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社會情感學習之《學會合作》的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教育的主題,合作是未來工作、社會適應乃至國力競爭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合作和協調精神是學生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所必須的心理品質;是小學生團體發展性心理教育的重要內容。而目前城市小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庭、學校生活等多層面中表現不合群,不善於與人合作的弱點。因此,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非常必要。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合作。
【輔導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學會合作的重要性,增強合作意識。
2、通過訓練,培養學生初步的合作能力。
【輔導重點】
通過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團結合作的力量,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並學習如何與人合作。
【輔導難點】
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總結分析有利於合作的行為與方法,從而提高與人合作的能力。
【輔導形式】
情景體驗、活動實踐、討論分析、交流體會
【輔導時間】
40分鍾
【輔導年級】
三年級
【輔導准備】
多媒體設備、電腦課件、皮球、凳子等。
【輔導步驟】
課前談話
快樂的童年總是伴隨著游戲度過的,老師知道你們都喜歡玩游戲,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個有趣的游戲,想玩嗎?糟了,玩游戲的凳子忘了搬進來了,這凳子比較多,我一個人可能搬不進來,哪位同學願意幫幫忙?非常謝謝你們,你們的幫助不僅讓游戲順利進行,而且還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你們看我們大夥的力量多大,齊心合力就把這個凳子都搬進來了。
(設計意圖:以身邊平凡的小事,很自然導入本課的主題,不帶痕跡地讓學生初步感受合作的力量。)
一、游戲引出合作,初步感知合作。
1、體驗游戲:《一指抓皮球》
師:我們玩的第一個游戲,名字叫《一指抓皮球》,如果你能不藉助任何東西,用你的一個手指在20秒內將它抓起,這個皮球就屬於你了。誰來挑戰一下?
2、學生嘗試,並根據學生情況給予鼓勵安慰。
3、你覺得怎樣才能把球抓起呢?
師:實踐證明一指是抓不了皮球的。游戲做完了,思考留下了,通過這個游戲,你們有什麼感想或啟發呢?
4、板書活動主題。
師:是啊,只要幾個手指合作起來就能輕而易舉地將皮球拿起了。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題——學會合作(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一指抓皮球」的小游戲,讓學生懂得一個個體的能力是有限的,有些事情單靠個體是很難完成,藉助他人的幫助才能更好的完成。)
二、聯系生活了解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1、老師看圖片講述身邊合作的事例。
六一兒童節中的拔河比賽需要每個人都全力以赴、圖上同學正在干什麼?參加早操比賽。是呀!一致的步伐,整齊的動作,這都需要大家的配合與默契。這是我們學校合唱團參加廣州市第十屆學校合唱節的照片,由於同學們的齊心協力和共同努力,我們的合唱隊還獲得了廣州市的第一名呢!女排姐姐們憑著齊心協力的配合、頑強拼搏的精神終於為祖國贏得了無數的榮譽……你們看小到拔河比賽,大到為國爭光都需要合作,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多了,現在把你們聽到的、看到的或者親身經歷的有關合作的事例說一說,也可以分享合作的擔心與疑問讓我們一起去分享,去感動吧!
2、學生討論列舉合作的事例與分享合作的擔心與疑問。
小結:同學們列舉的事例真多,其實剛才我們把凳子搬進來,也是一種合作。看來合作真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現在請同學們再聽一個故事,相信你們對合作將會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放《天鵝、梭子魚和蝦》的故事錄音)。
3、放《天鵝、梭子魚和蝦》的故事
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要和大家分享?(學生發言)
小結:同學們說得非常好,原來幾個人要想做成一件事,就要齊心協力,就要勁往一處使,要合作就必須「目標一致」。(板書)
(設計意圖:以圖片創設情境,以列舉具體事例感受,讓學生充分體會合作的重要性,而不是硬把道理塞給學生。)
三、實踐活動中嘗試合作,學習如何合作。
過渡語:原來一致的目標在合作中真是那麼重要,下面就讓我們在游戲中嘗試合作,希望同學們能在合作中體驗成功,感受合作的快樂。
1、學生分組游戲——同舟共濟(以組為單位進行游戲,每組6人)
游戲前創設情景:春天就要來了,大家喜歡春遊嗎?好,那我們今天啊就一起去郊外春遊。不過得過一條大河。此時我們幾個人只有這一葉扁舟,靠著它才能到達安全的彼岸?我們以組為單位,這凳子就是那葉扁舟,參與人員必須全部牢牢地站在船上,否則就沒能順利到達河對面去欣賞美麗的春景了。游戲必須在1分鍾完成,老師說開始才能站上凳子。這個游戲是老師為同學們學會合作而設計的,但必須在老師的看管下才能玩,而且要注意安全.老師想請四個安全小衛士,每組兩人)
2、游戲結束後請學生交流分享。
①請參與游戲的同學說說你們剛才的想法、感受。
②剛才暫時沒有參與游戲的同學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板書(互相關愛、互相配合、互相謙讓)
小結:是啊,合作是非常講究技巧的,它需要我們設定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然後一起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互相關愛、互相配合、互相謙讓,這樣才能更順利的成功完成任務。其實要合作成功還有許多因素,例如寬容、諒解、知識、能力、技巧等方面。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到合作的好處,懂得怎樣合作。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總結分析有利於合作的行為與方法,從而提高與人合作的能力。引導學生明白合作和協調精神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所必須的心理品質。)
四、交流合作感受,增強合作意識。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的課快要結束了,這堂課讓你們收獲了什麼?
總結:是啊!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合作把我們的心連在了一起,把手緊緊地攜起來了,合作讓我們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請同學們回家收集合作名言,老師這里有些關於合作名言,讓我們一齊來欣賞。
希望大家能把這節課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當中,更好得合作。
(設計意圖:情感升華,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多合作,會合作,善合作,從小學會做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為其終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② 《求一個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教學設計及反思
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求一個數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運用知識的轉化解決問題,使學生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並且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良好習慣。通過對該課的教學我反思如下:
1.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學習新知。
這節課,主要通過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提煉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實際是求「一個數里有幾個另一個數」,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思考,讓學生明確:在兩數已知的情況下,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應該用「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體會並記住這一題型的結構和計算方法,為後續學習提供知識基礎與支柱。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同桌合作擺飛機圖,突破這一知識點,學生學的輕松愉快。
2.關注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
數學的主要任務在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本節課我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形象性,引導學生多觀察,多用數學已有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感受數學的魅力。能根據圖片提供的大量信息,選擇一些有用的數據,提出相關的問題,並應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答。同時,引導學生仔細審題,根據具體的題意,按要求提問、並解答。
3、注重低年級學生習慣的培養。低年級學生聽課中,往往注意力不夠集中,並且愛說話,課堂上我經常讓學生注意坐姿,寫字姿勢。反復提醒學生專心聽講,不但要聽老師的話語,最主要的還要聽回答問題的同學的發言,因此,我時不時的讓學生重復別人發言中的要點以及問題,比如,學生對除法的讀法,往往愛丟「除以」的「以」,這樣不但引起回答錯誤同學的重視,更主要的是引起全班同學的重視。
4、注重合作意識的培養。低年級學生合作中,往往缺乏時效性,因此,合作前,我注意講清合作學習的要求,並及時進行個別指導,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5、在課堂上對個別學困生指導不夠,這些學生思維不活躍,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板書過多使用彩色粉筆,導致後面學生看不清楚。今後繼續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
③ 如何運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設計體現新課標理念
作為新課程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課堂教學改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版,改革課堂教學就要從改權變教學設計開始,要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課堂教學設計,轉變學生消極被動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主要以數學新課程標准界定的課程理念為指導,逐步實現新課程標准設定的各項目標,讓學生在學會數學知識的同時,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應用,學會創新.
④ 結合教學實例說明教學中怎樣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進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它是由學習需要轉化而來,是社會和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在教育教學中,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既是促進教師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手段,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的途徑,是學校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那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培養和激發呢?
一、加強學習目的教育,啟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學習目的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經常性的教育,它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與培養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具體的學習動機的教育應通過各學科的教學來實施。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某些學科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常常是由於對學習這門學科的重要意義缺乏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目的、任務、要求,認識在以後的應用中的價值和作用。這樣隨著學習的深入,認識的深入,學生對學習就越有興趣,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就越高。
二、提供成功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得到某些成功的體驗,已經成為當今教育激發學習動機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蘇貝爾曾指出,學習與動機之間的關系是典型的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應該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一旦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學習動機就能獲得強化,又有助於使學生產生自信心,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要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實際情況,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其次要控制教學的進度和難度,使學生的某些具體學習得到不斷實現,尤其是盡可能創造條件,使學生有機會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在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強化學習動機
學習結果的反饋,就是將學生學習的結果及時提供給學生,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包括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成績、作業的正誤、考試成績的優劣等。當學生了解了自己的學習結果,可以強化正確的學習動機,克服不正確的學習動機,從而促進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這正是因為學生得知自己的學習結果後,一方面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求知慾得到滿足,從而使學習的態度和手段得到及時的強化,產生進一步學好的慾望和願望;另一方面有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增強和克服缺點和不足的信心與決心。
四、適當的開展競賽活動
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良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學習競賽有很多形式,如個人之間競賽,對照過去與現在的自我競賽,團隊之間的競賽等。不同的競賽形式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都有激勵作用。因為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成就動機會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增強。所以很多學生在競賽的情況下,學習的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當然,有利就會有弊。過多的競賽會失去激勵作用,會造成過於緊張的氣氛,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有損學生的身心健康;況且競賽獲得成功的畢竟是少數人的勝利,勝利後會受到關注、表揚,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而沒有獲得成功的少數學生就被忽視,也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所以,只有適當開展競賽活動,競賽時最好按照能力分組進行,這樣會使更多的學生都有獲得成功、有受獎的機會,這樣才對多數的學生起到激勵作用。另外應多指導學生進行自我競賽,使他們能從自己的進步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進學習的積極性。
五、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教育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景,提出一定難度的問題,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不能單純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解決,這時就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慾望,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對這種境界的完美描述。在學習中遇到問題,當學生正在頭腦里積極思考,但是不能達到想通的心理狀態;或是對這一問題有了新的領會,但是不能准確的表達出來,正在積極地使語言或是思路條理化、清晰化的時候,這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起學生求知的需要。例如在教學《懷素寫字》這個故事時,問:學完了這篇課文後你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對與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准確說出出課文的道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於是我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板」字,問「你想怎樣才能寫好這個字?」引導學生說出懷素寫字的方法。「先看清字的形狀,記住字的筆順,再一筆一筆照著寫。」接著,我問「如果你每天堅持這樣寫,你的字會怎樣?」通過這些問題的回答,很快,由此及彼理解並掌握這一課所說的道理,只有認真寫字,堅持不懈,寫字就會有進步。這時我引導學生,你能把字寫好嗎?(想)那麼就要像懷素一樣認真寫字,我相信你們也能寫出一手好字來。以此來激勵學生學習懷素刻苦練字,好學上進的精神。
六、適當表揚與批評,進行的正確的評價
教師正確的評價,恰當地運用表揚與批評的方法,也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手段之一。因為這種表揚和批評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一種肯定與否定的一種評價形式和方式。當然,表揚與批評,獎勵與懲罰,贊揚與責備等不同的評價方式對學習動機的激發也有不同的作用。一般來說,表揚和鼓勵與批評和責備相互比較更容易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前者能使學生產生成功的喜悅感,後者更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但是表揚、鼓勵過於多,甚至是泛濫成災,或是使用不當,也會對學習動機有一定消極作用。相反,適當的批評、責備或是懲戒式的責罰尤其對學習較好的學生的缺點的批評也有一定的積極效果。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表揚和鼓勵有機的結合,適當地應用,表揚時指出還存在的不足與缺點,批評時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努力做到客觀、公正、公平,恰到好處,又要獎罰分明,能夠以理服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增進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自覺性。從而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才會使學習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丁庄苗曙光)
《課標》中說:「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只有當教師了解並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才能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才能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要想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應盡最大的可能去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他們努力探索學習的方法與策略,保持積極的學習情感與態度,主動地獲得數學知識、必要的應用技能和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
動機是一個人發動和維持活動的個性傾向性,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是需要的表現形式。學習動機就是推動學習活動、確定學習方向以及引導、維持、調節、強化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部機制或內在歷程。正確的學習動機對學習活動的作用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對正在進行的活動的推動作用;二是對未來活動的准備作用;三是對活動的創造性態度的促進作用。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為內部和外部兩 大類。其中內在因素起決定作用,是維持學生對學習孜孜不倦進行的原動力,如學生對學習的需要、興趣、情感、以及自尊心、自信心、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願望、信念、理想等。外部條件對激發學習動機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比如父母的表揚、教師的鼓勵、獎賞、適當的競賽等。因此激發和培養學生 的學習動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學習目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正確而又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學習動機的必要條件。「偉大的力量來自於偉大 的目的」(高爾基),巴班斯基說「教學過程不但要依靠認識興趣的動機,而且要依靠一系列其他的動機,其中啟發把學習看成自己的義務和責任的動機是特別起作用的。這些動機使學生克服學習上不可避免的困難,體驗由於克服困難而產生的愉快心情。在這種情況下義務感和責任心迫使學習努力去掌握知識、技能和技藝,以便盡管對該作業沒有興趣,但仍然堅持獲得必要的結果」。所以,只有學生明確地認識到自己當前的學習與將來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密切關系,體會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發展自己的智力、才能是未來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本領,才能確立遠大的、高尚的、強有力的學習動機,才能產生強烈的而又持久的學習熱情。相反,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認為讀書是為了應付父母、教師的「差使」,上課是混日子,常常是學生學習被動、落後的主要原因。因此,經常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方面的教育,注重根據學科的性質、知識的特點、教學形式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目標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當然,教學總不能被「小目的」困擾著,必須同學生的大奮斗目標、未來的生存、社會的需要等聯系起來,這樣的教育才會持久深入,學生學習的熱情才會始終不變。
二、闡述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求知慾是對知識的熱烈探求,是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學習興趣的集中反映,強烈的求知慾是學習正確的學習動機的重要表現。通常每一個學生都有求知慾,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學生的心靈深處都存在著使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願望。求知慾的基礎是對知識的熱愛,是對知識的意義和價值的深刻理解;沒有對知識的熱愛,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不懈追求。在教學活動中,准確闡述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的有效途徑之一。比如數學課中,當學生了解到「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運用數學之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馬克思語),「數學是科學的眼睛」(羅蒙諾索夫語),那麼他們學習數學的動機就必然會更加堅定有力。同時,這對於鼓舞學生的求知的熱情,激發他們打開知識寶庫的渴望,引起他們對發掘知識奧秘的興趣,都會產生極其重大的作用。我在講授《統計初步》第一課時,結合本地區農村實際情況,向學生提出一個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問題:假如你是位漁民,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漁池中魚的數目、生長狀況、年終是否會盈利?學生聽完後立即沸騰起來,說法應有盡有,待到老師闡明數學中就有一門學科??《統計初步》??能提供答案時,頓時一雙雙渴求的目光投向了老師??????學生學習的熱情有了,主動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下面的教學自然就有了生機,效果自然也就很突出。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求的興趣
所謂問題情境,就是把學生學習中需要解決的矛盾問題帶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一般來說,問題應具備一定難度的,對學生來講,既是他們力所能及的而又必須經過努力才能解決的,用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的理論說,即這些問題必須是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實踐經驗和心理學研究證明,只有那些「高而可攀、跳起來答」的問題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燃起追根究底對知識追求的熱情,進而形成穩定持久的學習動機。我在指導學生練習《解直角三角形》應用舉例時,利用現有條件和地宜,設計了這樣的三道題:某位學生在太陽光下測得一根2米長竹桿的影長為1米,那麼相同時刻10米長的電線桿的影長是多少?若這段影長一部分落在地面上,另一部分落在斜坡上,其中地面影長4米,那麼落在斜坡上的影長是6米嗎?請說明理由;假若現在有一長桿落在地面上的影長為3米,落在牆壁上的影長為1米,則這根長桿是多少米?同學們看完題目後一個個顯得欲欲試試、興奮不已的樣子,接下來只要適當點拔,因勢利導,一堂枯燥的練習課就會變得精彩生動、激情不斷。
四、適當地組織競賽,激發學習的外在動機
表現自我、張揚個性是現代青少年一個共同的心理特徵。競賽正是充分利用青少年這一心理特徵而成為激發學生學習外在動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組織得好的競賽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向上的需要發展得更為強烈,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奮發進取,勇於探索,團結合作等優秀的思想品質;不僅能有效地形成學生的外在動機,而且能激活學生的各種內在動機,合力推動學生健全人格的完美發展。競賽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團隊或個體的;課內或課外的;綜合或單獨一門學科的。競賽的組織務必嚴格保密,確保競爭的公平公正。只要競賽組織得好,就一定能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成熟發展。
五、客觀公正的教學評價,強化學習動機
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的種種正確客觀的評價信息,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起著重要的激勵和強化作用。它不僅使學生從反饋的信息中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成功,還能體驗到成功之後的喜悅,從而使自己的學習態度和興趣得到加強,激起更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強烈願望;同時又能通過這種信息反饋了解自己學習的不足或弱點,從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去克服缺點,戰勝困難,為取得更好的成績而拚搏努力。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學習知識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評價主體和方式要多樣化,有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和社會有關人員的評價;既可採用書面考試、口試、作業分析等方式,也可採用課堂觀察、課後訪談、大型作業、建立成長檔案等方式。無論採用何種主體、何種方式,都應以激勵學生學習、促進學習發展為目的,這樣才能不斷強化學習動機。
1.在學案設計中體現和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
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應是教學活動中心,教師、教材、一切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與。數學教學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一旦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負擔.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讓學生愉快有效地學習數學,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
(1)數學學案設計抓住導人環節設下懸念,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請學生想好一個數,把這個數經過加減乘除一系列運算後的結果告訴教師,教師很快猜出學生想好的那個數是幾,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教師指出奧妙所在,引入課題,十分生動有趣.
(2)數學學案設計復習簡單問題,讓學生有成功感,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探究的慾望.
(3)數學學案設計中,引入數學實驗,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參與包括探索、發現等獲得知識的全過程.使其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在學習「三角形三邊關系」時,學案設計如下問題:「三根木棒能組成一個三角形嗎?」大多數學生回答是肯定的.這時,教師拿出三根木棒進行演示,當學生看到居然不能組成一個三角形時,感到很驚奇.這時教師再演示把最長的木棒適當截去一段後,與另兩根組成了一個三角形.然後教師啟發學生自己動手用木棒去尋找三角形三邊長應滿足怎樣的關系才能構成一個三角形.這樣的教法既能促使學生探索,又能將思維引向深入,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數學學案設計開放性問題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較快地進入新的學習情景。如對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學習,先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塊三角形的玻璃被打成兩片(圖略),要配一塊同樣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要不要將兩塊都帶去?如果只帶一塊,那麼應帶那一塊?為什麼?學生思考或回答問題時,已感受到:兩角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這一判定方法。
2.學案導學中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有「法」可依。「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充分說明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它是獲取知識的金鑰匙.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就能自己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因此,改進課堂教學,不但要幫助學生「學會」,更要指導他們「會學
第一,教學生「讀一讀」.學案開始為學生編好閱讀課本填空和問題設計,並指導學生掌握「讀讀、劃劃、算算、寫寫」的預習方法,逐步學會歸納整理,善於抓住重點以及圍繞重點思考問題的方法.如學習「圓周角」一節時,可設計以下三個問題讓學生預習:①圓周角是怎樣定義的?對比圓心角的定義兩者有何不同?②圓周角定理的證明為什麼要分三種情況進行.③圓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論,這些推論如何證明.
第二,讓學生「講一講」.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於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難以掌握的內容,應積極引導學生去議,鼓勵學生去講.在講的過程中,對於學生出現的差錯、漏洞,教師要特別耐心引導,幫助他們逐步正確地表述.讓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讓學生大膽的表達.
第三,帶動學生「做一做」.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實驗中得出結論,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
第四,引導學生「想一想」.養成解題後反思的習慣.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反思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反思多種解法的優劣,反思各種方法的縱橫聯系.適時地組織誘導學生展開想像,題設條件能否減弱?結論能否加強?問題能否推廣?等等.
第五,引導學生學會「復習」。俗話說:「溫故而知新」,這就是說,對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和技能要經常復習。復習有多種,根據復習的時間和內容,可以把復習分為兩種,一種叫課後復習,即每次上課後的復習,一般在當天進行;另一種叫系統復習,是在較長時間後,集中一段時間對整體性的內容進行系統復習,包括單元復習、階段復習、考前復習等,教師要多向學生介紹復習方技巧。
3.學案導學中發展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有創見。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但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更要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首先,要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深入分析並把握知識間的聯系,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依據數學思維的規律,設計出恰當的富於啟發性的問題去啟迪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同時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試驗、分析、猜想、歸納、類比、聯想等思想方法,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要引導學生廣開思路,重視發散思維.教師要精選一些典型問題,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猜想、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學案導學中注重因人施教,讓學生有個性。
教學本身就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個性差異,也是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不同氣質的學生因人施教,對「興奮型」學生可採用「以忙制動」、「以動制動」等方法.根據他們反應快,願意表達自己看法的特點,多提問,多讓他們發表意見,多讓他們操作、演示.讓善於思考又不愛發言的「抑鬱型」學生發表不同看法;讓積極發言又常丟三拉四的「活潑型」學生講清算理,分析算式;讓機靈沉著又穩重內向的「安靜型」學生說一說別人講得對不對,並加以補充等等.這樣圍繞教學內容和要求,根據學生氣質差異因人施教,既有統一要求,又能發展學生的個性,使他們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
⑤ 學會合作
作與競爭
合作關系的產生源於合作增益,人們對這個合作增益的追求是合作關系,得以產生的根本動力。
合作關系的豐富和發展將促進經濟的豐富與發展,一個企業的合作關系的豐富與發展將促進企業生產能力的豐富與發展,一個人對外合作關系的豐富與發展將促進個人生活與能力的豐富與發展。
合作關系,有多種形式,按與合作對象的緊密程度來看,有:緊密性合作與自由合作兩種。緊密性合作對合作雙方約束性較強。比如:僱用工人,雇方和工人是合作的雙方,雙方簽定合同後,彼此都有了約束。再比如商業合同合作,自由合作的合作雙方約束性很少幾乎到沒有,比如:打的、購買小商品等。
這兩種合作關系都有優缺點:
緊密性合作:優點:雙方責任明確,便於形成固定合作關系,並有提高合作效率的趨勢。
缺點:合作雙方,提升自己的壓力不大,並有使合作關系僵化的趨勢,不利於新形式的發展。
自由合作:優點:關系不確定,便於適應新形式,合作雙方或一方有壓力,能促進其提高自己。
缺點:合作關系不確定,使對合作關系的尋求成了困難,始終處於不確定之中,增加了風險與成本。
競爭關系的產生源於資源稀缺,對有限利益資源的追求,使得競爭關系出現了,競爭與合作一樣,競爭關系也是社會構成規則的一部分。
競爭的形式也有直接競爭與間接競爭兩種形式。
競爭的優缺點。
(1)優點:可以給競爭各方以壓力,迫使其改變自己、提高自己。並強迫淘汰弱者,最終是社會得以進化。
(2)缺點:有不擇手段傷害對方的趨勢,使社會關系惡化。
所以社會集體和一個人都需要用不同的形式遇到不正當競爭的出現。
現代社會,因競爭而不斷進步!更因競爭而充滿活力! 我方認為:現代社會競爭比合作更能使文明進步。你追我趕的發展競爭可使落後成為先進,社會就是遵循這種永恆的競爭法則走向現代,走向未來。對個人而言,競爭的前提是人人都有機會參與競爭,其結果必然是優勝劣汰,這就保證了社會公平;競爭的過程就是各盡其能,這又激勵了個人積極性的發揮。在這個呼喚強者的時代,競爭不僅是時代的要求,更是對人性的挑戰,讓我們直接面對這個競爭的時代吧!
對方辯友,你們今天到這里不就是為了跟我方競爭嗎?如果按照你方的邏輯,我們今天在這里辯論不就失去意義了嗎?今天的辯論就是一場競爭,競出勝負,促使進步。謝謝
主持人對大家說:謝謝反方一辯同學。比賽陳詞階段結束。
合作與競爭哪個更能使文明進步辯論實錄二
二、攻辯階段:
主持人對大家說:接下來是進入第二階段——攻辯階段。我們先請正方二辯同學對己方的觀點進行補充。 正方2辯對大家說:評委、對方辯友及各位朋友:大家好! 孫中山先生說:「物種以競爭為原則,人類以合作為原則,人類順此原則則昌,不順此原則則亡」。可見,合作是多麼的重要。大江南北流行的一句話:眾人劃槳開大船。大家不會忘記1998年的那場特大洪災吧!事實證明,這場特殊戰役的勝利,需要全體抗洪官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終在我們民族的脊樑上築起一道不倒的抗洪長城。
大家更不會忘記2003年「非典」肆虐的時候吧,正是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眾志成城,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所以,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證明了「合作比競爭更能使文明進步」。由於競爭,關系冷漠,你防著我,我防著你,表面上和和氣氣,心底里各自較勁兒的現象比比皆是。對方辯友,這難道不都是「競爭」惹的禍嗎?
主持人對大家說:謝謝正方二辯同學。接下來我們聽聽反方二辯同學怎麼反駁。
反方2辯對大家說:大家好!
對方一辯小橋流水,對方二辯滔滔不絕,然而無論是微波還是怒浪都沖不掉對方辯友的點點問題。對方一辯指出競爭會使人類變得更自私更狹隘,對方二辯所列舉的種種惡性影響等,並不是競爭惹的禍,而是他自己不健康的心理導致的。我們的祖先早就告訴我們了,競爭,才能文明,才能進步 「物競天澤,適者生存」。競爭有利於社會造就、發現、擇優使用人才。正如列寧所說:「競爭在相當廣闊的范圍內培植進取心、毅力和大膽首創精神。」競爭乃社會進步之母。讓我們投入競爭的社會,做個強者吧。最後請問對方辯友,你們這么反對競爭,是不是說明你們心裡其實害怕競爭呢?
主持人對大家說:謝謝反方二辯同學,接下來我們請正方三辯同學發言。
正方3辯對大家說:主席、各位評委及對方辯友,大家好!
反方一辯提到:今天的辯論是一種競爭,反方二辯又提到:競爭引起不健康的心理。對方辯友把競爭視為掌上明珠,奉為靈丹妙葯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難道說,只有競爭才能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嗎?請問一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知索取,不願奉獻」;只強調個人競爭,而不關心國家的發展和前途」。何來的文明發展呢?因此,你們說競爭有利於文明發展的觀點是無稽之談。
三國時期,孫權和劉備聯合起來共同抗曹,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資本論》的誕生,不也是馬克思與恩格思合作的結晶嗎?
大家都知道芝加哥公牛隊的麥克爾•喬丹吧,很多人可能為之癲狂。要喬丹的成功離不開隊友們的配合協助。回顧過去,放眼未來,我方更加堅信「合作更能使文明進步」!
主持人對大家說:內容精彩,表情運用也很好。謝謝正方三辯同學。接下來我們聽聽反方三辯同學怎麼反駁。
反方3辯對大家說:各位評委、辯友大家好!現在由我反方三辯陳述辯詞。
現代社會要求量才使用,競爭上崗,競爭比合作更有利於法治化的社會,保證了競爭的有序進行。例如:高考時總不能與旁邊的同學合作吧?在體育比賽中,要靠競爭來爭奪冠軍的吧?在人才選拔過程中,不競爭的話,只能是「萬馬齊喑究可哀」,如果競爭的話,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可以通過競爭來選拔,請問可以通過合作來選拔嗎?
請對方正面回答我以及反方二辯的問題,請不要迴避問題。
主持人對大家說:謝謝反方三辯同學。
合作與競爭哪個更能使文明進步辯論實錄三
三、自由辯論階段:
主持人對大家說:聽過雙方代表關於「競爭與合作」的陳辭,現在是他們大展辯才的時候。正方同學必須先發言。現在自由辯論開始!
正方4辯對大家說:在每一項成績和榮譽背後,這不都是大家共同合作的結果嗎?
反方4辯對大家說:對方三辯在剛才的陳述中講到劉備與孫權的合作,來對抗曹操,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實力,更好的競爭,這不正好說明競爭比合作更重要嗎?
反方1辯對大家說:請問對方辯友,美國和英國等國家合作起來攻打伊拉克,也能使文明進步嗎?
反方4辯對大家說:對方一辯提到我國足球隊贏不過日韓,原因不是因為缺乏合作意識,而是我們缺少了競爭意識,就算我們有再高的技術,沒有競爭意識,求勝的慾望,那不管怎樣,我們都不可能贏得勝利。
正方2辯對大家說:這說明了合作是競爭的基礎,競爭充其量只不過是一種手段,這不更說明了合作比競爭更重要嗎?
反方2辯對大家說:比賽是為了爭出輸贏,爭出輸贏不也是競爭嗎?你為什麼要這里比賽,不也是為了競爭嗎?
正方1辯對大家說:雙方的競爭不都在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的嗎?如果沒有這么好的合作,能取得這么好的效果嗎?這恰恰說明了「合作更能促進文明進步」啊!
正方3辯對大家說:有些企業為了競爭,最後導致企業無利可圖,甚至倒閉。這不是競爭惹的禍嗎?
正方1辯對大家說:中外許多成名的音樂家能在台上獨領風騷,在他們成功的背後,不是有很多人在共同合作、共同努力嗎?
正方1辯對大家說: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他把「與同事真誠合作」列為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而把「言行孤僻,不善於與人合作」列為失敗的九大要素之首。
正方4辯對大家說:反方一辯,現在中國的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們特別缺少合作的意識,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如果再不培養合作精神,而著力去培養競爭精神的話,我們的社會將會怎樣?
正方4辯對大家說: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說:「不論今後你們選擇什麼樣的職業,都要學會與人合作相處。」這是秘書長40年外交經驗的總結。
反方3辯對大家說:競爭意識是人才成長不可缺少的條件,升學上的競爭、商業上的競爭都很激烈,那麼,學習上的選班幹部也是競爭,逆水行舟難道不是一種競爭嗎?
反方4辯對大家說,:現代社會要求量才使用,競爭上崗,請問對方辯友,競爭是否比合作更重要呢?總不能合作上崗吧?
正方2辯對大家說: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猴子和大象都想吃對岸樹上的果子。猴子無法過河,大象則無法上樹。雙方協商後,大象馱猴子過河,猴子上樹摘果,它們都吃到了果子。這就是彼此取長補短,密切合作所取得的效益。
反方2辯對大家說:要是不停地合作,沒有創新精神,那人類只會止步不前。如果說競爭沒那麼重要的話,那我們今天還在這里爭論什麼呢?
正方3辯對大家說:反方一辯說:競爭是激發人的積極性,但單靠一個人的力量能否就能達到你的目標嗎?
反方1辯對大家說:請問社會上的惡勢力團伙合作起來,橫行霸道,無惡不作,也能使文明進步嗎?伊拉克人民飽受美國帶給他們的戰爭災難,難道要伊拉克人民跟美國合作嗎?
正方3辯對大家說:我們學過過這樣的一個故事:螞蟻在前進途中突遇大火,眾多螞蟻迅速抱成一團,飛速滾動,逃離火海。試想一下,如果大家都爭著逃命,假如沒有團隊合作精神,渺小的螞蟻家族不全軍覆沒才怪呢!
反方2辯對大家說:請問對方辯友,你們考試的時候是合作還是競爭,如果是合作,那可是作弊哦!
反方1辯對大家說:還有各國參加奧運會比賽不也是一種競爭嗎?難道各國選手也搞合作,把金牌也合作平分嗎?
正方4辯對大家說:請問對方辯友,老師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地讓我們進行合作學習,這難道是一種錯誤嗎?
反方1辯對大家說:國際競爭趨復雜化,請問對方辯友,是什麼促使市場保持活力呢?顯而易見,競爭比合作更有利於文明進步,更有利於社會的新陳代謝和全面進步。
(對前面)正方3辯對大家說:如果各國的運動員不互相合作,奧運會上的競爭能取得成功嗎?
(對前面)反方4辯對大家說:對方四辯,我們今天的合作學習,不正是為了將來走上社會,更好的參與競爭嗎?
正方2辯對大家說:不善於合作的人,到了哪裡都會認為別人難以相處。善於合作的人,見到任何人都會相處融洽。
正方1辯對反方4辯說:聯合國"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來指導人才的培養問題。所謂"四大支拄"指的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和學會生存。
社會生活中有競爭,更有合作.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或群體為達到共同的目的而聯合,為相互利益而協調一致的活動.合作具有極大的社會作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離不開合作. 合作是人類社會得以形成的根基.合作產生人的群體力量—社會力量,這種力量是單獨個體的力量所無法比擬的,也不等於個體力量的簡單相加.
⑥ 談談在 教學實踐中是如何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的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中指出:「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設計教學活動要把握課程的核心,關注學生的發展。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這就是對教學的預設。教學預設是教師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從某種程度上講,有什麼樣的教學設計,就有什麼樣的課堂教學行為。課堂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策略,教學媒體等諸多因素。「如果孩子沒有願望的話,我們一切想法、方案、設想都化為灰燼,變成木乃伊。」由此可見,教學策略的選擇應立足於學生,服務於學生。依據學生的差異特點,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在不同層次上都能得到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再是單純的被動地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也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被動學,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在學習中學生應該起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建構教學知識。讓學生在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中經歷、感受、體驗,不僅獲得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還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為學生的終身成長奠基。 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做到認真分析教材,認真實證地分析學生情況,確定好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努力尋找學生喜歡的、身邊發生的且與所學知識密切相關的活動,以幫助學生學習。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也就是要突出人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將教學的重心完全置與學生身上,著眼於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本領。下面我就來談談老師們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如何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的幾點做法。 第一,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要倡導「問題討論,學會合作」的學習方式。為了使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真正成為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我們教師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要改變以往以講授為主的形式,倡導學生結合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小組合作,讓學生親自體驗,感覺「合作學習」的樂趣。我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積極,主動有效的討論,由學生自由結合,自由選擇問題的形式,使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課堂,思維都在跳躍,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例如:《我們在這里生活》一課我是這樣設計其中的一個教學活動的。 教師:環境對南北民居的影響是怎樣的?在課下我們開展了一個研究活動,同學們從南北民居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語言、習慣……選一個課題進行了調查和研究,了解南方和北方民居的不同,探究地域環境對民居的影響。下面就請我們每個專家小組向大家匯報你們的研究成果。 幻燈:活動建議:1.每個研究小組派一名小專家代表匯報研究成果,聲音洪亮。2. 聽的同學要踴躍參與,積極思考。3.為認真調查研究的專家小組鼓掌加油。 學生:分組匯報。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學生們的研究成果,他們分別對屋頂、屋內、房子的窗和牆壁進行了小組合作研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第二、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認知興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小學生都喜歡做游戲,創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情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去體驗和理解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自主探究。 例如:《我們共同進步》一課,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小游戲。 小游戲「說說夥伴身上的美」。 (1)教師:有的美,人人都看得見,有的美,卻需要用心去體會。我們如何去用心體會夥伴的美呢?讓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 活動要求: ①請你邀請一群好朋友和你一起參加活動。 ②先在地上圍上椅子圍成一圈,同學們坐在椅子上,一個同學敲鼓,另一個同學拿一束花在同學們的背後跑,鼓聲停,花放在誰的背後誰就說說同伴的「美」。 (2)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發現。: 通過小游戲讓學生感受到:「只要用心發現,你會驚嘆——原來我的夥伴個個棒!」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在玩中生疑,讓學生在玩中質疑,讓學生在玩中釋疑,獲取知識,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第三、以學生為主體,開放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空間。 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生產實際。因此,教學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布置一些實踐性的題目,指導學生參加探究活動,把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教學是雙邊活動,老師的教學目的就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的。所以以學生為主體來設計教學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每個學生都期望自己獲得成功,期望感覺到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切實、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
⑦ 如何進行"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1、創設自主合作的教學氛圍
1)、營造自主合作的環境
教室內的桌凳按小組討論式進行擺放,教室四周布置小黑板以利於學生隨時展示,在教室的牆上醒目的位置懸掛一堂課學生表現要求:「舉手積極,聲音洪亮;討論熱烈,辯論激烈;爭問搶答,創新實踐。」通過營造這樣的濃厚氛圍對師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建立協同共事的團體
小組成員的構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證。分組應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為小組內部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又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合作小組成員一般由4——5名學生構成為宜。組內成員要搭配,依據學生學力的水平、興趣的深廣度、思維的敏捷度、語言的表達能力等而定,並進行角色分工,如組長、記錄員、檢查員等,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而且輪流擔任,實現小組角色互賴,防止出現「搭便車」的狀況,有利於人盡其才、各盡所能、同伴互助、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2、設計恰當的問題
1)、選擇的問題要有價值
一個問題,如果比較簡單,多數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決,那就沒有小組合作學習必要;相反,如果是問題太難,討論很長時間也得不出結論,這樣的問題也就有必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選擇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高度興趣,並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在這種慾望的驅動下,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合作慾望。
2)、設計的問題要開放
開放性的問題解法多種多樣,結果不唯一,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考慮的不夠全面,個人獨立思考會有一定困難,急需要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合作學習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觀點不斷碰撞,有爭議的問題會變得明確,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經過同學們的合作探究、思辯,既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鞏固舊知識,又培養了他們創新思維能力。
3、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教學展開前,教師在備課中既備教材又備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制定切實可行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可能達到的課堂教學目標,然後通過學習提綱的形式,向學生提供學習應達到的目標、學習要領、待破難點、須掌握的重點。讓學生在明確了解自學的方法和要求後,通過自主學習,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或把自我尚無能力解決的問題整理、歸類,為小組討論做好思想與材料准備,有計劃地帶入課堂,提交給合作小組成員共同探討。
在學生展開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討論的話題走向,要做好學生話語范圍的有序調控,因為我們的課堂隨時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問題發生,作為教師要不失時機而又不過多干涉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在師生共同研討中,似「剝洋蔥」般地逐層顯現。對小組活動開展得順利的要及時予以表揚;對任務不清楚的要耐心說明;對出現問題的及時指導;對提前完成的及時檢查並布置新任務;對偏離主題和受阻的及時制止或點撥,使其順利開展。這樣的課堂合作式教學,不僅能使每位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大膽地、盡情地展現自我,又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問題、判斷正誤、推理歸納等多種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的語言表達技能也得到鍛煉並有所提高,學習潛能和創造力得到發掘,克服自閉、膽怯、羞澀等不良心理,培養學生學會合作,互助尊敬的團隊精神。
4、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
1)學會傾聽。「學會傾聽」就是學會與人交談時,克服浮躁之氣和輕漫之舉,做到認真而仔細地聽取別人的發言,不隨意打斷或插話。合作小組成員必須聽清老師的提問要求,聽懂小組分工的任務,聽明白其他同學的發言,同時也要聽得了表揚之詞,聽得進批評之音。俗語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學會傾聽能使我們取長補短,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也能使我們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學會質疑。在小組活動中,在肯定別人優點的時候,還要敢於質問。如果有疑問,應立即追問為什麼,而不要害羞,不做聲;有不同的見解和意見時,要敢於提出,大膽質疑;對同學們沒想到的、沒說完的,要勇於補充,這樣就會使我們的課堂更加富有生機與活力。
3)學會表達。僅僅會聽是不夠的,每個學生必須學會表達。在課堂教學的許多時候,經常只有那麼幾個學生舉手,一些學生在參與小組合作討論時的發言很有價值,等到全班交流時卻沒有了聲音,也有一些學生表達不夠清楚。為此,教師就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慾望,培養學生敢說的勇氣,把一些能夠容易表達或簡單的問題讓不愛發言、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來回答,並給予他們肯定與鼓勵,使他們能夠有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4)自覺遵守組織紀律。合作往往是小組化的學習,人數不多,但必須在一定的組織紀律約束下進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鬧和爭論。當然,這里所指的紀律不是把學生管死,不給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空間,而是通過一定的紀律讓學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亂」。
5、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評價機制,能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也能使合作學習更為有效的開展下去。課堂合作式教學為培養學生對學習成果的鑒賞、評價能力創造了機會。在組間交流後,學生可按既定評價標准對他組同學的結論進行賞識與客觀公正的評價,評價方式可以是對書面作業的互批、互改,口頭發言的互議、互論,作品表演的互視、互賞。評價的對象可以是自評、他評、互評,這有利於提高學生對學習成果的鑒賞能力、對問題正誤的辨析能力,激勵學生間展開對知識學習的公平競爭。
1)、小組合作的評價要把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結合起來,側重於對過程的評價。要改變以往只注重學習結果的評價。每次都要以充滿期望的心態來評價學生,根據好、中、差三種學生的發展制定不同的評價標准,對達標者同樣給予評價,同時引導學生自我比較,從中找出個人的進步,消除學困生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
2)、小組合作的評價要讓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小組成員的評價相結合,側重於小組集體的評價。其中以小組的整體表現為主要標志,要改變過去以個人成績為評價標准,以個人為獎勵對象的做法。因為合作學習是依靠學生之間的互學、互幫、互補、互促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共同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