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五年級課文《推敲》的教案
一、直接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推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推敲」一詞還有一段來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讀讀、演演這個故事。
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推敲」這個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細讀第2-7自然段
1、快速閱讀課文2-7自然段,然後同桌討論以下填空題。
(1)賈島去( ),不巧( ),結果留下()。
(2)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 )。
(3)結果他沖撞了( ),和( )商量了起來。
(4)韓愈認為還是用( )好,理由有三:一:()二:()三:()
2、回答題(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圖,說說圖意。文中哪句話描寫了圖上的內容。(用「——」畫出來)指名讀句子。感受到了什麼?
(3)出示全詩,讀一讀。
(4)小結:深夜訪友不曾遇,以詩贈友情誼深。這是故事的發生。
3、回答題(2)
(1)指名回答。猶豫什麼?
(2)出示插圖,用自己的話形容一下賈島。
(3)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指名讀句子。
(4)演一演。
指導:賈島會說些什麼話?做些什麼動作?
指名當導演,當賈島,當群眾。
演後評議。
(5)小結板書: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4、回答題(3)
(1)指名回答。
(2)介紹韓愈:唐朝著名的大詩人。
(3)出示課文,小組分角色朗讀。
(4)小結:韓愈「迎面而來」,路上行人紛紛避讓,而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完全沉浸在創作之中,對韓愈的到來渾然不知,不知不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高潮。
(5)演一演
指導:韓愈說什麼?怎麼說?
賈島說什麼?怎麼說?
演後評議。
(6)同學們,韓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們來討論一下,到底用哪個字好?
5、回答題(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禮貌;襯托出寧靜;響亮)
(2)出示課文,齊讀。
(3)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三、學習第八小節
1、說說對賈島的印象。
2、什麼是推敲?
3、總結推敲的含義。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風又綠江南岸
2、練一練
(1)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摸」換成「找」行嗎?為什麼?
(2)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依仗隊中。「闖」換成「走」行嗎?為什麼?
五、課外探究
1、將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師提供劇本。
2、探究一下《題李凝幽居》的詩意
㈡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一課時一般多少字
這個沒有定數。寫教學設計沒有考慮字數的,只考慮設計的教案能夠在版順利實施的同時權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圍繞這些來設計,經過反復推敲直到自己滿意。有多少字就是多少字了。「設計」質量如何沒有人用字數來衡量。
㈢ 如何編寫好教案的幾點思考
教案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課時計劃。在課前教師的各項備課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其中最復雜、最細致的必備工作。一份具有科學性、教育性的好教案,堪與最精緻的藝術品相媲美。
一、編制教案的重要意義
1.寫好教案是上好課的前提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包括教師的教,又包括著學生的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這里除包含著學生怎樣學的認識活動外,還包含了教師怎樣教的認識活動。所以,在備課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或稱為課程標准)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對每節課進行精心的設計;確定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要明確傳授哪些科學知識;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哪裡;應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哪些生物學技能;應選擇什麼樣的教具,怎樣演示教具或實驗;如何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一系列問題,總之,要認真思考如何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經過這樣一番深思熟慮,反復推敲之後,才寫出教案。可見,編制教案的過程,就是構思教學的過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上課時,教師運用適當方法,教學的技能、技巧,把教案付之實踐,這是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過程。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體現在形成切合實際的教案,並把它付諸實踐。因此,教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是教師辛勤勞動的結晶。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上課不能沒有教案。
2.編寫教案有利於教師進行總結和提高
一般地說,教師承擔的教學任務往往不止是一個教學班,特別是對生物學教師來說更是這樣。因此,同一課題的教案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先行班通過上課的實踐,教師會發現,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有許多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在課後常常要進行小結。看看這節課教學目標制訂是否合適?教學任務是否完成了;學生學習的知識內容是否充實,信息量夠不夠;觀察實驗的內容安排是否得當,實驗操作是否正確規范,實驗結果能否說明問題,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是否充分……等等。在這基礎上對原教案進行必要的修改或補充,以達到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為此,不少教師的教案,通常還設有課後分析一欄,以不斷總結和提高。
3.教案在評估教學、總結和推廣優秀教師教學經驗上也起重要作用
我們在開展研究課、觀摩課、評優課時,都離不開教案。作課的教師需要編制教案,供聽課人研究、學習之用;評價課堂教學時,也需要以教案為參考進行評價。在總結和推廣優秀教師,特別是老教師的教學經驗時,也離不開對他們的教案的研究、學習,有時也可以整理、編篡他們的教案供人們學習、借鑒。老教師和優秀教師的教案選本身就是一份寶貴的財富。教師之間,也可以通過教案的交流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綜上所述,教案對教學的指導意義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必須寫好每一節課的教案。
二、教案的內容
教案的形式和繁簡程度雖然不同,但一般應包括以下內容:課題、教學目標,課的類型,教學用具(包括掛圖、模型、觀察實驗材料、儀器設備、視聽用具等),教學方法,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板書提綱,課堂練習,課後分析等。其中,教學過程是教案的主要組成部分,一般它包括以下幾個教學環節:組織教學,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或引言),傳授新知識(或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習新知識),鞏固新知識(或課堂練習),布置作業(包括動手做的小實驗)等。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我們有了不少的創新,不局限以上這幾個環節,但是對新教師來說,這幾個環節仍是教學過程中幾個最基本的環節,在編寫教案時是不應缺少的。下面對這幾個環節作些簡要的敘述。
1.組織教學
這一環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主要考慮學生是否已做好了上課的准備,學慣用具是否備齊,注意力是否集中等。這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尤為重要。當然,組織教學應貫穿全課的始終,在演示實驗,指導學生進行分組觀察實驗等都要注意組織教學。
2.復習舊知識
復習舊知識要根據新課的內容,重點和難點來確定,或者依據學生對上一節課重點內容的掌握程度來確定復習的內容。方法上可以通過提問,或通過課堂小測驗,或操作和分析一些小實驗等。也可以作為導入新課的一種形式。
3.傳授新知識
傳授新知識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創造條件,增加觀察實驗的內容,提供一些新材料供學生分析討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動腦、動手,達到「學」與「思」並用,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使他們學習生物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這樣,傳授新知識已不是教師的單一講述了,而是把知識、技能、能力、科學方法訓練,思想教育結合在一起了。例如,在高中生物講到無氧呼吸時,教師設計了酵母菌的酒精發酵實驗。取一個三角燒瓶,其內裝入10%酵母培養液和5%葡萄糖溶液(比例為1∶5),再倒入少量石蠟油以隔絕空氣。燒瓶口用有孔膠塞密封,塞孔插入玻璃曲管,曲管的另一端通入裝有碳酸鈣溶液的試管中,管口亦加膠塞塞好。置該裝置於37℃溫度下,觀察實驗現象。並組織學生討論實驗結果。在這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教師再作補充性講述。實踐證明,通過觀察實驗——分析討論——得出結論,這種學習新知識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對知識學得活,掌握得牢,既減輕了負擔,又提高了教學質量。
4.鞏固新知識
這一環節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復習與檢查,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鞏固新知識並不是把講授的新知識簡單地重復再現,而是抓教材內容中最重要、最關鍵內容,通過提問,或者結合直觀教具,或提出一些富於思考又聯系實際生活或生產實踐的問題讓學生分析、討論,以幫助他們掌握理論知識,並加以擴展和運用。例如,在學習了根對水分吸收這一知識後,可以提出「鹽鹼地不經改良為什麼不宜種莊稼」,「一次追肥過濃對作物生長有什麼危害」等問題加以鞏固。當然也可以通過課堂反饋練習,填寫實驗報告冊,閱讀課文等不同形式來進行。
5.布置作業
適當留些課外作業,有利於知識的鞏固,對高中學生來說,可以留些書面作業,或看點參考資料,分析設計一些簡單的生理實驗,作些遺傳學、生態學方面的調查等。初中學生以多留些動動手、動動腦的小觀察,小實驗為宜。例如,採集一些葉片,觀察一些小動物的生活環境,測測心率、脈搏、血壓等。總之要有利於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而不是加重學習負擔。
不同類型的課,有其不同的結構,教學環節有所不同。總 之,在編寫教案時,要從教師、學生、教材、教法四方面綜合考慮來安排教學環節,組織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教案的編制
編制教案是教師的一種辛勤勞動,每份教案都凝集著教師的心血。編制教案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過程。編制教案一般可分為二大階段,一是准備階段,二是文字的編寫。
1.編寫教案前的准備
編寫前的准備工作很多,包括鑽研教學大綱,閱讀、分析教材,確定教學目標,了解學生,准備教具和實驗觀察材料,閱讀有關的教學資料等諸多方面。有的內容在本書的另幾講里已作說明,在此不再贅述,但仍需強調一下。
(l)深入鑽研教學大綱(或稱為課程標准)
大綱是教案編寫的依據,鑽研大綱就是要了解大綱中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目的要求,明確單元的知識點及認知層次,了解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內容,課時安排等。從而知道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全書中的地位,為編寫教案打下了基礎。
(2)分析教材
課前,教師在通讀教材,了解全書的知識體系及知識內在聯系的基礎上,要對本教案所涉及到的章、節教材進行精讀,並進行深入的分析,弄清本課的知識結構、層次,包括具體的知識點和認識目標;確定重點和難點;考慮安排哪些觀察實驗的內容,以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能力;結合學生的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通過教材分析和深入的思考,一份教案的藍圖已經形成了。
(3 )閱讀教學參考資料
教學參考資料包括與教材配套的教參;有關的報刊、雜志、書籍;中學優秀生物學教師的教改經驗或科研報告,優秀教案選;生物科學研究的最新動態或成果;國內、外應用生命科學技術在工農業、醫葯衛生、環境保護等領域上所取得的新成就和具體事例。廣泛閱讀和收集這些資料將會擴大我們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使課講得更生動、更聯系實際。但應該注意切不可在鑽研大綱、分析教材之前先忙於尋找資料,更不能利用資料去拼抄教案。
此外,對實驗課教案的編制,或有觀察實驗項目的課,還要准備好觀察實驗的材料,對實驗程序要親自操作一遍,在此基礎上才能編寫實驗教案。
2.教案的編寫
在經過認真的准備之後,通過文字加工寫成教案是編制教案的最後一步。教案的書寫形式可有多種,概括起來主要分三類:文字式、表格式和程序式。這樣的劃分也不是絕對的,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可以結合在一起。例如,文字式教案有時也插入表格,程序式教案中也有文字說明等。此外尚有其它的形式,如有的教師創造出五卡式教案等。但是,形式要服務於內容,要能夠反映出上課的過程。
(l)文字式教案
這種教案主要是運用語言文字把教學過程表示出來。它也有詳略之分。詳細的教案通常把教師在上課時要說的每一句話,要做的每一件事(如演示什麼教具,提問什麼問題,板書什麼內容……等)都按上課的進程寫出來,就象一份詳細的講稿一樣。
(2)表格式教案
這種教案主要是通過表格的形式把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分別列出,使人一目瞭然。表格的項目和形式也可以有不同,
㈣ 9.推敲的教案
《推敲》一課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並能講出這個故事。
2、學會8個生字。綠線中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
4、在《推敲》中學習「推敲」,根據課後習題,掌握換詞方法,學會推敲。
教學重點: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難點:掌握換詞方法,能說出相關理由,學會推敲。
教學時間:三課時
一、「推敲」導入
1、學生做一做「推」和「敲」兩個動作,體會一下不同點。
2、為了斟酌這兩個字,至今還流傳著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想不想聽?先看這兩個字該怎麼寫?師生共同書寫課題。
3、指名朗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做到讀准字音,讀順句子,並知道故事主要內容的請舉手。
2、(出示詞語:和尚、驚醒、毛驢、妥帖、車輛、闖進、禮貌)自由讀一讀,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寫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同時,想想你讀懂了哪些詞語,還有哪些不懂的?
3、指導讀好下列長句:
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島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
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
4、交流故事內容。
(板書:訪友贈詩、斟酌一字、沖撞儀仗、韓愈定「敲」)
三、體悟「妙處」
(一)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你讀懂了什麼?
3、簡介賈島: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早年曾因家境貧寒,出家做過和尚,後因韓愈欣賞他的詩才而還俗。他作詩的態度非常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題李凝幽居》一詩的創作過程,最能說明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
4、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說說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哪些信息?你是怎麼看出的?
2、理解重點句:
出示: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讀句子,說說這句話什麼意思。
(2)結合句子選擇「摸」的義項:A、用手接觸一下(物體)或接觸後輕輕移動(動作演示);B、用手探取(動作演示在課桌內摸東西);C、試著了解,試著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細);D、在黑暗中行動,在認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導讀好這句話。
3、觀察插圖(月夜驚小鳥):按順序說圖意;從賈島的動作、神態和當時的環境,你看出了什麼;給這幅畫題名;拓展《題李凝幽居》。
4、一生感情朗讀,其他學生指圖體會。
(三)1、指導觀察課文題目左側的插圖:用一句話說說圖意。如果你就是長安街上的行人,看到賈島騎在毛驢上「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會怎麼想,怎麼說?
2、賈島騎著毛驢又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分別用「--」和「——」畫出有關的句子)相機理解即興、妥帖、恰當。
3、比較分析:
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覺進了長安城。
(1)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哪句好,好在哪裡?學生試做動作。
(2)指導朗讀,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痴如醉的樣子。
4、自由練讀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讀,齊讀。
(四)1、默讀第四至六自然段,思考:賈島是怎樣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的?畫出賈島和行人在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的不同表現,想想這說明了什麼?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1)練讀:韓愈的話要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要讀出誠懇、請求原諒的語氣。
(2)分角色朗讀。
(五)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讀,思考:這主要寫了什麼?
2、學生交流。
3、「猶豫不決」什麼意思?聯繫上文,說說哪些句子具體地寫出了賈島「猶豫不決」?
4、韓愈是怎樣幫賈島改詩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5、出示韓愈說的話。
(1)指名朗讀。(2)說說「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3)出示「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賈島是怎麼知道「鳥宿池邊樹」的?(引導學生體會「敲」字是真實地寫出了他當時的做法)
6、指導表情朗讀這一段。
(六)第八自然段
1、過渡:同學們,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麼叫「推敲」呢?
2、齊讀第八自然段。
四、講述故事。
1、熟讀課文。
2、提示講述順序。出示板書:
3、學生練講:
(1)各自練講。
(2)分小小組練講。
(3)各組推派代表講。
(4)評選「故事大王」。
五、養成習慣。
1、鼓勵搜集古今中外文學大師或其他名人推敲的小故事。
2、交流小故事。
3、教師總結。
教材解讀
這個故事講的是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用「推」好,還是用「敲」好,不知不覺地撞進韓愈的依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後,與之一起思考,並由韓愈定「敲」字,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故事情節動人,再現了詩人賈島苦苦吟詠、字字斟酌的形象,表現了他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
文中繪有兩幅生動形象的畫面,一幅是賈島拜訪朋友,月下敲門聲驚醒了小鳥。這情景使賈島寫下了一首詩。另一幅圖描繪了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一邊吟哦,一邊做敲門、推門的動作,憨態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嚴肅的創作態度。兩幅圖形象展現了課文主要內容。
全文分為三個意義段。第一段,引出故事主任公賈島,告訴大家幾個信息:(1)賈島是唐朝詩人(2)早年家境貧寒(3)早年賈島當了和尚。這為下面故事的展開做了准備。接著敘寫「推敲」這個故事的由來。以詩贈友——反復推敲——沖撞儀仗——確定用「敲」。最後結題。一段就一句話,說明了「推敲」一詞的現在含義正是由上面的故事引申來的。文章開頭引出人物,結尾交代由來,都為主體服務,使故事的結構更加完整。
教學中要注意:(一)感悟「推敲」的益處。是「推敲」,再現了賈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顯示了賈島極為嚴肅的創作態度,使詩人贏得了「苦吟詩人」的雅號;是「推敲」讓賈島認識了韓愈,讓「推敲」成為文壇上的一段佳話;是推敲,其實人們寫詩和作文時,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詞更加准確、傳神。(二)講將「推敲」的故事。「推敲」的故事情節富有變化而又非常生動,文章的語言優美,尤其是其中的精彩細節非常感人,如表現賈島的如痴如醉地創作時,抓住了「吟哦」、「比比劃劃」、「闖進」等動詞,把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課後習題也有此要求。(三)養成「推敲」習慣。課文最後寫道:「後來,人們就把在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推敲』。」善於「推敲」的文學大師、名人故事比比皆是。因此教學本文不能滿足於學生能夠感悟到「推敲」的好處和講講「推敲」故事,還應讓他們養成「推敲」的習慣。
㈤ 顧城《遠與近》教學設計
一、文本解讀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遠和近》是一首表現特定心理和審美情趣而有些朦朧的詩,表達含蓄、精煉,而內容深刻。
第一節,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是寫「你」左顧右盼的行為。第二節是寫「我」的獨特感覺。「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從表層形式上看,這種感覺是反常的。因為你、我同處地上,你既然能看到我,說明我在你的視線里,雙方距離並不遙遠。而「雲」處天際,它與人的距離遙不可及。詩人透過表層形象著意揭示了一種心理距離的遠和近。人與人,雖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卻存在各種隔膜與不可逾越的鴻溝,因而覺著「很遠」。而人與雲、人與大自然卻能溝通感情,因而覺得「很近」——親近、融洽。詩人運用象徵手法,表現了心理距離與物理距離的不和諧,表達了對人與人之間良好關系的追求與嚮往。
《遠與近》只有一個畫面;兩個層次:看、想(覺得);三個意象:你、我、雲。短短的二十七個字,闡述了一種美妙的、常存於我們生活中但經常被我們忽略的哲理。
乍看顧城的《遠和近》,有一種特「小兒科」的感覺,甚或覺得荒唐。然而,披文入境,好生玩味,方悟出一種幼稚里的成熟、膚淺下的深刻。
本詩在形式上用半格律體,語言簡潔朴實,但在內容上卻流露出深沉的感傷情緒。
總之,小詩《遠和近》給人一種童話般的美感,深刻地提示了表面悖謬而實際合理的現象。讀罷,「餘音繞梁」,令人回味不已。
二、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熟讀成誦。
感知詩中「我」、「你」、「雲」的形象。
明確詩詞的基本特點,學會閱讀分析詩詞的方法,著重提高多元解讀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朗讀朦朧詩歌的技巧,學會比較閱讀的方法,通過詩內物象的對比,理解詩歌主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深深思索詩人通過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和多元理解,掌握詩歌的主旨和感情。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激趣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愛因斯坦嗎?他最著名的科學理論是什麼?相對論。關於相對論他有一個很幽默、通俗的解釋。
(出示幻燈片1)
如果在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個小時,你覺得只坐了一分鍾;相反,如果坐在熱火爐上,一分鍾就像一個小時。——愛因斯坦關於「相對論」的幽默說法
可見在時間的長與短上,人的感覺起著重要的作用。時間是如此,其實空間也是這樣。大家還記得嗎?我們初中學過唐代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裡面有兩句膾炙人口的名句,你們背背。
(出示幻燈片2)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為什麼遠隔天涯卻像是近鄰一樣呢?因為空間的距離並不能阻隔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溝通、交流,所以即使遠隔十萬八千里,也覺得近在咫尺。
可是著名戲劇家曹禺(yú)先生卻在他的作品《雷雨》的扉頁上寫了意思完全不一樣的話——「比鄰若天涯」。他為什麼這么說呢?讓我們一起回憶《雷雨》。
(出示幻燈片3)
比鄰若天涯——曹禺在《雷雨》扉頁上寫的一句話
(指著劇照)大家看,這是誰?周朴園。這個呢?魯大海。他們是什麼關系?父子,應該很親近。他們之間的空間距離呢?面對面,很近。但實際上你們感覺怎樣?像仇敵,關系很疏遠,難道這不正是「比鄰若天涯」嗎?
可見不論是時間的長與短,還是空間的遠與近,都因人的感受各有不同。今天讓我們走進朦朧詩人顧城的內心世界,看他是如何探求人和人之間關系的。(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本導入通過名句、對比的方式,分別展示了愛因斯坦關於「相對論」的時間長短的通俗例子,表現空間距離遠、心理距離近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圖畫,以及表現空間距離近、心理距離遠的《雷雨》劇照,輔以情境、啟迪思維、激發興趣、互動交流。
2、朗誦背誦。
朗誦指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yuǎn)
你看雲時很近。(jìn)
你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設計意圖:從直感上說,這是一首表達「你」與「我」之間特殊感情的詩,兩人的關系具有特定性。
首先從建行的特徵看,全詩僅6行,其中「你」字單佔一行,顯然有突出、強調的意思。另外我們知道,在朗讀(默讀)詩歌時,單佔一行的字會引起較長時間的停頓,這種停頓本身也是一種突出、強調:既突出「你」在全詩中的位置,也突出「你」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其次,全詩6行中,有4行是兩兩對應的,只在個別地方換字。這使得「你」和「我覺得」兩行無形中形成呼應。這種呼應,既是由建行特徵引發的讀者對詩行排列的視覺感應,也是一種心理暗示:暗示「我」的一切感覺(「覺得」)是以「你」為中心的。如果覺得上述解讀比較勉強的話,我們試著重新排列一下詩行:
你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很明顯,重新排列詩行後,詩的表義功能沒有變化,但「表情」功能則弱化了許多。
因為:(1)取消單獨占行後,無論從視覺上還是心理上,「你」和「我覺得」的呼應關系都不復存在。(2)由於單獨占行而在讀者那裡引起的對「你」,包括對「我覺得」的突出、強調作用也消失了;朗讀或默讀時的停頓時間自然也縮短了許多。
2、圖形表達
用一個幾何圖形表現你、我、雲三者的關系。
設計意圖:意象幾何學。探討一個恰當的圖形表示三者之間的關系,把語文教學與幾何圖形聯系起來,讓學生理清了詩中的人物關系,為理解文本打下基礎。
3、帽子過渡
設計意圖:插入顧城的帽子,說據說是用半截牛仔褲做的,帽子是自己的家,老呆在家裡很安全,生氣時可以當煙囪,有人樂意往裡放錢也並不太壞——既奇妙,又有趣,自然地引出給詩文造頂帽子(題目)的環節。
4、給詩造「帽」(題目)
假如這詩是你寫的,你想用什麼做題目?
最後出示顧城《遠與近》的題目。
設計意圖:自造——合作——闡述。擬題只是一個憑借,目的在於以此引導學生自主理解感受詩文,多元解讀詩的主旨,並通過交流分享語文學習經驗。
因為「任何學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種形式交給任何年齡的任何人。」
——《教育過程》(美)布魯納
「詩歌闡釋的豐富性,詩歌的詩意是無窮的」
5、想像填詞
「我覺得你看我時( )( )很遠/ 你看雲時( )( )很近」中添兩個詞,使所表達再明晰點,把詩的空白填出來。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用這種方式推敲品析字詞的微妙作用。
五、總結歸納
正如泰戈爾所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便是相愛者空間上的距離。雖然遠在天涯海角,但卻像是就在身旁一樣。 「無緣對面不相逢」,這是無緣之人空間上的距離,雖在眼前,卻「生生世世不相識」;你和雲雖然「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卻期待「天上人間會相見」。
縱然千山阻,萬水隔,光陰流轉千載,也消滅不了這心靈撞擊的火花,心靈與心靈在生活中激起的共鳴!遠之為遠,近之為近,在乎一心。這心,在你,在我,也在他!
附:名句鏈接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而投影到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驚喜,/轉瞬間消失了蹤影」。——徐志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徐志摩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 -------泰戈爾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兩情若是久常時,又其在朝朝暮暮?
心有靈犀一點通。
無緣對面不相逢。
同床異夢。
眾里尋她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盡管天空把大地新娘抱在懷里,天空總是無窮遙遠---泰戈爾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