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怎樣落得快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實驗探索「怎樣讓紙落得快」的方法,在探究過程中,體驗探索的樂趣。
2、通過實驗發現同樣的紙加重和改變形狀後落下的速度不一樣。
教材分析:
「怎樣讓紙落得快」這一活動的教學內容源於幼兒的日常生活,緣於幼兒探究的興趣。幼兒幾乎每天每天都要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紙,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習慣玩紙,通常把紙用來折、畫、撕、裹,卻沒有進一步探索其中的奧妙。結合這一點,我選擇了這個來源於幼兒生活,又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作為科學活動內容,既是幼兒熟悉的,又基於幼兒的生活經驗。
大班幼兒對科學探究慾望很強烈,喜歡追根問底,我們班的孩子就特別喜歡問為什麼?並且他們也希望能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實踐來解決問題,而本次活動正好提供了讓幼兒親歷科學探究過程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後解決問題。讓他們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使紙加重、變形,進行實踐、探索、交流,最後通過實驗得出如何讓紙落得快的方法,讓孩子們在探索、觀察、比較中獲得進步。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探索「怎樣讓紙落得快」的方法。
活動難點:如何引導幼兒通過實驗發現「怎樣讓紙落得快」的方法。
活動准備:手揉紙若干,沙包。
活動過程:
一、導入,幼兒玩「紙片落下來」的游戲。
1、導入:今天,趙老師帶來了兩張一樣大小的紙,呆會兒呀我們就要和這些紙來做游戲了,那在做游戲前,老師有個要求:我們一定要把兩張紙的邊和邊對齊,整齊地疊在一起,用一隻手拿著,然後鬆手,看看紙是怎樣落下來的。
2、幼兒游戲。
3、提問:先把兩張紙放在小椅子下面休息一下,誰來說說你發現兩張紙是怎樣落下來的?
二、提出問題,猜想討論。
1、提問:哦,鬆手的時候兩張紙是同時落下來的,好現在趙老師有個問題要考考大家,那能不能讓其中的一張紙落得快一點呢?你有什麼辦法?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2、幼兒討論。
3、幼兒預測。
幼兒:有的說:「把兩張紙鬆手後,把其中的一張紙抓住,然後再放手。」有的說:「一張紙放積木,一張紙放打火機,這樣放打火機的那張紙就會落得快一點。」
三、引導幼兒分層探究:怎樣讓其中一張紙落得快?
(一)探究加重的方法讓紙落得快一些。
1、交代要求。
教師:剛才,小朋友想了很多的方法,那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就要請我們小朋友自己去試一試了,這里呀有老師為你們准備的沙包,請沙包幫忙,能讓其中的一張紙落得快嗎?那麼在實驗前,我也有個要求:呆會兒比的時候,為了觀察的更加清楚一點,我們可以站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可是要注意安全。然後像剛剛游戲時一樣用一隻手拿著,鬆手的時候注意觀察兩張紙哪張落得快。
2、幼兒實驗。
3、幼兒交流。
教師:先做好的小朋友可以與旁邊的小朋友講講,你是怎樣做的,發現了什麼?
教師:好現在讓紙和沙包都先休息吧。誰願意來介紹你是怎樣來做實驗的,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是沙包的那張紙落得快?
4、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紙上加了東西,可以幫助這張紙落得快。
(二)探究變形的方法讓紙落得快一些。
1、提出問題:那如果沒有沙包幫忙,只有兩張紙,你能讓其中的一張紙落得快一點嗎?有什麼辦法?
2、幼兒猜測。
3、幼兒實驗。
4、幼兒交流。
教師:你試了幾種方法?結果怎麼樣?
四、總結、延伸。
教師:通過兩次實驗,我們發現紙上加了東西,可以幫助紙落得快,而讓紙改變形狀後,也可以讓紙落得快,那為什麼只要改變紙的形狀,它也會落得快呢?請我們小朋友回去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尋找答案,一起去解決。
Ⅱ 三年級科學中在經歷觀察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什麼等學習方法
一、以感性認知為主,思維活動更多依賴具體事物和經驗的支持
三年級孩子對科學的認識,主要是在對事物的外在特徵充分認知的基礎上逐漸發展的。例如,三年級的孩子對生命體的認識,如果單靠簡單的說教,或者粗枝大葉的觀察,收效甚微。此階段的孩子關於具體事物的感知信息的儲備是比較單薄的,只有經歷了實打實的感性認知階段,科學思維活動與認知建構才有可能達成。在動植物生命體建構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將近一個月對四五種動物的全方位的觀察,就會在頭腦中積累起豐富的感性信息,這些信息得到不斷的強化,對生命體的認識有了具體的感知,就能在建構概念時隨時調用和加工,有利於他們建構生命體的概念。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營造良好的感知氛圍,激發學生的感知興趣,明確感知活動的意義
三年級孩子的學習興趣與注意力通常是不穩定的,營造良好的感知氛圍,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內部動力。在每個活動的引入環節,教師要多下功夫,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如《空氣占據空間嗎》一課,教師出示一隻加了塞子的塑料瓶,中間插入一隻漏斗,向漏斗中倒水,發現水不會往下流。這一情境馬上引發學生的觀察興趣與注意力,並且產生認知沖突,探究「水為什麼不會流下去」問題成為學生的認知需要。
2.教給學生獲取信息的方法,運用多種感官,多方位充分感知
觀察是為了獲取更多、更本質的事實信息,為了獲取信息,應該引導學生學會獲取信息的方法。例如,在觀察大樹的活動中,首先引導學生用眼、耳、鼻、手等感官來觀察,再激發學生積極思考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例如通過用手圍、抱的方法進一步感知樹乾的粗細。在觀察樹皮活動中,運用拓印樹皮的方法,通過比較樹皮拓片,學生發現了樹皮的粗糙程度不同。這樣的感知活動,既迎合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發現中明理。
3.適時概括與提煉,逐步構建科學概念
三年級從內容上看,基本上是引導學生運用感官和工具對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但觀察不是終極目的,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在對具體事物感知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加工、思維,提煉出事物的本質,感悟科學學習的方法與本質。例如,在觀察動植物後,組織學生討論它們有什麼共同點與不同;在水和空氣這兩種典型液體和氣體的比較中,初步認識液體和氣體的區別,這樣,學生的認知就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生長,思維得到了發展。
教師在引領學生對具體事物的感知過程中,心中要時時裝著科學概念,在學生感知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要因勢利導,推進建構,不斷促進他們認知的提升。
二、觀察活動局限於事物的表面,對事物內在本質因素關注甚少,活動中「想當然」比較多
在觀察蝸牛、蠶等動物時,學生往往只關注動物外在的信息,關注的大多是明顯特徵,並且這些信息在學生的頭腦中往往是孤立存在,信息之間不能發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三年級孩子往往不會主動去思考蝸牛柔軟、濕潤的腹足與它爬行的關系。在觀察蠶寶寶的活動中,只知道它有口、眼、腳,卻不會細致觀察它的口有什麼特徵,腳長在什麼部位,每個部位有幾對腳,有什麼不同等信息。
Ⅲ 1、說出科學探究活動必需經歷的過程(6分)
來科學探究活動必需自經歷的過程:
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制定計劃;4、實施計劃;5、得出結論;6、表達交流;.
在科學探究中,提出問題是關鍵的一步,通過認真觀察和思考,提出問題,有利於探究實驗的進行.作出假設是對提出問題的回答.然後再設計實驗,包括准備實驗材料用具、設計實驗步驟等;確定好實驗步驟後就要實施實驗,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並對實驗結論進行表達交流.
Ⅳ 小班科學教案《我的成長故事》要詳細的教案
作文要求
寫一寫自己或別人成長的故事。要寫得清楚具體。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交流讀了《烏塔》以後想到了什麼,再從中確定一兩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討。討論以後,還可以寫一寫「從《烏塔》想到的」。還可以讀一封來信,討論信中提出的問題,再給那位同學寫封回信,幫她解決遇到的煩惱。注意書信格式。
一、引入
談話:上節課,同學們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交流了難忘的成長經歷。聽過之後,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那些難忘的經歷。
今天,我們就來寫一寫「難忘的成長經歷」。
二、明確習作內容及要求
1.寫自己或別人的成長故事。要寫得清楚具體。
2.寫「從《烏塔》想到的」。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3.給「需要幫助的王虹」寫回信。要把想說的意思寫清楚,書信格式正確。
三、指導習作
1.根據自己選擇的話題理出提綱。
2.交流提綱,分組指導。
話題一:寫誰的什麼事。閱讀本單元課文學習如何寫。
話題二:《烏塔》主要講了什麼事?你對文中什麼問題最感興趣?對此你的看法是什麼?(建議聯系生活實際舉出例子)。
話題三:王虹遇到了什麼煩惱?你的看法是什麼?你認為她該怎麼做?(指導書信格式)
四、學生獨立習作,老師巡視指導
五、習作交流與講評。
1.指名讀習作,集體評議。
2.每個話題選出代表作講評。
六、修改謄抄。
1.生根據講評修改習作,可同桌互相提建議修改。
2.謄抄習作。
七、拓展活動
話題一:編成短劇演一演。
話題二:開展讀書心得展示活動。
話題三:自學信封寫法,把回信寄給老師。
第三課時作文講評
朗讀展示優秀習作
教師在批改中挑選優秀習作,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習作,小作者朗讀自己的文章。
②全班同學聽後逐一評議,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A、內容充實具體。
B、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C、運用了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語句通暢。
D、正確使用標點,不寫錯別字。
小組交流互相評議
Ⅳ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 怎樣落得快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實驗探索「怎樣讓紙落得快」的方法,在探究過程中,體驗探索的樂趣。
2、通過實驗發現同樣的紙加重和改變形狀後落下的速度不一樣。
教材分析:
「怎樣讓紙落得快」這一活動的教學內容源於幼兒的日常生活,緣於幼兒探究的興趣。幼兒幾乎每天每天都要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紙,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習慣玩紙,通常把紙用來折、畫、撕、裹,卻沒有進一步探索其中的奧妙。結合這一點,我選擇了這個來源於幼兒生活,又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作為科學活動內容,既是幼兒熟悉的,又基於幼兒的生活經驗。
大班幼兒對科學探究慾望很強烈,喜歡追根問底,我們班的孩子就特別喜歡問為什麼?並且他們也希望能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實踐來解決問題,而本次活動正好提供了讓幼兒親歷科學探究過程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後解決問題。讓他們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使紙加重、變形,進行實踐、探索、交流,最後通過實驗得出如何讓紙落得快的方法,讓孩子們在探索、觀察、比較中獲得進步。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探索「怎樣讓紙落得快」的方法。
活動難點:如何引導幼兒通過實驗發現「怎樣讓紙落得快」的方法。
活動准備:手揉紙若干,沙包。
活動過程:
一、導入,幼兒玩「紙片落下來」的游戲。
1、導入:今天,趙老師帶來了兩張一樣大小的紙,呆會兒呀我們就要和這些紙來做游戲了,那在做游戲前,老師有個要求:我們一定要把兩張紙的邊和邊對齊,整齊地疊在一起,用一隻手拿著,然後鬆手,看看紙是怎樣落下來的。
2、幼兒游戲。
3、提問:先把兩張紙放在小椅子下面休息一下,誰來說說你發現兩張紙是怎樣落下來的?
二、提出問題,猜想討論。
1、提問:哦,鬆手的時候兩張紙是同時落下來的,好現在趙老師有個問題要考考大家,那能不能讓其中的一張紙落得快一點呢?你有什麼辦法?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
2、幼兒討論。
3、幼兒預測。
幼兒:有的說:「把兩張紙鬆手後,把其中的一張紙抓住,然後再放手。」有的說:「一張紙放積木,一張紙放打火機,這樣放打火機的那張紙就會落得快一點。」
三、引導幼兒分層探究:怎樣讓其中一張紙落得快?
(一)探究加重的方法讓紙落得快一些。
1、交代要求。
教師:剛才,小朋友想了很多的方法,那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就要請我們小朋友自己去試一試了,這里呀有老師為你們准備的沙包,請沙包幫忙,能讓其中的一張紙落得快嗎?那麼在實驗前,我也有個要求:呆會兒比的時候,為了觀察的更加清楚一點,我們可以站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可是要注意安全。然後像剛剛游戲時一樣用一隻手拿著,鬆手的時候注意觀察兩張紙哪張落得快。
2、幼兒實驗。
3、幼兒交流。
教師:先做好的小朋友可以與旁邊的小朋友講講,你是怎樣做的,發現了什麼?
教師:好現在讓紙和沙包都先休息吧。誰願意來介紹你是怎樣來做實驗的,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是沙包的那張紙落得快?
4、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紙上加了東西,可以幫助這張紙落得快。
(二)探究變形的方法讓紙落得快一些。
1、提出問題:那如果沒有沙包幫忙,只有兩張紙,你能讓其中的一張紙落得快一點嗎?有什麼辦法?
2、幼兒猜測。
3、幼兒實驗。
4、幼兒交流。
教師:你試了幾種方法?結果怎麼樣?
四、總結、延伸。
教師:通過兩次實驗,我們發現紙上加了東西,可以幫助紙落得快,而讓紙改變形狀後,也可以讓紙落得快,那為什麼只要改變紙的形狀,它也會落得快呢?請我們小朋友回去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尋找答案,一起去解決。