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月光啟蒙原文以及理解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
3、感悟作者從母親那裡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情與懷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課文的語言材料,了解啟蒙的內涵
2、感悟母親對作者的啟蒙教育,體會母親對作者的愛以及作者對於母親的深厚感情。
三、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作者孫友田小時候,他的母親常常為他唱歌謠、講故事,你知道長大後的孫友田是干什麼的嗎?(生:詩人)是啊,孫友田長大後成了我國著名的現代詩人,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哪首詩嗎?(生:《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這位詩人,在回憶童年往事的時候,常說〔出示文章第九自然段:母親不識字……飛向詩歌的王國〕看了這段話,你有什麼想了解的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嗎?(生質疑)
今天,就讓我們帶著疑問,與作者一起回到那夏日的夜晚,走近這位給予作者啟蒙的母親。
(二)以讀促思,感悟啟蒙
1、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a、(出示圖片)你能用文中的語言來描繪這幅圖嗎?(生答第一自然前半部分)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想像一下,沒有了白天的燥熱和喧鬧,涼風習習,皎潔的月光灑滿了整個小院,星星在對我們眨著眼睛,母親穿著潔凈的白褂子,一邊摟著我,一邊唱歌謠,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感覺如何?把你的感覺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指名讀)
b、過渡:母親一邊摟著我,一邊――(引:唱起動聽的歌謠)〔板書:唱歌謠〕誰來讀一讀?(生讀)談談你的感覺(生答)當時的作者是怎樣的感覺呢?(生:第二自然段)〔出示〕再讀這一部分,注意體會,把讓你感受最深的詞語劃出來。(反饋,相機理解: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芳香)你能把這種輕柔的,好聽的,迷人的聲音描繪出來嗎?(指名讀)
c、誰能用這么好聽的聲音再讀讀這兩首歌謠呢?(推薦讀)其餘同學邊聽邊想,這兩首歌謠描繪了怎樣的場景,如果你是作者,你又能體會到什麼?(生答:以後要愛勞動,美好的生活在等著我)
d、小結:母親唱著歌謠,不知不覺間教育了我要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家鄉,那麼母親怎麼會擁有那些動人的歌謠的呢?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用筆劃出原因。(反饋)
e、是啊,當時的土地不長五穀卻長歌謠,這個「長」是什麼意思?(生答:創造)日子雖然清苦,但是家鄉人民對生活仍然充滿希望,在家鄉人民的熏陶下,母親學會了很多歌謠,並用歌謠把故鄉的愛――(引讀:給了我)使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我,開始懂得要愛什麼,喜歡什麼,使我那顆――(引讀: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這些優美動聽的歌謠,讓我從中懂得了很多,所以說,母親雖然不識字,卻是我的(引讀:第九自然段)讓我們再去讀一讀那些歌謠吧,如果你能唱,就唱一唱吧!(學生讀唱)
3、第四自然段
a、 過渡:母親唱著唱著,累了,但她並沒有休息,而是為我(引:講起了故事)〔板書:講故事〕
b、她講了什麼故事呢?(反饋) 如果你是作者,聽著母親給你講的故事,望著高深莫測的夜空,你會想到什麼呢?或者彷彿會看到什麼呢?(生答)你覺得聽了這些故事,你會有什麼收獲?(生答)
c、 過渡:是啊,母親就是用這些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啟迪著我的想像,母親說得那麼投入,不知不覺,此時明月已至中天(出示)誰用書上的語言描繪一下當時的母親?(生讀)說說你的體會(理解「玉石雕像」)你能再用朗讀來表現當時的情景嗎?
d、這位美麗的母親在講完故事後,又為我唱起了――(童謠)〔板書:唱童謠〕〔出示〕誰來讀讀這些童謠(生讀)聽了這些童謠,你有什麼感受?(生反饋)想像如果你是作者,你當時會怎樣?(生反饋)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和著拍子再一次去讀一讀這些有趣的童謠吧!(男生1、女生2、齊讀3)
e、 小結:母親用這些神奇的故事,這些幽默的童謠,滋潤著我的心田,所以說,母親雖然不識字,卻是――(引讀:第九自然段)
4、第五自然段――第八自然段
a、過渡:民謠童謠唱過了,可是作者還不想睡,所以母親又給我――(引:猜謎語)〔板書:猜謎語〕我來演母親,你們演作者,我們來合作一下吧。在猜謎語中,我會懂得什麼呢?
(三)感情升華
a、 過渡:是啊,在夏夜的月光下,母親給我唱歌謠,講故事,說謎語,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幼小的心田,潤物細無聲,這些都給我播下了一粒粒愛生活、愛文學的種子,使它們生根、發芽、生長……如今,作者已成為一名才華橫溢的詩人,那是因為母親從小給了他――(指讀課題)母親雖然不識字,卻是――〔引讀:第九自然段〕每當我仰望月亮時,就會想起童年在月光下的一切,我會想起什麼呢?請你用這樣的句式說以說,(出示)(生答)一看到月光,便會想到那月光下的啟蒙,便會想起那親愛的母親,所以作者用月光啟蒙為題,以此懷念自己的――(母親)〔板書:懷念母親〕
b、其實,這篇文章在入選我們課本的時候,省略了一個部分,他告訴我們孫友田在怎樣的時刻寫下這樣的文章,在這里,我想讀給同學們聽一聽,也許聽完後,你會有另一份的感動(講故事)說說你的感覺。
c、 其實,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你們的媽媽也同樣深愛著你們,可能你們並沒有體會到,是啊,也許你還在為飯菜不可口而大發脾氣,也許你還在為母親嘮叨而抱怨不止,也許你還在為沒有買到心愛的玩具而怨聲載道,可是,你是否看見母親她那忙碌的身影,你是否看見她那擔憂的眼神,你是否看見那悄悄爬上的皺紋與那新增的白發,你想對媽媽說些什麼嗎?(生答)
五、作業設計
把你們的話寫在卡片上,光啟蒙
孫友田
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裡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乾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們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那時,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母親天資聰穎,一聽就會。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親是唱蓮花落的民間藝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
民謠童謠唱過了,我還不想睡,就纏著她給我說謎語,讓我猜。母親說:「仔細聽著:麻屋子,紅帳子,里邊睡個白胖子—是什麼呀?」
我問:「朝哪裡猜?」
母親說:「朝吃的猜」。
我歪著頭想了一會兒,硬是解不開。母親笑著說:「你真笨,這是咱種的花生呀。」
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像。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像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指母親用月光教會我想像,引領我進入了詩歌的王國. 在母親節那天送給你媽媽,相信這一定是媽媽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
㈡ 孫友田和《月光啟蒙》
《月光啟蒙》這篇散文以飽含情趣的筆觸回憶了童年時代在夏夜月光的伴隨下,母親唱民謠童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讓學生懂得要對母親懷有感恩之心。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36/12
民 族: 漢族
中共黨員。1957年畢業於淮南煤礦學校礦山機電專業。歷任江蘇徐州賈汪煤礦技術員,江蘇省文化局專業創作員,《雨花》雜志詩歌組組長、編委,《揚子江》詩刊主編。江蘇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江蘇省作家協會第一、二、三、四、五屆理事。江蘇省作協詩歌工作委員會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54年開始發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詩集《煤海短歌》、《礦山鑼鼓》、《煤城春早》、《石炭歌》、《金色的星》、《礦山鳥聲》、《花雨江南》、《帶血的泥哨》、《孫友田煤礦抒情詩選》等10部,散文集《在黑寶石的家裡》等。
《礦工與海》獲全國第一屆煤礦文學優秀作品獎,《孫友田煤礦抒情詩選》獲全國第二屆煤礦文學作品烏金獎一等獎,《人自家鄉來》獲《人民日報》建設者之歌徵文二等獎。
生平
1936年12月15日出生於安徽省肖縣黃口鎮。1951年小學畢業考取徐州賈汪煤礦初級職業學校。畢業那年寫的一首詩《祖國,只要您的手一指》發表在1954年8月6日上海出版的《青年報》上,這是我的詩第一次變成鉛字。同年考取淮南煤礦學校。
1957年8月,淮南煤礦學校畢業分配到江蘇徐州賈汪煤礦工作,一干就是16年。進礦不久,由於積極創作反映煤礦工人的詩歌,被選為江蘇省作家協會籌委會委員,出席1958年夏天在南京召開的籌委會。1960年——2004年期間,為江蘇省作協第一、二、三、四、五屆理事。
1958年6月,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部詩集《煤海短歌》,此書曾參展萊比錫國際博覽會。在《詩刊》社編輯出版的《1958詩選》中收入了其中反映礦工生活的詩。著名詩人徐遲在序言中寫道:「賈汪的煤礦工人孫友田是值得注意的一個新人。」
1959年10月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同年被評為江蘇省第二次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1960年6月被選為徐州文聯第一屆委員會副主席。同月,作為徐州市正式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教群英會。被確認為全國勞動模範。
在徐州煤礦工作期間,出版詩集《煤海短歌》、《礦山鑼鼓》、《煤城春早》、《花雨江南》、《石炭歌》、《金色的星》、《煤海放歌》,以及兒童長詩《礦山鳥聲》、《帶血的泥哨》,少兒讀物《在黑寶石的家裡》等十餘部。
1965年11月,去北京參加全國青年業余文學創作積極分子大會。1973年5月,從徐州礦務局調至江蘇省文化局創作組從事專業創作。197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10月,出席中國作協第四次代表大會。1987年9月,江蘇電視台與徐州礦務局聯合攝制了以我的煤礦詩為內容的電視詩《煤海歡歌》。播出後獲中央電視台《星光獎》。1988年9月,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了《孫友田煤礦抒情詩選》,1992年,該詩集獲第二屆全國煤礦文學作品 「烏金獎」一等獎。1990年7月,在草原煤城扎來諾爾礦區召開了「孫友田煤礦詩歌研討會」。我的詩句「我是煤,我要燃燒」被詩評家譽為「當代礦工宣言」。1994年6月,受中國作協委派,與詩人曉雪組成中國詩人代表團,出席在哥倫比亞召開的第四屆國際詩歌節。1997年秋天,參加南京詩人代表團出訪韓國。2004年,散文《月光啟蒙》被選入江蘇版小學語文課本第十冊。2003年12月,在徐州舉辦「孫友田詩歌朗誦會」,同時舉辦《孫友田詩歌選》、《孫友田散文選》兩部書的首發式。2004年12月,《孫友田詩歌選》獲第五屆金陵文學獎二等獎。
七十年代後期任《雨花》編輯部編委、江蘇省文聯委員、中國詩歌學會理事。九十年代後期任江蘇作協詩歌工作委員會主任,《揚子江》詩刊執行主編,江蘇省大眾文學學會副會長。系文學創作一級,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本文轉自名人故事吧 http://www.gushiba.com ,轉載請註明出處。
㈢ 《月光啟蒙》的讀後感,急啊!!
《月光啟蒙》是五年級下學期的課文,作者是詩人孫友田。它主要講母親在「我」童年時代為「我」吟唱民歌童謠,給「我」講故事、說謎語,為「我」帶來了童年夏夜的美妙。
基於對文本的理解,筆者從「啟蒙」入手,緊扣開篇第一句「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從「夏夜的美妙」、「民歌童謠的美妙」到「母愛的美妙」,逐漸靠近作者,逐漸走進文本深處,發現「月光」與「母親」的內在聯系,感受月色、歌謠以及母親的美麗。
「上出了語文味兒」、「潤澤的課堂」、「無法預約的精彩」——有的老師聽後如此說。這也引發了筆者對語文教學的一些思考。
讓文字有靈性
「本色」一詞在詞典里解釋為:本來面貌;原有的性質或品質。語文如何彰顯自己的本色呢?就是要充分發揮漢語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所承載的情和意,使一個個文字元號成為有呼吸、有脈搏、有翅膀的靈性之物,叩擊學生的語言敏感點,達成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目的。
在課題的導入中,筆者從漢字的本義出發理解「啟蒙」,由形及義,形中通義,字中藏理,感性而富有意味。中國的漢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在它自身的結構中就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如「斬」字,可以證明古代有一種車裂的酷刑;如「國」字,「口」與「戈」合成,「口」為人口,「戈」為武器,合起來便是用武力管理、保衛人口,這正是國家的職能。如果我們在字詞教學時能夠多一點對漢字文化內涵的理解,讓學生感悟字詞的意象、意蘊、意趣,感受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學生就會對語文產生一種由衷的敬畏和熱愛。
又如「長」字的教學,要求學生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句子中「長」字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當代青少年的智能應包括7種彼此相互獨立的能力,其中第一種就是「語言能力:對文字意義和搭配的敏感性」。這一理論是否合理姑且不論,但從中可以看出語言能力的重要性。而語言能力的獲得,有賴於對教材範文中的典範語言進行揣摩、評點、推敲、賞析甚至質疑,對標題、標點、詞語、句式等種種實例增、刪、調、改,在對照中展開對話,從而識別文字的「通」與「好」,「好」與「妙」。由言及意,由言悟神,以「語文的方式」練就學生的「眼力」,這將有助於學生獲得良好閱讀的技能,自主建構語文的能力。
素描淡抹又何妨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素麵朝天,乾乾凈凈,不蔓不枝。一支粉筆一本書,演繹最本真的語文常態,是為境界。
面對多種媒體聲色光影的「入侵」而影響學生「擁抱」文字的現象,目前有這樣一種導向:語文要走一條回歸路,要學會勇敢地拒絕外來的「干涉」。一位參加全國小語閱讀大賽的選手執教《月光曲》,為是否播放樂曲而猶豫不決:語文的五彩繽紛已承受了較多的爭議,播與不播,都是問題。
語文課堂唱起了歌謠,是不是喧賓奪主、嘩眾取寵?
課文中出現了民歌、童謠。關於童謠,那些天真爛漫、貼緊兒童的童謠,在學生拍手、跺腳、打桌子的節律,在一遍遍的朗讀甚至叫喊中被喚醒,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它們的明快、流暢、含蓄和幽默。
但是,民歌不行。如果不能讓這美妙的民歌復活,如果不能感受這些文字背後民間文學的精彩,學生怎麼去體會母親聲音的美妙,感受月光下母親的美麗?1分28秒的無伴奏吟唱,改變了現場的溫度。寧靜的歌聲所帶來的心的潮潤,對課文重點的理解、難點的突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外來的「營養」,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使語文更為健康紅潤而誘人。譬如,音樂與文學,本身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音樂讓人有靈性。合適的音樂非但不會傷害語言,而且會讓語言自身的意味保持得更長久。
量體裁衣——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素描淡抹又何妨!
[NextPage]
語文應讓學生更智慧
心理學上把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的過程,稱為「解答距」。根據解答距的長短和深淺,可以把問題分為4個等級: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長解答距和新解答距。諸如「音韻為什麼是芳香的」、「月光與母親之間有哪些聯系」這樣的問題,引發了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和不協調,屬於長解答距的問題。此類問題的解答,需要綜合全文相關內容,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進行思考。這種思考,有助於學生思考力的形成和提高。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語言和思的訓練。優秀的表達,必是思想錘煉的結果。如果忽視了思維的訓練,就會:讀,有口無心;看,浮光掠影;說,鸚鵡學舌;寫,詞不達意。
語文教學在重視傳統的語文學習經驗,強調誦讀、積累的同時,也絕不能輕視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在刻板、被動、缺乏問題情境的情況下進行語言訓練,學生成了語言的工具。而一個好的問題,往往能刺激學生對精神世界的好奇,主動地交流並興奮起來,產生表達的慾望,在老師的帶領和自己的探索中發現原先不曾看到的風景。
應該說,我們的語文課堂多「微解答距」和「短解答距」的問題:「××外貌怎樣?」——可以照本宣科;「從外貌可以看出他是怎樣一個人?」——略作概括即可。但是,一堂課如果沒有一個「長解答距」和「新解答距」的問題,學生在思考力上的訓練明顯是不足的。思考力的不足,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效益。
智從問中來。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變得更智慧。
「從月亮那裡回來」
曾經有過這樣的情形,當然是公開課,為了體現對語文課程資源的充分發掘,課堂的拓展遠離文本,天馬行空地任意發揮,盲目地擴大課堂的容量,結果弄丟了課文這個「本」。
由是,前不久又聞聽某校有一大型的公開課活動,為了確保課堂的質量,教研員與年輕的老師約法三章,其中第一條便是「不要拓展」。因噎廢食。
「忘本」固然不好,但畫地為牢的「本本主義」也是可怕的。語文課堂教學,如果沒有源頭活水引入,必將是一潭毫無生機的死水。
課堂的教學時間是個定數。用在這里多了,那裡必然少了。在本課體會「母愛之美妙」一環,筆者引入了課外資料,對孫友田的《黑土地》進行了大膽的剪裁,取我所用,舍我不用。呈現的段落,可以更好地讓學生體會「月光下的啟蒙」以及母愛潤物細無聲的美妙。這樣的引申和展開,緊扣文本,使課堂更為充盈飽滿。
在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中,小兔子與大兔子比誰愛誰更多,最後大兔子有一句極其經典的回答:「我愛你一直遠到月亮那裡,再從月亮上回到這里來。」
「從月亮那裡回來」——這句話讀來頗有意味。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拓展,拓展何為?「從文本這里到月亮那裡」,一種「放」的曠達;「從月亮那裡再回到文本這里」,一種「收」的充盈。兩相結合,收放自如,方為本色語文課堂應達成的美妙境界。
㈣ 月光啟蒙中的母親是一位怎樣的母親,表達了作者對母親什麼情感
月光啟蒙中的母親是一位善良,慈祥的母親,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激之版情。
課文中母親患了權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麼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裡來,不知我來干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4)月光啟蒙優秀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詩人的母親不識字,但天資聰穎,能說會唱,在詩人的童年,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在夏夜的月光下,對孩子的愛讓她忘卻了白天勞作的辛苦,她不厭其煩地給孩子吟唱講述,民歌民謠滋潤著孩子的心田,讓孩子插上了想像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可以說孫友田成為詩人與母親的聰穎以及母親給予的愛是密不可分的。
而就是這樣的母親,晚年時卻得了老年痴呆症,這無情的事實讓詩人滿心酸楚,從而打開了記憶的閘門。對童年甜蜜往事的回憶更襯托出現實中詩人的痛苦。文章人選教材時刪減了詩人母親得病了這一相關背景,但是文中流淌的依舊是母親給予詩人的濃濃的愛,以及詩人對母親的深深感激。
㈤ 《月光啟蒙》的教學中教師運用了很多技術,哪些技術的運用合理
《月光啟蒙》的教學中,教師在信息技術運用中設計了專題學習網站,你認為這個網站的設計合理嗎?在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
《月光啟蒙》的教學中教師運用了很多技術,哪些技術的運用合理?哪些需要進一步改進?
㈥ 物質在水中是怎樣溶解的優秀教學設計
本課學習的目的是通過進一步觀察、比較食鹽、沙、麵粉和高錳酸鉀在水中的不同狀態,發現溶解與不溶解的主要區別和特徵。
學生在生活中大多無法細致地觀察到溶解的過程。因此,對於物質究竟是怎樣均勻地分散到水中去的缺乏感性認識。這一課選用溶解的典型材料——高錳酸鉀,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描述高錳酸鉀溶解於水中的逐漸變化過程。想像食鹽在水中溶解時可能出現的變化,並通過後來的對不同物質在水中的不同狀態的對比,逐漸形成「溶解」的科學概念。
探究是本節科學課學習的主要方式。探究可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知識內化的最有效途徑。溶解概念的形成是學生在親歷探究活動後逐步完善和建立起來的。我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知識和技能。
在探究活動中我重點說說對高錳酸鉀的過濾,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學生知道了麵粉、沙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出來,而高錳酸鉀是不是也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出來呢?這時,學生產生了思維的碰撞,出現了不同的看法。我不失時機地提出過濾的方法,由於器材和時間的限制,我採取了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完成過濾實驗。盡管他們過濾時顯得很笨拙,少數還出現了失誤。但我想,正是在這種不斷探究和不斷修正的過程中,提升了他們的認識能力、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我覺得比較不足的是學生在描述高錳酸鉀溶解過程時,描述得不太清楚,有的學生在實驗時,把一大勺高錳酸鉀一下子就倒進水裡,整杯水一下子就變紫了,導致這個過程觀察不清楚。還有的學生沒等看高錳酸鉀進入水中的狀態,就急於攪拌,在描述看到的現象時也不夠准確。一些小組在觀察完現象時沒能及時做好記錄,整個實驗過程不夠緊湊。但不管怎樣,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的素養是長期的,需要我們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我們應該留給學生更多的獨立探究的機會,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這也是我們在科學教學中不懈的追求。
㈦ 《月光啟蒙》精講
月光啟蒙
蘇州市新莊小學 陳璐旖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
3、感悟作者從母親那裡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感情與懷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課文的語言材料,了解啟蒙的內涵
2、感悟母親對作者的啟蒙教育,體會母親對作者的愛以及作者對於母親的深厚感情。
三、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作者孫友田小時候,他的母親常常為他唱歌謠、講故事,你知道長大後的孫友田是干什麼的嗎?(生:詩人)是啊,孫友田長大後成了我國著名的現代詩人,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哪首詩嗎?(生:《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這位詩人,在回憶童年往事的時候,常說〔出示文章第九自然段:母親不識字……飛向詩歌的王國〕看了這段話,你有什麼想了解的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嗎?(生質疑)
今天,就讓我們帶著疑問,與作者一起回到那夏日的夜晚,走近這位給予作者啟蒙的母親。
(二)以讀促思,感悟啟蒙
1、第一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a、(出示圖片)你能用文中的語言來描繪這幅圖嗎?(生答第一自然前半部分)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想像一下,沒有了白天的燥熱和喧鬧,涼風習習,皎潔的月光灑滿了整個小院,星星在對我們眨著眼睛,母親穿著潔凈的白褂子,一邊摟著我,一邊唱歌謠,在這樣的環境中,你感覺如何?把你的感覺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指名讀)
b、過渡:母親一邊摟著我,一邊――(引:唱起動聽的歌謠)〔板書:唱歌謠〕誰來讀一讀?(生讀)談談你的感覺(生答)當時的作者是怎樣的感覺呢?(生:第二自然段)〔出示〕再讀這一部分,注意體會,把讓你感受最深的詞語劃出來。(反饋,相機理解: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芳香)你能把這種輕柔的,好聽的,迷人的聲音描繪出來嗎?(指名讀)
c、誰能用這么好聽的聲音再讀讀這兩首歌謠呢?(推薦讀)其餘同學邊聽邊想,這兩首歌謠描繪了怎樣的場景,如果你是作者,你又能體會到什麼?(生答:以後要愛勞動,美好的生活在等著我)
d、小結:母親唱著歌謠,不知不覺間教育了我要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家鄉,那麼母親怎麼會擁有那些動人的歌謠的呢?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用筆劃出原因。(反饋)
e、是啊,當時的土地不長五穀卻長歌謠,這個「長」是什麼意思?(生答:創造)日子雖然清苦,但是家鄉人民對生活仍然充滿希望,在家鄉人民的熏陶下,母親學會了很多歌謠,並用歌謠把故鄉的愛――(引讀:給了我)使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我,開始懂得要愛什麼,喜歡什麼,使我那顆――(引讀: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這些優美動聽的歌謠,讓我從中懂得了很多,所以說,母親雖然不識字,卻是我的(引讀:第九自然段)讓我們再去讀一讀那些歌謠吧,如果你能唱,就唱一唱吧!(學生讀唱)
3、第四自然段
a、 過渡:母親唱著唱著,累了,但她並沒有休息,而是為我(引:講起了故事)〔板書:講故事〕
b、她講了什麼故事呢?(反饋) 如果你是作者,聽著母親給你講的故事,望著高深莫測的夜空,你會想到什麼呢?或者彷彿會看到什麼呢?(生答)你覺得聽了這些故事,你會有什麼收獲?(生答)
c、 過渡:是啊,母親就是用這些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啟迪著我的想像,母親說得那麼投入,不知不覺,此時明月已至中天(出示)誰用書上的語言描繪一下當時的母親?(生讀)說說你的體會(理解「玉石雕像」)你能再用朗讀來表現當時的情景嗎?
d、這位美麗的母親在講完故事後,又為我唱起了――(童謠)〔板書:唱童謠〕〔出示〕誰來讀讀這些童謠(生讀)聽了這些童謠,你有什麼感受?(生反饋)想像如果你是作者,你當時會怎樣?(生反饋)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和著拍子再一次去讀一讀這些有趣的童謠吧!(男生1、女生2、齊讀3)
e、 小結:母親用這些神奇的故事,這些幽默的童謠,滋潤著我的心田,所以說,母親雖然不識字,卻是――(引讀:第九自然段)
4、第五自然段――第八自然段
a、過渡:民謠童謠唱過了,可是作者還不想睡,所以母親又給我――(引:猜謎語)〔板書:猜謎語〕我來演母親,你們演作者,我們來合作一下吧。在猜謎語中,我會懂得什麼呢?
(三)感情升華
a、 過渡:是啊,在夏夜的月光下,母親給我唱歌謠,講故事,說謎語,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幼小的心田,潤物細無聲,這些都給我播下了一粒粒愛生活、愛文學的種子,使它們生根、發芽、生長……如今,作者已成為一名才華橫溢的詩人,那是因為母親從小給了他――(指讀課題)母親雖然不識字,卻是――〔引讀:第九自然段〕每當我仰望月亮時,就會想起童年在月光下的一切,我會想起什麼呢?請你用這樣的句式說以說,(出示)(生答)一看到月光,便會想到那月光下的啟蒙,便會想起那親愛的母親,所以作者用月光啟蒙為題,以此懷念自己的――(母親)〔板書:懷念母親〕
b、其實,這篇文章在入選我們課本的時候,省略了一個部分,他告訴我們孫友田在怎樣的時刻寫下這樣的文章,在這里,我想讀給同學們聽一聽,也許聽完後,你會有另一份的感動(講故事)說說你的感覺。
c、 其實,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你們的媽媽也同樣深愛著你們,可能你們並沒有體會到,是啊,也許你還在為飯菜不可口而大發脾氣,也許你還在為母親嘮叨而抱怨不止,也許你還在為沒有買到心愛的玩具而怨聲載道,可是,你是否看見母親她那忙碌的身影,你是否看見她那擔憂的眼神,你是否看見那悄悄爬上的皺紋與那新增的白發,你想對媽媽說些什麼嗎?(生答)
五、作業設計
把你們的話寫在卡片上,在母親節那天送給你媽媽,相信這一定是媽媽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