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學教案 > 再見了親人教學實錄

再見了親人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2021-02-20 08:20:39

Ⅰ 《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表達了什麼的感情

教學目標
1.了解中朝兩國人民在共同的戰斗中結下的用鮮血凝成的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2.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練慣用「暫時」「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課文前三個自然段中選擇一段背下來。
教學重點
1.了解中朝兩國人民在共同的戰斗中結下的用鮮血凝成的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2.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什麼樣的人可稱為「親人」?
通過討論,使同學們理解志願軍與朝鮮人民之間的關系。
(有血緣關系的,有親戚關系的;經常住在一起的;有救命之恩的……)
志願軍為什麼把朝鮮人民看作親人呢?我們認真學習《再見了,親人》就能理解在這篇課文中「親人」的含義了。
(二)檢查預習,掃除文字障礙。
1.填寫生字表。
2.注意字音、字形。
3.解釋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有些詞可以通過查字典理解。
暫時:短時間。
雪中送炭:比喻在別人急需的時候給以幫助。
忘懷:忘記。
阻擊:以防禦手段阻止敵人增援、進攻或逃跑。
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唯一:只有一個,獨一無二。
同歸於盡:一同死亡和消滅。
金達萊:朝鮮常見的一種花。在我國稱杜鵑花,也叫映山紅。
代價: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付出相當的物質和精力。課文中指朝鮮大嫂為了幫助志願軍而失去了雙腿。
血泊:大灘的血。
片刻:一會兒,時間很短。
打糕:用大米或江米做成,是朝鮮人民喜歡吃的一種食物。
搗米謠:朝鮮人民搗米時唱的一種歌謠。
剛強:不怕困難或不屈服於惡勢力。
噩耗:指親近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耗,指壞的音信或消息。
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偵察:為了弄清敵情、地形及其他有關作戰的情況而進行的活動。
深情厚誼:深厚的感情和友誼。
情誼:互相關懷、愛護的感情與友誼。
4.辨析詞義,找出近義詞、反義詞。
(1)近義詞
剛強(堅強) 戰役(戰爭) 溫暖(暖和)
代價(價值) 看守(看管) 偵察(探查)
(2)反義詞
溫暖(寒冷) 剛強(軟弱) 崎嶇(平坦)
片刻(長久) 唯一(眾多) 噩耗(喜訊)
5.區別形近字,按字義組詞。
出示幻燈片,請同學區別形近字,指出相同和相異之處,然後理解字義組詞。
嫂(嫂子) 謠(歌謠) 硝(硝煙)
艘(一艘) 搖(搖擺) 消(消滅)
阻(阻止) 泊(停泊) 崎(崎嶇)
祖(祖國) 伯(伯父) 騎(騎馬)
棍(棍棒) 漸(漸漸) 耗(噩耗)
混(混合) 暫(暫時) 耕(耕地)
唯(唯一) 灑(灑水) 役(戰役)
准(准備) 酒(白酒) 設(建設)
6.理解「暫時」「雪中送炭」並結合生活實際造句。
指導學生討論詞義,及在生活中怎樣運用,然後造句。
暫時——電視機買來了,但今天停電,所以暫時還不能看。
雪中送炭——媽媽送我一本字典,正是我需要的,真是雪中送炭。
(三)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結構比較清楚。通過朗讀,同學們可以了解到;課文分別敘述了志願軍戰士同朝鮮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別的情景。因此,課文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敘述同大娘告別的情景。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敘述同小金花告別的情景。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敘述同大嫂告別的情景。
第四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表達了志願軍對朝鮮人民的依依惜別之情。
也可以把全文六個自然段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二、三自然段,主要講志願軍戰士與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別的情景;第二部分是四、五、六自然段,主要講的是在車站上,列車開動時,志願軍戰士與朝鮮親人依依惜別的情景。
這里按照四段的分法進行學習。
(四)朗讀全文,為進一步分析課文做准備。
(五)作業:
1.了解志願軍赴朝鮮作戰的歷史。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志願軍進行曲錄音帶,讓學生在「雄赳赳,氣昂昂」的樂曲聲中,跟隨志願軍一起跨過鴨綠江,去感受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
這是一曲高昂雄壯的樂曲,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就是以這樣的姿態、精神面貌奔赴朝鮮的,為的是保衛祖國,解放朝鮮人民。我們的軍隊在那裡與朝鮮人民並肩戰斗,趕走了美帝國主義侵略者。在朝鮮的日日夜夜,我們的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親如一家人,臨別時他們都依依不捨。我們的課文記述的就是這難舍難分的場面。
(二)教師范讀課文,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三)學習第一段。
1.默讀,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麼?
(這一段主要記敘了志願軍與朝鮮大娘惜別的情景。)
作者從三個方面記敘了這一內容。請同學們四人一組討論,把這一段分為三層,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這是什麼句式,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師:學習了這一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我覺得這一段突出地表達了朝鮮大娘對中國人民志願軍慈母般的愛。)
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體會志願軍和朝鮮大娘之間的真摯情感。
朗讀時要注意語調輕緩,讀出志願軍與大娘依依惜別的情感。
(四)學習第二段。
這一段的結構,寫法與第一段相似,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仿照第一段的學習方法學習此段。
(五)學習第三段。
這一段的結構與寫法也與第一段相似,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按照一、二段學習的方法自學這一內容。
(六)小結前三段。
這篇課文是以志願軍的口氣與朝鮮人民話別,通篇都是志願軍在講話。在這依依惜別之際,朝鮮人民是怎麼想,怎麼說呢?課文有這方面的敘述嗎?哪位同學來說一說。
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有很難忘的人和事,作者為什麼選擇了這樣三個人物來寫呢?
(七)學習第四段。
齊讀最後一段,體會志願軍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深情。
學習這一段主要以朗讀為主,讀出志願軍對朝鮮人民、朝鮮國土依戀的感情,讀出志願軍發自內心的「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的呼聲和決心。
「再見了,親人」。這句話是誰說的?為什麼要稱「親人」?
這一段表達了志願軍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一段集中表現了志願軍戰士對朝鮮人民的依依惜別之情。)
(八)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哪位同學能用一句話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主要記敘了志願軍歸國時同朝鮮人民告別的情景。)
師:作者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文中每一段都贊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我想這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的寫作目的。)
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贊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
課文是用哪些材料來表達中心的?
(作者選取了志願軍與大娘、小金花、大嫂的惜別及火車開動後志願軍發自內心的呼喊來表現中心的。)
(九)總結全文。
對關系親密,感情深厚的人稱為親人。課文中志願軍戰士把朝鮮人民看作親人,通過學習課文,我們也體會到了,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同學們,這就是國際主義精神。
(十)鞏固知識,完成課後練習。
1.出示幻燈片,讀句子,著重理解帶點的詞語。
(1)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予幫助。
(2)你回到村裡,焦急地等待著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了。
噩耗:指親近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
同歸於盡:盡,完結。一同死亡或毀滅。
(3)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這樣的代價:代價,為達到某種目的而耗費的物資、精力甚至生命。
(4)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又一次,再一次。
2.在前三個自然段中選擇一段背下來。
這三段的結構及表達的思想感情都比較相近,可讓學生自行選擇一段背誦。
3.小練筆。
要求:寫你周圍的同學是怎樣講禮貌的;要圍繞中心選材,做到內容具體,語句通順、連貫,題目自定。

Ⅱ 再見了親人板書設計

sdgzsdgzdf

人教版語文書14課 再見了親人

1950年,美國侵略朝鮮,中國志願軍去支援,用了3年時間取得了抗戰的勝利,為了使頹廢的朝鮮人民有一個家的樂園,志願軍用了5年時間,其間志願軍和朝鮮人民發生了許多感動人心的故事,讓我們來回味當時的故事,體味
中朝兩國人民的情深意厚。

《再見了,親人》記述了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離朝回國時,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贊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更歌頌了志願軍和朝鮮人民之間的偉大而真摯的愛。再見了,親人,選自隨軍記者魏巍的《依依惜別的深情》。課文敘述了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離朝回國時與朝鮮親人依依惜別的情景,贊頌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作者在眾多告別場面中,選取三個最有代表性的鏡頭,集中表現中朝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深情厚誼。 魏巍,河南鄭州人,1920年1月16日生於一城市貧民家庭,原名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當代詩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說家。童年及少年時期曾就讀於「平民小學」及簡易鄉村師范,開始接觸文學作品並產生濃厚閱讀興趣,1937年抗戰爆發後,即赴山西前線參加八路軍、後轉至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後至晉察冀邊區,在部隊中做宣傳工作,曾任宣傳幹事、宣傳科長、團政委等職。建國後亦未脫離部隊生活,曾任《解放軍文藝》副總編、解放軍總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總政治部文藝處副處長、北京軍區宣傳部副部長、北京部隊政治部文化部部長等職。

Ⅳ 觀看再見了親人課堂實錄觀後感

<再見了,親人>講述了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用鮮血凝成的內友誼,以及在離別容的時表現出來依依不捨的深情,深深的感動了我。
這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小的時候,每次回老家,都玩得很高興,當我要回去時,奶奶總是依依不捨的一直送到村南頭,還不停地囑咐我們路上一定要小心,騎車慢點。每次都對我們說再見。最後,目送著我們走老遠,直到看不見才回去。
再見了親人讀後感
從這里可以看出,奶奶是多麼的關心我們、愛護我們啊!
<再見了,親人>教會我依依惜別時的深情,懂得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

Ⅳ 《再見了親人》

再見了,親人
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沒合眼了。您這么大年紀,能支持得住嗎?快回家休息吧!為什麼搖頭呢?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阿媽妮忘懷?不,永遠不會。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由於敵機的封鎖,造成了暫時的供應困難。我們空著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當時有很多次阻擊戰。您再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裡休養,敵機來了,您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炸平了。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情人。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乾眼淚,在給我們唱個《搗米謠》吧!怎麼?心裡難過,唱不出來?你一向是個堅強的孩子啊!那一回,偵察員老王到敵占區去偵察,被敵人抓住了,關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個班的鬼子看守著。你媽媽知道了,帶著你混進敵占區,偷偷的靠近了關著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媽媽故意跟哨兵爭吵,引出那個班的敵人。你趁機鑽進屋裡,解開老王身上的繩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裡,焦急地等待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了。同志們傷心的痛哭起來,你卻把腳一跺,嘴角抽動著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小金花,你是多麼剛強呀!可是今天,跟志願軍叔叔分別的今天,你怎麼就落淚了呢?
大嫂,請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這樣崎嶇,您架著雙拐,已經送了幾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們只要想起您的雙拐,也永遠不會忘懷您對我們的深情厚誼。我們清楚地記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達萊花開滿山野的時候,您知道我們缺少蔬菜,就挎著籃子上山挖野菜。後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的血泊里……傷好以後,您只能靠著雙拐走路了。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會中國人民的友誼?
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我可是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
編輯於 2020-06-6

Ⅵ 再見了親人教案設計裡面的過程與方法怎麼寫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版教師更為深刻權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Ⅶ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基礎訓練第六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的內容,內懂得中朝容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具准備: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文字、圖像資料。
教學過程

閱讀全文

與再見了親人教學實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