃花;灑在樹梢染綠柳芽;落在田野滋潤莊稼;降在池塘喚醒青蛙……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杏花。 剎那間,雨點兒像千萬個兵將從天空落下來。它飄落在喇叭花那粉紅色的花瓣上,滾動著,彷彿是千萬顆閃爍著五顏六色的寶石。雨點落在池塘里,平靜的池塘里泛起粼粼波紋。仔細瞧那雨點,只見雨點一會兒分散,一會兒聚攏,一會兒退後,一會
兒退後,一會兒向前。它那變幻莫測的千姿百態,恐怕連最有才華的畫家也畫不出啊! 你瞧,那杜鵑花多漂亮呀!盛開的花瓣擠擠挨挨的,像一個個阿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兒多姿多彩,有的隨風搖曳,有的羞羞答答的。一張張大圓盤似的葉子,青翠無暇,上面滾動著比珍珠還要透明的水珠,把杜鵑花襯托得更加嫵媚動人。 瞧那飢渴的柳樹,它們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無數條好像用綠玉裝扮起來的柳枝如同一根根輕柔的絲帶,紛紛下垂。這些淘氣的柳枝娃娃自由自在地飄來飄去,活像一群無憂無慮的小天使。無數顆小水珠落在舒展著阿娜多姿的柳樹上,彷彿給柳樹披上了一件水晶衣,格外動人。 再瞧那粉紅色的桃花,一朵緊挨著一朵,擠滿了整個枝丫。它們活像一群群頑童,爭先恐後讓人們來觀賞自己的艷麗風姿。水珠把桃花裝扮得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目不暇接。 春雨過後,校園里顯得更加生機勃勃。百花又開始爭奇斗艷;柔弱頑強的小草被春雨澆直了身板;美麗的杜鵑花綻開了更加燦爛的笑臉;貪婪的楊柳樹顯得更加妖艷迷人了;粉紅色的桃花顯得更加羞澀了……
⑤ 國內什麼出版社的書質量比較好
1.人民文學出版社。文學類書籍看這家的准沒錯,都是嚴肅作品。我現在淘文學書感覺真累,出版得太多了,人民文學永遠不讓我失望。他們家一套藍白封面的當代學人散文集我特別喜歡,現在還沒湊全,估計也湊不全了。文學書包括現當代作家和古典文學,目的都偏普及性。除了文學書,人民文學還出版學術書籍,我的收藏里它家這類書比較偏詩,。比如《杜甫詩選》,《李白詩選》,納蘭的集子,李清照的集子等等。去年入手的蔣凡等人的《世說新語》,幾乎是我見到最好的簡體字版本了。在這個條目下,劉先生的答案所犯的錯誤包括但不限於:1.作家出版社現在也有,並且獨立性很強,相對來說作家主要出版文學書,而且水平比較參差,好的非常好,差的相當差,懷疑也有些人情書號弄出去;2.所謂「註解不詳細」,並不對,可見前面舉例的書;3.《白鹿原》的初版就是人民文學出版,彼時陳忠實並不是「取得一定成就和榮譽的作家」;4.所謂「紙質、印刷無可挑剔」雲雲,基本屬於胡扯。
2.中華書局(此處並不是上海譯文出版社,是因為劉先生的排名過於詭異,所以大有調整)。學術書籍方面,一套繁體豎排的二十四史是愛書人永遠的愛與痛。良心價格(我開始收集的時候,綠皮那套平均十塊錢一本),高端內容,劣質紙張。好在零八零九以後,印刷有很大改觀,應該是換了印刷廠,可惜這定價也是一版高過一版。除去這套大部頭,繁體豎排的古代名家文集古代作品校箋集也有好大一套,學了商務印書館的樣子,按照顏色來加以區分,但是封面風格都很接近。除去這兩套大書,我個人還很喜歡收集中華書局出版的筆記,包括白色為主色調也用顏色加以區分的唐宋,元明,清人筆記,這都是繁體豎排的,橫排的有以藍色為主色的晚清民國筆記。這幾套書也是很難搜羅,印數都不高,選書也很難選,因為簡介都差不多,只能翻實體書。我在書店裡只要見到喜歡的也一定買下來。除了數不盡的繁體豎排,中華書局也出版一些普及性的古典作品,比如簡體字的前四史,四大名著等等,也是弄個精裝硬殼子唬人,不過性價比還是很高的。現當代作品有馬未都於丹等人的書,印量很大,市面上很好找。
3.商務印書館。外文翻譯的學術書籍巨頭,實際上還是延續民國的思路,藍綠橙黃四種顏色代表不同門類的專業書。封面整齊劃一,不好說好壞,個人感覺印刷比中華書局好些。可惜學術書籍的選題方面主要偏重社科人文,沒有科普作品。除了這套外文學術名著叢書之外,商務印書館也有其他的學術書籍,印數很低,能不能找到得看運氣。
⑥ 鄧稼先的事跡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
原子彈試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並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試驗工作。
(6)傳記教學擴展閱讀:
鄧稼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他的祖國中國的強盛,為了中國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他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充分體現了他崇高無私的奉獻精神。
他在中國核武器的研製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卻鮮為人知,直到他死後,人們才知道了他的事跡。 他是最具有農民朴實氣質的科學家。鄧稼先敏銳的眼光使中國的核武器發展繼續快步推進了十年,終於趕在全面禁止核試驗之前,達到了實驗室模擬水平。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槍聲響起。22天後,北平淪陷了。日本侵略者召開了「慶功會」。時年13歲的鄧稼先無法忍受這種屈辱,當眾把一面日本國旗撕得粉碎,並扔在地上踩了幾腳。這件事發生後,鄧以蟄的一個好友勸他說,此事早晚會被人告發,你還是盡早讓孩子離開北平吧。
無奈之下,鄧以蟄讓鄧稼先的大姐帶著他南下昆明,那裡有南遷的清華和北大教授,還有眾多的老朋友。臨走前,父親對他說「稼兒,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不要學文,科學對國家有用。」鄧以蟄憑自己的經驗寄希望於鄧稼先,但這句話在鄧稼先的腦海里卻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鄧稼先
編輯於 2019-11-09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55個回答
人福利!總裁商業思維課程免費看_老總必看!
總裁商業思維,免費視頻,蘇老師總裁商業思維,前100名免費送,打造自動化團隊,同行老總都在看的總裁商業思維,讓您的業績直線上升的秘訣...
泌陽縣志遠教育咨詢信息服務部廣告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nlop輪胎京東有優惠,輪胎保養一站購!
nlop輪胎「京東」汽車用品大牌鉅惠,領券滿199減60,點擊搶購,讓您的愛車出色制動安全守護!
廣告2020-10-17
鄧稼先的主要事跡?
鄧稼先的光輝一生(徐焰)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後方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在昆明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於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並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後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後,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准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終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關系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後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國務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雖長期擔任核試驗的領導工作,卻本著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精神,在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出現在第一線。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鈾球加工等生死系於一發的危險時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員身邊,既加強了管理,又給作業者以極大的鼓勵。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最後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並轉了一小圈,表示已經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後,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又向鄧稼先追授了金質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選自2001年6月25日《北京青年報》) 三、楊振寧與鄧稼先的友誼(徐勝藍、孟東明) 1964年10月,浩瀚的戈壁灘上空升起了一團蘑菇雲,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兩年之後,第一顆氫彈又放出炫目的光芒。這曾使全世界為之震驚。人們都知道奧本海默是美國的「原子彈之父」,薩哈羅夫是前蘇聯的「氫彈之父」,然而,中國的「兩彈」元勛是誰? 1986年6月,中國各大報紙均在首要位置介紹這位了不起的科學家: 名字鮮為人知 功績舉世矚目 「兩彈」元勛——鄧稼先 1986年6月,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任命鄧稼先為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1986年7月,國務院授予鄧稼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和獎章。 核工業部為表彰鄧稼先20多年來為發展我國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貢獻,為使他那不計名利、甘當無名英雄和艱苦奮斗、捨生忘死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號召廣大科技人員向他學習。 鄧稼先可歌可泣的優秀事跡,他那偉大的抱負和精忠報國的感人精神深深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外國有一本書,題為《比一千顆太陽還亮》。鄧稼先獻身的事業,亮過一千顆太陽!他從34歲接到命令研製中國的「大炮仗」以來,告別妻子和兩個幼小的兒女,隱姓埋名進入戈壁灘。20多年來,他和他的同事們沒有任何人在報刊上占過巴掌大的版面。他們都把自己的姓名和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愛埋在祖國最荒涼最偏僻的地方。人們常常忘記他們,只有當「大炮仗」的沖擊波沖擊各國地震監測站,引起世界一次又一次矚目的時候,人們才想起他們的存在…… 1986年7月29日,為中國核武器事業奉獻畢生精力的元勛鄧稼先病逝於北京。 全國上下為這位中華精英過早離開人世而感到悲痛。 他的朋友們懷著無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獻給他一支輓歌——《懷念鄧稼先院長》: 天府楊柳塞上煙, 問君此去幾時還? …… 實驗場上驚雷動, 江河源頭捷報傳。 …… 不知鄧老今何在? 忠魂長眠長江畔。 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寫道: 踏遍戈壁共草原, 三十五年前。 連克千重關, 群力奮戰君當先。 捷音頻年傳, 蔑視核訛詐, 華夏創新篇。 君視名利如糞土, 許身國威壯河山。 哀君早辭世, 功勛澤人間。 國務院總理專程從外地趕回北京參加鄧稼先的追悼會,他說:「鄧稼先同志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典範,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驕傲。」 「稼先逝世,我極悲痛」。鄧稼先的岳父、全國政協副主席、90高齡的許德珩老人在他送的大幅挽幛上這樣悼念鄧稼先。 在地球的另一面,遠隔萬里重洋的楊振寧教授懷著無限悲痛的心情,給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教授打來了唁電。 楊振寧先生和鄧稼先先生有著深厚的友誼,讓我們讀一讀北京醫科大學許鹿希教授撰寫的《懷念稼先》中的第八節《半個世紀的友誼》的一段吧! 「文革」初期,氫彈爆炸了,但核武器的研製並沒有到頭。可在那個烏煙瘴氣的年代,就連稼先他們核武器研究院也未能倖免。林彪、「四人幫」組織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把斗爭矛頭指向稼先等十幾位理論部的負責人。稼先非常清楚地知道這時只要說一句違心的話,就會給中國的核武器事業帶來巨大的損失,他頑強地頂著,處境很危險。正在此千鈞一發之際,似乎蒼天有眼,1971年楊振寧先生從紐約經巴黎飛抵上海。下飛機後,開列了他要見的人的名單,名單上第一個就是鄧稼先。這張名單很快傳到中央,稼先立刻被召回 北京會客。不久,在周總理親自干預下,基地里暗無天日的局面結束了。 楊振寧先生當然不知道他們的這次會晤對稼先來講有著多麼重大的意義,但是我們全家人從心底深深地感激他。 楊先生與稼先從小就有著深厚的情誼。他們兩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華園兩家人又住隔壁。鄧父鄧以蜇和楊父楊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楊振寧教授的弟弟楊振平與稼先也很要好。少年時代的稼先與少年楊振寧總在一起打牆球,彈玻璃球,甚至還比賽爬樹。上中學稼先和楊振寧都同在北平崇德中學,楊振寧比稼先高兩級,後來他們兩人又是西南聯大的校友。解放前夕,稼先和楊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學。獲得博士學位後,稼先就與他們分開了,不過他們的友情卻一直保持著。 自1971年以後,楊先生多次回來訪問、講學。稼先與他總少不了敘舊聊天。有一次楊先生到我們家,他說想和稼先一起騎車去頤和園。為安全起見,這樣的要求我們著實不敢答應他。還有一次,我們一道去北海仿膳,大家邊吃邊談笑著,楊先生對稼先說:「這回你可以吃飽了,想當年在美國留學的時候,你可是常常餓肚子的呀!」可不是嘛,稼先留學的時候,生活很艱苦,開始沒有獎學金,吃飯不敢按飯量吃,只能按錢吃。有一段,他和洪朝生(現在科學院低溫物理中心工作)合住在一位美國老太太的閣樓里,有一次他倆去吃飯,兩份牛排端上後,稼先看了看,對洪朝生說:「我這塊小,你那塊大。」洪朝生就把自己那份給了稼先。……回想起這些往事,楊先生與稼先都笑了。 後來,楊先生多次送書給稼先,有《楊振寧論文選集》,有《讀書教學四十年》等,都寫著「稼先」或「稼先弟」存念。稼先60壽辰時,楊先生特意送他一副國際象棋。稼先住院後,楊先生到醫院看他,並且為他找特效葯。最後一次,楊先生送給稼先一大束鮮花,這鮮花象徵著兩人永存的友誼,正像楊先生給我的唁電中所說的:「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 最後,我想以楊振寧先生的一句話作為我這篇懷念文章的結束語: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 稼先沒有虛度此生! 1987年10月23日,楊振寧在宋健、周光召等陪同下來到八寶山公墓,祭奠與他有著半個世紀深情厚誼的摯友鄧稼先。 深秋的北京,瑟瑟秋風給人們帶來寒意。八寶山公墓在安放骨灰的靈堂外面庭院里搭起了一個靈堂,鄧稼先的巨幅遺像前擺著楊振寧送的花籃,緞帶上寫著「鄧稼先千古楊振寧敬輓」。 楊振寧眼含熱淚面對鄧稼先的遺像肅立默哀,鞠躬悼念。 祭奠儀式結束後,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女士按照鄧稼先生前囑托,向楊振寧贈送一套安徽出產的石刻文房用具,上面寫著「振寧、致禮存念稼先敬留」。許鹿希女士深情地說,這套文房用具象徵著鄧稼先和楊振寧的鄉情和友誼。 鄧稼先是楊振寧的中學、大學同學,他為中國的核事業做出如此重大的貢獻,然而,過去中國並沒有在報刊重點宣傳、表彰他。1986年6月,鄧稼先病重期間,楊振寧去醫院探望他。後來,楊振寧又向中央領導同志談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中國早就應該把對中國、對國際有貢獻的科學家介紹出來。 楊振寧非常敬重鄧稼先,他說:「鄧稼先是中國的帥才,他能得到中國領導人的絕對信任,也能得到群眾的絕對信任,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說:「中國高層人士選定他當領導者來研究原子彈,這位人士是很有眼光的人。我認識鄧稼先,又認識美國的奧本海默和泰勒。這三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鄧稼先隨和、靦腆,又沒有行政工作的經驗。當初美國的格羅夫斯將軍也聘任了沒有行政經驗的奧本海默當主持人,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稼先的個性完全不同,是另外一種帥才。我收集了許多鄧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寫篇有關鄧稼先的傳記,我希望傳記能把他對中國的貢獻詳細表達出來。」 歷史沒有忘記他們!198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60周年,中央電視台播放了長達12集的電視片:《讓歷史告訴未來》。在第8集里,有這樣的畫面和解說: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壯麗場面展現在熒光屏上,欣喜若狂的中國人民、套紅的《人民日報》號外……,鄧稼先先生的高大身軀也出現在熒光屏上。 …… 「1971年,當楊振寧得知,中國兩彈全部是由中國人自己製造成的,他離開宴席走進了洗手間,那時,他已是淚流滿面了!」
7贊·891瀏覽
鄧稼先感人事跡
總結歸納精選(1): 鄧稼先的愛國故事: 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鄧稼先於1947年透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透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這位取得學位剛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下了在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 總結歸納精選(2): 鄧稼先的精神品質:社會嗑 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的愛國思想是從小就養成的,並支撐著他的一生。在愛國無功的狀況下,是父親的一番肺腑之言點亮他心中的燈盞,從此,抱著科技救國的信念,鄧稼先刻苦求學,走出了一條輝煌的成功之路。 鄧稼先優秀的精神品質首先表此刻回國的發奮上,甚至堪稱典範,他是義無反顧、迫不及待,拳拳報國之心溢於言表!回國後,鄧稼先在所有場合表現出的無私、執著、吃苦耐勞、獻身精神,以及熱情、謙和、善於團結協作等,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可貴品質和精神風貌。 總結歸納精選(3):千秋萬歲名 鄧稼先小時候的故事: 鄧稼先從小就有愛國情懷。13歲時,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爆發了,日本侵略者遍布京城。當時,日本侵略者有個規定:凡是中國百姓從日本哨兵面前走過,都要向其行鞠躬禮。鄧稼先雖然還不能完全明白這是怎樣回事,但他知道這是一種侮辱,於是,他寧願繞道走,也不去向侵略者行禮,以免自己的人格受到
10贊·14,229瀏覽2020-09-14
鄧稼先的最主要事跡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槍聲響起。22天後,北平淪陷了。日本侵略者召開了「慶功會」。[38] 時年13歲的鄧稼先無法忍受這種屈辱,當眾把一面日本國旗撕得粉碎,並扔在地上踩了幾腳。這件事發生後,鄧以蟄的一個好友勸他說,此事早晚會被人告發,你還是盡早讓孩子離開北平吧。無奈之下,鄧以蟄讓鄧稼先的大姐帶著他南下昆明,那裡有南遷的清華和北大教授,還有眾多的老朋友。臨走前,父親對他說「稼兒,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不要學文,科學對國家有用。」鄧以蟄憑自己的經驗寄希望於鄧稼先,但這句話在鄧稼先的腦海里卻留下了深深的印象。[10] 「許身國威壯河山」 1979年,在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 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 1986年6月,楊振寧(右)看望病中的鄧稼先 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破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4] 1985年,鄧稼先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11] 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11] 最後一枚獎章 鄧稼先一生功勛卓著,獲獎無數,他生前的最後一枚獎章是在醫院的病房裡獲得的。1986年7月17日下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全國總工會書記羅干、國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亞、核工業部部長蔣心雄等領導,前往解放軍總醫院,向鄧稼先頒發全國勞動模範證書和獎章,以表彰他為中國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業所作出的特殊貢獻。這是「七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第一個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授出的第一枚全國勞動模範獎章。[40-41] 鄧稼先莊重地把獎章戴在胸前,高興地說:「今天李鵬副總理親臨醫院授予我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我感到萬分激動。核武器事業是成千上萬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過做了一小部分應該做的工作,但黨和國家就給我這樣的榮譽,這足以說明黨和國家對尖端事業的重視。我現在雖然患病,但我要頑強地同疾病作斗爭,爭取早日恢復健康,為國防科研事業再盡一些力量,以不辜負黨和國家對我的希望。」[42-43] 就在戴上這枚獎章的12天後,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全身大出血,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他為之奮斗、奉獻了一輩子的中國核事業。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鄧稼先對妻子許鹿希說:「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庶民本色 在「兩彈元勛」鄧稼先留給後人的照片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學究形象。實際上,鄧稼先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在衣食住行上均表現出極強的「庶民本色」[44] 。 鄧稼先穿衣服從不挑剔,一般就是一套灰色咔嘰布的中山裝,衣服樣式也基本沒什麼變化,一套衣服一穿就是很多年,很久也不見他置辦新衣服[44] 。不過鄧稼先的著裝是十分講究的,他的衣服雖然不新,但從來都是干凈、整齊,從不因為工作繁忙而在服裝上顯示出「沒時間收拾」的樣子[44] 。 鄧稼先在「吃」上是相當講究的[44]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范圍內,他總是在節假日吃上一頓。鄧稼先很喜歡請客,每每花上10元錢在飯館請同事們熱熱鬧鬧地吃上一頓。而一個人的時候,他也不忘一飽口福。調回北京後,他一般都要在星期天去岳父許德珩家裡團聚一次。而在去岳父家的途中,鄧稼先都選擇在當時北京的繁華地段西單附近下公交車,找一家有名的飯館用餐。這樣做,既可以不給岳父家裡添麻煩,又可以滿足自己的愛好。雖然鄧稼先身居領導職務多年,但從不開單間、去雅座,而當時散座席上還沒有「排隊叫號」一說,所以每當進入正值飯點的餐廳,鄧稼先就和普通市民一樣,看準了一位要吃完的食客,站在其後面等座,有時一等就是半個小時[44] 。 鄧稼先喜歡喝酒,在聚餐或下館子時,只要不影響工作,一般都會喝上比較好的白酒二兩,但從不過量[44] 。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也喜愛飲酒,親家許德珩去看望鄧以蟄的時候,往往會帶上一瓶頂級的國產白酒作為禮物送給親家。鄧以蟄在得到許德珩送來的酒後,往往叫兒子鄧稼先來陪他喝上一杯,而鄧稼先也是只喝二兩。在許進的印象中,鄧稼先只有一次喝酒「突破」到三兩。究其原因,時值鄧稼先團隊的一位同志的子女由於種種原因而無法參加高考,一時又沒有解決之策,讓他非常發愁,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多喝了好幾杯[44] 。 鄧稼先除了喝酒,香煙也抽得很「勤」,一天大概一包左右[44] 。他抽煙也很講究,一般只抽當時的一個牌子,實在沒有了偶爾也用另一種代替,抽的時候喜歡加上一個煙嘴。但當時這兩種香煙很難買到,於是鄧稼先就不把煙帶在身上,而是會放幾盒在辦公室,讓喜歡抽煙的同事們分享。因此,除了談工作的一部分人外,很多同事來辦公室找鄧稼先說的頭一句話是:「老鄧,來一根。[44] 」 在從事核工業研究期間,鄧稼先根本無暇娛樂[44] 。調回北京後,鄧稼先有了一些業余時間,就喜愛上了聽京劇,且不管什麼戲都喜歡聽。由於工作時間不固定,他從來不預先買票,也不託別人幫著買,而是一有時間就趕到北京護國寺的劇場前,和別人一起等退票。他「經驗」豐富,從來不在售票窗口等退票,而是在離劇場稍遠的地方尋找「真想退票」的人,結果每次均能買到價格適當的退票,准時進入劇場[44] 。 鄧稼先還有一個愛好是看電影[44] 。當時,國管局於每星期六晚上在政協禮堂放電影,一般連放兩場,鄧稼先每場必看。他看電影,從來都是坐公交車前往,有時電影結束得很晚,末班公交車沒有了,政協機關的同志想叫個車把他送回家,他都是連說「不用,不用」,邁開腳步向家的方向走去[44] 。
60贊·1,750瀏覽2019-10-13
鄧稼先事跡
總結歸納精選(1): 鄧稼先的愛國故事: 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鄧稼先於1947年透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透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這位取得學位剛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下了在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 總結歸納精選(2): 鄧稼先的精神品質:社會嗑 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的愛國思想是從小就養成的,並支撐著他的一生。在愛國無功的狀況下,是父親的一番肺腑之言點亮他心中的燈盞,從此,抱著科技救國的信念,鄧稼先刻苦求學,走出了一條輝煌的成功之路。 鄧稼先優秀的精神品質首先表此刻回國的發奮上,甚至堪稱典範,他是義無反顧、迫不及待,拳拳報國之心溢於言表!回國後,鄧稼先在所有場合表現出的無私、執著、吃苦耐勞、獻身精神,以及熱情、謙和、善於團結協作等,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可貴品質和精神風貌。 總結歸納精選(3):千秋萬歲名 鄧稼先小時候的故事: 鄧稼先從小就有愛國情懷。13歲時,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爆發了,日本侵略者遍布京城。當時,日本侵略者有個規定:凡是中國百姓從日本哨兵面前走過,都要向其行鞠躬禮。鄧稼先雖然還不能完全明白這是怎樣回事,但他知道這是一種侮辱,於是,他寧願繞道走,也不去向侵略者行禮,以免自己的人格受到
1,823瀏覽2020-09-14
鄧稼先的英雄事跡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身高183厘米,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位偉大而倍受尊敬的物理學大師,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為祖國奉獻出一生的前輩。 編輯本段鄧稼先個人概述 1948年至1950年去
⑦ 做英語閱讀理解有哪些技巧
做英語閱讀理解的技巧有:
1、若針對舉例子、人物言論出題,需要查找例子以及人物所說的句子前後的內容,然後與各選項逐一核對。
2、在出現一些關鍵詞,如however,but,moreover, therefore,thus時,要特別注意句子前後意義的轉折、遞進、因果等關系。
3、細節理解題的答案一般是同義替換項或者同義轉換。
4、選項中有絕對語氣詞的一般不是答案。如: must,never, the most, all, merely, only, have to, any, no,completely,none, 等。但不是絕對,也有例外。
5、注意選項中的副詞、形容詞和介詞短語等與原文是否一致。如:must, may, often,should, usually,might, most,more or less,likely,all, never, few等存在程度不同,經常被偷換,往往被忽視。
6、注意干擾項特點:與原文內容相反;與原文內容一半相符,一半不同;敘述過於絕對化;原文沒有提及。
(7)傳記教學擴展閱讀:
閱讀積累要提高閱讀水平,詞彙量與短語量非常重要。所以要提高閱讀水平,我們就得學會積累詞語。我們不妨這么做:在通讀全文後看第二遍,遇到生詞盡可能根據上下文來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就查詞典,然後將這些詞抄寫在一本可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
每當有空時,就拿出這個小本子來背誦記憶。這樣做不但不費時,而且效果也很好。因為不時地接觸、反復地記憶,詞彙量會增加得很快。
另外,句子都能看懂,但讀完文章印象卻不深,這就牽涉到對文章框架結構的整體理解。首先,要重視文章的標題和文章的首句,因為文章的標題或首句就是文章的主題,文章的內容就是圍繞主題展開的;
其次,文章的結尾句往往是這篇文章的結論或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再次,善於標注文章關鍵句,可以幫助你掌握文章的全貌,理解文章的主題。很多題目就是圍繞它們而設計的。
⑧ 延安的歷史
延安市,簡稱「延」,陝西省地級市,是天下第一陵——中華民族始祖黃帝陵寢黃帝陵所在地 ,是民族聖地、中國革命聖地。
秦漢時,延安屬上郡(郡治膚施,今榆林市南)。秦昭王時期,秦在延安一帶置高奴縣,縣治在今延安城東尹家溝。這是延安築城之始,其城垣迄今猶存。
民國二年(1913年),延安屬榆林道。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05月,撤銷陝北行政公署,成立陝西省延安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10月,改稱陝西省人民政府延安專員公署。1996年11月0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延安地區,設立地級延安市。
(8)傳記教學擴展閱讀:
歷史文化
延安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聖」(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聖地)享譽中外。延安更是中國革命聖地,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風景名勝
延安市境內有歷史遺跡5808處,革命紀念地445處,珍藏文物近7萬件。有歷史文物保護景點848處,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個,石窟寺14處,建於唐代的寶塔等12處古建築,革命舊居140多處。
延安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中國第一號古墓葬——軒轅黃帝陵(5A)、寶塔山景區(4A)、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子長鍾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觀方面有延安黃河壺口瀑布(4A)、中國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蘭故里萬花山、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乾坤灣)、延安國家森林公園、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